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   十画[ 丿]   十一画[ 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十画·乛]

 

展玉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城市。位于万隆以西。铁路通万隆、茂物、雅加达等城市。稻、棉花、茶、果品的集散地。

姬路  日本本州中西部工商业城市。属兵库县。在市川下游姬路平原中部。人口44.9万(1986)。旧播磨国政治中心。1346年筑城,1601—1609年改建。交通要地,商业发达。1888年后各铁路线相继通达。1889年设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纺织、皮革、化学等工业,战时遭破坏。战后(1960年)新兴临海工业区,为播磨工业地域之一部。工业以钢铁(广畑钢铁厂)、石油、电机、化学、机械、食品为主。古名城,战后重新修建,1964年完成,定为特级古迹,游览胜地。

骏河湾  日本本州岛东南岸海湾。湾口东西约50公里(静冈县西的御前崎与伊豆半岛南端的石廊崎之间)。湾内海底地形复杂,骏豆海沟最深处达2,000米以上,其附近的石花海不到100米。东西湾岸附近都在100米以下。富鱼产,且有深海性鱼类。湾岸有天然良港清水、烧津。

能代  日本本州西北部城市。属秋田县。在米代川河口。面积245.3平方公里。人口6万(1985)。1940年设市。传统工业为木材和酿酒。木材输往全国各地。米代川为农产品集散中心。郊区为水田和秋田梨产地。

能登半岛  日本本州中北部向日本海突出的大半岛。大部属石川县,一部分属富山县。浅丘起伏,间有谷地。气候温和。旧能登国。以农林渔业为主。有制盐、轻纺以及电子部件等小规模工业。海岸为游览地。

难府    旧称“网难”。泰国北部城市,难府首府。在难河右岸。人口2万(1980)。历史古城,1377年曾建为网难(或称网南)国都城。柚木和农产品的贸易中心。有卷烟和木材加工等厂。公路通登猜与北线铁路连接。

难河  泰国北部河流,湄南河上游的大支流。源于难府北部的泰国、老挝边境峦山山脉,由北向南流,在春盛附近接纳永河,在那空沙旺又与宾河汇流,形成湄南河干流。长627公里,流域面积3.3万平方公里。彭世洛府以下进入平原,全年可通航。

难近地极  位于东南极洲的内陆高原中,约以东经55°和南纬82°为中心的高地。海拔达4,000米。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和到达的地区。

通哈  哥伦比亚中部城市,博亚卡省首府。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的山谷内,海拔2,820米,西南距圣菲波哥大136公里。人口10.2万(1981)。原为印第安村镇温萨,1539年被西班牙占领后重建。1819年8月7日,西蒙·博利瓦尔在城南8公里处击败西班牙军队,奠定了新格拉纳达独立的基础。省内商业、交通中心。集散周围地区农产品和东部的牲畜(牛)。郊区有金、煤、矿泉水、祖母绿等资源。工业以木材加工、建筑材料、食品为主。有大学和十六世纪教堂等古老建筑。泛美公路经过,铁路通圣菲波哥大。

通萨  不丹中部城镇。位于通萨河畔。相传为不丹王族的居住地。1909年以来,成为不丹第一任世袭土邦所在地。现为通萨地区总督的驻地。横贯不丹中部的公路通过。居民迄今仍保持古老的风俗习惯。

通贝斯  秘鲁北部城市,通贝斯省首府。处通贝斯河陡岸上,北距厄瓜多尔边界30公里。人口4.8万(1981)。原为印加帝国要塞;城北19公里的外港皮萨罗港,是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秘鲁的登陆地。1942年随边界问题的解决而发展成边境贸易城市。周围地区盛产烟草及棉花、稻米、玉米、香蕉。近海有石油。有烧炭、碾米和捕鱼等生产活动。旅游业亦重要。泛美公路经过,设有飞机场。

通巴湖  扎伊尔湖泊。在国境西部。海拔350米。面积720平方公里。湖浅,深度不超过5米。水质优良。湖岸曲折。沿岸地区沼泽化,热带植物生长茂密。湖水通刚果河(扎伊尔河)。

通布图  亦称“廷巴克图”。马里历史名城。在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尔河中游北岸。人口2万(1976)。1087年图阿雷格人所建。中世纪是伊斯兰教学术和文化中心。十四世纪中叶后为马里和桑海王国著名城市及商业中心。1591年曾毁于战火。1893年法国占领后衰落。现为队商贸易要站。盐、椰枣、阿拉伯树胶、可拉果和畜产品集散中心。有肉类加工厂等。多阿拉伯式建筑,有古碉堡、古清真寺等。有航空站。附近有锰矿藏。

