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   十画[ 丿]   十一画[ 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六画·一]

   

协和广场  法国巴黎最大广场之一。面积约8.4万平方米。位于塞纳河北岸的原星形广场(1970年改名夏尔·戴高乐广场)到罗浮宫的大道上。最早称路易十四广场。1790年改为革命广场,1795年起称协和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23米的埃及方尖碑,方碑有3,400多年历史,碑身有记载拉美西斯二世法老事迹的古文字。广场四周有8座雕像,是法国八大城市的象征;两侧有喷泉和水池。为巴黎市民休息和游览地。

毕尔巴鄂  西班牙北部城市。位于内尔维翁河口,北距比斯开湾12公里。次于巴塞罗那的全国第二大港。人口43.3万,连郊区96.5万(1981)。原为航海人聚落,以出口铁矿石和制造铁器闻名。莎士比亚剧中的“毕尔巴鄂利剑”即指本地钢铁制成的剑。十四世纪起为羊毛出口中心,十八世纪通过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贸易,城市繁荣。铁路枢纽。位于铁矿区内,为全国最大钢铁和化学工业中心之一,还有造船、电工器材、纺织等部门。海洋捕鱼业发达。

朴次茅斯  ①英国英格兰南岸的城市,老海军基地和旅游胜地。位于英吉利海峡的波特西岛。岛长约6.4公里,宽4-4.8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有公路与铁路桥与陆上联系。两侧有两个进口狭小的天然港湾,并有南部的怀特岛作为屏障。人口19.2万(1983)。十九世纪中叶成为重要海军基地。有占地120公顷的海军造船厂(初建于1494年),飞机和服装等工业也很重要。英国夏季游览地。著名建筑有教区总教堂、南海船楼。有博物馆、狄更斯出生地纪念馆。②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南部海港城市。濒切萨皮克湾口。人口10.8万(1984)。建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与对岸的诺福克、纽波特纽斯共同组成汉普顿罗兹港。海军基地。有世界最大级别的造船厂和船坞,也是商港和铁路交通要地。有1830年创立的海军医院。③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东南海岸港市。海军基地。人口2.6万(1980)。有钮扣、制鞋、木器、造纸、火柴等轻工业。1624年始建。美国独立前作为州首府达100年。多古建筑和史迹。1773年在此召开反对英国茶税集会。从殖民初期就有英国海军造船厂,近年主要生产潜水艇。日俄战争结束时在此缔结《朴次茅斯和约》(1905年)。夏季休养地。

死谷  美国内华达山脉东麓,为西北-东南延伸的断层地沟。长约225公里,宽6-26公里。低于海平面的面积1,408平方公里,最低处低于海平面85米,为美国大陆最低点。东西两壁断层崖,分别构成阿马戈萨和帕纳明特山脉。登上帕纳明特山脉中的特利斯科普山(海拔3,313米),可俯瞰死谷全貌。第四纪冰期后,由于融冰水的补给,谷底曾有很大的湖泊,后连续干旱而干涸,现已成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夏炎热,绝对最高温曾达56.7℃(1913年7月10日)。1849年有寻找金矿的一队人迷入该谷,后从西侧陡崖脱险而出。因在该谷几致死亡,故以“死谷”为名。

死海  亚洲的湖泊。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西亚裂谷中,湖面比海平面低392米。南北长80公里,宽4.8-17.7公里,面积1,049平方公里,平均深300米。东岸有利桑半岛突入湖中,将湖分为两部分。北部780多平方公里,中部最深低于海平面398米,是地球陆面的最低点。南部面积260多平方公里,最深不超过8米。气候炎热,蒸发强烈。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湖岸亦富含盐份,生物在湖中与周围地区均难生存,故称“死海”。湖水上层水温19-37℃,盐度低于300‰,富含硫酸盐与碳酸氢盐。底层水温22℃,盐度332‰,富含硫化物、镁、钾、氯、溴;其底部饱含钠与氯化物。南岸塞杜姆有化工厂及盐场。

有田  日本本州南部纪伊半岛上城市。属和歌山县。人口3.6万(1986)。1956年设市。有田川口商业城市,过去除虫菊产值占全国80-90%。现生产农药。与海南市、下津町相连形成纪北石油工业地带。蜜柑的集散地。渔业发达。

有明海  日本九州西部岛原湾内的浅海性海湾,别称筑紫潟、前海。为长崎、佐贺、福冈、熊本四县所围绕。湾长65公里,最大宽幅28公里,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水深20米以下,潮差特大占日本首位,湾头干满潮差为6米。利用潮差搬运泥沙造成沿岸广大冲积平原。筑后川右岸附近每年扩展10米。早已利用自然营力开垦,称“有明海干拓”。从江户时代以来排水造田,每100年向外延伸1公里,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成为水稻重要产区。近年沿岸养殖业发达,居全国重要地位。有熊本、大牟田等工业中心。

成田  日本关东地方国际航空中心城市。位两总台地上。属千叶县。人口7.6万  (1985)。面积130.5平方公里。1954年设市。近郊水田为主,为甘薯、花生重要产区和东京都主要蔬菜基地。1966年建现代化国际机场后,服务业、商业、工业迅速发展。1978年5月20日正式开航。有公路、电气化铁路直通首都。市中心的新胜寺为国内名寺,每年参拜者达700多万人次。

成邦江  一译“锡曼甘”。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第二省省会。滨卢帕河左岸,离南海72公里,距印度尼西亚边界不远,有边境贸易。附近有实兰狄煤矿和英基里利胡椒园。有公路分别通古晋与泗务。

共青城  俄罗斯远东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在黑龙江下游,东距河口约700公里。人口30万(1985)。1932年由共青团员为主在彼尔姆斯科耶村建设而发展。贝阿铁路东段主要铁路枢纽,有铁路支线通西伯利亚大铁道。同库页岛的奥哈间有复线输油、输气管。工业以机械制造(舰船、飞机、铸造机械、起重运输设备)及金属加工为主。有大型专业钢厂,还有炼油厂、木材加工及建筑材料厂等。共青团员岛北冰洋沿岸俄罗斯北地群岛中第三大岛。南隔红军海峡同十月革命岛相对。面积约9,600平方公里。大部地势低平,南部为山地。最高点海拔781米。气候严寒,约三分之二的地面有冰盖,冰川的前部常延伸到海中。余为极地荒漠。无定居居民。

夸胡高原  加纳中部的狭长丘陵区。处沃尔特盆地南缘,从科福里杜亚向西北延伸至文奇,长272公里。为加纳境内主要分水岭,平均海拔450米以上,最高点阿夸瓦山788米。西南坡较陡峻,相对高差可达300米,河流多独流入海;东北坡较缓,河流属沃尔特水系。高原阻挡干热的东北信风南下,使国境西南部成为热带雨林区。有半常绿林,产可可和谷物。有金和铝土矿藏。思考考和姆普赖索是主要城镇。

夸贾林环礁  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最大岛屿。位于北纬8°43′、东经167°44′。由93个小礁屿组成,陆地面积15平方公里。礁湖面积达1,684平方公里。人口4,250。是美国海、空军基地和反导弹基地。夸察夸尔科斯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东南港市。原称墨西哥港。位于特万特佩克地峡北端,北距夸察夸尔科斯河入海口1.5公里。人口约18.6万(1980)。紧靠雷福尔马大油田,为墨西哥最大原油出口港之一,还输出硬木、硫黄和农牧产品。城北河口右侧已扩建成外港帕哈里托港。有输油管、铁路和公路通往地峡南端的萨利纳克鲁斯。

圭拉  西撒哈拉港口。在西南端,濒大西洋。东北距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仅10公里。驳运港,拖网渔船基地。公路通努瓦迪布和要塞比尔甘杜夫。

圭鲁  旧称“圭洛”。津巴布韦城市。在中部高原上,海拔1,432米。人口7.9万(1982)。建于1894年。中部地区经济中心。附近多金、铬和铁矿开采,畜牧业发达。有大型制鞋厂和重要炼铬厂,还有制革、玻璃制品、食品等工业。铁路通哈拉雷、布拉瓦约和铬矿区舒鲁圭。有航空站。

圭内斯  一译“古伊内斯”。古巴中西部城市。位于哈瓦那省东部,西北距哈瓦那45公里。人口5.17万(1981)。周围灌溉农业区盛产甘蔗、烟草、蔬菜、各种水果和牛。有雪茄烟、制糖、纺织、肉类罐头等工业。铁路和公路通首都哈瓦那。

圭尔夫  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城市。在哈密尔顿西北44公里,正当斯皮德河与埃拉莫萨河汇流处。人口7.1万(1981)。建于1827年。1879年设市。多种经营农业区的中心。工业主产变压器、电线、模型、帽子精纺毛织品以及烟草等。城南有1874年创建的安大略农业大学,也是农业研究中心。圭亚那南美洲东北部国家。北濒大西洋,东邻苏里南,西界委内瑞拉,南和西南部与巴西接壤。面积21.5万平方公里。人口80.4万(1987),90%以上集中在东北部沿海平原,印度人后裔占50%,黑种人占32%,余为混血种人和印第安人。英语为官方用语,信基督教、印度教或伊斯兰教。首都乔治敦。东北部为沿海低平原,中部为丘陵,南部与西部属圭亚那高原,西部边界上的罗赖马山海拔2,810米,为全国最高峰、大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4-32℃,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境内河流纵横,湖沼广布,且多瀑布激流,有著名的凯厄图尔瀑布。森林面积占领土面积85%以上,盛产各种优质木材。富铝土矿,并有砂金、金刚石、锰、钼、铜等矿藏。1581年沦为荷兰殖民地,以后为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等国竞相争夺。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圭亚那”。1966年5月26日宣布独立。1970年2月23日改称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为英联邦成员国。铝土、蔗糖、稻为全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值合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并占出口总值的80%以上。其他农产品有椰子、咖啡、可可、香蕉等,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铝土矿蕴藏量3.6亿吨,为世界主要生产国之一,还开采金、金刚石、锰等矿。有制糖、木材加工、食品、服装等工业。输出以铝土、蔗糖、大米、木材为大宗,进口机械、面粉、日用品、化学品和石油等。

圭哈湖  中美洲的火山湖。在萨尔瓦多圣安娜省与危地马拉胡蒂亚帕省之间。面积45平万公里,大部分在萨尔瓦多境内。湖面海拔426米。平均水深12米,最深处45米。湖内岛屿众多,周围青山簇拥,景色优美,为捕鱼狩猎胜地。湖水向东南经由伦帕河注入太平洋,其出水口附近的伦帕河上已筑有长500米、高60米的大坝和水电站。

圭亚那城  旧称“圣托梅-德圭亚那”。委内瑞拉东南部新兴工业城市。位于卡罗尼河和奥里诺科河汇合处两岸。人口21.2万(1981)。1961年由西岸的铁矿石输出港奥达斯港和东岸的商港圣费利克斯合并而成,有470米长的大桥相通。正在建设以圭亚那城为中心,包括马坦萨斯、帕卢亚、卡罗阿奇、卡斯蒂利托、铁矿带、卡廖金矿和卡罗尼河上的马卡瓜水电站、古里水电站在内的综合工业区。其中马坦萨斯建有大钢铁厂和炼铝厂,并有矿用铁路通玻利瓦尔山铁矿。此外,还有纸浆和造纸、木材加工、建筑材料、金刚石加工及其他小工业。已成为委内瑞拉大工业中心之一。

圭亚那高原  南美洲东北部的结晶岩高原。地处奥里诺科河以南、亚马孙河以北,包括委内瑞拉的南半部、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及巴西的北部地区。地势从南向东北缓斜,大部分海拔300-1,500米。南部边缘山岭陡立,构成奥里诺科河与亚马孙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热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除中部山地和河谷地带覆盖热带雨林外,其余地区则以热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为主,产巴拉塔树、糖胶树、香子兰及药用植物等。有铝土、铁、金、金刚石等矿产。水力资源丰富,西北部的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爆布。

老挝  亦称“寮国”。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内陆,同中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毗邻。国土南北最长1,050公里,东西最宽约500公里,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7万(1990),有30多种民族,分属老听(佧族等)、老龙(寮、泰、芬、卢等族)、老松(苗、瑶等族)三大族系。多信佛教,通用老挝语。首都万象。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80%,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按地势高低,自北而南分为上寮、中寮、下寮三部分。上寮普比亚山海拔2,817米,为全国最高峰。湄公河沿岸有局部平原。热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20-26℃,年降水量1,250-3,740毫米。11-次年4月东北季风期为干季;5-10月西南季风期为雨季。森林覆被率56.3%。生物资源有龙脑香、柚木、紫檀、红木、竹、松、安息香、紫胶、漆、孔雀、象、虎、犀牛等。矿藏有铁、锡、铜、煤、石膏和岩盐。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约共1,250万千瓦)。文明古国,一千多年前就和中国有往来,十四世纪国势鼎盛。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老挝王国宣布独立,以后经过多年斗争,1975年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种植稻米、玉米、番薯、木薯、咖啡、烟单、棉花、花生、椰子、茶、甘蔗、糖棕。畜牧业重要,饲养牛、羊、猪和家禽,有养蚕业。水产有鱼虾。工业有采锡、铸铁、锯木、电力、棉纺、烟草、火柴、碾米、塑料和工艺,以手工业与家庭作坊为主。公路可联系全国各省主要城镇,湄公河航运重要。对外贸易薄弱,南娥河水电输往泰国的年收益合外贸出口额的60%以上,还出口矿产及农林产品。进口工业日用品及机械、化工产品、燃料油及大米。

老街  越南西北部边境城市,黄连山省首府。在红河与南溪河汇流处,隔南溪河与中国云南省河口镇相望。工商业中心。附近开采磷灰石,并以产香料八角闻名。有化工、发电等厂。重要交通枢纽,河内-老街铁路终点站。公路通孟康、瑞雄、越池、宣光等地。

老山山脉  音译“斯塔拉·普拉尼纳”。保加利亚对巴尔干山脉的称呼。

考卡  哥伦比亚西南部一省。西濒太平洋。面积2.93万平方公里。人口85.8万  (1985)。首府波帕扬。西部为太平洋沿海平原,气候湿热,遍布热带雨林;东部为西、中科迪勒拉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年降水量1,500多毫米,两山脉间为宽阔、肥沃的考卡河谷地。经济以养牛业和种植业为主,甘蔗在全国占突出地位,还产可可、香蕉、玉米、稻、咖啡、小麦等。富森林资源。有金、煤、石油、铜等矿藏,但少开发。有农、林产品加工业。泛美公路纵贯全省,有铁路通卡利。

考文垂  英国中部城市。地处英格兰中心,与伦敦、布里斯托尔、利物浦、赫尔诸港距离大致相等,均约140公里。人口31.6万(1983)。面积97平方公里。十四世纪末制皂、羊毛、服装与皮革工业发达。十八世纪以钟表业著称。十九世纪末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机器制造业中心,以生产汽车、飞机、农业机械、机床、电器设备等为主,炼铝、化学纤维和毛纺织工业也很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英国军需工业中心,也是英国遭受轰炸破坏最大的城市,战后重建。市区建有战争纪念公园。有沃里克大学和兰切斯特工业大学。

考卡河  哥伦比亚西部河流,马格达莱纳河左岸最大支流。发源于中科迪勒拉山脉帕莱塔拉高原,向北流经宽阔富饶的考卡河谷,又穿越西、中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峡谷,在加勒比海沿岸低地蒙波斯西北注入马格达莱纳河。全长1,350公里。流域面积6.3万平方公里。河口流量2,200米2/秒。卡塞雷斯以下可通航。卡利附近建有水电站。考卡河谷土壤肥沃,盛产谷物、甘蔗、可可,棉花、水果和牲畜,两侧山坡出产全国四分之三的咖啡。全河按防洪、发电、灌溉综合规划开发。

考托河  古巴最大河流。发源于东南部马埃斯特腊山脉北麓。自东向西流经格拉玛和圣地亚哥两省,注入加勒比海瓜卡纳亚沃湾。长370公里。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支流有萨拉多河、巴亚莫河等,水量充沛。中、下游为重要的稻米、烟草、甘蔗种植区。可通航中型船只,航程112公里。

考纳斯  一译“考那斯”。立陶宛第二大城。在涅曼斯及其支流尼亚里斯河汇流处。人口40.5万(1985)。1920-1940年曾为立陶宛首都。陆路交通枢纽。河港。工业以纺织(丝、毛)、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机床、仪表、电机、无线电及电视工程)为主。还有化学、造纸等部门。设有工、医学院,还有艺术博物馆等。有十三至十八世纪古迹。

考拉克  塞内加尔西部港市,考拉克区首府。在萨卢姆河下游北岸,距河口115公里。人口约11.6万(1979)。花生重要集散地,新兴工业中心。有大型花生加工及榨油厂和鱼类加工、轧棉、乳品工业。附近有全国最大盐场。港口可泊吃水3.5米以下的海轮(3,000吨以下)。输出花生及其制品和海盐。铁路通达喀尔。中西部公路枢纽。有航空站。

考拉河  委内瑞拉东南部河流,奥里诺科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帕卡赖马山脉,上源叫梅雷瓦里河。向北流经圭亚那高原,下游谷地开阔,缓流入平原,在注入奥里诺科河处,河口宽达600米。长约570公里,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埃雷瓦托河。多瀑布和急流,下游多沙洲,难以通航。考爱岛夏威夷群岛中最北端的一个火山岛。面积1,421平方公里。人口3.9万(1980)。岛上多山,卡威吉尼山海拔1,576米,威阿列勒山海拔1,539米。降水丰富,东北坡有年降水量1万毫米以上的记录。山地深受切割,以多大峡谷著称。经济以种植甘蔗为主。行政中心利胡埃。主要港口哈纳累伊。此岛是探险家库克到达夏威夷群岛首先登陆的地方。

考克内斯  智利中部城市。位于海岸山脉考克内斯河谷内,海拔140米。人口2.9万(1980)。附近农业区的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面粉和酿酒等工业,尤以优质葡萄酒著称。有铁路通帕拉尔,并与泛美公路和南北铁路干线相连。1939年遭地震严重破坏后重建。

考波什堡  匈牙利西南部城市,绍莫吉州首府。在考波什河畔。人口7.4万(1984)。十九世纪由农村发展为商业中心。在布达佩斯至萨格勒布铁路干线上。铁路和公路枢纽。有纺织、制砖、农业机械、制糖等工业。附近地区盛产黑麦、马铃薯、甜菜、烟草等,为农畜产品集散地。

考拉纳莫达  尼日利亚西北部城市。濒加盖雷河。人口4.7万(1983)。建于1756年。1929年与扎里亚通铁路后发展迅速。通往拉各斯、哈科特港铁路的西北终点站。花生、棉花的重要转运站。也是谷物、牲畜、皮革的集散地,附近有金与金刚石矿藏。列日比利时东部城市。在马斯河和乌尔特河交汇处。人口20.7万(1983)。建于公元七世纪。居煤矿区。有钢铁、有色冶金、机械、化学、水晶玻璃、军火等工业。重要的河港,经运河可通北海。铁路中心。国际公路枢纽。多中世纪的建筑和艺术遗迹。有大学、美术研究所、博物馆等。

列城  南亚克什米尔东部城镇。在喀喇昆仑山东麓,印度河右岸6公里处,海拔3,514米。人口约5,500。农牧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斯利那加。

列维尔  古地名。即今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濒芬兰湾南岸。为战略要地。中世纪以来,常为丹、德、瑞、俄争夺的目标。1219年丹麦在此建立据点。1466年为条顿骑士团占领。1504年后,瑞典据有其地。1721年,俄瑞“北方战争”后,被帝俄并吞。

列宁纳坎  1840年以前称“库迈里”,1924年前称“亚历山大罗波尔”。亚美尼亚第二大城。地处高原,海拔1,592米。人口22.3万(1985)。公元前5世纪见于记载。1837年建成要塞。有铁路通埃里温、第比利斯和土耳其。纺织和针织工业中心。次为机械制造(磨床、锻压设备和仪表)和食品工业。有建于六世纪的教堂、十七世纪圆顶柱廊形大厅等古迹。有师范学院和地志陈列馆。

列宁格勒  ①州名。在俄罗斯联邦西北部,临芬兰湾。西同爱沙尼亚相邻,北接芬兰。面积8.59万平方公里。人口162.2万(1985,不包括圣彼得堡市)。1927年设州。首府圣彼得堡。大部为平原和低地,东有低丘。矿藏有油页岩、泥炭和铝土矿。沿海属海洋性气候,内地为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7℃,7月15℃。年降水量450-850毫米。河、湖、沼泽众多,有涅瓦河、斯维尔河、拉多加湖。地处森林带,森林面积约占全境一半。工业发达,以燃料动力、机械制造(动力设备、舰船、精密仪器等)、建材、化学、石油加工、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为主。农业高度集约化,城郊盛产蔬菜、马铃薯,乳用畜牧业发达。多名胜古迹和疗养地。②旧市名。1914年前称“圣彼得堡”,1914-1924年称“彼得格勒”,1991年复称“圣彼得堡”。俄罗斯工业,科研和文化中心,列宁格勒州首府。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口。人口486.7万(1985)。1703年辟为要塞,成为帝俄通海门户。1712-1918年3月为帝俄和苏俄首都。1917年列宁在此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市区岛屿成百,桥梁密布,易遭水淹,建有防洪堤。重要国际航空站。全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市内有地下铁道。著名海港。工业以舰船、机床、动力机械制造为主,冶金、化学、印刷、纺织和食品工业亦重要。有核电站。有列宁格勒大学等41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还有著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冬宫、斯莫尔尼宫及谢德林图书馆等名胜古迹。

列宁陵墓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上靠克里姆林宫墙的中部。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后,即建成木制陵墓。1930年10月建成石墓,外部体积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2,400立方米。由深红的花岗岩和乌黑的长条石构成。列宁遗体安放在水晶棺内,陵墓上有检阅台,两侧有观礼台。

列克星敦  美国肯塔基州中部城市。在路易斯维尔东南120公里。人口21万(1984)。1779年建镇,1832年建市。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中心。烟草种植业和良种马饲养业的贸易中心。主要工业有卷烟、食品加工、汽车零件、电器、机械等。是肯塔基大学和特兰西尔贝尼亚大学(1780年创建)所在地。

