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   十画[ 丿]   十一画[ 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七画·丿]

   

兵库  日本本州岛近畿西部的县。一级行政区。北临日本海,南濒濑户内海。西日本经济交通中心之一。面积8,377平方公里。人口540.5万  (1990)。旧播磨、淡路、但马国的全部和摄津、丹波国的西半部,向为畿内门户,文化发展较早。今包括21市。首府神户市。境内北部为中国山地,并有火山(属白山火山带)。断崖逼临日本海岸。濑户内海斜面,多河谷地,三角洲发达。淡路岛四周为断层海岸,地多丘陵。濑户内海沿岸气候温暖少雨,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北部冬季多雪,降水量2,400毫米。淡路岛南岸温暖多雨。有少量的锡、铜矿。重要工业县。以钢铁、机械、电机、化学、造船、食品(酿酒有名)为主,还有石油加工、橡胶等。重工业多集中于濑户内海沿岸,属阪神、播磨的临海工业地带的一部分。稻、麦生产居全国重要地位。产牛著名。肉用鸡、近郊果树园艺蔬菜业发达。林地面积占68.7%。渔产丰富。自古为水陆交通要冲。现为海陆空运输枢纽。商业发达。主要城市为神户、姬路、尼崎、明石、西宫、伊丹等。游览业亦很重要。身毒古地名。《史记·大宛列传》称印度为“身毒”,系“Sind”的音译。

条支  即“塞琉西王国”。

秃鲁江  朝鲜北部河流,在慈江道。源于狼林山西南的小白山,北流注入鸭绿江。全长238.5公里,流域面积5,207平方公里。有前川、南川等河汇入,江界一带筑有人工湖,建有青年水电站。

谷物海岸  历史地名。指非洲西部利比里亚帕尔马斯角至塞拉利昂之间的沿海地带。十六至十九世纪时,西方殖民者在此大事掠夺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香料植物:帕拉迪斯谷,又称马拉圭塔胡椒,故称谷物海岸或胡椒海岸。其实这种植物既非谷物,也非胡椒。

孚日山脉  在法国东北部、莱茵河左岸。南北走向,长约125公里,宽40-70公里。一般海拔500-1,000米,最高峰盖布维莱尔在南部,海拔1,426米。古老结晶岩广泛出露。有木材、水力、煤、铅、铁、铜等资源。海拔,200米以下有森林,800米以下有农作物栽培与放牧。有温泉数处。较高山地一年有一半以上时间积雪,是旅游地和冬季运动场。

迎日湾  韩国东南部日本海侧的海湾。呈U字形,东侧长峠岬突出。有兄山江注入。第三纪地层发达。附近农产品、水产品丰富。近年建浦项钢铁工业中心,为东南临海工业地带的组成部分。

近东  见“中东”。

近畿  地方在日本本州中西部,东邻中部地方,西接中国地方,南濒濑户内海、大阪湾和太平洋,北临若狭湾和日本海。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988.1万  (1986)。城市人口占80%以上。旧畿内五国及其附近  (十国)地域。今包括京都、大阪两府和滋贺、兵库、奈良、和歌山4县。境内多山,北为北部山地  (丹波山地),南为纪伊山地,最高点八剑山(佛经岳)海拔1,915米,中为低地、平原、盆地和介于其间的山地交错,沿海平原狭小。河流众多,琵琶湖水力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一般地区为1,400-2,700毫米,大台原山一带达4,000多毫米。多梅雨、台风。富森林。古代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发达,多历史名城。今为日本重要经济地区之一。钢铁工业居全国重要地位,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占全国38%,产值占27.1%(1983)。机器制造、造船、车辆、电机、有色冶金、金属加工、出版印刷、化学、纺织、食品等工业亦极重要。传统工业高级丝绸、印染、陶瓷器等手工艺品夙享盛名。工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大阪湾沿岸(大)阪神(户)和堺、泉北临海工业地带。海陆空交通发达。地处高速公路、铁路(新干线)要冲。国际贸易最大中心之一。有86个城市,最大者为大阪、京都、神户、堺、尼崎等。

岛田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静冈县。在大井川下游。人口7.3万  (1986)。1948年设市。早期为木材集散和加工市镇,现有食品、造纸、精密机械、木材加工、纺织等工业。市郊有茶园和柑橘园。

