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   十画[ 丿]   十一画[ 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九画·丶]

 

彦根  日本本州中部城市。属滋贺县。在琵琶湖东岸平原的北端。人口9.4万(1986)。  1937年设市。工业有电机、机械、纺织、缫丝、水泥等,沿湖分布。彦根城(十七世纪初叶筑)遗迹为游览地。

炽布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东头城市。位于梭罗河中游左岸,北有北卡普山脉,南有肯登山脉。山区为全国最大的人工营造柚木林区,附近为爪哇中部油田区,有木材厂和炼油厂,1976年炼油能力为20万吨。铁路交会点,商业也较发达。

冠帽峰  朝鲜东北部咸镜山脉主峰。朝鲜第二高峰。在咸镜北道境内,盖马高原东北缘。海拔2,541米。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有部分冰蚀地形。

扁担山  又译“唐勒山”。柬埔寨北部、泰国南部边界山脉。从湄公河向西绵延300余公里,至泰国境内的山甘烹高地为止。平均高度450—600米,最高峰756米。由砂岩组成。有的地方峭壁陡崖,山势雄伟;有些地方丘陵起伏。北坡生长热带雨林,南坡多落叶林,森林茂密。有铁矿。

阁沙梅岛  一译“苏梅岛”。泰国西南部马来半岛东海岸最大的岛屿。位于北纬9°30'、东经100°处。为那空是贪玛叻山脉向北伸入泰国湾部分。面积270平方公里。盛产椰子和燕窝。居民多从事渔业和种植椰子。

前桥  日本关东地方西部城市。位群马县南部,县首府。人口27.5万(1985)。面积147.4平方公里。1892年设市。东北部为赤城火山,大部位关东平原,广濑川流过市区,水质良好。江户中期以来为关东生丝中心产地,缫丝业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工业发展迅速,有汽车、食品、家用电器等工业。二子山和八幡山有古墓多处,被定为文化遗产。利根川畔建有巨大游园,为旅游胜地。

前黎巴嫩山  旧译“外黎巴嫩山”。阿拉伯语称为“东黎巴嫩山”。作南北走向,黎巴嫩—叙利亚国界线大致沿其山脊划定。与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山平行,中隔贝卡谷地。平均海拔2,000米,有几个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峰。其南部赫尔蒙山是最高峰。地处雨影区,干燥荒凉,人烟稀少。

哀牢峡  即“寮保山口”。

亭可马里  斯里兰卡东北部港市。位于科迪亚尔湾的北岸,全国最大的天然良港,战略要地。人口4.5万(1981)。曾是英国在亚洲的重要海军基地(1957年前),现为全国最大的军、商、渔合用港。港湾水深,进口航道深36.6米。港内有5个码头,可泊大型船只。商港吞吐量不大,出口茶叶、矿砂、农副产品;进口粮食、水泥和工业原料。有船舶修理厂。科伦坡—亭可马里铁路的终点站。有全国海军训练学校和空军训练基地。风景秀丽,旅游城市。有千柱庙,内有石柱1,600根。已毁坏,但遗迹犹存,仍为圣地。

亲敦江  旧译“更的宛江”。缅甸西北部河流,下注伊洛瓦底江,为该江最大支流。上游名塔奈河,源于枯门岭南端西侧,在敏建以下约10公里注入伊洛瓦底江。全长约880公里,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乌尤、曼尼普拉等。中游自塔曼蒂以下650公里间通航,中游加里瓦煤区的煤和山区的柚木,都靠此外运。河谷平原产稻、豆类和芝麻等,近年还发现石油。

帝力  东帝汶首府、主要港口与商业中心。位于帝汶岛北岸,临翁拜海峡,遥对阿陶罗岛。人口6万(1989)。产香水、肥皂、陶器和纺织品,加工咖啡,手工艺有牙雕、木雕与草编。出口棉花、咖啡、大米、小麦、檀香木、羊毛、椰干与皮革。公路通往沿海及内地各城镇。有机场。

帝汶岛  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中最大、最东的岛屿。面积3.4万平方公里。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高山连绵,海岸陡峭,有火山。最高点法塔迈洛海拔2,960米。岸外有珊瑚礁。地震频繁。狭窄的海滨平原有泥火山和地裂缝,多温泉。气候炎热,年雨量1,500毫米,干雨季分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的人种与文化在此交汇,民族和语言复杂,人口85万。产红木、青龙木、檀木、桉树木、柚木和竹;矿藏有砂金、铜、锰、铁、石膏、盐和石油;农产有玉米、稻米、番薯、西谷、椰子、咖啡、橡胶、烟草、甘蔗、豆类、茶叶等;饲养猪、羊、牛、马和蜜蜂;渔业主要捕捞海参、玳瑁和珍珠。城镇有帝力、古邦等。本岛原分东西两部分,西部属印度尼西亚,为东努沙登加拉省的一部分;东部为东帝汶,后亦并入印度尼西亚。

帝汶海  印度洋边缘海。位于帝汶岛与澳大利亚之间。面积61.5万平方公里。一般深不及200米。北部较深,最深3,200米。东南岸澳大利亚有达尔文港。

帝王海岭  又名“天皇海岭”和“西北太平洋海岭”。在太平洋西北部。从北纬52°起,大体沿东经170°线至北纬30°附近。长约2,300公里,最宽达350公里。由大约30个海底山组成,多火山及地震,最高峰距洋面仅11米。

神户  日本国际贸易港和最大工业中心之一,兵库县首府。在本州西南部临大阪湾,距大阪约30公里。人口140.4万(1986)。古军事交通要地。1867年辟为通商口岸。1889年设市。阪神工业地带重要区域。以机械、钢铁、电机、造船、橡胶、食品工业为主。铁路枢纽,  1972年高速铁路(新干线)通过。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1.4亿多吨(1982)。出口主要为合成纤维织品、金属制品、塑料、录像机等。进口棉花等工业原料、服装类、食品等。多旅游胜地。距市中心区3公里海上填筑成人工港岛,面积4.4平方公里。建有现代化运输设备和各种设施。

神安池  马来西亚森美兰州苏丹驻在地,在州首府芙蓉以东24公里。旧皇宫为米南加保民族形式建筑,反映该州马来人与苏门答腊岛的民族渊源,据称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四层建筑,木柱高达20米,不用一根铁钉,为马来西亚精湛的民族建筑,但也缀有华族风格雕刻,现为博物馆。新皇宫是巍峨壮观的现代化钢筋水泥建筑,有草坪与凉亭,皇族在此举行庆典。

神奈川  日本关东地方西南部的县。一级行政区。东临东京湾,南濒相模湾。面积2,402平方公里。人口798万(1990)。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台地和低地,东部为丘陵地和冲积低地。相模川为县内主要河流,从西北向南,注入相模湾。气候温暖,年降水量东约1,300毫米,西北山区约2,500毫米。旧相模国与武藏国一部分。今包括19市。首府横滨市。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1982)。(东)京(横)滨工业地带的核心,在东京湾岸进行填海造陆工程,建有一系列大工厂。石油、石油化学、运输机械和钢铁生产都居全国前列。横滨、川崎为最大工业中心。横滨港是全国最大港口。农业以旱田为主,近年发展蔬菜和果树。有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和丹泽大山国定公园,为游览胜地。

神圣罗马帝国  欧洲古国名。日耳曼人建立的封建帝国。公元843年查理大帝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王国逐渐形成日耳曼王国,962年,国王鄂图一世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称“罗马皇帝”,是为日耳曼族罗马帝国之始。1155年,皇帝腓特烈一世加冕时,又加上“神圣”二字,才正式称“神圣罗马帝国”。意为基督教的“世界帝国”,是古代基督教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盛时疆域大体包括德意志、尼德兰、波希米亚、奥地利、瑞士、勃艮第和意大利北部。德意志是这个帝国的基础。十三世纪末叶起,不仅帝国的其他地区相继脱离,即德意志本身也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封建诸侯领地。这个称号后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承袭。1806年拿破仑打败奥地利,帝国称号被迫取消。