列支敦士登  国名。位于欧洲阿尔卑斯山,瑞士和奥地利之间,莱茵河流经西部边境。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8公里,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84万(1989),以日耳曼人为主,通用德语。居民多信天主教。首都瓦杜兹。东部是山地,西部为莱茵河上游冲积平原。气候温和。1719年建立列支敦士登公国。1815-1866年加入德意志联邦。1866年独立,为君主立宪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1924年同瑞士订立关税同盟,关税、邮电由瑞士管理。国内不设常规军。采用瑞士货币。对外事务和在国外的利益由瑞士代表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农业比重下降(农业人口从1930年占总人口的70%下降至1975年的3%)。工业有金属加工、精密仪器、小型机床、纺织、陶瓷、药品、罐头食品等。土地面积的八分之一为耕地,五分之二为牧场。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马铃薯、葡萄和水果等。畜牧业以饲养乳牛、绵羊与猪为主。财政收入主要靠发行邮票、旅游业和工业。

列宁纳巴德  旧市名。1936年前称“苦盏”或“忽禅”。1991年复称“苦盏”。塔吉克斯坦北部城市,列宁纳巴德州首府。在费尔干纳盆地西口,锡尔河畔,人口15万(1985)。中亚古城之一。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曾为中国同地中海沿岸各国间商道要站。1866年并入帝俄。有铁路支线与哈瓦斯特-浩罕铁路相连。工业以丝织、轧棉、罐头加工为主。有塔吉克科学院植物园。多古代建筑遗迹和穆斯林文化古迹,为历史建筑保护区。

列斯科夫岛  大西洋南部的一个小岛。在南桑德韦奇群岛的西北部。面积约6.5平方公里。由火山熔岩组成,岛上覆盖有冰雪。1819年俄国人列斯科夫首先到达,故名。

列宁斯克-库兹涅茨基  旧名“科利丘吉诺”(1924年前)。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库兹涅茨克盆地城市。在鄂毕河支流因亚河上游。人口13.8万(1985)。附近煤藏丰富,本世纪三十年代初随库兹巴斯煤田大规模开发兴起。主要采煤中心。还有矿山机修厂、构件厂、灯泡厂、建筑材料厂及精梳毛织物一制呢厂等。

芝加哥  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大工商业城市。全国第二大城。位于密歇根湖西南岸,水陆交通要地;重要的金融、贸易、文化中心。人口299.2万(1984),大市区710.2万(1980)。十七世纪时为法国皮毛商交易地,后归美国。1834年建市。1848年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开通和铁路相继修建后,发展极速。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32条干线交会于此。现为全国性的重要农畜产品贸易市场和钢铁冶炼基地。肉类加工、面粉、罐头、冷冻食品加工等发达。此外还有农机制造、机车、货车、电话机、电视机、收音机、印刷、塑料等。包括卫星城市格里、南芝加哥,为美国第二个重工业地带。多大银行、商业企业,有芝加哥大学(1891年建)与科学研究机构等。市内的瑟尔斯大楼,共110层,高443米,是世界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芝拉扎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南岸重要海港。前有小岛屏挡印度洋风浪。爪哇岛南线铁路的中途站。附近有铁矿。工业有造船、纺织、食品、机器、钢铁、石油、化肥和水泥。炼油厂年加工能力500万吨。七十年代扩建海港,供20万吨级油轮停泊。出口石油制品、化肥、橡胶、铁矿石、椰干,烟草和茶叶。

芝塔龙河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河流。源于万隆以南山区,向西北注入爪哇海。全长272公里。重要灌溉河流。上游流出山区处建有贾蒂芦胡水利工程,为国内最大的水库,发电容量70万千瓦。中游加拉璜附近建有灌溉渠道:受益面积24万公顷。扩大了中下游双季稻种植。

芒古  赞比亚西部城镇,西方省首府。近赞比西河上游左岸。人口2.5万(1980)。西南地区经济、交通中心。牲畜、皮革、谷物重要集散地。有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公路通卢萨卡、塞谢凯等地。有航空站。芒街越南东北部边境城镇。临北部湾,隔北仑河与中国广西的东兴相望,有桥相连。4号公路东通谅山,沿海岸南行可达锦普、鸿基等港。

芒德  法国南部城市,洛泽尔省首府。在洛特河左岸。人口1万余(1982)。地处中央高原南部的芒德石灰岩高原。纺织和啤酒制造业著名。城市的发展以十四世纪建成的圣彼埃尔教堂为中心。旅游业较发达。

芒万赛  旧名“纳盖”。老挝桑怒省城市。本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是老挝人民抗法根据地。人口约2,000。位于东北高原上,桑怒市东南约50公里。有机械、纺织、制药等工业。有公路联系上寮北部各地。芒尖山科特迪瓦西部山地旅游区。在马恩市西北。海拔1,100米。气候温和,风景秀丽。约辟有20个游览点,包括急流、瀑布、悬崖和以杂技、舞蹈闻名的盖雷人村庄。马恩市北60公里的盖塞索是专为游人建立的旅游村。附近还有铁矿藏。芒斯特爱尔兰南部面积最大的省区,包括克莱尔、克里、蒂珀雷里、科克、利默里克和沃特福德等6郡,面积24,210平方公里,人口88.2万。地处肥沃的农业区内。历史上为爱尔兰古王国之一。

芒艾亚岛  一译“曼盖亚岛”。太平洋中南部库克群岛最南岛屿。在南纬21°55′、西经157°55′。陆地面积51.8平方公里。人口1,530。中部是火山,有环岛公路。库克群岛主要菠萝产地。芒芬高原即“川圹高原”。历史上曾为老挝芒芬领主辖地而得名。

芒特艾萨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重要矿业城市。位于莱希哈特河岸,在克朗克里以西105公里。人口2.6万(1981)。铁路终点。因芒特艾萨矿区有全国最大铜矿和丰富的银、铅、锌矿而建立居民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在附近发现铀矿和磷灰石矿藏。

芒特弗农  ①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首都华盛顿南21公里处的古迹名胜。是乔治·华盛顿总统的家乡和坟墓所在地。②美国纽约市的住宅卫星城市和工商业中心,在布伦克斯区的北面。人口6.7万(1980)。创建于1660年。市名取自乔治·华盛顿家乡的地名,1892年建市。大西洋岸的石油贮存地。工业有服装、电子、化学、食品、机械等。

芒特哈根  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兴市镇,西部高地省首府。位于新几内亚东北部,莱城以西约560公里。人口1.3万(1980)。附近有大型咖啡和茶叶种植园,并有农产加工、木材加工以及农药、屠宰等工业。有公路通达东部沿海港口莱城,并有定期航空班机通北岸马当。

芒特甘比尔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城市。位于阿德莱德东南378公里,靠近维多利亚州界。人口2.1万(1981)。铁路交叉点。养羊业和谷物、马铃薯种植区贸易中心。甘比尔山上有美丽的火口湖。林木覆盖,为著名游览地。

芒特拉若利  简称“芒特”。法国巴黎市西北郊塞纳河畔内港。人口约3万。传统的工农业中心,有冶金、机械等工业。

邪马台国古国名。日本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公元二世纪末形成。位于九州岛北部  (今福冈县筑后地方,一说在本州,即大和国的前身)。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约七万余户。由女性部落领袖作国王,役使奴婢千人,统率附近二十余小国。东汉、曹魏时,与中国有使节往来。公元三世纪后,不复见于中国史籍。

邦加  利比里亚中北部城镇,邦州首府。人口1万余(1980)。橡胶、棕油、稻等农产品集散中心。附近多橡胶园。有橡胶厂。

邦贵  菲律宾吕宋岛西北部城市。阿布拉省首府。位于阿布拉河下游。人口2.6万。周围土地肥沃,产稻、烟草、玉米和香蕉。农产品集散中心。有锯木厂。

邦都  菲律宾城市。高山省首府。位于吕宋岛北部,奇科河畔,海拔869米。人口2.3万。公路通马尼拉。产稻米。有伐木业。开采硫黄矿。

邦特  塞拉利昂西南部港市。在歇尔布罗岛东岸。人口0.7万(1974)。棕仁、棕榈纤维、咖啡出口港。附近格邦巴托克的卡姆角建有新港,主要输出当地所产金红石和莫坎吉山的铝土矿。

邦戈尔  乍得西南边境城市。凯比河省首府。在洛贡河右岸,北距恩贾梅纳208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2.4万(1979)。1910年始建。农产品集散和轧棉业中心。附近多沼泽,产稻、棉花、小麦等,畜牧业、渔业亦盛。有航空站。

邦卡兰  印度尼西亚马都拉岛西岸城市。临苏腊巴亚海峡。人口约3万。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稻、玉米、木薯的贸易中心。有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

邦加岛  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岛屿。位于南海西南。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为残丘低地,有几座300-600米高的山头,海边多沼泽。气候湿热,年雨量3,000毫米。有锡、铁、铜、铅等矿,锡砂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炼锡厂设在西北岸的文岛港。产旱稻、橡胶、胡椒、椰子、西谷、安息香、木材等。沿海重要港口有行政中心槟港和东南亚著名的胡椒市场文岛。

邦克山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港北方的小山。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古战场。当时有1,600名义勇军同优势的英国正规军激战,英军死伤达千人,大大鼓舞了义勇军的士气。山顶建有66米高的邦克山战迹纪念塔。

邦杜库  一译“崩杜库”。科特迪瓦东部城镇,邦杜库省首府。近加纳边界。人口1.9万(1975)。商业较盛。咖啡、可可、牛油果集散中心。公路通阿比让和邻国加纳、布基纳法索。有航空站。旅游胜地。附近有科莫埃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邦亨河  一译“宾汉河”。老挝下寮地区重要河流。源自越南永灵地区,从富良山脉南流,折而往西,从车邦以北到23号公路渡口以东,在将近干流总长三分之一的河段上,不断出现浅滩、急流与瀑布。最后汇入湄公河。长320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支流桑苏河与占丰河下游的低洼地区,是全流域最大的平原(更谷平原)。邦咯岛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沿岸花岗岩岛屿,位于天定河口外。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2万(1979)。附近海域为半岛马来西亚最大渔场,有罐头鱼加工厂。渔村多为浮脚楼的水上人家。有海滨浴场。每年水节有划船比赛活动。

邦美蜀  越南中部城市,多乐省首府。在多乐高原中部。人口约6.9万。多民族聚居地。农产品集散地。市郊有规模较大的咖啡和橡胶种植园。市东南10公里的德莱灵瀑布,建有电站。14号、21号公路通波来古、宁和、胡志明市。有飞机场。

邦福拉  布基纳法索西南部城镇。在博博迪乌拉索西南72公里,科莫埃河上游东岸。人口1.3万(1980)。农产品贸易和加工中心。附近产玉米、稻、芝麻等。有水稻和水果试验站。有碾米、制砖等小工厂。铁路东北通瓦加杜古,西南通科特迪瓦阿比让港。

邦巴功河  一泽“班巴功河”。又名“巴真河”。泰国中部河流。上游的帕沙通河源于庄他武里山区;帕勃龙河源于桑坎彭山脉,两河汇合后向东流,再接纳那空那育河后,称邦巴功河,南流注入曼谷湾。长294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上游水浅,河道曲折,下游流域海拔2-3米,有运河与湄公河水系沟通。受潮汐影响,巴真以下至河口段,水量丰富,可终年通航。

邦加海峡  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邦加岛之间。长220公里,宽16公里。西岸是苏门答腊岛低平沼泽地带,森林茂密;东岸为邦加岛山地丘陵。峡中多岛屿、岩礁和浅滩。巽他海峡与新加坡之间的主要通道。

邦达马河  一译“班达马河”。科特迪瓦最大河流。由白邦达马河与红邦达马河汇合而成。源出几内亚高原东部,自北向南流,纵贯国境,在大拉乌附近注入几内亚湾。长780公里(以白邦达马河上源起计),流域面积9.7万平方公里。下游平均流量约700米2/秒。河口上溯约60公里至提亚萨莱可通航。中游建有科苏水库。

邦板牙河  菲律宾吕宋岛中部河流。源于新怡诗夏省北缘的卡拉瓦略山脉西麓,蜿蜒南流,经甲万那端,在坎达巴沼泽注入马尼拉湾。全长193公里。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宽阔的三角洲,多沼泽,红树林茂密。有规模较大的灌溉工程和鱼塘。小船可上溯72公里。沿岸盛产稻、甘蔗和鱼类。

邦贾加拉  一译“邦迪亚加拉”。马里中部城镇。在莫普提东南58公里,有公路相通。东有长100余公里的陡峻悬崖。有著名清真寺。旅游胜地。有航空站。

邦蒂群岛  一译“邦提群岛”。新西兰的群岛。位于南太平洋上,南纬48°、东经178°30′,达尼丁东南约664公里。由13个花岗岩岛组成,无定居居民。陆地面积仅2平方公里。沿海多海豹。为国家自然保护岛之一。

邦科国家公园  科特迪瓦国家公园,位于东南部阿比让以北。面积3,000公顷。地处热带雨林区,林木茂密,树种繁多,多羚羊、长颈鹿、豹、狮等野生动物。1953年建为自然保护区。扬克斯在美国纽约州东南部,临哈得孙河东岸,与纽约市布伦克斯区北面相接。属纽约的近郊住宅城市。人口约19.1万(1984)。1872年建市。有大型海轮靠岸的港口。工业也很发达,有传统的世界最大的生产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工厂,还有服装、药品、电气、电子等工业。

扬博尔  保加利亚东南部新兴城市。扬博尔州首府。在登萨河右岸。人口8.4万(1933)。木材和酒类贸易中心。有棉纺、机器制造、陶瓷、烟草、食品加工等工业。

扬斯敦  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重工业城市。人口10.8万(1984),大市区人口53.1万(1980)。1802年利用附近的铁矿和木炭发展炼铁业,后因阿勒格尼煤田的开发,利用焦炭和米萨比铁矿石发展了大规模钢铁工业,现为美国四大钢铁城市之一。其他工业有机械、火车、汽车、飞机零件、水泥、造纸等。有扬斯敦大学(1908年创建)。

扬马延岛  欧洲大西洋北部的火山岛。在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位处北纬70°58′-71°1C′、西经7°56′-8°21′。西南东北延伸约62公里,宽约14公里,面积372.5平方公里。地势高峻,贝伦贝格火山海拔2,277米,是全岛最高点。多冰川。最冷的2月平均气温-5.2℃,最暖的8月5.5℃,年降水量735*   毫米。植被仅长苔藓类。设有气象台。1929年起属挪威管辖。1940年英、德在岛东南海面发生大海战。托贝一译“托尔拜”。英国英格兰西南部城市。1968年由托湾周围的托基、佩格顿和布里克瑟姆3个旧镇组成。临英吉利海峡的托湾,西距普利茅斯45公里。人口11.3万(1983)。气候温和,景色优美,为著名的四季皆宜的海滨游览地,也是各种会议的会址。有建于1196年的大教堂,现为美术陈列馆。

托伦  波兰中部城市,托伦省首府。临维斯瓦河中游,在华沙西北190公里。人口18.6万(1984)。中世纪即为重要商业中心。现为繁忙的河港、铁路枢纽。工业以化学工业(化纤、塑料、磷肥等)最著,另有机械、电机和纺织等。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诞生地,建有哥白尼纪念馆,并有以他命名的大学(1945年创办)。设有多所科学研究机构。圣约翰教堂为十三世纪古建筑,还有博物馆和剧场。

托卡特  土耳其中北部城市,托卡特省省会。人口6.1万(1980)。有铜器、皮革制品、印染、制瓦等工业部门。

托卢卡  墨西哥中南部工商业城市,墨西哥州首府。位于托卢卡谷地,东距墨西哥城64公里,海拔2,639米,为北美最高城市之一。人口23.4万,连郊区35.7万(1980)。始建于1530年。周围农牧区贸易中心。工业以纺织、制革、酿酒和食品加工为主。手工业发达。交通枢纽。有州立自治大学。

托兰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在洛杉矶以南27公里处。人口13.1万。建于1912年。1921年建市。以石油工业(钻井、炼油)为主,还有炼钢、电子以及飞机制造等工业。

托皮卡  美国堪萨斯州首府。位于州东北部,临堪萨斯河。人口11.9万(1984),大市区18.5万(1980)。1854年建镇,1861年建州时成为首府。中部平原农业地带工商业中心。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还有制药、轮胎等。城南有空军基地。以精神病治疗中心地著名。

托讷湖  一译“托尔讷湖”。瑞典西北部湖泊。近挪威边界,东南距基律纳48公里。长70公里,宽1.6-9.7公里,面积322平方公里,最深处160多米。是托尔讷澡发源地。湖水由托尔讷河向东南排泄。湖岸有拉普人的营地。湖西南是旅游地。

托利马  哥伦比亚中部一省。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口114.2万(1985).首府伊瓦格。东部和西部为东、中科迪勒拉山脉,多5,000米以上高峰;中间是马格达莱纳河谷地,土壤肥沃,气候炎热多雨,人口稠密。灌溉农业发达,水稻和芝麻产量居全国首位,还产棉花、咖啡、香蕉、烟草、西沙尔麻、玉米、甘蔗、豆类等。饲养牛、猪和马。有石油(在奥尔特加)、硫黄、金、银、铅、煤、铁等矿产。工业以石油提炼、冶金、机械、烟草、草帽编织、服装、食品加工为主。交通方便,铁路、公路纵贯全省。

托利多  美国俄亥俄州西北部湖港、工业城市。位于伊利湖西南端的莫米河口。人口34.4万(1984),大市区79.1万(1980)。建于1820年。著名的煤输出港和铁矿石输入港。铁路枢纽。1959年*圣劳伦斯一大湖航道完成后,发展很快,为著名的国际港口。是以底特律为中心的汽车工业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特别是生产汽车用的玻璃最著名;越野型汽车和汽车部件的生产中心;各种重化学工业、造船业也很发达。有托利多大学(1872年建)和艺术博物馆等。

托罗罗  乌干达东部边境城市。人口1.4万。交通枢纽和工商业中心。肯尼亚-乌于达干线铁路经此,支线通古卢、帕夸奇。公路四达。北部地区的进出口物资经此转运。周围出产的棉花、咖啡、花生等农产品在此集散。有水泥、石棉、化肥、纺织等工厂,附近还露天开采磷灰石矿。有航空站。

托泽尔  突尼斯西部城镇。在杰里德盐沼西北缘,东距加贝斯176公里。杰里德绿洲贸易中心,椰枣、牲畜、油橄揽集散地。有采盐业和毛纺、丝织等手工业。铁路通斯法克斯和苏塞。有航空站。

托莱多  ①西班牙中部省名。面积15,368平方公里。人日47.2万(1981)。首府托莱多。西北有格雷多斯山地,南为陡峭的托莱多山脉,中为广阔肥沃的塔霍盆地。有铁、铅、银、铜、辰砂、磷、石墨等矿产。生产小麦、燕麦、橄榄油、葡萄酒等,养牧猪、羊、马等。现为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区一部分,②西班牙中部城市,托莱多省首府。位于塔霍河北岸,距首都马德里西南67公里。人口6.1万(1982)。公元前一世纪为罗马人统治。六世纪为西哥特人王室驻地。七至十世纪摩尔人统治时成为重要城镇,后为西班牙王收复,经济繁荣。艺术品著名。有重要军火厂。所产钢品,特别是钢剑名盛一时,雕塑品和金属饰品亦甚精美。市内建筑及布局具有典型西班牙风格,被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托勒密  古国名。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其部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的王国。定都亚历山大里亚。实行神权君主专制,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繁荣。公元前二世纪六十年代后,爆发人民起义,王朝统治趋于瓦解。公元前30年为罗马所灭。

托雷翁  墨西哥北部重要城市。位于科阿韦拉州西南端纳萨斯河畔,海拔1,134米。人口27.5万(1979)。始建于1893年。全国著名的拉贡纳棉区重要中心。附近有铜、铅、锌、银矿。工业以钢铁、有色冶金、化学、纺织和面粉为主。周围盛产棉花、小麦、水果和家畜(以乳牛为主)。铁路和公路枢纽。

托太斯克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城市,托木斯克州首府。在鄂毕河右支流托姆河下游右岸。人口47.5万(1985)。1604年建为要塞。十九世纪末以前是采金中心和鄂毕河同西伯利亚驿道的货物转运点及商业中心。铁路要站。河港。工业以机械制造(电缆、电动机、轴承、切削工具等)、化工(橡胶制品、制药)、木材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主。有多所高等学校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分部。

托尔布欣  旧称“多布里奇”。保加利亚东北部城市。托尔布欣州首府。在瓦尔纳一康斯坦察铁路线上。人口10.2万(1983)。1913-1940年曾属罗马尼亚。南多布罗加重要经济、交通和文教中心。有农业机械、木材加工、毛纺织、棉纺织、食品等工业。有全国著名的国营农场。

托尔尼奥  芬兰西北部波的尼亚湾畔海港。在托尔尼奥河注入海湾附近的小岛上,与瑞典哈帕兰达相望。人口约8,000。铁路枢纽。有皮革、啤酒、鲑鱼加工等厂。经营木材。有十七世纪教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重要的欧洲难民、伤员和战俘转送地。

托尔托萨  西班牙东北部城市,在埃布罗河东岸,近地中海岸。人口3.1万(1981)。位于肥沃的河谷地带,其南有沼泽地。四郊多稻、麦种植园、果园、油橄榄树等。有化肥、榨油(橄榄油)、医药、鞋帽、针织品、碾米、面粉、木材加工等工业。以十四世纪的哥特式教堂、1705年的巴罗克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宫等著名。设有研究太阳的专业机构。

托尔讷河  北欧拉普地区的河流。源出于瑞典托讷湖。河水南流,经帕亚纳成为瑞典和芬兰的天然国界,芬兰语称“托尔尼奥河”,于托尔尼奥注入波的尼亚湾。全长570公里。主要支流有木奥尼欧河。水力资源丰富。

托尔斯港  一译“托尔斯豪恩”。北大西洋中法罗群岛首府,在斯特勒姆岛上。人口1.3万(1984)。渔港。经济活动以鱼类加工、盐腌、冷藏和出口为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1945年曾一度为英国军事基地。

托尔蒂岛  意即“龟岛”。海地西北近海岛屿。隔8公里宽海峡同和平港相望。岛长40公里、宽约5公里,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全岛为一石灰岩台地,海拔400米以下。十七世纪英、法、西班牙先后占领该岛,166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居民多从事捕鱼和种植香蕉。

