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   十画[ 丿]   十一画[ 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十画·一]

 

砵卫  亦作“文德港”、“十八洞”。马来西亚霹雷州太平的外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岸内侧沼泽带。附近多红树林,砍伐作柴薪,烧制木炭,供应北赖钢铁厂及全国各地,并销往新加坡与香港。

真腊  古国名。即今柬埔寨。中国史书对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称呼。又名占腊或甘孛智。六世纪中叶,柬埔寨北方的吉蔑部落兴起,七世纪中叶,兼并扶南自立。八世纪末,为爪哇夏连特拉王朝所控制。九世纪时,重新独立,建立吴哥王朝(802-1431)。国势强盛,文化繁荣。王城建筑雄伟,还建有世界闻名的吴哥窟。疆域为今缅甸边境至马来半岛北部地区。十二至十三世纪,不断与暹罗、占婆战争,国势衰落。1431年首都吴哥被暹罗攻占。1434年复国,迁都金边。   

载宁  朝鲜北部黄海北道载宁郡首府。位于载宁平原的中部。盛产稻、麦。有国营农业机械站、农产品加工厂和农具厂等。东4公里处为铁矿产地,开采褐铁矿和少量的赤铁矿。

逗子  日本关东地方南部的城市。在神奈川县相模湾西北岸,田越川河口。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5.8万(1985)。  1954年设市。气候温暖,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临海,有著名海水浴场,为游览、疗养胜地。东京住宅卫星城市,多高级住宅和别墅。

原州  韩国北部城市。属江原道(南)。在南汉江上游,太白与车岭山脉环绕的盆地中。面积84.9平方公里。人口15.8万(1987)。近郊盛产大豆、小豆。工业以碾米、酿酒、缫丝等为主。与汉城间有高速公路相通。军事上的要冲,有古战场遗迹。

敖德萨  ①州名。在乌克兰西南部。东濒黑海,西接摩尔多瓦,南邻罗马尼亚。1932年设州。面积3.33万平方公里。人口260.6万(1985),乌克兰人占一半以上,还有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首府敖德萨。大部为滨黑海低地,西北有丘陵。气候温和干燥,1月平均气温-5--2℃,7月21-23℃。年降水量约40毫米。地处多瑙河及德涅斯特河下游河口区,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工业以机械制造(衣机、机床、起重机、船舶)、食品加工、纺织和石油化工为主,建有核电站。农业主产谷物,乳肉用畜牧业重要。沿海有旅游、疗养地多处。重要城市尚有伊兹梅尔、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②市名。乌克兰黑海沿岸最大港市,南部地区工业、文化和旅游中心,敖德萨州首府。在德涅斯特河口东北30公里处。人口112.6万(1985)。建于十五世纪。1794年辟为军港。十九世纪下半叶起为重要商港。可泊3.5万吨级油船。有铁路与基铺、基希讷乌和顿涅茨克相连。工业以机械制造(起重运输设备、农机、冷藏设备、精密机床等)、化学、食品加工和石油炼制为主。有14所高等学校和多处科研机构。设有天文台、考古博物馆、东西方艺术博物馆等。沿海一带为著名旅游、疗养地。③市名。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城市。接近新墨西哥州。人口10.9万(1984)。因有巨大的流星陨石(直径180米)而闻名。 1881年因俄国移民在此处从事铁路建设,故沿用俄国敖德萨之名。1886年由德意志血统的移民建市镇。1927年发现石油,创办了石油加工以及与石油有关的机械、合成橡胶、化学等工业。

套鲁斯山  西方对土耳其*托罗斯山脉的称呼。

盐岭  巴基斯坦博德瓦尔高原南部山脉。为一列单面山,地层向北缓倾。因大量岩盐沉积而得名。位于杰赫勒姆河和印度河之间。长240公里,宽8-30公里,平均海拔670米。东北-西南走向。由两列平行的山脊组成,中间为宽8-16公里的山谷地带,有不少浅盆地和盐湖。最高峰为西端的萨克萨尔,海拔1,522米。有岩盐、煤、石膏等矿。

盐釜  日本本州东北部港市。在宫城县中部,临松岛湾,天然良港。人口6.2万(1985)。面积18.4平方公里。1941年设市。近海紫菜、牡蛎养殖业发达。重要渔港,鲭、秋刀鱼、鲣、金枪鱼捕获量大。工业以水产加工为主,还有机械修理等。东北重要鱼品输出港之一,输出多为罐头、鱼类产品以及牡蛎等。

盐湖城  美国西部山区大城市,犹他州首府。在大盐湖东南。人口16.5万(1984),大市区93.6万(1980),约相当于该州人口的三分之二。摩门教徒建于1847年,美国摩门教的主要中心,壮丽的摩门教总寺院为城市象征。重要的交通枢纽。农畜产品和铜、银、铅、锌等矿产品的集散地。有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加工、航空火箭、电子部件、化学、矿山和交通设备等工业。著名建筑物有摩门教堂等。犹他大学(1850年建)所在地。

热海  日本本州岛东南伊豆半岛东岸城市。属静冈县。人口4.9万(1986)。1937年设市,1950年定为国际游览温泉城市。有热海、伊豆山、南热海(网代、多贺)等温泉地共312处。有单纯泉和各种盐类泉。泉温约35-100℃。气候适宜,为游览疗养胜地。京滨地带的别墅区。

热那亚  意大利最大的商港,也是地中海沿岸仅次于马赛的第二大港。濒利古里亚海的热那亚湾。北面有利古里亚亚平宁山脉,但有一系列山隘可与波河平原相通。城市沿海岸延伸达32公里。人口75.4万(1982)。公元前三世纪为罗马帝国的自治城市。公元十一世纪为城市共和国并向外扩张。1796年被法国拿破仑攻占,1800年附属法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为撒丁王国的一部分。1861年并入意大利王国。造船工业中心,全国三分之二的船舶在此建造。还有机械、铁路器材、炼油、钢铁与纺织等工业。铁路枢纽。设有通往伦巴第区的输油管,至瑞士与德国的中欧输油管道亦以此为起点。是意大利北部至西地中海的主要出海口。出口以纺织品、橄榄油和葡萄酒为主。旅游业发达,多教堂、宫殿等中世纪古迹。有建于1471年的热那亚大学。

热舒夫  波兰东南部城市,热舒夫省首府。临桑河支流维斯沃卡河畔。人口13.8万(1984)。交通运输枢纽,东出乌克兰、西去克拉科夫的电气化铁路干线经此,又是波兰东南部最大的公路运输中心。工业以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内燃机和车辆等)为主,建有大型金属加工厂。

热雷米  海地西南部港市。在提布龙半岛格兰德河右岸。人口1.7万。始建于1756年,1804年建港。1954年遭飓风摧毁后重建。附近农产品集散地。主要输出咖啡、可可和糖。有水泥、纺织、制皂、酿酒等小型工厂。渔业中心。公路通莱凯。

热列兹诺戈尔斯克  俄语意即“铁城”。俄罗斯西南部库尔斯克州城市,在库尔斯克西北130公里处。人口7.7万(1985)。  1957年因开发铁矿而建镇,1962年建市。为著名的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米哈伊洛夫大铁矿的采矿、选矿中心。尚有钢筋混凝土制品厂。

都东  文莱西部县。北濒南海,南邻马来西亚的沙捞越。面积1,184平方公里。人口2.1万(1981)。南部边境地势较高,其余地区低平。都东河由南往北穿过县境。主产水稻,次为蔬菜。畜牧业较发达。县府都东市,位于都东河口,有锯木等厂。

都灵  意大利西北部城市,皮埃蒙特区首府。位于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109.3万(1982)。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文艺复兴时曾为一个自治城市国家。1720年是撒丁王国都城。1861-1865年是意大利王国首都。现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现代化企业。意大利的汽车城,也是欧洲最大的汽车产地,产量占全国的90%。还有钢铁、飞机、机械(机床、机器人)、纺织(丝、毛、棉)、铁路器材、化学等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意、德重要的军火制造中心。通往勃朗峰(法、意边境)与大圣伯纳德隧道(意、瑞边境)的交通枢纽。城区多广场,多巴罗克式教堂等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建筑。沿波河左岸多公园。有建于1404年的大学、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都城  日本九州东南部城市。位于宫崎县西南部都城盆地。面积306.7平方公里。人口13.2万(1985)。1924年设市。重要商业、交通中心。市郊多早田,主要农产品有甘薯、烟草、油菜籽等。都城茶著名。有食品、木材、制丝、陶瓷等中小企业。

都拉斯  阿尔巴尼亚最大海港,都拉斯区首府。在亚得里亚海都拉斯湾北岸。人口7.2万(1983)。欧洲最古老城市之一。公元前七世纪建城。数度被地震和战争所毁,又重建。1914-1919年间为首都。全国最大铁路枢纽,公路中心。工业有船舶修造、机车、橡胶、化学、烟草、食品加工等。海洋渔业生产基地。设有海洋鱼类研究所。有古城遗迹(已建为博物馆)、罗马斗技场等古迹。有海滨浴场,是疗养和旅游地。

都柏林  一称“巴利阿克利”。爱尔兰首都。位于爱尔兰岛东岸,临大西洋爱尔兰海的都柏林湾头。人口50.2万(1986),是全国最大城市。利菲河口分市区为两部分,南岸尤为繁荣。海运方便,铁路、公路、运河向西部腹地作辐射状分布。九世纪为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建,其后丹麦人利用河口贸易发展经济。1170年盎格鲁人和诺曼人建立都柏林堡,十八世纪城市扩大,1841年成为首都,工业发展迅速。有冶金、机器制造、造船、食品加工(巧克力等糖果)、纺织和化学等工业。是全国文化教育中心,有特林尼坦学院(建于1591年),藏书丰富,还有学院大学等。凤凰公园是欧洲最大动物园之一,以多种狮子著称;市西北有格拉斯尼汶植物园,内多珍贵树木。

顿河  俄罗斯欧洲部分大河(部分支流在乌克兰境内)。源出中俄罗斯丘陵东麓,曲折东南流,折向西南,经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注入亚速海塔甘罗格湾。长1,870公里,流域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河口处年平均流量935米3/秒,年径流量约30立方公里。比降小、水流缓。河口三角洲面积34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霍漂尔河、北顿涅茨河等。干流同伏尔加河、列宁运河相连,远通里海、波罗的海和白海。建有齐姆良斯克水电站(发电能力20.4万千瓦)、尼古拉耶夫和康斯坦季诺夫水利枢纽工程等。通航里程1,604 公里。结冰期长约4个月。运送货物以煤、木材、粮食和金属为主。主要河港有罗斯托夫、亚速夫等。

顿巴斯  “顿涅茨煤田”的简称。乌克兰最大的煤炭基地。在顿河下游西侧,西距克里沃罗格铁矿约400公里。东西长620公里,南北宽70-170公里,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地质储量1,410亿吨(1980年),其中炼焦煤375亿吨,约占26%(1980)。尚有汞、岩盐等矿藏。十九世纪起大规模开采。1985年产煤 1.98亿吨。冶金、电力、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均发达。重要城市有顿涅茨克、卢甘斯克、马克耶夫卡等。

顿涅茨山  乌克兰东南低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70公里,宽50-120公里。地势平缓,最高处海拔367米。有岩溶地貌。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400-550毫米。煤藏丰富(顿巴斯煤田),尚有多种金属矿床和盐类等化工原料。

顿涅茨克  ①州名。1961年前称“斯大林诺州”。在乌克兰东南部,南临亚速海。面积2.65万平方公里。人口531.4万(1985),城市人口占90%,主要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1932年设州,首府顿涅茨克。大部为波状起伏平原,东北部为顿涅茨山地(最高点海拔350米)。有著名的顿巴斯煤田。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8--5℃, 7月21-23℃。年降水量450-500毫米。主要河流有北顿涅茨河、卡利米乌斯河。土壤为黑土,草原已开垦。重工业为主,煤炭、钢铁产量居乌克兰首位,机械制造(采矿、冶金设备等)、化工(化肥、焦炭化学)发达。农作物有谷物和蔬菜等。城郊肉乳畜牧业及蔬菜业发达。重要城市有马凯耶夫卡、马里乌波尔、哥尔洛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等。②市名。1924年前称“尤佐夫卡”。1924-1961年称“斯大林诺”。乌克兰顿巴斯最大城市和科学技术中心,顿涅茨克州首府。位于卡利米乌斯河上游两岸,有运河与北顿涅茨河相连。人口107.3万(1985)。附近煤藏丰富。十九世纪下半叶起随铁路修筑、煤炭开发和钢铁工业的建立兴起。1917年建市。是乌克兰主要煤炭产地之一,钢铁、化学和矿山机械制造业亦发达。有数所高等学校和多处科研设计机构。

顿涅茨煤田  即“顿巴斯”。

素林  泰国东南部城市,素林府首府。在乌汶西南部,南近柬埔寨边境。人口2.97万(1980)。稻米和漆器的贸易中心。有碾米、锯木、纺织等厂。交通枢纽,铁路通呵叻、乌汶,公路通黎逸等地。设有农学院。每年11月举行盛大赛象会,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

素攀  也叫“素攀武里”。泰国中南部城市,素攀府首府。在素攀武里河左岸,曼谷西北部。人口2.29万(1980)。历史古城。农产品贸易中心。有粮食和木材加工等厂。公路通曼谷、北碧、佛统等地。沿素攀武里河可上溯至猜纳。

素可泰  又译“宋加洛”,亦名“他呢”。泰国北部城镇,素可泰府首府。在永河左岸。人口2.07万(1982)。  1238年为素可泰王朝古都,旧城离新城8公里,多文物古迹,有博物馆。新城为工商业中心。有制糖、酿酒、锯木等厂。公路通达府、彭世洛等地;丰水期永河可驶汽船。

素贴山  泰国北部著名山峰,佛教圣地,位于清迈市近郊。“素贴”在泰语中是“仙友”之意。山高900多米。山上白云缭绕,百花争艳。山腰有佛拉塔特庙,又名双龙寺,建于1383年。寺庙建在高台上,游人可拾级而上。寺门塑有两条彩色多头神龙,龙身长约数十米,组成石级两旁的栏杆,造型奇特。寺内有拍佛诗杏坐禅佛像,是泰国重要的古佛像。山顶有巨大的舍利塔,山麓有著名的汇娇瀑布。著名旅游胜地,每年皆有国内外佛教徒来朝拜。

素叻他尼  也叫“万伦”。泰国南部港口城市,素叻他尼府首府。在马来半岛北部东海岸,塔比河下游平原上,距河口6公里。人口3.59万( 1980)。历史古城。古代为婆罗门教盛行地。稻米、锡矿石输出港。有椰油、碾米、锯木等厂。郊区盛产稻米。公路连接泰南铁路塔坎站,北通曼谷,南抵马来西亚。码头可停靠海轮,通宋卡、巴蜀、曼谷等地。

素攀武里河  泰国中部河流,湄南河下游右岸最大支流。在瓦信附近分流,经猜纳、素攀、佛统等府,大致呈北南流向,与湄南河干流平行,注入曼谷湾。长200公里。瓦信至猜纳,称玛堪陶河,进入素攀府后称素攀武里河,在佛统府称那空猜西河,下游河口段也叫塔津河。水量充足,全年皆可通航。

夏延  美国怀俄明州首府和最大城市。位于州东南部近科罗拉多州界。人口4.7万(1980)。1867年始建,当时为修筑横越大陆铁路的工程基地。1890年为首府。地当大平原西端落基山麓,牛、羊的大集散地。市东南有大牧场。肉类加工业最盛,其次有奶油制造、石油加工等。附近有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

夏于山  中非西部山地。主要在加蓬中南部,西北- 东南向延伸至刚果境。海拔一般1,000米左右。最高峰伊本吉山高1,575米。地处热带雨林区,桃花心木、乌木、奥堪美木等森林资源丰富。

夏威夷  美国在北太平洋中的一州。由夏威夷群岛组成。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113.5万(1991)。是美国唯一白种人不过半数的州。大致白种人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为日本人、玻利尼西亚人、菲律宾人、中国人、朝鲜人。首府和最大城市火奴鲁鲁。约五世纪时,玻利尼西亚人从南太平洋移此。1795年大部岛屿被卡麦哈麦哈一世所征服,1810年建夏威夷王国。1893年王国被推翻,次年建共和国。1898年被美国吞并,  1959年成为美国的一州。太平洋上海空交通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主要有8个大岛和120多个小岛,自东南向西北斜跨北回归线,延伸2,400多公里,即从东南端的夏威夷岛到西北端的库雷岛(不包括中途岛)。主要的8个岛屿在北回归线南侧,相当于狭义的夏威夷群岛,即夏威夷岛、毛伊岛 、卡胡拉韦岛、拉奈岛、莫洛凯岛、瓦胡岛、考爱岛、尼豪岛。各岛是从洋底巨大裂隙喷发形成的火山岛。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基拉韦厄火山(海拔1,247米)都是活火山,常常从山顶火口和山腰裂隙溢出熔岩流。终年盛行东北信风,各岛迎风的东北坡降水丰富,多热带雨林;背风的西南坡干燥少雨,多热带草原。向以农业为主,以甘蔗、菠萝、花卉、畜牧等为重要。工业以制糖、菠萝罐头等食品加工为主。夏威夷是军事要地,有珍珠港等大的海空军基地。旅游业发达,是州经济的主要来源,来自美国本土、东亚、西欧等地的游客年可达300多万(1983)。

夏科岛  南极洲别林斯高晋海中的岛屿。在南纬69°45′、西经75°15′。由威尔基斯海峡将它与西部的亚历山大一世岛隔开。由火山岩组成,覆有很厚的冰层。无居民。1910年法人夏科首先到达。

夏洛特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距南卡罗来纳州界24公里。人口33. 1万(1984),大市区63.7万(1980)。1750年始建居民点。交通要地。棉花、烟草、花生等农产品集散地。向来棉纺织业很盛,现还有农业机械、电器、化学、印刷、食品等工业。多南北战争时史迹。有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史密斯大学等多所大学。

夏威夷岛  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的最大岛,美国夏威夷州的一部分。面积10,458平方公里。人口9.6万(1980)。呈马鞍形。多火山。南面有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6米,北面有冒纳开亚火山,海拔4,205米。冒纳罗亚火山口直径达5公里,常有熔岩喷出,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之一。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盛产甘蔗、菠萝和咖啡。工业以制糟、咖啡加工为主。东岸的希洛港是优良的深水港,也是航空站。

夏洛特敦  加拿大爱德华岛省省会。位于爱德华岛南部希尔斯巴勒湾畔。人口2.4万(1982)。建于1855年。1720年法国殖民者首先在其附近定居,1763年为英占有,并以乔治三世皇后夏洛特的名字命名。1765年成为省会。本省商业中心。水、陆、空交通都很方便。渔业发达。有食品加工、奶制品、木材加工等工厂。1864年第一次正式讨论成立加拿大联邦的会议在此举行。1964年联邦缔造者纪念中心在此建成。旅游地。

夏威夷海岭  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附近海岭。西北-东南走向。长2,000多公里,宽600-1,100公里。一般高出洋底1,000-2,000米。多火山及地震。夏威夷群岛中的主要岛屿(如夏威夷、毛伊、瓦胡、考爱岛等)均为海岭露出洋面部分,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6米,高出洋底约8,800米。

夏洛茨维尔  美国弗吉尼亚州中部城市。位于里士满西102公里,临里万纳河。人口3.9万(1980)。1737年前后始建居民点,1888年设市。棉毛纺织工业发达。有1819年创立的弗吉尼亚大学。是托马斯·杰弗逊的出生地。

夏洛特阿马利亚  旧称“圣托马斯”。美属维尔京群岛的首府,最大的城市和自由港。位于圣托马斯岛南岸圣托马斯湾畔。人口1.2万(1980)。始建于1691年。十八世纪时为西半球最大的奴隶贩运港。港湾优良,水深隐蔽,集中进出口货物的大部分。市区建于5座低矮山丘上,风景旖旎。有路德教堂(1666年建)和克里斯蒂安堡(1671年建)等古老建筑,为冬季游览、疗养胜地。工业主要是为旅游业服务的酿酒、食品加工、香水、手工艺品等。市郊1.6公里处有飞机场。

夏洛特皇后群岛  加拿大太平洋岸外的岛群。以黑卡特海峡与北美大陆柏隔,以迪克森海峡和美国阿拉斯加的亚历山大群岛相望。行政上属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面积10,280平方公里。多山地,森林密布,有铜、煤、铁和含金石英等矿藏。居民以印第安人为主,主要从事渔业。主要岛屿为格拉哈姆、莫尔斯比。

秦野  日本本州东南部的新兴城市。在神奈川县中部秦野盆地。面积104.2平方公里。人口13.5万(1985)。1955年设市。原为农业地域,农产品集散地,以产烟叶驰名。六十年代后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内陆工业城市。工业以电机、食品、运输机械、烟草为主。

泰马  沙特阿拉伯内志高原西北部的绿洲城市,属北方埃米尔区。海拔约1,000米。人口约1,000。附近产少量谷物、水果、椰枣。绿洲中有重要的水井,为驼队与广大地区畜群的饮水处。附近的岩盐亦名闻各地。

泰国  旧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中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为邻。南濒泰国湾,西南临安达曼海。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1988),泰人占40%,老挝人约占35%,马来人占3.5%,还有华人、高棉人等。90%以上居民信佛教,佛教为国教。泰语为国语。首都曼谷。南北长1,600公里,东西宽780公里,海岸线长2,615公里。北部和西部是山区,有他念他翁、登劳、坤丹等山脉,海拔1,00-2,000米。全国最高峰英坦昂峰,海拔2,576米。东北部呵叻高原,海拔150-300米;中部是湄南河平原和三角洲;南部是狭长的丘陵地带。湄南河是全国主要河流。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干季。月平均气温22-28℃,年雨量1,000-2,000毫米,沿海地区达3,000毫米,山地也有超过5,000毫米处。森林资源丰富,林地占全国面积的58%,盛产柚木。矿产有锡、钨、铁、铜、铅、萤石、煤、宝石、石油等。十三至十四世纪建国。十六世纪起先后受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侵略。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使泰国成为两国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国。1932年6月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1939年5月改名泰国。1941-1945年被日本侵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暹罗国名。1949年又再改称为泰王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65%,农产品占国民收入60%。水稻占全国耕地面积70%以上,产量居中南半岛首位,橡胶和木材也占重要地位,其次为玉米、甘蔗、棉花、椰子等。牲畜有牛、猪、马、象等。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开采锡、钨、萤石、铅、褐煤、铁矿石和石油等。有碾米、锯木、纺织、制糖、水泥、炼油、食品罐头等工业。出口以米为大宗,占出口总值三分之一,其次为锡、橡胶、糖、玉米及水产品;进口有机器设备、钢铁、车辆、电器、石油等。

泰河  英国苏格兰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苏格兰高地的卢伊山北坡,东流入北海。长193公里,流域面积6,216平方公里。河口至泰湾延伸39公里。十九世纪在丹迪建立了英国最长的铁路桥。丹迪以下终年可通航。

泰勒  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北部的工商业城市。在达拉斯东南112公里处。人口7万,大市区12.8万(1980)。1907年建市。除开采石灰石、石油外,还有石油、木材等加工业。玫瑰苗木的生产很著名,有玫瑰花园,品种多样,每年十月举行玫瑰花展。

泰布克  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一个绿洲。以泰布克城为首府。绿洲从泰布克城向东南伸展约20公里,地下水位高,有许多水泉和水井,种植椰枣和谷物。泰布克城位于通往麦加的道路上。

泰托沃  马其顿共和国西北部城市。在沙尔山南麓,斯科普里以西40公里处。人口连郊区16.2万(1981)。工业有毛纺织、皮革、烟草加工等。市郊有铬的开采和冶炼。有6公里长的空中索道通往坐落在海拔1,875米处的波波沃沙普卡,是沙尔山区登山和滑雪运动的起点。

泰库奇  罗马尼亚东部城镇。在伯尔拉德河畔,东南距加拉茨约64公里。人口4.3万(1983)。建于十五世纪。铁路枢纽。地处水果和葡萄种植区中心。工业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和农业机械修造等为主。

泰国湾  旧称“暹罗湾”。泰国南部的海湾。长720公里,宽500-560公里,面积25万平方公里。西起泰国的北大年附近,东至越南的金瓯角,与南海水域相连。西北端深入大陆,位于湄南河口的部分名曼谷湾。沿岸国家除泰国外,有柬埔寨和越南。注入湾中的主要河流有湄南、夜功、邦巴功等河。沿岸多红树林沼泽。底部为淤泥和粘土,大部分水深40-60米。沿岸有重要渔场,鱼产丰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海底开采天然气。主要港口:泰国有北大年、宋卡、北汶浪、占他武里;柬埔寨有云壤、唝吥;越南有迪石。