岛根  日本本州西部中国地方的县。一级行政区。北濒日本海。面积6,628平方公里。人口79.3万  (1986)。县南境中国山脉横亘,,000米以上的高峰林立。从分水岭向北一般为800光以下的低山地、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年平均气温13-15℃,降水量1,500-2,000毫米,冬雪较少。森林面积占79%。有铁和黄铜等矿产。旧出云、石见、隐岐三国。今包括8市。首府松江市。工业有钢铁、食品、电机、木材加工、机械等,多属中小企业。1966年指定中海地区为新产业城市。农业以水稻为主,渔业亦较重要。有大山隐岐国家公园。

龟尾  韩国东南部新兴的内陆出口工业基地。在庆尚北道西南部,洛东江中游地区,京釜铁路线上。面积126.5平方公里。人口17.1万  (1987)。以生产电子设备为主。市西南金鳌山(海拔977米)上,有古堡和庙宇。

龟城  朝鲜东部龟城郡首府,在平安北道中部。居大宁江支流芳江的左岸。古城镇。高丽时代筑城,称逸州。解放后建农业机械厂和纺织厂。道内交通要地。有工业大学。

龟咯  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县村镇,滨马六甲海峡东岸,西北离县城小笨珍19公里。聚落不大,地理上有名:()东南约4.8公里即亚洲大陆最南端皮艾角(北纬1°15′)所在;(2)与南方约1.5公里处的咸水港村,同为历史悠久的渔村,盛产海虾,在马六甲加工制成全国著名的风味食品“金加洛”(虾饼),运销半岛各地及泰国。

犹他  美国西部落基山区的州。面积21.99万平方公里。人口177万(1991)。首府和最大城市盐湖城。州名印第安语意为“高地”。1847年美国摩门教徒首先移入开发。现全州人口70%信摩门教,盐湖城有总寺院。1896年建州。落基山脉支脉瓦萨奇山脉从东北到西南斜贯中部,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以瓦萨奇山脉为界,东南部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峡谷和山地区,很少开发。西北部为大盆地的一部分,多盐湖,工农业发达。除山地雨雪较多外,普遍干燥,年降水量150毫米以下,多荒漠和半荒漠。盛行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小麦、甜菜、水果、牛、羊等。矿藏丰富,尤以铜、金、银、铅、铀等著名。盐湖城西南的宾厄姆是美国最大的露天铜矿,年产约37万吨。其他煤、石油、天然气、铁、盐类等也很丰富。工业生产超过农、矿业,主要有钢铁、金属、运输机械、食品等部门。为著名的导弹、火箭、高速飞机等军事工业区及其研究中心地。

犹地亚  又称“耶路撒冷山地”、“哈利勒山地”。巴勒斯坦中部山区,顶部作南北走向,宽15-25公里,长80余公里,海拔750米以上。主要城市哈利勒、耶路撒冷、腊马拉。最高点在哈利勒以北,海拔1,020米。农产品有小麦等谷物、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东侧谷地有椰枣、柑橘与香蕉。由于集中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许多圣地,以及有悠久的历史与埃里哈等古老遗址,经济与朝圣、旅游有密切关系。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

犹太王国  古国名。公元前935年以色列-犹太王国分裂后在巴勒斯坦南部建立的国家。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所灭。参见“以色列”①。

饭田  日本本州中部城市。属长野县。在天龙川沿岸、伊那盆地中心。人口9.2万  (1986)。中世纪末逐渐兴起。1868年后为养蚕业中心。商业发达。铁道通达后为中部与*表日本间物资运输要冲。 1937年设市。有电机、食品、造纸、精密机械、缫丝等工业,多竹、茶生产。附近天龙峡为游览地。

饭能  日本关东地方中西部游览城市。位于埼玉县西南部名栗川的河岸阶地上。面积134.1平方公里。人口6.6万  (1985)。1954年设市。是关东山地东缘山麓地带发展的典型溪口聚落。自古就是江户(现东京)、川越、秩父间联络要冲。原为制材、纺织等传统工业中心,后又发展电子工业等。建立大量住宅团地,为东京都卫星城市。全市属奥武藏县立公园,市区附近有名栗溪谷、天览山,为游览胜地。