托伦斯湖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中南部盐湖。位于斯潘塞湾以北。长193公里,宽64公里,面积5,775平方公里。是一断层湖,经常干涸,为盐质泥滩。

托克马克  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城市,楚河谷地东部的主要经济中心。在楚河左岸,西距比什凯克60公里。铁路要站。人口6.8万(1985)。中亚古城。1927年建市。1938年建铁路通往比什凯克。有汽车修配、罐头、制糖、玻璃、纺纱、乳品厂和肉类联合企业等。城南建有新工业区。附近的碎叶城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诞生地。

托罗斯山  土耳其南部的山脉。西方称之为“套鲁斯山”。长约1,200公里,西段耸峙于安塔利亚湾北侧,宽75-150公里,高峰海拔2,000余米。有贝谢希尔湖、埃里迪尔湖等山间湖泊,称为土耳其湖区。中段为山脉主体,起自梅尔辛湾西岸,到塞伊汉河上游止,宽约50公里,有3,000米以上高峰。北侧的埃尔吉亚斯山海拔3,916米,为中段的最高峰。东段最长,约为全长的三分之二,向东北直到大阿勒山为止。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为全国最高峰。托罗斯山为交通上的障壁,但有众多矿藏如铬、铜、铅、锌、银、铁、砷、褐煤等。托科皮亚智利北部港市,安托法加斯塔区托科皮亚省首府。位于太平洋岸,南距安托法加斯塔180公里。人口2.2万(1982)。约建于1850年。内地硝石和铜矿区的出口港。主要输出铜、硝石和碘。有选矿、冶炼、火药和罐头食品等工业;建有热电站向丘基卡马塔铜矿供电。铁路通内地各矿区。附近海域有深海渔场。

托莫里山  阿尔巴尼亚中南部山脉。在塞曼河上源德沃尔河和奥苏姆河之间。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8公里。最高点游击队员峰海拔2,480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海拔1,800米处有巨大的冰雪坑。森林带达到海拔2,100米,往上为草地,夏季牧场。

托博尔河  额尔齐斯河左支流。源自哈萨克西北部图尔盖高原,向东北流经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南部,至托博尔斯克附近汇入额尔齐斯河。长1,591公里。流域面积42.6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图拉河、塔夫达河及伊谢季河等。河口处年平均流量805米2/秒。上游105公里、下游图拉河口以下(255公里)可定期通航。冰期下游从10月末-11月(上游从11月)到4月下旬-5月上旬。封冻期5-6个月。河上建有3座水库(供水及灌溉)。沿河主要城市有库斯塔奈、库尔干和托博尔斯克。

托斯卡纳  意大利中部区名。北、东北为阿普阿内山脉与亚平宁山脉所环绕,西、西南滨第勒尼安海,包括马萨、卢卡、皮斯托亚、佛罗伦萨、里窝那、比萨、阿雷佐、锡耶纳与格罗塞托9省。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358.2万(1982)。首府佛罗伦萨。多山地、丘陵,平原分布于沿海与河谷地。海拔2,165米的奇莫内山为最高点。地中海式气候。阿尔诺河与翁布罗内河是主要河流。山区富水力资源,建有大型水电站。有铁、铅、锌、锑、汞、铜与黄铁矿等矿藏,还有世界著名的卡拉拉大理石。全国最繁荣的农业区之一,主产油橄榄、葡萄、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与甜菜。锡耶纳附近蔬菜、水果栽培业很盛,牛、羊与家禽饲养业发达。

托尔托拉岛  西印度群岛中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最大岛屿,首府罗德城所在地。位于北纬18°26′、西经64°37′。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9,100(1983)。火山岛,地形崎岖,最高点萨吉山海拔543米。主要种植香蕉、椰子等,饲养牛、猪、羊。沿岸捕鱼业甚盛。有糖酒厂。旅游业较盛。公路横贯全岛,与比夫岛有大桥相连。

托尔斯豪恩  即“托尔斯港”。

托托尼卡潘  危地马拉西南部城市,托托尼卡潘省首府。位于中部高原,东南距危地马拉城80公里。海拔2,500米。人口6.2万(1981),多为印第安人。周围农业区的工商业中心。有面粉、木材加工、毛纺织和陶器等工业,尤以陶器闻名泛美公路中途站。

托坎廷斯河  巴西北部大河。上源为发源于戈亚斯州南部巴西高原的阿尔马斯河。向北流经戈亚斯州,在阿拉瓜亚河畔圣若昂附近接纳阿拉瓜亚河,至贝伦西南80公里处注入帕拉河。全长2,640公里。下游河宽13公里,海轮可从贝伦上溯320公里通至图库鲁伊,并在此沿河筑铁路通到雅托巴;中游可通小船1,000多公里;上游巴西利亚之北辟有国家公园。在图库鲁伊建有大型水电站。

托克劳群岛  又称“尤宁群岛”或“联合群岛”。太平洋中部岛群。位于南纬8°-10°、西经171°-173°之间。由阿塔富、努库诺努和法考福3个珊瑚岛组成。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2,000(1981),主要为波利尼西亚人,讲托克劳语和英语。1877年为英国保护地,1949年为新西兰属地,1965年8月实行自治。首府法考福在法考福岛上。产椰子、可可和香蕉等。

托博尔斯克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秋明州城市。近额尔齐斯河与其支流托博尔河汇合处。人口7.5万(1985)。1587年建为城堡。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后期为西伯利亚军事、行政及交通中心。十九世纪末,因西伯利亚大铁道未经此城而衰落。秋明至秋明油田的铁路经此。河港。重要输油管道中心。有造船及修船、木材加工、轻工及鱼类加工等工厂,近年还建有大型石油化工厂。

托雷斯海峡  位于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北岸与新几内亚岛东南岸之间。西连阿拉弗拉海,东接珊瑚海。南北平均宽约150公里。平均水深50米,最浅处14米。多浅滩、暗礁和小岛,航行较险。有威尔士亲王岛、星期四岛、班克斯岛等。各岛属昆士兰州。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首先到达,故名。

托雷安农齐亚塔  意大利南部港市。位于维苏威火山南麓,临那不勒斯湾,为那不勒斯的东南郊。人口5.7万(1981)。城建于1319年。1631年维苏威火山爆发被毁,后重建。工业以军火、通心粉、炼硫为主。铁路枢纽。海滨游览地与矿泉疗养地。

托雷德尔格雷科  意大利南部港市。在维苏威火山西南麓,西北距那不勒斯14公里,濒那不勒斯湾。人口10.4万(1982)。长期来以制作珊瑚工艺品著称。航海与渔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滨海游览胜地。1906年维苏威火山喷发遭严重破坏,后重建。

地中海  在欧、亚、非三大洲之间。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面积250.5万平方公里。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被半岛和岛屿分成利古里亚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爱琴海等。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处5,092米。海区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干旱少雨,地中海式气候即源于此。盐度较高,最高达39.5‰。西经直布罗陀海峡通大西洋,东北以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黑海,东南经苏伊士运河出红海,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要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罗陀(英),马赛(法),热那亚、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里耶卡(克罗地亚),都拉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塞得港(埃及)等。

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中西部平原上,西距亚得里亚海岸40公里。人口23万(1989)。1614年建市。1920年成为首都。公路枢纽;铁路连接外港都拉斯和爱尔巴桑、斯库台等城镇。国际航空港。工业主要有机械制造、纺织、化学、木材加工、印刷和食品等。市郊有水电站。设有地拉那大学、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有斯坎德培广场和列宁纪念碑、游击队纪念碑等。多公园和街心花园。

吉打  马来西亚西北部一州,古代马来王国发祥地。面积9,425平方公里。人口141.3万(1990)。首府亚罗士打。东系宾丹山脉,北有吉打-宋卡山脉,有森林覆被;中部石灰岩丘陵多洞穴,有天然肥料蝙蝠粪和锡矿。吉打、慕达、高渊诸河由东往西注入马六甲海峡。慕达河有水利工程,包括古邦巴苏的南北长渠与山间水库,排灌结合。西岸原有大片沼泽,现开发为宽广的吉打平原,是半岛马来西亚粮食基地,种植双季稻。其他农产品有橡胶、椰子、水果、禽蛋等,沿海鱼产丰富,内地产锡、钨与锰矿。陆上交通有干线铁路和公路南北纵贯西海岸内侧。西北方浮罗交怡群岛为渔场及旅游胜地。

吉达  沙特阿拉伯红海海岸港市,全国第一大港、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区主要建在珊瑚礁上。人口56.1万(1976),为全国第二大城。古代曾为东西方贸易的中途港。由于靠近麦加(相距约70公里),十七世纪起又作为朝圣者的转运港而兴盛,每年旅客多达数十万人。该城又是西方省唯一准许非穆斯林居住的城市,沙特阿拉伯外交部与外国使节驻此。有制造宗教用品(如用黑珊瑚制造的念珠)、地毯、陶器等手工业与渔业。已建有轧钢、汽车和拖拉机装配、炼油、水泥、服装、木器、肥皂、糖果、皮革等工厂。还扩大港口,建立海水淡化厂等。

吉州  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吉州郡首府。朝鲜北部最大的木材加工中心,有纸浆厂、造纸厂、胶合板厂,还有人造纤维厂等。稻米、马铃薯、玉米、大豆和牛、羊等农牧产品的集散地。元  (山〕罗(津)线的中间站,东北部沿海联系北部山区的交通据点。附近有煤和菱镁矿的开采。

吉朗  一译“季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仅次于首府墨尔本的第二大城。位于菲利普湾西端的科里奥湾内,在墨尔本西南70多公里。人口14.3万(1983)。1849年始建。为全国最大的羊毛集散地和毛纺织工业、肉类加工工业中心。还有大型石油提炼厂和农业机械、汽车制造、化工、制革等工业。铁路、公路通西部和西北部农牧业区。为羊毛、小麦、油脂和肉类出口港。市内多公园。

吉萨  埃及城市,吉萨省首府。在尼罗河下游左岸,同开罗隔河相望,有大桥连接。人口150.9万(1983)。谷物集散地。有纺织、制鞋、食品、烟草、化学等工业。文教事业发达,有电影制片厂、阿拉伯语言科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等。游览胜地,南郊8公里的利比亚沙漠中有著名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大理石陵庙等古迹。吉森德国西部城市。在莱茵河右支流兰河畔,南距法兰克福53公里。人口7.2万(1984)。1197年首见于史籍,1248年建市。交通枢纽。黑森州中部地区经济、商业中心。工业以冶金、机械制造、纺织、皮革、烟草、橡胶、酿酒为主。是大学城,以吉森大学(1607年建)为著名,还设有农业和兽医学校、大学实验农场、植物园、上黑森博物馆等。

吉蔑  今译“高棉”。中南半岛古国。即今柬埔寨。中国史籍称之为真腊。《新唐书·真腊传》:“真腊一曰‘吉蔑’。”原为扶南北部属国。七世纪中叶兼并扶南自立,建真腊国。参见“真腊”。

吉赞  一译“季赞”。沙特阿拉伯主要海港与海军基地。位于红海东岸。人口3.3万。面积约7.5平方公里。海拔30余米,由盐沼环绕,海水上涨时即成为岛屿。居民从事渔业、采珠、造船。城东南隅开采岩盐。用水从20公里外的马兑里引来。气候极为炎热。主要出口物为高粱、芝麻、干鱼、椰枣与岩盐。

吉大港  孟加拉国东南部港口城市,吉大港专区、县府所在地。在卡纳富利河下游右岸,距河口16公里。全国最大港市。人口138.8万(1981)。天然良港,建于十六世纪。有28个码头,泊位吃水深6.4-8.5米。有现代化装卸设备。海轮可沿卡纳富利河入港,航道宽198-274米。工商业发达。有棉纺、麻纺、茶叶加工、炼油、钢铁、造纸、人造纤维、玻璃、肥料等厂和水电站。1966年设立吉大港大学。1981年开辟出口加工区。铁路、公路通库米拉、迈门辛、锡尔赫特等市。

吉扎克  一译“治扎克”。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城市,吉扎克州首府。在桑扎尔河畔。西南距撒马尔罕市约115公里。人口8.5万(1985)。铁路枢纽。有轧棉、榨油、纺织、奶制品、饲科、蓄电池、塑料管厂及建筑材料联合企业。设有师范学院。附近建有扎伊曼斯基山林自然保护区。

吉瓦嫩  博茨瓦纳新兴重要金刚石开采区。位于国境南部,杭济-洛巴策干线公路经此。1982年投产,由政府与南非公司合资经营。规模巨大,年产400-500万克拉,质优,多数可供首饰用。

吉布提  ①国名。在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同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为邻。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45万(1985),70%以上为达纳基勒人(阿法尔人)和索马里人(伊萨人)。居民多信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首都吉布提。大部是低矮高原山地,多火山和沙漠。最高峰海拔1,783米。中部有西北-东南向构造洼地,其中阿萨勒洼地低于海面153米。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河流均属间歇河。绿洲和森林合占总面积的5%。地热资源较丰富,还有铁、铜、石膏等少量矿藏。1888年沦为法国殖民地,被称为“法属索马里”,1967年改名“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1977年6月27日宣布独立,成立吉布提共和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其中铁路过境运输和港口收入是国家主要经济来源。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三分之一居民从事畜牧业。耕地少,多在绿洲种植椰枣、谷物、蔬菜、水果等。沿海有渔业和盐业。工业除食品、农牧产品加工外,尚有机械和船舶修理、制革、炼油、制酪、制盐、矿泉水等企业。主要集中在首都。旅游业发展较快。出口食盐、活牲畜(以牛为主)、皮张、鱼类、矿泉水等。进口以消费品和食品为大宗。②吉布提共和国首都,东非最大港口之一。在红海南端西岸,临亚丁湾。人口20万(1986年)。1888年被法国侵占,曾长期是殖民统治据点。1949年被宣布为自由港,现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商业颇盛,有食品、肉类加工、船舶修理等企业。附近产盐,渔业较盛。1896年开始建筑人工港。现码头总长2,400米,水深9-12米,有内外两锚地,能接纳远洋轮船。是重要航运中转站和加油站。铁路通亚的斯亚贝巴,是埃塞俄比亚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并承运索马里部分货物。出口货物有咖啡、皮革、油籽、盐等。进口货物以食品、石油制品、机械、车辆、水泥、木材、纺织品为主。有国际航空站。

吉打邦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的港口。位于坤甸东南,临卡里马塔海峡。人口不到1万。橡胶、藤条的集散地。

吉打河  马来西亚吉打州北部河流。源于东部边境吉打-宋卡山脉西坡破碎丘陵,有巴当德拉与本丹两支流,会于亚罗士打,往西注入马六甲海峡。流域地势低平,大部分河面海拔仅25毫米,海潮倒灌可上溯16公里远。干雨季降水量差别大,河水流量悬殊。建有古邦巴苏水利工程,控制海潮,排灌结合,促进吉打平原种植双季稻。河口左岸吉打港为半岛马来西亚北部西海岸重要渔港。

吉打港  亦作“瓜拉吉打”。马来西亚吉打州重要渔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岸,吉打河口南岸。半岛马来西亚西北部重要渔港之一,所产鲭鱼等水产由此转运,一部分制成咸鱼和熟鱼。

吉兰丹  马来西亚一州。位于半岛马来西亚东北部。面积14,930平方公里。人口122万(1990)。首府哥打巴鲁。北滨南海,东、南、西三面接丁加奴高地与吉保山脉,森林面积广。吉兰丹河及其支流自南往北,流贯全州,水力资源丰富。以中下游交界处瓜拉吉赖为界,分全州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经济发达,下游三角洲平原为重要稻米产区,橡胶园广泛分布。沿海有椰林,富渔产,道北及巴佐为渔业基地。烟草占全国产量的70%,卷烟业为主要工业。南部地区经济开发差,88%的面积为原始林。有铁、锡、锰、金和铀等矿。著名工艺品有蜡染纱笼与草席。东线铁路循吉兰丹河谷通往哥打巴鲁外港道北。

吉吉加  埃塞俄比亚城镇。在东南部盖拉高原上,西距哈勒尔72公里。咖啡、皮革集散地。东南边境战略要地。公路通德雷达瓦和索马里的哈尔格萨、摩加迪沙。

吉伦特  一译“纪龙德”。法国西南部省名。面积10,000平方公里。人口121.4万(1990)。首府波尔多。西临比斯开湾,海岸线平直,沿岸有砂丘。境内西部和西南部地势低,多为砂土,有松林覆盖,北部是被多尔多涅河和加龙河河谷切割的石灰岩高地。加龙河下游谷地是法国葡萄产地之一。葡萄酒生产素有盛名。乳牛业发达。有炼油、化工、纺织、汽车等工业。

吉佐岛  西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西部岛屿。位于新乔治亚岛西32公里。珊瑚岛。长13公里,宽5公里。主要居民点吉佐,也是西区的行政中心和主要港口。

吉灵庙  缅甸西部实皆省城镇,靠近钦邦,在亲敦江支流密沙河左岸。有公路东通加里瓦、实皆,西通钦邦首府法兰,南通仁安吉。建有机场。附近有丰富的镍矿,已着手开采。

吉杰勒  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港市。濒地中海,西距贝贾亚61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3.3万(1977)。小卡比利亚山区所产栓皮栎的加工中心和输出港。渔港。有面粉、制革等工厂。海滨疗养地。

吉隆坡  马来西亚首都,联邦直辖区,最大工业中心。位于半岛马来西亚西海岸内侧中段,巴生河及支流鹅麦河汇流处,西距巴生河口43公里。连郊区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120万(1989)。1857年华侨来此开采锡矿,逐步发展为城市。“吉隆坡”的马来语读音“瓜拉隆坡”,意为“泥泞的河口”,因矿场尾砂淤塞,河口一片泥泞,故称。半岛马来西亚中部地区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多橡胶林、油棕园和工厂。工业有橡胶、油脂、木材加工、机械、轧钢、机车、水泥、化工等。西南郊八打灵是全国第一个工业卫星镇。有干线铁路与公路联系半岛各地,有海空航线联系东马来西亚主要城镇。市内老建筑物具有民族、宗教特色,新建筑物向高层发展,郊区废矿坑蓄水成湖,用以养鱼,或辟作花园湖;石灰岩丘陵多洞穴,有黑风洞、热水湖、吉冷结瀑布、美马高原等,皆为旅游胜地。西郊邦泰谷有马来亚大学和国会大厦。

吉雷松  土耳其东北部黑海港市,吉雷松省省会。人口4.6万(1980)。为榛子、核桃、皮革、木材等农林产品的转运港。

吉塞尼  一译“基塞尼”。卢旺达城市,吉塞尼省首府。在西北边境,东南距基加利88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1.2万(1978)。城市背倚维龙加山地,面临基伍湖,景色优美,附近有火山公园,是游览和疗养胜地。烟叶、咖啡、除虫菊集散地。有大型啤酒厂和饮料、食品等小型工厂。湖运联系尚古古、基布耶和扎伊尔的布卡武。

吉尔卡湖  一译“奇尔卡湖”。印度最大湖泊。在奥里萨邦东部,默哈讷迪河口三角洲西南。实际上是与孟加拉湾相通的潟湖,外有与海岸相平行的沙坝。冬季面积780平方公里,雨季1,144平方公里。东北-西南延伸65公里,东北较阔,西南变狭;东北由于河流注入并挟来大量泥沙,湖水很浅,西南最深。雨季湖水盐分低。

吉尔吉尔  肯尼亚西南部城镇。在奈瓦沙湖北22公里。世界最大硅藻土矿之一。畜产品与谷物集散地。蒙巴萨-乌干达铁路要站,支线通汤姆森瀑布城。

吉尔吉特  南亚克什米尔西北部城市。位于吉尔吉特河南岸,海拔1,454米。人口5,000。曾为佛教中心,现为克什米尔北部经济、交通中心。东北沿罕萨河谷经中、巴边境的明铁盖山口可进入中国新疆。西南沿印度河谷,经齐拉斯可至塔科特。附近产小麦、玉米、大麦。

吉兰丹河  马来西亚吉兰丹州最大河流。自南往北,纵贯全州,注入南海,长280公里,流域面积12,691平方公里。淡门眼以北,进入三角洲,汊流众多。雨季山洪携带大量淤泥,给两岸农田提供天然肥料。克姆埠以下130公里通行大木船和汽艇。河口有道北及瓜拉勿刹两港埠,沿河重要城镇有哥打巴鲁、巴西马士及瓜拉吉来。

吉伦特河  一译“纪龙德河”。法国西南部加龙河与多尔多涅河汇合后的名称。长75公里,宽3-10公里。是法国最大最长的三角湾。航道经清理,海轮可直达波尔多。

吉保山脉  纵贯马来半岛中轴偏西的山体。东西宽48-64公里,南北长483公里,最高点吉保峰2,188米。大部分为花岗岩,由北而南逐渐降低、变窄,没于马六甲州。半岛大河的分水岭,重要的成矿带,西坡富锡矿,东坡多金矿。横跨山脉的三条公路联系半岛东西海岸。

吉斯伯恩  新西兰北岛东岸港市。位于波弗蒂湾北端,内皮尔东北136公里。市区人口3.2万(1986)。出口羊毛、冻肉、乳制品等。

吉德拉尔  一译“奇特拉尔”。巴基斯坦北部城市。位于吉德拉尔河右岸。附近产小麦、大麦、玉米。公路交通要地,南经拉瓦赖山口到迪尔和马拉根德,东由尚杜尔山口抵吉尔吉特,西经多拉山口通阿富汗。

吉大港丘陵  孟加拉国东南部丘陵,全国地势最高,海拔300-600米。由10条南北向的并列山丘组成,山顶呈圆锥形,宽度不超过40米,山势东高西低,东南部的凯奥克拉东峰,海拔1,229米,是全国最高峰。森林茂密,是孟加拉国林、竹主要产地。

吉马朗伊什  葡萄牙西北部城镇。在圣卡塔琳娜山麓,西北距布拉加16公里。人口1.1万,连郊区为12.1万。建于公元四世纪。十二世纪曾为葡萄牙首都。工业中心,有纺织(毛、亚麻)、皮革、皮鞋与刃具制造等。有中世纪罗马式长方形教堂,附近山岗筑有城堡(建于十世纪)。

吉布森莎漠  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央带,大部在西澳大利亚州。位于默奇森金矿区以东,东至北部地方阿马迪厄斯湖,南为维多利亚大沙漠。多沙丘、灌木丛和盐滩。

