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三画·—] 

与野 日本本州关东地方中部城市。在埼玉县东南部,浦和大宫台地上。人口7.1万(1985)。面积8.3平方公里。1958年设市。原为镰仓街道农产品中心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与浦和、大宫市街几连成一片。以机械(主要是运输机械)、金属加工、食品等工业为主。新建有住宅区,居民多在东京都工作。

干尼亚 旧译“哈尼亚”。希腊克里特岛西北岸港口。在干尼亚海湾的东端。人口4.7万(1981)。 1252年威尼斯人在此建城,后被土耳其等占领,1912年并入希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港口设备现代化,出口水果、橄榄油、酒及手工艺品等。

干城章嘉峰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珠穆朗玛峰以东120公里的尼泊尔—锡金边境上。海拔8,585米,世界第三高峰。多冰川,其中有著名的热姆冰川、干城冰川和雅隆冰川。1955年被首次登上顶峰。

于伊 一译“惠伊”。比利时东部城市。在马斯河畔。人口1.8万(1980)。有制糖、造纸和铸造工厂。有著名的古代建筑,如十一世纪的僧侣会址、十五世纪大广场上的喷泉、十九世纪初的城堡以及不同时代的教堂、修道院等。

于克勒 在比利时中部。是布鲁塞尔的南郊。人口7.6万(1982)。原为独立城市。以住宅区为主,有食品加工和纺织等轻工业。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北纬50°47′56″,东经4°21′45″)所在地。并有景色美丽的公园。

于默河 瑞典北部拉普地区的河流。源出于莫庄东南,近挪威边境,向东南流,在霍尔姆松注入波的尼亚湾。上游水流湍急,多瀑布,建有水电站。支流有温德尔河等。是重要的木材流放河道。产鲑鱼。

于默奥 瑞典东北的港市。位于于默河畔,近波的尼亚湾。人口8.4万(1984)。1720年在战争中为帝俄军队焚毁,1888年重建。有机器制造、纸浆和家具工业。输出木材和沥青。

于斯达尔 瑞典东部城镇。滨于斯南河。人口1万。铁路枢纽。农牧产品(谷物、亚麻、马铃薯、浆果、牲畜)市场。旅游中心。有古建筑遗迹。

于斯南河 瑞典中北部重要河流。源出挪威边境的洛罗斯山西侧884米高地。东南流入瑞典,经斯德尔、波尔纳斯,最后在于斯讷注入波的尼亚湾。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有支流伏克斯纳河。是木材流放的河道。产鲑鱼。水力丰富,建有四处水电站。

于韦斯屈莱 芬兰中南部城市。在派延奈湖北部不远的小湖旁。人口6.4万(1981)。铁路枢纽。造纸和纸浆工业中心,并建有火柴、人造奶油、机器制造厂及军火厂。有飞机场。是历史悠久的文教中心。有全国第一所师范学院(1863年建,1966年后改称芬兰师范大学)、第一所芬语学校(1858年建)和第一所芬兰女校(1864年建)。邻近有黑色花岗岩采石场。

于斯屈达尔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区的一部分。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有博斯普鲁斯公路大桥与海峡以西的市区相连。人口26.1万(1980)。有工业区和商业区。历史上的巴格达铁路由此开始向东修筑。

万象 ①老挝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寮西部,连同万象市面积共2.06万平方公里。人口64.1万(1985)。省府万象市。东北部毗邻川圹高原,西、南两边为湄公河环绕,境内南岸河流贯,土地肥沃,农业较发达,盛产粮食,饲养牲畜。蕴藏铜、铁、金、岩盐等矿,南娥河水利(电力、灌溉)开发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②老挝首都,中央直辖市,万象省首府。位于中寮万象平原南端,滨湄公河左岸,隔河与泰国相望。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42.9万(1989)。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古名“赛丰”。以后几度为都城,十六世纪曾名“万坎”,意为“金城”。华侨称“永珍”。十七至十八世纪为繁荣的商业中心。工厂数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主要工业有锯木、砖瓦、纺织、火柴、肥皂等,绸缎、花布、编织及金银首饰工艺著名。硬木木材集散地。附近有煤层和许多盐井。市内多寺庙和佛塔,以塔琅最有名。经13号公路及湄公河联系全国各主要城镇。市西湄公河畔有瓦代国际机场。

万盖 旧称“万基”。津巴布韦西北部城市。北距赞比亚边界109公里。人口3.9万(1982)。南部非洲著名煤矿城,1903年起开采,产品除内销外,还出口邻国。有发电厂和煤化工企业。铁路通布拉瓦约和赞比亚。附近有国家公园。

万隆 印度尼西亚重要城市,西爪哇省首府。位于爪哇岛西部火山群峰环抱的高原盆地。市区人口150万(1981),连郊区约250万。气候凉爽,有大片茶园和金鸡纳林。文化与工业中心。有纺织(全国中心)、橡胶、制茶、奎宁(占全国产量90%)、机器制造(铁路车辆等)、冶金、飞机、罐头等工厂。铁路、公路、航空枢纽。有火山博物馆、天文台、巴斯德学院及许多疗养所。附近名胜有覆舟山、小西湖、达哥瀑布、动物园等,为旅游胜地。1955年曾在此举行著名的亚非会议(也叫万隆会议)。

万博 ①安哥拉中西部省份。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90万(1981)。首府万博。地处比耶高原最高部分,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莫科山高2,620米,有“安哥拉屋脊”之称。众多河流源出此地,呈放射状流向四方。气候凉爽湿润,多雨雾。农产有玉米、小麦、阿拉伯种咖啡。养牛业发达。有铁矿开采和铜、铀等矿藏。有较大铁路机修厂和农产品加工工业。本格拉铁路横贯东西,是国内外交通联系动脉。②安哥拉城市。旧名“新里斯本”或“诺瓦利日博厄”。在中西部比耶高原上,海拔1,700米。人口20.3万(1983)。1912年建城。万博省首府和贸易中心,咖啡、花生、玉米重要集散地。本格拉铁路要站。有较大铁路机修厂和食品、水泥等工业。有航空站。附近有铁矿开采。

万卡约 秘鲁中部城市,胡宁省首府。位于中部高原富庶的曼塔罗河河谷,海拔3,258米。人口16.5万(1981),主要是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历史悠久的印第安人居民点,1823年设市。重要小麦产区(产量占全国一半)的集散中心。有毛纺织和食品加工等工业。景色秀丽,设有著名的周日市场,游览业兴盛。铁路通首都利马及塞罗—德帕斯科等。

万鸦老 印度尼西亚城市,北苏拉威西省首府。在苏拉威西岛米纳哈萨半岛东头西岸,滨苏拉威西海。人口21.7万(1980)。有公路通半岛各主要城镇。北部的重要贸易中心,输出椰干、咖啡、肉桂、豆蔻、玉米、乌檀木和生猪。

万卡韦利卡 秘鲁中西部城市,万卡韦利卡省首府。位于西科迪勒拉山区伊乔河右岸。海拔3,780米。人口2万(1981)。建于1572年,因开采汞、银矿而兴起。附近有著名的圣巴巴拉汞矿(含有银)。农牧产区的贸易中心。有酿酒、面粉、制革、制乳等工业。公路、铁路通利马。

万讷艾克尔 德国西部鲁尔区城市。在莱茵—黑尔讷运河畔,波鸿西北。建于1926年,由万讷和艾克尔两城合并而成。1975年起成为黑尔讷市的一部分。重要交通中心。工业主要有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啤酒酿造等,还有水泥、石棉工厂。著名矿泉疗养地。

士马丹 一译“塞马坦”。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最西部城镇,接近印度尼西亚边境。拥有高品位铝土矿,年产量约30万吨。附近南海中的达兰达兰大、小两岛盛产海龟蛋。

士麦那 古城名。今称“伊兹密尔”。土耳其西部港市,濒爱琴海伊兹密尔湾。自古即为贸易中心,古希腊人的殖民城市。十五世纪后属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希腊占领。1921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收复其地。

土瓦 又名“塔威”。缅甸南部港市,德林达依省首府。在毛淡棉以南约270公里。人口10万。扼土瓦河口土瓦湾顶点。有丝织、腌鱼和木材(尤以柚木最著)等工业。附近有铁矿,还产锡和钨。为缅甸与马来西亚西部沿海地区贸易中心。公路南通丹老,北通毛淡棉,有机场。海滩浴场为旅游地。

土伦 法国东南部滨地中海港市。在土伦湾内,半岛环抱。人口17.9万,包括郊区40.8万(1982)。全国最大军港。造船业规模巨大,还有军械、冶金、机器制造等工业。附近有铝土矿。重要客运港。每年有许多旅客经此往科西嘉、撒丁等岛。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受重创,后重建。

