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洛耶湖 俄语意为“白湖”。在俄罗斯西北部。湖面海拔113米。面积1,29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米,最深20米(枯水时仅4米),蓄水5.2立方公里。湖岸低,多沼泽。北以科夫扎河、马林运河和威捷格拉河通连奥涅加湖、拉多加湖及波罗的海;南经谢克斯纳河同雷宾斯克水库、伏尔加河相接;湖的西南岸凿有通航运河,可通行5,000吨轮船,为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道重要组成部分。11月至次年4月为结冰期。鱼产丰富。南岸有别洛泽尔斯克市。
别尔江斯克 1939—1958年名“奥西片科”。乌克兰扎波罗热州城市、亚速海北岸港口。有铁路通顿巴斯等地。人口13万(1985)。建于1827年。工业以机械制造(农机、道路机械等)、石油加工和玻璃纤维为主,次为电缆、食品加工(鱼类、葡萄酒等)、制鞋业。有地志陈列馆、海滨疗养所。
别尔哥罗德 ①州名。在俄罗斯西南部,南邻乌克兰。面积2.71万平方公里。人口134.6万(1987),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为主。首府别尔哥罗德。地处中俄罗斯丘陵南部,北高南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最高处290米。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8℃,7月20℃。年降水量420—590毫米。北顿涅茨河左岸支流奥斯科尔河纵贯全境。黑土肥沃。铁矿丰富,七十年代中期年产商品铁矿石1,000万吨以上。农业主产冬小麦、甜菜、向日葵和玉米。乳肉畜牧业发达。主要城市尚有旧奥斯科尔、新奥斯科尔等。②市名。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在北顿涅茨河上游右岸。人口28万(1985)。1237年见于史籍。1598年建为城堡。铁路枢纽。工业以建筑材料(水泥、石棉瓦等)、机械制造(锅炉、刀具)和食品加工为主。有建筑材料工艺学院。库尔斯克铁矿区的科研设计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苏、德军队曾在此激战。有地志陈列馆和多所高等学校。
别列兹尼基 旧名“乌索利耶—索列卡姆斯克”(1933年前)。俄罗斯乌拉尔彼尔姆州城市。在中乌拉尔山西坡、卡马水库东岸。人口19.5万(1985)。建于十六世纪初,1883年建有俄罗斯第一个制碱厂。铁路要站。河港。附近有丰富的钾盐和镁盐。重要化工中心。建有化工、钾肥及钛镁联合企业,生产钾肥、氮肥、合成氨、硝酸、硫酸、纯碱、烧碱、染料等,其中钾肥产量居全俄首位。还有建筑材料工业等。
别林斯高晋海 南极洲的边缘海,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在亚历山大一世岛同瑟斯顿岛之间。约当西经75°—100°。水深180—4,532米,北面入口处达5,318米。中有大岛彼得一世岛、夏科岛、亚历山大一世岛等。气候严寒,天气阴暗,变化无常。一年中有强风暴和浓雾达250天。含盐度约33.5‰。沿岸有冰层,厚约4—5米。沿海大陆架发现石油和天然气。1819—1821年俄国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首先到达。
别洛戈尔斯克 旧名“阿列克山德罗夫斯克”(1935年前)、“古比雪夫卡”(1935—1957年)。俄罗斯远东区南部城市。在结雅河支流托米河畔。人口7万(1985)。建于1860年。铁路枢纽,有支线通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工业以食品加工(肉类、面粉、蔬菜罐头等)和农机制造为主。
别尔斯科—比亚瓦 波兰南部城市,别尔斯科—比亚瓦省首府。在卡托维兹南50公里。人口13万(1983)。波兰第二大纺织工业中心(次于罗兹),尤以毛织品著称,另有机械制造(纺织机械等)、电机、汽车和造纸等工业。因位于喀尔巴阡山麓,风景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有铁路干线由克拉科夫经此通往捷克共和国的俄斯特拉发。
别特帕克达拉草原 即“北饥饿草原”。哈萨克斯坦南部的荒漠。在穆云库姆沙漠以北,萨雷苏河下游、楚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北面与哈萨克丘陵相接。东西长约400公里。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为向西南缓斜的波状平原,平均海拔300—350米。西部有盐沼地、龟裂地和许多小盐湖,东部有丘陵、长岗和山地,最高点海拔974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100—150毫米。春、秋季可用作牧场。