吉尔吉特河  南亚克什米尔河流。印度河上游右岸支流。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000-6,000米的冰川。水源均为冰雪融水。上游又称吉扎尔河。在本吉附近汇入印度河。长240公里。

吉尔吉斯湖  蒙古西北部大湖盆地内的湖泊。堰塞湖。扎布汗河和浑贵河流入艾拉格湖后,通过长5公里的特鲁巴河,流入该湖。面积1,360平方公里。1公升湖水中含盐7.5克,属硫酸-碳酸盐湖。

吉尔伯特河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河流。发源于格雷戈里山脉与大分水岭连接处,向西北流500公里,经林木茂密的牧牛地区注入卡奔塔利亚湾。

吉尔格朗图  即“科布多”。

吉诺卡斯特  阿尔巴尼亚南部城市,吉诺卡斯特区首府。在维约萨河支流德里诺河左岸附近。人口2.1万(1983)。始建于公元四世纪。有公路通发罗拉港。南部商业中心。近郊产褐煤。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烟草、皮革、纺织和食品等工业。有中世纪城堡、清真寺、教堂和博物馆。游览地。

吉斯德纳河  即“克里希纳河”。

吉德拉尔河  一译“奇特拉尔河”。巴基斯坦西北部河流。发源于占塔尔冰川,东北向西南流,人阿富汗境内称库纳尔河,最后注入喀布尔河。长320公里。沿河地带产小麦、大麦、玉米。

吉尔吉斯山脉  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山脉。属天山山系。西起江布尔,东到楚河的博阿姆峡谷,长375公里。最高峰西阿拉梅金峰海拔4,875米。由沉积岩、变质岩、玢岩和花岗岩组成。有铅、锌等矿藏。从山坡到2,500米为草原和森林,2,500米以上是亚高山草地和高山草地,3,700米以上为积雪和冰川。冰川面积223平方公里。

吉尔吉斯斯坦  国名。在亚洲中部。北、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东同中国新疆相邻。面积19.85万平方公里。人口437.2万(1990),其中城市人口占40%(1979)。吉尔吉斯人占48%以上,俄罗斯人约占26%,余为乌兹别克人和乌克兰人等。首都比什凯克(曾名伏龙芝)。全境海拔500米以上,三分之一地区高达3,000-4,000米。天山山脉西段盘踞境内东北部,西南部为帕米尔-阿赖山脉。高山常年积雪,多冰川。山地之间有伊塞克湖盆地、楚河谷地等。牧场占总面积的43%。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200-800毫米,高山1,000毫米以上。锡尔河上游纳伦河横贯全境,富水力。建有托克托古尔水电站(120万千瓦)。煤、汞、锑矿储藏较丰富。西部原属浩罕汗国,1876年并入帝俄;中、东部原为中国领土,十九世纪下半叶被帝俄强行割占。1926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36年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名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运输以公路为主。畜牧业较重要。养羊业甚盛,还饲养牛、马。主要作物有小麦、棉花、甜菜、玉米、烟草等。为中亚重要产糖国。果园业较发达。开采煤、石油、天然气、汞和锑。为国内汞、锑的重要产区。有机械制造(农业机械、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汽车修配)、轧棉、纺织和食品工业。

吉尔伯特群岛  太平洋中西部环礁群。位于北纬3°8′-南纬2°38′、东经172°-177°之间。由塔拉瓦、布塔里塔里、阿贝马马、塔比特韦亚、贝鲁等16个珊瑚岛和许多小环礁组成。陆地总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5万,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人。气候湿热,年降水量约4,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7℃。1892年沦为英国保护地,1915年成为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殖民地”的组成部分。现为基里巴斯共和国领土主要部分。产椰干、磷灰石、鱼翅、水果等。

吉尔特尔山脉  一译“基尔塔尔山脉”。巴基斯坦南部俾路支省和信德省间山脉。南北走向,北起穆拉河,南止蒙泽角,分割俾路支高原和印度河下游平原,海拔1,200-1.800米。最高峰在北部的库泰乔卡布尔,海拔2,063米。

迈丹  一译“马伊丹”。阿富汗中东部城市,瓦尔达克省首府。人口2,000(1982)。为首都喀布尔以西的第一个重要城市,通往坎大哈的公路经此。

迈森  德国东部城市。跨易北河两岸,东南距德累斯顿约23公里。人口3.8万(1984)。初为斯拉夫人村落。公元929年建为集镇。十三世纪建市。欧洲古老的陶瓷业中心,还有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制鞋、食品加工等工业。城郊开采高岭土、粘土。设有高等工业、农业学校。有建于十三至十四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十五世纪建筑在易北河畔悬岩上的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要塞。

迈普  智利中部的小镇。在首都圣地亚哥西南约10公里,位于迈普河畔。人口8,500。有石油提炼业。南美洲南部独立战争时著名战役所在地。1818年4月5日,圣马丁率领爱国军于此城附近击败西班牙军,使智利获得完全的自由和独立。

迈门辛  孟加拉国北部城市。位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故道右岸。人口10.8万(1981)。工商业城市。有麻纺、棉纺、制糖等厂。手工艺以玻璃饰品闻名。有全国唯一的农业大学。铁路、公路通坦盖尔、达卡等地。

迈马纳  阿富汗西北部城市,法里亚布省首府。在兴都库什山北麓,靠近土库曼斯坦边境。人口4万(1982)。为农牧产品,特别是黑羔皮的重要市场。有地毯和棉毛纺织等厂。

迈尔季  利比亚东北部城镇。西南距班加西88公里,有铁路相通。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周围农产品集散地。有面粉、橄榄油、肉类制品、毛纺、服装等工厂。疗养地。

迈宁根  德国中部城市。在威拉河畔。人口2.5万(1984)。公元982年见于史籍。1344年建市。1680-1918年为萨克森-迈宁根公国首府。工业有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纺织、木材加工、造纸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曾为德意志著名的舞台艺术中心。管弦乐队著名。设有戏剧陈列馆和戏剧学院、师范学院。

迈加拉  一译“墨伽拉”。希腊城市。在阿提卡和科林斯之间,临萨罗尼克湾。人口1.8万(1981)。北有峻山,南为平原。公元前八世纪商业发达。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克莱得斯的诞生地。农业和养禽业发达。

迈沃岛  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北部岛屿。在南纬15°10′、东经168°10′,圣埃斯皮里图岛以东105公里处。陆地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1,300。火山岛。年降水量2,500毫米,是瓦努阿图降水最多的岛。中部为山地,森林茂密。

迈阿密  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部滨海城市。也是世界闻名的热带气候旅游城市。人口37.3万(1984)。市区沿比斯坎湾延伸19.2公里,宽13公里。港口深奥。这里虽因疗养旅游而发展,但其中心在比斯坎湾对岸的迈阿密比奇。本市以工商业为主,多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也是葡萄、水果等集散地。渔业亦盛。陆、海军基地。为与拉美航空交通的中继站。

迈拉山  苏丹第二高山。在西部达尔富尔高原上。南北长88公里,最宽处65公里。最高峰海拔3,088米。熄火山。山顶有两个火山口湖,四周多温泉。阿拉伯胶树林分布广泛,是全国最重要树胶产区。

迈科普  俄罗斯城市,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所属阿迪格自治州首府。在北高加索别洛亚河右岸。人口14万(1985)。1870年设市。附近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以机械制造(木材流送设备、金属切割机床等)、食品加工为主,还有造纸、电力和化学工业等。有阿迪格语言、文学、历史和经济研究所。

迈索尔  ①旧邦名,即“卡纳塔克邦”。②印度西南部城市。在卡纳塔克邦南部、查蒙迪山山麓盆地中,风景秀丽,有“印度公园”之称。人口47.6万(1981)。曾是迈索尔邦的首府。附近产金。有棉纺织工业和碾米、面粉、食油、烟草、咖啡及制茶工业。传统手工业品有丝织、檀香木器等。铁路通班加罗尔、马德拉斯和浦那。南印度的文化与宗教中心。

迈诺特  美国北达科他州中北部的城市。人口约3.3万(1980)。公路、铁路、航空交通中心。周围农畜产品的集散地。工业以食品加工(面粉、乳制品)为主,附近有煤矿和油田、空军基地。

迈锡尼  希腊古城,古文化遗址。原称阿尔戈利斯城。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近爱琴海萨罗尼克湾,科林斯城之南。公元前十六世纪曾在此建立奴隶制国家,为爱琴文化的中心。公元前十二世纪初,迈锡尼联合希腊各城邦组成联军远征特洛伊,不久被多利亚人所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掘遗址,有坚固城堡、宫殿、圣火坛、圆形围墙等特殊结构,并发现青铜器及金银器皿、装饰品等。是欧洲晚铜器时代的典型地区。迈锡尼及其附近发掘的古文化,通称“迈锡尼文化”。

迈尔祖格  利比亚西南部城镇。在迈尔祖格沙漠北缘迈尔祖格绿洲中。建于十四世纪,曾长期是费赞的行政中心和队商贸易要站。谷物、椰枣集散地。有天然碱开采和地毯织造、篮篓编制、制鞋等手工业。公路通塞卜哈和的黎波里。

迈立开江  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源之一,本身又有左中右三源头,均在北部靠近中国边境处。曲折南流,在密支那北50公里的圭道附近与恩梅开江会合。长320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干流上游谷宽流缓,进入峡谷,常有急流,但仍可局部通航。支流坡陡水急,不通舟楫。

迈克蒂亚  委内瑞拉北部城市和港口。北濒加勒比海,南距加拉加斯约10公里,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相通。人口12万(1981)。建于1673年。有玻璃、食品、木材加工、烧碱等工业。著名的国际机场。辟有海滨休养地。

迈杜古里  尼日利亚城市,博尔诺州首府。在国境东北部恩加达河与蒂泽尔河汇流处。人口23.1万(1983)。1957年由耶尔瓦和迈杜古里两城合并而成。1964年铁路通此后成为东北部地区商业、交通中心。农畜产品重要集散地和转运站。周围产花生、棉花、玉米、木薯、粟和阿拉伯树胶。工业有屠宰、制革、肉类加工、榨油厂等。设迈杜古里大学、乍得湖研究所,还有王宫和博尔努清真寺。是哈科特-乍得湖铁路终点站。公路通北部各城镇和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城西9公里有机场。

迈泽图尔  匈牙利东部城市。在克勒什河支流霍尔托巴吉河畔。西距索尔诺克38公里。人口2.1万(1984)。铁路枢纽。有面粉、制砖、陶器等工业。附近产谷物、大麻、烟草等,并饲养牛、马。

迈卡尔山脉  印度中央邦中部的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海拔700-900米。东南为恰蒂斯加尔盆地,西北为温德亚查尔丘陵。重要的分水岭,东南属马哈纳迪流域,西北分属恒河流域和纳巴德流域。

迈阿密比奇  一译“迈阿密滩”。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沿海的避暑城市。位于南北向排列的沿岸沙洲组成的群岛上,隔比斯坎湾与迈阿密相望,其间有四座桥相连接,实际是迈阿密的郊区。人口约9.6万(1980)。沙滨上饭店、别墅鳞次栉比,娱乐设施甚多,每年疗养、游客达300万。市内交通靠快艇联系。迈杰尔达河突尼斯最大河流。源出阿尔及利亚填内迈杰尔达山南麓,东北流460公里,在突尼斯城北32公里处注入地中海突尼斯湾。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与枯水期相差数百倍。上游流经山地,坡大流急,干支流上建多座水坝,有灌溉、发电之利。下游平原宽广,土壤肥沃,是重要农业区,盛产小麦、大麦等。谷地是突尼斯北部地区东西向交通孔道。

迈索隆吉翁  希腊中南部城市。南临帕特雷湾。人口1.1万(1981)。沿湾多浅潟湖,筑有长防波堤。捕鱼业发达。1821-1829年希土战争时的战场。英国诗人拜伦1824年死于此城,至今博物馆内有他的塑像和纪念碑。

迈勒吉尔盐湖  阿尔及利亚最大内陆湖。在东北部。面积6,700平方公里。位于低于海面36米的洼地中。雨季(冬季)受源出奥雷斯山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的间歇河补给而充水。旱季干涸,成为盐滩。

达卡  孟加拉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布里根加河北岸。人口400万(1986)。建于十五世纪。市区位于海拔6-7.5米的冲积阶地上,郊区为肥沃的三角洲平原。产黄麻、稻米、甘蔗、油菜籽等。与其南16公里的河港纳拉扬甘杰连成一片,为全国最大工业中心。有麻纺、棉纺、皮革、制糖、造纸、玻璃等厂。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全国航空中心和铁路、公路、水路枢纽。有达卡大学(建于1921年)、工程技术大学、原子能研究中心、图书馆等。多清真寺。

达叻  又称“桐艾”。泰国东南部城镇,达叻府首府。在达叻河右岸,距河口5公里。人口3,813(1980)。农林产品贸易中心。有碾米、锯木等厂。公路通占他武里、罗勇等地。港口念喔在达叻市西17公里,建有码头和灯塔。

达杜  巴基斯坦南部城市。位于印度河右岸。商业中心。工业有农具、火柴等厂。铁路、公路南通海得拉巴、卡拉奇,北抵拉尔卡纳、苏库尔等地。

达沃  又译“纳卯”。菲律宾棉兰老岛最大港口和经济中心。位于达沃湾西北岸。人口61万(1980)。1936年设市。公路交通中心,天然良港,停靠内地般舶和远洋轮船。出口蕉麻、椰干、木材。蕉麻加工中心,并有锯木、木材加工等工厂。游览胜地,有风景优美的海滩和阿基那多珍珠养殖场。

达府  又名“来兴”。泰国西部城市,达府的首府。在宾河左岸。人口约1.4万(1980)。柚木贸易中心,附近开采锡矿。泰、缅交通要道,公路通彭世洛、南邦、那功沙旺等地。近郊有飞机场。市中心有郑皇庙、郑皇铜像等古迹。

达特  菲律宾城市。北甘马粦省首府。位于吕宋岛东南部达特河下游。人口4.9万。交通便捷,国内航运的停泊港。公路连接省内外各地。稻米、椰干、蕉麻和腌鱼的集散地。

达曼  ①沙特阿拉伯东海岸的最大商港和全国第二大港,东部省省会。人口12.8万(1983)。随石油工业发展而于四十年代兴起的进口港。主要输入石油工业设备、器材和牛。有化肥厂、石油化工厂和硫酸厂。还设有牛奶场与菜牛饲养场。有铁路由此通往首都利雅得。沙特阿拉伯的海军学院设此。②在印度西部,临坎贝湾东岸,果阿-达曼-第乌中央直属区的一部分。南距孟买16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3.9万。种植稻米、烟草、小麦。有捕鱼、造船和制盐业。1539年被葡萄牙占领,1961年由印度收回。

达鲁  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巴布亚湾西南端海滨城镇。位于南纬9°05′、东经143°10′。在弗莱河口以南32公里,濒临托雷斯海峡。西部省区的行政中心。人口7,100(1980)。附近沿海低地以种植椰子为主。

达瓦河  埃塞俄比亚东南部河流。源出锡达莫省北部裂谷带东侧高地,东南流576公里,至多洛汇格纳莱河,入索马里境称朱巴河。下游为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索马里界河。沿河冲积层中多砂金矿,上游阿多拉附近有淘金业。

达令河  澳大利亚东南部大河,为墨累河最长支流。上源塞文河源出新英格兰山脉西麓,为昆士兰、新南威尔士二州界河。向西流,转向西南穿越新南威尔士州,在文特沃思注入墨累河。全长2,740公里。流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重要支流有右岸的巴朗河、沃里戈河等。水量季节变化大。伯克以下雨季可通航。沿河有多处水利灌溉设施。

达尔文  澳大利亚北部地方首府和重要港口。在帝汶海达尔文港东北入口处。人口6.3万(1983),华人和华侨较多。铁路自此南下467公里至伯德姆转公路通艾丽斯斯普林斯,即可连接南部港口铁路。1870年始建。1974年曾遭飓风严重破坏,后重建。有海底电缆线通爪哇岛。为澳大利亚北部矿物输出港及贸易中心,出口牲畜、稻米和铀矿石等。重要海、空军基地。澳、亚、欧洲间航空站。有采捕珍珠贝、海参及牛肉加工、水果罐头等工业。

达尔汗  蒙古的第二大城,直辖市。位于北部、哈拉河谷。1961年始建,新兴工业中心。人口7.4万(1986)。有发电厂和水泥、砖瓦、皮毛、肉乳加工等厂。市内有热水管道。城东65公里有沙尔河露天煤矿,是全国第二大煤田,有铁路支线相通。设有工业学校。

达尔河  瑞典中部的河流。源出挪威边界费门湖东。有两条支流,即东达尔河、西达尔河,各长200余公里。东达尔河经锡利扬湖后在博伦厄西北16.1公里处同西达尔河汇合。在耶夫纳附近注入波的尼亚湾。全长520公里。是瑞典中部重要的动力资源和木材集运河道。东达尔河流经锡利扬湖一段,土地富饶,山河秀丽,为游览区。合流后的达尔河流域富矿产。

达尼丁  新西兰南岛东南岸重要港市。濒南太平洋奥塔戈湾。人口10.7万(1986)。始建于1848年。南岛东南地区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工业有冶金、毛纺织、木材加工等。输出羊毛、肉类、乳酪、皮革等畜产品。市东北16公里奥塔戈湾口的查默斯港是其外港。有奥塔戈大学及其他高等院校。

达迈尔  苏丹北部城镇。在尼罗河右岸,近阿特巴拉河汇入处。人口约1万。尼罗省首府和贸易中心,棉花、小麦、玉米、水果集散地。有编织、面粉等手工业。铁路通喀土穆和阿特巴拉。

达连湾  加勒比海最南部的海湾。西南邻巴拿马,东南接哥伦比亚。长约235公里。湾形呈三角状,其南部为介于卡里瓦纳角与蒂布龙角之间的乌拉瓦湾。沿岸多红树林。有阿特拉托河注入三角洲伸入湾内。

达沃斯  瑞士东部城市。在兰德瓦瑟河的达伏斯谷地,海拔1,529米。人口约1万,主要讲德语。气候宜人,为疗养和旅游胜地。二十世纪起成为国际冬季运动中心之一。电缆车可达海拔1,530-2,610米的滑冰运动场。窄轨车通库尔和恩加丁.设有阿尔卑斯学院。

达沃湾  菲律宾棉兰老岛南部的海湾。西南为蒂纳卡角,东南是圣阿古斯丁角。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72公里。面积约4,800平方公里。湾内有萨马尔和塔利库岛。水深,可泊万吨海轮。周围多良港,如达沃、迪戈斯等。沿岸有蕉麻及椰子种植园。

达纳内  科特迪瓦西部城镇,达纳内省首府。近利比里亚边界。人口1.9万(1975)。木材、咖啡、可可、可拉果、香蕉、稻米等集散地。有锯木场。附近有金矿开采。公路通国内主要城镇。

达拉巴  几内亚城镇,达拉巴省首府。在富塔贾隆高原上,海拔1,173米,南距马木50公里。畜牧业中心,附近有迪廷国营牧场。风景优美的高山疗养地,气候温和,有植物园和动物园。公路北通拉贝,南达马木。

达拉斯  美国得克萨斯州第二大城,重要工商业中心。位于州东北部,临特里尼蒂河。人口97.4万(1984),大市区297.4万(1980)。1841年始建。以广大的中部油田和棉花、畜牧业为基础而发展。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和重要的贸易、金融保险中心。著名的石油垄断组织中心和棉花贸易市场。飞机工业占重要地位,其他有石油加工、石油工业设备、纺织、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有多所大学和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

达尚峰  埃塞俄比亚最高峰。在北部,西南距贡德尔120公里。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瑟门山脉的主峰。海拔4,620米。熄火山,由暗色岩、凝灰岩等组成。山坡下部多森林,上部为高山草地。

达洛亚  科特迪瓦中西部城镇、达洛亚省首府。人口6万余(1980)。木材、稻米、咖啡、可可、可拉果、棉花集散地。有锯木工业。产木刻、牙雕等手工艺品。公路东南通阿比让,西北通邻国几内亚。有航空站。附近有野生动物保护区。

达荷美  “贝宁”的旧称。

达勒姆  ①英国英格兰东北部的郡。东滨北海。面积2,435平方公里。人口59万(1991)。首府达勒姆。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由石灰岩高地组成,最高点海拔789米。郡的南部为河谷低地。富炼焦煤,曾是英国最重要的产煤地(近年已衰落)。农业有耕作业和畜牧业。工业有钢铁、机车、机械、化学和电器设备等部门。英格兰南部到苏格兰的主要公路干线在此过境。主要城市还有达灵顿、艾克利夫等。②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中北部城市,位于罗利西北32公里。人口10万(1980)。周围是重要的烟草种植区。烟草工业极发达,约生产美国纸烟的20%。其他工业有棉织、集装箱、化学药品、精密仪器、家具、建筑材料等。有以医学院闻名的杜克大学和专为黑人设立的大学。多南北战争史迹。

达博拉  几内亚中部城镇,达博拉省首府。在富塔贾隆高原东部边缘,东距康康220公里。人口7.5万(1977)。稻米、花生、蜂蜜、烟叶、靛青、皮革集散地。有榨油厂和竹编手工业。城西北有铝土矿藏,储量10亿吨,品位48-52%。铁路东达康康,西通科纳克里。公路四达。

达斯岛  波斯湾南部小岛,属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阿布扎比城以北105公里。长1.6公里,宽0.8公里。三分之一为低平沙漠,三分之一为海拔约20米的石丘。岛上有赭石矿,但很少开采。原荒无人烟,为采珠者的避风处。现为札库姆与乌姆沙伊夫两个海底油田的工作站与油港,并设有天然气液化厂。

达喀尔  塞内加尔首都和最大港市。在大西洋岸佛得角半岛上,当大西洋航线要冲及西非重要门户。大达喀尔人口超过160万(1989)。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大型榨油(花生)、石油提炼、鱼肉罐头厂和纺织印染、造船、化学、烟草等工业。西非重要交通枢纽。港口始建于1861年,水深港阔,设备较好,可泊10万吨级船只,码头总长近8,000米,可同时停靠40多艘海轮,历来是欧洲至南美与南非至北美间来往船舶的重要中途站。有大型渔业码头。新建集装箱码头在港口北部。铁路北通圣路易,东达马里。毛里塔尼亚、马里等国部分进出口货物由此转口。有国际航空站。有达喀尔大学、黑非洲基础研究院。旅游中心,有海滨浴场和宏伟的清真寺。