祖瓦拉  利比亚西北部港市。临地中海。人口1.5万。有渔业、海绵采捞业和橄榄油、面粉、沙丁鱼罐头等中小型企业。新建较大炼铝厂。沿海干线公路经此。

祖格峰  一译“楚格峰”。德国最高峰。为拜恩阿尔卑斯山脉主峰,海拔2,962米。在南部边境同奥地利接界处。有空中索道(建于1928—1930年,长18.5公里),起自东北坡加米施—帕滕基兴(海拔720米),通往施内费尔内豪斯(海拔2,645米)。在西坡艾布湖(海拔972米)附近也有空中索道(建于1960—1962年)直抵山巅。峰顶设有气象站。风景绮丽,是冬季滑雪和夏季登山运动中心。

祖鲁兰  指南非境内班图语系祖鲁人集中居住区。在纳塔尔省东北部。面积2.7万平方公里。地处沿海平原,气候湿热,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重要蔗糖产区,有多处大型甘蔗种植园和糖厂。还产玉米、高粱等。养牛业发达。

祖韦提奈  利比亚油港。在北部苏尔特湾东南岸。原为渔村,  1968年后发展成石油专用港。5座码头可停泊30万吨级油轮。有217公里长的输油管通奥季拉、因提萨尔等油田,年输油能力5,000万吨。新建海水淡化工厂和面粉厂。

祖拜勒湾  伊拉克东南部的狭长海湾,发展中的工业中心。该湾南口西岸有乌姆卡斯尔港。近年在该湾北部建立港口与工业中心,包括炼油厂、铁厂、钢厂与化肥厂等。该湾通往波斯湾的航道须经过韦贝尔岛与大陆之间以及阿卜杜拉湾。韦贝尔岛属于科威特,伊拉克—科威特国界划在该岛以北的航道中。

室兰  日本北海道工业港市。位于西南岸内浦湾口。人口13.8万(198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垦殖。1872年起修建铁路和港口,开辟海洋航线。接近煤铁产地,为煤炭输出港。本世纪初建钢铁厂。1922年设市。工业以钢铁为主,还有石油加工、机械、水泥等。

室利佛逝  古国名。梵文意为“佳妙胜利”。公元七世纪兴起于苏门答腊南部。临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对。首都先在巨港,后北迁占碑。地当东西海上交通要冲,转口贸易兴盛,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往来商船汇集于此。产黄金。佛教昌盛,为印度以外的另一佛教中心。唐僧义净曾先后三次到此,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十三世纪初为麻喏巴歇国所代替。中国宋代以后史书称之为三佛齐。

宫古  日本本州东北部太平洋岸城市。位闭伊川下游,属岩手县。面积338.7平方公里。人口6.2万(1985)。1941年设市。位宫古川河口,外侧有重茂半岛。天然良港,重要渔港。1936年铁路线开通后,工业有发展。有木材加工、陶瓷、化肥、金属加工等。锹崎为渔港专用区,内有水产加工、冷冻设备、制冰等工业。

宫岛  又称“严岛”。日本广岛县西南部、广岛湾西部的岛屿。日本著名三景之一。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岛上最高峰弥山海拔530米。气候温暖,林木茂密,多珍贵动植物。严岛神社建于公元593年,曾多次修缮,保留至今。神社前200米的海中,矗立着16米高的红色大牌坊,退潮时可步行到此。多宝塔(1523年建)外形为和式建筑,内部系仿我国唐朝建筑风格。这些都誉为日本国宝和重要文物。四季旅游者甚多。

宫城  日本本州东北部的县。一级行政区。东临太平洋。面积7,292平方公里。人口224.9万(1990)。西部奥羽山脉纵贯,东部沿海为仙台平原,比较低湿。中部为山麓丘陵地带。旧陆前国大部和盘城国一部。现包括11市。首府仙台市。工业产值只占全国1%左右(1982),近年工业发展较快,有石油精炼、电机、金属冶炼,但仍以食品和轻工业为主。农业较发达,仙台平原是日本重要水稻产区。近年南部地区发展温室园艺。西部山地为著名乳用农业区。水产业发达,渔获量居全国前列。仙台为东北地方第一大城。

宫崎  ①日本九州岛东南部的县。一级行政区。东濒日向滩。面积7,735平方公里。人口1169万(1990)。1883年设县。九州山地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南部为雾岛火山群,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主要山峰有日向山、祖母山(1,758米)、市房山(1,722米)等。东部沿海为平原低地。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沿海为无霜地。年雨量2,500—3,000毫米。多台风。旧日向国。现包括9市。县首府宫崎市。工业除延冈、旭化成化学工业群、日南纸浆工厂外,皆为中小企业。水力发电较发达,发电量占九州水电能力的50%,五漱川上有十多座发电厂。农业比较发达。海岸平原和盆地多为水田,台地、山麓多为旱田。近年发展园艺农业,蔬菜、花卉运销北九州、京滨、阪神工业区。有雾岛屋久国立公园、日南海岸国定公园等游览地。②日本九州东南部的城市,宫崎县首府。位宫崎县海岸平原中部。面积285.9平方公里。人口27.6万(1985)。1924年设市。开发较早,有不少古墓和古代遗迹。县内第一大城,重要行政和商业中心。近郊农业以水田和蔬菜园艺为主。

宫古列岛  日本最西南端先岛诸岛的东半部,在冲绳岛西南300公里处。属冲绳县。包括宫古岛、伊良部岛、池间岛、大神岛、来间岛、下地岛、多良间岛和水纳岛8个岛屿,总面积约225.4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由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组成。温暖湿润,多台风。农业以旱田为主,70%为甘蔗田。平良港为经济、交通中心。有航空、海运与其他岛联系。为避暴风,岛民住宅多围石垣。

突尼斯  ①国名。在北非中部。北、东濒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同意大利相望,东南邻利比亚,西界阿尔及利亚。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人口780.9万  (1989)。阿拉伯人占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柏柏尔人等。国语是阿拉伯语,法语较通行。首都突尼斯。大部为高原山地,沿海有狭长平原。北部山地属阿特拉斯山脉最东段,被迈杰尔达河谷分成南北两支,有海拔1,544米的全国最高峰舍阿奈比山。山地以南大部属低高原;中部有宽广低地,为季节性盐湖所占。自北而南分别为地中海式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山地北坡有森林,高原上多草原,南部为石质荒漠与沙漠。公元前九世纪腓尼基人在沿海建立通商据点。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人占领。六世纪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七世纪起阿拉伯人迁入,十一世纪成为独立王国。十六世纪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37年法国侵入,  1881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56年3月20日成为独立王国。1957年废黜国王,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半数以上职业人口从事农业,主产小麦、大麦、油橄榄、葡萄、柑橘,畜产品等,特产栓皮栎与阿尔法草。工矿业产值超过农业,拥有采矿、冶炼、炼油、化工、钢铁、机械、建材、食品、纺织、造纸等企业。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锌、铅、铀、萤石、重晶石等矿藏,其中磷灰石开采量居世界前列。畜牧业多绵羊、牛和骆驼。主要出口石油及其制品、磷灰石和磷肥、橄榄油、铁矿石、葡萄酒和柑橘等。是世界最大橄榄油输出国之一。进口机器装备、车辆、纺织品、日用品、粮食等。多名胜古迹,旅游业发达。②突尼斯共和国首都和最大港市。在东北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突尼斯湖(潟湖)顶端,有深水航道通外海。人口140万(1989)。迦太基时代的古城,九世纪起成为都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和对外贸易占全国一半以上。有棉毛纺织、炼油、金属加工、制革、罐头、卷烟等工业,向以地毯织造著名。渔业发达,并产海绵。输出酒类、柑橘类水果、磷灰石等。有公元732年修建的清真大寺。东北16公里处有迦太基古迹。还有1888年创办的巴尔多国家博物馆,以富藏希腊、罗马艺术品与罗马镶嵌细工而闻名。铁路通国内主要城镇和阿尔及利亚。有国际航空站。

