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   十画[ 丿]   十一画[ 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十五画·丿]

 

镇海  韩国东南部渔港、军港、游览港市。临镇海湾。面积110.5平方公里。人口12.2万  (1987)。新建化学工厂。受济州暖流影响,为避寒胜地。

稻泽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爱知县。人口9.4万  (1986)。在浓尾平原的中部,名古屋西北。古代为地方政治、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名古屋郊区蔬菜、树苗产地。后工业兴起。1958年设市。有机械、电机、化学等工业,为名古屋内陆工业地带之一部。

箱根  日本本州中南部相模湾西北的町。属神奈川县足柄下郡。有名的国际旅游地。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9万  (1985)。境内有箱根火山(最高峰海拔1,438米)和芦湖等名胜地。多温泉。古代曾为交通要塞。现有许多旅游设施,如高尔夫球场和滑雪场等。在业人口中88%从事第三产业(1985)。

磐田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静冈县。在天龙川下游左岸。人口8.1万(1986)。早期作为交通中心市镇兴起。1889年铁路通达后工业发展。1948年设市。以机械、食品、化学、纺织等工业为主。

磐梯朝日  日本国立公园。在东北地方山形、福岛、新潟县境。面积1,896.6平方公里。呈南北向。群山汇集,如磐梯山、吾妻火山群、安达太良山、饭丰山、朝日岳、月山等。有密林、猪苗代湖等美景。多野生动物羚羊、熊、猴、鼯鼠等。建有滑雪场。

滕科多戈  布基纳法索南部城镇,中东省首府。在瓦加杜古东南136公里,有公路相通。白沃尔特河流域农产品集散地,附近产粟、玉米、薯类、稻等。有榨油厂。

滕斯贝格  挪威东南部的城镇。位于滕斯贝格湾顶,挪威最古老的城镇之一。其兴起与十九世纪中捕鲸业发达有关。人口1万。工业和造船中心。有造船、造纸、皮革加工和啤酒等厂。以银器著称。旅游地区。郊外有古代王室陵墓。东北5公里处曾出土有古代北欧海盗船只。

滕南特克星克  一译“特南特克里克”。澳大利亚北部地方矿业小城市。位于艾丽斯斯普林斯北450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2,240。位于重要的金和铜矿区中心。有炼铜厂。

滕格尔—布罗莫火山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复式火山。在普罗博林戈与玛琅之间。外火山口直径5.5公里,火口墙形成滕格尔山脉,火山口的西南部是一片火山灰,称“沙海”。沙海中部耸起一座较小的火山口,火口墙上有四座火山峰,其中一座名布罗莫火山,火山口中也是沙海。为旅游胜地。山地居民滕格尔人约有5万,迄今保留印度教文化。

黎  旧称“挽黎”。泰国北部城镇,黎府的首府。位于黎河右岸,距河口45公里,坤敬西北部。谷物和木材的贸易中心。有碾米、纺织、锯木等厂。公路通坤敬和边境城镇昌坎。

黎逸  泰国东北部城市,黎逸府首府。在坤敬东南部,距栖河右岸16公里。人口2.92万(1980)。农产品贸易中心。有碾米、纺织、锯木等厂。公路通马哈沙拉堪、乌汶、素辇等地。有著名游览地拍兰猜湖,风景优美。

黎凡特  一译“利凡特”。指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源于拉丁语,意即“东方”。广义则包括从希腊经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到埃及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狭义只包括上述地区中的亚洲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法国委任统治的叙利亚与黎巴嫩曾称为黎凡特国家。