泰舍特  一译“泰谢特”。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城市。在西伯利亚大铁道同南西伯利亚铁路和贝阿铁路的交会处。人口3.5万。1938年设市。西伯利亚重要的铁路枢纽。有枕木防腐工厂、木材水解厂、云母矿、汽车修配及木材加工厂等。

泰姬陵  一译“泰吉·玛哈尔陵”。莫卧儿帝国著名建筑。在今印度北方邦的阿格拉。莫卧儿帝国国王沙杰汗为他死去的皇妃蒙太姬修建的陵墓。公元1630年始建,1653年建成。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泰勒哈  埃及城市。在尼罗河三角洲北部,临社姆亚特河,与曼苏拉隔河相望。棉花、稻谷、水果集散地。有两座大型化肥厂,原料取自阿布马堆天然气田,由管道输送。

泰萨瓦  尼日尔南部城镇。在尼亚美-津德尔公路干线上,西距马拉迪、东距津德尔均约100公里。人口1.2万(1977)。花生产区的贸易中心,附近还产粟和木薯,有养牛业。有制革、榨油厂等。

泰基尔达  土耳其欧洲部分城市,泰基尔达省省会。人口5.2万( 1980)。位于马尔马拉海北岸,历史上曾为埃迪尔内的出海港。现为地方性农产品市场。

泰梅尔湖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上的淡水湖。在贝兰加山南坡。原是一构造凹地,后经冰川刻蚀而成。长约250公里,宽数公里至80公里,面积4,560乎方公里。湖面海拔6米。平均深2.8米,最深26米。南岸平缓,东北岸陡峭。靠雪水和雨水补给。

上泰梅尔河  由西南往东注入此湖,下泰梅尔河由此湖流出,向北流入北冰洋喀拉海泰梅尔湾。结冰期长约9个月。产裂腹鲤、淡水鲑及马克鲟等。

泰晤士河  英国南部最重要的河流。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丘陵,经牛津、伦敦等重要城市,东流注入北海。从源头到伦敦桥长259公里,伦敦桥至诺尔岛长77公里,全长336公里,流域面积11,400平方公里。河床坡降微缓,水位稳定,冬季流量较大,很少结冰。牛津以下河道显著增宽:牛津38米,伦敦桥229米,格雷夫森德640米。通航里程280公里,伦敦以下为潮汐区,海轮可乘潮抵伦敦(距河口88公里,该段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伦敦塔桥至河口有4条汽车隧道,塔桥以上沿河架有许多公路、铁路桥,并有运河同其他河流相通。伦敦用水的主要来源。

泰内雷沙漠  非洲著名沙漠之一。位于尼日尔东部。西邻阿伊尔高原,西北连阿哈加尔高原,东北接贾多高原,南向乍得盆地敞开。广义亦包括向东延入乍得的一小部分。居撒哈拉大沙漠中部南侧,为一片东西北三面高,向南倾斜的沙漠平原。面积40万平方公里,几占尼日尔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名出塔马谢克语,原义即“沙漠”之意。气候极为干燥,水源奇缺,几乎全无植物生长,被称为“撒哈拉沙漠的腹地”。仅在法希和比尔马两绿洲中有少量椰枣树和农作物。交通困难,从阿加德兹经法希至比尔马的东西向商路是唯一通道。

泰梅半岛  亚洲最北半岛。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东和东北临拉普捷夫海及哈坦加湾,西及西北临喀拉海及叶尼塞湾。长约1,000公里,宽约500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泰梅尔自治区。南部地势低平,中部为贝兰加山地,最高点海拔1,146米。北部沿海为狭长平原。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有泰梅尔湖和哈坦加等河。气候寒冷,年降水量115-230毫米,多年永冻层分布广。北部为北极冰原和苔原带,南部为森林苔原带,山地为冰原带。北端的切柳斯金角是亚欧大陆的最北点。

泰米尔纳德邦  旧名“马德拉斯邦”。印度德干半岛东南部的邦。东濒孟加拉湾,隔保克海峡和马纳尔湾与斯里兰卡相望。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5,563.9万(1991)。主要是泰米尔人。首府马德拉斯。北部为东高止山,中部为泰米尔纳德高原,北部较崎岖。东部为广阔的海岸平原,沿海多沙滩与沙坝。河流众多,均东南流入孟加拉湾,最大的为高韦里河,有灌溉之利。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背风面,夏季比较干燥,冬季受东北信风和飓风影响,降雨量比夏季多。年降水量600毫米(东部沿海)- 1,500毫米(西部山区)。产柚木、稻、小米、甘蔗、花生、棉花和茶、咖啡、橡胶等。矿产有褐煤,菱镁矿和云母。棉纺织(多为手工纺织)与农产品加工业较盛,还有化学、机械、电器、水泥和制糖、制茶、造纸等工业。

泰勒阿特拉斯山脉  阿尔及利亚境内阿特拉斯山脉北支。西南-东北向延伸。平均海拔1,500 米,最高峰2,308米。西段复杂崎岖,山脉、山间高原和盆地错列,河谷深切,岩溶地形发育。东段较平缓,以丘陵为主。北坡属地中海式气候,多森林、果园、葡萄园,特产栓皮栎。山南是半干旱地区。

贾卢  利比亚东部重要油田。在贾卢绿洲南部。储量约4.8亿吨。1961年发现,年产油 1,400万吨左右。有输油管通苏尔特湾南岸的油港锡德尔。

贾马梅  旧称“马格里塔”。索马里南部城市。在朱巴河下游左岸,西南距基斯马尤48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2.2万。朱巴河下游农牧产品集散中心之一,以牲畜市场著称。

贾夫纳  斯里兰卡北部沿海城市。位于贾夫纳半岛西南,南临贾夫纳渴湖。人口13.3万(1984),居民多泰米尔人。历史上曾为泰米尔王国的都城。印度教中心。现为北部地区经济、交通中心。谷物、烟草、椰子、杧果的集散地。附近几个小港口,可捕捞海参、海龟。有气象台、古城堡及教堂。东面的奇维约泰卢是主要的盐田。

费尔冈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西北部城市。人口14.5万(1981)。棉花、花生集散地。有棉纺织业与榨油业。加尔各答-孟买铁路通过。

贾里达  印度尼西亚西瓜哇省七十年代兴建的旅游胜地。东距雅加达160公里,有公路和铁路可通。面临巽他海峡,林木葱笼,溪水清澈,沙滩洁白。旅游点包括附近的乌戎库隆自然保护区(有日益稀少的独角犀牛)、鸟岛(面积8公顷,非澳两洲迁徙鸟的中途站,鸟巢满枝)及45公里外的喀拉喀托火山。

贾斯克  伊朗东南部的小港市。位于阿曼湾北岸。港湾由一条沙嘴拦围而成,水浅,不利通航。有机场。居民靠捕鱼为生,以鱼干与内地交换椰枣,或作为鱼肥输出。

贾斯珀  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南部城市。位于落基山中美丽雄伟的贾斯珀公园的中心。人口约3,000。建于1822年。有煤矿,也是家禽饲养地。工业以家禽食品加工、家具、服装、饲料加工等为主。贾斯珀公园以冰川著名,是北美北极圈以南最大的冰原,其南缘与哥伦比亚冰原相接。

贾木纳河  孟加拉国大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进入孟加拉国境内的名称。由北向南流,在戈阿隆多附近与恒河汇合。长240公里。最大流量约300万米3/秒。多汊河、沙洲和浅滩,河漫滩宽56-64公里。河床坡度平缓,低水位宽5-7公里,洪水位宽11公里以上。

贾卢绿洲  利比亚中北部的一组绿洲。在一构造洼地内。较重要的有奥季拉、贾卢等。种植椰枣、大麦、无花果、油橄榄等。公路通班加西和库夫拉绿洲。1961年后,陆续发现和开发贾卢、因提萨尔等油田,成为重要产油区。

贾朗达尔  印度旁遮普邦北部城市,位于萨特莱杰河与比阿斯河之间。人口40.6万(1981)。农产品和牛、羊的集散地。工业有运动器材、棉纺织和缝纫机、农机、柴油机、发动机、自行车、轴承、乐器、皮革制品等。铁路与公路交通枢纽。

贾蒂巴朗  印度尼西亚西瓜哇省北岸城镇。在井里汶西北40公里,芝马努河下游右岸,离河口约25公里。有运河通南安由,北线铁路经此。六十年代未发现油田,七十年代附近建成可泊20万吨级油轮的码头和系泊15万吨级油轮的海上寄泊所。

贾蒂卢胡  印度尼西亚西瓜哇省村镇。位于普哇加达城西,雅加达东南约70公里。六十年代,附近的芝塔龙河上建成印尼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水库长约30公里,宽3-5公里,灌溉24万公顷双季稻田。水电站装机容量70万千瓦,电力供应首都雅加达。附近有地面卫星站,与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和西欧等地进行联系。

贾夫纳半岛  斯里兰卡最北部半岛,临孟加拉湾。长88公里,宽24公里。由中新世石灰岩组成。人口稠密。有宽广的椰子林和油棕种植园。还产稻,芋头、烟草等。主要城市有贾夫纳、佩德罗角、科迪卡曼等。西南沿岸还有一系列小岛。

贾夫纳潟湖  位于斯里兰卡西北端,贾夫纳半岛之南。长80公里,宽16公里。有曼代提武、韦拉乃和卡拉提武岛,鱼产丰富。湖区东部有大盐田。北岸为贾夫纳。

贾巴尔普尔  印度中央邦中部城市。人口75.8万(1981)。位于纳巴达河上游山间盆地中,湖泊众多,风景秀丽。阿拉阿巴德-孟买铁路干线经此,并有公路干线通过,位置重要。商业中心。有大型兵工厂和电讯、交通器材工业,还有水泥、棉纺织、制毡,陶瓷、玻璃工业和石棉等工厂。中央邦最大木材集散地和锯木业中心。市街广阔整齐,有大学。

贾拉拉巴德  一译“贾拉勒阿巴德”。阿富汗东部城市,南加哈尔省首府,在喀布尔以东130公里。人口5.8万(1982)。临喀布尔河北岸和喀布尔到开伯尔山口的公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大部经过这里,又是重要灌溉农业区的中心。有碾米、面粉、造纸、蔗糖等厂和宝石、丝织品手工业。周围地区产干果、扁桃、柑橘、谷物。

贾姆讷格尔  印度古吉拉特邦卡提阿瓦半岛西部海港城市。临卡奇湾东岸。人口连郊区31.7万(1981)。位处铁路线上,公路中心,有航空站。附近有盐场,化学工业重要。还有毛织、丝织、机械、陶瓷等工业。有钢铁器皿制造业。有空军与海军基地。

贾卢伊特环礁  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岛屿。位于北纬6°、东经169°35′。由一系列珊瑚环礁组成,陆地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880。其中贾博尔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日本占领时曾为马绍尔群岛行政中心。产椰子。

贾拉勒阿巴德  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城市。在库加尔特河谷地,西南距安集延79公里。公路和铁路要站。人口7万(1985)。建有轧棉、制鞋、木材加工、水果蔬菜、肉类、乳品等厂和建材联合企业等。设有历史地志博物馆。市郊有温泉疗养区。

贾姆谢德布尔  一译“詹谢晋尔”。印度比哈尔邦东南部城市。临苏巴纳雷卡河畔。人口连郊区67万(1981)。附近是印度最大的铜矿带,赤铁矿、有色金属以及金矿特别重要。距离煤矿带亦近。1907-1911年塔塔钢铁公司建立于此,后发展成典型的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还有马口铁机器和机车制造、电缆和电线、汽车、军火,基础化学、农具和推土机,造纸和耐火材料等工业。附近有炼铜厂。有金属研究所。

贾兹穆里安盆地  在伊朗东南部。东西长320公里,南北平均宽70公里。盆地中部最低处为贾兹穆里安湖,班普尔河与哈利勒河分别由东、西两方注入。湖面随季节而有很大变化,有些年代的干季完全无水。沿湖盐碱与沙丘区大部无人居住。农牧业主要集中在班普尔河中上游以及哈利勒河中游一带。主要作物有水稻、椰枣、小麦、大麦、高粱、小米和棉花。

班吉  中非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在国境西南部,乌班吉河右岸。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59万(1989)。  1890年始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有较大棉纺织厂和屠宰场,以及面粉、榨油(花生、芝麻),制革,锯木、日用化工等工业。咖啡、棉花、木材的重要集散地。公路中心,全国有6条公路干线以此为起点,通国内各主要城镇和邻国乍得、喀麦隆。重要河港,经乌班吉河及刚果河可与刚果布拉柴维尔间终年通航,轮渡通扎伊尔宗戈。全国对外联系大部经此。乍得大部分进出口货物在此转运。有国际航空站。有班吉大学、博物馆、大教堂、工艺学校。近郊有狩猎区。

班乃岛  菲律宾米沙鄢群岛的西部大岛。位于内格罗斯岛的西北部。南北长152公里,东西宽120公里,面积11,520平方公里。多为米沙鄢人,山区有少量矮黑人。西部山地绵延,海拔超过千米。中部为班乃河各地,地面低平,土壤肥沃,为重要农业区。南面沿海有较大的沼泽。东部是起伏的丘陵区。年平均气温25-28℃。年雨量1,500-3,000毫米,除东部外,均有明显干季。半数以上的土地辟为农田,稻田仅次于吕宋岛,占第二位,还产玉米、甘蔗、椰子、烟草,水果等。内地山区养马。沿海渔业甚盛。有煤,硫黄、铜、铬、磷灰石等矿。工业以制糖、水泥,木材加工、碾米等为主。主要港口有怡朗、罗哈斯、卡利博等。

班贝格  德国拜恩州城市。在雷格尼茨河和美因河汇流处附近。人口7.1万(1984)。公元902年首见记载。交通枢纽。重要工商业中心。工业以纺织和机械制造(电子设备、重型机械等)最为重要,还有钢琴、瓷器、制鞋等厂。有皇家大教堂、历史博物馆(原主教旧宫)和收藏艺术珍品的主教新宫等建筑古迹。

班巴里  中非共和国中部城市,瓦卡省首府。在乌班吉河支流瓦卡河左岸。人口4.3万(1982)。棉花、橡胶集散中心。有轧棉、榨油、肥皂厂。附近有大镍矿。中部地区重要水陆交通枢纽。有航空站。

班古拉  印度西孟加拉邦西部城市。人口7.9万。有棉、丝纺织与木材加工工业。有黄铜、青铜器皿手工艺品。铁路、公路交通中心。

班加西  利比亚第二大城市和港口。在东北部,临地中海苏尔特湾。人口近49万(1984)。公元前五世纪建,向为通往非洲内陆的队商贸易要站。现为全国经济、交通中心之一。分新旧市区与内外两港。有纺织、鱼类加工、水泥、钢管、化工、烟草等工厂和编织地毯手工业。附近海滩产食盐。平行海岸的干线公路经此。铁路通迈尔季和苏卢格。有国际航空站。冬季游览、疗养胜地。

班加苏  中非共和国东南边境城市,姆博穆省首府。在姆博穆河右岸的热带雨林地带。人口1.9万。棉花、咖啡、剑麻生产中心。有轧棉、肥皂工厂。公路通班吉和邻国扎伊尔。有航空站。

班达海  马来群岛东南部海域。四周有苏拉威西、布鲁、塞兰、塔宁巴尔、帕巴、帝汶等岛屿环绕,与马鲁古、塞兰、阿拉弗拉、帝汶、萨武、弗洛勒斯诸海相通。属太平洋。面积69.5万平方公里,一般深4,000-5,000米,东头最深7,440米。周围有火山,多珊瑚礁。北岸有重要港口安汶。

班伯里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海港城市。位于大陆西南部印度洋岸,濒乔格拉菲湾。在珀斯以南152公里。人口2.2万(1981)。附近为富饶的奶制品业、畜牧业和果树种植地区。有毛纺织、棉纺织、化肥、炼铝和钢铁工业。港口输出木材、小麦、氧化铝、钢铁等。著名夏季休养地。

班珠尔  旧称“巴瑟斯特”。冈比亚首都和海港。在冈比亚河口圣玛丽岛东岸。人口4.5万(1983)。1816年英国殖民者建为军事据点。现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有榨油(花生)和鱼类加工、纺织等小型工业。港口设两处深水码头(16-27米),可泊海轮。沿冈比亚河上溯至国境东部终年通航。输出花生及其制品、棕仁、皮革、干熏鱼。西南22.5公里的云杜姆有国际机场。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多鸟类。旅游胜地。

班顿杜  扎伊尔城市和河港,班顿杜区首府。在奎卢河与宽果河汇合处下游右岸。人口约9万。建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重要河运枢纽。奎卢河与宽果河流域农林产品经此转开赛河、刚果河(扎伊尔河)运往金沙萨。油棕产品、木材、水产的贸易颇盛。有啤酒和农产品加工厂。附近的萨拉米塔是渔港。有航空站。

班斯科  保加利亚西南部城镇。在皮林山区。人口约9,000。建于十七世纪。十八世纪时为斯特鲁马河流域棉花集散地。居民从事伐木、木材加工和畜牧业。多古教堂。旅游业发达。

班代拉峰  巴西第二高峰。在巴西东部圣埃斯皮里图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交界处,东距维多利亚160公里。处西经41°47′、南纬20°26′。海拔2,890米,为卡帕劳山脉最高点。在1962年内布利纳峰(3,014米)的高度测定之前,向被视为巴西最高峰。

班加罗尔  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首府。人口连郊区291.4万(1981)。海拔922米,由一城堡发展成印度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分新旧两城:旧城为商业区,新城为工业区。附近盛产棉花、稻米、油料作物、烟草。印度重要的重工业中心,有机械、电器、化工、飞机、钟表、金属加工等工业,还有传统的地毯编织业、棉纺织、丝纺织和现代化的制革业。多条铁路与公路在此交会。有航空站。

班达亚齐  旧名“哥打拉夜”或“大亚齐”,亦名“拜都拉赫曼”。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城市,亚齐特区首府。人口9.6万(1980)。商业发达。滨亚齐河口南岸,地理位置重要。中世纪时是阿拉伯商人收购黄金、象牙、樟脑的商站,十六世纪荷兰人来此后成为东南亚胡椒贸易中心。有铁路和公路南下通棉兰等地。建有渔港。外港乌累胡威。

班达伯格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港口城市。位于大陆东海岸,自伯内特河口上溯16公里,在布里斯班以北290公里。人口3.3万(1981)。附近是重要甘蔗产区。为制糖工业中心。有农业机械、奶制品、酿酒等工厂。

班达群岛  印度尼西亚班达海东北部十余座小火山组成的岛群。在塞兰岛南方约110公里。最大的琅塔岛即大班达岛,产豆蔻;附近有紧密相邻的火山岛及小班达岛;3座岛屿围绕海面形似小湖,风平浪静,海水清澈,珊瑚礁及水中生物甚多,为著名的“海底花园”。土产以椰子为大宗,亦有渔业。旅游胜地。

班纽万吉  又名“外南梦”。印度尼西亚东部港口。位于爪哇岛东端,临巴厘海峡。人口5.4 万。爪哇岛东端铁路要冲。新加坡至澳大利亚船只的停靠港,海底电缆的联络点。锯木业重要。椰干、木材、咖啡、烟草、橡胶、砂糖的输出港。

班热维尔  科特迪瓦港市。濒几内亚湾沿岸埃布里那潟湖。人口1.8万(1975)。1900-1934年曾为象牙海岸首府。现为农业和教育中心。附近盛产可可、咖啡、菠萝、香蕉、橡胶、油棕、椰子。有油棕、咖啡、可可、牲畜研究机构和衣业、艺术、军事技术学校。埃布里耶潟湖沿岸风景优美,为旅游胜地。

班德尔马  马尔马拉海南岸土耳其港市。人口5.3万(1980)。位于卡比山半岛东侧的海湾沿岸。为土耳其两大港口伊斯坦布尔与伊兹密尔之间的转运港,并输出当地的谷物、牲畜与白硼钙石、方硼石等矿产。白硼钙石的学名Panderm ite即源于班德尔马的地名Bandirma。

班韦乌卢湖  非洲淡水湖。在赞比亚东北部。湖面海拔1,140米。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达1.5万平方公里,干季缩到4,000平方公里。湖水流入卢阿普拉河连通刚果河。沿湖有大片沼泽,长满芦苇。湖中多河马。

班杰戈拉河  一译“潘杰科拉河”。巴基斯坦西北部河流。发源于桑杜尔雪山,在塔尔山口流入迪尔县,与斯瓦特河相汇,注入印度河。长112公里,流域面积5,180平方公里。沿途接纳科瓦尔代、拉瓦拉尔、乌希里等支流。

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斯洛伐克东部城市,中斯洛伐克州首府。位于赫龙河畔。人口7.1万(1983)。建于十三世纪。十五和十六世纪曾是重要矿业中心,出口银和铜。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化学药品、水泥、纺织、啤酒酿造等工业。1944年8-10月曾在此举行反法西斯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群山环抱,是旅游地和冬季体育中心。

哥达  德国中部城市。在图林根林山北麓、爱尔福特以西24公里。人口5.7万(1984)。公元十世纪建筑城堡。1189年建市。1826-1918年为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都城。铁路枢纽。工业有机械制造(车厢、拖拉机等)、金属加工、纺织、化学、食品加工等。印刷出版业著名。设有美术馆、自然博物馆。有建于十二世纪的教堂、十六世纪的市政厅、十八世纪的宫殿。

哥里  格鲁吉亚中部城市。在库拉河畔,东南距第比利斯76公里。人口6.1万(1985)。公元七世纪见于史籍。1801年设市。铁路枢纽。工业有棉纺织、枕木、仪表及食品加工等。有历代民族志陈列馆。

哥尔克  全称“列宁哥尔克”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东南35公里处。原为庄园。古树参天,风景优美。列宁1918年11月底起经常在此工作和休养,于1924年1月21日在此逝世。设有列宁故居陈列馆和列宁纪念碑。为游览胜地。

哥伦布  ①美国俄亥俄州最大城市、首府。人口56.6万(1984),大市区108.9万(1980)。始建于1797年,  1812年成为首府。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交通 枢纽,工商业发达。飞机制造为该市工业发展的先驱(创于1941年),此外还有汽车、导弹、电器、机械、玻璃、纺织、食品等工业。文教事业也很发达,有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②美国乔治亚州西部工业城市。位于查塔胡奇河溯航终点,瀑布线城市。人口16.9万,大市区22.4万(1980)。  1828年建村,此前是印第安人交易场所。农畜产品集散地。美国南部主要工业城市之一,尤以棉纺工业占重要地位,其他有建筑材料、肥料、农业机械等。城南的班宁堡是世界上最大的步兵训练基地之一。设有哥伦布学院。

哥德堡  一译“耶特堡”。瑞典西南部著名港市。位于卡特加特海峡,约塔运河畔,与月麦北端相望。人口42.6万(1982)。十八世纪初,随瑞典向外开展海运而繁盛。1870年引进蒸汽机后,发展成全国第一大港。港口终年不冻。运河网围绕城市。有铁路通连各经济重镇。有造船、汽车、炼油及食品工业。出口纸、木材和木材副产品。进口石油、金属矿和水果等。在希辛延岛上有全国最大的船厂。附近有飞机场。

哥本哈根  丹麦的首都。在西兰岛东岸和阿迈厄岛北部,临厄勒海峡。市区人口48.3万,包括郊区137万(1989)。原为渔村。1167年沿西兰岛海岸建立堡垒,十六世纪因海运发展而成繁荣城市。北欧重要海陆空交通枢纽;有火车轮渡通瑞典港口马尔默。丹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军港和商港(自由港)。全国工业30%集中于此,有造船、机器制造、冶金、化学、食品加工和纺织等工业。输出肉类和奶制品。设有科学院、大学(建于1478年)等。旧城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呈辐射状排列。新建的西北郊区以湖泊与旧城分开。

哥打丁宜  华侨旧称“德兴港”。马来西亚柔佛州东南部商业城镇,哥打丁宜县治。滨柔佛河左岸,西南离新山40公里。曾出土大量中国古代陶片。柔佛王国最初几位苏丹陵墓所在地。北郊龙望三叠瀑布,以第三叠最高最大,水源来自蒙达哈山南坡。旅游胜地。

哥打贝卢  一译“古打毛律”。马来西亚沙巴州城市。位于州的北端,西滨南海,东南靠近基纳巴卢山,西南离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不远。城市虽小,颇富特色:巴瑶人穿戴民族服饰,男人或骑马,或牵着水牛,妇女则设摊出售琳琅满目的热带水果与蔬菜。有“沙巴牧童城”之称。