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 1944年前称“亚克尔曼”,土耳其语意为“白色要塞”。乌克兰西南部古城。在德涅斯特河下游,距黑海18公里。人口5.2万(1985)。建于公元前六世纪。1484年属土耳其。1812年并入帝俄。1918—1940年属罗马尼亚,1940年并入苏联。有铁路通敖得萨和摩尔多瓦。河港。工业有鱼类加工、服装、家具等。附近多葡萄园并有葡萄酒酿造工厂。有十五世纪的城堡。
里尔 法国东北部城市,诺尔省首府。近比利时边界。人口16.8万,包括郊区93.5万(1982)。里尔工业区的最大中心。铁路枢纽。纺织工业最重要(棉、麻、针织等),还有机车、农机、化学、食品、服装等工业。城南有煤矿。
里加 拉脱维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波罗的海里加湾南岸的大海港,渔港。在道加瓦河口两岸,距海约15公里。人口88.3万(1985)。公元1201年建为要塞。十八世纪发展为海港。铁路枢纽。主要出口矿石、焦炭、煤、木材等。工业以机械制造(机车车辆、造船、动力机械、电气及无线电、仪表)为主,化工、纺织、电力和食品工业亦重要。有拉脱维亚科学院和大学多所。多十三至十九世纪古迹。海滨为有名的疗养地。
里里 韩国西南部城市,属全罗北道。自由出口贸易区。位于湖南平原中部,近群山湾,万顷江从南部流过入海。人口14.5万 (1980)。铁路开通后,成为农产品集散地。南部盛产稻、麦、园艺作物,鸡、猪饲养也较发达。近年高速公路通车后,成为人造丝、针织、胶鞋、钟表业的工业区。铁路交通要地。佛教中心地之一。设有元光大学。
里昂 法国东南部大城市。在索恩河同罗讷河汇合处。人口41.3万,包括郊区约117万(1982)。位于从地中海通欧洲北部的战略走廊带上,罗马帝国之前已繁荣。长期为法国政治中心。十九世纪时多次工人起义在此爆发。历史上曾为西方丝织业中心,现为工业基地之一,化学纤维的主要产地;机械、电子、重型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也很重要。商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多中世纪建筑。有大学。每年在此举行国际博览会。游览业甚盛。
里泽 土耳其东北部黑海沿岸港市,里泽省省会。人口4.3万(1980)。位于一个小海湾畔,为农产品转运港。
里海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西、北、东三岸分属阿塞拜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南岸属伊朗。南北长约1,200公里,平均宽320公里。海岸线长约7,000公里。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约有岛屿50个。气候干燥,蒸发剧烈。1930年后水位不断下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水位低于海面28.5米。大部水深不足100米,北浅南深,最深达1,025米。面积36.8万平方公里。平均盐度11—13‰。冬季北部水温0℃以下,南部达12℃。北部浅水区结冰期2—3个月。夏季水温26℃。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石油、食盐和芒硝等资源丰富。以产鲟鱼著称。航运发达,以石油运输为主。主要港口有阿塞拜疆的巴库,俄罗斯的阿斯特拉罕、马哈奇卡拉,土库曼斯坦的克拉斯诺沃茨克和伊朗的恩泽利等。在巴库和克拉斯诺沃茨克之间有铁路轮渡。
里诺 美国内华达州西部城市。在内华达山脉东麓,特鲁基河上。人口10.6万(1984)。建于1858年。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农牧矿区贸易中心。有木材、水泥、电子部件等工业。旅游业发达,向以赌场收入为经济主要来源。有内华达大学(1864创建)。
里萨 德国东部城市。属萨克森州。在易北河畔。人口5万(1984)。1111年始建,1623年建市。铁路枢纽;河港。工业有黑色冶金、橡胶、制药、纺织、石油加工、食品加工等部门。有建于十二世纪的修道院。