饭冢  日本九州北部的工业城市。位福冈县中部,筑丰煤田的重要中心。在远贺川上游,嘉穗盆地中。面积72.3平方公里。人口8.3万  (1985)。1932年设市。江户时代的交通要镇。旧宿场町。1882年始开采煤矿,1898年铁路通达后,采煤业迅速发展,最盛时期(五十年代中期),附近有 100多个中小煤田,年产500多万吨煤(占筑丰煤田的35%),近年已濒枯竭。以机械与食品工业为主。攸克辛海即“好客海”。

但泽  见“格但斯克”。

但泽走廊  即“波兰走廊”。

佐贺  ①日本九州西北部的县。一级行政区。北濒玄海滩,南临有明海。面积 2,433平方公里。人口87.8万  (1990)。东北部为筑紫山脉的一部,西南部多良岳为火山群集的山地。两山地间为佐贺平原,由筑后川、嘉濑川等冲积形成。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炎热湿润。年平均降水量2,000-2,200毫米。旧肥前国的一部分,现包括7市。首府佐贺市。佐贺、鸟栖地区和唐津、伊万里地区为新型工业开发区,近年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工业还有食品、纺织、陶瓷等。农业发达,佐贺平原是日本水稻重要产地,大部一年两熟。还有旱田作物及蔬菜等。沿海渔产丰富。旅游业逐步发展。②日本九州北部城市。佐贺县首府。位于佐贺平原中心。面积103.7平方公里。人口16.7万(1985)。古城下町,1608年筑城。早期即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89年设市。工业以电子、纺织、机械、食品为主。有佐贺大学。松原神社、佐嘉神社、楠神社等为名胜地。

佐野  日本关东地方中部城市。位栀木县西南部渡良濑川北岸秋山川冲积平原。面积84.9平方公里。人口8.1万  (1985)。开发较早。原为城下町。1943年设市。著名棉织品、丝织品产地,传统手工业发达。1964年定为新开发地域。机械、服装、食品等工业迅速发展。铁路交通枢纽。

佐世保  日本九州西北部港市。属长崎县。临佐世保湾,湾长水深,为天然良港。面积250.4平方公里。人口25.2万  (1985)。1902年设市。原为一荒村,1886年设海军镇守府后作为军港发展迅速。工业以造船为主。渔业基地。珍珠养殖业较盛。1948年定为贸易港、贮油港。港深10米,可泊万吨轮。西海国立公园为旅游胜地。

佐法尔  阿曼最南部地区。沿海为宽约35公里的平原,东北到努斯角,西南到达尔巴特角,长约220公里。部分地方依靠深井灌溉,种植枣椰、高粱、玉米、大麦、水果,沿岸有渔业。内陆山地陡临沿海平原而向北面的鲁卜哈利沙漠缓倾。山区所产乳香长期为佐法尔地区主要出口产品。首府萨拉拉,主要港口米尔巴特。近年正开发内地的迈尔穆勒、阿马勒、尼马尔、里马与卡哈里尔等油田。

佐治亚  即“乔治亚”。

佐渡岛  日本本州以西日本海中岛屿。东距新潟市约45公里。旧佐渡国。现属新潟县。面积857平方公里。人口8.8万。呈东北-西南向平行的两山地,其间是平原。最高点1,172米。气候温和。十七世纪上半期为采金最盛期,现已衰落。竹林茂盛。农业为主,次为渔业。产水稻和蔬菜。工业有食品、木材、金属加工等。与新潟港有汽船航班。

佐尔佐尔  利比里亚北部城镇。在沃因贾马南80公里。人口约5,000。砂金开采中心。农畜产品集散地。附近盛产可拉果、棕油、棕仁、棉花、菠萝,牲畜饲养业亦盛。公路通蒙罗维亚。

佐洛埃格塞格  匈牙利西南部城市,佐洛州首府。在佐洛河右岸,东北距维斯普雷姆 83公里。人口6万(1984)。铁路枢纽。邻近地区盛产小麦、黑麦、玉米及水果,饲养牛、猪,为农畜产品集散地。工业有石油加工、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和木材加工等。

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希腊东南端岛群,位于爱琴海中,近小亚细亚。面积2,670平方公里。人口14.5万(1981)。首府罗得市。主要岛屿有卡尔帕索斯、卡斯特洛里佐、卡索斯、帕特摩斯、阿斯梯帕莱阿、利普西、尼西罗斯、蒂罗斯、罗得和科斯等。经济以捕鱼、造渔轮为主,海绵为其特产。但罗得岛和科斯岛则多水果、油橄榄、小麦等,且有出口。