土浦 日本本州关东地方东部城市。在茨城县西南部,霞浦湖的西北端。人口11.8万(1985)。面积91.5平方公里。1940年设市。在首都圈60公里范围内,东京都的卫星城。水陆交通要冲。战前曾设海军兵工厂。现为农产品集散中心。近郊有新建工业区和住宅区。以机械、食品等工业为主。与东京都、鹿岛、筑波联系密切。

土耳其 国名。地跨亚、欧两洲。北濒黑海,西滨爱琴海,南临地中海,东与东南分别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接界。欧洲部分(占国土3%)则与保加利亚、希腊毗连。亚、欧两部领土之间为黑海海峡(又称“土耳其海峡”)。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亚洲部分占国土97%,泛称小亚细亚。人口5,716万(1990),80%以上为土耳其人,余为库尔德人、希腊人以及阿拉伯人。98%信伊斯兰教。土耳其语为国语。首都安卡拉。四周为黑海山脉和托罗斯山脉环绕,最高点大阿勒山(在最东端)海拔5,165米。内部为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半部属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西部有克泽尔河等。沿海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内陆属温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200—600毫米。矿藏中的硼、锑、铬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此外有铜、铅、锌、汞、铁、锰、石油、铀等。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沿海就出现过城邦国家,以后又建立过许多古国。十一世纪突厥族移入,十四世纪建立奥斯曼帝国,十五,十六世纪最盛时地跨亚、欧、非三洲。后即逐渐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同盟国,战败后帝国瓦解。1919年爆发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国。经济中工业已超过农业。农业产小麦、大麦、玉米、豆类、马铃薯、蔬菜、橄榄油、棉花、烟草等,安哥拉山羊著名于世。工业有机械、纺织、食品、冶金、石油化工和采矿等部门。出口以棉花、果品,烟草、畜产品、矿石为主。

土布艾岛 太平洋东南部土布艾群岛中最大岛屿。在塔希提岛以南460公里。陆地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550。火山岛。最高峰塔伊塔海拔400米。北岸马陶拉是主要居民点和土布艾群岛的行政中心。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880年被法国占领。产柑橘、咖啡、椰子等。有飞机场。

土西铁路即“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

土格加劳 菲律宾城市,卡加延省首府。位于吕宋岛东北部卡加延河东岸。人口5.9万。公路通马尼拉,轮船可从阿帕里上溯至本城。有航空站。周围是农业区。稻、烟草的集散地。

土布艾群岛 亦称“南方群岛”。太平洋中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南部岛群。位于南纬21°45′—27°41′、西经144°22′—155°。陆地总面积139.8平方公里。人口5,200。由土布艾、鲁鲁土和拉帕等五个有居民岛和巴斯等无人居住小岛组成。行政中心在土布艾岛。产香蕉、咖啡、椰子等。

土耳卡曼港 旧称“沙阿港”。伊朗北部港口。位于里海东南岸。初建于1926年。1938年成为伊朗纵贯铁路的北方终点站后,又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向苏联转运物资再度扩建。伊朗里海海岸唯一有铁路联系的港口,唯港内水浅,货运量不大。也是渔港。

土耳其斯坦 即“突厥斯坦”。

土库曼斯坦 国名。在亚洲西南部。西临里海,北、东接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南同伊朗、阿富汗相邻。面积48.9万平方公里。人口362.1万(1990),约三分之二是土库曼人,余为俄罗斯人、乌兹别克人等。首都阿什哈巴德。80%以上地区为沙漠。南部边缘为科佩特山脉及其山麓地带,为炎热、干燥和缺水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28—32℃,绝对最高气温49.9℃。年降水量大部地区80—150毫米,仅山区可达300毫米。全境属内流区,河流很少。流经东北部的阿姆河及南部的卡拉库姆运河有灌溉之利。有石油、天然气、芒硝、硫黄、钾盐等矿藏。原属基华等汗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并入帝俄。十月革命后,和邻近地区组成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24年改称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10月27日宣布独立,名土库曼斯坦。农业主要分布在阿姆河等河谷地带及科佩特山麓。棉花占耕地的半数以上。牧场占总面积的60%以上,饲养绵羊、骆驼和马。果园业较发达。工业以开采天然气、石油以及化学、轧棉,纺织、食品加工(榨油、酿酒等)为主。芒硝产量丰富。

土阿莫土群岛 太平洋中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东部岛群。位于南纬14°—23°,西经135°—149°之间。由80多个珊瑚环礁组成。陆地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8,540。常受飓风袭击。产磷灰石、椰子和珍珠等。1844年起被法国占领。

下关 亦称“马关”。日本本州西南端港口。隔关门海峡与九州相望。属山口县。1889年设赤间关,1902年改今名。人口26.2万(1986)。古军事交通要地。1884年辟为特别输出港。1932年筑渔港。远洋渔业和捕鲸业基地。水产加工、渔业用品制造、造船工业发达,还有有色金属、橡胶制品(轮胎)等工业。商业贸易中心。为对马海峡与濑户内海间交通要冲。1942和1944年与门司间开有两条海底隧道铁路(下关彦岛到门司区的大里),下条长3.614公里,上条长3.605公里(海底长1.14公里)。1958年建成关门公路隧道(3.46公里,海底长78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汽车路,下层为人行道。新关门铁路隧道(新下关车站至小仓北区的上富野),长18.713公里。1975年通车。1973年建成关门海上大桥(约1.1公里),汽车专用大桥。

下松 日本本州西南部城市。属山口县。临周防滩。人口5.5万(1986)。1939年设市。工业以钢铁、运输机械、石油加工为主。周南工业地域的一部。

下寮 老挝南部地区的习惯称呼。包括沙湾拿吉、沙拉湾、塞公、阿速坡,占巴塞五省。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人口125.5万(1985)。地势东高西低,东有富良山脉西坡及波罗芬高原,拥有多种热带农林资源,如龙脑香、红木、铁木、楠木、豆寇、砂仁、烟草、咖啡、金鸡纳、茶树等,有广大草场放牧。西为沙湾拿吉平原和巴色低地,是老挝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热带经济作物重点发展区。

下龙湾 越南北部海湾,著名风景区。位于广宁省东南部,延伸在70—80公里的海面上,湾内大小岛屿众多,均为石灰岩地貌,奇峰突起,景色秀丽。海产丰富。湾北岸有鸿基、锦普煤炭输出港。

下哈特 新西兰北岛南部城镇。位于惠灵顿市东北约13公里,哈特山地低谷。人口6.4万(1986)。工业主要有毛纺织、油漆、机器制造等。许多政府部门建筑物均设于此。

下埃及 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习惯上指开罗及其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农业集约经营,主产棉花、稻、玉米、洋葱。纺织、冶金、炼油等工业都发达。有全非大城市开罗和亚历山大。

下缅甸 缅甸地区名。与“上缅甸”相对而言,指缅甸南部靠近孟加拉湾,安达曼海沿海的各省、邦,包括仰光、勃固、伊洛瓦底和德林达依(丹那沙林)等省和克伦、克耶、若开和孟等邦。

下几内亚 几内亚的自然、行政区。在国境西部,辖七省和一特区。面积4.4万平方公里。首府金迪亚。大部是丘陵和平原,海滨多沼泽和红树林。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雨量2,000—4,000毫米。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盛产稻、玉米,多香蕉、菠萝和油棕。渔业较发达。采矿业重要,有弗里亚、金迪亚、博凯大型铝土矿和卡卢姆铁矿。工业以炼铝、纺织、化工、榨油(棕油)、食品、卷烟为主。科纳克里—康康铁路和干线公路通全国各地区。主要城市有科纳克里、金迪亚和博凯等。

下萨克森 德国北部的州。建于1946年。面积47,349平方公里。人口728.4万(1991)。首府汉诺威。地垫南高北低,南部以山丘为主,向东延至哈茨山。山地北坡为肥沃的黄土带,是主要农业区,也是本州城市分布最集中的地带。再往北为沙质低地,易北河、威悉河及埃姆斯河流经其间,向北入海。北海沿岸多沼泽,近海一带是东弗里西亚群岛。矿产资源有铁、石油、天然气等。工业以钢铁、造船、汽车及机械制造著称。农产品以小麦、大麦、马铃薯及甜菜为主。北部地区乳酪业和渔业较发达。