里士满 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城市、商港。临太平洋圣弗朗西斯科湾东岸。人口7.4万(1980)。十九世纪末始建,1905年设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大船坞后,发展很快。有飞机、电子、炼油、石油化工、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和船舶修理等工业。有圣拉斐尔吊桥直接与圣弗朗西斯科西岸连接。里士满艺术中心珍藏现代工艺品多种。②美国印第安纳州东部城市。靠近俄亥俄州。人口4.1万(1980)。1806年北卡罗来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移民来此定居。1818年建镇,1840年建市。铁路运输发达。是种植玉米和养猪地区的商业中心,并以培植玫瑰花著称。有公共汽车制造、金属丝、农业机械、家具、铸造等工业。博物馆藏有早期中西部贵格会教徒遗物。每年6月有玫瑰花节。③美国弗吉尼亚州首府。詹姆斯河下游河港。人口22万,大市区63万(1980)。建于1733年。1861—1865年南北战争时为南方联邦首府。附近盛产烟草,向为重要的烟草市场和制烟中心。其他有钢铁、农机、金属加工、汽车装配、肥料、造纸、纤维、食品等工业。有弗吉尼亚美术博物馆。附近有里士满国家战场公园。
里夫山 亦称“里夫阿特拉斯山”。北非阿特拉斯山脉西段北支。在摩洛哥北部沿海。东西向延伸,并借塔扎低地与中阿特拉斯山相隔。中段高峻,海拔2,000米以上;东、西段较低缓,在700—800米之间。北坡多悬崖峭壁,直落地中海处形成岬角港湾。主要由砂岩和页岩组成;西部和中部沿海一侧多石灰岩地层。富铁、锰、铅、锌等矿产,盛产栓皮栎和阿尔法草。
里韦拉 乌拉圭北部最重要的边境城市,里韦拉省首府。建于两个低山丘上,与巴西的利夫拉门托市密迩,两市仅一街之隔,其间有国际广场。人口4.9万。周围地区农牧产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工业有食品、纺织、卷烟、镶嵌砖(马赛克)及手工业品等。铁路、公路通首都蒙得维的亚和巴西南部城镇,过境贸易甚盛。
里日 本指日本本州日本海斜面地域。与*表日本比较有明显差异。海岸线除富山、若狭湾外,一般平直,少弯曲。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富山市以北积雪期长,有深雪地带。主要稻米产区。粮食基地。北陆以水力发电著称。新潟和富山、高冈地区工业较发达。铁路交通发展较迟。港口和大城市较少。
里加湾 波罗的海东南部海湾。在爱沙尼亚西南岸同拉脱维亚北部海岸之间,深入内陆174公里。湾口、湾内多岛屿,大岛有萨列马、木胡 等。由伊尔别及木胡等海峡同波罗的海相通。有道加瓦、利耶卢佩和加乌亚诸河注入。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最深处62米。盐度3.5—6‰。结冰期5个月。沿岸大部分为低平沙滩。大港有里加,海滨疗养城为尤尔马拉和皮亚尔努。西岸设有恩古列自然保护区。
里米尼 古称“阿里米努姆”。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圣马力诺东北的马雷基亚河口,滨亚得里亚海。人口12.9万(1982)。农产品集散地与渔港。工业以化学、纺织、食品与铁路修配为主。铁路、公路枢纽。著名的海滨休养地。有罗马时代的凯旋门、罗马桥与圆形剧场等遗迹与中世纪教堂、城堡。有美术馆与图书馆。
里耶卡 旧名“阜姆”。克罗地亚最大海港。在西北部、临亚得里亚海克瓦内尔湾北岸。人口连郊区19.3万(1981)。公元三世纪罗马设居民点。十五世纪起先后受奥、匈、法、意等国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南斯拉夫。现属克罗地亚。重要铁路终点。造船工业中心。还有石油加工、造纸、汽车、柴油机制造等工业。有输油管通匈、捷等国。设有海洋航运等高等学校。有罗马时代和中世纪古迹。
里奇兰 美国华盛顿州南部城市,在哥伦比亚河和亚基马河汇合点附近。人口约3.3万(1980)。1940年尚为居民247人的小村落,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大古力水电站供电便利,这里又离其他村落较远,被选为原子弹原料钚的生产地,发展甚快,现建有原子能研究所。
里拉山 巴尔干半岛最高山脉。在保加利亚西南边境。面积2,6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87米,其中三分之一在2,000米以上。东部沿亚德尼查河谷,经容多拉和阿夫拉莫瓦两个鞍状地带,与罗多彼山脉为界。最高点穆萨拉峰,海拔2,925米。为块状山,主要由结晶岩构成。水力丰富,是保加利亚四大水系(马里查河、伊斯克尔河、梅斯塔河和斯特鲁马河)的发源地。多针叶林。通常与罗多彼山脉合称里拉—罗多彼山汇。