黎巴嫩  西亚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岸,东面、北面与叙利亚交界,南面与巴勒斯坦为邻。面积10,400平方公里。人口315万(1987),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居民信伊斯兰教与天主教各约一半。首都贝鲁特。国土狭长,位于西亚裂谷带上。地形自西而东分为沿海平原、黎巴嫩山、贝卡谷地与前黎巴嫩山等4条南北纵列地带。利塔尼河与欧朗提斯河流贯于贝卡谷地中。属地中海式气候,沿海平原与黎巴嫩山西坡多雨,内地干燥。历史悠久。古代为腓尼基的一部分,后相继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3年独立,名黎巴嫩共和国。经济以商业、轻工业与农业为主。首都贝鲁特为自由港,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商业与工业,也是西亚中部地区的交通、商业与金融的主要中心。农业主要生产水果与蔬菜,其中很大一部分供出口,现主要输往阿拉伯国家。贝卡谷地生产小麦、大麦等谷物。粮食不能自给。主要海港还有的黎波里、赛达等。

黎牙实比  菲律宾城市,阿尔拜省首府。位于吕宋岛东南。人口10.9万(1984)。建于1636年。1815年附近的马荣火山爆发,毁坏部分城区。1907年阿尔拜市并入,1940年又并入达拉加城。马尼拉至黎牙实比铁路的终点站,空运便捷。椰干、蕉麻的重要输出港。有蕉麻加工、纸浆和机器厂等。

黎巴嫩山  地中海东岸山脉,与海岸平行。为一灰岩背斜,长240公里,绝大部分在黎巴嫩境内,最北端进入叙利亚,南部与巴勒斯坦的加利利高地相连。宽10—56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其中绍达峰海拔3,088米,为地中海东岸山区的最高点。风景优美,为夏季游览、冬季滑雪胜地。卡迪布峰山麓有古代残留下来的黎巴嫩杉树,为一名胜。

德山  日本本州西部城市。属山口县。临周防滩。背负周防山地,前控德山湾天然良港。人口11.1万  (1986)。原为小村落。作为物资集散地兴起。1897年山阳铁路通达,其后与下关航路开辟,工业逐渐发展。1935年设市。石油、石油化学基地之一,制碱工业发达。化学工业共占市工业产值44%(1983)。还有机械、食品、金属制品、水泥等工业。

德川  朝鲜北部德川郡首府。在大同江中游南岸。附近农产品集散中心。西北部产无烟煤,为平安南道北部煤田的一部分。汽车工业中心。

德比  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位于特兰特谷地、德文特河畔。人口21.5万(1983)。面积78平方公里。十七世纪为著名的酿酒业中心。十八世纪后期发展了丝织工业。1750年开始生产瓷器。十九世纪随着铁路与机械工业的建立,城市发展迅速,为铁路枢纽。主要工业有机车、车厢、汽车与飞机发动机、人造纤维、塑料、电器设备、油漆、涂料、皮革、木材与丝绸等。设有大型牲畜市场。

德瓦  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胡内多阿拉县首府。在穆列什河左岸,西距蒂米什瓦拉120多公里。人口7.5万(1983)。原为古罗马居民点,十三世纪设市。铁路枢纽。有食品加工、机械工业和铜矿选矿厂等。有建于十三世纪的城堡、十七世纪的碉堡及达基亚国王德切巴尔的纪念像。设有考古博物馆。

德日  罗马尼亚北部城市。在索梅什河畔,西南距克卢日—纳波卡约45公里。人口3.8万(1983)。铁路、公路枢纽。有纤维纸浆—造纸联合企业和家具、食品加工等工厂。有博物馆和建于十五世纪的教堂。南郊出产岩盐。

德里  ①德里中央直辖区。印度的行政区。在北方邦、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之间。面积1,483平方公里。人口937万(1991)。包括印度首都新德里(新城)与沙贾汉纳巴德(旧城)。铁路、公路与航空枢纽。②印度德里直辖区的城市。在亚穆纳河西岸。习惯上常把新德里和军营包括在内。人口571.3万(1981),其中新德里271.9万。约公元前100年,拉贾迪里重建此地,因而得名。1648年沙贾汉命名为沙贾汉纳巴德,即现在的旧城。1912—1931年为英属印度首府,1931年起首府迁至新德里。工商业中心。工业有棉纺织、毛纺织、化学、木材加工、炼铁、印刷和食品加工等,电子产品居全国重要地位。手工艺品有宝石、金银细工和象牙雕刻等。铁路、公路与航空交通枢纽。多寺院与古代建筑,尤以库特高塔与红堡最著名。有德里大学。