哥打巴托  菲律宾棉兰老岛西南部商业中心。位于棉兰老河口。人口8.4万(1980)。地势低洼,为防止河水泛滥,城市周围均用石块垒筑,故有“石城”之称。1862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城堡。河港。公路通棉兰老岛各重要城镇。周围产稻、鱼、林产品。农产品贸易中心。

哥打巴鲁  马来西亚吉兰丹州首府,马、泰边境重镇。位于吉兰丹河下游东岸。人口17.1万(1980)。马来亚东北部交通枢纽。铁路经过吉兰丹河西岸,公路有东海岸南北线和横贯北马的东西线。水运有内河及沿海航线,还有国内外航空线。州内物资集散中心。多手工业作坊,著名工艺有蜡染、印缦、布锦、纱笼、草席、藤篮、银器、锡器等。有制冰、橡胶、椰油、锯木、碾米等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南郊开辟烟草园,建立卷烟厂。郊外11公里有瓜拉海滨浴场;兰陶潘姜的苏丹王宫,壮丽堂皇,皆为旅游胜地。八十年代着手发展旁加兰且巴工业区。

哥打阿贡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海港。位于直落勿洞以西72公里,临塞芒卡湾。人口约2.5万。铁路通南部城镇。椰干、胡椒、咖啡和木材集散地。

哥打拉夜  亦称“大亚齐”。即班达亚齐。

哥印拜陀  一译“科因巴托尔”。印度南部城市。泰米尔纳德邦第二大城。人口连郊区91.7万(1981)。临马德拉斯通喀拉拉邦的铁路和班加罗尔-科钦公路的交会处。附近盛产棉花、油料和粟,以及茶、甘蔗和其他热带作物。棉纺织业最重要,还有印染、机械、水泥、农具和制茶、制糖、制革等工业,又是手摇织布机的重要产地。地区的贸易中心。有农业大学。市郊有佩鲁尔庙。

哥尼斯堡  见“加里宁格勒”。

哥伦比亚  ①国名。在南美洲西北部,西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东同委内瑞拉,东南同巴西,南与秘鲁、厄瓜多尔,西北与巴拿马为邻。面积114.2万平方公里。人口3,060万(1987),印欧混血种人占57%,白种人占20%,黑白混血种人占14%,余为黑种人和印第安人等。西班牙语为国语,多信天主教。首都圣菲波哥大。西部除沿海平原外,为西、中、东三条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脉构成的高原,山间有宽阔的各地,南部有一系列火山锥,西北部为马格达莱纳河下游冲积平原,水道纷歧,湖沼广布。东部为亚马孙河与奥里诺科河上游支流冲积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赤道横贯南部,平原南部和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向北逐渐转为热带草原和干燥草原气候,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属亚热带,2,000-3,000米属温带,3,000-4,500米属高寒草地,4,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金、铂、铁、铜、绿宝石等,此外还有银、锌、镍、铝土、铅、铀等。水力蕴藏量为5,000万千瓦。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十六世纪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7月20日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1819年获得独立。1822年同今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组成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9年、1830年委、厄相继退出后,1831年称新格兰纳达共和国。1861年改称哥伦比亚九省联邦。1863年又改称哥伦比亚合众国,1886年改名哥伦比亚共和国。1903年境内巴拿马省脱离哥伦比亚,建立巴拿马共和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从业人口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咖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其他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香蕉、甘蔗、棉花和烟草。畜牧业较发达,牧场占总面积28.9%。矿业以开采石油和煤为主,是拉丁美洲主要产金国,铂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绿宝石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发展较快,其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以上。以制糖、咖啡加工、纺织为主的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还有冶金、机器制造、汽车装配、水泥、化学、炼油、石油化工等。旅游业有较快发展。输出以咖啡为大宗,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次为煤、黄金、石油、香蕉、贵金属以及纺织品、服装、水泥等。花卉出口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输入机器设备、车辆、工业原料和食品等。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航空运输亦较发达。②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最大城市、首府。位于中部,康格利河溯航终点。人口9.9万,大市区40.8万(1980)。1786年建为州首府,1865年南北战争时被毁,后重建。向为棉花和其他农产品集散地,现仍为南部棉纺工业中心之一,农林产品加工、电子仪器、玻璃、塑料和肥料等工业发达。文教中心。有大学多所。③美国密苏里州中部城市。在杰斐逊城以北  48公里。人口6.2万(1980)。建于1821年。1826年设市。周围地区农牧业发达。工业有乳制品、砖瓦、印刷等。主要医疗和学术中心。设有州立癌科医院、州立精神病院、密苏里大学、基督教大学等。④美国密西西比州南部城镇。在杰克逊以南120公里处。人口7,700(1980)。是附近生产棉花、谷物、家禽、牛的贸易点和工业中心。开采原油、天然气,还有服装、家具、纸浆、胶合板等工业。

哥伦打洛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北部港口。在米那哈沙半岛南岸,临托米尼湾。人口9.8万(1980)。公路通东北部的万鸦老。木材、树脂、藤条、木棉、椰子、皮革等的贸易中心。

哥得兰岛  一译“果得兰岛”。瑞典东南波罗的海中的岛屿。距东南海岸80公里。岛长(东北-西南)105公里,宽3.2-45公里,面积3,140平方公里。人口5.4万。首府维斯比。气候温和。多针叶林。产大麦、裸麦、甜菜;有养羊和渔业。工业有采石、制糖、木材加工、水泥等。旅游业发达。前属丹麦,1645年归属瑞典。

哥伦比亚河  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源出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西南流经美国,注入太平洋。长1,954公里,流域面积66.8万平方公里。最大支流斯内克河。河口平均流量7,000米3/秒。春夏高山冰雪融解时水量最大,冬季最小。干、支流可通航约1,000公里,大洋海轮可直达河口以上150公里的波特兰。水力资源丰富。沿干、支流建有很多大小水坝,用于灌溉和发电。大古力水坝最著名,水库长达233公里。用以灌溉、发电,电站发电能力196万千瓦,主要为炼铝、造船、原子能联合工厂等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服务。多急流、瀑布和峡谷。下游盛产鲑鱼。

哥斯达黎加  中美洲南部国家。在尼加拉瓜和巴拿马之间,东滨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面积5.11万平方公里。人口279万(1987),白种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占97.6%,余为黑人和印第安人。西班牙语为国语,多信天主教。首都圣何塞。境内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瓜纳卡斯特山脉、中央山脉和塔拉曼卡山脉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国,火山错列,最高峰大奇里波山,海拔3,820米;中部是海拔900-1,200米的高原,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19℃;东部为加勒比海沿岸低地,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达3,000毫米,多沼泽和热带森林;西部为太平洋沿岸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3-25℃,年降水量1,500毫米,西北部为1,000毫米。富鱼类资源。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8%,有杉木、红木、黑檀等贵重木材。矿藏有铝土、金、银、铁、锰、硫黄等。十六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独立。1823-1838年参加中美洲联邦。1839年成立哥斯达黎加共和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咖啡、香蕉、牛肉和蔗糖是四大传统出口商品。次为烟草、可可、棉花等。工业在中美洲较为发达,主要有食品、纺织、制糖、烟草、制革、木材加工等。输入机器设备、日用工业品、建材、石油和粮食。

哥打基纳巴卢  原名“亚庇”,欧洲人旧以“杰塞尔顿”港名统称全城。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位于西海岸中段,滨临南海。人口15万(1980)。铁路、公路和海运的连接点,经济中心。工业有面粉、木材加工、制皂、家具、塑料等厂。1974年,北方南海大陆架开始采掘石油。出口橡胶与木材。港口临加雅湾,有小岛屏蔽,可泊中型海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城市被毁殆尽,战后重建。城市背山面海,呈窄长条,以填海造陆扩展。市容整洁。有清真寺、沙巴博物馆(陈列巴瑶人及婆罗洲各族的手工艺品)。西南4公里的丹戎亚鲁海滨浴场为旅游胜地。有国际机场。

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特别区,联邦直辖地。辖区范围同华盛顿。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2.3万(1984)。  1790年美国国会根据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建议,决定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划出一块地区,作为美国首都所在地。政府部门于1800年从临时首都费城迁此。区内行政由总统任命的特区委员会管理。参见“华盛顿”。

哥伦比亚高原  美国西北部熔岩高原。介于北落基山脉与喀斯喀特山脉之间,哥伦比亚河中游地区,面积52万平方公里,海拔500-1,500米。表层广布第三纪喷出的玄武岩,熔岩层的厚度从几米到60米不等,最厚处可达1,500米。地表起伏不平,有平原、盆地、丘陵、小高原和山地,河流多深切峡谷。气候干燥。北部多麦田(冬小麦)、牧场和灌溉果园,南部多荒地。周围山地多大森林。林业兴盛。各地有大面积印第安人保留地。

哥特瓦尔德夫  原称“兹林”。1989年复称“兹林”。捷克东部城市,属南摩拉维亚州。在西喀尔巴阡山的山前地带,德热弗尼采河注入摩拉瓦河处附近。人口8.5万(1984)。原为小村镇,1913年随建拔佳皮鞋厂而兴起。1949年以捷克领导人哥特瓦尔德(1896-1953)名字改名。制鞋工业驰名于世,有“鞋城”之称,产品行销世界许多国家,鞋年产量约占国内三分之二。制鞋机械和针织机械、皮革、橡胶、化工等工业也较重要。有制鞋工业技术学校和科研机构。

索契  俄罗斯黑海东岸最著名疗养地,海港。人口31万(1985)。1838年见于史籍。北依大高加索山。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有温泉、矿泉和海水浴场。沿海疗养区延伸150公里。设有疗养研究所、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

索马里  国名。在非洲大陆东北端索马里半岛上。东濒印度洋,北临亚丁湾,陆疆邻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面积637,657平方公里。人口710.6万(1989),绝大多数是索马里人。索马里语为国语,阿拉伯语也较通行。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摩加迪沙。北部多山;中部为海拔500-1,500米的索马里高原,自北向南和东南递降;南部是微缓起伏的沿海平原。干热少雨,属热带干燥气候。年降水量自南而北从500-600毫米减至100毫米以下,荒漠、半荒漠和热带草原广布。除南部的朱巴河和谢贝利河外,其他河流均属间歇河。中世纪起形成国家。十六世纪起,葡、英、意等国殖民者相继侵入。1887年北部沦为英国保护地;1885年意大利开始入侵中部,至1925年整个中、南部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占领意属索马里。1949年联合国决议将原意大利侵占区交意大利托管。1960年英占区和意托管区先后宣告独立,同年7月1日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10月22日改称索马里民主共和国。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约80%人口以畜牧业和半农半牧业为生。牲畜多羊、牛,也是世界骆驼最多的国家。以游牧或半游牧方式为主。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朱巴河和谢贝利河流域。农作物有香蕉、甘蔗、棉花、高粱、玉米等。特产乳香、没药和阿拉伯树胶。为世界最大的香料生产国之一。工业有食品、卷烟、皮革、纺织、制糖、建材、鱼肉罐头等企业。开采绿柱石、石膏、铀矿,尚未开采的矿藏有铁、锰、铌、铅、锌、锡等。牲畜及其产品占出口总值80%以上,香蕉为第二大出口商品,还出口皮革、乳香、没药和鱼品等。进口石油、机器、车辆、粮食、日用品等。境内无铁路,陆上运输以公路为主。

索韦托  西南镇的缩称。南非境内由种族隔离政策造成的最大非洲人集居城镇。是卧城性质的卫星城和贫民窟。在约翰内斯堡西南24公里。居民约100万,大多是工人,工作地点在约翰内斯堡市内和周围矿区,被迫每天长途往返。居住拥挤,房屋简陋,缺乏基本的公共设施。

索尔纳  瑞典东南部城市。是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北的郊区城市,距首都市中心仅6.4公里。人口5.4万。古代即为居民点,经济文化发达。1948年设市,六十年代初成为首都的文化和商业区之一。铁路枢纽。有机器、电气设备、食品和造纸等工业。有大运动场。是瑞典电影工业的中心。

索伦托  意大利南部城镇。位于索伦托半岛北岸,濒那不勒斯湾,北距那不勒斯27公里。人口1.7万(1981)。城筑于海滨的峭壁上,为橘、柠檬、油橄榄与桑等树丛所围绕,为一景色绮丽的游览区。主产葡萄酒与檄榄油,捕鱼亦较重要。细木镶嵌、花边等手工艺品著名。有十四世纪修道院与中世纪雕刻、绘画艺术。

索林根  德国西部城市。位于杜塞尔多夫市之东,伍珀河畔。人口16.7万(1980)。公元965年见于记载,十四世纪建市。中世纪时即以制刀剑著称,现为刃具制造中心,国际有名。主要产品为刃具、外科器械、剃刀。其他工业有冶金、化学、糖果等。市内有刃具发展博物馆。

索非亚  保加利亚首都,第一大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索非亚盆地南部。人口连郊区122万(1990)。古称“塞迪卡”。公元前八至前七世纪为色雷斯人塞尔迪部落居住地。公元 前一世纪后,曾先后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要塞城市,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1879年起为保加利亚首都。全国六分之一的大型工业(钢铁、机械、电机制造、金属加工、纺织、食品等),五分之一的工人,18%的工业品,均集中于此。郊区农业发达。铁路、公路和航空枢纽,1984年建成索非亚-鲁塞-瓦尔纳-普罗夫迪夫-索非亚环形电气化铁路。为中欧-西亚间的交通要冲。有索非亚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以及科学院、历史博物馆等。多游览胜地。市内“九九广场”上有季米特洛夫陵墓。市郊的维托沙山风景优美,已辟为天然禁猎公园,并设有登山电动缆车。

索罗蒂  乌干达中东部城镇。在基奥加湖东北,东南距姆巴莱96公里。人口1.2万。牲畜、棉花集散地。有较大肉类加工厂。火车站在城东北11公里,可通托罗罗与古卢。

索波特  波兰北部城市。临格但斯克湾西岸。人口5.3万(1982)。北接格丁尼亚,南连格但斯克,组成关系密切的“三联城市”。十三世纪时已发展居民点,十六世纪成为海滨游览胜地,现为波兰最大、最有名的海滨浴场和休养地。设有浴疗研究所。

索姆河  法国北部河流。发源于埃纳省的圣康坦以北,先向西南,后转西北,在阿布维尔附近注入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全长245公里。有运河与斯海尔德河和瓦兹河相通。主要支流有阿夫尔河、昂克尔河等。河口宽阔。沿岸有畜牧和蔬菜种植业,有圣康坦、佩罗讷、亚眠和阿布维尔等城市。

索哈杰  埃及城市,索哈杰省首府。在上埃及中部,尼罗河西岸。人口10.2万(1976)。棉花、谷物、甘蔗、椰枣集散地。有轧棉、纺织、制陶工业和现代化脱水蔬菜厂。开罗-阿斯旺铁路要站。有建于五世纪的基督教堂遗址。

索哈诺  西太平洋上布干维尔岛北端的一个小岛城镇。在南纬5°30′、东经154°40′,人口1,830。曾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北所罗门省的首府。产椰子、可可。有空运联系新不列颠岛。

索科托  尼日利亚西北部城市,索科托州首府。在索科托河谷地中,北距尼日尔边界80公里。人口14.4万(1982)。1809年始建。曾为富拉尼人部落王国首邑。农畜产品集散中心,花生、棉花、烟叶、稻、可拉果和牲畜、皮毛的贸易甚盛。以精制“摩洛哥皮革”闻名。有水泥、织布、皮革、屠宰等工厂。公路通扎里亚。驴、马、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有飞机场。市内有著名清真寺。设有索科托大学。

索科德  多哥城市,中央区首府。在南北干线公路上,南距洛美300余公里。人口3.4万(1977)。中部高原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棉花、花生、木棉、牲畜等重要集散地。有轧棉、木棉加工、陶器等工业。有航空站。

索洛岛  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岛屿。位于弗洛勒斯岛东端,阿洛岛西面。长25公里,宽5-6公里,面积296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属大洋洲矮黑人,语言为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多丘陵,海岸线曲折。居民经营农业和渔业。

索索贡  菲律宾港市,索索贡省首府。位于吕宋岛东南端,索索贡湾东北岸。人口6.5万(1980)。良港。沿岸航运中心,轮船和公路通马尼拉。有蕉麻和椰干加工厂。蕉麻及椰干的集散地。

索恩河  法国东部河流。发源于东北部的孚  日山西部(海拔400米),向南流,在里昂市南部汇入罗讷河。全长480公里。河流先经朗格勒高原东侧的低地,后经中央高地和侏罗山之间。主要支流:左岸有奥尼翁河、杜河,右岸有乌什河。通过运河,可通连莱茵河、马恩河、卢瓦尔河和塞纳河。水量丰富,水流平缓,冬季对罗讷河水的补给有较大作用。

索诺拉  墨西哥西北部边境的一州。北界美国,西临加利福尼亚湾。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人口182.2万(1990)。首府埃莫西约。中部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阶地,有亚基河、索诺拉河等宽广河谷;东部是西马德雷山区;沿海有狭长的冲积平原。半干燥气候,沿海炎热,内地温和,年降水量350-400毫米。1830年设州。过去是铜、金、银矿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兴建灌溉工程,农业迅速发展。出产小麦、棉花、稻米、蔬菜、烟草等;枚养牛、猪和马。工业有采矿、冶金、石油提炼、纺织、食品等。主要城市有瓜伊马斯(港口)和奥布雷贡。

索维拉    旧称“摩加多尔”。摩洛哥西南部港市。临大西洋。人口3万。建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原为西非队商贸易要站。港口为小岛与岩岬屏障。输出鱼制品、橄榄油、皮毛、谷物等。渔港。有鱼类罐头、食品、制革、制糖等工业和珠宝首饰、铜器等手工业。夏季游览地。附近有石油矿藏。

索巴特河  一译“苏巴特河”。白尼罗河右岸重要支流。上源巴罗河和皮博尔河源出埃塞俄比亚西南高地,西流入苏丹境,在阿仲米尔汇合后始称索巴特河。再向西北流,在马拉卡勒附近注入白尼罗河。长730公里,流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流经多雨地区,水量丰富。年平均流量412 米3/秒,占白尼罗河水量一半。雨季下游河道宣泄不畅,水流漫溢,形成大面积沼泽。巴罗河甘贝拉以下可季节性通航。

索卢韦齐  赞比亚北部城镇。近扎伊尔边境。东距钦戈拉160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1.5万(1980)。西北省首府和贸易中心,玉米、小麦、蜂蜜、硬木集散地。有航空站。

索尔韦湾  一译“索尔威湾”。位于英国西海岸,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处。湾长约64公里,宽3.2公里。有许多沙洲。产鲑鱼。有埃斯克、伊登、迪、乌尔等河流注入。沿岸主要港口有锡洛等。

索尔顿湖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大湖泊。在该州南端,圣迭戈东北约128公里。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约630平方公里。最深处6米。1905-1907年科罗拉多河洪泛成湖。平常湖面低于海平面72米。无出水口,有咸味。由于雨量少,蒸发量大而使湖面面积逐渐缩小。水源来自湖东南的因皮里尔谷地灌溉系统。后者是富饶的农耕地区。湖南端有水禽保护区。

索尔诺克  匈牙利中部城市,索尔诺克州首府。在蒂萨河及其支流佐吉沃河汇合处。人口7.9万(1984)。水陆交通枢纽。曾是盐业贸易中心。大平原农产品集散地。有化学、纺织、造纸、农业机械、电机等工业。并钻井从900多米深处提取矿泉,水温达57℃,供医疗,沐浴之用。有工程学院。

索尼伯德  一译“索内帕特”。印度哈里亚纳邦东南部城市。在亚穆纳河右侧,德里北面。人口10.9万(1981)。新发展的工业城市。有自行车及零件、玻璃瓶、汽车零件、机床、化学制品、橡胶制品和酿酒等工业。

索罗卡巴  巴西东南部城市。在圣保罗以西约110公里、索罗卡巴河畔。海拔550米,气候温和。人口25.4万(1980)。  1661年设镇,1842年设市。周围地区盛产棉花、甘蔗、咖啡、谷物、柑橘等。重要工业中心。附近开采金、银、铁、锰、铜等矿;有纺织(棉、丝)、钢铁、水泥、化肥、木材加工、制鞋、铝制品、酒精、机械、食品等工业。铁路枢纽,有机车修配厂,产品经铁路、公路运往圣保罗和桑托斯。

索科洛夫  旧称“法尔克诺夫”。捷克西端城市。在奥赫热河畔。人口2.6万。交通枢纽。地处索科洛夫煤田中心,褐煤广布,以煤层厚、机械化程度高、露天开采著称。储量20亿吨。建有煤炭化工企业,生产氮肥。近郊建有平板玻璃厂。

索洛图恩  瑞士西北部城市,索洛图恩州首府。在阿勒河畔、侏罗山麓。人口1.5万(1983),讲德语。中世纪时兴起。水陆交通枢纽。工业集中在郊区,有钟表、机器、电器设备、纺织、造纸等工业。博物馆内有侏罗山化石和世界名画。

索莱达岛  又名“东福克兰岛”。南大西洋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岛屿。长140公里,宽约88公里,面积6,605平方公里。人口1,577(1980)。地势平缓。东北部为威克姆高地,最高点乌斯博尔内山,海拔705米;余为海拔不到30米的波状平原。海岸镂错,多悬崖峭壁。圣卡洛斯河长约39公里,为群岛最大的河流。经济以养羊业为主。捕鲸基地。

索梅什河  蒂萨河左岸支流。由源自罗马尼亚罗德纳山的大索梅舒尔河和源出阿普塞尼山的小索梅舒尔河在德日汇流而成,向西北流,在匈牙利东北部注入蒂萨河。生长435公里。沿河有克卢日-纳波卡和萨图马雷等城市。

索马里半岛  非洲东部大半岛。呈三角形向东北突出,东濒印度洋,北临亚丁湾,顶端为瓜达富伊角。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包括索马里全部和埃塞俄比亚一部。大部为砂岩和石灰岩组成的高原,呈阶梯状,从西北向东南自海拔1,500-2,000米降至200-500米,最高峰为索马里北部的苏拉德山,海拔2,408米;东南部印度洋沿岸有宽广冲积平原。气候炎热干旱,年降水量在沿海低地不足250毫米,内陆高原为250-500毫米。除朱巴河和谢贝利河外,其余河流皆属间歇河。沿海低地属半荒漠,内陆高原属热带草原和荒漠化热带草原。居民多从事游牧和半游牧。地处欧、亚、非航运要冲,地理位置重要,“非洲之角”即位于此。

索尔兹伯里  ①美国马里兰州东南部、特拉华半岛上的重要工商业城市。人口1.6万(1980)。主要家禽饲养地和水果、蔬菜产区的集散中心。工业有木材、罐头、钢铁等。②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中部工业城市。人口2.2万,大市区18.5万(1980)  。  1753年始建居民点。1872年建市。附近农畜产品集散地。有纺织、家具、冷冻机、化学药品等工业。开采花岗岩石材。③哈拉雷的旧称。

索非亚盆地  在保加利亚西部,介于巴尔干山西段和里拉山之间。呈西北-东南向椭圆形。面积1,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550米。伊斯克尔河等流经中部。属温和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7℃,年降水量约600毫米。首都索非亚所在地。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也是交通要冲。

索科特拉岛  阿拉伯海中的岛屿。距阿拉伯半岛290公里,距非洲瓜达富伊角241公里, 属也门。岛长约137公里,宽约40公里,面积3,576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为阿拉伯人与黑人的混血后代,说阿拉伯语方言。沿岸无良港,西南季风时期船只难以靠岸。内陆为海拔约200-600米的哈吉尔山,中央主峰海拔1,372米。山区有几条各地可以耕种。沿海居民从事渔业、采珠业与少量农业,内陆从事游牧与农业。农产品有树胶、椰枣、棉花、烟草、香料和谷物。出口净化黄油、鱼干、香料和龙血(一种红色树胶,用作涂料)。首府哈迪卜位于北岸。岛上与附近海底已开始勘探石油。

索莱夫特奥  瑞典东北的城市。在翁厄曼河畔。人口2.6万。1917年设市。旅游和冬季运动中心。有氧气、皮革、墙砖、冶金等制造业。有十八世纪的教堂、古墓地。

索斯诺维茨  波兰南部城市。西距卡托维兹9公里。人口25.5万(1984)。原为小镇,十九世纪后期因采煤工业发展和铁路修通而迅速兴起。煤炭工业发达,钢铁和机械制造(尤以矿山机械和化工机械闻名)以及玻璃、纺织等工业也重要。设有矿业博物馆。有十七世纪的古堡。