达赫拉  原名“锡兹内罗斯城”。西撒哈拉港口。在中西部一狭长的半岛上,濒大西洋。人口1.3万(1982)。西侧港湾可停泊海轮。1884年始建,是西班牙在西非海岸建立的第一个永久居民点。近年因附近发现丰富泉水,吸引周围牧民来此定居,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渔港。有船舶修理、鱼类加工工业。汽轮来往于加那利群岛之间。有航空站,是欧洲、南美间航线上的要站。

达马拉兰  亦称“赫雷罗兰”。指以温得和克为中心的纳米比亚中部地区。位于中央高地与奥塔维山脉之间。从前主要是赫雷罗人聚居处。

达瓦赛尔  ①沙特阿拉伯内志高原南部的涸河。其上源为发源于赛拉特山地的塔斯利斯涸河、比沙涸河、腊尼亚涸河等,下游终于鲁卜哈利沙漠北缘。又称为腊尼亚涸河。②沙特阿拉伯达瓦赛尔涸河下游地区的绿洲群。属于利雅得埃米尔区。出产谷物、椰枣和水果。首府达姆。

达文波特  美国艾奥瓦州东部的城市,在密西西比河西岸,与对岸伊利诺伊州罗克艾兰和莫林联为一体。人口10.2万(1984)。1808年白人开始定居。1839年建为城镇。1851年发展为市。1856年密西西比河上最早的桥在这里建成。是农业、工业和贸易中心。1861年美国罗克艾兰兵工厂建成以来,发展迅速。世界上最大的铝滚轧机厂之一设此,还有飞机零件、拖拉机部件、钢铁、水泥、面粉等工业。美术馆中藏有美国、墨西哥和欧洲的美术作品。

达文盖雷  印度南部城市,在卡纳塔克邦中部、孟买-马德拉斯铁路线上。人口19.6万(1981)。农产品(大米、棉花、油料作物等)集散地,有纺织、碾米与炼油、人造丝、机械等工业,毛织与制造粗毯著名。附近养羊业重要。

达布蒂河  一译“塔普蒂河”。又名“塔皮河”。印度德干半岛西北部的河流。发源于贝杜尔高原,全长约700公里。从源头西流经高原内的岩石峡谷,水流颇急。在布尔汉普尔附近,穿过萨特普拉山脉。继续向西,穿行于与萨特普拉山脉相平行的南侧裂谷中。贾尔冈以下河谷平原变广,在苏拉特附近以三角港形式注入坎贝湾。

达令山脉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山脉,位于珀斯市东,与海岸平行,绵延300公里,距海25-30公里,海拔300米。为澳大利亚西部大高原西南边缘的断层崖,经切割的花岗岩台地,故亦名达令高原。山区产长瑞树木、檀香木等,并富藏金矿、镍矿。西侧边缘有大量铝土矿。最高峰库克峰,海拔582米。

达令草地  澳大利亚重要农牧业地区,位于昆士兰州东南部,大分水岭以西,新南威尔士州界以北。平原、丘陵相间,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海拔600-900米。原始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有肥沃的黑土,康达迈恩河流贯其间。为重要的小麦、牛、羊、猪产区,奶制品业发达。图文巴为其工商业中心,次要城镇有沃里克、多尔比。

达尔贝达  亦名“卡萨布兰卡”。摩洛哥最大港市。临大西洋。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人口226.3万(1982)。故城在1438年被葡萄牙人破坏。1770年阿拉伯人重建新城后,到十九世纪末叶发展为海上贸易中心。现为全国经济中心,有经济首府之称。集中全国加工工业的一半以上,包括炼油、炼铁、化工、鱼类加工、纺织、橡胶、水泥、汽车制造、木材加工等部门。金融、商业发达,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览会出名。世界著名人工港,约占全国港口吞吐量的三分之二,输出大量磷灰石以及柑橘、鱼品、铅锌矿石等。重要渔港,捕捞沙丁鱼、金枪鱼。铁路通国内主要城镇和矿区,有国际航空站。

达尔杰尔  一译“塔尔切尔”。印度奥里萨邦中部城市。在婆罗门河畔。人口1.6万(1981)。为一采煤中心,石灰石和白云石重要,有热电站。工业有化肥、锯木和家具制造等。

达尔彭加  一译“达班加”。印度比哈尔邦北部城市,卡姆拉河畔。人口17.6万(1981)。通往尼泊尔的铁路与公路交通中心之一。农产品集散地。有金属制造、磨粉和手工棉纺织业。

达尔豪西  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北部的城镇。座落在雷斯蒂古什河口,省会弗雷德里克顿以北225公里。人口约5,000。苏格兰人是最早的移民,现居民多系英格兰、苏格兰和法国人的后裔。建于1905年。主要产品有新闻纸、亚氯酸盐、烧碱等。此外伐木业、航运业和捕鱼业也很发达。

达里瓦尔  印度旁遮普邦西北部的城市,在伯达拉北面,与阿姆利则组成工业地区。素以毛纺织工业著名,有旁遮普平原最大的毛纺厂。

达特茅斯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城市。同省会哈利法克斯隔海湾相对,1955年建成连接两城的桥梁。人口6.2万(1981)。建于1750年,原来是一个居民点的住宅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迅速,1961年设市。有炼油厂、酿酒厂、造船厂以及船舶修配厂等。设有海洋研究所。

达曼胡尔  埃及城市,布海拉省首府。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部,西北距亚历山大60公里。人口18.9万(1976)。重要棉花、稻谷市场。有轧棉、毛织、木材加工、制毯等工业。三角洲水陆交通枢纽之一,多条铁路、公路、通航渠道交会处。

达马万德山  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的主峰和伊朗的最高峰。在德黑兰东北约70公里。海拔5,604米,为一高大死火山锥,主要由安山岩组成。顶部终年覆雪,有冰川。南麓有著名的避暑胜地称为达马万德。

达尔马提亚  克罗地亚的一个地区。包括亚得里亚海沿岸的达尔马提亚群岛和附近1,000多个小岛。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5万。行政中心斯普利特。气候宜人,多疗养胜地。经济以旅游业为主。农作物有葡萄、油橄榄、棉花、烟草等。渔业和造船业居重要地位。布腊奇岛开采建筑石料。主要港市有斯普利特、杜布罗夫尼克。

达姆施塔特  德国中西部城市。西距莱茵河19公里,北离法兰克福27公里。人口13.9万(1982)。

兴起于中世纪,1567年后为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爵驻地。十九世纪起成工业城市,建有炼铁、化学、制药、机械等部门。农业和葡萄酒集散地。为建筑、雕刻和陶瓷的研究中心。

达莫德尔河  一译“达莫达尔河”。印度半岛东北部的河流。源于乔塔纳格普尔高原,东流至加尔各答南56公里注入胡格利河。最大支流巴拉卡尔河。全长590公里。上游多急流、瀑布(洪德鲁瀑布高73米)。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支流上建有水库多座,拦洪或发电。下流易于迁徒,所挟泥沙加速了胡格利河的淤积。沿河是印度主要的工矿区,采煤业重要。

达赫莱绿州  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位于中西部一片长80公里、宽32公里的洼地中。种植椰枣、柑橘、麦类与油料作物。有磷灰石矿。有盖斯尔、穆特等居民点。公路、商路通哈里杰、费拉菲拉等绿洲。有罗马时代的庙宇遗址。

达尔富尔高原  苏丹西部高原,尼罗河与乍得湖流域分水岭。大致包括南、北达尔富尔两省。地表起伏平缓,海拔大部1,000-1,500米,有许多干河床与孤山散布其间。最高峰迈拉山是熄火山,为苏丹第二高峰,高3,088米。四周残丘广布。气候干旱,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表水、地下水都缺乏。牧场广阔,畜牧业重要。盛产阿拉伯树胶。

达兰扎达嘎德  蒙古南部城市,南戈壁省首府。位于伊林塔拉附近大草原,距乌兰巴托600公里。人口1万(1979)。有畜产品加工厂等。商队通过的集镇。

达达尼尔海峡  黑海海峡的西南段。土耳其语称恰纳卡莱海峡。西侧为盖利博卢半岛。长61公里。西南口内最宽,为6.4公里;主要港口恰纳卡莱附近最窄,仅1.3公里。形成于砂岩区与灰岩区,两岸平原较博斯普鲁斯海峡稍见开展,但亦有丘陵便于防守。水深57-70米。同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成为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唯一通道。

达莱斯瓦里河  又译“托莱索里河”。孟加拉国中部河流,贾木纳河左岸的分流水道。在坦盖尔附近分流,河床宽阔。长160公里。雨季平均流量20万米2/秒。流经首都达卡,在蒙希甘杰附近注入梅格纳河。沿岸产黄麻、水稻、甘蔗等。

达累斯萨拉姆  斯瓦希里语意为“平安之港”。坦桑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港口。在国境东部,东濒印度洋。人口150万(1986)。原为渔村,1857年始建城镇,1862年起逐步发展成东非大城市之一。曾是德、英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据点。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业产值占全国大半,有炼油、水泥、机车修理、农机具修造、轻工、纺织等工厂。中央铁路与坦赞铁路的起点。天然良港,输出棉花、咖啡、剑麻及其他农、矿产品。邻国赞比亚、扎伊尔、布隆迪的部分物资亦在此转口。有输油管通赞比亚恩多拉。市郊有国际航空站。有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技术学院等高等学校和国家博物馆。以热带植物园著称。有海滨公园。

达赫拉克群岛  红海南部岛群,近非洲厄立特里亚海岸。由达赫拉克和诺拉两主岛(面积分别为742和128平方公里)及124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组成。地势低平,四周有珊瑚礁环绕。气候干旱。散生棕榈树丛,冬季雨后地表长有草类。居民以捕捞鱼、龟和采集珍珠贝为主要职业。诺拉岛上有采石场。

达尔马提亚海岸  在克罗地亚东南部和南斯拉夫南部沿海,北起伊斯的里亚半岛,南至德林湾,绵延700多公里。沿海石灰岩构成的山脊,露出海面,成为狭长的半岛和岛屿;软岩形成的纵谷,被海水淹没,成为狭长的海峡和海湾。海岸、岛屿、海峡、海湾走向大致平行。这种类型的沉降海岸,在地貌学上以当地古代部落的名称,命名为达尔马提亚海岸。

达尔马提亚群岛  克罗地亚东南部亚得里亚海中的多山群岛,包括1,000多个岛屿和岩礁,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较大的有布拉奇岛,赫瓦尔岛、科尔丘拉岛等。山脉和海岸平行,岛屿多成长形。属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湿。岩溶地貌遍布,栖息多种爬虫类动物。有柑橘,油橄榄、葡萄种植业等。畜牧业以饲养绵羊为主。还有渔业、造船业等。多疗养地。旅游业甚盛。

达尔米亚纳加尔  印度比哈尔邦西南部城镇,在宋河下游的高地上。1933年开始发展的工业城市。有水泥、纸浆和造纸、胶合板、石棉、制糖和榨油工业。

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  旧译“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突厥语意为“山国”。俄罗斯行政区。在北高加索东北部,东临里海。面积5.03万平方公里。人口176.8万(1987),民族构成复杂,有阿瓦尔人、达尔金人、列兹金人、拉克人、突厥人和伊朗人等。1921年1月20日设自治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地势南高北低,全境四分之三属大高加索山区,最高处巴扎尔-久济山海拔4,480米。北部及里海沿岸为平原。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硫黄等。多矿泉。气候干燥,北部为半荒漠、草原。1月平均气温-11-1.4℃,7月24℃。年降水量200-800毫米。主要河流有库马河、捷列克河、苏拉克河。工业以里海沿岸石油、天然气开采和食品加工为主,还制造选矿设备、电器、仪器和机床。种植业不发达,养羊业较重要。主要城市有杰尔宾特、哈萨维尤尔特。

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  位于印度西部,在古吉拉特邦与马哈拉施特拉邦之间。面积491平方公里。人口10.4万(1981)。原为葡萄牙属地,1961年由印度收回后设置的一个中央直辖区。以农业为主,产谷物、豆类与棉花。林地约占总面积41.5%,有柚木。工业有小型的纺织、机械、化学与肥料等厂。首府锡尔瓦萨。

亚丁  也门共和国城市,印度洋西北部重要港口。位于亚丁湾北岸的两个半岛上,距红海南口曼德海峡约160公里,扼海上交通要道。人口35万(1986)。自古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途站。十六世纪处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下。1802年英国在此设立海船加煤站,1839年正式侵占,作为向东方扩张的据点。1968-1990年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首都。1850-1970年间曾为自由港。工业有肥皂、铝制器皿、卷烟、纺织、榨油与晒盐等部门。出口盐、皮革、皮张、咖啡、树胶、香料等。西半岛称“小亚丁”,面积15平方公里,设有大型炼油厂,曾为行政中心。

亚齐  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部。约十六世纪初期兴起的伊斯兰教苏丹国,是马来群岛一带的贸易中心。十七世纪初期,达于鼎盛。势力所及,包括苏门答腊西海岸全部,并征服马来半岛许多地方。后衰落。葡萄牙、荷兰入侵时期,反抗殖民侵略颇力。由于英荷矛盾得以保持独立。1873年,被荷兰所灭。

亚述  古国名。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公元前十九到前十八世纪发展成为王国。版图南及阿卡德,西达地中海。不久遭外族入侵,国势削弱。公元前十五世纪复兴,建立君主专制,向外扩张,北进亚美尼亚,以至黑海沿岸,西侵叙利亚和腓尼基,南至巴比伦。公元前十一世纪受外族进攻,再度衰落。公元前十世纪,又再兴起。公元前八世纪中到前七世纪七十年代,疆域北抵南高加索,东至伊朗高原,南临波斯湾,西达地中海,西南至埃及,建都尼尼微,形成西亚古代军事强国。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后,由于统治集团内讧和被征服地区人民反抗,国势惭衰。公元前612年,为新巴比伦和米提亚联军灭亡。

亚南  位于印度半岛东海岸,戈达瓦里河三角洲支流河口。面积112平方公里。1763年被法国占领,1954年为印度收回,属本地治里中央直属区。主要种植水稻与甘蔗。亚南镇人口8,000多。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位于东半球东北部。西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和黑海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接,东南以帝汶岛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海面与大洋洲分界,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东、南三面分别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约4,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5%,亚欧大陆的五分之四。大陆海岸线长约6.9万公里,多边缘海。北岸较平直,冰期长,有喀拉海、拉普杰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东岸较曲折,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以及黄海、东海、南海所包围。海上有千岛群岛、萨哈林岛  (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马来群岛等一系列岛屿,呈花彩状。外侧为深海沟。南岸有三大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等。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土运河、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地势高峻,起伏大,平均海拔950米,仅次于南极洲。山地高原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崇山峻岭会集中部,四周较低。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称“世界山结”,向东北有天山山脉,东有昆仑山脉,东南有喜马拉雅山脉,西南有苏来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各山脉之间有高低不等的高原和盆地。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还有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外侧,分布着西西伯利亚平原、黄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境内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尼泊尔名萨加-玛塔峰),海拔8,848.13米;也有世界最低洼地--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活火山约200座),地震频繁。全境从北到南跨寒、温、热三带。最北部为寒带,终年严寒,降水稀少。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部和西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沙漠,冬夏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南部热带地区终年炎热,有热带季风气候(干季雨季分明)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西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型气候,冬湿夏干。山岳地带为高山气候。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流入太平洋的有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等;向南流入印度洋的有萨尔温江、恒河、印度河等;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亚欧交界的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公里,为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最深处1,620米)为世界最深的湖。土壤和植物分布与气候带一致。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石油、铁、锡、钨、锰、铜、铅、锌、金、铝土、菱镁矿等。人口28亿(1983),约占世界人口的60%,为人口最多的洲。民族众多,主要为黄种人,占全洲人口的五分之三。其次为白种人,黑种人、棕色人种。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半岛、日本、爪哇岛等,阿拉伯半岛、戈壁沙漠、西伯利亚人口稀疏。盛产稻米、小麦、棉花、天然橡胶、棕油、大豆、茶、蚕丝、黄麻、椰枣、椰子、胡椒、金鸡纳霜、糖、咖啡、香蕉等。渔业发达,东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鱼产量占世界的30-40%。工业发展迅速,日本是世界主要工业国,西亚为世界最重要石油产区。全洲国家为:东亚和东北亚有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中亚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东南亚有菲律宾、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南亚有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有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亚洲的中国、印度、巴比伦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但从十六至十七世纪开始受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来受英、法、荷等殖民者侵略,许多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国家相继独立。

亚速  一译“阿速夫”。俄罗斯联邦罗斯托夫州城市,在顿河下游,距亚速海7公里。人口7.9万(1985)。1926年建市。河港。铁路要站。工业以机械制造(锻压设备、渔船等)和食品加工(鱼类罐头等)为主。设有历史地志陈列馆。

亚眠  法国北部城市,索姆省首府。位于索姆河畔,南距巴黎116公里。人口13万,包括郊区15.2万(1982)。交通枢纽。工业中心,十六世纪以来的法国纺织工业中心,主要生产麻、毛、棉织物。还有钢铁、农机等工业。有大学、科学院与十三世纪哥特式大教堂。

亚琛  德国西部工业城市。邻近比利时、荷兰边境。人口24.4万(1983)。历史古城。附近多矿泉,罗马帝国时代,即以温泉区著称。工业有机械、冶金、纺织、化工、印刷、食品等部门。德国西部贸易中心之一。周围富煤炭资源。多古建筑物,如十四世纪建造的哥特式市会堂(德国君王曾在此举行加冕礼)、亚琛教堂等。英国路透通讯社最早创办于此。市内有博物馆,收藏世界各地报纸甚富。

亚丁湾  阿拉伯海西端的一个海湾,介于阿拉伯半岛与非洲之间。地理上一般以非洲瓜达富伊角的经度(东经51°17′)为其东界。地质上则以索科特拉岛与库里亚穆里亚群岛之间的一线为其东界。按后一范围,亚丁湾东西长约1,480公里,南北一般宽36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最深5,360米。亚丁湾表层水流向随季风变换而易,盐度很高。海面以下100-600米深度水层水从阿拉伯海流向红海,盐度较低;600-760米水作反向流,盐度大;1,000米以下又是一层较淡的水。亚丁湾为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孔道,主要港口有亚丁、吉布提与柏培拉。

亚马孙  巴西西北部一州。位于亚马孙河中游,北与委内瑞拉、西与秘鲁、西北与哥伦比亚交界。面积156.79万平方公里,为巴西最大州。人口200.1万(1990)。首府马瑙斯。绝大部分为亚马孙平原,仅北部为圭亚那高原边缘山地,有巴西最高点内布利纳峰。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1750年归属葡萄牙。1852年为巴西帝国一省。1889年改设州。经济以林产品橡胶、巴巴苏坚果、硬木为基础。黄麻产量占全国首位,还产可可、甘蔗、香蕉、木薯、稻等。有石油提炼、电子、电器、摩托车、食品、橡胶、化学等工业。交通主要依靠水运。建有横贯亚马孙公路。

亚当桥  印度东南端的达努什科迪和斯里兰卡的塔莱曼纳尔之间的一串珊瑚礁和浅滩。北濒保克海峡,南临马纳尔湾。长29公里,靠轮渡联系。

亚纳河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河流。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境内。由源出上扬斯克山东坡和北坡的杜尔加拉赫河与萨尔坦格河汇成。曲折北流经森林、苔原带,注入拉普杰夫海亚纳湾。汇合点以下长872公里(以萨尔坦格河起算长1,492公里),流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河口三角洲面积5,20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阿德恰河、贝坦泰河。河口处年平均流量1,000米2/秒。上扬斯克以下可通航。上游10月到翌年4月末、5月初,下游10月到翌年6月初封冻。结冰期7-8个月。产凹目白鲑、狗鱼、奇尔鱼和茴鱼等。

亚松森  ①巴拉圭首都。位于巴拉圭河东岸与皮科马约河汇合处。市区呈扇形,向东延展约20公里。海拔53米。人口约60万(1989)。始建于1537年8月15日,因该日为天主教圣玛丽亚升天节,故名。1580年曾为南美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首府。附近为人口稠密的富饶农业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水陆交通中心。全国最大的河港,对外贸易绝大部分经此进出,输出棉花、烟草、肉类、马黛茶和木材等。有纺织、烟草、制鞋、榨油、制茶、面粉、造船等工业。设有全国仅有的两所大学;有大主教宫、大教堂、自然历史博物馆等著名建筑。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通恩卡纳西翁,并经轮渡与阿根廷铁路线相连,有国际机场。②委内瑞拉东北部的城市,新埃斯帕塔州首府。在玛格丽塔岛东部圣胡安峰脚下的亚松森谷地内,海拔10米。人口9,000(1980)。建于1524年,为西班牙的第一个殖民点,遗有古老的城堡和大教堂等建筑物。附近农业区的工商业中心。工业有轧棉、制糖、酿酒等。公路枢纽。旅游地。

亚拉奎  委内瑞拉北部一州。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41.2万(1990)。首府圣费利佩。东部和西部为山地高原,中夹肥沃的图尔维奥-亚拉奎低地。热带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有煤、铜、铂等矿藏。低地农业发达,主产甘蔗、香蕉、玉米、烟草、咖啡等。饲养牛和猪。工业主要是农牧产品加工。有铁路和泛美公路通过。

亚拉腊  一译“阿拉拉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西南部城市。位于霍普金斯河上源地区,墨尔本以西177公里。人口8,340(1981)。为农牧业区的商业中心,铁路交接点。有毛纺织厂、奶品厂、木材厂等。葡萄酿酒业著名。附近有金矿开采。市东山地为旅游风景区。

亚佩尤  阿根廷东北部科连特斯省圣马丁区的城镇。在乌拉圭河畔。人口1,100(1980)。南美洲独立战争时期著名英雄何塞·德·圣马丁的诞生地(1778年2月26日)。

亚兹德  伊朗中部城市,亚兹德省省会。人口19.3万(1982)。位于山间盆地中,希尔山东北麓,海拔1,240米。在库姆-扎黑丹铁路线上。始建于五世纪。为伊朗拜火教最大中心。生产地毯、丝织品、细毛围巾。有许多清真寺。周围地区产小麦、大麦与棉花。