德岛  ①日本四国岛东部的县。一级行政区。东临纪伊水道。面积4,145平方公里。人口83.1万(1990)。境内山地占80%,中部剑山,最高点海拔1,955米。北为吉野川低地,南部为起伏低山与各河下游平原。北部温暖少雨,年降水量1,500毫米上下;南部气温高,降水量达3,000毫米。富水力和森林资源。林野面积占80%。旧阿波国。1871年设县,同年11月改称名东县,1876年并入高知,1880年再设县。现包括4市。首府德岛市。化学工业重要,次为食品、纸浆、造纸、木材加工、家具、电机、纺织(棉、化纤)等。以德岛为中心,从鸣门到阿南一带地域于1964年指定为德岛新产业城市。农业有水稻、果树、蔬菜、花卉。渔业和水产业较发达。自古与大阪、神户联系密切,德岛、小松岛、鸣门三港与大阪、神户、和歌山间有定期航线。②日本四国岛东岸港市,德岛县首府。在吉野川河口南岸,新町川等小溪流贯。人口25.4万(1986)。  1586年筑城,1652年一度改称渭津,1678年又称德岛。1889年设市。有化学、食品、造纸、木材加工和纺织(化纤)等工业。德岛港为贸易基地。

德拉  叙利亚西南边境城市,德拉省省会。人口5万(1981)。为一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与边防重镇。经由铁路或公路,向北可到大马土革,向南可达约旦首都安曼及耶路撒冷,向西可达地中海沿岸的海法港。

德绍  德国东部城市。在穆尔德河汇入易北河处附近,莱比锡以北56公里。人口10.3万(1984)。1213年首见于史籍。十五世纪末至1945年为安哈尔特邦首府。铁路枢纽;河港。工业有机械制造(采矿设备、车辆、电动机)、化学、造纸、木材和食品加工等。附近易北河有水电站。设有国家美术陈列馆。有建于十六世纪的宫殿、市政厅、教堂和十八世纪莫西格坎宫。

德班  南非港市。在东部,濒印度洋纳塔尔湾。人口75.3万(1984),亚洲移民及其后裔占36%。始建于1824年,原名纳塔尔港,1835年改今名。造船中心。有大型炼油、制糖、汽车装配厂,还有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天然良港,货物吞吐量居南非诸港首位,是威特沃特斯兰德工矿区通海的主要口岸。输出以煤、锰、铬、糖、谷物为主。海洋渔业、旅游业发达。铁路枢纽。有国际航空站。

德塞  一称“德西埃”。埃塞俄比亚城市,沃洛省首府。在中部高原东断崖—狭窄河谷中,海拔2,470米。人口7.6万(1980)。亚的斯亚贝巴至阿斯马拉公路的主要中途站,并连接通往阿萨布的干线。谷物、咖啡、皮张、蜂蜜等农牧产品集散地。有榨油、食品等工业。

德之岛  日本九州南部奄美诸岛的第二大岛。属鹿儿岛县。面积247.9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多山,南部有井之川岳  (645米),北部有天城岳(532米),中部有三方通岳(496米)。西南部隆起的珊瑚礁台地发达。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多亚热带植物。产剧毒的饭匙倩蛇。农业多旱田,以生产甘蔗、香蕉、菠萝为主。产糖。龟津为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德比郡  英国英格兰中部的郡。面积2,631平方公里。人口91.5万(1991)。首府马特洛克。北部为高原,最高点海拔636米。大部分高沼地为国家公园。中部为丘陵,多石灰岩溶洞。南部有较开阔的河谷平原。主要河流多韦、德文特河,南流汇入特伦河。有铅、锌、煤、铁等矿,石灰石开采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北部土壤贫瘠区以养羊业为主。特伦特河谷地带乳用畜牧业发达。主要作物为小麦、燕麦和块根植物。工业主要有纺织、合成纤维、机械、采煤、车厢、瓷器等。重要城市还有艾尔弗雷顿等。布克斯顿有著名的温泉。