索尔巴特哈尔  旧称“哈尔”。奥地利西部城市。滨因河畔,西南近因斯布鲁克市。人口1.26万(1981)  。  1260年起环绕岩盐矿周围发展,  1303年建市。十五至十六世纪规模扩大。除采盐外,有鞣革和酿造等业。城市多中世纪晚期建筑,房屋古老,并保持城墙及护城河。有哥特式建筑圣尼古劳斯教区教堂(1281年建)、市政厅(1447年建)等古建筑及许多矿泉。

索利戈尔斯克  俄语意即“盐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南部城市。著名钾盐产地。在普里皮亚季河左岸支流斯普奇河右岸。人口8.5万(1985)。1963年设市。有钾盐开采加工联合企业,钾肥产量占全国首位。

索利卡姆斯克  俄罗斯彼尔姆州城市。在中乌拉尔山西坡、卡马河中游卡马水库北端,南距别列兹尼基27公里。人口10.6万(1985)。建于1430年。河港;通往彼尔姆铁路支线的终点。附近钾盐矿丰富。工业以钾肥、制盐为主,建有3座大型钾肥联合企业和纸浆一造纸及林产化工厂等。

索洛韦茨基群岛  俄罗斯北冰洋白海沿岸岛屿,在奥涅加湾口。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由索洛韦茨基岛、大穆克萨尔马岛、安泽尔斯基岛、小穆克萨尔马岛、扎亚茨基耶岛及皮奥西伊岛等6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347平方公里。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地势起伏微缓,最高点海拔107米。南部有松-云杉林,局部地区沼泽化,有约500个小湖。索洛韦茨基岛有定居居民,并有十五世纪建的修道院。1974年起,该岛划为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重要的旅游地之一。

桔井  ①柬埔寨东部的省。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15.7万(1981)。省会桔井。位于湄公河冲积平原上,湄公河纵贯。土壤肥沃,河流密布,气候干热。森林茂密,有天然保护林77.8万公顷,是大型狩猎场。矿产有铜、铅、锌、钼、铁和陶土等。产稻、玉米、烟草、橡胶、棉花、蓖麻籽等。有碾米、木材加工和造纸等工厂。交通便捷。公路主要沿湄公河分布,连接国内外地区。水运仅限于湄公河及其支流的局部地段。②柬埔寨东部城市,桔井省省会。位于湄公河沿岸,西南距金边216公里。人口1.5万。公路交通枢纽,13号公路通往越南胡志明市,柬境内湄公河水运的终点。有航空站。商业发达,木材、牛角、皮革、玉米、烟草、橡胶,豆类、木棉的集散地。附近开采石板。

栖河  一译“锡河”。泰国呵叻高原河流, 蒙河最大支流。源于碧差汶山脉东坡,在乌汶附近注入蒙河。长442公里,流域面积5.5万平方公里。有蓬河、宝河等支流。旱季河床干涸,雨季易泛滥。丰水期由河口可上溯通航至黎逸。

桐生  日本关东地方西北部丝织工业城市。位群马县东部,足尾山地西南麓,渡良濑川支流桐生川扇状地上。面积147.4平方公里。人口13.2万(  1985)。1921年设市。附近养蚕业发达,缫丝发展早,十六世纪末已盛。传统的重要丝织业中心,丝绸远销国内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有运输机械、金属加工、电机等。

根特  比利时西北部港市。在斯海尔德河及其支流利斯河汇合处。人口24万(1981)。有运河(长26公里)通北海。重要铁路枢纽和港口。全国最大纺织工业中心,还有汽车、钢铁、炼油、石油化工、造纸、酿酒等工业。佛兰芒民族文化中心。有建于1816年的大学,还有哥特式大教堂和博物馆。 

根德拉  一译“坎德拉”。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西部。卡奇湾内北面的一个新建海港,也是印度最西部的海港。有窄轨铁路和国家公路东北通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西连布季。人口2.4万(1981)。是为解除孟买港一部分压力而建立的海港。1965年起成为自由贸易港口。因位于西部干燥的小卡奇沼泽地附近以及卡奇湾比较淤浅,港口发展不如预期。输出以棉花为主。

根室海峡  日本北海道东岸与国后岛之间的海峡。北口知床半岛北端知床岬与国后岛北端海角宽约70公里,南口纳纱布岬与国后岛最南端的海角,宽约35公里,中部海峡最狭处仅16公里。南口水深20-30米,中部5-10米,北口的中部深达2,000米以上。中部仅能通小船。1-2月沿岸结冰,2月以后有流冰。海峡北部为渔场,知床半岛东岸的罗臼港为渔业基地。

根加讷格尔  一译“甘加纳加尔”。印度拉贾斯坦邦西北边境城市。人口12.6万(1981)。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有豆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甘蔗等农产品。畜牧业有水牛、骆驼等。地区贸易中心。工业规模不大,有榨油、棉织、制糖、水泥、化学和机械修配等。

格拉  ①原民主德国南部的专区。面积4,004平方公里。人口74.3万(1983)。地势南高北低,南有弗兰肯林山,海拔792米;北为福格特兰德高地,最高海拔653米,萨勒河和埃尔斯特河分别由南向北流经西部和东部。气候温和,年降水量550-1,000毫米。最老的工业区之一。纺织工业重要,机械制造业以光学仪器和精密机械制造为主,还有冶金、化学、制药、玻璃、陶器、造纸等。萨勒河上有水电站。农作物有小麦、黑麦、燕麦、大麦、马铃薯,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畜牧业以乳牛和猪的饲养为主。有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德国统一后成为图林根州的一部分。重要城市有格拉、耶拿、格赖茨、鲁多尔施塔特等。②德国东部城市。在埃尔斯特河畔,东北距莱比锡56公里。人口12.6万(1984)。公元995年见于史籍。1224年建市。铁路和公路枢纽。古老的毛纺织业中心,机械制造(机床、纺织机械、电机)业发达,还有制革、橡胶、食品加工、钢琴制造等。附近开采铀矿。设有矿业学院、植物园。有中世纪建筑古迹。

格雅  旧译“加雅”。印度比哈尔邦中部城市。位于恒河支流帕尔古河左岸。人口24.7万(1981)。交通枢纽,贸易中心,虫胶与云母的集散地。有制糖、锯木、造纸和金属加工业。印度教、佛教圣地之一,有寺院40所,每年来朝拜者甚众。城南11公里有佛陀加雅,据传为释迦牟尼悟道处。

格丹岛  一译“卡丹岛”。又名“金岛”。缅甸丹老群岛中最大、海拔最高岛屿。位于丹老以西16公里的安达曼海中。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460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00米。四周有红树林,沿海平原辟有橡胶园。有锰、铅和石英砂等矿。主要城镇基亚托,位于岛的西岸,为一渔港。

格兰贝  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城市。在蒙特利尔以东72公里。农牧区的中心。人口3.8万。始建于1803年,  1859年建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附近地区合并,发展迅速。以轻工业为主,有橡胶制品、塑料、丝织品、家庭用具、精密仪器以及烟草等部门。格兰贝动物园是加拿大最大的动物园之一。

格尔维  一译“卡尔维”。印度北方邦南部城市,在阿拉哈巴德-班达公路与派苏尼河的交叉处。人口1万多。宗教圣地,每年朝圣者众多。出售宗教用品和木制玩具。有粮食市场,以豆类和油料作物为主。

格廷根  一译“哥廷根”。德国中部城市。在莱讷河畔。人口13.2万(1982)。有精密仪器、铝制品、啤酒、纺织等工业。印刷业颇盛。科学文化中心。格廷根大学创建于1737年,是欧洲著名大学之一,朱德同志曾在此学习(1923-1925年)。全市大学生占居民五分之一,有“大学城”之称。

格伦兴  瑞士西北部城市。在索洛图恩市西南部,格伦兴贝尔格山麓。人口2万,主要讲德语。有精密机器制造、宝石加工、制表、冶金等工业。

格劳豪  德国东南部城市。在茨维考穆尔德河畔,东距开姆尼茨26公里。人口2.9万(1984)。十三世纪建市。工业有纺织、机械制造(传动机、机床)、制革、乐器等。附近开采镍矿。城东南圣埃吉迪恩有炼镍厂。有十二世纪城堡的遗迹。

格林贝  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北部城市,河港。在密歇根湖畔、格林湾头、福克斯河口。是圣劳伦斯航道上的港口之一,主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人口8.7万。1634年法国探险家首先至此,以后法国传教士建居民点及皮毛贸易站,后被英国占领,1816年成为美国的一个哨所。1830年建镇。1854年建市。工业有肉类加工、造纸、机械、钢铁、汽车零件、食品罐头等。

格拉茨  奥地利东南部城市,施蒂里亚州首府,全国第二大城。横跨多瑙河支流穆尔河两岸,扼匈牙利平原通往亚得里亚海的要冲。人口24.3万(1981)。十世纪建小城堡,1240年建镇。1379年后曾为利奥波德哈布斯堡皇室所在地。十七-十八世纪为贸易中心,十九世纪起发展迅速。有钢铁、机车、化工、纺织等工业。重要公路和铁路枢纽。市中心在穆尔河左岸,有1585年建的大学,州立博物馆以藏十六至十七世纪武器闻名。市北施罗斯山南坡有1561年建的钟塔。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堡和十五世纪、十七世纪的大教堂多所。

格拉德  巴基斯坦西南部城市。位于奎达市西南克拉特各地西端山丘上,海拔2,042米。1935年因地震旧城被毁,后在此重建。附近产小麦、大麦、甜瓜、羊、马、牛等农牧产品。贸易中心。公路通奎达和胡兹达尔等地。

格罗顿  美国康涅狄格州东南部、临长岛海峡的城镇。人口4.1万,大市区人口10万。1646年是新伦敦的一部分。1705年建为城镇。是和欧洲、西印度群岛贸易的港口。以生产潜水艇著名,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于1954年在此下水。抗菌素的制造也很重要。捕鱼和捕鲸业亦发达。是美国海军的一个重要潜水艇基地。有康涅狄格大学分校。

格陵兰  世界最大的岛屿。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面积217.56万平方公里。人口5.4万(198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通行因纽特(爱斯基摩)语、格陵兰语(内杂有许多丹麦语)和丹麦语。首府戈特霍布。全岛三分之二在北极圈以北,气候凛冽,仅西南部无永冻层。全岛六分之五的土地为冰所覆盖,中部最厚达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大陆冰川。海岸曲折,多深长峡湾。矿产以西南端伊维图特的冰晶石最负盛名,是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大产地,主要运往丹麦和美国。此外还有褐煤、方铅矿、铀、石墨等多种矿藏。水产丰富,有鲸、海豹、鳕鱼、沙鱼等。工业以鱼类加工、矿产开采为主。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十世纪末丹麦和挪威航海家曾到此。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1941年丹麦被德国占领,格陵兰由美国代管。1953年改为丹麦王国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197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这里建有两个防导弹的预警系统。在格陵兰西北部的登达斯设有空军基地,并设有北极科研站。

格鲁瓦  法国岛名。在西北部莫尔比昂省,位于洛里昂西南13公里的比斯开湾中。长8公里,宽2-3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南岸有海蚀洞穴。北岸有渔港,捕鲣鱼。

格赖茨  德国东南部城市。在埃尔斯特河畔。人口3.5万(1984)。十二世纪见于史籍。1359年建市。1564-1918年为罗伊斯-格赖茨公国都城。水陆交通枢纽。古老的毛纺织业中心。现有纺织、机械制造、化学、造纸、制革等工业,还有砖瓦厂、酿酒厂。设有“纸”的博物馆。有1564年和1778年建造的城堡。

格雷罗  墨西哥南部一州。临太平洋。面积6.37万平方公里。人口262.2万(1990)。首府奇尔潘辛戈。除沿海狭窄平原外,南部为南马德雷山,最高峰特奥特佩克山海拔3’703米;北部是巴尔萨斯河谷地。沿海平原及谷地气候湿热,山地气候温和。1849年设州。有金、银、铜、铁、汞、铅、锌等矿产,尤以萤石著名。沿海平原主产咖啡、烟草、香蕉;谷地主产稻米、玉米、甘蔗和棉花。山区林产品丰富。有榨油、面粉、烟草等工业。主要城市还有阿卡音尔科。

格德格  一译“加达格”。印度卡纳塔克邦中部城市。与双连市贝蒂吉里合计人口11.7万(1981)。在铁路线上,公路中心。棉花集散地。以轧棉、棉纺织工业为主。有著名的印度教庙宇多座。

格丁尼亚    旧称“琴尼亚”。波兰北部城市。属格但斯克省。临格但斯克湾,在格但斯克西北20公里。人口24.3万(1984)。十三世纪中叶已见记载。长期是一渔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始有较大发展。附近水深,有海尔半岛屏障,宜于海轮停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波兰的唯一海上门户。战后迅速发展,货运量仅次于什切青,为波兰第二大港,出口以煤和木材为大宗。现同格但斯克和索波特组成三联城市。远洋渔业基地。工业以造船为主,次为食品加工、造纸和服装等。

格什姆岛  在霍尔木兹海峡北侧,波斯湾最大岛屿。属伊朗。岛形狭长,与大陆海岸平行伸展,中隔胡兰海峡。长112公里,宽11-32公里,面积1,3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6米。气候干燥,局部地区种植谷物、蔬菜、椰枣。开采岩盐、赭石。扼波斯湾出口,又为伊朗阿巴斯港的天然屏障。

格尔利茨  德国东部边境城市。在劳西茨山北麓、尼斯河左岸。人口7.9万(1984)。1071年见于史籍。1303年建市。1346年后为上劳西茨地区的首府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工业有纺织、车厢制造、电气器材、光学仪器、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城郊有褐煤开采。有建于十五世纪的教堂、模拟的耶稣墓、十六世纪的市政厅。

格尔纳尔  印度哈里亚纳邦东部城市。在亚穆纳河右侧,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上。人口13.2万(1981)。附近产稻、棉花和甘蔗。有碾米与纺织工业。

格尔索帕  印度卡纳培克邦西部城镇。在达旺盖雷之西、果阿之南、沙拉瓦蒂河下游南岸。其东建有沙拉瓦蒂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为全国最大的发电站之一,并向果阿、马哈拉施特拉邦输送电力。

格兰波列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中部的一个农业村庄。在省会哈利法克斯西北88公里。1775年阿卡迪亚的法国人被英国人驱逐后定居于此。诗人亨利·朗费罗以诗的形式写了《伊凡杰琳》来描述这段历史,从而出名。格兰波列国家历史公园也是为纪念这段历史而建。

格兰德河  ①北美洲南部河流。源出落基山,初向东,继向南流,最后沿美国、墨西哥国界作东南流向,注入墨西哥湾。长3,030公里,流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在墨境名布拉沃河。下游可通航,但根据国际协定,航运关闭。大部流经干燥地区,植被稀疏。夏多暴雨,河水含沙量高,常形成水灾。在肥沃三角洲地区有蔬菜农场和柑橘园林。沿河主要城市有美国的阿尔布开克、帕索和墨西哥的马塔莫罗斯等。②全称“格兰德-德马塔加尔帕河”。尼加拉瓜中部的河流。源于马塔加尔帕西南山地,大致呈东西流向,在里奥格兰德注入加勒比海。全长430公里。上游多涧谷,建有水库和全国第一个大型水电站;中游流经平原和低地,并接纳最大支流图马河;河口处有浅滩。仅下游河段可通航平底船。③印“圣地亚哥大河”。  

格伦代尔  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的城市。在洛杉矶以北12公里处。人口13.9万(1980)。创建于1887年。有飞机、飞机引擎、汽车零件、机床等制造业和轻工业。也是一个零售中心和批发点。有格伦代尔大学。市内以公园多著名。②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南部城市。位于富裕的农业地区,菲尼克斯西北14公里处。人口9.6万。1892年初建。1910年建市。工业以服装、农产品加工为主。附近有训练喷气式战斗机驾驶员的空军基地。

格里什克  阿富汗南部城市。人口2.9万。在坎大哈以西100公里,赫尔曼德河出山处的绿洲中。海拔382米。坎大哈到赫拉特的公路干线由此经过。

格利维采  波兰南部城市。属卡托维兹省。格利维采运河东端河港,上西里西亚工业重镇。人口21.3万(1984)。1276年建市。交通运输枢纽。欧洲最早的黑色冶金工业中心之一,欧洲第一座铸铁厂(1794)和第一座炼焦炉(1798)在此建成。现为大煤炭产地,并有钢铁、机械、建材(耐火砖)、化工等多种工业。

格但斯克  波兰北部城市,格但斯克省首府。海港(临波罗的海格但斯克湾)兼河港(临维斯瓦河河口左汊流)。人口46.7万(1984)。公元997年见于史籍。十三世纪下半期即发展为贸易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至十六世纪)空前繁荣。后受战乱衰落。1793年起被普鲁士占领,改名“但泽”。1919-1939年间为“但泽自由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还波兰,并恢复原名。现同素波特和格丁尼亚组成三联城市。波兰最大造船中心,另有炼油、化肥(磷肥)、无线电(电视机)、建筑材料、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有多所高等院校和海洋等研究机构。

格纳莱河  亦称“多里亚河”。埃塞俄比亚东南部河流。源出裂谷带东缘的古兰巴山,东南流608公里至多洛附近汇达瓦河与沃伊卜河,入索马里境称朱巴河。有巴拉特雷瀑布,富水力。

格林纳达  岛国名。位于西印度群岛中向风群岛南部。由格林纳达岛以及格林纳丁斯群岛南部卡里亚库等一些岛屿组成。面积344平方公里(主岛格林纳达305平方公里)。人口11万(1987),黑种人占80%,其他为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白人。居民多信天主教,英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亦通行。首都圣乔治。火山岛。多山,主脉由北向南纵贯,最高峰圣凯瑟琳海拔840米。河川遍布全岛,多瀑布、深谷;北部、中部有火口湖。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28℃,年降水量西南部约1,000毫米,内部山地达3,800毫米。十七世纪中叶后被法、英相继占领,1783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7年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英国的联系邦。1974年2月7日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占国土面积70%,盛产肉豆蔻(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可可、香蕉、甘蔗、椰子、棉花等各种热带作物。有制糖、酿酒、椰子加工、制皂、卷烟等小型加工业。输出以可可、香蕉、肉豆蔻为大宗,合占出口总值的87%(1980年),输入工业品、车辆、食品和燃料等。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外汇重要来源。

格林尼治  ①一译“格林威治”。英国大伦敦的一个区。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人口21万。1675-1948年设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也是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理经度的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天文台已迁往东南沿海的赫斯特蒙苏,其原址已改为皇家海军学院、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有一座刻着格林尼治零度子午线的铜碑。②美国康涅狄格州西南部的城镇。位于长岛海峡上。在纽约州边境附近,被作为纽约市的住宅卫星城镇。人口5.9万。1665年建为城镇。工业产品有真空吸尘器、机器、纺织品等。

格林维尔  ①美国密西西比州西部城市,临密西西比河。人口4.1万(1980)。1829年始建。1886年设市。为棉花、大豆、玉米等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工业有棉籽榨油、汽车零件、金属制品等。②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西北部城市。在哥伦比亚西北168公里。人口5.8万(1980)。美国东南部主要工商业中心之一。纺织工业最突出。每两年一次的南方纺织品博览会和美国纺织机器展览会在此举办。此外还有化学、机械、电子、航空等工业。旅游地。③旧称“锡诺”。利比里亚南部港市,锡诺州首府。在锡诺河口。人口约4,000。建于1963年。港口可停泊吃水9米的船舶,输出普图山铁矿石及原木、橡胶,香蕉等农产品。有大型锯木和胶合板厂及椰子、油棕、棕榈纤维加工工业。也是渔港。公路通奇恩。与蒙罗维亚有航空线连接。

格奇低地  又名“锡比低地”。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东部。为三角形低平原。有沼泽和灌丛覆盖的沙地。雨季河流泛滥,旱季有强烈尘暴。6月份绝对最高气温达52.8℃,为南亚次大陆最热的地方。农产有粟、小麦、水稻等。

格拉纳达  ①西班牙南部城市。位于赫尼尔河畔,内华达山西北坡。人口26.2万(1981)。  附近有达罗河南流入赫尼尔河。原为伊比利人和罗马人聚落,后为摩尔王国城市,是摩尔人在西班牙的最后要塞,1492年摩尔人败于天主教国王斐迪南和伊萨贝拉。有摩尔王的爱尔汗布拉宫、花园、王后宫(建于十三世纪)、圣玛丽亚教堂、斐迪南和伊萨贝拉陵墓(1516年建)等古迹。常举行国际音乐、舞蹈节。是西班牙旅游者多城市之一。工业有毛麻纺织业、造纸、制皂、酿酒等。有建于1531年的格拉纳达大学。②尼加拉瓜西南部城市,格拉纳达省首府。位于尼加拉瓜湖西北岸,西北距马那瓜44公里。海拔55米。人口4.9万(1980)。始建于1524年。十七世纪屡遭海盗破坏。全国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周围有家具、制皂、服装、榨油、酿酒等加工工业。太平洋铁路的终点站,同马那瓜有高速公路相通。城市建筑为典型西班牙风格。游览业发达。

格拉斯哥  英国苏格兰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在苏格兰中部低地,跨克莱德河两岸,西距河口35公里。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75.1万(1983)。公元六世纪建市。十九世纪发展了造船、钢铁、机器制造和纺织等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电子、雷达、炼油等工业。英国造船业中心,沿克莱德河两岸,建有数十个造船厂。铁路、公路枢纽。两岸有桥相连,并有长96公里的城市高速公路。有格拉斯哥大学(建于1451年)、博物馆、植物园等。乔治广场有蒸汽机发明者詹姆斯·瓦特的铜像。

格拉鲁斯  瑞士东部城市,格拉鲁斯州首府。在林特河左岸,东北部为阿尔卑斯山麓地。人口6,200,讲德语。工业有纺织、家具制造、烟草等。有艺术展览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格罗宁根  荷兰东北部城市。人口16.5万(1982)。原为农业区,十二世纪成为商业中心。运河和铁路枢纽。农产品集散地(粮食、牲畜)。工业中心,有冶金、机械、造船、化学、纺织、造纸等。附近产泥炭和煤。有大学(建于1614年)、图书馆、博物馆。

格罗兹尼  俄罗斯北高加索石油城,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首府。人口39.3万(1985)。1818年建为要塞,  1870年建市。十九世纪末罗斯托夫至巴库的铁路建成后,随石油开发而迅速兴起。格罗兹尼石油区的中心。工业以石油采炼、化工及石油机械制造为主。两座炼油厂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约1,400万吨。有石油学院和石油天然气科研机构。有输油管道通里海西岸的马哈奇卡拉等地。

格罗德诺  白俄罗斯西端城市,格罗德诺州首府。在涅曼河畔,邻近波兰边填。人口24.7万(1985)。十二世纪初见于史籍。曾为格罗德诺公国都城。1920-1939年属波兰。1939年划入苏联白俄罗斯。河港。铁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合成纤维和氮肥生产为主,次为纺织、制鞋、卷烟和家用电器制造。有医、农、师范学院及十二至十八世纪的建筑古迹。

格洛马河  挪威最长、水量最丰的河流,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河流。源出多夫勒山勒罗斯东北32公里的里恩湖。向南流,经勒罗斯入厄于伦湖,在腓特烈斯塔注入斯卡格拉克海峡。全长611公里,流域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雷纳河等。是木材流放主要水道之一。

格洛斯特  英国东南部城市,格洛斯特郡首府。位于塞文河下游东岸,伦敦西北151公里处。人口9.2万(1981)。古罗马人于公元前96年在此设市。有铁路、车辆、飞机、农机、绝缘材料、家具与钟表等制造业。有航空站。1962-1966年建立塞文河公路桥,连接伦敦至威尔士南部的高速公路。有运河通塞文河口。古城,多大教堂,有教堂城市之称。

格涅兹诺  波兰西部古城。属波兹南省。在大波兰平原的中部,波兹南市东北50公里。人口5.9万  (1981)。公元八世纪时已兴起,为波兰历史上最早的首都。工业中心,有电力、机械制造、印刷、皮革和食品加工等。有古代建筑和历史文物。波兹南通往波兰北部各地的铁路干线经此。

格朗梅尔  一译“格兰默尔”。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的城市。在蒙特利尔东北144公里,距离圣毛里斯河和圣劳伦斯河汇流处8公里。人口约1.5万。建于1898年。在圣毛里斯河上建有水电站。有规模宏大的纸浆厂和造纸厂,还有纺织和服装工业。

格陵兰海  格陵兰岛北海岸和东北海岸外海域,北冰洋一部分。介于格陵兰岛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之间。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444米,中部和东部深达4,846米,并继续伸展到挪威海域内的深渊。南界是连接不列颠群岛、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的一条水下山脊,它把格陵兰海的南部和大西洋分隔开来。盐度30-33‰。漂冰随西岸的东格陵兰寒流漂流南下,航运困难。