通古斯煤田  俄罗斯最大煤田之一。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主要在石泉、下通古斯卡河流域,北起哈坦加河,南至西伯利亚大铁道。长约1,800公里,宽约1,150公里,面积约104.5万平方公里。600米深度内地质储量17,450亿吨(  1968年)。含煤层总厚最大1,500米,南部100—300米,以无烟煤为主,还有褐煤、硬煤。十九世纪后半期发现,现仅在诺里尔斯克附近开采。

陶代尼  马里北部沙漠区城镇。位处陶代尼绿洲。岩盐加工中心。西非至北非商路中间站。公路南达通布图。

陶卡尔  一译“图凯尔”。苏丹东北部城镇。在巴尔卡干河三角洲上,北距苏丹港64公里,有公路相通。巴尔卡干河灌区中心,棉花、谷物、水果、牲畜贸易颇盛。红海西岸特林基塔特是其外港。

陶波湖 新西兰最大湖泊。位于北岛中部山区,海拔357米。湖长40公里,宽27公里,最大深度159米,面积606平方公里。湖四周多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和温泉。怀托卡河发源于湖南部山地,注入湖中后,再从湖东北端河道流出。盛产虹鳟。湖东北岸有陶波镇。

陶朗阿  一译“陶朗加”。新西兰北岛北部港市。位于普伦蒂湾西南陶朗阿港南岸,奥克兰东南150公里。港区长32公里。人口5.9万(1986)。工业有木材加工、乳品加工等。输出以纸浆、纸张、松木以及肉乳产品为主。

陶里亚蒂  1964年前称“斯塔夫罗波尔”。俄罗斯著名汽车城。在伏尔加河中游古比雪夫水库东岸。人口59.4万(1985)。始建于1738年,五十年代中期因修建古比雪夫水库被水淹没,后在原址北重建。河港。以汽车工业为主,还有合成橡胶、氮肥、食品加工、水泥机械和电机制造业。有工学院和地志陈列馆。

陶努斯山  莱茵片岩山脉的东南部分。在德国中部莱茵河右岸、美因河和兰河之间。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一般海拔400—500米,最高峰大费尔德山,海拔880米。顶部高原状较平坦,北坡缓,南坡陡。森林茂密。南坡葡萄园遍布。山麓多矿泉、疗养所。辟有自然公园。

陶陶巴尼奥  一译“托托巴尼约”。匈牙利北部最大的矿业城市,科马罗姆州首府。在多瑙河右支流阿尔陶尔河畔。东距布达佩斯56公里。人口7.6万(1984)。铁路、公路枢纽。褐煤田中心。工业有炼铝、矿冶机器制造、水泥、化学等。有两座大热电站。设有矿业学校。

陶格夫匹尔斯  一译“道加夫皮尔斯”。原名“德文斯克”。拉脱维亚第二大城。在道加瓦河畔。人口12.4万(1985)。建于1275年。铁路和公路枢纽。有汽车、机车修理、电动工具和摩托车链制造、化工、建材、木材加工、轻工业及食品工业。设有地志和艺术博物馆。

桑托  旧称“卢甘维尔”。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新赫布里底)第二大城镇,北区行政中心。人口约5,000。位于圣埃斯皮里图岛东南端。有肉类罐头厂,附近有飞机场。

桑名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三重县。人口9.4万(1986)。古交通要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稻米集散中心,商业发达。1937年设市。工业以钢铁、机械、金属制品、电机等为主,特产铸造物品。盛产贝类,渔业和海苔类养殖业发达。郊区有果树和桑园。

桑河  欧洲维斯瓦河右岸支流。发源于贝斯基德山中(上源50公里一段,构成波兰和乌克兰界河),先西北流,然后东流,过普热梅希尔后又折向西北,在桑多梅日东北注入维斯瓦河。全长444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波兰境内,小部分在乌克兰境内。河口上溯90公里间可通航。上游索利纳附近筑有波兰最高水坝(72米)和水坝壅成的索利纳水库(21平方公里)。沿河主要城市有普热米什尔、雅罗斯瓦夫、斯塔洛瓦—沃利亚。

桑怒  老挝会芬高原北部山间小镇,东北边境重要山城。海拔944米,周围群峰环抱。位于朱江上游,滨桑河西岸。桑怒省省会。人口3,000。安息香树种植中心,附近产稻米、玉米、棉花。6号公路东北通越南木州,西南接7号、13号公路。