下塔吉尔 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城市。在中乌拉尔山东坡塔吉尔河畔。人口41.9万(1985)。附近及其北106公里的卡奇卡纳尔山有丰富的铁、铜、金、铂族金属等矿及森林资源。建于__1725年。铁路枢纽。秋明州北部有天然气管道通达。俄罗斯主要钢铁工业中心,铁路车辆制造、金属加工及焦化工业发达。有多所高等学校。

下奥地利 奥地利东北部的州。面积19,172平方公里。人口148.1万(1991)。首府维也纳。多瑙河横贯境内。西北为花岗岩高原,东北是肥沃黄土覆盖的低丘,西南是阿尔卑斯山区,东南是维也纳盆地。耕地占全州一半,是全国产粮区与最大葡萄酒产地。产石油、天然气,富水力。工业有机器制造、纺织、食品等。交通发达。是重要的旅游区。全国有一半城镇在该州境内。

下卡姆斯克 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城市。在伏尔加河中游支流卡马河下游左岸。1966年建市。人口17万(1985)。重要石油化工中心和石油机械制造基地,生产合成橡胶,用以制造汽车轮胎。附近建有下卡马水库和下卡马水电站(装机容量108万千瓦)。下加利福尼亚即“加利福尼亚半岛”。

下诺夫哥罗德 见“高尔基”。

下通古斯卡河 叶尼塞河右岸最大支流。源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拉山东坡,西北和西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在图鲁汉斯克注入干流。长2,989公里,流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上游谷宽、多浅滩。支流伊利姆彼亚河口以下多峡谷、险滩。主要支流有科切丘姆河、涅帕河及泰穆拉河等。河口处年平均流量3,680米2/秒,年径流量116立方公里。上游5—6月、下游5—7月为汛期。汛期时图拉以下可通航。10—11月初至翌年5月封冻,结冰期长达7个月。流域内有著名的通古斯煤田。

三条 日本本州中北部城市。属新潟县。在信浓川与五十岚川汇流处。人口8.6万(1986)。1934年设市。金属品制造始于1720年。十九世纪中叶刃具、家庭用金属品工业相当发达,还有机械和制铁等。

三岛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静冈县。人口9.9万(1986)。古伊豆地方的政治文化中心。近代交通要地,后成军事要镇。1941年设市。伊豆半岛游览的门户。工业以机械、食品、橡胶制品、金属加工、电机为主,还有药品、涤纶等。有国立遗传学研究所,还有乐寿园等游览地。

三重 日本本州中南部的县。一级行政区。东临伊势湾,南濒太平洋的熊野滩。面积5,777.5平方公里。人口179.2万(1990)。西北部养老山地、铃鹿山脉(最高点1,210米)呈南北走向,南部纪伊山地东西横亘,东为伊势平原,西为伊贺盆地与大和高原相接。气候温暖,伊势平原夏雨冬干,志摩南部温暖多雨。伊贺盆地温差较大。旧伊势、伊贺、志摩三国与纪伊的一部。今包括13市,首府津市。原以轻工业为主,后四日市石油化学、电力大联合企业形成,重、化工业迅速发展。以化学、运输机械、石油、电机、食品机械为主,还有纺织、陶瓷等工业。农业中水稻占主要地位。茶产量居全国前列,还有柑橘、蔬菜等园艺作物。南部产杉、松。渔业发达。珍珠养殖业有名。重要城市有津市、四日市、伊势、松阪、铃鹿等。

三陟 韩国东部重要煤产地。在半岛东海岸,属江原道。人口约4万。与旌善、宁越统称为东部煤田。还有铸铁厂、水泥厂和化肥厂等。新建北坪三陟工业地区的一部分。

三原 日本本州西南岸港市。临濑户内海,属广岛县。人口8.5万(1986)。在沼田川下游冲积平原上。1582年筑城后逐渐兴起。1936年设市。纺织、人造丝、水泥、车辆制造工业等相继建立。现以机械制造业为主,产值占市工业产值60%。次为化学、酿酒、纺织等。水陆交通要地。东部的丝崎港为商业与工业港。有三原城旧址等名胜古迹。

三鹰 日本本州关东地方中部城市。在东京都中部,紧接东京区部,武藏野台地上。人口16万(1985)。面积16.8平方公里。1950年设市。原为德川诸侯的鹰场。铁路通达后为东京住宅、商业区。1930年后成为航空中心,设有航空研究所。新建汽车等机械工业。市内有东京大学,东京天文台、都立井之头公园等旅游胜地。

三千 浦韩国南端港市,属庆尚南道。临晋州湾,为天然良港。暖流通过。人口6.4万(1980)。周围盛产稻、麦、薯类、大豆、棉花等。优良渔场,南部重要渔业基地。水产加工业、渔业工具制造业发达。与釜山、丽水有定期航线,与晋州有铁路相通。

三河城 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城市,河港。位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二市之间,圣劳伦斯河北岸与圣马瑞斯河汇流处。因圣马瑞斯河被岛屿分成三条出口而得名。1634年法国人始设皮毛贸易点。1857年建城。人口约5万(1981),98%讲法语。水力资源充沛。造纸工业发达,是世界有名的新闻纸生产中心,其余有纺织、服装、电器设备、制鞋等。有海轮停泊码头,并有带装卸机的谷仓。1967年建成横越圣劳伦斯河(长达3,070米)的铁桥。

三宝山 意为“中国山”。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首府马六甲市郊小丘,为纪念三宝太监郑和而得名。山下青云亭附近有三保井,传说为郑和所凿。山脚耸立着纪念碑,表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日殉难的志士。

三宝垄 简称“垅川”。印度尼西亚城市,中爪哇省首府及重要港口。滨爪哇海。人口102.7万(1980)。省内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地。鱼产丰富。手工业以制作乐器、蜡染、玩具和家具著名。曾为爪哇制糖业中心。有造船、机械、木材加工、金鸡纳霜、纺织等工业。运河连接市区。南郊丘陵有避暑山庄,西南群山有热矿泉。铁路、公路、航空连接爪哇岛各主要城镇。

三宝颜 菲律宾棉兰老岛西南港市。位于三宝颜半岛的南端,临巴西兰海峡。面积1,671平方公里。人口37.9万(1984)。由一个行政中心和82个区组成。建于1635年。曾遭西班牙殖民者焚毁,后又重建。1936年设市。港口繁忙,是重要国际转运港,香港—马尼拉—澳大利亚航线必经之地。出口椰干、木材、蕉麻等。重要的渔业基地。气候凉爽,海滨有良好的沙滩,旅游城市。

三藩市 即“圣弗朗西斯科”。

三马林达 印度尼西亚城市,东加里曼丹省首府。位于加里曼丹岛东部,望加锡海峡西岸。人口26.5万(1980)。稻、橡胶、椰干、木材、煤炭的集散地。内地及沿海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在此储运。东北方约80公里桑坦河口已建成油港,可停泊25万吨级油轮。

三王群岛 一译“斯里京斯群岛”。新西兰3个小属岛的总称。位于南太平洋上南纬34°9′、东经172°9′,距北岛西北约64公里。陆地面积共约7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仅海鸟栖息于此。无定居人口。

三浦半岛 日本本州东南部向东南突出的半岛。东临东京湾,西濒相模湾,属神奈川县。长约20公里,宽约8公里。北部较高,以大楠山(高242米)为中心。南部较低,多80米以下的海蚀台地。一般称临东京湾岸为内浦,临相模湾岸为西浦,南部临浦贺水道沿岸为下浦,故名。海岸曲折,多天然港湾。横须贺为著名军港,浦贺为早期造船中心之一,三浦为远洋渔业基地。夏季有海风,冬季黑潮经过,气候温和,为著名避寒和避暑胜地。沿海岸多海水浴场。

三塔山口 缅甸和泰国间的山隘。位于缅甸克伦邦南部和泰国北碧府西部的边界上,地理坐标北纬15°18′,东经98°23′。海拔282米。是两国三千余公里国界线上极少数天然通道之一。为北注莫塔马湾的扎米河和南注曼谷湾的奎诺伊河的发源地,沿河谷可以北上安达曼海沿岸,南下进入湄南河平原。自古是缅、泰间的天然通衢,平时为商旅来往孔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曾取道此关修筑了一条缅、泰间仅有的越境铁路(后已拆除)。在自然地理上,通常以此为比劳山脉的北尽头,过此即属他念他翁山脉范围。

三十三人城 旧译“特伦塔—特雷斯”。乌拉圭东部城市,三十三人城省首府。位于大奥利马尔河畔,西南距蒙得维的亚240公里。城市取名是为纪念独立战争中的33名爱国志士。人口2.6万。周围农牧区的贸易和加工中心。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铁路、公路通蒙得维的亚和巴西,有航空站。风景秀丽,附近的库埃沃斯峡谷为著名天然公园。