格鲁吉亚  国名。在外高加索西北部,西临黑海,陆上接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西南与土耳其相邻。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人口544.9万(1990),格鲁吉亚人约占五分之三,余为俄罗斯人和亚美尼亚人等。首都第比利斯。全境三分之二为山地,大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高加索山区。西部沿海一带为平原,其间为库拉河谷及里奥尼河谷平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沿海是亚热带气候,高山区终年积雪,并有冰川。年降水量西部1,000-3,000毫米,东部300-800毫米。锰、煤、铜等矿藏及水力丰富。十九世纪初并入帝俄。1921年2月25日建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3月12日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组成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4月9日宣布独立,名格鲁吉亚共和国。农产品以柑橘和茶叶最为重要,葡萄、蚕丝和烟草亦著名。有电力、机械制造(电力机车、载重汽车)、钢铁、食品加工和纺织工业。外高加索铁路穿经全境,海陆交通便利。巴库至巴统的输油管道横贯全境。主要城市有巴统、苏呼米、哥里等。

格鲁特岛  澳大利亚岛屿。在北部地方东北部阿纳姆地海岸外,为卡奔塔利亚湾内最大岛。面积2,460平方公里。人口2,000。中部为林木覆盖的石质丘陵。有丰富的优质锰矿开采。北部小岛海岸悬崖有土著居民洞穴壁画。为土著居民保留地。

格鲁琼兹  波兰北部城市。属托伦省。在维斯瓦河下游右岸宽阔谷地中。人口8万(1981)。建于十世纪。长期为防御普鲁士入侵的重要据点。内河港口,1879年在此建造维斯瓦河下游第一座桥梁,从此成为铁路要站,经济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基地之一,有全国最大橡胶厂和农业机械、玻璃陶瓷厂。

格雷山脉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南部山脉。东北接东部高地,呈东北-西南走向,迄于新南威尔士州西北。山势平缓。较高的布朗山山区曾有金矿开采。

格雷茅斯  新西兰南岛西岸港市。在格雷河河口,濒塔斯曼海,东南距克赖斯特彻奇160公里。人口1.1万(1986)。附近开采煤和砍伐木材,是煤和木材的输出港。市内有较大的木材加工工业。是西岸铁路枢纽,电气化铁路由此横穿南阿尔卑斯山,连接东岸的克赖斯特彻奇。

格德火山  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内的活火山。位于茂物东南29公里。海拔2,958米。1832年以来曾多次爆发,最严重的一次在1840年。

格布尔特拉  一译“卡普塔拉”。印度旁遮普邦西北部的城市。比阿斯河东侧,贾朗达尔西面的卫星城。人口3.5万。工业有自行车及其零件、电器器材、农具与机械工具等。

格尔夫波特  一译“加尔夫波特”。美国密西西比州南部城市、港口。临墨西哥湾。人口4万。1904年建市。是周围木材和农产品产区的加工中心和输出港。旅游业重要。东南24公里的什普岛有南北战争时遗迹。

格尔拉赫峰  一译“格尔拉霍夫斯基峰”。曾名“斯大林峰”。又名“科托尔峰”。在斯洛伐克东北,邻近波兰边境的塔特拉山。是全国的最高点,海拔2,655米,也是整个喀尔巴阡山系最高峰。由花岗岩构成。具有冰川地形。

格兰扁山脉  一译“格兰皮恩山脉”。在英国苏格兰北部,包括整个中央高地。从西海岸向东北延伸约240公里。是苏格兰北部高地与苏格兰中部低地之间的天然界限。在风化和冰蚀作用下,顶部平坦,北坡陡峭,主峰尼维斯,海拔1,343米,为不列颠岛最高峰,还有许多山峰在900米以上。丘陵间洼地和山谷是公路和铁路通道。多森林。

格但斯克湾  波罗的海南岸半圆形海湾。东西长107公里,南北宽74公里,西侧由海尔半岛拦围成三角状的部分另名普茨克湾,东侧以维斯瓦半岛同维斯瓦湾相隔。深度自南向北递减,靠近湾口处最深约115米。有维斯瓦河干流及一些小河注入。主要港口格但斯克和格丁尼亚。

格林斯伯勒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中北部城市。人口15.9万(1984),大市区(包括温斯顿塞拉姆、海波特及所有郊区)82.7万(1980)。周围地区金融、保险、贸易的中心。十八世纪末爱尔兰和德国移民移此, 1870年建市。纺织、烟草、电气机械、陶瓷、食品等工业发达。

格林斯庞德  加拿大纽芬兰省的一个村庄。在纽芬兰岛博纳维斯塔湾西岸,省会圣约翰斯西北286公里。人口约400。曾是纽芬兰捕海豹的主要中心之一,许多捕海豹者把它作为港口使用。现只是个小渔民点。

格拉德斯通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港口城市,位于布里斯班以北480公里,近库蒂斯深水港。人口2.4万(1981)。有大型炼铝厂、肉类加工厂。又为西部鲍恩盆地煤矿的出口港。腹地为广大牛、羊牧区。

格洛斯特郡  英国英格兰西部的  郡。在塞文河口的东北方。面积2,643平方公里。人口52.1万(1991)。首府格洛斯特。东部为科茨沃尔德丘陵,中部为塞文河谷地,西部为迪恩林区(1939年已辟为国家公园)。塞文河流贯西部。经济以农业为主,塞文河谷地乳、肉畜牧业发达,也是大麦、小麦与水果(特别是苹果、梨、梅)的产区。主要工业有木材加工、纸张、车厢、飞机、毛纺织和化学等。有原子能电站。主要城市还有布里斯托尔、社克斯伯里等。

格勒诺布尔  法国东南部城市,伊泽尔省首府。在阿尔卑斯山区,罗讷河支流伊泽尔河畔。人口约15.7万,包括郊区39.2万(1982)。山区交通中心。古希腊、罗马时代已著名。伊泽尔河上建有水电站。有机器制造、冶金、电机、电子、化学、纺织、造纸等工业。原子能研究中心。有建于十四世纪的大学,还有艺术博物馆、教堂等古典建筑。

格鲁特方丹  纳米比亚北部城镇。在楚梅布东南。人口约6,000。重要的钒以及铜、铅、锌、镉矿区。牛的贸易市场。铁路通沃尔维斯港、温得和克等地。西南20公里处有重达60吨的陨石,  1920年发现,供展出。

格尔索帕瀑布  又称“焦格瀑布”。位于印度卡纳培克邦西部,沙拉瓦蒂河上,高差达289.09米。印度落差最大的瀑布,景色壮丽,为旅游胜地。建有马哈提马甘地水电站。

格兰厄斯贝里  瑞典中部市镇。人口  约1万。十六世纪起即发展采矿业,是瑞典品位最高铁矿区之一。尚有黑钨矿、钼、锌和铅矿。铁路枢纽。矿石经铁路运往波罗的海沿岸的乌克瑟勒松德港。有炸药和军械制造工业。

格里哈尔瓦河  墨西哥东南部河流。位于恰帕斯和塔瓦斯科州境内。发源于墨西哥、危地马拉边境的马德雷山脉北坡,经马尔帕索大坝后在特雷斯博卡斯与乌苏马辛塔河汇合,向北注入坎佩切湾。全长700公里,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00米3/秒。经常泛滥。1959年起先后兴建3座大水坝,兼有防洪、灌溉、发电及航运之利。约有90公里可通浅水船。

格利维采运河  波兰南部上西里西亚地区的通航运河。从格利维采向西,在科日莱下游处通连奥得河,是专为运煤而开凿。1939年完工,全长40.6公里,可通行载重千吨的船只。在上西里西亚煤炭的外运上起重大作用。

格雷厄姆海岸  位于西南极洲南极半岛上,是南极洲向北伸出最远的海岸。南部是崎岖的山岭与高原,海拔3,000-4,000米。没有冰被,间有冰原,石山常见。冰层厚度不到100米。沿岸切割较深。有种子植物生长。苔原于低丘庇护较好。全洲30多种苔藓有半数生长于此。

格雷文赫斯特  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城镇。位于休伦湖东岸,安大略省省会多伦多的北面。人口7,133。为通往马斯科卡湖的门户。有一些轻工业。旅游、体育运动中心。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故乡。白求恩故居建于1880年,是一座淡黄   色小楼,掩映在枫叶林中,1976年已建为白求恩纪念馆。并按1890年白求恩诞生时原样陈设。

格赖夫斯瓦尔德  德国东北部城市。在波罗的海格赖夫斯瓦尔德湾以西4公里。人口6.3万(1984)。1250年建市。1278年加入“汉萨同盟”。铁路要站;港口。有机械制造(汽车和船舶修配等)、纺织、家具、食品、服装等工厂。设有1456年创办的大学、气象台。有建于十四世纪的市政厅、十三至十四世纪的教堂。

荷兰  一译“尼德兰”。国名。在欧洲西部,西、北两面临北海,东同德国、南同比利时为邻。面积41,548平方公里。人口1471.5万(1988),绝大多数是荷兰人。居民多信天主教或基督教。荷兰语为官方用语。首都阿姆斯特丹,政府所在地海牙。全境为低地,三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河网密布,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1463年正式成为国家,十六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1566年掀起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581年北部7省独立,联合建成共和国。十七世纪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十八世纪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1795年法军入侵,  1806年在法国统治下成立荷兰王国。1815年同比利时成立联合王国。1830年比利时脱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1939年),被法西斯德国侵占,1945年恢复独立。工业发达,以钢铁、造船、炼油、化学、电子为主,还有纺织和食品等,原料和销售市场主要依靠国外。农业生产现代化,乳、肉产品供应国内有余,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国之一。主要种植马铃薯、小麦和甜菜,还有果品、花卉和蔬菜等。航运业和渔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粮食(小麦)和饲料依靠进口。海运和内河航运发达,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海岸外小岛、古城、运河风光和花卉种植业吸引国外旅客。每年旅游者达260余万。

荷台达  也门共和国的港口。位于西部红海东岸,距萨那约155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12.6万(1981)。十九世纪起已超过木哈而成为也门的主要海港,出口货物有咖啡、皮张、皮革、棉花与卡特等。工业有小型轧棉、织布、制革等厂。1961年在其以北不远的卡提卜潟湖中建立了避风深水港,并继续扩建。还建有电站,向本港与内地供电。

荷属安的列斯  西印度群岛中荷属岛群。包括南美洲北部近海的库拉索、博奈尔两岛以及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圣尤斯特歇斯岛、萨巴岛和圣马丁岛的南部。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1988),大部为黑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荷兰语是官方用语,但民间普遍使用帕皮亚门托方言。居民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首府威廉斯塔德。地处热带,年平均气温26-30℃,年降水量南部3岛不足500毫米,北部岛屿在1,000毫米以上。1634年为荷兰占领,1954年实行内部自治。经济以石油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库拉索岛设有荷、美资本的大型炼油厂,提炼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并有石油化学、酿酒、烟草、修船等工业。农业仅种植剑麻、橙等,饲养羊。石油产品约占出口总值的95%。进口食品和工业品。

莱马  美国俄亥俄州西北部的城市。在托利多西南128公里处。人口4.7万,大市区21.8万(1980)。建于1831年,1847年成为市。铁路交通枢纽,大工业城市。主要有机车、内燃机、电机、汽车车体、飞机零件、石油加工、橡胶制品、农药、卷烟等多种部门。俄亥俄州立大学所在地。

莱布  智利中部城市。位于太平洋岸莱布河口,北距康塞普西翁105公里。人口1.8万(1982)。建于1739年。内地谷物区和煤矿区的出口港。输出谷物、牲畜和煤。海滩优良,南63公里的拉纳尔韦湖水面宽阔,为避暑胜地。

莱昂  ①西班牙历史地理区。位于国土西北部,包括莱昂、瓦利阿多利亚、萨莫拉、奥维耶多、帕伦西亚和萨拉曼卡6省。九世纪时曾建莱昂王国。1230年王国分裂,属卡斯蒂利亚王国。②西班牙西北部的省。面积15,468平方公里。人口51.8万(1981)。首府莱昂。北部为坎塔布连山地,最高峰托雷特,海拔2,642 米。西北为低地,有锡尔河流贯。中部为干燥高原,沿奥尔维戈河土壤肥沃。南部是埃斯拉河盆地,水力资源丰富。盛产谷物、亚麻、林木,是全国蛇麻花的主要产区。养殖牛、羊。有煤、铁、云母等矿产。蓬费拉达为煤、铁产区。③西班牙西北部城市,莱昂省首府。人口连郊区13.1万(1981)。曾为莱昂王国都城。本世纪中叶起建成新兴工业城市。有化工厂、毛纺厂和制药厂,以制抗菌素有名。④全称“莱昂·德洛斯阿达马斯”。墨西哥中南部瓜纳华托州城市。位于图尔维奥河肥沃平原内,海拔1,885米。人口65.6万(1980)。始建于1576年,1836年设市。1888年曾遭洪水破坏,现有水坝和堤岸保护。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周围盛产小麦、玉米和水果等。附近开采金、银、锡、铜矿。有纺织、机器制造、面粉、水泥、化学等工业,尤以皮制品、围巾、毛毯和镶饰金银用品著称,制鞋业重要,有“鞋都”之称。⑤尼加拉瓜第二大城,莱昂省首府。位于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上,东南距马那瓜81公里。人口7.7万(1980)。1524年始建于莫莫通博火山山麓马那瓜湖畔。1609年12月31日为地震所毁,次年迁至现址。1855年前为国家首都。商业发达,为农牧产品集散中心。工业有轧棉、烟草、皮革、制乳等。铁路、公路与马那瓜、科林托港相通。有大学(1812年建)、宗教学院和众多教堂。

莱凯  海地西南加勒比海岸港市,南部省首府。在提布龙半岛南岸,东北距太子港150公里。人口2.3万(1982)。始建于1786年,1908年遭大火焚毁后重建。南部地区重要港口,输出蔗糖、咖啡、木材等。有制糖、酿酒等工业。附近有矿泉。公路通热雷米和太子港。

莱城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港市。位于新几内亚东部所罗门海南岸胡翁湾的顶端,马坎河口。人口5万(1980)。在拉包尔于1937年遭火山爆发严重损毁后,曾一度为新几内亚的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城被毁。战后在原址偏西地区重建。莫罗贝省首府。有定期海、空航线通近海各岛及内陆高地区。有中小型锯木厂、屠宰场。市内有设备良好的植物园。郊区有飞机场。出口金、木材、胶合板。

莱顿  荷兰西部城市。在海牙东北16公里。人口10.4万(1983)。公元922年见于记载,十二世纪城市环绕城堡发展,1266年建市。十四世纪纺织和印刷业发达。十九世纪末起工业迅速发展,现有印刷、纺织、食品、冶金和建筑材料等部门。全国最大的奶酪和牛市场之一。莱顿大学建于1575年。有民族博物馆、哥特式教堂和美术馆。附近有海滨疗养地。

莱厄河  也叫“利斯河”。流经法国和比利时的河流。发源于法国北部的阿尔托斯丘陵,向东北经佛兰德平原,成为法国和比利时的界河,后经科特赖克和根特,注入斯海尔德河,全长214公里。自法国境内的埃勒以下可通航。沿河地区经济较繁荣,亚麻纺织业甚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场之一。

莱比锡  ①原民主德国中南部的专区。面积4,966平方公里。人口139.2万(1983)。大部为平原,南部属厄尔士山山前地带。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超过600毫米。易北河流经东北端,穆尔德河流经中部。工业发达。褐煤开采和加工、化学、重型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加工、印刷、烟草为重要工业部门。西南部以种植小麦、甜菜、饲料、蔬菜为主,东北部种植黑麦、燕麦、马铃薯。乳用畜牧业和养猪业发达。有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德国统一后成为萨克森州的一部分。重要城市有莱比锡、阿尔滕堡、德伯尔恩等。②德国中东部城市。属萨克森州。在埃尔斯特河畔,普莱瑟河入口处。人口55.5万(1984)。1015年作为要塞见于记载。1160年建市后迅速发展为商业中心。十八至十九世纪成为文学艺术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中心。陆运、空运枢纽。出版印刷业著称,机械制造(印刷、农业、纺织机械等)、仪器、乐器、造纸、纺织和化学工业亦很发达。设有莱比锡大学(1409年创办)、图书馆、博物馆,莱比锡动物园以繁殖和出口狮子著名。有十二世纪圣托马斯教堂和十六世纪市政厅等古迹。十二世纪即开始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每年两次(春、秋季)在此举行。

莱什诺  波兰西南部城市,莱什诺省首府。在波兹南以南约75公里。人口4万(1982)。建于十五世纪。地处肥沃的农业区。铁路枢纽。有机械、面粉和制鞋等工业。

莱芒湖  即“日内瓦湖”。

莱州省  越南西北部边境的一省。北、西分别与中国、老挝接壤。面积17,408平方公里。人口43.8万(1989)。傣人、苗人占60%以上。多山,主要为拾宋早再山,黑水河由西北向东南流,横贯境内。农作物为棉花、大豆、水稻。首府莱州,在黑水河右岸,农产品贸易中心。其他城镇有孟得、封土、奠边府、巡教等。有6号、42号公路通过。

莱讷河  阿勒尔河左岸支流。源出德国中部埃希斯费尔德山,西流穿深谷,折向北,经中欧平原,在维策西北约18公里处汇入阿勒尔河。长280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约60米3/秒。有水电站。汉诺威以下可通航。重要城市有格廷根、汉诺威。

莱克兰  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城市。在坦帕以东56公里。人口4.7万(1980)。1885年设镇。为附近柑橘、草莓、蔬菜和家禽生产区的贸易、加工中心。市内多湖泊。冬季休养胜地。

莱克河   一译“列克河”。荷兰中部河流。莱茵河下游右岸支流。从迪尔斯泰德附近韦克起向西南流64公里到鹿特丹以上的克里彭安附近止,全线通航。在弗雷斯韦克和菲亚南附近被梅尔韦德运河横切。

莱里亚  葡萄牙中西部城镇。临利什河,东北距科英布拉64公里。人口1.2万,都市区9.7万(1981)。葡萄酒、油橄榄、玉米、牲畜等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印刷机械、皮革、水泥等为主。有罗马式及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

莱希河  多瑙河右岸支流,在德国南部。发源于奥地利莱希塔尔山西北坡,出峡谷北流,在赖恩以北约5公里处注入干流。长263公里(德国拜恩州境内长167公里)。流域面积4,126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120米3/秒。有水电站。可流放木材。沿岸城市有菲森、兰茨贝格、奥格斯堡。

莱武卡  南太平洋斐济东区的行政中心和港口。位于维提岛以东20多公里的欧伐劳岛东岸。人口2,770。1882年前一度为斐济首府。经济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

莱茵兰  旧地区名。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今德国莱茵河中游,包括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拿破仑帝国时代,莱茵河左岸北段被并入法国,建立有二十一个德意志联邦参加的“莱茵同盟”。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莱茵河两岸土地归普鲁士王国所有,称莱茵省。1871年德国统一后,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领土。

莱茵河  西欧第一大河。源出瑞士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左岸支流有阿尔河、摩泽尔河等;右岸支流有美因河、鲁尔河等。上游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以夏季最丰;中游是融水、雨水混合补给,以春季最盛;下游常年雨水补给,秋、冬最多。全年水量丰沛、均匀,河口年平均流量2,500米3/秒,排入海水量约79立方公里。从巴塞尔起可通航886公里,对瑞士、德、法、荷、比的航运作用很大。货运量居世界首位。有运河同多瑙河、塞纳河、罗讷河、马恩河、埃姆斯河、威悉河和易北河相通,构成发达的水运网。中下游工业城市密集,重要河港有鹿特丹(荷),杜伊斯堡、美因茨、路德维希港(德),斯特拉斯堡(法)等。

莱索托  国名。旧称“巴苏陀兰”。在非洲东南部内陆,全境为南非环绕。面积3.03万平方公里。人口167.9万(1989),主要为巴苏陀人。约80%居民信基督教或天主教。通用塞苏陀语,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马塞卢。全境为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自东向西倾斜。德拉肯斯山脉构成东部边境,多3,000米以上山峰,是非洲南部最高地区。中、西部河谷与山地相间。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各月平均气温15-25℃,日较差大,夜间常有霜冻。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自东向西递减,冬季山区多降雪。奥兰治河、图盖拉河等发源地,河流水量丰富,流势湍急,富水力资源。十九世纪初巴苏陀人已建立国家。1884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66年10月4日宣告独立,改名莱索托王国。英联邦成员国。每年有大量劳动力往南非做工。国内人口主要从事畜牧业,农牧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有羊、牛约300万头。以羊毛为主的畜产品占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高粱等。有少数食品和畜产品加工等工厂。矿业开采金刚石。旅游业较盛。进口大宗是消费品、机器、车辆和燃料。

莱特岛  菲律宾米沙鄢群岛东部岛屿。位于宿务岛和保和岛东面,萨马岛西南。西北至东南长194公里,东西最窄处宽仅21公里。山地纵贯全岛,多火山,最高峰亚尔托山,海拔1,349米。面积7,213平方公里。人口160万(1980,包括附近小岛)。西南为丘陵地带,东北是开阔的平原。东西两岸多海湾,河流短小。气候温暖,北部受台风影响。产稻、玉米、椰子、蕉麻、烟草、甘蔗和香蕉等。有锰和硫黄矿。主要城市塔克洛班、马阿辛和奥尔莫克等。

莱特湾  菲律宾东部海湾。位于莱特岛东部和萨马岛南面,南接苏里高海峡。入口处为侯蒙洪岛。有良好锚地。地理位置重要。棉兰老岛东岸进入萨马海的必经之地。

莱斯特  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莱斯特郡首府。位于英格兰中部索尔河左岸。人口28.2万(1983)。面积73平方公里。1832年修筑铁路后发展迅速。织袜为传统工业部门,十九世纪以靴、鞋制造业著称,还有轻型机械工业。有莱斯特运河通特伦特河。有莱斯特大学、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和圣马丁大教堂。

莱奥本   一译“累欧本”。奥地利东南部城市。位于穆尔河畔。人口3.2万(1981)。历史悠久的居民点,1263年建市。1939年并入附近市镇而扩大范围。附近开采褐煤,工业有铸铁、纺织和啤酒酿造等。旅游业发达。多中世纪建筑,哥特式圣母院内有绚丽的彩色玻璃装饰,建于十七世纪的钟塔为城市标志。有矿业研究院等。

莱登堡   南非城市。在德兰士瓦省东部。建于1838年。铬和石棉开采中心。棉花、小麦、烟叶、牲畜集散地。铁路支线终点,通连约翰内斯堡。

莱布尼茨   奥地利东南城市。位于阿尔卑斯山地东端,穆尔河谷地。人口约6,000。城市傍山依水,风景秀丽。郊区多葡萄种植。有机器制造、皮革等工业。是铁路和公路枢纽,北通格拉茨,南抵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历来为交通要道。

莱尼亚诺  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临奥洛纳河,西南距米兰26公里。人口4.9万(1981)。米兰的卫星工业城,有电力、金属加工、棉纺、机械与制糖等工业。有十六世纪教堂。

莱沃库森   德国西北部城市。在伍珀河注入莱茵河处。人口16.2万(1980)。1930年联合附近村镇建市。公路和铁路枢纽;河港。化学工业中心,生产药品、塑料、化学品、照相材料和颜料等;还有铸铁、纺织等工业。市内有化学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众多的公园。

莱茵豪森  德国西部城市。临莱茵河左岸。附近有硬煤矿。十九世纪末因建大型钢铁厂而兴起。1934年建市。1975年起成为杜伊斯堡市的组成部分。铁路枢纽。河港。钢铁工业中心,机械(矿冶和化工设备制造等)、水泥、纺织等工业也重要,还有酿酒业及其他轻工业。

莱格尼察  波兰西南部城市。在奥得河支流卡恰瓦河畔。人口9.7万(1984)。十二世纪已成为西里西亚地区要塞。重要工业中心。原有历史悠久的纺织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发展冶金、电机、化学、皮革和食品加工等工业。还有大型炼铜厂。郊区农业发达,盛产各种蔬菜。随城北以卢宾为中心的铜矿大规模开采,已发展为波兰工业中心之一。

莱恩群岛  又译“线岛群岛”。太平洋中部岛群。在北纬6°24′-南纬11°26′、西经151°48′-162°22′,向西北延伸2,600公里,是太平洋群岛中距离最长的群岛之一。 由金曼礁、芬宁、华盛顿、圣诞、莫尔登、加罗林和弗林特等11个岛礁组成。陆地面积515平方公里。人口1,570,主要是波利尼西亚人。除金曼礁、巴尔米拉和贾维斯岛为美国占领外,余均属基里巴斯。属热带气候。各岛系珊瑚环礁,中有潟湖。出产椰子、可可、珍珠及鸟粪等。