亚速海  一译“阿速海”或“阿速夫海”。乌克兰南部与俄罗斯西南岸边海,南以刻赤海峡接黑海。面积3.9万平方公里。平均深8米,最深13米。盐度9-11‰。西、东岸低平,南、北岸较陡,沿岸多潟湖、沙嘴。塔甘罗格湾为最大海湾。水温夏季20-30℃,冬季低于零度。可通航。冰期2-3个月。有顿河、库班河、米乌斯河等注入。鱼产丰富。主要海港有马里乌波尔、塔甘罗格、耶伊斯克等。

亚哥斯  即“阿尔戈斯”。

亚基马  美国华盛顿州中南部城市。临哥伦比亚河支流亚基马河。人口4.98万(1980)。附近农牧业和林业的贸易中心。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发达。有面粉、肉类加工、水果罐头、木材、农业机械、服装等工业。附近有美军射击练习场、飞机场。旅游地。

亚彭岛  印度尼西亚东部岛屿。位于伊里安查亚北面,实珍群岛南面的伊里安湾中。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24公里,面积2,424平方公里。多丘陵,中部为海拔700-1,500米的山脉。人口集中在南岸。经营农业和渔业。

亚喀巴  约旦唯一的海港,位于亚喀巴湾顶端的狭窄海岸上。人口1.5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尚为一渔村,七十年代起建立工业与旅游业。为化学工业中心,还有炼油厂、木材厂与太阳能海水淡化厂。港口有5万平方米租给伊拉克使用。

亚马孙河  世界最大河流之一。在南美洲北部。由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的乌卡亚利河与马拉尼翁河汇合而成,向东流贯巴西北部,在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全长6,437公里(以乌卡亚利河源起算)。支流长度在一千公里以上的有20多条。流域面积62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面积的35%,包括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大部或部分领土。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水量终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22万米2/秒,洪水期流量可达28万米2/秒以上,每年泄入大西洋的水量占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五分之一,为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约5.2‰。进入平原后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为0.7-1.7米/秒。水深河宽,巴西境内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马瑙斯附近深达99米。下游河宽达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状,宽240公里,浅滩沙洲罗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奥比多斯。干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轮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鲁的伊基托斯;全水系内可供通航的河道长度达3万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但尚未充分开发。

亚历山大  埃及最大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在尼罗河口以西一条东北-西南向伸展的狭长地带上,西北临地中海,东南靠迈尔尤特湖。人口270.8万(1983)。曾为古埃及托勒密王朝都城,因亚历山大大帝时(公元前332年)兴建而得名。公元前四到前一世纪为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十六世纪起一度衰落,十九世纪逐渐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较速。有纺织、造船、化肥、炼油等工业。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场。分东西两港。东港水较浅,主要为渔港和海上游览区。西港为深水良港,由两道防波堤和狭长的法罗斯岛屏障,港区面积广达6平方公里以上,全国80-90%的外贸物资经此,输出棉花、棉织品、稻米等。铁路、公路通开罗。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1892年创设的希腊-罗马博物馆。近郊多名胜古迹。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遗址在近海的法罗斯岛上。

亚齐特区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苏门答腊岛北头,东滨马六甲海峡,西临印度洋,包括附近的韦岛、锡默卢及巴尼亚等群岛。面积55,392平方公里,人口341.6万(1990)。首府班达亚齐。亚齐山原纵贯全境,沿海有断续的平原,东岸河口三角洲有油田。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原约占全省面积三分之一,最高峰勒塞尔火山海拔3,381米。农产品除稻米外,胡椒、椰干、槟榔、橡胶、咖啡、剑麻皆出口。工业有皮革、食品及金属加工。石油及天然气的开采与炼制日益重要。主要港口有韦岛的沙璜、乌勒埃勒埃等,仅沙璜可进出大船。

亚利桑那  美国西南部的州。南邻墨西哥。面积29.5万平方公里。人口375万(1991)。首府和最大城市菲尼克斯。早期曾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98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后为墨西哥领土,经美墨战争于1848年归美国,1853年又从墨西哥买入希拉河以南土地,1912年建州。中、北部属亚利桑那高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海拔2,000-2,500米。科罗拉多河流经西北部切割成世界闻名的大峡谷。西南部属科罗拉多河下游和希拉河流域,地势低平,有沃野和沙漠。气候干燥,多仙人掌类植物。过去畜牧业很盛,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棉花和柑橘类生产有很大增长。采矿业是本州重要产业,铜的开采量居全国首位(1980),其他锌、铅、银、金、钼等也大量开采。以菲尼克斯、图森为中心,机械、航空、电子等工业在发展中。多天然公园和古代印第安和西班牙殖民时代史迹。冬季南部可避寒,夏季中部、北部可避暑。旅游业很发达。本州印第安人史前文化相当繁荣,现仍有很多印第安人保留地,印第安人口约15万。主要城市有菲尼克斯、图森等。

亚沙汉山  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郊区,马来西亚天然橡胶的发祥地。1899年华侨首先在此大规模种植橡胶获得成功,从此马来西亚各地兴起种植橡胶,终于发展为世界第一位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亚沃日诺  波兰南部城市。属卡托维兹省。在卡托维兹市和克拉科夫市之间。人口7.7万(1982)。建于十三世纪。十八世纪发现铅锌矿,并进行开采。现有采矿(煤和铅锌)、化学(氮肥)和动力工业,还有水泥、玻璃和陶瓷工业。

亚拉巴马  ①美国南部的州。面积13.39万平方公里。人口408.9万(1991)。首府蒙哥马利。最大城市伯明翰。1819年建州。州名是由该地印第安种族名称亚里巴马斯转化而来。北半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南麓的丘陵和台地。南半部为墨西哥湾海岸平原。亚热带暖湿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美国主要农业州。别名“棉花之国”,近年因棉产中心移到得克萨斯州,已衰退。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棉花、甘薯、马铃薯等;南部以花生、甘蔗为多。乳肉用畜牧业发展迅速。工业以棉纺织最重要。东北部伯明翰,因附近煤、铁、石灰石丰富,形成美国南部唯一的钢铁工业中心。黑人比例较高(26.3%,1980)。主要城市还有莫比尔、蒙哥马利等。②美国亚拉巴马州河流。由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塔拉普萨河与库萨河汇合而成。从东北向西南流过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上。在下游与汤比格比河汇合后,分流为莫比尔河和滕索河,注入墨西哥湾的莫比尔湾。从库萨河源算起,全长1,064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上游两个支流上有大型水库。自蒙哥马利以下有航运之利。亚欧大陆也叫“欧亚大陆”。因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大陆,故称。由于两洲存在着重大的地理差异,习惯上把它分为两洲。

亚罗士打  马来西亚吉打州首府,哥打士打县治。华侨称“亚劳”。人口7.2万(1980)。位于吉打平原北部,吉打河及支流本丹河合流点,离海13公里。地势低平,常遭泛滥。水乡风貌。四郊有大片稻田。吉打平原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工业较发达,原以农产品加工(碾米、橡胶、椰油、木薯、锯木)占主要地位,印刷、纺织与化工工业正在发展。铁路、公路与航空联系半岛马来西亚各地及泰国。西北郊象山有洞穴长达1.6公里,可以远眺马六甲海峡风光。旅游业日盛。

亚细亚洲  即“亚洲”。

亚美尼亚  国名。在亚洲西南、外高加索中南部。北、东同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为邻,南、西同伊朗和土耳其接壤。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358万(1990)。亚美尼亚人占90%,还有阿塞拜疆人、俄罗斯人等。首都埃里温。全境多山,90%的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阿拉加次山海拔4,090米。中部有高加索最大湖泊--谢万湖。大部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300-600毫米。1月平均气温0--13℃,7月24-26℃。河流属里海流域,多湖泊。有铜、钼、铀和铝土矿。十九世纪初并入帝俄。1920年建苏维埃政权。1922年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组成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9月23日宣布独立,国名称亚美尼亚共和国。工业占主导地位,以机器制造、金属加工、有色金属(铜、钼、铅)冶炼、化工(合成橡胶、塑料等)和电力为主,还有轻工和食品加工等。农业半数靠人工灌溉,主产大麦、小麦、葡萄、甜菜、烟叶和棉花。公路运输重要。输出铜、钼矿石和葡萄酒等;输入粮食和机械装备。主要城市还有列宁纳坎、基洛瓦坎等。

亚特兰大  美国乔治亚州首府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位于西北部阿巴拉契亚山麓台地上。人口42.6万(1984),大市区202.9万(1980),黑人占大多数。1836年作为铁路终点站而兴建,是南北战争  (1861-1865)时南方军的战略要地。毁于南北战争,后再重建。美国东南部陆空交通要地、金融中心。近二十年来,随北方工商业和人口南迁,发展迅速,有飞机、汽车、纤维、机械、钢铁、食品等工业。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设此。有乔治亚州理工学院(建于1885年)和亚特兰大大学中心。多博物馆和公园。旅游业发达。

亚喀巴湾  在红海北端。长160公里,宽19-27公里。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两岸耸起约600米,沿岸平原极窄,良好港湾只限于西岸的达哈布一处。另在北端有埃拉特与亚喀巴两港。最深处达1,828米。湾口有蒂朗岛及塞纳费尔岛,并有珊瑚礁,航行不便。东、西两岸分属沙特阿拉伯与埃及领土。最北端一小段海岸分属约旦与以色列。

亚穆纳河  旧名“朱木拿河”。恒河最长的支流,约1,380公里。导源于印度西北的本德尔本杰山西南坡的亚穆纳斯特里冰川,在格尔西亚以下与西源通斯河相会,水量加大。继续南下,为旁遮普平原与恒河平原的界河,东西两侧均有灌溉运河网,引亚穆纳河水灌溉。格尔纳尔以下转为东南行,阿格拉以下,河身蜿曲加大,至阿拉哈巴德汇入恒河。重要支流有昌巴尔河和贝特瓦河。终年有水,季节涨落,易洪易旱,河岸高耸。沿河主要城市有德里和阿格拉。

亚马尔半岛  涅涅茨语意为“土地的尽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西北部。西临喀拉海及拜达拉茨湾,东和东南临鄂毕湾。长约700公里,宽240公里。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属秋明州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地表平坦,最高点海拔84米。河流、湖泊众多。冬季严寒,持续达8个月。永冻层广布。北部属苔原带,中部为苔原、草地与灌丛,南缘为森林苔原带。七十年代末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如北极、中亚马尔气田等)。居民多为涅涅茨人,以饲养驯鹿及渔猎业为生。鄂毕湾岸建有诺维港。

亚马孙平原  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的中下游平原。南北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除邻近安第斯山麓部分属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外,大部分在巴西境内。面积约5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低地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150米,平原中部的马瑙斯,海拔仅44米。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为世界上面积最广的赤道多雨区。年平均气温27-28℃,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500毫米之间。热带雨林密布,面积广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植物种类繁多并富特有种,如三叶胶、巴西果等。动物种类亦很丰富,尤多树栖动物。矿藏主要有石油。人烟稀少,总人口约1,500万,包括10万生活在密林中的印第安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已有计划地组织移民和发展农牧业,开发自然资源,已建成贯通全境的亚马孙公路。

亚马孙地区  委内瑞拉南部的边境区。西与哥伦比亚、南与巴西接壤。面积175,75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领土面积的20%。人口6万(1990),大多为印第安人。首府阿亚库乔港。地理上属圭亚那结晶岩高原的一部分,西南部为低地。热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5月-9月为雨季。奥里诺科河的发源地,河流水量丰富,有急流和瀑布,其分流卡西基亚雷河同亚马孙水系相通。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大部分地区未经开发,经济以狩猎、捕鱼以及采集橡胶、巴拉塔胶和香料为主,有少量木薯、稻米、甘蔗等作物。交通主要靠河运和空运。

亚历山大贝  南非城镇。在开普省西北部,濒大西洋,近奥兰治河口。金刚石开采地,附近海滨冲积矿床丰富。有航空站。

亚历山大港  安哥拉西南部港口,濒大西洋。北距木萨米迪什80公里,有公路相通。重要渔港。有鱼类加工厂和制盐业。附近有禁猎区和国家公园。

亚布洛内茨  全称“尼斯河畔亚布洛内茨”。捷克北部城市,属北捷克州。在尼斯河畔。海拔500米。人口4.4万(1983)。全国最大的玻璃工业中心。人造宝石(妇女饰物)产地,以生产各种装饰品著称。还有机械制造、纺织、塑料、造纸和木材加工等工业。有玻璃珠宝博物馆、十四世纪哥特式教堂等建筑古迹。

亚平宁山脉  意大利亚平宁半岛骨干,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南伸部分。西北从萨沃纳附近的卡迪博纳山口起,南至西西里岛以西的埃加迪群岛,长1,400公里,宽40-200公里,海拔约1,200米。大体可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砂岩组成,森林茂密。中段起自佩鲁贾-安科纳一线以南,地势崎岖,为山脉最宽、最高的部分,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最高点大科尔诺山,海拔2,914米;山坡有良好的放牧地。南段由花岗岩、片麻岩与云母片岩组成。覆盖有栗、栎、山毛榉与松等植被。山脉东坡平缓,西坡较陡。西部山麓多火山(如维苏威等),地震频繁,时有山崩。有铝土、硫黄、天然气等矿藏,北部产建筑用大理石。

亚平宁半岛  又称“意大利半岛”。南欧三大半岛之一。突出于地中海中部,介于第勒尼安、亚得里亚、爱奥尼亚三海之间。面积约25.1万平方公里。北以阿尔卑斯山脉同中欧、西欧分隔。亚平宁山脉从西北向东南组成半岛骨干。地中海式气候为主,冬雨夏干。海岸曲折,多良港。矿藏以汞、铝土、泥煤、天然气、岩盐与大理石为主。水力资源丰富。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稻米、马铃薯、甜菜与葡萄、柑橘、油橄榄等。有10条铁路通过山区。

亚美尼亚城  哥伦比亚中西部城市,金迪奥省首府。位于中科迪勒拉山脉西坡考卡河支流金迪奥河右岸,东距波哥大160公里。海拔1,550米。人口15.7万(1984)。始建于1889年。咖啡贸易中心,并以牛市场著名。周围地区盛产咖啡等农产品。有纺织、食品等工业。附近有煤矿。公路和铁路枢纽,有飞机场。设有大学。

亚美利加洲  即“美洲”。

亚速尔群岛  北大西洋中东部火山群岛。包括圣米格尔、法亚尔、弗洛雷斯等9个岛和一些岩礁。在西经25°1′-31°7′、北纬36°55′-39°43′,东南距马德拉群岛770公里。陆地面积2,344平方公里。人口25.1万(1984),主要是葡萄牙人后裔。各岛地势崎岖,多火山锥、火口湖、热泉。最高点海拔2,320米(在皮库岛上);多地震,1957年境内海底火山曾喷发。地中海式气候,夏干热,冬温湿,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中世纪时诺曼人、阿拉伯人曾到此。1432年各岛陆续被葡萄牙占领。十九世纪末被划为葡萄牙的三个区,各区的行政中心分别为蓬塔德尔加达、英雄港和奥尔塔。1976年4月起实行自治。居民多从事农牧业,产菠萝、柑橘、谷物、早春蔬菜、葡萄、肉乳等。渔业重要。有农产品加工、酿酒工业和编织、陶器等手工业。欧、西非、南美间空运和海运的重要中继站。有通向大西洋两岸的海底电缆。冬季游览、疗养胜地。

亚萨瓦群岛  南太平洋斐济西部群岛。位于维提岛西北70公里处。由大小20多个火山岛组成。陆地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4,300。主要岛屿有纳维蒂、亚萨瓦等。有旅游业。

亚得里亚海  地中海北部的一个海域。在南欧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南以奥特朗托海峡通爱奥尼亚海。南北长约800公里,东西宽95-225公里。面积13.2万平方公里。北部为浅海,东南部最深处1,324米。表层海水夏温25℃,冬温10℃。盐度北部30‰,南部38.5‰。主要港口有的里雅斯特、威尼斯(意大利)、斯普利特、里耶卡(克罗地亚)、都拉斯(阿尔巴尼亚)等。

亚得里亚堡  古城名。即今土耳其埃迪尔内。地当巴尔干通向伊斯坦布尔和爱琴海铁路的交点,具有交通和战略上意义。中世纪时,先后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占据。1354年属土耳其。1913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伦敦和约》中规定,土耳其把从依诺斯到密地亚一线以西包括亚得里亚堡在内让与巴尔干各国。同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缔结《布加勒斯特条约》,亚得里亚堡仍归土耳其。

亚斯贝雷尼  匈牙利中部城市,位于蒂萨河支流佐吉沃河畔,西距布达佩斯64公里。人口3万(1984)。贸易中心。有机械制造、家具、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有农业学校、民间艺术博物馆。

亚穆苏克罗  科特迪瓦新首都。1983年政府决定迁都于此。位于国境中部,邦达马河  东岸。人口11.6万(1987)。原为小村。现为新兴的政治、文化中心。已建有基础设施和宏伟建筑。有示范性中学、高等公共工程学校和技术教育学院,还有综合性体育馆和国际医院。公路通阿比让、布瓦凯。市郊有国际机场。

亚历山大勒塔  即“伊斯肯德伦”。

亚历山大群岛  美国阿拉斯加东南,靠近太平洋岸的群岛。大小岛屿1,100个,西北-东南向排列。系地壳下沉,海水上升,山顶露出海面所成。岛屿具不规则的海岸线,岛与岛间形成深海峡。主要岛屿自北而南有奇恰戈夫岛、阿德默勒尔蒂岛、巴拉诺夫岛、库普雷诺夫岛、威尔士亲王岛等。多针叶林。以木材业、渔业、水产加工、皮毛、采金、纸浆、造纸等为主要经济部门。主要渔港有锡特卡、凯奇坎。

亚历山德里亚  ①罗马尼亚南部城市。泰莱奥尔曼县首府。在多瑙河支流韦代亚河畔,东北距布加勒斯特70多公里。人口4.7万(1983)。铁路、公路枢纽有食品和木材加工、机械制造等工业。有农业学校。②意大利西北部城市。临波河上游支流塔纳罗河,西北距都灵80公里。人口10.1万(1981)。城建于1168年。农产品集散地与葡萄酒市场。工业有机械、化学、制鞋、针织与毡帽等。铁路、公路枢纽。有罗马式、哥特式大教堂,还有博物馆与美术馆等。③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城市。在华盛顿南9.5公里处,临波托马克河。人口约10.7万(1984)。1749年始建居民点,1791年划入哥伦比亚区,1846年再划归弗吉尼亚,1852年建市。铁路交通要地。华盛顿的住宅地和旅游地。多联邦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主要工业有酿酒、化工、木材加工等。有华盛顿总统纪念史迹。①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中部的城市。在红河上,巴吞鲁日西北177公里处。许多大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故有“会议城”之称。人口5.1万(1980)。1832年建城。河运贸易促使其迅速发展,是周围农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利用附近出产的木材、棉花和甘蔗发展了加工工业,还有炼油、砖瓦、混凝土等工厂。西北10公里处有军用机场。

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首都,东非最大城市,当地语意为“新鲜的花朵”。在中部高原上,近国土的几何中心。人口180万(1989)。建于1887年。海拔2,450米的山城,非洲最高的大城市。市街依山势起伏,分上半城和下半城,道旁多植桉树。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国内近半数工厂集中于此,有纺织、食品、制革、制鞋、木材和金属加工、建材、车辆修配、电力等部门。重要的咖啡、谷物、皮革、蜜腊贸易市场。铁路东北通吉布提港,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公路中心,6条干线呈放射状通往各重要城镇。近郊有国际航空站。非洲统一组织总部与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设此。有大学、考古博物馆以及大教堂、孟尼利克宫等著名建筑。

亚美尼亚高原  西亚伊朗高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交会处的高地,位于高加索山脉南部与土耳其东部。其北缘称作小高加索山地。由一系列熔岩覆盖的高原组成,平均海拔1,500-2,000米,多火山。最高峰为土耳其境内的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本区多深陷河谷与湖盆。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库拉河与阿拉斯河的发源地,有凡湖、雷扎耶湖与谢万湖等山区湖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低地夏季干热,高地夏季温和,冬季漫长严寒,降水丰富。亚美尼亚人原居于本区。低地借灌溉种植果木、烟草、棉花、谷物、壳果。山区放牧。产铜、锡、铁、金、银与石料,并多矿泉。河谷为国际交通线所经。

亚穆纳讷格尔  印度哈里亚纳邦东北部新兴工业城市,在亚穆纳河右岸。人口10.9万(1981)。与杰加特里(人口4.3万)为双连市。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还有淀粉、锯木和肥料等。杰加特里制造电器用的铜丝、铜片,以及铜器皿等。

亚历山大一世岛  南极半岛西部、别林斯高晋海上的一个大岛。在南纬69°-73°、西经68°-76°之间。隔玛格丽特湾和乔治六世海峡南极大陆相望。由火山岩组成,岛形大致呈丁字形,南北最长处约380公里,东西宽100~240公里。面积4.3万平方公里。多山地,覆有很厚的冰层。无常住居民。1821年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曾到此。

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城市。西临鞑靼海峡。人口2.2万。建于1881年。1932-1947年曾一度为萨哈林州首府。海港,距特莫夫斯科耶火车站约60公里。渔港。有木材加工和鱼类加工厂。附近开采煤炭。

亚历山德鲁波利斯  希腊东北部港口,在色雷斯区东部,马里查河口西北,临爱琴海的埃内兹湾口。人口3.6万(1981)。建于1860年,1871年起因赛马会而发展。1896年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萨洛尼卡铁路通车后繁荣。是色雷斯区的主要吞吐口。为周围发达的农业区中心。历史上希腊和保加利亚曾长期争夺。1913年曾属保,1919年,1920年条约和1923年洛桑条约归希。1941年曾为保占,1944年又归希腊。

亚斯琴别-兹德鲁伊  波兰南部新兴工业城市。位于卡托维兹西南,连同附近的拉齐布日、克布里克、拉德林以及卡托维兹,构成一大工业区。靠近捷克共和国的边境(相距仅5公里),与捷克中北部的俄斯特拉发工业区相接。原为一著名矿泉疗养地。自发现大量炼焦煤后,二十年间人口从万余人激增至10.1万(1984)。