佛丕  即“碧武里”。

佛统  泰国南部城市,佛统府首府。在曼谷西部47公里。历史故都,“堕罗钵底”国故址。附近盛产水果、稻米。农产品贸易中心。交通枢纽,铁路、公路通吞武里、叻丕等地。市内有泰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统金塔,高127米,为世界最高佛塔。市郊 2公里还有佛统行宫。

佛得角  ①非洲大陆最西点。位于西经17°33′、北纬14°43′。在塞内加尔境内。②西非岛国。在北大西洋东南部佛得角群岛上,东距非洲大陆最西端515公里。扼欧洲与南美、南非间交通要冲。面积4,033平方公里,包括圣安唐、圣尼古拉、萨尔、博阿维什塔、福古、圣地亚哥等 15个大小岛屿,分北面的向风群岛和南面的背风群岛两组。人口35.8万(1989)。约97%是混血种人和黑人。居民大多信天主教,余信拜物教。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首都普拉亚。属火山群岛。除东部萨尔等三岛地势低平外,其余各岛地势崎岖。福古岛上的福古火山(活火山)海拔2,829米,为全国最高峰。热带干燥气候,盛行干热的东北风,年平均气温约 24℃,年雨量仅100-300毫米。高地多草原,河谷土地肥沃。1462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建立据点,1495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1951年改为海外省。1975年7月5日获得独立,定名为佛得角共和国。居民多从事农业和渔业。种植香蕉、咖啡、可可、花生、甘蔗、玉米、木薯。盛产鲔鱼和龙虾。有水产加工、食品和制盐等工业。出口以水产和香蕉为大宗,次为咖啡、海盐和花生。进口燃料、纺织品、食品和机器。岛上有天然良港和飞机场,是往来的远洋船只和飞机的燃料补给站。

佛蒙特  美国东北部的州。面积2.49万平方公里。人口56.7万(1991)。首府蒙彼利埃。最大城市柏林顿。1791年建州。绿山山脉纵贯中央,丘陵性山地,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海拔,340米。利于农业生产的低地仅限于狭窄的河谷(康涅狄格河等)及尚普兰湖沿岸。气候温凉湿润,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冬季积雪可达2米,多滑雪场。夏季凉爽,又多冰川湖,是避暑胜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程度最低的州。传统部门为乳用畜牧、林业(木材、纸浆)和石材(大理石、花岗岩、板岩)。作糖浆用的枫糖生产居全国第一位。利用丰富的水力,发展了纤维、农具、乐器等工业。

佛兰德斯  旧地区名。位于今法国东北部,临加来海峡(多佛尔海峡)。是十三至十四世纪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中心之一。十四世纪初被法国占领。十五世纪成为勃艮第公国的领地。英、法两国为争夺佛兰德斯,导致了“百年战争”(1337-1453年),最后以法国胜利告终。除加来港外,英国在法国的领地与佛兰德斯被法国收回。

佛罗伦萨  意大利中部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阿诺河横贯市内,两岸跨有7座桥梁。人口44.4万(1982)。十五至十六世纪时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以美术工艺品和纺织品驰名全欧。1865-1871年曾为意大利统一后的临时首都。工业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级服装、皮革为主。金银细工、艺术复制品等工艺品亦很有名。是连接意大利北部与南部铁路、公路网的交通枢纽。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市区仍保持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多中世纪建筑艺术。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齐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意大利绘画精华荟萃于此。文化中心,有大学,还有艺术、文学、科学研究院与图书馆等。