突尼斯湖  突尼斯东北部海滨潟湖。由一条沙坝与地中海突尼斯湾相隔。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5公里。在啥勒格瓦迪处,沙坝有缺口,是首都突尼斯通海门户,有深水航道与铁路堤道通此。湖东北有迦太基遗址。

突尼斯湾  地中海南岸海湾。在突尼斯东北部,为推卜角和西迪阿里迈基角环袍。呈半圆形,长48公里,宽64公里。有迈杰尔达河注入。湾头有海滨潟湖——突尼斯湖,由沙坝相隔。在啥勒格瓦迪处有缺口,是首都突尼斯市通海门户。

突厥斯坦  亦译“土耳其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州城市。位于锡尔河下游右岸平原。人口7.6万(1985)。中亚古城之一。曾为中亚的手工业和通商中心。铁路要站。建有轧棉、建筑材料和饲料抗生素厂等。有古代陵墓等古迹。

突尼斯海峡  地中海中部深水海峡。在非洲突尼斯与欧洲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之间。最窄处148公里。水深1,305米。东、西地中海间的航运要冲。东段有班泰雷利亚岛。

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  旧译“土西铁路”。在哈萨克斯坦的东南部。从卢戈瓦亚经阿拉木图到塞米巴拉金斯克。全长1,452公里。建于1927—1930年,1931年交付使用。自西南向东北穿经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东部,通向西伯利亚的巴尔瑙尔。在别尔里克与哈萨克斯坦纵贯铁路相接。是哈萨克斯坦东部联系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

恒河  南亚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在印度与孟加拉国境内。印度人视为“圣河”。源头的甘戈特里冰川和沿途的啥德瓦、阿拉哈巴德、瓦拉纳西等河畔城市,被印度教徒视为圣地。全长2,580公里。流域面积90.5万平方公里。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最远的支流上源在中国西藏境内。西南流入印度,至德夫普拉亚格附近,与阿拉克南达河相汇合,始称恒河。在哈尔德瓦穿过西瓦利克山脉,进入平原,转为东南流向,至阿拉哈巴德与亚穆纳河汇合后,河身蜿曲,东流入孟加拉国境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会合,组成河口三角洲。沿途有大量支流汇入。下游水网运河密布,是一个大的农业生产地区,有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东距孟加拉国17公里处建有法拉卡水坝。哈尔德瓦以下可通航。

恒河平原  南亚东部的太平原。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恒河下游段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组成下游平原与河口三角洲。西起亚穆纳河,东抵梅格纳河,北为西瓦利克山麓与印、尼国界线,南迄德干高原北缘,面积约51.6万平方公里。包括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地面平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盛产水稻、玉米、油菜籽、黄麻、甘蔗等。降水量900—1,500毫米,自东而西减少,且变率大,有德里、加尔各答、勒克瑙、瓦拉纳西、巴特那(印度)和达卡(孟加拉国)等大城市。

恒河三角洲  也叫“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世界上最大三角洲之一。在南亚次大陆东部,顶点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东至梅格纳河,南濒孟加拉湾。面积6.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孟加拉国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平均海拔10米。三角洲汇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大水系,河道密布。南部为沼泽地和红树林,当地称“松达班”。7—9月雨季,加上孟加拉湾潮水顶托,三角洲常受淹。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为南亚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盛产黄麻、水稻、甘蔗等。交通发达,大部分河流可通航,里程达1万公里以上。

恰布拉  一译“查普拉”。印度比哈尔邦西部城市,在巴特那西约53公里,恒河左岸,北来支流戈格拉河于其西侧注入恒河。人口11.1万(1981)。河港,铁路与公路交通的中转站。谷物与油菜籽集散地。有磨粉和榨油工业。

恰克图  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在俄蒙边境,西距纳乌什基车站35公里。人口1.53万。原属中国。1727年建为要塞,次年6月,中俄在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并划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城归俄,即恰克图。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前曾为俄国同中国贸易的中心。有公路通乌兰乌德及蒙古乌兰巴托。有纺纱及针织厂等。

恰帕斯  墨西哥东南部边境州。东邻危地马拉。面积7.33万平方公里。人口320. 4万(1990)。首府图斯特拉—古铁雷斯。南部有恰帕斯马德雷山脉,地势最高,海拔2,000米以上;中部是恰帕斯谷地,平均海拔600米;北部为多火山的台地,平均海拔2,000米,向坎佩切湾沿岸平原逐渐下降。格里哈尔瓦河是主要河流。沿海气候湿热,谷地和山地温和,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西部较少,富森林。东北部帕伦克为古玛雅人繁衍之地,1543年后属危地马拉,1824年成为墨西哥的一个州。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咖啡、可可、玉米、稻米、香蕉、杧果、牲畜和木材。有金、银、铜、石油等矿产,尤以石油最为丰富。

恰里卡尔  一译“查里卡尔”。阿富汗东部城市,帕尔万省省会。人口2.5万(1982)。在喀布尔北50公里,有公路由此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阿富汗北部。海拔1,600米。以陶器、葡萄酒、刀具、银器  著称,有铸造厂。城北的古尔巴哈尔有阿富汗最大的纺织厂。

恰纳卡莱  土耳其西部港市,恰纳卡莱省省会。人口4万(1980)。位于达达尼尔海峡东岸,科贾河口。始建于十五世纪,原为奥斯曼帝国用以控制海峡的苏丹尼耶堡。现仍具控制海峡的作用,并为土耳其最大的鱼罐头制造中心。

恰赫恰兰  一译“查赫查州”。阿富汗中部城市,戈尔省省会。又名卡拉阿汗加兰。人口3,126(1982)。位于兴都库什山区中部、赫里河上游河畔。从赫拉特到喀布尔的山路由此通过,距赫拉特约265公里。有飞机场。

恰赫巴哈尔  一译“查巴哈尔”。伊朗东南部莫克兰地区的小海港。海军基地。有渔业。附近产椰枣、柑橘、杧果与无花果。

恰蒂斯加尔平原  位于印度中央邦东部。面积72,940平方公里。大体呈盆地状,东部狭窄如走廊,北为迈卡尔山脉,西部广阔,自东而西海拔250—330米。周围多丘陵山地。默哈讷迪河上游及其支流流贯,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作物以水稻为主。有煤、铁和石灰石、白云石、铁矾土、锰、粘土等多种矿藏。已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建立了碾米、木材、水泥、采矿、钢铁、化学和金属加工等工业部门。

兹怀湖  埃塞俄比亚中南部湖泊。裂谷带南段湖群中之最北湖。湖面海拔1,847米。长32公里,宽19公里,面积384平方公里。湖中有图卢古杜等5个小岛。有一些山溪注入,湖水南流入阿巴塔湖。

兹沃伦  斯洛伐克中部城市。在赫龙河畔。人口3.1万。铁路枢纽。有国内最大的木材加工联合企业,还有机械制造、化工、食品等工业。设有林学院。有十四至十六世纪的建筑古迹。

兹沃勒  荷兰中北部城市。在兹瓦特河畔,南离代芬特尔河约29公里。人口8.4万(1981)。铁路中心。塑料、机电等工业发达。有十五世纪哥特式教堂和市政厅。

兹拉马  希腊东北部的州。位于安吉蒂斯河流贯的兹拉马平原。面积3,468平方公里。人口9.5万(1981)。首府兹拉马。人口3.6万(1981)。平原三面环山,仅南面开阔。在佛拉克隆山附近有热泉。十八世纪起经济发达。1922年有大批土耳其居民移居,同希腊人构成本州两大民族。小麦、水果、稻、棉花及烟草种植业发达。首府有烟草研究院。