大分 ①日本九州东北部的县。一级行政区。东和东北临丰后水道与周防滩。面积6,336.7平方公里。人口123.6万(1990)。西部、中北部多火山山地,南部为九州山地的一部分。平原低地零星分布。丰后水道沿岸气候温暖多雨,年降水量1,287毫米。西部山区低温多雨,年降水量达2,500毫米以上。旧丰前国和丰后国。现包括11市。县首府大分市。原仅有一些中小企业,1964年定为新工业地带后,建立钢铁、石油化工大企业。在鹤崎填海造陆形成工业地带。工业产值在九州地方仅次于福冈居第二位。近年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占重要地位,平原以产水稻为主。盛产柑橘,近年蔬菜种植与养牛业发展迅速。七岛兰的主产地。全县土地三分之一以上为国立公园、自然公园,有阿苏、濑户内海沿岸国立公园。别府、九重火山群以温泉著名。多高山古寺,为游览胜地。②日本九州东北部城市。临别府湾。大分县首府。人口38万(1985)。面积359平方公里。1911年设市。旧城下町。近年建成临海工业地带,以钢铁、石油化工为主。大分钢铁联合厂年产钢800万吨。港湾水深,30万吨巨轮可入港停泊。有府内城迹、神宫寺浦公园、西塞多神社等名胜地。

大东 日本本州中西部城市。属大阪府。大阪市东的卫星城。人口12.1万(1986)。市区为低山地与低湿平原。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初叶农业发展后兴起。1956年设市。工业有电机、机械、铁丝等金属制品以及钢铁、橡胶制品等。

大田 韩国西部城市,忠清南道首府。在锦江支流大田川沿岸,位京釜线、湖南铁路线与高速公路的交叉点上。人口92.2万(1987)。原为小村,1905—1914年铁路通过后兴起。1943年设市。城郊农业发达。工业以纺织(棉、丝、化学纤维)、皮革、酿造、造纸为主。有儒城温泉、苏堤湖等名胜地。

大叻 越南南部城市,林同省首府。跨甘里河两岸。人口10.5万(1973)。地处林同高原,海拔1,500米。四周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年平均气温10℃,年雨量1,750毫米。1911年设疗养院后,成为避暑胜地。附近盛产橡胶、茶叶、咖啡。铁路通安福,11号、20号公路通胡志明市、芽庄、藩切等地。郊区有飞机场。市中心有大湖,市郊有松林,大、小湖泊和瀑布,风景秀丽。建有大学、科研机构和动物园、植物园。

大竹 日本本州西部中国地方的城市。属广岛县。人口3.4万(1986)。传统的造纸工业有300年的历史。1869—1925年迅速发展。三十年代人造丝厂建立。曾为海军重要基地。1954年设市。化学工业占市工业产值77%。其他为造纸、金属加工、化纤等。西邻岩国(山口县),形成大竹岩国工业地区。

大阪 ①府名。在日本本州中西部。一级行政区。西南邻大阪湾。面积1,867平方公里。人口870.6万(1990)。包括31市,13町、村。首府大阪市。北、东、南三面为山地所围绕,北、东部海拔500—600米,南部较高,最高点岩涌山898米。中为大阪平原。淀川、大和川及其支流流贯。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霜雪较少。旧河内、和泉两国和摄津国的东半部。古日本交通、商业要地,多史迹。西日本的经济中枢,经济地位仅次于东京都。轻重工业综合发展,以机械、电机、化学、钢铁、金属加工、食品、纺织等工业为主。大阪市、堺、泉北临海工业地带为核心区。耕地大部为水田,城郊蔬菜、花卉、果树园艺业与乳牛、猪、鸡等饲养业发达。水陆空运输繁忙。大阪国际机场(在伊丹,属兵库县)为大阪、神户空中门户。②日本重要港市。大阪府首府。与东京(区部)同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在本州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人口254.1万(1986),仅次于东京(区部),为日本第二大城。面积212平方公里。由26个区组成。古称浪速、难波,后名大坂。明治初改作大阪。古代曾为中日交通要冲。1583年筑城后商业繁荣。1868年开港,1874年铁路通达。运河网发达,号称“水都”。1889年设市后工业迅速发展。阪神工业地带的核心。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区部)。轻重工业综合发展,化学、机械、钢铁、金属加工、出版、印刷、电机最为重要。西部临海地域为重化工业集中区。海陆空交通枢纽。出口钢铁、录像机、机械、金属制品等。进口工业原料、矿产品等。西日本文化中心,有国立大阪大学等高等学校多所和大阪城、四天王寺(593年建)等古迹。周围多卫星城市,相互毗连,为东海道城市地带的一环。

大邱 旧名“达城”。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首府。在洛东江中游支流琴湖江沿岸山间盆地中。人口177.8万(1981)。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釜干线与高速公路的要站。周围盛产谷物、棉花、蚕丝,东郊以苹果、蔬菜著称。有铜矿山。轻工业发达,以纺织、橡胶、陶瓷、农产品加工为主,还有农机、运输机的生产。设有庆北大学、博物馆。达城山、桐华寺等为名胜古迹。

大和 日本本州东南城市。在相模原台地东部,属神奈川县。人口17.4万(1985)。面积28.6平方公里。1942年设海军工厂,1959年设市。古交通要冲,与镰仓街道相通。近代为公路枢纽,临厚木机场。以汽车为中心的运输机械占重要地位。近郊园艺业和养猪业发达。

大垣  日本本州中部城市。属岐阜县。人口14.5万(1986)。古城镇。十七世纪上半期以后成为岐阜的大镇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二十世纪初起工业逐渐发展。1918年设市。工业以纺织、食品、化学、电机等为主。大理石加工有名。有大垣城旧址等游览地。

大城 又译“犹地亚”、“阿瑜陀耶”。泰国中部历史古城,大城府首府。在巴塞河右岸,南距曼谷72公里。人口3.9万(1980)。1350年至1767年曾为大城王朝都城。稻米集散中心。手工艺发达。有碾米、水泥、酒精等厂。铁路、公路、水路通曼谷等地。有农学院和大城博物馆。历史古迹甚多,有乌统王纪念碑、露天大佛像、三宝公寺、越宣銮寺和大皇宫殿残迹等。

大津 日本本州中部城市,滋贺县首府。在琵琶湖南岸。人口23.2万(1986)。古近江国政治中心。水陆交通要地,扼京都的咽喉,有“小大阪”之称。幕府时代的经济港市。1880年大津至京都铁道通车。1898年设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造丝生产曾居全国前列。现电机工业占主要地位,其他为机械、化学、纺织(棉、化纤)工业等。近江神宫、古寺院以及琵琶湖风景区为游览胜地。

大宫 日本本州关东地方东南部城市。位埼玉县东南部,市中心在大宫台地中部。人口36.8万(1985)。面积88.9平方公里。1940年设市。古道宿场,交通和工商业中心。以精密机械、电机、化学等工业为主。新工业区主要分布于铁路沿线。

大秦 即“罗马帝国”。中国史书称大秦。但各书所载范围不同,《后汉书》所称,似指罗马帝国全部。《魏书》所称,似指叙利亚(当时属罗马帝国版图)。

大夏 中国史书对巴克特利亚的称谓。

大馆 日木本州西北部城市,属秋田县。在米代川中游,大馆盆地中央。人口7.2万(1985)。面积401.2平方公里。1951年设市。东部为山地,富森林资源,自古即为木材集散和加工中心,杉苗产量居日本第一位。以盛产桦木工艺品、家具等闻名,还有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及采矿业。

大山脚 马来西亚槟榔屿州威斯利区中部城镇。因位于大山脚(海拔544米)附近而得名。人口2.7万。铁路与公路枢纽。由此通西海岸南北各地,支线连接新工业基地与港口新路头和北海。周围为马来西亚重要农作区,盛产橡胶、稻、椰子和棕油。

大卢基 俄罗斯西部普斯科夫州城市。在洛瓦季河畔。人口11万(1985)。建于1166年,1777年设市。铁路枢纽。工业以无线电器材、仪器、家用电器设备、汽车、高压输电设备等制造业为主,次为亚麻纺织、木材加工业。有农学院和师范学院。

大奴湖 加拿大第二大湖。位于西北地区马更些小区南部。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形状不规则,最长部分达112公里。许多河流注入,上承奴河,下注马更些河。冰冻期长。渔业发达,盛产白鱼和湖鳟。湖岸附近有铅、锌、金等矿藏。西北地区首府耶洛奈夫位于湖的东北岸。湖南岸有马更些公路。