佛罗里达  ①美国东南部的州。范围大致相当于佛罗里达半岛。面积15.19万平方公里。人口1,327.7万(1991)。首府塔拉哈西。最大城市迈阿密。原为西班牙属地,1819年割给美国,1845年加入联邦政府,1861年退出,1868年再次加入成为美国的一州。地势低平,阳光充足,州名西班牙语意为“花盛开”,别称“阳光州”。气候温暖,亚热带作物和海滨疗养地等为本州特色。除西北部和半岛中央有高度不足100米的丘陵地外,概属低平的海岸平原和沼泽地。海岸线一般平直,大西洋沿岸则有成列的堡礁和潟湖;墨西哥湾岸有几个溺谷稍形曲折。亚热带暖湿气候,植物生育期达300天,年降水量900-1,400毫米。7-10月多飓风袭击,南部尤甚。森林面积约占70%,以松、栎为主。农业以果树、蔬菜有名。柑橘类果品和蔬菜生产很盛。磷矿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工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有食品加工、化学、造纸、印刷、玻璃等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建设了基韦斯特等数个军事基地,卡纳维拉尔角是宇宙火箭发射基地。旅游业很发达,冬季为旺季,大西洋岸的沙滨和堡礁上的迈阿密、迈阿密滩、西棕榈滩等处是著名的疗养地。南端有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主要城市还有坦帕、杰克森维尔、圣彼得斯堡等。②乌拉圭南部城市,佛罗里达省首府。位于小圣卢西亚河  畔,南距蒙得维的亚约100公里。人口2.1万。建于1809年。附近农业区的贸易和加工中心。工业有食品、纺织、木材加工、镶嵌砖(马赛克)制造等。设家禽饲养学校。铁路、公路通蒙得维的亚和里韦拉;有飞机场。以一年一度的独立日民间盛会闻名。

佛兰德平原  法国和比利时的北海沿海平原。分为内佛兰德平原和滨海佛兰德平原。十二世纪后成为西欧工商业发达地区。重要港口有法国的加来、敦刻尔克,比利时的泽布拉赫、奥斯坦德等。根特、布鲁日等是主要工业中心。

佛罗里达半岛  美国东南海岸突出的大半岛。大致相当于佛罗里达州的范围。第三纪石灰岩构成的隆起的海底平原。岩溶地形很发育,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遍布,数达3万之多。湖大而浅。奥基乔比湖湖面3,273平方公里,但深不超过4.5米。中部还多石灰质泉。亚热带湿润气候。夏秋之交常有飓风,易造成巨灾。盛产柑橘等水果和蔬菜。北半部为北美洲最大的磷矿产区。避寒地和避暑地。东西两岸有世界著名的休养城市。

佛罗里达海峡  北美洲东南部佛罗里达半岛与古巴岛、巴哈马群岛间的海峡,沟通墨西哥湾和大西洋。长约480公里,宽80-240公里。一般深度500-800米,南部最深1,490米。佛罗里达海流(系湾流的一部分)自西向东通过海峡流入大西洋。

佛罗里达群岛  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岛群。自基拉戈岛向西南延伸成锁链状岛群的总称。各岛均由珊瑚礁构成。从半岛上的霍姆斯特德到群岛最西端的基韦斯特岛,岛与岛间有桥相连,最长的达11公里,并建成海上高速公路。旅游地。夏秋多飓风。

伯尼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北部港口城市,濒巴斯海峡的鸸鹋湾,在隆塞斯顿以西110公里。人口2万(1981)。位于富庶的农业地区。深水港,设备优良。造纸工业发达,还有奶制品、胶合板、颜料等工厂。出口农产品、木材、铜、铅、锌等。

伯克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北部城市。位于达令河畔,悉尼西北约500公里。人口3,530。铁路及河运交叉点。附近为绵羊牧区,重要的羊毛集散地,还产柑橘类水果。有肉类加工工业。

伯尔尼  ①瑞士中西部的州。面积6,887平方公里(其中259平方公里冰川覆盖)。人口93.7万(1990)。主要讲德语,信基督教新教;在侏罗山区讲法语,主要信天主教。首府伯尔尼。阿勒河及其支流萨讷河、埃米尤河流经本州。南部高地包括阿尔卑斯山地,有芬斯特拉峰(4,274米)和少女峰(4,153米)。水力发电发达。山区有养牛、养马、奶酪、家禽、木材采伐业等,为著名旅游地。中部是肥沃农业区,葡萄种植业发达。工业以手表和机器制造业为主,还有制陶业。主要城市还有比尔、布格多夫、土恩等。②瑞士首都,伯尔尼州首府。在西部高原中央,莱茵河支流阿勒河两岸。新城在右岸,老城在左岸,有七座桥梁相连。人口14万(1989)。居民主要讲德语。十一世纪时有熊出没,故定名为伯尔尼。古老建筑物有熊的雕塑,日用品往往以熊作商标。1191年建立军事要塞。 1218年成为独立城邦,1353年参加瑞士联邦。1848年起为瑞士首都。工业有电机、精密机器、纺织、化学、制药、食品、印刷等部门。以经营钟表著称,“表都”闻名于世。农产品市场。全国交通中心,重要陆空运输枢纽。文化中心,有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国家图书馆,还有人类史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兵器博物馆和阿尔卑斯等博物馆,以及钟楼、哥特式大教堂(建于十五世纪)等。国际游览中心,市内有游览地“熊苑”。许多国际组织机构如万国邮政联盟、国际铁路运输总局、国际版权联盟等设此。