兹诺伊莫  捷克南部城市。属南摩拉维亚州。在迪耶河左岸,邻近奥地利边境。人口3.9万(1983)。初建于十一世纪。郊区葡萄、蔬菜种植业发达。有食品加工、纺织、陶器、制革、制鞋、木材加工等工业。还生产耐火材料等。

兹维沙瓦内  旧称“沙巴尼”。津巴布韦城市。在中南部高原上。人口2.7万(1982)。重要石棉采掘中心(占全国产量一半左右)。也是谷物市场。有面粉厂。铁路通哈拉雷和莫桑比克。

兹雷尼亚宁  南斯拉夫东北部城市。属塞尔维亚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在贝加河畔,西南距诺维萨特约42公里。人口6.4万,连郊区13.9万(1981)。1422年建市。铁路枢纽,河港。工业以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内河船舶、动力设备等)为主,还有农牧产品加工、纺织、木材加工等。市郊有天然气开采。

兹拉托乌斯特  俄罗斯乌拉尔车里雅宾斯克州城市。在南乌拉尔山北段分水脊附近,乌法河支流阿伊河上游。人口20.4万(1985)。建于1754年。铁路要站。邻近巴卡尔铁矿和库萨等钒—钛磁铁矿。建有大型优质炼钢厂,还有机械制造、服装、家具、食品工业等。

姜村  一译“章格”。喀麦隆西部高原城市。海拔1,379米。人口2.1万(1981)。商业、旅游中心。附近盛产咖啡、茶叶、棕仁、金鸡纳皮等,有钛铁、铝土矿藏。公路通杜阿拉、雅温得。有航空站。风景优美,多名胜。

差春骚  一译“北柳”。泰国南部城市,差春骚府首府。在湄南河下游三角洲,距河口20公里。附近盛产稻米、椰子、木材。农产品贸易中心。有碾米、纺织、机修等厂。铁路、公路通曼谷、巴真等地。西南郊2公里有著名的越棱通佛寺。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的简称。位于北美洲南部。北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为邻,东临大西洋,东南临墨西哥湾,西滨太平洋。面积937.3万平方公里。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属区(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组成。首都华盛顿。人口24,690万(1989),主要为欧洲移民后代,少数民族中以黑人为多,占总人口11%,原居民印第安人现仅有约80万人,还有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华人等。居民一半以上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通用英语。本土东西两侧高,中间低。西部纵列着高峻的数条平行山脉,其间分布着内陆高原和盆地;中部为辽阔的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业地区,其西部是著名大草原;东部蜿蜒着低山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及大西洋沿岸平原。密西西比河(世界最长河流之一)流贯中部广大地区。同加拿大交界处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五大湖中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有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具亚热带特征;西部太平洋沿岸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北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矿藏丰富多样,有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钨、钼、钾盐、硫黄等。十六世纪起,西、英、荷、法殖民者相继侵入,争拓殖民地。十七至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1775年殖民地人民发动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美签订巴黎协定,英国正式承认密西西比河以东为美国领土。  1787年通过宪法,成立了联邦共和国。以后通过渗透、武装干涉、购买等手段,领土扩张到太平洋岸。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十九世纪末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同时垄断组织形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898年对西班牙发动战争,夺取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1946年独立)等地,并吞了夏威夷群岛。1903年占据了巴拿马运河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巩固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先地位。国民经济命脉为极少数垄断集团所控制。工业中机器制造占首位,次为动力、冶金、化学、纺织等。原子、空间等尖端工业和军火生产占很大比重。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亦发达。出口各种机器、化学品、汽车、飞机、农产品(小麦、大豆、棉花等);进口石油、矿产品、服装和热带农产品等。重要城市有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费城、底特律、圣弗朗西斯科、休斯敦、波士顿等。

美洲  “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探险家亚马利哥·维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亦称新大陆。在西半球。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巴拿马运河一般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政治地理上则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北美洲仅指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百慕大群岛。面积4,2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6.47亿(1983)。欧洲移民后代、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占多数,还有黑人、日本人、华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纽特(爱斯基摩)人等。大陆从东向西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西部为年轻的高峻山地,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点。山脉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狭窄;东西部之间是广阔的大平原,北美中部大平原和亚马孙平原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主要河流有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北美洲还有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跨有不同的气候带:北美大部分属亚寒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有面积辽阔的针叶林和大草原;中美和南美北部主要属热带气候,有广大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南美南部则属温带气候。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煤、铁、石油,铜、镍等有色金属均占世界重要地位。十五世纪末以来,西、葡、英、法等国进行探测和殖民。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也相继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许多国家获得独立。参见“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

美浓  日本本州中部城市。属岐阜县。人口2.7万(1986)。在长良川与其支流板取川汇合处。风光明媚。1606年筑城。1954年设市。以产美浓纸闻名。有机械、造纸、刃具、电子部件等工厂。

美萩  越南南部工商业城市和内河港口,前江省首府。位于美萩河北岸,胡志明市西南74公里。人口10.1万(1979)。稻米集散地。轻工业中心。扼湄公河主航道咽喉,建有浮船坞和码头。水、公路通胡志明市,郊区有飞机场。

美因河  德国莱茵河右岸支流。由源出弗兰克侏罗山的红美因河和源出菲希特尔山的白美因河在库尔姆巴赫附近汇流而成,在美因茨注入莱茵河。长524公里。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170米3/秒。河口以上396公里可通航。有运河接通莱茵河和多瑙河两大水系。河谷地带人口稠密。主要河港有维尔茨堡、法兰克福。

美因茨  德国西南部城市,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首府。位于莱茵河左岸美因河口,隔河与威斯巴登相望。人口18.6万(1983)。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已为古罗马军事要地,后曾为教区、自由城市成文化、贸易中心。河港。工业有化学、车辆、铁路装备、机械、精密仪器及金属器具制造等部门。市内多古建筑,如圆顶教堂等是罗马式代表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遭破坏,部分已修复。

美拉尼西亚  西南太平洋的岛群,意即“黑人群岛”。位于180°经线以西,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西北—东南延伸4,500多公里。主要包括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和斐济群岛等。陆地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0万,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次为巴布亚人,通用美拉尼西亚语。多属大陆型岛屿,多火山,地震频繁。多数岛屿属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盛产蔗糖、椰子、咖啡、可可、橡胶等,还产白檀等珍贵木材。富镍、铬、金等矿藏。其中斐济、所罗门、瓦努阿图(原赫布里底群岛)已成为独立国。

美索不达米亚  原义“河间地区”,亦称“两河流域”。广义的指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的中下游地区,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巴比伦与亚述帝国。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美属维尔京群岛  西印度群岛中美属岛群。位于维尔京群岛南部,西距波多黎各64公里。由圣克罗伊、圣托马斯、圣约翰3岛和众多小岛及珊瑚礁组成。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11万(1989),  80%以上是黑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居民多信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首府夏洛特阿马利亚。地形以丘陵为主,仅圣克罗伊岛南部有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约1,100毫米。原为丹麦皇室领地,1917年售予美国。游览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每年游客多达100万以上。农业主产甘蔗、蔬菜、水果、烟草、咖啡等,有养牛业和渔业。有酿酒、制糖、钟表、纺织、炼油、炼铝、五金等工业。输出糖、水果,输入粮食、日用工业品、原料和燃料。与美国和加勒比海诸岛有海、空联系。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简称“法兰克福”。德国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黑森州最大城市。位于中部莱茵河的支流美因河下游两岸。人口61.5万(1983)。十四至十八世纪为德意志皇帝选举及加冕处。铁路枢纽;河港:德国最大航空站。联邦银行及其他大银行总行多设于此。工业以化学(染料、制药、化肥、人造纤维、合成橡胶)最为重要,次为机械、电器、电子等。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诞生地。有歌德大学、博物馆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为现代化大城市。