莱斯特郡  英国英格兰中部的郡。面积2,553平方公里。人口86.1万(1991)。首府莱斯特。西、东、南三面为海拔90-150米的高地,特伦特河南岸支流索尔河流过。该河谷地区是人口和工业集中区。作物以麦类为主。境内多牧场,东部乳用畜牧业发达,有制酪业。有煤、铁资源。针织为其传统工业,尤以织袜业重要。制鞋业在全国所占比重亦很突出。铸钟业世界著称。还有机械、塑料、采矿和采石等工业。主要城市还有拉夫伯勒、科尔维尔、威格斯顿等。

莱蒂西亚  哥伦比亚最南端城镇,亚马孙特别区首府。位于哥伦比亚、秘鲁、巴西三国交界处,在亚马孙河左岸,是哥伦比亚在亚马孙河上唯一港口。人口6,785(1981)。原为印第安人的村寨,1867年成为秘鲁的军事要塞和河港,1922年根据条约划归哥伦比亚。周围热带雨林区木材、树脂、树胶等产品的集散地。河轮通秘鲁的伊基托斯和巴西的马瑙斯。设有军事基地和飞机场。为旅游地,游客可游览亚马孙河,访问原始的印第安村落,穿行热带雨林。

莱雄角什  葡萄牙西北岸海港。临大西洋,为波尔图西北、莱萨河口的人工港。波尔图的外港。港湾由两条弯曲的防波堤(长1,597米与1,145米)组成。码头初建于1890年,1932年扩建。输出以葡萄酒为大宗。

莱夫卡斯岛  希腊西海岸外岛屿。在爱奥尼亚海。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2.2万(1981)。多石灰岩山地,最高峰埃拉蒂,海拔1,158米,耸立于中央。主要城市莱夫卡斯在东北角。多数居民居住于多林木的东海岸和谷地。公元前七世纪文化已很发达。曾被罗马帝国、土耳其、威尼斯和英国统治,  1864年归属希腊。产橄榄油、无核葡萄干、麻、烟草等。红酒出口著名。多地震,1867年、1948年两次大震,使莱夫卡斯等地受到破坏。

莱亚尔普尔  *“费萨拉巴德”的旧称。

莱克查尔斯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城市。介于巴吞鲁日与休斯顿之间。人口7.5万(1980)。1886年设市。河港、铁路枢纽。经卡尔克苏河和卡尔克苏湖与墨西哥湾水路相通。周围农、林产品的集散中心。工业有木材加工、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等。

莱姆里吉斯  一译“莱姆”。英国英格兰南部的假日旅游地。位于英吉利海峡莱姆湾的北岸。人口3,447(1981)。城建立在山麓的卵石滩上,依山临海,风景优美。东部有防波堤,西部有以弯曲著称的古城墙。1285年建港,与法国有贸易联系。旅游业兴盛。有皇家海空军联合基地。

莱斯布里奇  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城市。位于老人河畔,距美、加边界97公里。大市区人口26.8万(1981)。  1870年发现煤矿时,被称作煤坑。  1906年建市。灌溉系统完善,为农牧区中心。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和硫黄。交通便利。工业有面粉、榨油、制糖、酿酒和肉类加工,此外还有电讯器材、农业机械等。有大学、农业和兽医科研机构等。

莱斯沃斯岛  希腊岛屿。在爱琴海东部,近土耳其西部。与利姆诺斯岛和圣埃夫斯特拉蒂奥斯岛组成莱斯沃斯州。首府米提利尼。本岛面积1,630平方公里,人口10.5万(1981)。西部多火山、热泉;主峰莱佩西姆努斯,海拔968米。南部有原始森林。肥沃平原和河谷产葡萄、谷物。出口油橄榄、皮革、木材。有煤、大理石和锑等矿产。因接近达达尼尔海峡,海上过境贸易发达。1867年大地震时,米提利尼城损失颇重,后已修复。

莱斯科瓦茨  南斯拉夫东部城市。在南摩拉瓦河左支流韦特尔尼察河畔。人口连郊区15.9万(1981)。十九世纪初被土耳其占领,1878年属塞尔维亚。铁路要站。传统的纺织工业中心,定期有纺织品集市。还有纺织机械和农机制造、化学、制药、日用品工业等。附近是重要大麻生产区。

莱曾拉特雷  莱索托东北部金刚石矿区。在莫霍特隆区境内。当地居民长期土法开采,六十年代后又陆续发现较大矿床。1977年起,新建小型现代化金刚石矿开始生产。

莱茵片岩山脉  又称“中莱茵高地”。中欧大高原山地。西起比利时东南部和法国北部,往东经卢森堡,横亘在德国中部。长约400公里。主要由片岩、石英岩、砂岩和石灰岩组成。包括艾费尔高原(西北)、洪斯吕克山脉(西南)、陶努斯山(东南)、韦斯特林山(北)和罗塔尔山(东北)。地势崎岖,被莱茵河及其支流深切。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点大费尔德山,海拔880米。多栎、山毛榉、云杉。南坡大多辟为耕地,盛产小麦、甜菜、葡萄;以牛、绵羊为主的畜牧业颇盛。北部有著名的鲁尔煤田。

莱基皮亚高原  肯尼亚中西部高原。东、南、西面分别为肯尼亚山、阿伯德尔山脉、莱基皮亚陡崖围绕。为肯尼亚高地的一部分,属熔岩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表平坦,受河流切割处稍有起伏,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畜牧业发达,多大牧场,牲畜以肉用牛为主。

莱茵兰-普法尔茨  德国西部的州。大部分地区在莱茵河之西,其西与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面积1,9845.8平方公里。人口363.3万(1983)。首府美因茨。全区由莱茵谷地及高原组成,海拔450-750米,成西南-东北走向。冬寒夏凉,雨量较丰。高地以草地森林为主。饲养牛、羊和发展乳酪业。盛产麦、马铃薯、甜菜、水果、葡萄。白葡萄酒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工业以化工最为重要,其次为机械、纺织、家具、制鞋、酿酒等部门。

莱茵河-黑尔讷运河  德国西部通航运河。从杜伊斯堡到黑尔讷,沟通莱茵河和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开凿于1907-1914年,长38公里(连同杜伊斯堡港区运河长45.6公里)。水深3.5米,有船闸7座,可通航1,200吨位的船舶。供鲁尔区工业用水。

莫龙  委内瑞拉北部城市,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位于卡拉沃沃州北部,东距卡贝略港23公里。人口2.7万(1981)。由于接近大城市和原料产地,1950年在此建设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包括炼油厂和生产化肥、烧碱、炸药、杀虫剂以及各种有机化学品等的工厂。加拉加斯-巴基西梅托铁路经过,公路通各大城市。

莫卡  多米尼加共和国北部城市,埃斯派亚特省首府。西北距圣地亚哥20公里。人口3.1万(1981)。始建于1780年。附近盛产可可、咖啡、甘蔗、烟草和谷物等。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铁路通圣地亚哥和普拉塔港。

莫希   坦桑尼亚城市,乞力马扎罗区首府。在东北部、乞力马扎罗山南麓。人口5.2万(1978)。全国最大的咖啡贸易与加工中心。重要电力基地,市区与附近建有多座水力、火力发电站。南面的下阿鲁沙有大型制糖厂。文教事业发达,有工学院、野生动物管理学院等。也是著名游览地。铁路通坦噶、阿鲁沙、蒙巴萨。有国际航空站。

莫林   美国伊利诺伊州西部城市,位于芝加哥以西281公里,临密西西比河。人口4.6万(1980)。1872年设市。周围是重要的农业地带,煤藏也丰富。农业机械闻名国内,还有电气器具、铸造、橡胶、木材加工等工业。

莫契  一译“茂奇”。缅甸东南部城镇,矿区。在克耶邦首府垒固以南100公里。有公路北通垒固,西通东吁。缅甸最大的钨矿产地。

莫比尔   美国亚拉巴马州港口城市。位于莫比尔湾北岸,临莫比尔河口。人口20.5万(1984),大市区44.2万(1980),黑人占三分之一以上。建于1711年。港口设备完善,大海轮可自由出入。主要输出棉花、煤、木材等;输入铁矾土、硫黄、砂糖、咖啡、热带水果等。附近有莫比尔油田,石油精制、石油化工等工业发达,还有造纸、人造纤维、炼铝、造船等工业。

莫巴伊   中非共和国南部城市,下科托省首府。在乌班吉河右岸,隔河与扎伊尔的班济维尔相望。汽轮通航终点,关税站。附近热带森林保存良好。多橡胶、油棕种植园。轧棉工业、渔业亦盛。

莫丘迪  博茨瓦纳城镇。在东南部丘陵上,近南非边境。人口2万(1984)。卡特仑区首府和农畜产品集散地。

莫尔登   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城市,在波士顿以北8公里,为波士顿的住宅和工业卫星城。人口5.3万(1980)。  1640年始建。1881年设市。有食品加工、铝制品、飞机零件、服装、皮革制品等工业。莫尔登公共图书馆内的美术陈列室以展有法、意、荷兰和美国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著名。

莫扬巴   塞拉利昂西南部城镇。在弗里敦东南96公里的铁路线上,公路枢纽。人口6,000多。油棕产品、稻谷、可拉果贸易中心。全国生姜的主要集中地。附近发现冲积型金红石矿,含二氧化钛1.5%,是世界最大金红石矿之一。

莫延多   秘鲁南部太平洋岸港口城市。人口2.1万(1981)。始建于1872年。向为秘鲁南部及玻利维亚的进出口贸易中心,主要输出山区的畜产品和矿产品。1941年其西北11公里的马塔拉尼港建成后,本港地位有所下降。附近灌溉谷地出产稻米、甘蔗、棉花、谷物和水果。工业有鱼类罐头、水泥、纺织、乳制品等。铁路通阿雷基帕、库斯科和普诺。海滨游览地。

莫米河  美国俄亥俄州河流。由圣玛丽斯河和圣约瑟夫河在印第安纳州韦恩堡附近汇流而成。东北流,在托利多注入伊利湖。长241公里,流域面积16,750平方公里。从河口到莫米滩的河段(19公里)适于航行。

莫安达  ①扎伊尔滨海城镇。在刚果河(扎伊尔河)口右岸。人口1.2万。曾是殖民者在扎伊尔最早建立的据点之一,留有关押奴隶的小屋。现为旅游中心,有著名的“红树林”旅馆与优美的海滨浴场等。有全国最大的炼油厂,还有炼铝厂。公路通博马。②加蓬东南部矿业城镇。在拉斯图维尔-弗朗斯维尔公路上,北距穆纳纳铀矿区21公里。周围为著名大型优质锰矿区,储量超过4亿吨。1961年起开采,全供出口。有76公里窄轨铁路和平行的空中索道通刚果边境,专用于矿石运输。有航空站。

莫克瓜   秘鲁南部城市,莫克瓜省首府。位于安第斯山西麓莫克瓜河畔。海拔1,420米。人口2.2万(1984)。始建于1626年。1823年设市。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周围地区主产橄榄、葡萄、棉花及水果、谷物等。工业有轧棉、葡萄酒、橄榄油等。铁路通西南60公里的外港伊洛;泛美公路通过;有飞机场。

莫克兰   一译“马克兰”。巴基斯坦与伊朗交接处的海岸带。东起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松米亚尼湾,西至伊朗东南海岸阿曼湾的库赫角。长1,000公里,宽150公里。南濒阿拉伯海,北部迫近高原。巴基斯坦境内的莫克兰地区又称凯奇莫克兰。

莫纳岛  西印度群岛中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岛屿。位于海地岛与波多黎各岛间莫纳海峡之中,东距马亚圭斯70公里。属波多黎各。长10公里,宽约7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90米以上的石灰岩岛,多陡岸峭壁。气候干燥,植被稀少。1920年前曾有鸟粪开采,现除灯塔管理人员和导弹基地工作人员外,无永久性居民。多钟乳石洞穴,海滩优美,富鱼产。

莫罗尼   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的首都和港口。在大科摩罗岛西岸。人口4万(1987)。兰科植物香草香精以及丁香的加工点和出口港,还输出椰干。定期班轮通马达加斯加。有航空站。

莫科阿   哥伦比亚西南部城镇,普图马约州首府。 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东南麓,海拔560米,西距帕斯托72公里。人口7,562(1981)。始建于1551年。地区农、林、牧产品的贸易中心。公路通帕斯托和阿西斯港。

莫济里  一译“莫济尔”。白俄罗斯东南部城市、河港。在普里亚特河右岸。人口9.3万(1985)。1795年设市。第二巴库至东欧的重要输油管道泵站。主要工业为石油加工,年加工能力1,200万吨。附近盛产木材,为白俄罗斯重要木材加工及木材输出中心。有农机厂、汽车修理厂和土壤改良机械厂。

莫恩岛  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特鲁克区主要岛屿。陆地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8,80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特鲁克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岛上有飞机场。

莫萨卡   刚果东部城镇。居刚果河左支流桑加河河口右岸。周围沼泽遍布,借河运联系国内主要城镇。内河渔业基地,鱼产品运销布拉柴维尔等地。附近盛产藤条,筐篓编织业很盛。

莫塔马   旧名“马打万”,或译“马达班”。缅甸南部城镇,属孟邦。在莫塔马湾东侧,萨尔温江河口,东南与毛淡棉港隔河相对。初建于六世纪,曾为缅甸南部小王国的都城。现为渔港,贸易中心。出产陶瓷。是勃固-莫塔马铁路的终点。

莫斯科  ①州名。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俄罗斯平原中部。面积4.7万平方公里。人口651.8万(1985,不包括莫斯科市),城市人口占四分之三。1929年设州,首府莫斯科。大部为平原,北、西北有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下,最高处300米。森林占全州面积40%。矿藏有褐煤、泥炭、磷灰石等。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0℃,7月17℃。年降水量450-650毫米。有莫斯科河、奥卡河及亚乌扎河流经。工业以机械制造、纺织和化学为主。农业发达,盛产蔬菜、水果及乳肉畜产品。铁路和公路网密度居全俄各州首位。多名胜古迹。奥卡河左岸有著名的普里奥斯克-捷拉斯内自然保护区。重要城市有科洛姆纳、奥列霍夫-祖耶夫、谢尔普霍夫、柳别尔策、波多尔斯克、电钢城和诺金斯克等。②市名。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州首府。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面积878.7平方公里。人口889.1万(1988)。1156年建城堡。十三世纪初为莫斯科公国都城。十五世纪末至1712年为俄国首都和最大工商业中心。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工业迅速发展。1918年3月起为苏俄首都。重要国际航空站。全国最大铁路枢纽(11条铁路线的起点),市内有地下铁道(1935年通车)。有运河沟通伏尔加河、白海、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机械制造业(机床、汽车、电机、仪器、钟表等)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及工人数的一半以上,轻工(服装、制鞋)、纺织、化工、食品加工和印刷业亦很发达。红场、克里姆林宫一带为市中心。红场上有列宁陵墓。有1755年创办的莫斯科大学等75所高等学校,俄罗斯科学院及许多科研、设计机构、博物馆(65座)等。重要卫星城有柳别尔策、梅提施,诺金斯克、扎哥尔斯克、多波尔斯克等。

莫斯特  捷克西北部城市。在比利纳河畔。人口6.1万(1983)。公元十一世纪首见于史籍。铁路枢纽。北捷克煤田褐煤生产主要中心。有煤炭化工、电冶金(电工钢)、化学、陶器等工业。老城褐煤已被采空,现新城附近开辟新采区。

莫普提   马里中部城市,莫普提区首府。在尼日尔河中游东南岸。人口5.4万(1976)。河港和渔港。棉花、花生、稻谷集散中心。有鱼类和稻谷加工厂。河运西通库利科罗,东通尼日尔。公路西南通巴马科和邻国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北通北部沙漠地区。有航空站。

莫雷尼   罗马尼亚西南部城镇。在南喀尔巴阡山南麓、普洛耶什蒂西北27公里处。人口1.5万。铁路要站。著名的石油开采及其加工中心,并有褐煤矿和金工厂。附近多葡萄园。

莫德林    旧城名。在今波兰首都华沙东北,当布格河与维斯瓦河汇流处,战略要地。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被帝俄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归波兰。

莫尔登岛  太平洋中部莱恩群岛中部珊瑚岛。属基里巴斯共和国。位于南纬4°03′、西经154°59′。陆地面积90平方公里。曾为英国军事基地。无常住居民。产鸟粪。只有矮小植物生长。

莫尔穆冈  印度西海岸果阿中央直辖区的海港城市。位于莫尔穆冈三角港的进口处。人口7万(1981)。港口可停舶6万吨巨轮。孟买与科钦航线的中间站,有铁路线与卡纳塔克邦铁锰矿区相联,腹地深远,成为印度最大的铁锰矿石输出港。

莫兰特贝  牙买加东南岸城镇。位于莫兰特河口,西北距金斯顿40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0.8万。香蕉、咖啡、胡椒等农产品的集散中心。重要的香蕉出口港。建有轮胎厂。海滨游览地。1865年10月在此爆发著名的黑人反殖民主义统治的起义,城内建有纪念塑像及墓碑。早期公共建筑多遭毁坏。有修复的法院楼等历史性建筑。

莫吉廖夫  白俄罗斯东部城市,莫吉廖夫州首府。在第聂伯河上游河畔。人口34.3万(1985)。建于1267年。原属立陶宛和波兰,  1772年并入帝俄。河港。铁路枢纽。机械制造工业以产青贮饲料收割机闻名,汽车、电动机、机床亦重要,尚有磷肥、化纤、木材加工等。设有综合大学等数所高等学校。

莫西王国  非洲古国。十二世纪时西苏丹莫西部落建立。位于今上沃尔特和加纳西北地区。最盛时建都于瓦加杜古。全国分5个自治省,组成联邦。十四世纪中叶,合并附近邻国,一度占领通布图(在今马里)。十六世纪被加奥王国征服。

莫约班巴   秘鲁北部城市,圣马丁省首府。位于马约河陡岸上。海拔860米。人口1.4万(1981)。1539年在原印加人村落上兴建,1857年设布。富饶农业区(棉花、甘蔗、烟草、咖啡、可可、稻米)的贸易中心。生产酒和草帽等。附近有金矿、石油和温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修建的边远公路连接亚马孙盆地和安第斯山东坡各城镇。有飞机场。

莫佐克托  一译“惹班”。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城市。位于布兰塔河下游,泗水西南43公里。人口6.9万(1980)。铁路枢纽,东爪哇南北海岸铁路的分叉点。糖业中心。糖、稻、花生、玉米的集散地。有纺织、铁路设备等工厂。附近有规模较大的灌溉工程。1934年发现猿人化石,其年代可能早于爪哇人。

莫阿蒂泽   莫桑比克西北部煤城。西距太特20公里。煤层厚5-7米,储量7亿吨,煤质好,开采方便,产品经铁路运出,供国内消费。还开采稀有金属。

莫纳加斯   委内瑞拉东北部一州。位于奥里诺科河三角洲以西。面积2.89万平方公里。人口50.3万(1990)。首府马图林。除西北部和西部为高原山麓外,绝大部分为冲积平原。气候炎热多雨,年平均温度21-25℃,年降水量1,250-2,200毫米,雨季泛滥,排水不畅,东部形成沼泽。经济以牧牛业为主,高原谷地种植木薯、玉米、棉花、咖啡等作物。石油蕴藏丰富。基里基雷 油田为东部石油带最早开发和产油最多的油田之一,输油管通拉克鲁斯港和卡里皮托。

莫罗戈罗  ①坦桑尼亚东部行政区。面积70,624平方公里。人口122.3万(1988)。首府莫罗戈罗。北部是海拔200-500米的丘陵,中部是盆地和平原,南部主要是海拔150-300米的基隆贝罗谷地。鲁菲吉河、鲁伏河及其支流流贯,富水力,建有基达图水电站。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雨量750-1,000毫米。全国重要剑麻、甘蔗、棉花产区,还产玉米、稻谷、水果。工业以制糖、剑麻加工、轧棉业为主。开采云母,有稀土矿藏。交通位置重要,坦赞铁路、中央铁路皆通过境内。②坦桑尼亚东部城市,莫罗戈罗区首府。东距达累斯萨拉姆184公里,有公路、铁路相通。人口6.2万(1978)。全国主要剑麻贸易、加工中心之一,也是棉花集散地。有轧棉、粮食加工厂等。有农林兽医学院。附近的乌卢古鲁山是重要云母矿区。

莫埃利岛  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的岛屿。在南纬12°20′、东经43°46′处,莫桑比克海峡北口。面积290平方公里,人口1.7万(1980)。为火山岛,中部山地海拔不超过860米。沿海为平原。热带湿润气候。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产香精作物、椰子、可可。行政中心丰博尼在北部。

莫桑比克   旧译“莫三鼻给”。①国名。在非洲东南部,临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同马达加斯加相望,陆疆邻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南非和斯威士兰。面积79.9万平方公里。人口1,436万(1987),约98%属班图语系的马库阿人、聪加人、马拉维人、马绍纳人等,多信拜物教或天主教。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首都马普托。地势从西北往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西北部为海拔500-1,500米的高原山地,最高峰海拔2,436米;中部是200-500米的台地,有岛山散布其间;东部为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呈带状分布,北窄南宽,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海岸线长2,630公里,滨海多沼泽、沙洲和红树林。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北部多于南部。森林约占领土的四分之一。河流众多,赞比西、林波波等大河均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富水力资源。从十三世纪起境内建立莫诺莫塔帕国。1505年葡萄牙人侵入,建立殖民据点。1752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曾称葡属东非洲。1951年被改为葡萄牙的海外省。1975年6月25日获得独立,定名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90年11月改称莫桑比克共和国。绝大多数居民从事农业,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粮食主产玉米、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剑麻、腰果、茶叶、椰子、烟草等,是非洲最大腰果生产国。牲畜中羊居多。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三分之一,以食品、纺织、农产品加工为主,还有炼油、炼铁、水泥、轮胎、车辆装配和修理等企业。矿业开采煤、铁、钽铁矿等,尚有铀、铜、金、镍、钴等矿藏。钽铁矿品位居世界首位。出口腰果、蔗糖、茶叶、椰干、木材、棉花等。进口机器、车辆、消费品、钢材、原油和油品等。各主要港口皆有铁路干线分别通南非、津巴布韦、马拉维、斯威士兰等邻国,过境运输量大,是重要国民收入来源。②莫桑比克港口。在东北部,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峡中一个近岸的珊瑚岛上。人口约1万。建于1508年,是全国最古老的城市和海港,  1907年前曾是葡萄牙的殖民据点和对外联系重要口岸。因港口水浅,与内陆联系不便,随其他港口的兴起而衰落。有烟草加工、榨油等小型工业。多历史文物,以古碉堡、教堂等出名。

莫塔马湾  见“马达班湾”。

莫塔瓜河  危地马拉南部河流。发源于危地马拉中部高原,向东流经奇马尔特南戈省、萨卡帕省和伊萨瓦尔省,在与洪都拉斯交界处注入洪都拉斯湾。长约400公里。小汽船可从河口上溯至瓜兰,通航里程约200公里。下游河水用于灌溉。

莫斯科河  俄罗斯欧洲部分俄罗斯平原中部河流。源出莫斯科丘陵西南麓,曲折东南流,经莫斯科,注入奥卡河。长502公里,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河口处年平均流量109米3/秒。北有莫斯科运河通连伏尔加河,运河起点以下可通航,设有水利枢纽多处,对莫斯科供水有重要意义。沿岸有疗养地多处。

莫斯塔尔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南部城市。在内雷特瓦河畔,东北距萨拉热窝约80公里。人口11万(1981)。建于十五世纪。铁路要站。工业有炼铝、烟草、纺织、食品加工和飞机制造等。有中世纪罗马建筑古迹。城南的波奇泰尔以伊斯兰建筑闻名。附近有铝土矿开采。

莫鲁普莱   博茨瓦纳重要煤矿。在东部丘陵上,东距帕拉佩10公里,有专用铁路相通。储量大,可露天开采。七十年代初投产。

莫雷利亚   墨西哥中西部城市,米却肯州首府。位于中央高原南缘莫雷利亚谷地内,海拔1,88  9米。人口25.3万(1979)。始建于1541年,原名“巴亚多利德”;1580年后成为墨西哥的文化艺术中心;1828年改现名。周围灌溉区农产品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有化学、纺织、食品等工业。交通枢纽。有输油管通萨拉曼卡。

莫雷阿岛  太平洋中南部社会群岛第三大岛。在南纬17°32′、西经149°50′,塔希提岛西北19公里处。陆地面积132.4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火山岛。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和中部,最高峰托希韦高1,207米。北部有帕奥帕奥和帕佩托艾两个海湾。东北端有飞机场。主要居民点在东岸阿法雷艾土。产椰子、咖啡。