大吉岭 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的山城。靠近尼泊尔与锡金边境,海拔2,176米。人口5.7万(1981)。附近有“雷电洞府”山和自然公园,均为幽美的风景区。夏季凉爽,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游览中心。天气晴朗时,可远眺喜马拉雅山雪峰。有茶、金鸡纳树和小豆蔻种植园。制茶工业重要,还有制奎宁和木材加工业。有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登山学院。

大亚齐 旧名“哥打拉夜”,即“班达亚齐”。

大西洋 世界四大洋之一。位于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并通过属海地中海和黑海滨临亚洲。轮廓略呈“S”形。南北长约15,000公里,东西宽约2,800—6,000公里。北以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同北冰洋分开,西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经线(68°04′)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同印度洋分界。面积9,336.3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5%,为世界第二大洋。平均深度3,597米。海底中部有一条南北延伸、略呈S形的大西洋海岭,总长约15,000公里,一般高出周围洋底2,000—4,000米。山脊部距洋面2,000—3,000米。个别山脊出露洋面形成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圣保罗岛、阿森松岛及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等,岛上多火山及地震。海岭东西两侧分布有宽广的深海盆地。东侧有:西欧海盆、伊比利亚海盆、加那利海盆、佛得角海盆、几内亚海盆、安哥拉海盆和开普海盆;西侧有:北美海盆、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等。海盆边缘多深海沟,波多黎各海沟深9,218米,是大西洋的最深处。深度不足200米的大陆架面积921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北海、波罗的海、南美洲的东北和东南、北美洲纽芬兰岛东南一带海域。全洋平均水温5.6℃,北半部的水温较南半部高。赤道附近洋面平均水温为26—27℃,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平均盐度34.87‰。海水在盛行风系的推动下,南、北洋流各成一个环流,北部环流为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南部环流反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在两大环流间的赤道逆流,由西向东流入几内亚湾。海冰多分布于南大西洋的南部和北大西洋的西北部。南大西洋浮冰分布的最北界为南纬55°,冰山最北可漂流至南纬35°—40°。北大西洋的冰山随东格陵兰和拉布拉多寒流南下,最南可达北纬40°附近。岛屿数量较少,主要大陆岛有纽芬兰、大安的列斯群岛和不列颠群岛等。海洋岛有亚速尔群岛、百慕大群岛等。海洋资源丰富,东北部的北海及西北部的纽芬兰岛沿海为世界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鳕、毛鳞鱼、鲱、沙丁鱼、鳀及贝类等。海洋渔获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二。南极大陆附近捕鲸业很盛。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北海、几内亚湾和地中海都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近海有煤、铁及砂矿(钛铁矿、独居石、金红石、锆石及金刚石等)。海运业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海港占世界的四分之三,海运货物周转量及货物吞吐量分别占世界海洋的三分之二和五分之三。主要航线有连接欧洲与北美洲的北大西洋航线,欧洲与亚洲、大洋洲间的远东航线,欧洲与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各国间的中大西洋航线,欧洲与南美洲间的南大西洋航线等。其中北大西洋航线是世界海运最繁忙的航线。主要港口在东岸有:汉堡、鹿特丹、安特卫普、伦敦、勒阿弗尔、马赛、热那亚、康斯坦察、亚历山大、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哈尔科特港及开普敦;西岸有: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诺福克、新奥尔良、休斯敦、里约热内卢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等。

大同江 朝鲜西北部河流。发源于狼林山脉的小白山南麓,沿妙香山南麓向西南流。合沸流江(150.5公里)、南江(193.2公里),经平壤在近河口处汇合载宁江(129.2公里),流入黄海。全长431公里,流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上游穿过花岗岩区急泻而下,中游经石灰岩地区成东西向曲流缓慢,下游为广阔冲积平原,河口有溺谷。夏季流量大,冬季小。可灌溉8万多公顷耕地,为朝鲜北部主要产粮区。中下游沿岸为主要工业区。航程约260公里。

大阪湾 日本本州岛南岸大海湾。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长轴60公里,短轴20公里。西经明石海峡通濑户内海,南经纪淡海峡与纪伊水道通太平洋。东半部水深20米以下,西部淡路岛北岸附近达60米。湾岸阪神工业地带工厂林立。大阪、神户为国际贸易港和大工业中心,沿岸其他工业城市有尼崎、堺、岸和田等。近年填海造陆建立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海水污染,沿岸捕鱼量减少,距大工业区较远的淡路岛附近为主要渔场。

大牟田 日本九州西北部的工业城市。属福冈县。在有明海沿岸。人口16.1万(1985)。面积80.5平方公里。1917年设市。市内多丘陵,临海地带填海造陆后形成市区。1889年开采三池煤田而迅速发展,本世纪三十年代形成煤炭化学工业。现以化学、冶炼(炼锌、炼铝)和采煤机械三大工业部门为主。有三池港,利用涨潮巨轮可以入港。

大坎普 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在马拉卡茹山脉东坡因安杜伊河河源处,海拔540米。人口28.3万(1980)。始建于1697年。州内最大城市和主要贸易中心。1975年在附近开发大片灌丛林,以发展农业。有农产品加工、肉类加工、制革、制茶等工业。圣保罗至科伦巴铁路中途站,并有支线通蓬塔波兰。公路通内地农牧区。有机场。1970年创设南马托格罗索师范大学。

大矿脉 津巴布韦中部东北—西南向伸延的一列丘陵地,长480公里,宽10公里。是南部非洲重要的矿物资源集中分布区,有铬、石棉、镍、铂等矿。两侧是金矿带。

大拉乌 科特迪瓦南部港口。濒几内亚湾,在邦达马河口。输出咖啡、棕仁、棕油、橡胶、木材。渔港。有木材加工厂。

大和国 日本古国名。公元三世纪后期,在本州岛中部今奈良县地区兴起的奴隶制国家。立国后,征服各部落,五世纪统一日本。国家元首称天皇。曾数度遣使至中国,陆续传入中国文化。以后豪族专政,王权衰落。公元645年“大化革新”后,大和时代结束。

大波波 贝宁南部边境港市。在几内亚湾沿岸,莫诺河口。人口5万多。附近多沼泽,盛产油棕、椰子。渔业较盛。有油棕加工工业。公路通阿波美。转运和输出油棕产品。

大学城 美国密苏里州东部城市,是圣路易斯的卫星住宅城。人口4.2万(1980)。1906年设市。自1905年以来为华盛顿大学所在地,故名。

大查科 又译“格兰查科”或“大厦谷”。南美洲中部的冲积平原。西界安第斯山,东临巴拉圭—巴拉那河,北邻热带原始森林,南接潘帕斯草原。南北长1,400公里,东西宽约600—700公里,地跨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三国,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海拔约在100—400米之间。皮科马约河以北为北部查科,皮科马约河以南、贝尔梅霍河以北为中部查科,贝尔梅霍河以南为南部查科。中部、南部查科在阿根廷境内。地势西部较高,有丘陵,向东逐渐降低为沼泽低地。巴拉圭—巴拉那河支流众多,洪水泛滥时,约有15%土地被淹。南回归线横贯,为南美洲夏季最热地区之一,平均气温24—30℃,绝对最高气温达47℃以上。夏雨冬干,年降水量500—1,400毫米左右,自东向西递减,由于蒸发强烈,大部分地区呈干旱状态。全境呈园林景观,有广袤的灌木林和热带草原。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尤以克维伯树(破斧树)著名,用作建筑材料和提制鞣酸。人口稀少,主要为印第安人,以牧牛为主。南部农牧业较发达,为阿根廷的主要产棉区。北部查科蕴藏有石油,其归属问题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之间有争议,1932—1935年两国爆发查科战争。根据1935年和约,其中部和东部归巴,西部归玻。

大盆地 美国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中的高原性内陆盆地。西为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东为瓦萨奇山脉,北面是哥伦比亚高原,南边为科罗拉多高原。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块状山脉(海拔1,800—3,300米)及其间许多盆地构成。盆地底部海拔1,200—1,500米,最低的死谷在海平面下85米。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00—350毫米,植物稀少,以耐旱灌木为主。多咸水湖。大的湖泊有大盐湖、皮拉米德湖、塞维尔湖、犹他湖等。有丰富的铜、金、铅、锌、铁等矿藏。山麓地区有畜牧和灌溉农业。