施泰尔  奥地利中北部城市。在施泰尔河与因河汇合处。人口3.9万(1981)。十世纪时围绕城堡中心发展。中世纪为全国炼铁工业中心,现仍生产钢铁,并有枪械及汽车、拖拉机、电机等部门,木材及纺织工业也较发达。市内有古教堂、修道院等古建筑多所。

施维茨  瑞士中部城市,施维茨州首府。在大米滕山麓,卢塞恩东南。人口1.2万(1983),主要讲德语。气侯温和,是风景优美的夏季疗养地,通住山地游览的起点。附近有滑冰场。有建于十八世纪的圣马丁教堂,以及博物馆、市政厅等。设有联邦档案馆。

施内贝格  德国东部城市。在厄尔士山北麓、茨维考东南约18公里处。人口2.2万(1984)。1481年建市。采矿中心(开采铀、铋、镍、钻、钨),还有纺织、机械和工具制造、家具、颜料等工业。有建于十六世纪的教堂。

施普雷河  德国哈弗尔河左支流。源出东南部劳西茨山北麓,向北流经宽阔的沼泽各地,形成许多湖泊,在柏林地区汇入哈弗尔河。全长403公里,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春季为洪水期。科特布斯附近年平均流量12米3/秒。吕本以下153公里可通航。沿河主要城市有科特布斯,柏林。

施滕达尔  德国东部城市。在乌赫特河畔。人口4.6万(1984)。公元1022年见于史籍。1251年建市。十四世纪中叶参加“权萨同盟”。重要的铁路枢纽。有铁路机械修配厂,还有食品加工、金属加工、化学等工业。有建于十二和十五世纪的教堂、十五世纪的市政厅和中世纪的城门。

施韦因富特  德国中部城市。在美因河右岸。人口5.2万(1984)。公元791年见于史籍。交通枢纽。地区工业中心。有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等)、造纸、酿酒、印刷等工业。建有水电站。是葡萄、牛、羊等农畜产品重要集散地。

施特拉氽松  一译“斯特拉尔松”。德国东北部港市。临波罗的海施特雷拉海峡,同吕根岛相对。人口7.5万(1984)。1234年建市。1278年参加“汉萨同盟”。铁路枢纽;海港。同对岸的吕根岛有长堤铁路相连。工业以造船、鱼类加工、制糖等为主,还有农业机械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木材加工等。有建于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和市政厅等。

施塔斯富特  德国中东部城市。在博德河畔、北距马格德堡29公里,人口2.7万(1984)。公元810年见于史籍。1276年建市。1227年开采岩盐,1843年后成为钾盐、岩盐开采中心。工业有化学、机械制造、无线电器材等。

施普伦贝格  德国东部城市。在施普雷河畔、北距科特布斯约23公里。人口2.4万(1984)。1379年建市。褐煤开采中心。工业有毛纺织、造纸、机械制造、铸铁、塑料等。附近有大型的电化学联合企业和火电站。

施马尔卡尔登  德国中部城市。在图林根林山西南麓、施马尔卡尔德河畔。人口1.5万。公元874年见于史籍。1227年建市。工业有金属加工、玻璃、卷烟、家具、滑雪器材制造等。疗养地。有建于十五世纪的教堂、市政厅和十六世纪的城堡。

施瓦本侏罗山  又称“施瓦本山”。德国西南部山脉。在黑林山和沃尔尼茨河之间,西南—东北走向,沿多瑙河上游左岸延伸220公里。宽15—40公里。单面山,西北坡陡,东南坡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被多瑙河支流和内卡河所切割,有岩溶地形。最高点莱姆山海拔1,015米。有稀疏针叶林和山毛榉林。有铁矿。

施塔恩贝格湖  德国南部上拜恩湖泊。在慕尼黑西南22.5公里处。湖面海拔584米,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6—4.8公里,面积57.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54米,最深127米。湖水经维尔姆河北流注入安珀河。产鲑等鱼类。西北端湖滨的施塔恩贝格市是湖区旅游中心。

浓尾平原  日本本州中南部平原。在爱知县西北部和岐阜县南部,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近似方形。旧美浓、尾张两国和伊势一部,故名。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等流贯。低地与台地相间,大部在海拔50米以下。重要工业区(中京工业地带)。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与纺织、陶瓷业发达。果树园艺业自古有名。东西间交通要地,最大城市为名古屋。

洞河  老挝下寮地区重要河流。由波罗芬高原北坡放射状水系汇合而成,自东向西作半弧形流程,于巴色城西注入湄公河。河长190公里,流域面积7,790平方公里。流域内有经济作物种植园和稻田。1970年建成洞河水电站,位于巴色以北32公里的塞拉班瀑布,有两个720—750千瓦机组,电流输往巴色。

洞爷湖  日本北海道西南部湖泊。在内浦湾附近。支笏洞爷国家公园的一部。破火山口湖。直径约10公里,近圆形,面积69平方公里。周围46公里。最深处179.7米。湖面海拔84米。日本不冻湖的最北限。湖内中岛上有植物园。

洞里萨河  柬埔寨南部河流。洞里萨湖和湄公河间的天然通道。北起磅清扬,南达金边,长120公里。一般宽700米,两岸多沼泽。雨季,湄公河涨水,河水经此河流入湖中。干季,湖水又经此河注入湄公河。洞里萨湖也叫“金边湖”。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在柬埔寨西部。长约150公里,宽30公里,面积2,700—3,000平方公里。水源由森河、斯楞河及许多小河补给。5—10月雨季,湄公河水上涨,经洞里萨河流入,水深10米以上,最深11.5米,湖面扩大到1万平方公里左右,宽100公里以上。干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又倒灌入湄公河,水深仅1 米多。鱼产丰富,周围还盛产稻。交通便捷,涨水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

洞鸽山口  缅甸若开山脉南端的主要山隘。在卑谬西南55公里、洞鸽东南50公里,即北纬18°40′、东经94°45处。海拔1,168米。是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进出若开地区的重要孔道。1955年落成的卑谬—洞鸽公路从这里经过。

洪代  布基纳法索西部城镇。西南距博博迪乌拉索105公里,有公路相通。地方性农畜产品集散地。周围产花生、玉米、粟、高梁,多牛、羊。附近有锰矿藏。

洪堡河  一译“汉博尔特河”。美国内华达州北部河流。为西部大盆地中较大的内陆河,长约628公里,流域面积37,560平方公里。流至拉夫洛克西南的洪堡洼地中消失。流经半沙漠地区,水流微弱,靠雨水补给。从12月到次年5月涨水,其余时间水位很低,常成伏流。是十八世纪中期西去移民的一条航路。拉夫洛克东北48公里处的雷伊帕奇水库,建于1936年,供灌溉用。

洪都拉斯  中美洲国家。北临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丰塞卡湾,陆疆与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接壤。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465.6万(1987),印欧混血种人占90%以上,余为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西班牙语为国语。多信天主教。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全境四分之三以上为山地和高原。山脉自西向东伸延,内陆为熔岩高原,多山间谷地,沿海有平原。热带气候,沿海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3℃;雨量充沛,北部滨海地带和山地向风坡年降水量高达3,000毫米。重要河流有帕图卡河、乌卢阿河。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盛产优质木材。矿藏有银、金、铅、锌、铜等。印第安玛雅文化发祥地之一,十六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告独立。1823年参加中美洲联邦,  1838年退出后,建立洪都拉斯共和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香蕉、咖啡以及棉花、椰子、烟草、甘蔗等。经济活动和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都和圣佩德罗苏拉为中心的中西部,东部人口稀少。工矿业多小型企业,有纺织、烟草、制糖、乳品、木材加工、冶金、化学等。矿业以银矿开采为主。输出以香蕉、咖啡为大宗,约占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还有木材、马尼拉麻和矿产品;进口纺织品、食品、机器设备、石油制品等。

洪博里山  在马里东部,北纬15°15'、西经1°40'。海拔1,155米,是马里最高峰。有高达600米的峭壁。附近是多贡人聚居区。产粟、高粱。有公路自东向西穿经北坡。