里贾纳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省会和贸易、金融中心。距离美国边境仅160公里。人口16.5万(1982)。原是狩猎野牛的场所。1883—1905年是西北地区首府。1906年成为萨斯喀彻温省省会。为周围盛产小麦的平原地区主要物资集散地和供应点。位于公路、铁路交点上。从埃德蒙顿有油管输送石油至此提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工业以钢铁、炼油、电气装备、酿酒、乳制品、肉类加工、印刷装订、化肥等为主。
里斯本 葡萄牙首都,最大城市和海港,里斯本区首府。位于特茹河口北岸,临宽阔的河口湾。人口83万(1989)。城为公元前腓尼基人始建。1245年成为葡萄牙首都。1755年全城三分之二毁于大地震,重建后的新城呈格子状布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造船、机器制造、纺织、陶瓷、化学、食品、炼油为主。有铁路通向内地和西班牙。特茹河大桥(建于1966年)横跨港口入口处,中心跨距1,013米,为欧洲最长的吊桥。港区延伸14余公里,输出陶瓷、软木、沙丁鱼罐头、番茄酱和葡萄酒等,进口工业原料。有大学、科学院和博物馆,多教堂、钟楼、城堡等古迹。重要海军基地。其西郊大西洋沿岸有著名的海滨浴场。
里窝那 一译“利伏诺”。意大利西岸城市,利古里亚海港口。在阿尔诺河口南13公里处。城西是滨海平原,东、南为低丘所环绕。人口17.6万(1982)。中世纪时为渔村,十九世纪末起发展成重要工业中心。有大型造船厂与有色冶金(铜、铝)、钢铁、炼油、化学、玻璃等工业。铁路、公路与航空枢纽。意大利最大海港之一。输出以石油制品、大理石、玻璃、葡萄酒、橄榄油等。重要渔港。有水族馆、船舶研究所与十六世纪大教堂等。里弗赛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城市。位于洛杉矶东80公里,临圣安娜河上游。人口17万。1870年始建居民点。1883年建市。周围盛产柑橘类水果、蔬菜等。为世界著名的水果、蔬菜罐头工业城市,此外还有飞机发动机、精密仪器、砖瓦、水泥、空气调节器等工业。加利福尼亚大学柑橘试验站著名。附近有空军基地。气候良好,是疗养地。
里迈涸河 沙特阿拉伯中北部的涸河。发源于内志高原西北部的海巴尔熔岩地区,与其主要支流杰里卜涸河汇合后向东北方向流往科威特,全长950余公里。河谷若干部分已被沙漠掩盖。河谷中段有布赖达与乌奈扎等绿洲城镇。
里希迈基 芬兰南部城镇。人口2.4万(1981)。交通枢纽。有铁路通赫尔辛基、坦佩雷、拉赫蒂和图尔库等大城市。有芬兰最大的玻璃制造厂,还有纺织厂。
里查兹贝 南非东北部港市。濒印度洋,南距德班160公里。人口约2.2万。始建于1968年。现代化人工港,设备能力年吞吐量1,200万吨,可接纳15万吨级海轮,主要出口德兰士瓦省东部和纳塔尔省所产的煤。新建炼油、炼铝、石油化工等厂。
里奥阿查 哥伦比亚北部港市,瓜希拉省首府。位于加勒比海岸兰切里亚河河口,西距圣玛尔塔144公里。人口4.7万(1981)。始建于1545年,早期以采珠业著名。农业区贸易中心。输出蔬菜、牛、象牙、椰子、鱼、剑麻、鞣料、橡胶和珍珠等。有制革、制盐、轧棉等工厂。渔港。附近有金、铁、煤矿藏,并有天然气田,管道通巴兰基亚。公路通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
里奥班巴 厄瓜多尔中部山区城市,钦博拉索省首府。座落在雪峰环抱的钦博盆地内,海拔2,750米,西北距厄瓜多尔最高峰钦博拉索火山32公里。人口7.7万(1983)。始建于1534年,昔为布鲁亚王国都城利里班巴故址。1797年地震毁坏后重建。1830年在此举行厄瓜多尔第一次立宪代表会议,宣布共和国独立。中部山区农牧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中心。有棉纺、毛纺、制革、水泥、酿酒、食品、陶器等工业。铁路枢纽。市内街道宽阔,有许多宏伟的古老建筑物。
里奥莫尼 即“木尼河省”。
里穆斯基 加拿大魁北克省城市、河港。位于圣劳伦斯河南岸,魁北克东北288公里。人口2.9万(1981)。在铁路线上,并为海轮停泊港,且有飞机场。以木材加工、奶油和鱼肝油等工业为主。狩猎、捕鱼场所。也是罗马天主教活动中心,有大教堂、神学院等。休养地。
里韦拉尔塔 玻利维亚贝尼省西北部港市。在贝尼河和马德雷德迪奥斯河汇流处。人口2万(1982)。始建于1882年,随天然橡胶的采集而兴衰。河港,是附近地区的橡胶、巴西坚果、药用植物、香蕉、玉米、稻、甘蔗和蔬菜等产品的集散地。有飞机场。