大洋岛 现称“班纳巴岛”。太平洋中西部赤道附近岛屿。位于南纬0°52′、东经169°32′。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2,000,主要为吉尔伯特人。1900年发现磷灰石,成为大洋洲三大磷矿岛之一。矿工主要是吉尔伯特人和华人。珊瑚礁环绕,船只无法靠岸,由悬臂输送机把矿石送到礁外船上。1892年被英国占领。1942年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由英国管辖。现为基里巴斯一个区。主要城镇有南岸的奥马、西岸的塔皮瓦和北岸布金泰里凯。行政中心设在塔皮瓦附近。原以生产和出口磷灰石为主,由于资源枯竭,1979年末生产几近停止。

大洋洲 通指赤道南北和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和大陆。介于亚洲、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分为四部分:(1)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2)美拉尼西亚群岛;(3)密克罗尼西亚群岛;(4)波利尼西亚群岛。其中,澳大利亚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新几内亚和新西兰南、北两岛均为较大海岛,连同三大群岛共一万多个岛屿,总计大陆及岛屿面积共约达8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98万(1985)。海陆资源丰富。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西方殖民国家先后占夺这一地区。本世纪初,澳大利亚、新西兰获得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地区和岛屿亦相继获得独立。广义的大洋洲则还包括太平洋东南部的全部岛屿。

大盐湖 西半球最大咸水湖。位于美国犹他州北部。是地质史早期本内维尔湖的残迹湖。因季节和逐年气候变化的影响,水位和盐分都有很大变动。最高水位时,湖面广达6,200平方公里;最低水位时约2,460平方公里;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般为4,100平方公里。盐度高达150—288‰,故有大盐湖之称。最深处约11米。盛产食盐。湖水含盐量估计60亿吨,主要为氯化钠和硫酸钠。东岸有制盐厂。湖中有岛屿散布,大者供牧羊。旅游地,有游泳场和游艇港。

大萨瓜 古巴中北部城市。位于大萨瓜河畔,离河口24公里,东南距圣克拉拉45公里。人口5.2万(1981)。附近三角洲是农、畜产品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产品经外港伊萨贝拉输出。工业有制糖、冶金、化学、酿酒、纺织、罐头食品等。铁路枢纽。海轮循大萨瓜河上溯至此。

大厦谷 即“大查科”。

大堡礁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区。在珊瑚海西部,构成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海岸外的天然海堤。自托雷斯海峡向东南伸延至南回归线附近的斯文群礁,全长2,013公里。最宽处为240公里,最窄处仅19.2公里。包括近千个岛礁和浅滩。与大陆海岸中隔16—160公里宽的礁湖航道,水深一般不到70米,为航行的障碍。珊瑚礁美景天然,多奇异海生生物,尤以格林岛、海伦岛最盛。为旅游胜地。

大熊湖 加拿大第一大湖。位于西北地区马更些小区中北部。北极圈在其北部通过。面积3.1万平方公里。通过大熊河与马更些河相连,冻期长达8—9个月,7月中旬以后始可通航。湖东岸镭锭港有铀矿开采。

大马士革 叙利亚的首都与大马士革省省会。位于国土西南部,前黎巴嫩山东麓、巴拉达河右岸。人口连郊区140万(1989)。市区建在克辛山的山坡上,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著名古建筑物有倭马亚清真寺、萨拉丁陵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有家具、成衣、制鞋、纺织、食品、印刷、水泥、制药等工厂。还有银嵌、丝绣、珠宝、铜器、皮革制品、织布、玻璃制品等众多手工业部门。大马士革以黎巴嫩的贝鲁特为主要出海口,同时又是贝鲁特与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之间货物转运点。

大开曼岛 西印度群岛中开曼群岛的最大岛。在牙买加西北约290公里。长35公里,宽6—13公里,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1.5万(1980)。地势低平,海拔不足15米。167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经济以捕龟业和旅游业为主。10公里长的西湾海滩为著名旅游胜地。农业主产椰子和柑橘。有砖瓦、食品和龟、鱼加工等工厂。有国际机场。

大不里士 伊朗阿塞拜疆地区的最大城市,东阿塞拜疆省首府。人口85.2万(1982)。位于雷扎耶湖盆地东北侧的山麓,海拔1,367米。始建于公元三世纪,历史上多次成为王朝都城。古代为四方往来通衢。具重要军事与交通意义。工业中心,有重型机械、炼油、毛纺织、棉纺织、卷烟、啤酒、皮革制品、面粉、肥皂、火柴等工厂。地毯生产著名。农牧产品的重要贸易中心。伊朗铁路由此通往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与土耳其。市区有众多温泉,蓝清真寺为著名古迹。城东萨维兰山是拜火教圣地。

大扎卜河 西亚底格里斯河的左岸支流。发源于土耳其东南边境的哈基亚里山区。在土耳其境内长185公里,流经哈基亚里城。在伊拉克境内长241公里,在摩苏尔以南40公里注入底格里斯河。全长426公里。

大分水岭 澳大利亚东部山脉、高原和台地的总称。在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大致平行。自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向南至维多利亚州西部,绵延约3.000公里,宽约160—320公里,海拔一般800—1,000米。最高峰科西阿斯科峰在南部的澳大利亚山脉,海拔超过2,230米。大分水岭东坡陡峭,西坡缓斜。在此以西发源的河流注入卡奔塔利亚湾和印度洋,以东发源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

大巴萨姆 科特迪瓦东南部港市。在埃布里耶潟湖东南岸和科莫埃河口西岸。人口2.5万(1975)。1893—1900年曾为象牙海岸首府。菠萝、椰子、香蕉、咖啡集散地。有榨油、木材加工工业。港口输出咖啡、可可、香蕉、棕仁、橡胶。旅游业较盛。公路通阿比让。

大白山脉 即“太白山脉”。

大汉山脉 一译“塔汉山脉”。纵贯马来半岛东部山脉,绵延于吉兰丹、彭亨、丁加奴、柔佛各州境内。最高点大汉峰,位于彭亨州边界内侧,海拔2,187米,为半岛马来西亚最高峰。山脉主要由石英岩及蚀变的页岩构成,多峭壁、峡谷。山顶土层薄,植被稀少。石英晶体在阳光下闪烁,山下土著民族以为是金刚石,有巨人大汉神守护,因名大汉峰。山脉南段被彭亨、浪平等河切断,散为纵贯柔佛州西部低丘,延续为新加坡的花葩山与圣淘沙岛。建有大汉山国家公园。

大地苔原 一译“博尔舍捷美尔苔原”。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北部,伯朝拉河同乌萨河之间,北临北冰洋巴伦支海。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平原与低丘相间,最高处海拔250米。在北极圈内,气候严寒,1月平均气温-16℃以下,7月15-18℃,年降水量250—450毫米。冻土广布,有森林苔原。煤、石油、天然气丰富。以驯鹿、狩猎(皮毛兽)、渔业为主。

大西洋城 美国新泽西州著名的海滨疗养城市。在纽约西南约160公里,费城东南约96公里。位于长约16公里的沙洲上。人口4万,大市区19.4万(1980)。因接近纽约、费城,从十九世纪末便成为旅游、疗养地。有巨大的市属会议厅,能容纳4.1万人,常为国内、国际召开会议的场所。

大迈哈莱 亦译“马哈拉库卜拉”。埃及城市。在尼罗河三角洲东部,杜姆亚特河西岸。人口34.6万(1983)。棉花、稻谷、水果集散地。全国棉纺织中心之一,还有食品、建筑材料、化学等工业。铁路通开罗。

大阪平原 日本本州近畿地方较大平原。大阪府的大部和兵库县的一部。三面连接山地,西临大阪湾。淀川、大和川等河流贯。面积1,700平方公里。大部低平,间有台地。气候温暖,年降水量1,400毫米。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电机、机械、化学(包括石油化学)、钢铁、金属加工和纺织工业占重要地位。还有石油加工业。耕作业以水田为主,城郊种植蔬菜,鸡、猪等饲养业发达。观赏树木栽培有名。大阪周围工业、住宅卫星城市聚集,与大阪市有放射状交通网相联系。

大坎皮纳 巴西东北部帕拉伊巴州城市。位于巴卡马尔特山脉,东距州首府若昂佩索阿127公里。海拔550米,气候温和。人口22.2万(1980)。1766年建于印第安人村落上,1864年设城。东北部内地重要的贸易和工业中心,集运农牧产品往沿海各城市。有食品加工、制革、纺织、制鞋等工业。铁路和公路枢纽。有飞机场。设有大学。

大克勒什 一译“瑙吉克勒什”。匈牙利中部城市。在多瑙河与蒂萨河之间,西距凯奇凯梅特16公里。人口2.7万(1984)。葡萄、果品、蔬菜种植区中心。工业以面粉、果品和蔬菜罐头等为主。市内有古老的教堂、市政厅。