洪都拉斯湾  中美洲加勒比海西北海湾。在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之间。自伯利兹的丹格里加港至洪都拉斯的拉塞巴,宽约185公里,近岸水深22—54米,湾口最深达2,000米以上。盐度36‰。海水平均温度27℃。有乌卢阿河、莫塔瓜河等注入。湾内多岛屿。沿岸重要港口有巴里奥斯港(危地马拉)、拉塞巴(洪都拉斯)和伯利兹(伯利兹)等。

洪斯吕克山脉  德国莱茵片岩山脉的西南部分。在萨尔河和莱茵河之间。西南向东北沿摩泽尔河右岸延伸约10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主要由片岩组成。丘陵起伏的高原,一般海拔400—500米。南部最高峰埃伯斯山,海拔816米,由石英岩组成。多山毛榉林、泥炭。蕴藏铅、锰、褐铁矿等。

济马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城市。在西伯利亚大铁道同安加拉河支流奥卡河交会处。人口5.1万。建于1917年。有木材加工、钢筋混凝土制品及电化学联合企业及松香提炼厂等。

济州  韩国南部济州岛北部沿海城市,济州道首府。人口16.7万(1980)。沿岸水产丰富。有制粉、水产加工、罐头、造船等工业。与釜山、丽水、木浦间有定期航运。附近多游览胜地。1968年建国际机场。

济州岛  韩国第一大岛。在朝鲜半岛最南端,距木浦港140公里。属济州道。面积1,819.5平方公里。人口46.2万(1980)。呈东西长南北窄椭圆形。海岸平直少良港。火山岛。最高峰汉拏山(1,950米)。有火口湖白鹿潭。多瀑布。济州暖流通过,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7℃,冬季4.7℃。年降水量北部1,300毫米左右南部1,600—1,800毫米。植物垂直分布明显。主要农作物麦、薯类、杂粮,还有除虫菊、柑橘等。东部饲养猪、牛、鸡等。水产业发达。工业以农、水、畜产加工为主。有环岛公路。与釜山、木浦有定期航线。济州市在岛北岸,是政治、经济中心。

济州海峡  朝鲜半岛西南端与济州岛之间水域,宽130公里。西连黄海,东通朝鲜海峡。为朝鲜半岛东西两岸海上联系的重要航道。半岛侧100米左右的大陆架发达。济州岛侧水深达140米。海峡中有揪子群岛、巨文岛、珍岛等。济州暖流流过。鱼产丰富,并有海底石油。

济里盐沼  旧译“高德济里洼地”。阿富汗西南角的盐沼洼地,小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内。东西长约97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有沙拉格河向西北通萨巴里湖区。盐沼水面比湖区水面低18—21米,每年春季湖区涨水时,即向洼地排水,使湖区水体保持为淡水,而洼地成为积存盐类之处。

济金绍尔  塞内加尔西南部城市和河港,济金绍尔区首府。在卡萨芒斯河下游左岸,离河口约64公里。人口7.9万(1979)。西南部工商业及旅游中心。工业以榨油(花生)和水产加工为主。盛产济金绍尔虾。港口主要输出花生及其制品,还有木材、蜂蜜、阿拉伯树胶等。有航空站。

济良诺夫斯克  一译“孜良诺夫斯克”。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城市。在布赫塔尔马河左支流别廖佐夫卡河畔。人口约5.4万(1985)。1941年建市。与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有铁路相连。附近以铅、锌、铜为主的多金属矿藏丰富。建有大型采选企业,精矿运往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等地冶炼。

津  日本本州中南部港市。三重县首府。在伊势平原的中央,临伊势湾。人口14.8万(1986)。古代作为港市兴起,后因地震荒废。十六世纪中筑城。1889年设市。工业有金属加工、电机、食品、纺织等,还有造船厂。有津城旧址等名胜古迹。

津德尔  尼日尔中南部城市,津德尔省首府。人口8.2万(1983)。1900—1926年曾为法属尼日尔首府,现为花生、牲畜、皮革的重要集散中心。有制革、榨油、面粉等小型工厂以及铁器、银饰等传统手工业。附近开采岩盐。交通枢纽,纵贯撒哈拉国际公路终点,尼日尔东西全天侯干线公路要站。有航空站。

津巴布韦  国名。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邻莫桑比克、赞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面积约39.1万平方公里。人口920万(1988),97%为班图语系的马绍纳人、马塔贝莱人等,约3%为白种人,余为亚洲人等。大多讲本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哈拉雷。东部边境为山地,其他分属三级阶梯状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点2,592米。北部属赞比西河流域,南部属林波波河和萨比河流域。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从西南向东北,由30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西欧殖民者入侵前,非洲人已建立国家,留存有著名的石头城(津巴布韦)等众多文物遗址。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改作自治领地。1953年成为中非联邦的一部分。1963年联邦解散,次年当地白人统治者改名罗得西亚,并于1965年片面宣布独立,1970年又改称罗得西亚共和国。当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进行长期斗争,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宣布独立,建立了由黑人多数统治的政府。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矿产丰富,中部的大岩脉是多种金属矿富集带。石棉、铬产量居非洲第二位,还开采黄金、锂、煤、铁、铜等。加工工业有冶金、机械、食品、纺织等部门,集中分布于横贯中部的铁路沿线城市。农业产值相当于工业的一半左右。烟草、玉米、肉用牛是商品性农业的三个主要部门。出口大宗是矿物原料、烟草及其他农牧业产品,进口机器、车辆、粮食、石油制品等。对外联系皆通过铁路借道邻国港口。

津吉巴尔  也门沿海市镇。在亚丁以东约65公里处。为艾卜彦涸河下游谷地农业区的中心。附近产高粱、玉米、芝麻、瓜类、蔬菜和水果。

津轻海峡  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之间的海峡。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约20—50公里,最窄处大间崎至汐首岬18公里。东西走向的水道,一般深200米,最浅处131米,最深处449米。两侧较浅。龙飞崎与白神岬间有轮渡。青函海底隧道已建成。日本海与太平洋间的重要通道。对马暖流从日本海东流向太平洋,时速2—4海里,与千岛寒流会合后产生浓雾,影响东部海上活动。

津巴布韦遗址  非洲著名古代文化遗迹。在津巴布韦东南部,北距马斯温戈24公里。在当地班图语中,津巴布韦意为“石砌房屋”。古城遗迹发现于1868年。规模巨大,包括城堡、厚实的城墙、庙宇和许多住宅。建筑物均用石块砌成,平面不规则,墙壁用整块的大石块堆成。在古城附近发现古代的梯田和铁矿坑,有箭头、斧、锄等铁制工具以及金银首饰等。据考古推测,系新石器时期和早铁器时期班图人活动的遗迹。以此地和以后在南部非洲其他地区陆续发现的同类石砌建筑物和古文物为代表的古代文化,被称作津巴布韦文  化。

派塔  秘鲁西北部太平洋岸港口城市。人口约4.4万。腹地为最重要的长绒棉产区和牧羊区。有制革、肥皂、巴拿马草帽等小型工业。居派塔湾内,港口优良。捕鱼业亦重要。输出以棉花、羊毛、鱼类、皮革、巴拿马草帽等为主。铁路、公路通苏亚纳和皮乌拉。避暑地。

派尔努  一译“皮亚尔努”。爱沙尼亚西南部城市。在里加湾东北部,派尔努河口附近。人口5.3万(1985)。十四世纪辟为海港,曾加入汉萨同盟。十九世纪末成为疗养区。有鱼类加工、亚麻纺织、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厂等。爱沙尼亚重要的交通和文化中心,滨海疗养胜地。