德卢斯  美国明尼苏达州东北部工业城市,苏必利尔湖西端重要港口。人口9.3万,大市区26.7万(1980)。  1852年开始迁入移民。早期以木材输出地得到发展。1890年因附近米萨比等铁矿山的开发成为世界著名的铁矿石输出港。圣劳伦斯航道的最西点。港口的规模和货物转运量都很大。输出铁矿石、木材、小麦。工业有钢铁、水泥、食品、造船、木材加工等。重要的旅游基地。

德尔纳  利比亚东北部港市,德尔纳区首府。濒地中海。人口约10.5万(1984)。位于一片富庶的绿洲中,有“昔兰尼加宝石”之誉。农产品和队商贸易中心。有较大水泥、服装厂以及酿酒、面粉、肥皂等小型工业。沿海公路干线经此。港口输出羊毛、皮革等。冬季游览、疗养地,有十六到十七世纪清真寺。

德耶谬  一译“第一谬”。缅甸西南部城市。临伊洛瓦底江下游右岸,隔江与亚兰谬相望。人口约7万。是建于1304年的古城之一。附近产石油,还产石灰石。有水泥工业。

德林河  欧洲巴尔干半岛西部河流。由发源于南斯拉夫南部莫克尔—戈尔山脉的白德林河和出自马其顿西南奥赫里德湖的黑德林河在库克斯汇合而成。西流经阿尔巴尼亚北部,注入亚得里亚海。长285公里。流域面积14,173平方公里。河床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水电站。不通航,可灌溉。

德林湾  地中海亚得里亚海东南部的海湾。介于南斯拉夫乌尔齐尼和呵尔巴尼亚罗东角之间。长16公里,宽32公里。东岸有申普港。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德林河与马蒂河汇入。

德拉门  挪威东南部港市。位于德拉门峡湾顶、德拉门河口。东北距首都奥斯陆仅32公里。人口5.1万(1983)。铁路枢纽。造纸中心。有纸浆、纤维、塑料、食品、电气设备制造等工业。附近有花岗岩采石场。

德拉河  北非西部河流。由源出摩洛哥境内大阿特拉斯山南坡的达代斯河和伊米尼河在瓦尔扎扎特以东汇流而成。先东南流,过扎古拉绿洲至塔古尼特;急转向西南,构成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边界;再折向西,至西经117°、北纬28°40′处注入大西洋。长1,150公里。上游200公里段常年有水;往下平时干涸,仅春季山区融雪期间,有少量水流抵达河口。1971年上游建成曼苏尔·宰赫比水库,有灌溉、发电之利。

德格湖  ①在爱尔兰中部香农河畔,提珀雷里、戈尔韦和克莱尔三郡之间。面积96平方公里。最深处36米,湖中多岛。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水电站。②爱尔兰北部小湖。在多尼戈尔东南,德格河边。是罗马天主教徒每年朝圣中心之一。

德朗西  在法国巴黎市东北郊,距市中心约5公里。人口6.4万(1975)。1941年法西斯德国占领后曾在此建立集中营,从1941年到1944年有12万法国人和犹太人囚禁后被杀。

德黑兰  伊朗首都,中央省省会,全国最大城市。位于厄尔布尔士山南麓,海拔844米。人口604万(1989)。为伊朗北部东西向大道与通往伊朗南部大道的交叉点。公元九世纪时为列伊城郊。1788年卡贾尔王朝在此建都称德黑兰,意即“暖地”。存有卡贾尔王朝先后建立的两道城墙。近年正向厄尔布尔士山南坡扩展。为全国铁路与公路干线的中心。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一半,有纺织、榨糖、卷烟、皮革制品、食品罐头、玻璃、电气设施、机械、汽车装配与炼油、炼铜以及军火等工厂。地毯、丝织品和刺绣等手工业素负盛名。有德黑兰大学、伊朗国家大学与伊朗工业大学。