里约热内卢 ①巴西东南部一州。濒大西洋。面积4.36万平方公里。人口1,413.3万(1990),城市人口占90%以上。1889年设州,1975年瓜纳巴拉州并入,首府由尼泰罗伊迁至里约热内卢市。沿海低地气候湿热,内地高原气候温和。重要河流有帕拉伊巴河等。工农业和服务业均甚发达,服务业占就业人口约37%和收入的一半。工业以钢铁、纺织、食品、印刷、石油化工为主。有石油、铝土、铁、煤、大理石等矿产。渔业和盐业兴盛。农业主产甘蔗、柑橘、香蕉、蔬菜、棉花、水果、稻,饲养牲畜。水、陆、空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多游览胜地。②巴西第二大城和最大海港。在东南部大西洋瓜纳巴拉湾西岸,与东岸尼泰罗伊市有公路桥相连。人口509万,大里约热内卢的人口则达901.8万(1980)。始建于1565年,1763年成为巴西首府,1822年成为首都;1960年首都由此迁往巴西利亚。后改为瓜纳巴拉州(范围与城市相同),1975年瓜纳巴拉州撤销后成为里约热内卢州首府。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有纺织、服装、印刷、汽车、造船、机械、石油加工、化学、冶金和食品等工业。全国最大金融中心;许多大企业、银行和垄断组织在此设有经理处。有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国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海陆空交通发达,巴西最大港口,港湾腹宽口窄,可泊巨轮,年吞吐量3,500万吨以上。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倚山傍水,海滨风景优美,并有面包山、驼子峰等山地游览胜地和全国最大的公园、运动场以及热带植物园等。每年2月举行的狂欢节,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里奥布朗库 巴西西部城市,阿克里州首府。位于阿克里河左岸。人口8.7万(1980)。海拔160米,气候湿热,附近为热带雨林区。农牧产品集散地。输出橡胶、木材、皮革等。加工石油和酒精燃料。公路通巴西利亚,水路达马瑙斯。有国际机场。设有大学。
里奥夸尔托 阿根廷中部科尔多瓦省的城市。位于潘帕斯草原西缘,夸尔托河畔,海拔434米。人口11万(1980)。始建于1794年。农牧区的贸易中心。有肉类加工、水果罐头、面粉、纺织、制革、水泥、玩具等工业。铁路枢纽。
里奥格兰德 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港市。位于帕图斯湖通海处的半岛上,距大西洋13公里。人口12.5万(1980)。始建于1737年,1835年设城。内地农牧区产品的集散地,输出干牛肉、皮革等。有肉类、蔬菜罐头、纺织(棉、毛、黄麻)、烟草、炼油等工业。建有油港。铁路和公路通佩洛斯塔。有机场。设有大学。
里贝朗普雷图 巴西东南部城市。位于圣保罗州中北部帕尔多河支流普雷图河畔,东南距圣保罗282公里。海拔520米。人口30万(1980)。始建于1856年,1870年设城。向为本区和邻州相近地区农产品贸易中心,周围盛产咖啡和谷物等。有纺织、冶金、制革、榨油、食品等工业。铁路和公路通圣保罗。有飞机场。
里海沿岸低地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沿岸低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自北而南由海拔100米渐降至海平面以下28米。个别地区有盐丘分布。库马河和恩巴河河口处有沙丘。气候干燥,大陆性强,年蒸发量(1,000毫米左右)大于年降水量(150—350毫米)。大部属荒漠和半荒漠。多盐湖。矿藏有石油、天然气和食盐。以畜牧业(细毛羊)为主。设有阿斯特拉罕沙漠地带自然保护区。
里奥加耶戈斯 阿根廷南部大西洋岸港市,圣克鲁斯省首府。在加耶戈斯河口南岸,南距麦哲伦海峡约160公里。人口4.3万(1980)。建于十九世纪末。巴塔哥尼亚南部绵羊贸易中心和海港,港口大潮时潮高达16米,主要输出羊毛、羊皮、冻肉和煤。有肉类加工、冷藏、锯木等工业。铁路西通阿根廷最大煤田埃尔图尔维奥,公路通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斯,城西南有飞机场。
里奥彼德拉斯 西印度群岛波多黎各东北部城市。在圣胡安东南10公里。建于1714年。有金属、电子、化工、陶瓷以及食品罐头、烟草、酿酒等工业。波多黎各大学(有学生2万名)和医科学校所在地。1952年并入圣胡安都市区。见“圣胡安”。
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 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最大的港市。在圣豪尔赫湾畔。人口9.7万(1980)。始建于1901年,原为羊毛输出港;1907年因附近发现石油而发展成为全国石油生产和出口的主要中心(石油产量占全国的45%);有1,770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通往布宜诺斯艾利斯。有石油化学、水泥、畜产品加工等工业。交通枢纽,铁路通萨米恩托移民镇,公路通首都和智利的艾森港,有飞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