莫赫曼德  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中央直辖部落特区。在喀布尔河北岸,西连阿富汗。面积3,1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居民多巴丹人。低山、丘陵区。天然植被有灌木和矮棕榈等。斯瓦特河流经东部,有瓦萨克水库,可灌田45,000公顷。交通不便,多为山间小路。

莫尔兹比港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政治、经济中心。位于新几内亚岛东南部,濒巴布亚湾,西南距澳大利亚约克角560公里。港区在深水的费尔法克斯海湾东岸,为天然良港。人口17万(1987)。工业有造船、纺织、电力等。输出橡胶、椰干、木材、铜矿石等。有定期海、空航线联系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地。有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1965年建)。郊区有大种植园。

莫亨朱达罗  巴基斯坦东南部著名古城遗址。在信德省拉尔卡纳南24公里的印度河右岸。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发掘出公元前2500-前1500年青铜器时期的“印度河谷文明”遗迹,面积8平方公里。附近建有博物馆,展出出土文物多种。

莫纳斯提尔   突尼斯港市,莫纳斯提尔省省会。在地中海哈马马特湾南岸,西北距苏塞18公里。人口4万。 手工纺织历史悠久。有榨油、酿造、鱼类加工厂等。输出橄榄油、葡萄酒、鱼品等。附近海滩是国内主要盐场,有渔业和海绵采捞业。

莫拉达巴德  印度北方邦城市。在德里以东160公里。人口34.8万(1981)。由勒克瑙通向印度西北部安巴拉、阿姆利则的铁路干线从此经过。小麦、玉米、甘蔗的集散地。有肥料和制糖工业。产铜器、锡器手工艺品以及钢铁制品。

莫卧儿帝国  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古国。十五世纪末,帖木儿帝国分裂后,其后裔巴卑尔被乌孜别克人逐出中亚,率军南下占领阿富汗,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灭德里苏丹国后所建。莫卧儿一词为“蒙古”的转音。因巴卑尔自称为蒙古人,故称其国为莫卧儿帝国。版图北起中亚南境,包括阿富汗东部和克什米尔,南达文迪亚山,东抵阿萨姆,西至信德。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领土扩张,除南部外,几统一印度半岛。经济繁荣,商船东通中国,西达非洲。十七世纪后期,由于马拉塔人和锡克教徒的反抗,以及英国殖民者的入侵,国势渐衰。十八世纪初,帝国统治逐渐解体。1857年,英国殖民军攻陷德里,帝国灭亡。

莫洛杰奇诺  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城市。在乌萨河畔,东南距明斯克72公里。人口7.6万(1981)。十四世纪末见于史籍。1939年从波兰划入苏联的白俄罗斯。1939-1960年为莫洛杰奇诺州首府。主要工业有钻床、五金制品、乐器和啤酒厂。羊羔皮加工业亦重要。

莫莱波洛莱   博茨瓦纳城镇。在东南部高地上,东南距哈博罗内约45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2.1万(1981)。奎嫩区首府和贸易中心,农畜产品集散地。有肉乳加工、制革等小型工业。

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古国名。十三世纪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而成。首都莫斯科。十四世纪初起,陆续合并四周王公领地,国势渐强。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后,接受金帐汗国册封,取得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到四十年代成为全俄最强的公国。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金帐汗国,迫使其从俄罗斯撤退。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

莫斯科运河  1947年前称“莫斯科-伏尔加河运河”。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北面,连接莫斯科河同伏尔加河。起自伏尔加河右岸的杜勃纳,抵莫斯科西北莫斯科河左岸。长128公里(其中水库占19.4公里)。建于1932-1937年。建有水闸9座、水库6处、水电站多座。使莫斯科同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同圣彼得堡间航程分别缩短110公里和1,100公里。

莫雷纳山脉  南欧伊比利亚半岛的山脉,梅塞塔高原的南缘。其南有安达卢西亚低地。从西班牙的阿尔卡拉斯向东蜿蜒320公里,西抵葡萄牙边境。有许多纵切分支山脉,如马达罗纳、阿尔科迪亚和阿拉塞纳等。是瓜迪亚纳河和瓜达尔基维尔河的分水岭。多常绿灌木丛。有银、铅、铜、汞等矿藏。

莫伦贝克-圣让  在比利时中部。是大布鲁塞尔市西郊的城镇。人口7.1万(1982)。主要是住宅区和工业区。有皮革、服装、烟草、木材及化学等工业。

莫莫通博火山  尼加拉瓜的火山。位于马那瓜湖西北岸。火山锥完整,海拔1,258米。1609年曾剧烈喷发,山麓的老莱昂被毁灭。1902年、  1905年、  1952年都有喷发。为旅游地。

莫桑比克海峡  非洲大陆东南岸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深水海峡。长1,67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海峡。最宽处960公里,最窄处386公里。水深在北端与南端超过3,000米,最深处3,533米;中部约2,400米。有莫桑比克暖流南下,气候湿热。多珊瑚礁。赞比西河从西岸注入。南大西洋同印度洋间航运要道。两岸有贝拉、马普托、马任加等港口。

莫斯基托斯海岸  中美洲的自然地理区域。一般系指洪都拉斯保拉亚河与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边界圣胡安河之间的加勒比海沿岸低地。长约500多公里,宽65-80公里。因莫斯基托印第安人世居于此而得名。地势自西向东缓斜。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布卢菲尔兹以南则达4,000毫米以上。多河流、沼泽和潟湖。森林密布。人烟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2人。经济尚未开发,主要种植香蕉、水稻和甘蔗,采伐花梨木、桃花心木等贵重木材,捕捞鱼虾。有金、铜矿开采。交通主要依靠内河和近海运输。

莫雄马扎尔古堡  匈牙利西北部城市。在伊洛陶河和莫雄-多瑙河汇流处。人口2.9万(1984)。集市中心。有农业机械、纺织、化学、肥料等工业。设有农学院。

莫日达斯克鲁济斯  巴西圣保罗州东南部城市。在蒂埃特河畔,西距圣保罗市50公里,海拔760米。人口12.2万(1980)。始建于1611年,1855年设市。城郊农业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提供蔬菜和水果。钢铁、炼铝、机械为专业化部门,并有木材加工、纺织、造纸、陶器、化学等工业。铁路和公路枢纽。有飞机场。设有大学。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旧名“维多利亚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的大瀑布。在赞比亚马兰巴城西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带成“之”字形峡谷,绵延达97公里。主瀑最高122米,宽约1,800米。被岩岛分割成五股,泻入宽仅400米的深潭。飞雾和声响可远及15公里。瀑布年平均流量1,400米3/秒,雨季时可达5,620米3/秒。水力储量巨大。赞比亚侧建有水电站。是世界著名游览地。

莫辛布瓦-达普拉亚  莫桑比克港口。在东北端,濒莫桑比克海峡,港外多岛屿和珊瑚礁。农产品集散地。输出椰干、腰果,剑麻等。公路南通彭巴。有航空站。

莫尔多瓦自治共和国  在俄罗斯平原中部。属俄罗斯。面积2.62万平方公里。人口96.4 万(1987),大部为莫尔多瓦人和俄罗斯人。1928年设莫尔多瓦民族边区,  1930年1月10日改为自治州,  1934年12月20日成为自治共和国。首府萨兰斯克。东部是伏尔加河沿岸丘陵,西为平原。矿藏有磷灰石和泥炭。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1℃,7月19℃。年降水量400-500毫米。主要河流为伏尔加河支流莫克沙河、苏拉河。工业以电器、仪表、化工、食品加工、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森林化工及大麻纺织为主。盛产黑麦、小麦、甜菜和大麻。肉乳畜牧业亦盛。

埃及  ①古国名。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奴隶制国家。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尼罗河纵贯全境。河谷两岸和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世界著名文化发祥地之一。约公元前四千年,开始在上、下埃及形成两个奴隶制王国。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全国统一,是为早期王朝。历经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700-前2200年)、中王国时期(约前2000-前1780年)到新王国时期(前1567-前1085年),疆域最广北达黎巴嫩,南及尼罗河第四大瀑布(今苏丹北方省境内)。约公元前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称后期王国,陷于分裂。公元前671年为亚述征服。后获独立。公元前525年为波斯所灭。公元前305年为托勒密王朝统治。公元前30年并入罗马帝国。古埃及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复合拼音文字、天文、历算、医学、建筑、雕刻、文艺等。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650-前2500年)的大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奇观。②今国名。在非洲东北部,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地跨亚、非两洲。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陆疆邻苏丹、利比亚和巴勒斯坦。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5,189.7万(1989)。十分之九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国语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就形成奴隶制国家。公元前七到前一世纪曾先后被亚述、波斯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四到七世纪被并入拜占庭帝国。七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后,建立阿拉伯国家。  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882年被英国侵占,  1914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22年2月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王国。1952年7月推翻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56年7月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法和以色列发动侵埃战争,侵略者失败。1958年同叙利亚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叙利亚退出阿联。1971年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职业人口从事农业。耕地面积仅占国土的4.5%,绝大部分为灌溉地。耕作集约,年可二熟或三熟,是非洲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主产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均居非洲首位,玉米、小麦居非洲前列,还产甘蔗、花生等。非洲重要的石油和磷灰石开采国。炼油工业发达,其他重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化工、钢铁、机械等。尼罗河和沿海盛产鱼类。主要出口原油、油品、棉花等,其中原油独占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主要进口农畜产品、机器设备、车辆、化工产品等。苏伊士运河是最重要的国际通航运河。

埃门   荷兰东北部城市。位于洪德斯伦山区。人口9万(1981)。有食品、纺织(尼龙和针织)、电机和医药等工业。设有农业学校。

埃代  尼日利亚西南部奥约州城市。在奥雄河左岸,伊巴丹东北72公里的铁路线上。人口21.6万(1982)。1906年修建拉各斯-卡诺铁路而建城。重要的可可、棕油、棕仁、可拉果集散中心。有可可、油棕加工和棉纺织工业。公路通伊费、奥特莫绍等地。

埃兰   一译“依兰”。古国名。位于伊朗高原扎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今伊朗胡泽斯坦东部地方。公元前三千年代,形成强大的奴隶制王国。定都苏萨。亚述帝国兴起后,开始衰落。公元前七至前六世纪,先后沦为亚述和波斯属地。埃兰与两河流域苏美尔、阿卡得、巴比伦诸国接触频繁,其文化特别是楔形文字,多受两河流域影响。近代考古学家发掘苏萨古城,获得埃兰时代的大批遗物。

埃罗  法国南部的省。南临地中海。面积6,101平方公里。人口79.5万(1990)。首府蒙彼利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花岗岩山地被河流切割,北部为石灰岩山地。埃罗河流贯南北,其东为干燥的石灰岩高原。南部平原种植葡萄、蔬菜和水果。沿海多浅滩和湖泊。塞特港是重要的港口和沿海的工业中心。

埃森   德国西部鲁尔区城市。位于鲁尔河与莱茵河-黑尔讷运河之间。人口63.5万(1983)。河港,铁路枢纽。公元九世纪时为城堡及女修道院所在地。十九世纪中叶,随煤铁资源开发兴起为鲁尔区工业中心。德国大垄断资本集团克虏伯家族发迹地。曾为钢铁业中心,现有机械制造、电气装备、化学、玻璃、钢铁、军工、采煤、服装等工业部门。鲁尔区采煤、重工业等企业的总部多设此。城北为煤矿区,城西是主要工业集中区,城南外缘为林地、山丘。

埃夫勒  法国北部厄尔省首府。位于伊通河谷地。人口连郊区5.5万(1982)。工业主要有冶金、纺织、小型机械、医药等。重要的航空基地。有中世纪教堂、十五世纪钟楼等建筑物。

埃瓦岛  太平洋南部汤加王国的大岛。位于南纬21°22′、西经174°56′,汤加塔布岛东南25公里,是汤加塔布群岛的属岛。陆地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4,490。有火山,高300米。盛产木材。西岸有飞机场。

埃代阿  喀麦隆西南部城市。在萨纳加河左岸,西北距杜阿拉56公里。人口约3万(1980)。全国最大炼铝、电力中心,大型电解铝厂(年生产能力8.5万吨)加工自几内亚进口的铝土。还有木材、橡胶、油棕加工厂。可可、油棕等农产品贸易颇盛。附近萨纳加河上建有大型水电站。雅温得-杜阿拉铁路要站。重要河港。

埃尔切  西班牙东南城市。在阿利坎特西南,近地中海,位于比纳洛波河畔。人口连郊区16.3万(1981)。公元前五世纪已负盛名,为伊比利亚艺术的代表地。1897年考古学家发掘出多彩埃尔切女神石像。艺术、音乐发达。产石榴、油橄榄、无花果、枣、西班牙茅草等。

埃尔金   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的城市。在福克斯河畔、芝加哥西北58公里处。人口6.3万。1835年初建,两年后由于福克斯河上水坝和水道的兴建,工业发展迅速,面粉厂、锯木厂以及埃尔金手表厂等陆续建成。现以精密仪器、电气器材、传动带装置等工业产品为主。

埃尔湖  即“艾尔湖”。

埃韦尔   在比利时中部,是大布鲁塞尔市的东北郊城镇。位于维勒布鲁克运河东岸。主要是居住区,但也有工业,如冶金、纺织等。

埃皮岛  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新赫布里底)中部岛屿。在南纬16°43′、东经168°15′,马勒库拉岛东南30公里处。陆地面积365平方公里。人口1,850。火山岛,土壤肥沃。产椰子。岛上有飞机场。

埃达沃  一译“埃塔瓦”。印度北方邦南部城市。临亚穆纳河左岸,在阿格拉东南约96公里。人口11.2万(1981)。谷物与棉花的贸易市场。丝织艺术品和铁、钢器皿制造出名。工业有碾米与榨油。多印度教寺院。

埃里哈   又称“杰里科”。巴勒斯坦约旦河谷地中的小镇,在低于海平面230米的阶地上。依靠泉水灌溉种植柑橘、香蕉等亚热带水果,供出口。还种植椰枣。冬季气候温暖,为冬季旅游地。附近发掘出中石器时代纳土菲文化以及新石器时代前陶时期的房屋与城墙。最早的遗址距今约一万一千年,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

埃里温  旧泽“耶烈万”。亚美尼亚首都和工业、交通、文化中心。在拉兹丹河左岸。海拔900-1,300米。人口113.3万(1985)。公元六世纪初首见于亚美尼亚史籍。1936年起为亚美尼亚首都。亚美尼亚工业的一半以上集中于此。是外高加索重要的机床、电机生产中心,化工(橡胶、化肥)、有色金属冶炼亦重要。附近有数座水电站,还有核电站(装机容量81万千瓦)。有亚美尼亚科学院、高等学校11所、博物馆20处。1988年12月7日遭大地震,损失严重。

埃努古   尼日利亚城市,阿南布拉州首府。在国境东南部的乌迪高原上。人口22.3万(1982)。  1909年发现煤田,  1915年建城。现为西非重要采煤业中心。城东埃梅内工业区有轧钢、水泥、食品、织布、服装、锯木等工业。木材、腰果集散地。棕油、椰干等贸易甚盛。公路网中心。铁路通哈科特港和卡诺等城市。有航空站。设有埃努古大学、州立图书馆等。

埃武拉   葡萄牙南部城镇,埃武拉区首府。位于萨杜河上游丘陵谷地,西北距里斯本113公里。人口2.4万。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铸铁、软木加工、纺织为主。铁路枢纽。有大学(建于1559年)、罗马式教堂。博物馆藏有罗马时代文物和艺术品。

埃拉泽  土耳其东部城市,埃拉泽省省会。位于小盆地中。人口15.2万(1984)。始建于十九世纪。控制重要的穆拉特河河谷交通线,有铁路经过本市沿河谷向东通往凡湖与伊朗,并有铁路通往东南方。靠近土耳其东部矿区,并为地方性农、牧产品市场,以产酒著称。

埃拉特   以色列南部港口。人口2万(1982)。建在阿拉伯谷地南端、亚喀巴湾北端属于巴勒斯坦的长仅11公里的狭窄低平海岸上,市区已向北沿阿拉伯谷地伸展。设有大炼油厂,并有油管分别通往地中海沿岸的阿什克伦与海法。阿拉伯谷地中的提姆纳铜矿属该市经济的一部分。冬季气候温暖,海滩、珊瑚礁与附近埃拉特山景色优美,有旅游业。

埃罗德  印度南部城市。属泰米尔纳德邦。在高韦里河谷平原的西北端。人口连郊区27.5万(1981)。附近有铁、金刚玉。河谷平原西部为棉花和水稻的集散地。商业中心。纺织工业重要。

埃泽萨   希腊北部城市。近马其顿共和国边境。在卢季阿斯河谷的陡峭悬崖上。有急溪穿城而过。人口1.6万(1981)。古马其顿王国的早期都城。农业集散中心。有制毯、纺织、食品等工业。在公路上有跨河的罗马式和拜占庭式桥梁。

埃姆登   德国主要港口之一。在北海多拉尔特湾右岸、埃姆斯河口附近。人口5.1万(1984)。 建于公元800年。因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发展贸易而兴起。随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开凿通航而繁盛。经济以航运、造船、捕鱼、炼油为主,还有鱼类加工和罐头食品工厂。有哥特式大教堂(1648年)、十六至十七世纪军械库和弗里斯兰博物馆等。

埃洛尔   又名“埃卢鲁”。印度安得拉邦东部平原上城市。在科莱鲁湖的北面。人口16.8万(1981)。达瓦里-埃洛尔和克里希纳-埃洛尔两灌溉运河的交接处,附近盛产水稻、烟草。湖泊捕鱼业也重要。地区性贸易中心,也是宗教中心。

埃格尔   匈牙利北部城市,赫维什州首府。在马特劳山与比克山之间,蒂萨河支流埃格尔河畔。人口6.4万(1984)。始建于十一世纪。工业有机器制造、摩托车、家具、烟草和食品加工等。地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中心,产著名的“埃格尔血红葡萄酒”。有中世纪要塞的遗迹以及十六世纪尖塔、十八世纪宫殿等建筑古迹。附近山区有矿泉,是游览和疗养胜地。

埃朗根   一译“埃尔兰根”。德国东南部城市。在美因河支流雷格尼茨河右岸,纽伦堡以北20公里处。人口10.1万(1984)。建于公元八世纪,1398年设市。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运河港口。铁路要站。以电子工业最为重要,生产X射线机械等医疗设备著名,还有棉纺织、化学、造纸等厂。啤酒酿造业闻名。有古老的大学(1743年创办)。

埃斯波   芬兰南部城镇。在首都赫尔辛基以西17.7公里。人口15万(1984)。位于宽阔平坦的河谷地区,中有低矮丘陵。有规模较大的花岗岩采石场。铁路通赫尔辛基等地。有建于1458年的教堂。

埃普卢   扎伊尔东北城镇。在基桑加尼-布尼亚公路上,东距霍约山183公里。旅游中心。周围的伊图里森林是世界留存稀有珍贵动物霍加彼的唯一地区。附近密林中散居着赤道非洲矮人--俾格米人,是人类学者研究的对象。

埃雷利  ①土耳其西北部黑海沿岸的重工业中心、煤炭转运港和谷物、亚麻等农产品的转运港。人口5万(1980)。靠近土耳其最大煤田。建有钢铁厂,其轧钢产品对土耳其有重大意义,并有部分出口。②土耳其中南部城市。人口6.1万(1980)。扼奇里乞亚门北口,为铁路交叉点和农产品市场,有棉纺织工业。

埃文斯顿  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城市。在密歇根湖畔,芝加哥北24公里处。是芝加哥的住宅卫星城市。人口7.3万。1826年成为居民点,1892年建市。工业主要有印刷、食品、医疗设备、无线电和电视机等。西北大学(1851年始建)所在地。

埃布罗河   一译“厄布罗河”。西班牙东北部的河流。发源于坎塔布连山脉,东南流向,在托尔托萨角注入地中海。长950公里,流域面积8.5万平方公里,是西班牙最长和最大的河流。支流众多,主要的有塞格雷河和加列戈河等。建有大型水电站和灌溉工程,供应全国17%的水电。仅下游从河口到托尔托萨可以通航。

埃尔比勒  伊拉克北部城市,埃尔比勒省省会。人口10.7万。位于扎格罗斯山西麓。自古为农业区中心与交通中心。现为来自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并有公路分别通往伊朗、土耳其、叙利亚。有毛纺织厂、砖厂。

埃尔西诺   即“赫尔辛格”。

埃尔迈拉  美国纽约州中部的城市。在锡拉丘兹西南136公里处。人口3.5万。1864年发展为城市。以饲养家禽、乳牛为主。工业也较发达,有食品加工、电子管、机床等部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在附近的庄园里写过许多作品。他及其家属死后葬在这里。埃尔迈拉学院建于1855年,为美国最早的女子高等学府之一。

埃尔帕索  一译“帕索”。美国得克萨斯州最西端的边境城市。在格兰德河畔,隔河与墨西哥的华雷斯城相望,有铁桥相通。人口46.4万(1984)。西班牙人建于1827年,1848年归美国。1881年修建铁路后迅速发展成近代的工商业城市。西南矿区、牧场、灌溉农业区(棉花、蔬菜、水果)等物产的集散地。有炼铜、石油加工、食品加工等工业。城市以拉丁色彩浓厚著名,为疗养和旅游地。

埃尔津詹  土耳其东部城市,埃尔津詹省省会。人口7.3万(1980)。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卡拉苏河北岸,控制通过该河谷地的东西向交通要道。历史上多次遭地震破坏,最近一次在1939年。有棉纺织、丝织、制糖、铜器制造与制药等工业。

埃尔维尔  今名“安杜阿尼”。马达加斯加港口。在西北部、贝岛南岸。贝岛经济中心和深水港。有制糖、榨油、香料加工等小型工业。输出蔗糖、香料、咖啡、胡椒和热带水果。游览地。有航空站。

埃尔富特  即“爱尔福特”。

埃尔塞沃  多米尼加共和国东部城市,埃尔塞沃省首府。位于科科河畔。人口1.35万(1981)。始建于,1502年。周围农业区的贸易中心,集散可可、咖啡、甘蔗、玉米和牛等。有蜂蜡和药厂。公路通圣多明各。

埃弗里特  美国华盛顿州临普吉特湾的海港城市。在西雅图北约40公里处。人口约5.4万(1980)。主要工业有木材加工、飞机制造(波音飞机工厂)、造船等。渔业(鳕鱼)和罐头工业也发达。市区周围多森林,还点缀以覆雪的群峰,风景美丽。

埃亚西湖  坦桑尼亚北部内陆湖。在阿鲁沙西152公里。由断层陷落形成。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16公里。有文贝雷河等注入。有食盐、天然碱等资源。

埃里加博  索马里北部城镇。在朔尔高原北坡。地方性牲畜、皮革市场。公路通布尔奥及渔港和鱼类加工中心拉斯霍雷。

埃利斯塔  1944-1957年称“斯捷普诺伊”。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在伏尔加格勒至斯塔夫罗波尔的公路线上,有铁路通连斯塔夫罗波尔。人口8.1万(1985)。始建于1865年,1930年建市。有钢筋混凝土制品厂、肉类加工厂。有综合大学和地志陈列室。郊区以细毛羊养殖著称。

埃迪尔内  土耳其西部城市,埃迪尔内省省会。曾为奥斯曼帝国首都。1930年以前外国人称“亚德里亚堡”。位于马里查河与登萨河交汇处,靠近希腊与保加利亚,号称土耳其西部门户,为国防重镇。人口7.2万(1980)。有乳制品、棉纺织、丝织与肥皂厂。

埃法特岛  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新赫布里底)主要岛屿。位于南纬17°40′、东经168°25′。陆地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首府维拉港在岛的西南岸。北部哈万纳是良港。东部福雷里有锰矿。是火山岛,覆盖热带雨林。产椰子、咖啡、可可等,还饲养牛、羊。从东到西有150公里公路相连,西岸有国际机场。

埃姆斯河  德国西北部河流。发源于条顿堡林山南坡,西北和北流注入北海多拉尔特湾。长371公里,流域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冬、春为汛期,夏季水位最低,河口年平均流量10米3/秒。支流有哈瑟河和莱达河。下游河道经截弯取直整治,河口以上可通航116公里。通过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和莱茵河-黑尔讷运河分别同中部运河和莱茵河相接。从鲁尔区运出煤、焦炭,运进铁矿石、食品等。河口附近海港有埃姆登。