百济  古国名。为马韩人中的百济部落所建。公元一世纪末兴起于朝鲜半岛西南部汉江下游。建都于汉江南岸慰礼。逐渐征服马韩其他部落,四世纪占领带方郡。成为半岛西南部强国,与新罗、高句丽鼎足而立。后在与高句丽战争中,处于劣势。都城一再南移,474年移熊津,538年移泗沘。五、六世纪后,又受到新罗攻击,国势更弱。七世纪中叶,统一于新罗。

百老汇  美国纽约市最长的一条街,从曼哈顿的南端延伸到布朗克斯的北界,是纽约市南北向主要街道之一。长25公里,宽22-45米不等。其中有数段东西向转折,并间以广场如时报广场、麦迪逊广场等。下段多银行、事务所、戏院、夜总会、旅馆等。是金融和商业活动中心。因戏院、夜总会等多设于此,故常以之作为美国戏院业、纽约娱乐业、纽约夜生活的代称。哥伦比亚大学(创于1754年)位于百老汇路上。圣保罗教堂(建于1766年)是美国古老教堂之一。

百慕大群岛  北大西洋西部岛群,在北纬32°18′、西经64°-65°,距北美大陆约928公里。由145个岛屿和一群岩礁组成,呈鱼钩状分布。仅20个岛有居民。面积53平方公里,百慕大岛最大。人口5.7万(1986),黑人占60%。首府哈密尔顿。1609年英国人来此进行殖民。1684年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1941年英国将其中摩根等三个岛群租借给美国建立海空军基地,为期99年。美国海空军基地在圣乔治岛上。金德利机场是空军基地和国际航线机场。1960年美国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英国军队1957年最后撤出百慕大群岛。1968年实行内部自治。附近水域产鱼和龙虾。工业有船舶修理、小船制造、制药,还有手工艺品等。气候温和宜人,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周围海底富石油气体水合物。常有船舶在此附近海域失踪,被称为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是著名的世界之谜,有人以为与海底水合石油气的分解有关。

西兰  ①西兰群岛。丹麦领海中的岛群。大致介于卡特加特海峡与大贝尔特海峡之间。面积7,514平方公里。包括西兰、默恩、萨姆索、阿迈厄及其他小岛。是丹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②西兰岛。西兰群岛的大岛,也是丹麦第一大岛。介于卡特加特海峡和波罗的海之间。东北隔厄勒海峡同瑞典相望,西隔大贝尔特海峡同菲英岛相邻。长约130公里,宽115公里,面积7,435平方公里。人口216.3万(1979)。扼波罗的海出北海通道,为中欧和北欧交通要冲。北部多森林,沿岸海滩有疗养所。土壤肥沃。南部农业发达,乳牛、肉牛养殖业著名,工业、渔业和旅游业都很重要。主要城市有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罗斯基勒和赫尔辛格等。

西宁  越南南部城市,西宁省首府。在东威古河支流河畔,东南距胡志明市105公里。人口2.6万。公路东南通鹅油下,胡志明市,西北和西南分别通柬埔寨的磅碪和柴桢。郊区有飞机场。市内教堂具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混合建筑风格。

西亚  又称“西南亚”。指亚洲西部的25个国家。面积1,12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亿(1987)。东北部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东南有阿富汗与伊朗。高加索地区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西北部有土耳其与塞浦路斯。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及附近岛屿上分布着沙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与科威特等国。中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平原以及西亚裂谷带有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大部地区气候干旱,仅西北部沿海岸地带降水量较多,东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与伊朗高原上则有鲁卜哈里、大内夫得、代赫纳、卡维尔与卢特等沙漠。大部地区的农业依赖灌溉。水源主要依靠河流,阿拉伯半岛依靠涸河,伊朗高原利用坎儿井。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与豆类,次为小米与稻米。果品以椰枣和阿月浑子著称,还有葡萄、油橄榄、无花果、柑橘以及桃、杏、李等。经济作物以棉花、烟草、亚麻与甜菜为主。绵羊、山羊毛与皮革为主要畜产品,阿拉伯半岛有骏马和大量骆驼。石油资源丰富,波斯湾沿岸和海底以及两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油区之一。石油开采对当地许多国家与世界经济均具重大意义。其他重要矿藏有铬、铜、锑、锰、铁、磷灰石、铝、煤等。制造业以土耳其、伊朗比较发展,手工业在许多国家具有悠久传统。两河流域、巴勒斯坦、伊朗、阿拉伯半岛以古文化著称,并且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拜火教以及其他一些宗教的发源地。居民大都信伊斯兰教。名胜古迹、宗教圣地众多。

西贡  “胡志明市”的旧称。

西尾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爱知县。在矢作川下游。人口9.2万  (1986)。1219年于西条筑城。1562年改今名。1953年设市。工业以汽车制造、钢铁、纺织、机械、金属加工为主。市西以产茶有名。

西欧  欧洲西部地区。政治地理上的西欧,指欧洲除东欧国家以外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狭义的西欧,仅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4亿  (1984)。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高原;山地所占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温和湿润。河流有塞纳河、卢瓦尔河、莱茵河、泰晤士河等。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钾盐等矿产。重要海港有伦敦、利物浦(英),马赛(法),布鲁塞尔(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

西非  非洲西部地区。东至乍得湖,西濒大西洋,南濒几内亚湾,北为撒哈拉沙漠。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佛得角、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及西撒哈拉  (有时兼及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面积638万平方公里,占非洲五分之一。人口约1.3亿,约占全非总人口三分之一,苏丹语系黑人占85%,北部多阿拉伯人。全境地势低平,一般海拔200-500米;南部为富塔贾隆和包奇高原,东北为贾多和阿伊尔高原;沿海有平原。有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冈比亚河等大河流经。大部地区旱、雨季分明,旱季时内地盛行干热的东北信风。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北部热带沙漠气候,中部热帝草原气候,南部热带雨林气候。有铝土(产量占全非90%以上)、金刚石、铁、锰、铀、石油等矿产。沿海盛产可可、油棕、橡胶,草原带产咖啡、花生、棉花,其中可可、花生等占有世界重要地位。半荒漠带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西昂  即“锡永”。

西京  “京都②”的别称。

西点  美国东北部最古老的军事要塞。位于纽约州东南部、哈得孙河西岸,纽约市北80公里。属纽约州奥兰治县。美国独立战争中,1778年在此建立抗英据点。1802年国会定为军事保留地,建有陆军军官学校(通称西点军校)。

西宫  日本本州岛大阪湾岸城市。属兵库县,介于大阪与神户之间。人口40.9万(1986)。古交通要地。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铁路相继通达,成为大阪、尼崎的工业卫星城市。1925年设市。主要工业为食品、钢铁、机械、电机、化学等。造酒业自古有名(滩酒)。

西顿  古代腓尼基北部奴隶制城邦,滨地中海东岸,即今黎巴嫩的赛达。约建于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与推罗并称为腓尼基两大商港城邦。手工业发达,尤以染料和玻璃制品著名。二千年代后期向海上殖民,占塞浦路斯等岛屿,势最盛。公元前六世纪被波斯统治。公元前333年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占领。公元前64年并入罗马。

西隆  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首府。原为阿萨姆邦首府。在卡西丘陵中部,海拔1,500米。人口10.8万,连郊区17.3万(1981)。冬季气温约1.7℃,通常有霜,从不降雪。附近梯田较多,有水稻、马铃薯、玉米。水果有菠萝、槟榔、香蕉和橘。多家庭手工业。市北有水电站。公路北通高哈蒂,相距101公里。

西港  新西兰南岛西北岸港市。濒临塔斯曼海,位于布勒河口北岸。人口4,660(1986)。全国主要煤港,附近煤矿区所产大部分煤均由此输往全国沿海各地。

西方省  旧称“汉志”,又译“希贾兹”。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省。包括滨红海的狭长平原以及内陆的赛特山地。南北长约1,10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在100万以上。省会麦加。出产有椰枣、皮毛、树胶,以及制作念珠用的黑珊瑚。矿藏有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银、锡等,多未开发。主要经济收入与穆斯林朝圣有关。有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圣地麦加、麦地那和塔伊夫等。吉达为沙特阿拉伯的最大海港。

西印度  同“东印度”对称的一个地区名。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初,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为寻找从欧洲通向东方的航路,四次西航大西洋,发现南、北美洲东北海岸和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屿,误认为是印度。后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到达南美东岸后,证明这是一块欧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陆”。后来欧洲殖民者就称南、北美大陆间的群岛为“西印度”。

西姆拉  印度西北部城市,喜马偕尔邦首府。人口7万(1981)。海拔2,205米,气候凉爽。林木葱茏,景色秀丽,已成为避暑胜地。建于1819年,曾为英属印度夏都,1948年撤销。附近农田广阔,灌溉方便,产小麦、玉米、大麦和马铃薯、水果,水果加工业重要。运输和商业中心,铁路通昌迪加尔。设有汽车、用具制造、制茶等工厂。

西南亚  即“西亚”。

西柏林  见“柏林”。

西泰岛  一译“市岛”。法国塞纳河中的小岛,属巴黎市。古代巴黎的核心。有许多桥与塞纳河两岸的巴黎联系。东部建有巴黎圣母院。

西班牙  国名。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上。北濒比斯开湾,西北、西南临大西洋,东和东北滨地中海;陆疆同法国、安道尔、葡萄牙相邻;南端隔直布罗陀海峡同北非的摩洛哥相望。面积50.47万平方公里。人口390.4万(1991),主要是西班牙人,余为加泰罗尼亚人、加利西亚人和巴斯克人。居民大都信罗马天主教。东北部居民多讲加泰罗尼亚语,西北部讲加利西亚语,北部讲巴斯克语,西班牙语为国语。首都马德里。境内高原和山地相间,全国平均海拔660米,三分之一国土超过1,000米,是欧洲地势最高国家之一。中部为梅塞塔高原,北有坎塔布连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南有莫雷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西北部较湿润,内陆和东南部较干燥。月平均气温从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有高达1,500毫米处。多矿藏,汞储量占世界首位,并有煤、铁、铝土、钼、黄铁矿、石油等。森林面积广阔,有欧洲栓皮栎、橡、栗、杉等。盛产沙丁鱼和龙虾等。历史悠久,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创造了灿烂的古文明,以后受罗马人、哥特人、摩尔人等的统治。十五世纪两个基督教王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光复全部国土。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传统工业有机器制造、钢铁、化学、有色冶金等,八十年代中期,汽车制造、炼油、信息技术、电子等部门发展较快。农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油橄榄、葡萄、柑橘等。橄榄油产量居世界前列。乳、肉畜牧业和捕鱼业发达。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输出工业品、柑橘、橄榄油、葡萄酒和软木等。输入石油、棉花、机器等。由于气候宜人和多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业发达。国外旅客年达390万人(1983)。

西雅图  美国西北部重要工商业城市、港口。临通连太平洋的普吉特湾。人口48.8万(1984),大市区(包括埃沃雷特)160万(1980)。美国西北部地区大贸易港,有巨大的海港设施,是去阿拉斯加和远东航空海运的门户。金融中心。始建于1852年。工业发达。波音航空公司总部工厂所在地,生产世界喷气客机总数50%以上。其他有钢铁、铝制品、服装、木材和木材加工、纸浆、罐头食品、造船、汽车装配等工业。渔船队和游艇基地。风景美丽,东南有雷尼尔山国家公园,西有奥林匹克山公园。著名旅游地。市南郊有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有华盛顿大学(1861年建)等高等学校。

西黑文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城镇。和东面的新黑文相邻接,是个卫星城市。人口5.3万。1921年建为城镇,是康涅狄格州最年青的城镇。有许多小工厂,以汽车轮胎、纺织品、纽扣等产品为主。

西爪哇省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爪哇岛西段,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包括近海岛屿,面积46,300平方公里。人口3,538.1万(1990)。省会万隆。从西到东横贯全境有一系列火山,最东的塞雷梅火山海拔3.078米,省内最高峰。火山之间有高原和盆地。火山外侧为沉积岩山脉,南部海岸陡峭,北部沿海有宽广的平原。芝塔龙河上有国内最大的贾蒂芦湖水库,有发电、灌溉效益,为旅游地。丘陵山地有柚木、桉、铁木与栎、桧等林木。低地多已耕垦,种植稻米、木薯、玉米、甘蔗、花生和椰子,坡地种植橡胶、茶、香料(胡椒、丁香、豆蔻、香茅)、咖啡、油棕等,还有金鸡纳种植园。有煤、铁、铜等多种矿藏,金、银、硫、磷酸盐的开采居全国首位,西北海域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有纺织、食品加工、烟草、皮革、印刷、橡胶、化工、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飞机制造与船舶、汽车、摩托车修配)等。主要城镇有万隆、西冷、茂物、井里汶、苏加武眉等。

西北地区  加拿大行政区。位于西北部,包括加拿大北纬60°以北(除育空地区以及魁北克省、纽芬兰省极北部分外)的大陆和全部岛屿。面积342.6万平方公里,占加拿大总面积三分之一强。分马更些,基瓦廷和富兰克林三个小区。人口5.4万(1990),一半以上是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首府耶洛奈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内陆平原和地盾交界处有一系列湖泊,大湖有大熊湖和大奴湖。气候凛冽。马更些河三角洲至彻奇尔连线以北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连线以南地区,夏季比较温暖,冬季虽寒冷,但较短。马更些河盆地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水产丰富。地广人稀,开发较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采矿业迅速发展,以铀矿最为重要,还有铅、锌、金、银、铜、钨、石油等。交通原以内河航运为主,1965年大奴湖铁路完成,公路、航空运输也渐趋完善。经济以采矿、渔业为主,还有皮毛交易。主要城市耶洛奈夫、辛普森堡。

西北地方  指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以西、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主流以及五大湖之间的地区。是早期俄亥俄、印第安纳、伊利诺伊、威斯康星4州的总称。这个地区曾长期为法领路易斯安纳的一部分。1763年为英国领有,独立战争后归美国。1787年大陆会议上正式称为“俄亥俄河西北地方”。十九世纪4州陆续建立。

西亚裂谷  西亚-东非大裂谷的最北段。从亚喀巴湾北端向北经过阿拉伯谷地、死海、约旦河谷地、贝卡谷地与奥龙特斯河谷地,直到土耳其南部。其中许多地段为交通要道。约旦河与奥龙特斯河为重要灌溉水源。死海为重要的盐库。

西西里岛  地中海中最大和人口最稠密的岛屿,属意大利。在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东与亚平宁半岛仅隔宽3公里的墨西拿海峡。面积2.57万平方公里。人口495.8万  (1982)。首府巴勒莫。公元前八世纪至前六世纪希腊人在岛东岸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41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以后历经汪达尔、拜占庭、诺尔曼人等统治,1442年并入西西里王国,不久又分裂,改受西班牙统治,1861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境内多山地和丘陵,沿海有平原。东岸有埃特纳火山,海拔3,323米,为全岛最高点。多地震。地中海式气候,北部、西部较湿润,南部较干燥。农业以小麦、蔬菜、葡萄、棉花为主,并多柑橘、柠檬等亚热带果品。西海岸渔业发达,产沙丁鱼和金枪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此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从而促进了地区工业的发展,还有硫黄等矿藏和盐场。主要港口为巴勒莫、卡塔尼亚与墨西拿。

西约克郡  英国英格兰北部的郡。建于1974年。位于奔宁山脉东麓,西南与大曼彻斯特毗邻。面积2,039平方公里。人口198.5万(1991)。首府利兹。西部为奔宁山地,有深切河谷;东部为低地。主要河流有艾尔与卡尔德。土地不利于农耕,唯本国的菊苣(根可充咖啡用)与甘草几乎全产于此。畜牧业发达,高地牧绵羊,各地有乳牛业。有煤、铁。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以毛纺织为主的都市化地区,布拉德福德为著名中心。其他工业有钢铁、机床、纺织机械、服装业等。重要城市还有迪尤斯伯里、韦克菲尔德等。

西里古里  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边境城市。人口15.4万(1981)。铁路运输中心,印度内地通往阿萨姆等东部各邦的铁路都由此经过,并有航空站,交通位置重要。有制茶、烟草、锯木和胶合板厂。

西里西亚  欧洲中部地区名。大致在奥得河中、上游流域,即今波兰西南部、捷克北部俄斯特拉发一带和德国东部。十八世纪中期以后,绝大部分被普鲁士侵占,小部分并入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复国,西里西亚分属波、德、捷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部分划入波兰,小部分属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旧分上西里西亚和下西里西亚,大体上分别和奥得河的上、中游地区相当。土壤肥沃,盛产谷物、马铃薯、麻类和甜菜。煤、铁、铜、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十九世纪初起发展为欧洲主要工业区之一。主要城市有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卡托维兹、比托姆、霍茹夫、格利维采、索斯诺维茨以及捷克的俄斯特拉发等。

西伯利亚  在亚洲北部,泛指俄罗斯境内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太平洋岸间,北起北冰洋,南抵哈萨克丘陵的广大地区,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也有人将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岭作为其东界(以东称远东区)。东西长约7,000多公里,南北宽达3,500公里,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西部为平原,中、东部以山地、高原为主。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河流多流入北冰洋,大河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及勒拿河等。贝加尔湖是世界蓄水量最大和最深的淡水湖。气候寒冷,大陆性显著,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均位于此。永冻土和冻土广布。针叶林占全区山地面积60-70%。多皮毛兽。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镍、金、铅、锌、金刚石、云母、石棉等矿藏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俄一半以上。

西奈半岛  埃及在亚洲的领土和行政区。在西南亚阿拉伯半岛的西北。东滨亚喀巴湾,南濒红海,西临苏伊士运河和苏伊士湾,北临地中海。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行政中心阿里什。南部为山地高原,海拔800-1.500米,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西南有加阿沿海平原。北部为平坦高原,间有石漠和流沙。地中海沿岸为平原,海拔300米以下,是塞得港通往巴勒斯坦的陆上走廊。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少,仅在干谷处生长有刺灌木和草本植物。经济以游牧业为主,放牧山羊、绵羊。少数绿洲产大麦、黍类、玉米等。西部苏伊士湾沿岸产石油,还有铁、锰等矿藏。

西南极洲  指南极洲在西经50°-160°之间的地区,与东南极洲以毛德山脉为界。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所组成。面积与高度均比较小,面积为229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度1,290米,基盘平均高度低于海平面140米。大陆冰的体积与厚度也小,体积为330万立方公里,冰厚平均为1,080米。年降水量比东南极洲稍多,南极半岛年降水量达600毫米。包括马里伯德地、埃尔斯沃斯地、南极半岛、威德尔大陆架上的冰封岛屿。估计石油储量450亿桶,天然气约3,200亿立方米。

西南非洲  见“纳米比亚”。

西洛锡安  英国苏格兰东部地区名。原名林利斯戈郡,1975年改今名。位于福思湾南岸。面积414平方公里。人口14.1万(1983)。行政中心林利斯戈。多高地、丘陵,最高点海拔531米。阿尔蒙德和埃文为主要河流。南部高地牧牛与绵羊。北部低地作物以燕麦、小麦、芜菁与马铃薯为主。有煤田。十九世纪采矿业兴起。主要工业有汽车、电子、纺织、造纸、橡胶和家具等。主要城市还有巴斯盖特、利文斯敦。

西班牙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首都和主要港口。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特立尼达岛西岸,临帕里亚湾。人口15万(1987)。原为印第安人村落。1774年起成为特立尼达的首府。工业主要有食品、纺织、家具、石油化工以及各种耐用品的装配。西印度群岛海空交通要站,国内公路、铁路的起点。港口优良,水深、隐蔽,远洋轮可直靠码头。全国进口贸易的全部及出口的一部经此出入,并转运苏里南、圭亚那的铝土矿和委内瑞拉的铁矿砂。东郊有皮亚尔科国际机场。市内多历史性建筑、广场、公园及热带植物园。风景优美,为旅游胜地。城东10公里有西印度大学的三所分校。

西班牙镇  牙买加东南部城市。位于科布雷河畔,东距金斯顿22公里,有铁路、公路相通。人口8.1万(1982)。始建于1525年。1692-1872年间曾是牙买加首府。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附近利瓜内阿平原盛产香蕉、甘蔗、面包果、咖啡、可可、柑橘等农产品。工业以纺织、陶瓷为主。城内有大教堂(1655年建)、古皇宫(1762年建)遗迹以及纪念馆、议会大厦、法院大厦等古老建筑。有1910年成立的牙买加农业学校。

西原地区  亦称“西部高原”。在长山山脉西南部,包括越南的嘉莱-昆嵩、多乐、林同等省。地形平缓,形成广阔的高原。南北长450公里,东西宽150公里。东坡陡峻,迫近海岸,西坡平缓,逐步向老挝的下寮和柬埔寨东部倾斜。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橡胶、咖啡和茶叶种植园。粮食作物以旱稻、薯类为主。

西部沙漠  指从尼罗河河谷至利比亚边界之间的埃及西部地区,属利比亚沙漠一部分。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气候干燥。人口仅20万左右,三分之一为游牧民。耕作业集中于哈里杰、达赫莱等绿洲,利用井水灌溉,种植椰枣和谷类等。北部有石油开采。

西萨彦岭  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古老褶皱山系。东北-西南走向。西起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小阿巴坎河上游,东同萨彦岭相接,长约600公里。主要由泥质及砂质页岩、硅质片岩、石英岩及石灰岩等组成。大体以叶尼塞河谷为界,西段较高,大多海拔2,800-3,000米,最高峰克孜勒-泰加山海拔3,121米。东段海拔2,000米。多山间盆地。大陆性气候强。北坡海拔800米-1,500米处森林茂密,多雪松、云杉、冷杉;南坡以森林草原为主。有铁、铜、钴、金、镍、铬、铅、锌、钼和石棉等矿藏。水力资源丰富,有著名的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

西萨摩亚  太平洋中南部的岛国。位于南纬13°-15°、西经171°-173°之间。由萨摩亚群岛西部的乌波卢、萨瓦伊2个大岛和附近的阿波利马、马诺诺、法努阿塔普和努乌卢阿等7个小岛组成。陆地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16.7万(1989),萨摩亚人占90%,还有混血种人、欧洲人等。居民多信基督教,讲萨摩亚语。首都阿皮亚。各岛多火山,山峦起伏。土地肥沃,森林茂密。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25℃,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常遭飓风袭击。历史悠久,原为独立王国,十九世纪中叶,英、德、美三国相继侵入,1899年沦为德国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新西兰占领,1946年改为托管地。1962年1月1日宣告独立。椰子、可可、木材和香蕉为四大产品。饲养猪、牛等牲畜。渔业重要。有食品加工、锯木、服装等小型工厂及手工编织业。1965年后旅游业发展迅速。输出椰干、可可、木材和香蕉等。输入食品、工业用品和运输设备等。有海、空航线联系英、美、澳、新西兰等国。