德意志  通常称为德国。在欧洲中部。十八世纪时,德意志为诸侯割据,全德共有三百多个独立的诸侯领地和一千多处骑士领地。1815年组成德意志邦联,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最强大,邦联会议主席由奥地利担任,但仍保持封建割据局面。1866年普奥战争,奥地利退出邦联。1871年普法战争(普鲁士获胜)后,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1914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失败,改为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法西斯专政,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以失败告终。1945年5月德国投降,英、美、苏、法根据《波茨坦协定》将德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亦由四国管制。1949年英、美、法的西占区内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占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两国合并,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干高原  印度半岛的主体。为波状起伏的广大高原,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东低,发源于高原上的各大河流,东流入孟加拉湾,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积的厚层玄武岩层,风化层保水性能良好,宜于植棉、粟等作物。东高止山与西高止山分列高原两侧,在尼尔吉里丘陵会合南下。年降水量600—900毫米,西高止山西侧及迎风山区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印度重要的矿业区及棉、茶、甘蔗和其他重要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德文波特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北部海港城市。位于默西河口,濒巴斯海峡的德文波特湾,隆塞斯顿西北72公里。人口2.4万(1981)。有脱水蔬菜厂、奶制品厂、木材厂、纺织厂。出口农产品、水泥、石灰。海滨游览地。

德布勒森  匈牙利东部城市,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豪伊杜—比豪尔州首府。人口20.4万(1983)。公元十世纪前已形成居民点。十九世纪末开始发展工业。有铁路分别通布达佩斯及乌克兰、罗马尼亚。工业以机械制造、制药、食品加工为主,还有家具、陶器、制鞋等工业。有医科及农业大学。

德里久尔  一译“特里丘尔”。印度喀拉拉邦中部城市。人口17万(1981)。公路交通中心,铁路线上的要站。以运输工具、金属制品、腰果加工及饮料工业为主,附近还有砖瓦与陶瓷厂。

德里纳河  巴尔干半岛萨瓦河右岸最长支流。由源自迪纳拉山区的利姆河和塔拉河汇合而成,向北流,构成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与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界河,注入萨瓦河,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下游年平均流量341米3/秒。流域平均海拔900多米,流量和比降大,水力蕴藏量甚为丰富。已建有兹沃尔尼克、巴伊纳巴什塔等水电站。

德伯尔恩  德国东部城市。在弗赖贝格穆尔德河畔、德累斯顿以西48公里。人口2.6万(1984)。公元981年时为要塞。1307年建市。铁路要站。工业有炼钢、金属加工、农机制造、汽车零件、乐器、食品和木材加工等。有建于十五世纪的教堂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纪念碑。

德林达依  又译“丹那沙林”。缅甸最南部的省。东与泰国为界,西临安达曼海,北接孟邦。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91.8万(1983)。首府土瓦。德林达依山脉(即比劳山脉)在省东境作纵向延伸,另有支脉与海岸平行。大德林达依河在二者之间自北而南流,下注安达曼海。山地面积较大,山间盆地和谷地交错,沿海有沼泽,南部平原稍宽广。农业以种稻为主,还产椰子、橡胶、柚木。开采钨、锡、铁。沿海渔业亦盛,还产海盐,丹老群岛有采珠业。八十年代初,浅海开始采油。

德拉瓦河  多瑙河中游右岸主要支流之一。源于卡尔尼克阿尔卑斯山,东流经奥地利南缘,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后成克、匈界河,在奥西耶克(克)东17公里汇入多瑙河。长749公里。流域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610米3/秒。中上游富水力,已建有多座水电站。主要由高山雪水补给。下游具有平原河流特点,自河口上溯可通航151公里。沿岸主要城市有克拉根福(奥)、马里博尔(斯)、奥西耶克(克)等。