埃莫西约  墨西哥西北部城市,索诺拉州首府。位于索诺拉河和圣米格尔河汇合处,海拔237米。人口29.7万(1980)。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周围农业区盛产水果、小麦、棉花、玉米和牲畜。附近开采铜、金、银、铝等矿产。有铸造、肉类罐头、制革等多种工业。夏热冬暖,是冬季休养胜地。有索诺拉大学。

埃特贝克  位于比利时中部,是大布鲁塞尔市东南郊的城镇。人口4.6万(1981)。十二世纪初经济繁荣。工业发达,有汽车、化学、服装、机器、军火等制造业。有1880年比利时独立五十周年时开放的“五十周年公园”。

埃维亚岛  一译“优卑亚岛”。希腊仅次于克里特岛的第二大岛,位于爱琴海中部,和西北的一些小岛组成埃维亚州。州首府卡尔基斯。因和大陆只隔一狭窄海峡,曾被古希腊地理学者认为是大陆的一部分。本岛西北-东南长180公里,宽6-65公里。面积3,654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山地和肥沃低地相间。最高峰季尔菲斯,海拔1,742米。最早居民为阿班斯泰人,公元前506年起雅典人移入。十四世纪末受威尼斯人统治。1470年为土耳其人占领,1830年归属希腊。养牛、羊业发达;产葡萄、油橄榄、谷物。出口锰、褐煤及青大理石、白大理石。

埃维亚湾  希腊爱琴海西部的海湾。介于埃维亚岛和希腊大陆之间。西北-东南向,中有尤里普斯海峡将本湾分为南北两部分。北 埃维亚湾长约80公里,宽约24公里。南埃维亚湾长约46公里,最宽仅14公里。水深约6-8米,能通航小轮。

埃博洛瓦   喀麦隆西南部城镇。在雅温得西南112公里。人口1.7万(1976)。建于1885年。地方性商业和交通中心。可可、木材贸易较盛。有锯木厂。公路通雅温得。有航空站。

埃斯比约  一译“埃斯堡”。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南部城市,全国最大的渔港。临北海。人口7.1万(1982)。1868年建市,为半岛农产品出口中心。1874年建港,经济迅速发展,码头长达10公里。其鱼、乳、肉品的出口对西欧,特别是英国有重要意义。有高等院校多所。

埃斯林根   全称“内卡河畔埃斯林根”。德国西南部城市。在内卡河畔,西北距斯图加特约10公里。人口8.7万(1984)。公元777年见于记载,  1219年建市。铁路要站;河港。地处水果生产区中心,中世纪起以酿酒著名。工业以机械制造、酿酒、纺织、电子为主,还有皮革、家具、服装等工厂。有中世纪城墙、宫殿和德国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多明我会教堂等古迹。

埃斯特万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东南部城镇。在苏里斯河畔,省会里贾纳东南200公里,距离美加边界仅16公里。人口约9,000。1892年开始有人定居,1906年设镇,1957年建市。周围是混合农业区,农牧业都较发达。开采褐煤。有塑料、陶器等工业。

埃斯特利  尼加拉瓜西北部城市,埃斯特利省首府。位于中央高原埃斯特利河畔,海拔839米,南距马那瓜100公里。人口3.4万(1980)。省内农牧产品的贸易中心。有锯木、建筑材料、制革、制帽等工业。附近有史前石雕像。经泛美公路通马那瓜。

埃蒂安港  “努瓦迪布”的旧称。

埃雷迪亚   哥斯达黎加中部城市,埃雷迪亚省首府。位于中部高原,东南距圣何塞10公里。海拔1,137米,气候温和。人口2.95万(1983)。约建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曾一度为首都。咖啡种植区和牧区的工商业中心。有咖啡加工、纺织、制皂等工业。铁路通圣何塞和阿拉胡埃拉。城西北有波阿斯火山,火口湖湖水清澈,为旅游地。

埃塞克斯  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郡。东滨北海、南界泰晤士河口。面积3,672平方公里。人口149.6万(1991)。首府切姆斯福德。西北部为丘陵;沿海土地低湿,筑有堤坝。主要河流利河、罗丁河,从西北注入泰晤士河。农业发达,以耕作业为主,有小麦、大麦和甜菜等作物。果园与蔬菜亦较重要。伦敦附近乳用畜牧业发达。主要工业有机械、食品、炼油等,还有原子能发电站。主要城市还有科尔切斯特、哈里奇等。

埃德蒙顿   加拿大艾伯塔省省会。跨萨斯喀彻温河两岸,距美加边界560公里,为通向北方的门户。人口69.8万(1983)。1860年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淘金失败者和1897-1898年前往克朗代克淘金者先后在此定居,人口激增。1904年建市。交通枢纽,有全国最繁忙的航空站。广大腹地盛产谷物和牲畜,是农牧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也是农具制造和农具配件中心。1947年在其南32公里的勒杜克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一跃而成为加拿大石油工业重镇,西部炼油中心。全国最长的两条输油管自此分别通往蒙特利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工业以石油化工、塑料、金属冶炼、钢材以及面粉、肉类加工等为主。

埃及金字塔  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底边各长230米,由200余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埃什托里尔  葡萄牙中西部著名海滨游憩地。濒大西洋,东距里斯本25公里。人口连同附近郊区约2.4万(1981)。气候温和,夏冬皆宜。滨海区及道旁多栽棕榈。附近有埃什托里尔山(海拔109米),以树木繁茂著名。设有国际娱乐场。有铁路通里斯本。

埃文斯维尔  美国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城市。临俄亥俄河。人口13万(1984),大市区30.9万(1980)。  1812年始建。1847年建市。河港;陆路交通中心。以汽车、炼铝、家具、化学、电冰箱、塑料等工业为主。有埃文斯维尔大学(1854年建)等高等学校多所。

埃尔布隆格   波兰北部城市,埃尔布隆格省首府。临埃尔布隆格河,北距维斯瓦湾约8公里。人口11.7万(1984)。初建于十三世纪,曾为波罗的海重要港口,后因河道淤塞,海港作用渐失。工业以冶金、造船、木材加工、纺织和酿造等为主。铁路枢纽。南有运河同维斯瓦河相通。

埃尔多雷特  肯尼亚西南部城市。位处富庶的瓦辛吉舒高原中心。海拔2,100米。人口5.1万(1979)。小麦、咖啡、茶叶集散地。附近营造人工林。有毛毯、乳品和木材加工等工业。蒙巴萨-乌干达铁路要站。公路枢纽。

埃尔贡火山  肯尼亚与乌干达接壤处的熄火山。在维多利亚湖东北面。海拔4,321米。火山口直径15公里,深达600米。山顶有冰碛层。山坡与山麓森林茂密,并有咖啡、香蕉和茶叶种植园。海拔2,450米以上为森林保护地。著名游览地。登山一般从东南麓的基塔莱出发。

埃尔克哈特  美国印第安纳州北部的城市。在埃尔克哈特河与圣约瑟夫河汇合点上,南本德以东19公里处。人口4.1万。1875年建市。铁路四通八达。工业多样化,有电子元件、乐器、药品、汽车、家具等产品生产。世界乐队所用的乐器很多由此供应,有“乐队音乐之城”的称号。

埃尔祖鲁姆  旧译“埃尔斯伦”。土耳其东部山区最大城市与军事要塞,埃尔祖鲁姆省省会。人口21.3万(1984)。位于肥沃平坦地区,靠近卡腊苏河与阿拉斯河的分水岭,海拔1,950米。自古控制卡腊苏-阿拉斯谷地通道。农牧产品贸易中心,有手工业(鞍具)与甜菜糖厂。有阿塔土耳克大学。

埃尔费罗尔  全名“埃尔费罗尔-德尔考迪略”。西班牙西北端城市。位于费罗尔湾,临大西洋。人口9.2万(1981)。原为渔村,1726年建成海军基地,1740-1759年发展造船业,1769和1774年建皇家海军兵工厂和堡垒。1939年考迪略并入。港口有岩岛屏障,形势险要,为全国最重要军港之一。因费罗尔湾南有拉科鲁尼阿商港,故本港商运不发达。有造船厂和兵工厂、海军学校等。

埃尔蒂格雷  委内瑞拉东北部城市。位于安索阿特吉州中部,北距巴塞罗那140公里。人口6.7万(1981)。建于1937年。奥菲西纳油田的石油中心和商业中心,有输油管通拉克鲁斯港。公路交通枢纽。有飞机场。

埃加迪群岛  地中海中的小岛群。属意大利。位于西西里岛西岸近海12公里处。由法维尼亚纳(最大岛,面积18平方公里)、莱万佐与马雷蒂莫等岛组成,总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多山,最高点海拔684米。多山洞,莱万佐岛的洞穴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群岛附近产金枪鱼。岛上有鱼类加工厂。

埃托沙盐沼  在纳米比亚北部。长约96公里,宽约48公里。底部海拔1,036米。是库维莱河等尾闾,无出海通道。平时干涸,地表多覆盖薄层盐壳。洪水期间,盐沼充水,成为附近居民和畜群的季节性饮用水源。连同周围地区辟为禁猎公园。

埃利斯群岛  “图瓦卢”的旧称。

埃罗芒阿岛  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新赫布里底)南部岛屿。在南纬18°45′、东经169°05′。陆地面积975平方公里。人口650。火山岛,土壤肥沃,森林茂密,产木材和椰干。饲养绵羊。无良港。岛东、西岸均有飞机场。

埃洛尔运河  印度东部安得拉邦沿海平原上的灌溉运河。介于戈达瓦里和克里希纳两河三角洲之间,东北与戈达瓦里河主流、西与克里希纳河主流相连接,支渠众多,灌溉面积50万公顷。并与戈达瓦里河北面各灌溉运河,克里希纳河南面的白金汉运河等沟通,组成统一的灌溉航运网,灌溉面积约100万公顷。沿岸盛产水稻和粮食作物。

埃格蒙特山  新西兰北岛中西部死火山锥。毛利人称为“塔拉纳基”。有“新西兰富士山”之称。位于新普利茅斯以南近海地区。山峰高2,518米。山区森林繁茂,风景优美,有埃格蒙特国家公园(1900年建),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

埃特纳火山   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东岸,南距卡塔尼亚29公里。周长约160公里,喷发物质覆盖面积达1,165平方公里。主要喷火口海拔3,323米,直径500米;常积雪。周围有200多个较小的火山锥,在剧烈活动期间,常流出大量熔岩。有记录以来已喷发了200多次。第一次大喷发史籍记载在公元前475年;  1669年的大喷发对附近的卡塔尼亚破坏严重,约2万人死于伴随的地震。最近一次喷发在1981年。海拔1,300米以上有林带与灌丛,  500米以下栽有葡萄和柑橘等果树。山麓堆积有火山灰与熔岩,有集约化的农业。火山周围是西西里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埃菲尔铁塔  一译“艾菲尔铁塔”。法国巴黎著名铁塔。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北端。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20米,重9,000吨。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6米的三层平台可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1,710级阶梯。1889年法国工程师埃菲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在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

埃斯昆特拉  危地马拉西南部城市,埃斯昆特拉省首府。在瓜卡拉特河河谷,西南距危地马拉城45公里。海拔338米。人口7.4万(1981)。全国最富庶农业区的工商业中心,有轧花、肉类加工、制糖等工业。冬季温泉疗养地。有飞机场。

埃斯佩兰斯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南部印度洋岸海港城市。濒埃斯佩兰斯湾,在卡尔古利以南346公里。人口6,400(1981)。广大腹地为小麦、亚麻、绵羊产区。制盐业发达,金、镍矿出口港。著名海滨游览地。

埃斯特角城  一译“东角”。乌拉圭南部海岸的游览和疗养城市。坐落在向大西洋突出的狭长半岛上,西距蒙得维的亚约110公里。海岸多优良沙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为世界著名游览疗养胜地。铁路、公路和航空与首都及南部主要城镇联系。常在此召开美洲国家的国际会议。人口5,270 (1980),旅游季节上升到4万。

埃塞奎博河  圭亚那中部河流。源出圭亚那高原南部的阿卡里山脉,向北流经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在乔治敦以西20公里处注入大西洋。长约1,010公里,为圭亚那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马扎鲁尼河、库尤尼河和鲁普努尼河。流域面积占圭亚那全境一半以上。河口宽32公里,多岛屿、沙滩。上、中游多激流、瀑布,不利航运。海船可自河口上溯81公里至巴蒂卡。

埃塞俄比亚   国名。在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南岸,陆疆邻厄立特里亚、苏丹、肯尼亚、索马里和吉布提共和国。面积约109.9万平方公里。人口4,550万(1989),以阿姆哈拉人和奥罗莫人最多。居民多信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阿姆哈拉语为国语,通用英语。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大部地区属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称,最高峰达尚峰高4,620米。东南部为较低的索马里高地,东北沿海有狭长平原。东非裂谷带斜贯中部,谷地深陷,有成串状分布的湖泊群,多火山和热泉。热带草原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100毫米。沙漠和半沙漠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非洲古国之一,公元前一千年已出现国家。十三世纪形成封建王国。十六世纪中叶起,葡、英、意殖民者相继入侵。十九世纪末叶,意大利侵占红海沿岸地区,宣布埃塞俄比亚受其“保护”。1895-1896年意大利在侵略战争中被击败,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1935年全境又遭意大利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者被打败,  1941年国王返回首都复位。1974年9月国王被废黜,改称“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1987年9月改名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非洲农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主产苔麸,次有大麦、小麦、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产地,产量居非洲第二位。有豆类、努格(油菊)、油菜、棉花、芝麻和亚麻等,特产恰特和葛须。非洲牲畜数量最多的国家。除牛、羊、马、驴、骡、骆驼外,还饲养高山珍兽灵猫。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主要工业部门,还有制革、制鞋、化工、木材加工、水泥、炼油、钢铁、农机具修配工厂。少量开采金、铂、锰和盐,还有石油、天然气、铜、石棉等矿藏。水力和地热资源丰富,尚少开发。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95%以上,咖啡、皮张、蔬菜、油料、豆类为主要出口货物。进口以机器、车辆、化工产品、原油、纺织品为大宗。亚的斯亚贝巴通邻国吉布提港的铁路,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埃德门兹顿   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西北部城市。在省会弗雷德里克顿西北209公里,圣约翰河、马达沃斯卡河汇流处。人口1.2万。原名小瀑布。1905年建市。铁路交通要道。以纸浆工业为主,还生产内衣、鞋、手套等。林业、渔业亦盛。

埃默拉尔德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城镇,在罗克汉普顿以西240公里,诺戈阿河畔。人口2,150。牛羊牧区的铁路中心,附近为棉花和柑橘类水果产地。

埃布里耶潟湖  在科特迪瓦南部几内亚湾北岸,是阿比让港区所在地。东西长112公里,面积5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8米。有长3.2公里、宽370米、深15米的弗里迪运河通几内亚湾,海轮由此进出阿比让港。东、西端也各有运河通相邻潟湖,使周围地区所产木材、锰矿石可经阿比让港输出。

埃尔吉亚斯山  土耳其中南部山峰。海拔3,916米,为一死火山锥。位于托罗斯山中段的北侧,为托罗斯山主体(即中段)的最高峰。

埃尔讷古勒姆  一译“埃纳库拉姆”。印度喀拉拉邦中部城市。在文巴纳德湖的北端,对岸为科钦。1970年与科钦合并,人口共68.6万(1981)。附近产水稻、椰子、木薯、胡椒。工业以椰子壳纤维加工及其制品、塑料、腰果加工、橡胶、化学制品为主,还有胶合板、电动机和中型人造丝厂,附近有炼铝厂。有几所高等院校。

埃尔别霍火山  又名“圣克里斯托瓦尔火山”。位于尼加拉瓜西北部。海拔1,780米,是尼加拉瓜最高的火山。山坡种植咖啡,山麓种植甘蔗、菠萝和谷物。1976年曾喷发。

埃尔特尼恩特  又译“特尼恩特”。智利的铜矿区。在奥伊金斯将军区安第斯山西坡,海拔2,500米,西南距兰卡瓜40公里,有铁路、公路相通。人口约1.1万。全国第二大铜矿和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地质储量40亿吨(伴生有金、银、钼),含铜量4,400万吨。1905年投产。年产铜30万吨(1983),约占全国总产的四分之一。有冶炼厂和水电站。产品经铁路运往圣安东尼奥港出口。

埃尔穆波利斯  在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中部,是锡罗斯岛的主港,群岛中的重要城市。人口1.4万(1981)。位于东海岸。有干船坞设施和铁器、棉纺、制革等工业,海上贸易甚盛。曾为古希腊重要商业中心。多古典和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南山多威尼斯人及热那亚人后裔。北山有希腊东正教教堂。

埃克苏马群岛  巴哈马的岛群。在西印度群岛中巴哈马群岛中部,安德罗斯岛东南。包括大埃克苏马岛、小埃克苏马岛等350多个岛、礁,面积290平方公里。人口3,700(1980)。地势低平,沿海多珊瑚礁,阳光充足,气候温和,辟有海上公园,旅游业日益发展。农业以种植棉花、水果,捕鱼虾和晒盐为主。有现代化牲畜饲养场。美国在乔治敦附近租有海军基地。

埃里伯斯火山  南极洲上的一座活火山。在罗斯海西南的罗斯岛上,即南纬77°35′、东经167°10′处。海拔3,794米。1900年和1902年都曾有过火山活动,喷火口广约800米,深300米,四壁甚陡。火山口内外都有随时活动的喷气孔。另有两个熄灭的喷火口,硫黄储量大。

埃伯斯瓦尔德  德国东部城市。在菲诺运河畔,柏林东北约48公里处。人口5.3万(1984)。  1254年见于记载。十四世纪初建市。铁路枢纽;运河港口。工业有冶金、机械制造、化学、造纸、建材、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设有医学院、林业研究所和植物园。

埃特尔布吕克  一译“厄特尔布鲁克”。卢森堡中部城市。在卢森堡市以北约25公里,阿尔泽特河、索尔河和瓦尔克河交汇处。人口6,500  (1981)。铁路中心。有冶金、纺织工业及采石场。地区的乳酪和果品市场中心。玫瑰花苗圃著名。风景优美,有旅游业。

埃基巴斯图兹  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矿业城市。在巴甫洛达尔市西南132公里,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畔。人口11.9万(1985)。铁路要站。附近褐煤资源丰富,随埃基巴斯图兹煤田的开发而兴起。以采煤为主,还有矿山运输设备修理和钢筋预制件及食品加工厂等。

埃斯基谢希尔  土耳其西北部城市,埃斯基谢希尔省省会。人口35.2万(1984)。位于波尔苏克河畔。交通中心,有民用与军用机场,伊斯坦布尔-阿达纳铁路与经过安卡拉的东西向铁路在此交会。是土耳其的大工业中心之一,有甜菜糖、面粉、纺织、水泥、砖、化学药剂、机车车辆、农业机械与飞机装配厂。海泡石制品闻名于世。

埃斯梅拉达斯  ①厄瓜多尔西北部边境省。东北邻哥伦比亚,西、北濒太平洋。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30.7万(1990)。首府埃斯梅拉达斯。地处安第斯山麓和沿海平原,多丘陵。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可可、香蕉、椰子、稻谷、烟草和咖啡等。有煤、石油、宝石、金等矿产。敷有自东部纳波省通来的输油管,1987年3月受地震破坏。交通较发达。②厄瓜多尔西北岸港市,埃斯梅拉达斯省首府。位于太平洋岸埃斯梅拉达斯河口附近,东南距基多190公里。人口10.3万(1983)。腹地香蕉、烟草、可可、牲畜、木材等产品的集散中心。输出以石油、香蕉、木材为大宗。有石油提炼、纺织、锯木等工业。敷有自东部地区油田通此的输油管。附近有金矿。公路通往基多。有飞机场。设有大学。

埃斯塔多斯岛  阿根廷南部大西洋岛屿。属火地岛区。位于火地岛以东,中隔宽28.5公里的勒美尔海峡。面积541平方公里。岛上最高峰海拔1,120米。海岸陡峭。气候寒冷多雨,不利农作,几乎无人居住。有灯塔和避风港。

埃什特雷马杜拉  旧译“厄斯特列马都拉”。西班牙西南部历史地理区。西邻葡萄牙,大致包括卡塞雷斯、巴达霍斯两省。十一世纪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一个区,当时曾包括其北的萨拉曼卡、塞哥维亚和阿维拉等地,称外杜罗厄斯特列马都拉。南界亦有所扩展。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初叶,区界又缩小。此后区域即相当于今之范围。

埃什特雷拉山脉  葡萄牙境内最高的山脉。位于特茹河与蒙德古河之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65公里,宽16-24公里。最高峰埃什特雷拉海拔1,991米。有锡、钛、钨等矿。年降水量2,300毫米。为葡萄牙主要的畜牧(绵羊与山羊)区之一。山区辟有滑雪场。

埃尔南达里亚斯  旧称“塔库鲁普库”。巴拉圭东部城市,上巴拉那省首府。位于上巴拉那河支流阿卡赖河左岸。海拔80米。人口2,100。为周围农、牧、林区的贸易和工业中心。马黛茶、建筑木材和牲畜等在此集散。有公路连接亚松森-巴拉那瓜国际公路。

埃尼威托克环礁  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西北端环礁。位于北纬11°30′、东经162°15′。陆地面积3.64平方公里。由40个环礁组成,中为直径30公里的礁湖,为优良的停泊所。1920年成为日本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美国托管地。1946年美国赶走了岛上居民,1947年起美国多次作为核武器试验基地。1958年停止在此核试验,居民于1976年9月迁回。

埃斯基尔斯蒂纳   瑞典东南城市。在斯德哥尔摩西80公里、耶尔马伦运河上。人口8.9万(1982)。铁路枢纽。十二世纪即为商业中心。1659年设市。十七、十八世纪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曾同英国钢都设菲尔德进行竞争。现仍为全国冶金中心,尤以刃具等钢制品著名;并有精密仪器、电气设备等制造业。

埃斯梅拉达斯河  厄瓜多尔西北部河流。由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基宁德河汇合而成,向西北流,在埃斯梅拉达斯东北注入太平洋。长289公里,流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瓜利亚班巴河。河谷宽阔,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居民点密集。沿河有砂金矿。下游可通小型船只。

埃塞俄比亚高原  旧称“阿比西尼亚高原”。在埃塞俄比亚中西部,面积80余万平方公里。由地壳断裂、隆升和熔岩堆积而成。一般海拔2,500-3,000米,许多熄火山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达尚峰达4,620米。是非洲最高的高原,有“非洲屋脊”之称。中部有东北-西南向大裂谷,宽40-60公里。谷深1,000-2,000米,谷底有兹怀湖、阿巴亚湖、查莫湖等一系列湖盆。熔岩流分布广泛,最厚处约2,000米。东坡干旱,年降水量约500毫米;西坡湿润,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是尼罗河的主要水源地。非洲重要农业区。是世界咖啡原产地,还特产苔麸、努格(油菊)、葛须等。

埃列克特罗斯塔利   意译“电钢城”。1928年前称“扎季希耶”。俄罗斯莫斯科州东部城市。人口14.8万(1985)。始建于1916年,1938年建市。是俄罗斯著名电炉炼钢中心,产优质钢和合金钢,为莫斯科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提供型钢和部件。还生产无缝钢管和重型机械等。

埃斯皮尼亚苏山脉  又名“热拉尔山脉”。巴西东部的山脉。自米纳斯热赖斯州中部向北延伸至巴伊亚州南部。由辉绿岩构成,南北走向,全长300公里,平均高度1,100-2,000米,东侧为悬崖,最高峰为海拔2,033米的伊坦贝峰。圣弗朗西斯科河的支流与多塞河等直流入海河流的分水岭。矿物资源丰富,有铁(伊塔比拉铁矿)、锰、铬、镍、钽、钼、黄金、金刚石和水晶等。山区有奥罗普雷托。迪亚曼蒂纳等城市。

埃德塞尔·福特山脉  南极洲玛丽·伯德地中的新褶皱山脉。南部作西北-东南走向,北部作东北偏北走向。由相间黑色砂岩与页岩组成,有部分变质和花岗岩侵入现象。山顶平齐。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在伯明翰东南45公里的埃文河畔。人口2万。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本城亨利街木房中,并于1616年在此逝世。其墓设在圣三一教区教堂。有莎士比亚纪念馆与图书馆、美术馆、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等现代化建筑群。游览业甚盛。

埃斯蒂加里维亚元帅镇  巴拉圭西北部博克龙省首府。位于北部查科地区莫斯基托斯河畔。人口7,600(1980)。  1944年成为首府和商业中心。原名洛佩斯-德菲利皮斯,为军事哨所。1945年改现名,以纪念1932年查科战争中在该地作战的一名有功将军。附近种植棉花、谷物等。采伐破斧树(可提取单宁酸)。牲畜集市。横贯查科的公路在此经过。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