派恩岛  见“库尼耶岛”。

派桑杜  乌拉圭西部边境城市,派桑杜省首府。乌拉圭河左岸的河港,与阿根廷的科隆隔河相对,有1975年建成的乌拉圭河大桥相通。人口6.2万。始建于1772年。全国第三大城,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集散和加工西北部农牧区的物产。工业以肉类冷藏和加工为主,次为制革、面粉、纺织、乳制品、啤酒、木材加工、炼油等。城内有国立大学农业分校及宏伟的大教堂。铁路、公路、航空站连接首都和西部主要城镇。乌拉圭河的海运起点和河运转口港。

派延奈湖  一译“派扬奈湖”。芬兰南部的湖泊。介于拉赫蒂和于韦斯屈莱之间。长135公里,宽6.4—64公里,面积1,090平方公里。最深处93米。全国最大的湖泊。湖中有许多小岛(面积共332平方公里)。湖水经基米河南泄入芬兰湾。重要的木材流放水道。湖周围有许多村落。

派瓦尔山口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山口。位于萨非德山西端,海拔约2,600米。有公路穿行该山口连接阿富汗的加德兹与巴基斯坦的帕拉奇纳。

派恩布拉夫  美国阿肯色州东南部商业城市。位于小石城东南约70公里,阿肯色河南岸。人口5.65万,大市区5.65万(1980)。1820年始建,时名“芒特玛丽”。铁路和航空中心。周围农畜产品的集散地。南阿肯色家畜展览会总部所在。主要工业有纺织、棉籽榨油、木材、家具、化学药品等。

洛林  法国地区及旧省名。在东北部,接连德国。包括今摩泽尔、默尔特—摩泽尔、默兹、孚日4省。面积23,500平方公里。人口约232万(1982)。  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同阿尔萨斯一起割让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法国收回。为高原地区。冬冷夏热,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区。森林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36.6%(1983)。农业以肉、乳用畜牧业为主。铁、煤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基地,化学、机械、纺织等工业亦重要。摩泽尔河、马斯河、马恩—莱茵运河等流经,水陆交通发达。重要城市有南锡、梅斯等。

洛迪  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波河中游平原,阿达河西岸,西北距米兰29公里。人口4.4万(1981)。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纺织、化学、乳酪、陶瓷为主。有十二世纪罗马式大教堂、博物馆与图书馆。

洛姆  旧称“洛姆巴兰卡”。保加利亚西北部城镇。在多瑙河右岸,洛姆河注入处。人口3万。建于公元一世纪。十五至十九世纪为商业小镇。索非亚—弗拉查—洛姆铁路修建后,发展为重要河港。有机械制造、食品、制革等工业。附近为葡萄栽培和蔬菜区。南郊富褐煤矿。

洛哈  厄瓜多尔南部山区的重要城市,洛哈省首府。位于萨莫拉河上游河畔,海拔2,225米。人口6.8万(1983)。始建于1546年。曾屡遭地震破坏,后重建。周围地区甘蔗、咖啡、谷物、金鸡纳霜和牛的集散地。附近有金、银、铜、高岭土等矿产。有制革、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工业。泛美公路的终点站,城西有飞机场。市内设有大学(1896年建)和音乐学院。

洛美  多哥首都和港口。在国境西南端,濒几内亚湾,近加纳边界。人口45万(1989)。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纺织、炼油、水泥、化肥、金属加工、榨油(棕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工业,港口可泊2.5万吨海轮。输出可可、棕油、棕仁、咖啡、干鱼等。铁路北通布利塔和帕利梅,东达阿内霍。有国际航空站。有1973年创建的贝宁大学、工艺学院等。

洛根  美国犹他州北部城市。临洛根河,在首府盐湖城以北128公里。人口2.6万。以印第安人领袖洛根命名。1856年成为居民点,1886年建镇。出产甜菜、水果、谷物、牲畜、奶制品等。有食品加工、服装等工业。犹他州立大学所在地。

洛桑  瑞士西南部城市。在日内瓦湖北岸,侏罗山南部。人口12.6万(1982)。公元四世纪建城。1803年起为沃州首府。有印刷、精密仪器、纺织、乐器、陶瓷、食品、皮革等工业。葡萄酒酿造业甚盛。铁路枢纽和航空站。1906年辛普朗隧道开通后,成为法国巴黎至意大利米兰、日内瓦至伯尔尼必经之地。有洛桑大学和洛桑工学院。欧洲许多著名文学家如伏尔泰、拜伦、卢核、雨果、狄更斯曾先后在此居住过,故有“国际文化城”之称。市内有十二世纪建造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被誉为瑞士最精美的建筑。市郊有建于十四世纪初的奇隆堡,内有武器库、钟楼、吊桥等古迹。依山濒湖,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游览和疗养地。许多国际会议在此举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以及欧洲癌病研究中心均设于此。

洛塔  智利中部城市。位于太平洋阿劳科湾东岸,北距康塞普西翁32公里。人口4.8万(1982)。始建于1662年。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煤矿开发、铁路铺设而兴起。重要煤矿所在地。全城分两区:上洛塔为行政、采矿和工业中心,有炼铜、耐火材料等工厂;下洛塔为商业和居住区。港口以输出煤炭为主。科西尼奥公园以布局独创、景色优美驰名。

洛马山  塞拉利昂东北部山脉。山休陡峻,呈南北走向,长32公里,隆起于几内亚高原之上,顶峰洛马山海拔1,949米,为全国最高峰。植被原为热带雨林,现主要为次生热带稀树草原和次生灌木林。

洛比托  安哥拉重要港市。濒太平洋洛比托湾。人口15万(1983)。葡萄牙殖民者曾在此贩运奴隶。有食品、水泥、麻袋等中小型工业。通往非洲内陆的本格拉铁路起点。天然良港。港口除输出安哥拉的铁矿石、咖啡、剑麻等外,还经营邻国的转口业务,输出扎伊尔、赞比亚的铜、铅,锌等。有航空站。

洛巴策  博茨瓦纳城市,东南区首府。在东南边境,东北距哈博罗内约70公里。人口2.2万(1984)。工商业中心。牲畜、皮革集散地。有全国最大的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制革、服装、金属加工工业。铁路通哈博罗内和南非。公路四达。有航空站。

洛东江  韩国东南部河流。源于太白山脉中的黄池,中、上游蜿蜒向西折往南流,下游再向东南到釜山西侧注入朝鲜海峡。重要支流琴湖江和南江。长525公里,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上游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中、下游平缓,形成洛东平原和金海三角洲,便于灌溉。沿岸重要农业地带,盛产稻米。自河口上溯至安东,可通航344公里。

洛尔卡  西班牙东南部城镇。跨瓜达伦廷河两岸。四周山峦环抱。人口6万余。罗马时代已著名,后为摩尔人和基督教徒多次争夺的战略要地。1243年为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世收复。包括工业区圣克里斯托瓦尔和农业区圣胡安,灌溉系统发达,产谷物、水果,多牧草,养殖牛、羊、驴、骡等。有摩尔人城堡遗址。

洛兰岛  一译“罗兰岛”。丹麦岛屿。位于波罗的海中,西兰岛南,隔费马恩海峡同德国的费马恩岛相望。南北长约28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面积1,243平方公里。人口12.7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南部海岸多沼泽,有大堤防洪,北部和东部多森林。北部有萨克斯克宾湾,西为纳克斯考湾。岛上最大湖泊为马里博湖。主要作物是烟草和甜菜,有制糟工业。重要城市为马里博和纳克斯考,有铁路桥连接法尔斯特岛。

洛伊纳  德国中部城市。属萨克森州。在萨勒河左岸,北距哈雷约20公里。人口约1 万。重要的化学工业中心,建有大型化学联合企业,生产氮肥、汽油、柴油及化学制品等。有大型火电站。