桑切斯  多米尼加共和国东北部港市。在大西洋萨马纳湾西北岸,东距萨马纳38公里。人口约3万。附近可可、咖啡、稻和椰子等农产品集散地。输出以椰子为大宗。渔业基地。有食品、锯木等工业。铁路终点站,公路通萨马纳。

桑加尔  巴基斯坦东南部城镇。位于海得拉巴的东北部。附近产稻、小麦、棉花。农产品贸易中心。公路连接海得拉巴、卡拉奇和苏库尔等地。

桑加河  刚果河(扎伊尔河)右岸重要支流。由源出中非共和国的曼贝雷河与卡代河汇成。自北向南流,接纳来自喀麦隆的贾河,在刚果莫萨卡附近注入刚果河。长680公里,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下游流经地区地势低平,河曲发育,两岸沼泽广布。大部分河段可通航。中非共和国部分进出口物资经此河输送。

桑托斯  巴西重要海港,圣保罗的外港。位于东南部圣维森特岛内侧冲积平原上,有铁路和公路通圣保罗。人口41.1万(1980)。建于1543年。港口平均水深11.5米,码头长约6公里,可同时停泊50艘轮船,为巴西第二大海港和世界最大的咖啡输出港。吞吐量2,350万吨,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和进口总值的五分之二;输出咖啡、棉花、蔗糖、肉类和工业品。有炼油、化学、水泥、食品、机械、冶金、锯木等工业。郊区风景优美,为海滨旅游地。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出口商品也以此为自由港。

桑坦德  ①西班牙北部的省。临比斯开湾。面积5,289平方公里,人口51万(1982)。首府桑坦德。主要是南高北低的高原。农业产小麦、玉米、水果。矿产富铁、铅、锌矿。桑坦德为主要海港和制造业中心,托雷拉韦加为工矿业中心,雷诺萨为钢铁业中心,桑托尼亚为渔港。②西班牙北部港市,桑坦德省首府。临比斯开湾,位于马约尔岬之南。人口连郊区18.4万(1982)。港口外有半岛屏障。经济以炼铁、造船和渔业为主。1941年大火焚毁很多古迹,现剩马格达莱纳宫等,博物馆大量收藏史前期人的器具。

桑祖尔  利比亚西北部城镇。东北距的黎波里16公里,有公路相通。原为地中海沿岸绿洲中的小镇,有渔业和橄榄油、面粉等小型工业。七十年代陆续新建乳品加工、沙丁鱼罐头、石棉、棉纺织等工厂,成为新兴工业城镇。

桑格利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南部城市。在浦那以南200公里。人口16.4万(1981)。附近盛产甘蔗、花生,有制糖、榨油与纺织工业。有铁路支线与干线相通。

桑德兰  英国英格兰东北部港市。濒北海,位于威尔河口。人口29.9万(1983)。中世纪早期是盐和鱼的贸易港。十七世纪后期是重要的煤输出港,主要输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十八世纪发展为重要的造船工业中心。船舶制造与修理和海上工程规模很大,能建造3.5万吨级远洋轮船和大型船锚。还建立了通讯设备、缆绳、飞机发动机、家具、服装、陶瓷、玻璃、造纸等工业。河口海滨为旅游地。有工艺、艺术等高等院校,还有博物馆和美术馆。

桑托林岛  “锡拉岛”的旧称。

桑多梅日  波兰东南部城市。属塔尔诺布热格省。临维斯瓦河左岸,下距桑河口10公里。人口2.1万(1982)。十一世纪就形成聚落,为波兰最古城市之一,有古建筑及许多名胜古迹。设有波兰最大的玻璃厂,还有硫黄、金属加工和食品加工等工厂。

桑给巴尔  ①坦桑尼亚的一部分。由桑给巴尔和奔巴两岛及附近小岛组成。与大陆相隔桑给巴尔海峡和奔巴海峡。总面积2,642平方公里。人口57万(1984)。主要是班图语系的斯瓦希里人,余为阿拉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首府桑给巴尔。各岛均由珊瑚礁组成,部分地区被砂、粘土覆盖。气候湿热,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1503年被葡萄牙占领。十七世纪初属马斯喀特苏丹国。1856年成为独立的桑给巴尔苏丹国。1890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63年宣告独立,1964年1月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同年同坦噶尼喀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盛产丁香,占世界供应量的50%,还产椰子、稻米、木薯、水果等。工业以丁香和椰子加工为主,还有农机具修配、制糖、卷烟、制革、皮鞋等工厂。②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区主岛之一。隔桑给巴尔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处36公里。面积1,673平方公里。人口27.3万(1978)。中部是海拔60米以上的丘陵,四周多平原,东部与东南部珊瑚石灰岩广泛出露地表。气候湿热,年雨量1,500毫米。丁香、椰子重要产区,有椰子树400万株、丁香树100万株以上。桑给巴尔市是主要城市和港口。③坦桑尼亚城市,桑给巴尔地区的行政中心。在桑给巴尔岛西岸。人口11.1万(1978)。建于十六世纪。曾是马斯喀特苏丹国和桑给巴尔苏丹国都城。十六世纪起,是殖民者在东非贩卖奴隶的转运中心,东非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之一,市郊留有多处贩奴遗址。东非重要驳运港,世界最大丁香和丁香油输出港。有丁香油提炼、椰子加工、农机具修理、卷烟、制革、制鞋等工业。定期班轮联系坦桑尼亚大陆部分与奔巴岛;多条国际航线经此。有航空站。游览胜地。以古老苏丹宫殿、清真寺等出名。