德旺吉里  不丹东南边境村庄。邻近印度。1866年英国对不丹战争后,占领部分地区,1949年由印度归还不丹。公路通印度。农产品集散地。

德罗赫达  爱尔兰东部港市。临爱尔兰海,南距首都都柏林40公里。人口2.3万(1981)。位于博伊恩河口6.5公里处,是该河鲑鱼捕捞中心。有棉纺、制革、酿酒、造船和水泥等工业。出口牛和牛肉。有圣劳伦斯门、古城墙、大教堂等遗迹。

德累斯顿  ①原民主德国东南部的专区。东邻波兰,南界捷克。面积6,738平方公里。人口179.6万(1983)。位于厄尔士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中部沿易北河有德累斯顿盆地。气候温和,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易北河由东南向西北流贯全境。工业发达。机械制造和纺织业重要,还有钢铁、陶器、造纸等工业。开采褐煤、硬煤、铜、锡、钨等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等。城郊园艺、蔬菜种植业颇盛。畜牧业以乳牛饲养为主。有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德国统一后成为萨克森州的一部分。②德国东部城市,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萨克森州首府。跨易北河两岸。人口52万(1984)。初为斯拉夫人村落。1216年见于记载。1403年建市。1485—1918年为萨克森王国首都。水陆交通枢纽。原子研究中心。工业以光学机械(照相机、摄影机和放映机)、精密机械著名,还有化学、印刷、纺织、玻璃、瓷器、食品加工等部门。以市容美丽著称,旧城(易北河左岸)多十八世纪建筑古迹,有造型精美的茨温格尔宫和霍弗基尔赫教堂。设有德累斯顿工学院,音乐、美术学院等高等学校和动物园、植物园。还有世界著名的绘画陈列馆(建于十六世纪)。

德鲁兹山  叙利亚西南境山地。其南部边缘伸入约旦境内。南北长100公里,东西宽90公里。是由一系列圆锥形山峰组成的高地,最高峰德鲁兹峰海拔1,840米。为德鲁兹教的发源地。降水稀少。居民点分布在中部与南部的谷地中。种植谷物与葡萄。居民主要为德鲁兹教徒,主要城市为萨勒哈德。有许多罗马帝国时代的古迹。

德雷达瓦  埃塞俄比亚城市。在东部盖拉高原北麓,跨达恰塔河两岸,海拔1,207米。人口9.8万(1984)。原为队商要站,随吉布提—亚的斯亚贝巴铁路的兴建发展成东部地区的工、商和交通中心。重要咖啡市场,皮毛贸易亦盛。有纺织、水泥、肉类加工、机车修理等工厂。公路通哈拉尔和索马里北部的哈尔格萨。有国际航空站。

德布拉比汉  埃塞俄比亚城镇。在中部高原上,西南距亚的斯亚贝巴110公里,有公路相通。有较大毛纺织厂,生产毛料、毛毯、地毯等。

德兰士瓦省  南非东北部省份。面积28.4万平方公里。人口1,144万(1980),班图语系部族占78%。首府比勒陀利亚。1831年布尔人开始侵入,1852年成立德兰士瓦共和国(又名南非共和国),经英布战争,190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10年成为南非联邦的一个省。地处内陆高原,属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350—700毫米。大部属牧区。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烟叶、果树等。矿产丰富,有金、金刚石、铀、煤、铂、铬、铁、铜等。南非政治、经济核心地区。工业部门众多,以采矿、冶金、机器制造、化工、纺织等最重要。有比勒陀利亚和以约翰内斯堡为中心的工矿业城市群。

德林达依河    旧名“丹那沙林河”。缅甸南部德林达依省河流。源于该省北部比劳山脉—海拔1,325米峰峦的西坡,南流至德林达依城附近折转而西,注入安达曼海。全长500公里。落差大、流势急,不宜航行,可漂运木材。