洛杉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太平洋岸港口城市,西部工商业第一大城。人口309.7万(1984),大市区747.8万(1980),次于纽约、芝加哥居全国第三位,墨西哥人和黑人占很大比例,华人、日本人、菲律宾人也较多。1781年西班牙人创建,发展为附近牧区的商业中心。1846年属美国。十九世纪后期,由于加利福尼亚金矿发现,通往东部铁路的兴建,大规模的石油开发,巴拿马运河的通航等加速了城市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飞机制造及军火工业发展迅速。此外如精密机械、高级金属制品、电子仪器、石油加工、化学、炼钢、印刷等都占重要地位。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太平洋各港首位。主要输出石油、机器、水果、谷物,输入钢铁、橡胶、才材等。重要的渔港和军港。北郊好莱坞为全国电影、电视工业的主要中心。有洛杉矶大学(1865年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19年建)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891年建)等高等学校多所,以及自然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音乐中心等文化设施。重要旅游地。

洛里昂  法国西北部港市。在斯科尔夫河和布拉韦河汇合处。人口6.2万,包括郊区10.4万(1982)。十七世纪起建立造船厂,港口贸易繁荣。1664—1770年法国东印度公司设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后建有潜艇基地。现为法国的军港、商港和渔港,也是航空中心立一。有罐头食品、机械、汽车、纺织等工业。有海军学校。旅游中心。

洛阿河  智利北部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帕维永德尔印加山。先向南流,然后向西呈—弧形朝北流经阿塔卡马沙漠,再向西,穿过海岸山脉注入太平洋。长440公里,为智利最长的河流。河水灌溉沿河绿洲,并为附近矿区提供用水。上游建有水电站。干旱地区流量小(在卡拉马流量为5米3/秒),不能通航。

洛拉莱  巴基斯坦伸路支省东北部城市。位于洛拉莱河北岸,奎达市东北部。附近产小麦、粟、玉米、牛、羊等。农牧产品贸易中心。公路通奎达、锡比、散得曼堡等地。

洛迦诺  瑞士南部城市。近马焦雷河口,马焦雷湖北岸。人口1.5万,主要讲意大利语和拉丁罗马语。公元789年建城,意大利式城市。工业有机器制造、化学、珠宝加工等。有天文台和十四世纪所建的米兰大公堡垒(现为博物馆)等。旅游、疗养地。

洛科贾  尼日利亚中南部城市、河港。在尼日尔河与贝努埃河汇流处右岸。人口4.1万(1983)。建于1860年。重要水陆交通枢纽。谷物、棉花、皮革、棕油产品、牛油果贸易中心。有牛油果、油棕加工和纺织工业。附近有大型褐铁矿,储量近2亿吨,品位45—50%。为大型阿贾奥库塔钢铁联合企业提供原料。市内有水力发电厂。公路通马库尔迪、埃努古等地。

洛科港  塞拉利昂西部城市和河港。在弗里敦东北60公里,罗克尔河支流洛科港河右岸。通航起点,水陆转运站。棕油、棕仁、棕桐纤维、可拉果、稻谷集散中心。公路通弗里敦、坎比亚、马克尼。有航空站。

洛根山  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的西南角。海拔6,051米,仅次于美国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为北美第二高峰,加拿大的最高峰。突起于广大的冰原上,有众多的巨大冰川,如苏厄德和马拉斯皮纳等冰川。1925年首次被攀登峰顶。

洛根河  ①挪威东南的河流。全长343公里,是挪威最长河流之一。源于哈当厄高原东侧,经努梅达尔谷地、勒德贝克、孔斯贝格,在纳尔维克处注入斯卡格拉克海峡。②挪威中部的河流。全长200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源于尤通黑门山,经古德布兰斯达尔河谷,在利勒哈梅尔西北6.4公里处入米约萨湖。

洛维奇  保加利亚北部城市,洛维奇州首府。位于巴尔干山脉北坡、奥瑟姆河上游,西北距普列文市29公里。人口4.4万。农产品集散地。有食品加工、汽车、机器制造和制革等工业。以生产自行车和摩托车著称。有特洛伊寺院。

洛雷恩  美国俄亥俄州北部城市,临伊利湖,在克利夫兰西47公里处。人口7.5万,大市区(包括伊利里亚27.5万(1980)。1807年建交易所。湖港(输入铁矿,输出煤)。铁路枢纽。主要有钢铁、造船、金属加工等重工业。

洛佩维岛  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新赫布里底)中部小岛。位于安布里姆岛东南16公里。岛长6公里。人口约200。岛上有活火山,高1,456米,1965年后曾多次喷发。

洛佩斯角  加蓬大西洋沿岸陆岬。在奥果韦河口一个岛的北端,为几内亚湾南界。北部为油轮码头,东南部为让蒂尔港。地势低洼,多红树林沼泽,蕴藏石油、鸟粪层。

洛斯群岛  几内亚沿海小岛群。在科纳克里西约4公里。5个较大岛屿环形排列,塔马拉岛和卡萨岛最大。盛产海龟和鱼类。有铝土矿和优质花岗岩。卡萨岛曾开采铝土矿,留有矿石码头和采石场。塔马拉岛南端有导航灯塔。福托巴和卡萨是主要居民点。

洛蒙德湖  英国苏格兰最大的湖泊。位于苏格兰高地南部,南端距格拉斯哥27公里。四周被山地环绕,南部略成三角形。长39公里,最宽8公里,面积63.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仅约0.7米。湖深190米。湖中有岛屿30个。湖水南流注入克莱德河。该湖与格拉斯哥、克莱德赛德等城市联系密切。湖滨建有别墅,旅游业兴盛。有巴勒赫、阿德卢伊等湖滨游览地。西北部的因威格拉斯建有水力发电站。

洛雷斯坦  又译“卢里斯坦”。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地的洛雷人居住区。位于卡尔黑河上游地区,大体相当于今洛雷斯坦省和伊拉姆省。洛雷人原从事游牧,饲养牛、羊,种植水果、蔬菜、谷物。后已逐渐改为定居。

洛亚蒂群岛  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东部岛群。位于南纬20°30'—21°30'、东经166°30'—168°。由乌韦阿、利富、马雷岛和附近小岛组成。陆地面积1,970平方公里。人口约1.1万。是新喀里多尼亚椰子和鱼类主要产地。

洛格罗尼奥  ①西班牙中北部省名。面积5,034平方公里。人口25.3万(1981)。首府洛格罗尼奥。埃布罗河穿越北境,众多支流如格莱拉河、纳杰里拉河和伊雷瓜河等自东北向西南切割山地,沿河平原及河谷地带水土肥沃。南为伊比利亚山脉,地形崎岖。葡萄、园艺、酿酒和轻工业发达。②西班牙中北部城市,洛格罗尼奥省首府。在埃布罗河南岸。人口连郊区11.3万(1982)。中世纪时因位于从东方到圣地亚哥朝圣地中途,商业发达。分旧区及新区。有古城墙、艺术博物馆。农产品及葡萄酒贸易集散地。有食品、面粉,家具、纺织等工业。

洛斯特克斯  委内瑞拉北部城市,米兰达州首府。位于加拉加斯谷地和阿拉瓜谷地之间海岸山脉的一个战略隘口,东北距首都加拉加斯20公里。人口9万(1981)。原为印第安人村镇,  1777年建城。成为农业区的贸易中心,现为首都的住宅区和游乐地,并发展有食品、家具等工业。加拉加斯—巴伦西亚铁路和公路的中途站。

洛迈维蒂群岛  南太平洋斐济中部岛群。由7个主要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陆地总面积410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主要经济活动为渔业和旅游业。莱武卡为主要城镇和港口。

洛伦索—马贵斯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旧称。

洛斯安赫莱斯  智利南部城市,位于中央谷地南部,西北距康塞普西翁97公里。人口7.4万(1982)。始建于1739年,1852年设市。附近农牧业区的集散和加工中心。工业以制糖(甜菜)、制乳为主,并有陶器生产和木材加工业。

洛斯阿拉莫斯  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杰姆斯山中的城市。在圣菲西北约56公里处,海拔2,225米。人口1.1万(1980)。  1942年作为加利福尼亚大学原子能研究中心而建立。在这里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现为原子能利用的研究中心。有加利福尼亚大学附属的科学实验室。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