大沙沙漠 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北带,大部在西澳大利亚州。位于金伯利高原以南、皮尔巴拉地区以东,伸延至北部地方边界以东。大部为沙丘,仅中部有石漠。

大和郡山 日本本州中西部城市。属奈良县。在奈良盆地的北部,奈良市西南5公里。人口9万(1986)。郡山城起于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后半期一再扩建。1954 年设市。工业以机械、电机、金属制品、食品、橡胶制品为主。养殖金鱼有名。郡山金鱼全国第一,多输往国外。南郊果树园艺作物发达。有郡山城旧址以及寺院等名胜古迹。

大和高田 日本本州中西部城市。属奈良县。在奈良盆地的西南部。人口6.5万(1986)。十九世纪中叶商业发达。1898年创立纺织工厂。1948年设市。以纺织、机械、橡胶制品工业为主,次为服装、针织品以及金属工业等。

大草原城 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北部城市。位于皮斯河流域富足的农牧业地区。人口2.4万。1910年始有人定居,1958年建市。是木材、活牲畜的贸易中心。

大急流城 一译“大瀑布城”。美国密歇根州西南部格兰德河岸城市。市名源自流入市中心的格兰德河的急流。人口18.3万(1984)。1826年开始设贸易站,1850年建市。因利用丰富的木材,十九世纪末成为美国最大的家具制造中心之一,还有汽车零件、石油炼制、金属加工、化学、造纸、食品等工业。市博物馆展列有19世纪的家具。

大隅诸岛 日本九州南部海上的岛群。在萨南诸岛的北部。属鹿儿岛县。包括种子岛、马毛岛、屋久岛和口永良部岛四岛。面积992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多。前两岛为第三纪层的丘陵地。口永良部岛为火山岛,属雾岛火山带,有活火山(新岳)及温泉。以屋久岛的宫之浦岳为最高(1,935米)。气候温暖多雨,平地无霜,有苏铁树、槟榔树、榕树。园艺农业发达。近海渔获量大。各岛与鹿儿岛有定期航船和班机。种子岛的西之表市为最大中心,人口2.3万(198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美国占领,1953年归还。

大塞马湖 芬兰东南部的湖群。介于拉彭兰塔和伊萨尔米之间,东西延伸约290公里。面积4,400平方公里。共有湖泊约120个,彼此连通。以塞马湖面积最大。湖中有许多小岛(计1,699平方公里)。湖水经武奥克希河东南流入俄罗斯境内的拉多加湖。有塞马运河连通芬兰湾。湖群间有许多小运河,沟通航运,也是木材流放的重要通道。

大福克斯 一译“格兰德福克斯”。美国北达科他州东部城市。位于红河畔,距加拿大边界144公里。人口4.3万(1980)。1871年定居,1881年设市。是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和家畜的红河流域重要贸易中心,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工业多与农牧业有关,如制糖、面粉、饲料、化肥、奶制品、肉类加工等。有北达科他州大学。城西24公里处有空军基地。

大瀑布城 ①美国蒙大拿州中部的城市。在海伦娜东北112公里处。因靠近密苏里河的大瀑布而得名。人口5.6万,大市区人口约8.1万。是蒙大拿州北部广大农、牧、矿区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有炼油厂、铜锌冶炼厂和面粉厂,此外还生产皮毛、砖、瓦、混凝土和冷冻机等。离城5公里处的大泉是州的养鱼塘和假日野餐地,大泉每分钟喷水27万加仑,水温11℃。附近有空军基地。②加拿大城镇。在纽芬兰岛东岸,埃克斯普洛伊茨河畔,省会圣约翰斯以西480公里。人口8,765(1981)。利用埃克斯普洛伊茨河水发电,发展了工业。有造纸和纸浆厂,是新闻纸的生产中心。居民主要从事伐木业和农业。

大不列颠岛 欧洲最大的岛,不列颠群岛中两个主要岛屿之一。英国领土的主体。在北大西洋中,同欧洲大陆仅一水(北海)之隔。南北长900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20公里,面积22.99万平方公里。人口5,480.4万(1983)。沿海有许多深入内陆的峡湾和港湾。周围诸海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不结冰。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温夏凉,多雨日,秋冬多雾。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山地和丘陵,东南为起伏不平的低地。煤炭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泰晤士河、塞文河和特伦特河,河流水位稳定,利于航运。中部和东南部的英格兰是英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大巴里尔岛 新西兰北岛东北面近海岛屿。位于奥克兰东北88公里的豪拉基湾入口处,为海湾的天然防浪堤。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21公里,面积约285平方公里。多山,森林茂密。常住居民858人(1986),以饲养牛、羊为主。夏季避暑地。

大巴哈马岛 巴哈马的岛屿。在西印度群岛中巴哈马群岛北端,离美国佛罗里达半岛96公里。面积1,373平方公里。人口3.3万(1980)。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松林和白沙海滩,风景秀丽。经济以旅游业、林业和渔业为主。岛西的弗里波特港为自由贸易区,是巴哈马最大工业中心和第二旅游胜地。有木材加工、石油提炼、石油化学、制药、水泥、食品加工等工厂。国际金融中心。港口为人工深水港,可泊大型海轮和油轮,并是北大西洋上最大的海运加油站,吞吐全国外贸物资的大部分。有国际机场。美国在此设有导弹追踪站。

大加那利岛 北大西洋加那利群岛主岛之一,属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省。位于西经15°35′、北纬28°。面积1,540平方公里。人口约66万(1981)。火山岛。地势崎岖,最高点海拔1,949米。气候温和干燥。农业依靠山溪灌溉,产香蕉、甘蔗、烟叶、柑橘、谷物。渔业较发达。工业以鱼类罐头与腌制为主,还有农产品加工厂等。旅游业颇盛。主要城镇有拉斯帕尔马斯等。

大西洋海岭 也叫“大西洋中脊”。纵贯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脉,是世界大洋中脊的组成部分。北起冰岛附近,南迄南纬55°附近的布韦岛。大体呈“S”形。总长约15,000公里,宽370—555公里到2,220—2,400公里。脊部距海面2,000—4,000米,个别山脊露出水面形成岛屿,多火山及地震。沿线有许多横向断裂带(海沟),山脊中部有纵向断裂谷(底宽约10公里,水深3,250—4,000米)。海岭以东有西欧海盆、伊比利亚海盆、加那利海盆、佛得角海盆、几内亚海盆、安哥拉海盆及开普海盆;以西有北美海盆、巴西海盆及阿根廷海盆。各海盆大部深达5,000—6,000米。以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海沟(南纬0°16′、西经18°35′,最大深度7,856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参见“北大西洋海岭”、“南大西洋海岭”。

大西洋海槛 大西洋北端格陵兰岛同冰岛、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间的海底隆起。是大西洋海盆同北冰洋的挪威、冰岛海盆的分界线。顶部距洋面500—600米。南、北两侧坡度较大,它阻碍了大西洋同北冰洋间深层海水的交换。南坡深700—800米处,深层大西洋水温3—5℃,北坡深层极地水温低于0℃。水温和盐度较高的北大西洋水主要是通过设得兰群岛和冰岛间海峡进入北冰洋;水温和盐度较低的北冰洋海水沿丹麦海峡南流。

大自流盆地 即“大澳大利亚盆地”。在澳大利亚中东部,从卡奔塔利亚湾向南到达令河上游地区,大部在昆士兰州,小部在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大利亚州和北部地方。面积约17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海拔在200米以下,艾尔湖附近最低。有大量地面自喷井和地下井,大部为含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镁和氯化钠的热水井,不利于农业灌溉,但为昆土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干旱牧区提供了充足的牛羊饮用水源。

大伊纳瓜岛 巴哈马的岛屿。在西印度群岛中巴哈马群岛南端,扼向风海峡入口,西南距古巴90公里。岛长80公里,宽40公里,面积1,450平方公里。人口900(1980)。地势低平,仅北岸和南岸有山丘(最高点海拔仅30米)。气候干热。西南端的马修为主要居民点。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地。岛民主要以生产和出口海盐为生。建有教堂和导航灯塔。有飞机场。

大阿巴科岛  巴哈马的岛屿。在西印度群岛中巴哈马群岛北端,南距纳索55公里。岛长160公里,宽22公里,包括附近大量珊瑚礁岛,面积1,681平方公里。人口7,300(1980)。地势低平,海岸曲折,多港湾。气候温和宜人。富森林。旅游业日益发展。建有大型蔬菜农场。还产水果、圆木、海绵、鱼虾、盐和珍珠贝等。有造船厂、纸浆厂和水果罐头厂。建有导航灯塔。