西捷克州  在捷克最西部。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86万(1991)。首府比尔森。西南部有舒马瓦山和捷克林山,西北部为克鲁什内山,其他地区低山与盆地相间。有索科洛夫大煤田,还有铜、铀矿等。建有大型热电站和煤炭气化厂。工业有机械、化工、陶瓷、纺织、木材加工、食品等。比尔森地区和奥赫热河谷人口稠密,工业企业较集中。畜牧业以肉、乳用为主。农作物主要有麦类、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山地有木材采伐。富热矿泉,其中亚希莫夫-矿泉含放射性物质,居里夫妇在此发现镭和钋。

西朝鲜湾  朝鲜西北部黄海的海湾。在中朝界河鸭绿江河口与北纬38度线以北的长山串之间。海底陷落而成,水深一般20-50米。潮差5米左右。水浊,透明度在10米以下。流速快,每小时6.7海里。有鸭绿江、大同江等河注入。盐度33‰。表层水温度夏季25℃左右。冬季结冻。湾内北部多小岛,有椴岛、炭岛等。沿岸农业发达。广梁湾是主要天然盐场。

西棕榈滩  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部疗养城市。人口6.2万,大市区57.3万(1980)。与其东侧棕榈滩隔沃斯湖相望,有大桥相通。1893年作为棕榈滩的商业区而兴建。但自卡纳维拉尔角设立肯尼迪宇航中心以来,航空、电子零件研制也日益发展。

西普  鲁士旧地区名。按历史传统,维斯瓦河以西至奥得河间波罗的海沿岸,总称为波美拉尼亚。1772年,俄、普、奥三国第一次瓜分波兰,普鲁士占有维斯瓦河以西的土地,称为西普鲁士。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又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整个波美拉尼亚地区。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西普鲁士名称不再存在。

西蒙斯敦  南非军港。在西南端,北距开普敦32公里。濒福尔斯湾,扼好望角航线要冲。人口1.2万。建于1741年,最初是荷兰海军基地,1795年后为英国所占。现南非政权同英国订有共同使用军港的协定。是南大西洋和西印度洋地区的军事要地,设有现代化海上监听系统。也是渔港和海滨疗养地。

西撒哈拉  在西非西北部,西临大西洋,陆疆邻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人口14.2万(1983),大部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信伊斯兰教。东部为海拔约300米的高地,地表波状起伏,有孤丘散布;向西呈阶梯状逐级低降;沿海低地多沙丘。气候干燥,年降水量50-200毫米。内地炎热;沿海较温和,多雾。植被稀少,多沙暴、尘暴。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十五世纪中叶起,葡、西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188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沿海建立据点后不断扩张。二十世纪初叶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称“西属撒哈拉”。1958年被改为西班牙的海外省。1976年西班牙被迫撤出后,有关各方对归属问题有争执。多数居民从事游牧业,主要放牧羊和骆驼。绿洲有农业,产大麦、小麦、玉米等。沿海盛产多种鱼类和龙虾。磷灰石蕴藏丰富,布克拉是主要开采区;还有钾盐、铁、铜等矿藏。进口粮食和工业品,出口以磷灰石为主。最大城市阿尤恩。

西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西部地区,简称“西马”,旧称马来亚。因位于马来半岛,当地使用“半岛马来西亚”一词代替“马来亚”。

西布罗米奇  一译“西勃伦威治”。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位于西米德兰都市区,伯明翰西北8公里处。人口15.5万(1981)。工业有采煤、冶金、重型机械、化学、炼油等。有十六世纪建造的橡树房屋,现成为博物馆。

西北边境省  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省。北、西邻阿富汗。面积7.45万平方公里。人口1,165.8万(1983)。首府白沙瓦。地处高山区,海拔2,000-6,000米。西北部的蒂里奇米尔峰,为全国最高峰,海拔7,690米。3,6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带。南部低山、丘陵区有白沙瓦、科哈特、班努三大盆地。重要河流有印度河、斯瓦特河、喀布尔河、吉德拉尔河等。以农业为主,居民80%从事农业。38%的耕地可灌溉。产小麦、玉米、甘蔗、烟草等。有制糖、罐头、棉纺、水泥等小型工业和非金属采矿业。

西印度联邦  西印度群岛中原英国殖民地的政治联盟。1958年1月13日成立,包括除巴哈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以外的所有西印度群岛的英国属地,主要成员为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首府设于特立尼达岛的西班牙港。1961年牙买加首先退出联邦,1962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也宣布脱离,联邦于同年5月解体。

西印度群岛  北美洲岛群。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从西端的古巴岛到委内瑞拉北海岸的阿鲁巴岛,呈向东突出的长弧形,延伸4,700多公里。由1,200多个岛屿和众多暗礁、环礁组成,自南向北分为小安的列斯、大安的列斯和巴哈马三组群岛。总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1981)。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此,误为印度附近岛屿,后因群岛位于西半球,故称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

西弗吉尼亚  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地的一州。是密西西比河以东平均海拔最高(约500米)的州。原属弗吉尼亚州西部的四十个郡,南北战争时分出,1863年建州。面积6.27万平方公里。人口180.1万(1991)。首府查尔斯顿。最大城市汉廷顿。东境为坎伯兰山脉,中、西部属阿勒格尼台地,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900-1,250毫米。著名的产煤州,以沥青煤为主的煤产量居全国前列。天然气生产也很重要。化学、钢铁、机械、玻璃等工业相当发达。以查尔斯顿为中心的卡诺瓦河谷因有丰富的岩盐发展成巨大的化学工业地带,有“化学工厂谷地”之称。农业以乳用畜牧为中心,并栽种苹果、桃、烟草、玉米等。

西西伯利亚  ①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起乌拉尔,东到叶尼塞河。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大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为阿尔泰、萨莱尔和库兹涅茨克山脉。从北到南依次为苔原带、森林苔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包括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克麦罗沃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部边缘。②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简称。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国、蒙古相邻,西同乌拉尔经济区,东同东西伯利亚经济区接壤。包括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和克麦罗沃州。面积242.72万平方公里。人口1,414.7万(1985)。煤炭、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及库兹涅茨克煤田。工业以能源、钢铁及机械制造(动力、矿山机械、拖拉机)为主。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都非常丰富,煤炭和钢铁工业在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化学、有色冶金、森林工业及食品工业。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畜牧业发达,以牛、猪、羊为主。工业、农业、城市、人口和铁路主要集中在南部;管道运输发达。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新库兹涅茨克、巴尔瑙尔、克麦罗沃、托木斯克及秋明等。

西迪卡塞姆  摩洛哥西北部城市。西距盖尼特拉60公里。西部平原农产品集散中心,谷物、柑橘、畜产品、蔬菜贸易颇盛。有炼油厂和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工业。铁路枢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干线在此有支线通丹吉尔。

西迪伊夫尼  摩洛哥西南部港口。临大西洋。人口1.4万。伊夫尼地区贸易中心,牲畜、皮毛集散地。以精制家具、地毡、珠宝等手工业品出名。有榨油、面粉等小型工业。附近海域多鱼类资源。有航空站。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一为西帝,以罗马为首都,即西罗马帝国;一为东帝,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即东罗马帝国。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帝国瓦解。日耳曼族的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先后侵入西罗马帝国,五世纪五十年代又遭到匈奴人的侵扰。476年,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孟加拉邦  印度恒河平原东部的邦。北与不丹、锡金、尼泊尔为邻,东为孟加拉国。面积8.87万平方公里。人口6,798.2万(1991)。首府加尔各答。1947年印度独立后成立。居民主要为孟加拉人,操孟加拉语。最北端大吉岭一角为山区,其余大部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海拔12-30米,三角洲平原更低。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南北降水时间不一,变率又大,易洪易旱。重要的水稻、黄麻、甘蔗产区。淡水渔业与海洋渔业均重要。矿产有煤、铁。达莫德尔河下游是一采矿与重工业区。胡格利河沿岸是一大工业地带。工业有黄麻加工、棉纺织和金属加工、军工、机械等。铁路、公路稠密,与印度各地均有联系。西哈特福德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城镇。在哈特福德以西,是个住宅卫星城。人口6.1万。原是农业地区,现工业占重要地位。有汽车零件、涡轮机、精密机床、电气器材、化学制品、塑料、飞机零件等工业。伊丽莎白公园中的玫瑰花圃,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西班牙美洲泛指通用西班牙语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6国(伯利兹除外),南美洲除巴西以外各国以及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共和国。这些国家均曾为西班牙殖民地,故有此称。

西哥特王国  古国名。公元376年,欧洲日耳曼人西哥特部落从多瑙河下游向西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公元401年攻入意大利,410年攻陷罗马。412年进入高卢南部(今法国南部)。419年得当地居民的援助,建立西哥特王国。定都图卢兹后继续扩张,北达今法国中部卢瓦尔河,南及伊比利亚半岛。507年,由于法兰克人进攻,王国中心迁到西班牙。711年被阿拉伯人征服。

西恩富戈斯  古巴中部南岸主要港市,西印度群岛著名良港。西恩富戈斯省省会。位于西恩富戈斯湾东北岸,东北距圣克拉拉50公里,有铁路相通。人口10.7万(1981)。始建于1819年。1825年被飓风毁坏后重建为现代化城市。港湾口窄内宽,水深15米,为天然深水港。有制糖、咖啡加工、烟草、酿酒和鱼罐头等工业。输出以蔗糖和糖蜜为大宗。

西高止山脉  印度德干高原的西缘山脉,大体与阿拉伯海岸平行。北起塔普蒂河,南至尼尔吉里丘陵与东高止山相会合,继续南行,止于科摩林丘陵,长约1,280公里,平均海拔1,000-1,500米,最高点阿奈穆迪峰,海拔2,695米。西临海岸平原,地势陡峻,且当季风之冲,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南部发育为热带雨林,成为重要的热带作物和茶树种植地带。东接德干高原,坡度平缓,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有山口多处,为东西间交通孔道。

西部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在阿尔及利亚西部。面积8万平方公里。旧石器时代曾是内陆湖,有源出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的一些河流注入。沙丘呈蜂房状分布,高达300米,受禾草和灌木固定。地下水较丰富,南部接近地表,椰枣树无需灌溉可以生长。

西奥伦群岛  一译“韦斯特罗伦群岛”。挪威北部挪威海中的群岛。位于北纬68°以北,其南为罗弗敦群岛。有时也当作罗弗敦群岛一部分。面积3,108平方公里。四周海域是优良渔场:产鳕鱼、庸鲽、鲱鱼、鳗鱼等。

西属几内亚  见“赤道几内亚”。

西属西非洲  历史地名。包括过去曾被西班牙侵占的非洲西北部西属撒哈  (今西撒哈拉)、摩洛哥南部西属保护地和伊夫尼地区。

西属撒哈拉  见“西撒哈拉”。

西福克兰岛  即“大马尔维纳岛”。

西土耳其斯坦  古地区名。指中亚细亚东起天山西麓,西达里海,北抵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东南部,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地区。历史上曾称为西土耳其斯坦。北部为哈萨克草原,南属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位于亚欧大陆间和南下西亚、南亚的通路。是人类文明摇篮之一。西汉以来,与中国往来不断。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所经地。自上古以至中世纪,为各方游牧民族迁移、交会的地区。中世纪时,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先后进入并由此向西南扩张。有不少部落在这里建立过国家,也有过短时的统一。到十八世纪后期,逐步被帝俄并吞。

西马德雷山脉  墨西哥的山脉。位于墨西哥高原西缘,呈东南-西北走向。从瓦哈卡州的米斯特科山结沿太平洋岸延伸到墨、美边境,长约1,300公里。由许多条平行山脉组成,宽度80-250公里,海拔一般为2,500多米,最高峰韦韦托山,海拔3,150米。东坡平缓,组成墨西哥高原的一部分;西坡呈阶梯下降至沿海平原。太平洋、大西洋和内陆流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多深谷。大部分为熔岩所覆盖,富藏金、银、铜矿。

西瓦利克山脉  一译“锡瓦利克山脉”。横亘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并约略与之平行的低矮山脉,海拔600-1,500米。由第三纪砂页岩组成。山体自西北而东南行,绵延于克什米尔、印度和尼泊尔境内。森林茂密。由喜马拉雅山流出的各河切穿西瓦利克山脉,许多峡谷山口,成为进出山区的重要孔道和水库的坝址。山间盆地是人文、经济发达地区。曾发现类人猿化石,称“西瓦古猿”。

西印度洋海岭  又名“西南印度洋海岭”或“大西洋-印度洋海岭”。为印度洋海岭的西南支。北起罗德里格斯岛,并同阿拉伯海-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相连,西南延伸到爱德华王子群岛附近,并同非洲-南极海岭相接。长约4,000公里,宽370-555公里。一般高出洋底1,200-3,000米。山脊距洋面2,000-3,000米,最高峰距洋面250米。表面切割强烈。沿线有许多深2,000-2,300米的断裂谷。其西和西北有厄加勒斯海盆、莫桑比克海盆、马达加斯加海盆和马斯克林海盆,东南有克罗泽海盆。

西加里曼丹省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加里曼丹岛西部,北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为界,西滨南海及卡里马塔海峡,包括近海岛屿卡里马塔等,面积147,760平方公里。人口324.9万(1990)。首府坤甸。内地山地宽广,有千米以上的山峰多座,最高峰克里洪山,海拔1,960米,在东端边界上。境内大部分为卡普阿斯河流域,地势低平、宽广,河曲发育。赤道横贯中部,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树种庞杂,富藤蔓、羊齿和兰科植物,有珍贵木材婆罗洲铁木等。盛行游耕,种植水稻、旱稻和木薯、玉米,有橡胶和椰子园。工业有修造船、木材加工、橡胶,并多家庭手工业,有碾米、椰油、木雕、纺织、草编等。

西苏门答腊省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苏门答腊岛西海岸中段,西滨印度洋,包括明打威群岛。面积49,778平方公里。人口399.9万(1990)。省会巴东。巴里桑山系纵贯南北,多火山峰、熔岩高原、山间盆地与地堑湖,峡谷深邃。有葛林芝等活火山。矿藏有煤、金和银。农业产水稻、甘蔗、烟草、咖啡、茶等。工业主要集中于巴东和武吉丁宜,以水泥、纺织、皮革、橡胶、食品、木材与金属加工为主。

西非国家公园  贝宁、尼日尔、布基纳法索三国边境的国际公园。面积1.2万平方公里。1954年在三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成为热带草原带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250米,阿塔科拉低山起伏其间。生长有牛油果、猴面包树和木棉、相思树等植物。多狮、豹、猎豹、象、河马、羚羊、狒狒、猴、鳄鱼等动物。

西斯洛伐克州  在斯洛伐克西南部。位于多瑙河-南斯洛伐克低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人口169.7万(1983)。首府布拉迪斯拉发。多瑙河流经南部,北为西喀尔巴歼山。矿产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瓦赫河上建有5座水电站。亚斯洛夫-博胡尼采和莫雷夫采建有核电站。工业有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和服装等。主要产粮区之一。种植谷物、玉米、甜菜、葡萄、蔬菜、大麻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山区发展养牛、养羊业和林业。

西喀尔巴阡山  在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境内。从布拉迪斯拉发附近起,向东北形成广阔的弧形。长400公里,宽200公里。在斯洛伐克东部以拉波雷茨河谷同东喀尔巴阡山分界。大部海拔1,000-1,500米。北部下贝斯基迪山由砂岩和页岩构成,山体庞大,山坡陡峭。中部塔特拉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构成,是喀尔巴阡山系最高部分,有冰川地形,最高峰格尔拉赫峰,海拔2,655米。南部斯洛伐克矿山等,由结晶岩、火山岩和石灰岩构成。温和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年降水量达1,500毫米,东南部为650毫米。山坡的下部为阔叶林、混交林,高山为草地。维斯瓦河、瓦赫河等发源于此。矿藏有铁、铜、锑、石油和天然气等。南部有矿泉。北部有斯洛伐克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塔特拉人民公园,内有珍贵稀少的动植物。

西澳大利亚州  澳大利亚联邦最大的州。位于大陆西部,濒印度洋。面积252.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一。人口稀少,仅165万(1991),绝大部分集中在首府珀斯。大部为低高原。气候干燥。只西南角沿海平原有斯旺等河流过,为主要小麦、水果产地。中东部是沙漠。西部的哈默斯利山脉富高品位铁矿。中南部有卡尔古利金矿区。北部和东北部土壤贫瘠,为土著居民住地。经济以农牧业和工矿业为主。养羊业较盛。矿产除铁和金外,还有镍、铝土、锰、铜、煤、独居石、金红石、锆石、石油等。工业以机械、冶金、造船、石油炼制、食品和木材加工等为主。主要城市有珀斯、奎纳纳、卡尔古利、杰拉尔顿等。

西北太平洋海盆  在北太平洋西北部。西和西北以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伊豆-小笠原海沟为界,东北和东部以帝王海岭、夏威夷海岭为界,南界为马尔库斯-内克海隆。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5,000公里。大多深5,000-6,000米,最深7,374米。中部有沙特海隆,最高峰距洋面1,962米。

西弗里西亚群岛  荷兰北部群岛,为弗里西亚群岛的一部分。包括有人住的5个岛:弗利兰、泰尔斯海灵、阿默兰、斯希蒙尼克奥赫和泰瑟尔,以及无人居住的4个岛。古老滨海带的残余。居民多放牧牛、羊。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大的平原之一。在俄罗斯东部,介于叶尼塞河同乌拉尔山之间,北抵北冰洋喀拉海,南接哈萨克丘陵和阿尔泰山区。南北延伸达2,500公里,东西宽约1,000-1,900公里。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一作293万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平坦,中、北部一般海拔50-150米,西、南和东部边缘一般为220-300米。鄂毕河水系纵贯全境,河网密布(约有2,000多条大小河流),湖泊众多,沼泽连片。从北到南有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泰加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区。森林总面积6,000万公顷。南部的巴拉宾、伊希姆和库隆达草原大部已开垦。为全俄重要的乳用畜牧业和谷物产区之一。

西伯利亚大铁路  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线。起自莫斯科,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总长9,332公里。车里雅宾斯克以西,于十九世纪中建成;以东长7,416公里,于1891年始建,1916年全线通车。三十年代完成全部复线工程。现除赤塔以东的卡雷姆斯卡亚站到远东区的达利涅列钦斯克(原名“伊曼”)间3,000公里为复线内燃机车牵引外,其余均实现了电气化。全线运量西段大于东段,其中尤以鄂木斯克至新西伯利亚间(长627公里)最为繁忙。主要运输煤炭、木材、矿石、建材、金属及粮食等。

西努沙登加拉省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包括小巽他群岛西段的龙目与松巴哇两大岛及周围小岛莫约和桑厄昂等。西界龙目海峡,东抵萨佩海峡,南临印度洋,西北滨巴厘海,东北濒佛罗勒斯海。陆地面积20,177平方公里。人口337万(1990)。省会马塔兰。地形由东西行山脉组成,山峰都在一、二千米以上,北部有林贾尼峰、坦博拉山等。海岸曲折,多港湾与小半岛,但悬崖峭壁,不利于海上出入。热带季风气候,干雨季分明。北坡干旱;高山南坡有常绿林,低坡有木麻黄、桉和柚木林。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咖啡、椰子、甘蔗、烟草和棉花,牧养牛、马,还有海上捕捞。工业有碾米、制糖、烟草及咖啡加工、饮料、纺织、制药、运输设备修造。干线公路东西穿行,联系沿海各城镇。

西迪贝勒阿巴斯  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城市,北距瓦赫兰56公里,有铁路相通。人口14.7万(1983)。1843年建。曾是法军哨所。小麦、大麦重要市场,葡萄酒、牲畜、油橄榄的贸易亦盛。有食品、农具制造、水泥、橄榄油等工业。有伐木业。

西科迪勒拉山脉  南美洲安第斯山的西部支脉。大致自南纬27°30′起,沿智利-阿根廷国界,向北伸延至加勒比海沿岸。南纬16°-28°之间,火山分布密集,为安第斯山三大火山带之一。此段山峰高而尖,多6,000米以上高峰,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冰川;西坡陡峻;东坡较缓,毗连被夷平的古老高原。秘鲁北部,山体被纵向河流深切,分为平行的内格拉山脉和布兰卡山脉。在厄瓜多尔中部和哥伦比亚境内,山脉与考卡谷地并行(谷地为与中科迪勒拉山脉的分界);北纬8°以北,山脉高度下降。太平洋和大西洋流域的分水岭。富铜、铅、锌等金属矿藏。

西澳大利亚海盆  在印度洋东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南缘及澳大利亚西岸大陆坡同东印度洋海岭间。长约6,000公里,宽2,000-2,800公里。大部深5,000-6,500米。洋底有一些较大海隆,山峰距洋面820-2,300米。西西伯利亚油气区又名“秋明油气区”。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区和世界著名油气区之一。主要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部分延伸到鄂木斯克及新西伯利亚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油气远景区面积160万平方公里。五十年代后期发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已探明的油气田250多个,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天然气25.2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半数以上。油田主要分布在鄂毕河中游沼泽区,主要有:萨莫特洛尔、乌斯季-巴雷克、普拉夫金斯克、马蒙托夫、西苏尔古特、苏维埃、费奥多罗夫等。天然气多分布于北极圈地区,特大型气田有:乌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内、梅德韦日耶、波利亚尔内等。萨莫特洛尔和乌连戈伊是全俄最大的油气田。六十年代初、中期大规模开采。1984年产原油3.78亿吨,天然气3,310亿立方米,分别占同年苏联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61.7%和56.4%。建有多条大口径输油、输气管通往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俄罗斯欧洲部分、东欧及西欧各国。

西伯利亚乌索利耶  一译“乌索利耶-西比尔斯科耶”。旧名“乌索利耶”(1940年前)。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工矿城市。在西伯利亚大铁道上,东南距伊尔库茨克67公里。人口10.7万(1985)。建于1925年。安加拉河河港。附近富盐矿。以制盐、制碱、制药、木材加工工业为主。城郊有矿泉泥疗疗养区。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