德拉加济汗  一泽“代拉加济汗”。巴基斯坦中部城市。位于印度河沿岸,德拉伊斯梅尔汗南部。人口10.3万(1981)。有地毯、毛毯编织和木制玩具等工厂。1908—1909年旧城因印度河泛滥部分被毁。新城有公路经当萨水坝与木尔坦相接。低水位时有渡桥连接印度河到穆扎法加尔等地。

德罗戈贝奇  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古城。在东喀尔巴阡山西北麓、德涅斯特河支流德斯麦尼察河畔。人口7.4万  (1985)。  1238年见于史籍。十九世纪末发现石油和天然气,  1900—1910年建石油加工厂。工业以石油开采、炼油(年加工能力200万吨)、钾盐开采为主。还生产起重机、天然气装备。有建于十三至十七世纪的教堂等古迹。

德涅斯特河  乌克兰西南部河流。源出东喀尔巴阡山北坡海拔900米处,流经乌克兰和摩尔多瓦边境,注入黑海。长1,352公里,流域面积7.21万平方公里。宾杰里附近年平均流量310米3/秒。结冰期一般12月至次年3月。建有杜博萨雷水库和水电站。加利奇以下水流平缓,可不定期通航(1,047公里)。上游流送木材,下游灌溉。主要河港有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索罗基、宾杰里等。

德梅拉拉河  圭亚那东部河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中部热带雨林区,向北流,在乔治敦以西注入大西洋。长346公里。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多激流。小型海船可从河口上溯105公里至马更些,小船可上行240公里到马拉利。

德属东非洲  历史地名。包括过去曾被德国侵占的非洲东部卢安达(今卢旺达)、乌隆迪(今布隆迪)和坦噶尼喀3个地区。

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南端火地岛同南设德兰群岛之间的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达970公里。最深处5,248米。以多大风暴著名。

德塞塔群岛  北大西洋马德拉群岛的一部分。在北纬32°30′、西经16°30′,西北距马德拉岛32公里。由3个无人居住的长条形荒岛组成,自北而南是尚岛(长1.5公里)、大德塞塔岛(长11公里)、布日乌岛(长8公里)。

德卜勒马科斯  埃塞俄比亚城市,戈贾姆省首府。在中西部高原上,乔克山南坡,海拔2,516米。人口4万(1984)。咖啡、谷物、皮张、蜂蜜集散地。有榨油厂等。公路通亚的斯亚贝巴。有航空站。

德克哈托格岛  澳大利亚岛屿。在西澳大利亚州西海岸外印度洋上。构成沙克湾的西南岸。面积619平方公里,海拔185米。有牧羊业。岛上的西角为澳大利亚大陆最西点。

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南部高原东南边沿的高崖。又称“夸特兰巴山”。从南非德兰士瓦省东部南回归线附近起,略呈弧形,伸延到开普省东南部,构成斯威士兰西界和莱索托东界,长约1,600公里。为注入印度洋诸河与奥兰治河流域的分水岭。新生代抬升的古地块边缘,大部海拔1,000—2,000米,最高峰塔巴纳恩特莱尼亚纳山,海拔3,482米。两侧呈阶梯状低降。东坡(临海)陡峻,深受河流切割;雨量充沛,达1,000—1,500毫米,1,800米以下亚热带山地常绿林生长茂密。西坡平缓,气候较干旱,年雨量均在750毫米以下,多草原和灌丛。

德拉蒙德维尔  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部工业城市。位于圣弗朗西斯河畔,蒙特利尔东北100公里。人口2.7万(1981)。建于1815 年。轻工业发达,有人造丝、纺织品、服装、铅笔等。设有国际通讯站。

德拉伊斯梅尔汗  一译“代拉伊斯梅尔汗”。巴基斯坦中部城镇。德拉伊斯梅尔汗专区、县行政中心。在印度河右岸,拉瓦尔品第西南部。1823年旧城因印度河泛滥被毁。商业和著名手工业中心,有象牙雕刻、玻璃、漆木等产品。公路通班努、代拉加济汗等地。低水位时,经渡桥越印度河至达里亚汗。