桑格豪森  德国东部城市。在哈茨山东南面、哈雷以西48公里处。人口3.3万(1984)。公元991年见于记载。1260年建市。铁路要站。著名的玫瑰花和果树种植中心。工业有机械制造(制糖、化工设备)、化学、服装、制革、家具、钢琴制造等。有中世纪教堂、城堡等建筑古迹。

桑海帝国  即“加奥王国”。

桑德贝城  加拿大安大略省苏必利尔湖畔的湖港。在多伦多西北1,400公里。1970年由威廉堡、阿瑟港两市组成。人口11.2万(1981)。春小麦区主要转运港,临湖港滨设有许多巨大小麦仓库。附近有铁、金、铜、锌、镍、铅等矿开采。工业主要有木材加工、枕木、纸浆、载重拖车、火车车厢及飞机部件等。旅游业颇盛。

桑德曼堡  巴基斯坦中西部城镇。位于奎达的东北部。地处河谷平原,四周山丘环抱。建有古碉堡。为俾路支省和西北边境省间的门户。建有铁路和公路,西南通奎达,东北达白沙瓦。

桑德维肯   瑞典东部城市。在斯图尔湖北岸。人口2.7万(1979)。十九世纪末随钢铁工业的兴起而发展,1927年成商业市场,1943年设城镇。有机器制造和采石工业。市南有古教堂,内有中世纪圣坛和十五世纪的壁画。

桑义赫群岛  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火山岛群。属北苏拉威西省。位于苏拉威西的米纳哈沙半岛与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之间,共有十几个小岛,有四座火山。地震频繁。桑义赫岛最大,长45公里,宽13公里,山地纵贯,北头阿勿火山海拔1,860米。海滨有狭窄平地。行政中心塔胡纳位于西海岸,有公路联系各村镇。

桑珀尔盐湖  印度西部的内陆湖。在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以西65公里。面积约175平方公里。雨季时,湖面东西长约25公里,宽度为4.5—16公里,面积233平方公里。干季则涸缩成泥塘。为印度最大的内陆盐湖。沉淀有盐和碳酸钠。1956年起,对湖盐加碘,供印度西北部居民食用。

桑桑内芒戈   亦称“芒戈”。多哥北部城市。在奥蒂河右岸,近加纳边界。人口1.1万(1975)。北部地区商业中心,花生、牲畜 集散地。重要公路枢纽,国际干线连接贝宁、加纳与布基纳法索。有航空站。

桑多梅日盆地  波兰最大盆地。在东南部,喀尔巴阡山低山、小波兰高地和卢布林高地之间。北半部另称桑多梅希平原。维斯瓦河、桑河及其众多支流流贯。土质好,雨量足,生长期长,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以及牛、猪等牲畜。有硫黄和天然气等矿藏,还有煤和石油。主要城市有桑多梅日、塔尔诺布热格等。

桑法尔什卡维尔  伊朗卡维尔沙漠的一部分。位于卡维尔沙漠的西北部,塞姆南以南。沙漠内有一条人工铺筑的石路,宽45—120米,长24—30公里,是古代穿行卡维尔通往克尔曼的通道。“桑法尔什”意即“石毯”。

桑给巴尔苏丹国  十九世纪东非的城邦国。十七世纪桑给巴尔岛为阿拉伯人马斯喀特—阿曼国领地。1861年成为独立国家,后控制范围包括坦噶尼喀、肯尼亚、索马里南部等沿海地带及附近岛屿统治中心在桑给巴尔。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其大陆部分被英、德、意等国瓜分。余下桑给巴尔岛与奔巴岛亦于1890年沦为英保护国。今为坦桑尼亚的一部分。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