大纳马夸兰 亦称“大纳马兰”。指纳米比亚中、南部地区。从温得和克附近往南,至奥兰治河之间。当地居民以纳马人(霍屯督人)为主。

大奇里波山 哥斯达黎加的最高峰。位于利蒙省南部边境。海拔3,820米,也是塔拉曼卡山脉的最高峰。山势险峻,森林茂密。

大科摩罗岛 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的最大岛。在东经43°22′、南纬11°35′,处莫桑比克海峡北口。面积1,148平方公里。人口19.1万(1980)。为火山岛。北部为海拔650米的高原,多圆形小丘。南部为卡尔塔拉活火山,海拔2,560米,是全国最高峰;火山口直径3.2公里。沿海有狭窄平原。热带湿润气候。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产香精作物、椰子、咖啡、薯类等。首都莫罗尼在西岸。有航空站。

大哥伦比亚 旧地区名。1819年南美洲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地区人民在玻利瓦尔领导下,打败西班牙军,攻克波哥大,成立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1822年巴拿马、基多(今厄瓜多尔)加入,始称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划分为三省:昆迪纳马卡、委内瑞拉和基多。1830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先后脱离。1831年改称“新格兰纳达共和国”。1863年又改名“哥伦比亚合众国”。1886年成为哥伦比亚共和国。1903年巴拿马脱离独立。大特尔诺沃1965年前曾称“特尔诺沃”。保加利亚中北部城市。大特尔诺沃州首府。位于巴尔干山北侧扬特拉河两岸山坡上,有阶梯式多层建筑。人口6.4万(1980)。中世纪曾为第二保加利亚王国都城。1598、1686年在此举行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起义。交通枢纽。有食品、木材加工、棉纺织、毛纺织等工业。文化艺术中心。风景优美,多古迹,旧城区已辟为重点保护区。旅游地。1911年遭强烈地震破坏。

大巽他群岛 东南亚巽他群岛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苏门答腊、爪哇、马都拉、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等岛屿。

大门德雷斯河 土耳其西南部河流。发源于阿菲翁城西南面山区,向西注入爱琴海,长529公里。中下游谷底平坦宽阔,曲流发达,地理学上的“曲流”一词即从本河的名称而来。中下游为土耳其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并为安纳托利亚西部与爱琴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大马尔维纳岛 又名“西福克兰岛”。南大西洋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岛屿。长130公里,宽约72公里,面积4,532平方公里。人口约400(1984)。海岸曲折,岛上多低山丘陵。霍恩比山脉沿福克兰海峡伸展,最高峰亚当山,海拔698米。多小河川。居民多从事放牧羊、牛。

大内夫得沙漠 阿拉伯半岛北部的沙漠,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东西长约450公里,南北宽约250公里,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60米,多流动沙丘,高可达100米以上,难以通行。“内夫得”意即“难以通行的厚沙地”。沙地分红、白两色。红沙地于冬、春两季雨后生长草木,可供放牧、打柴,驼队亦多于此时借此穿行沙漠。白沙地则大部分草木不生,夏季极其干热,穿行尤其困难。

大贝尔特海峡 一译“大海峡”。丹麦西兰岛和菲英岛之间的海峡。北经萨姆索海峡同卡特加特海峡相通,南由朗厄兰海峡同波罗的海相连。长约64公里,最狭处宽16公里。水深12—58米。冬季严寒时结冻。

大别吉切夫岛 北冰洋拉普捷夫海岸俄罗斯岛屿。在哈坦加湾口。长61公里,宽57公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大部为平原,间有丘陵,最高点海拔201米。气候寒冷,属苔原带。西南有小别吉切夫岛。居民稀少,以渔猎和饲养驯鹿为生。1908年俄国旅行家别吉切夫到此,岛以其名命名。

大阿特拉斯山 北非阿特拉斯山脉西段主脉。在摩洛哥中部。西南—东北走向,长700余公里。西部高峻,海拔3,000—4,000米,山峰陡峭,河谷深切;最高峰图卜卡勒山海拔4,165米。向东山势逐步低缓,海拔1,500米左右。富磷灰石、铁等矿藏。

大格洛克纳山 奥地利最高山峰,海拔3,797米。位于中西部的格洛克纳山脉中。多冰川,最壮观者为帕斯特泽冰川,长8公里,宽3公里。1935年在山地东部筑成公路,并有支线直达帕斯特泽冰川的山麓下。在海拔2,418米处有瞭望台。风光绮丽,是冬季运动和爬山运动场所,旅游业发达。

大高加索山脉 高加索中部年青的褶皱山系。在黑海和里海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延伸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边界上,全长1,100公里以上,最宽180公里,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山势陡峻,一般海拔3,000—4,000米,4,800米以上山峰15座。最高峰为厄尔布鲁土山(海拔5,642米)。可分为西、中、东高加索山三部分。海拔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有冰川约2,000条,总面积1,424平方公里。邻近黑海有亚热带阔叶林。矿藏有锰、石油、天然气、铅、锌等。北麓多矿泉,为俄罗斯最大矿泉疗养区。

大摩拉维亚国 中世纪西斯拉夫人建立的封建国家。在今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公元九世纪中叶,莫吉米尔一世创建。最盛时,领有摩拉维亚、波希米亚、西里西亚、波兰南部等地。首都维里格勒。九世纪末,因内讧,国势衰弱,公元906年为匈牙利人所灭。

大澳大利亚湾 澳大利亚沿岸最宽阔的海湾。位于西澳大利亚州帕斯利角与南澳大利亚州艾尔半岛之间。东西宽1,160公里,南北约350公里。风浪极大。沿岸多直立石灰岩悬崖,只东岸斯特里基湾区能安全停泊。沿岸有塞杜纳、尤克拉等少数居民点。

大汉山国家公园 原名“乔治五世国家公园”。马来西亚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科学、旅游园地。建于1938年。范围包括大汉山所在的彭亨、吉兰丹、丁加奴三州边境,面积4,343平方公里。园内高山峻岭,溪流湍急,有大片原始森林和珍贵动植物,如犀牛、马来貘、象、虎、吠鹿、豹猫、犀鸟等。园内有原住民先努伊人。

大圣伯纳德山口 阿尔卑斯山的重要山口。在瑞士、意大利边境。海拔2,466米。罗马时代交通频繁,中世纪商旅不绝。有十一世纪建成的教堂。因山高天寒,冬行困难,1964年修成长5.6公里的公路隧道。

大安的列斯群岛 西印度群岛中安的列斯群岛中部的岛群。位于加勒比海北缘。由古巴、海地、波多黎各、牙买加4个大岛以及开曼群岛和众多小岛组成,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80万(1981)。占西印度群岛总面积和总人口近90%。除古巴岛以平原为主外,各岛均多崎岖山地。地处热带,年平均温度25-26℃。各岛东部和北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西部和南部降水较少;夏秋常受飓风侵袭。富铝土和金属矿藏。群岛内有海地、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和牙买加4个独立国家,还有波多黎各和开曼群岛。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甘蔗、可可、咖啡、烟草等作物,为世界著名蔗糖产区。工业有制糖、卷烟、纺织等。

大澳大利亚盆地 即“大自流盆地”。

大西洋—印度洋海岭 又名“非洲-南极海岭”。在大西洋东南部和印度洋的西南部。系南大西洋海岭的延续,东与西印度洋海岭相接。长约3,000公里,最宽450公里。个别山峰高达3,000—4,000米,最高峰距洋面155米。

大西洋—印度洋海盆 又各“非洲—南极海盆”。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位于大西洋-印度洋海丘与南极洲沿岸大陆坡、南安的列斯海岭和凯尔盖朗海岭间。长约6,200公里,宽1.500公里。大部深4,000—5,000米,最深处6,787米(在西部)。

大波兰地区戈茹夫 旧译“戈茹夫·维尔科波尔斯基”。波兰西部城市,戈茹夫省首府,瓦尔塔河河港。人口11.5万(1984)。十三世纪为城堡,十四至十五世纪由集市发展为商业中心。现有造船、机械(主产伐木拖拉机)、人造纤维、纺织(丝织)、食品加工等工业。是维斯瓦河—比得哥什运河—瓦尔塔河—奥得河航运系统的中枢港口。

大波兰地区奥斯特鲁夫 旧译“奥斯特鲁夫—大波兰”。波兰中西部城市,卡利什省首府。西北距波兹南约100公里。人口5.8万(1982)。交通运输中心,有多条铁路、公路经此。工业以车辆制造和电机生产为主,另有纺织、皮革、食品加工等。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即“英国”。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