德罗贝塔—塞维林堡  罗马尼亚西南部边境城市、河港。梅赫丁茨县首府。在多瑙河铁门峡谷出口附近。人口9.2万(1983)。建于公元二世纪。交通枢纽。工业有车厢制造、造船、木材和食品加工等。有古罗马桥墩遗迹、建于十三世纪的教堂及铁门博物院等。旅游中心。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旧国名,即原民主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濒波罗的海,陆疆同波兰、捷克和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壤。面积10.83万平方公里。人口1,664万(1985)。主要是德意志人,余为索布人(属斯拉夫语族)。通用德语。首都柏林。北部为北德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约50米,有冰碛物分布;南部为山区,边境有厄尔士山、哈茨山、图林根山。温带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1月平均气温- 5—0℃,7月16—19℃;年降水量500—700毫米。易北河从东南向西北斜贯全境,奥得河、尼斯河下游是德、波界河。主要矿藏有褐煤、铀、钾盐、石灰石等。原为* 德意志一部分。1949年10月7日在德意志东北部地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与联邦德国合并为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工业较发达,有机械制造、钢铁、褐煤及钾盐开采、化学、光学机械、精密仪器制造、纺织等。褐煤产量居世界首位(1984年产2.96亿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耕作业和畜牧业均占重要地位,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小麦、黑麦、大麦、甜菜、豆类、饲料等。畜牧业近年发展较快,以饲养乳牛和猪为主。铁路线长1.42万公里(1984);公路总长为4.74万公里(1983);内河航道主要有易北河及其通航运河。进口石油、铁砂、硬煤、有色金属、钢材、棉花、粮食、木材等,出口各种机器、船舶和成套设备等。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①1990年10月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合并,仍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为全称,简称德国。②旧国名,即原“联邦德国”。在中欧。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陆疆同原民主德国、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丹麦接壤。面积24.82万平方公里。人口6,142万(1983),绝大部分为德意志人,少数为丹麦人和犹太人,并有200多万外籍工人。居民多信基督教或天主教。通用德语。首都波恩。北部为平原,占总面积三分之一,平均海拔约50米,主要由内陆冰川、冰川周围的冰溶水和地表水作用形成;间有因冰碛组成的东西向脊地,南北向的河谷;沿海多沼泽;平原南缘为肥沃的黄土带,是联邦德国主要农耕区。中央高地有块状断山、侵蚀高地及西南部莱茵谷地。南部由阿尔卑斯山地及其山前高原组成,有全国最高的祖格峰,海拔2,960米;也有冰川造成的湖泊、谷地;是联邦德国著名风景旅游区。温带气候,西北部海洋性较显著,往东往南逐步向大陆性气候过渡。1月平均气温- 4—1℃,7月14—19℃以上;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山地在1,000毫米以上。西部有莱茵河纵贯,其余地区分属易北河、威悉河和多瑙河流域。矿藏主要有硬煤、褐煤、钾盐、石油、铁、铀、天然气等。原为德意志西部和南部地区,1945年德国投降后,由美、英、法三国分区占领。  1948年三国将占领区合并,  1949年5月23日颁布根本法,同年9月21日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90年10月与*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原苏联和日本。重工业发达,化学、电子和电器工业为最大工业部门,轻工业有食品、纺织等。重工业大多集中在鲁尔区,但南部地区的工业比重逐渐增加。近年来重视微电子学、光学、通讯技术发展和技术园地建设。肉、乳用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作物有马铃薯、黑麦、小麦、甜菜等。莱茵河谷地盛产葡萄。西欧共同市场成员国。对外贸易额在资本主义各国中名列前茅。出口化学产品、运输装备、电子仪器、纺织品、石油产品等,进口能源、工业基本原料与半成品、食品等。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