伯达拉  一译“巴塔拉”。印度旁遮普邦西北部的城市,在阿姆利则的北面,并与之组成一工业地区。人口连郊区10.2万(1981)。以铸造及机械工业著名,有机床和农具制造业。甘蔗的集散地,有制糖工业。

伯劳尼  一译“巴劳尼”。印度比哈尔邦中部的新兴城镇。在恒河左岸。人口万多。从阿萨姆邦产油区用管道输油至此提炼,综合石油加工业重要。还发展有金属品加工、锯木和黄麻工业。

伯克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圣弗朗西斯科湾东岸丘陵地上的城市。人口 10.4万(1984)。1850年初黄金热时期是牧场,186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创于 1855年)自奥克兰迁此,1909年建市。现为著名的文化和高级住宅的城市。有机器制造、化学、食品加工(浓缩食品)等工业。

伯克郡  英国英格兰南部的郡。位于大伦敦以西,泰晤士河以南。面积1,256平方公里。人口70.7万(1983)。首府雷丁。主要河流有泰晤士及其支流。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和燕麦;马、乳牛、猪和家禽业也很发达。工业有农业机械、造船、造纸和毛毯等。主要城市有雷丁、斯劳,哈威尔和奥尔德马斯顿为核研究中心。

伯利恒  ①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位于犹太山地顶部,耶路撒冷以南,海拔680米。传为耶稣降生地,是基督教圣地,建有耶稣诞生教堂,地位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又有“拉结墓”,故亦为犹太教圣地。该城为最大的宗教纪念品生产中心,专门生产以橄榄木与珍珠贝为原料的圣物,还有刺绣工艺品。也是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中心。现伯利恒已与东面的拜特萨胡尔以及西面的拜特贾拉等组成一个市区,人口共4.2万(1978)。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工业城市,在费城以北74公里处,临特拉华河支流利海河。人口7万(1980)。始建于1741年,1917年设市。钢铁工业中心之一,有美国著名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此外有化学药品、纺织品、食品、水泥、家具、涂料、电气等。有利海大学(建于1865年)和几个研究所。

伯利兹  中美洲国家。位于墨西哥东南,西、南邻危地马拉,东滨加勒比海。面积 22,965平方公里。人口17.5万(1989),黑白混血种人占 70%,印第安人占24%,余为黑人和白人。多信天主教,通用英语和西班牙语。首都贝尔莫潘。北半部为海拔60米以下的平坦低地,多沼泽,有伯利兹河、翁多河、新河注入加勒比海。南半部是以玛雅山脉为主体的高地,自危地马拉边境向东北延伸,最高点维多利亚峰海拔1,122米。离岸外24公里的海面上有世界第二大堡礁与海岸平行。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7℃,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6-10月常受飓风侵袭。森林面积占领土的90%富红木、苏木、染料木等珍贵林木。西北地区有石油矿藏。十六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十七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侵入,186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洪都拉斯。自1964年元旦起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英国的联系邦。1973年改名为伯利兹。 1981年获得独立,仍为英联邦成员。居民多从事农业和林业,主产甘蔗、柑橘、香蕉、可可、玉米、豆类、稻和贵重木材。沿海盛产龙虾。有制糖、锯木、制革、轧钢、日用品生产等小型工业。输出食糖和柑橘类水果(两者占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二)、木材、林产品和龙虾等。进口粮食、机器、石油和工业品等。

伯灵顿  ①美国佛蒙特州最大的城市。在尚普兰湖东岸。湖港。人口约3.8万(1980)。文教、医药和工业中心。有佛蒙特大学、州立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以及州保健部附属研究所、医疗中心等。工业有金属加工、食品加工、枫糖、塑料、电气等多种部门。冬、夏疗养地。②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中北部的城市。人口约3.7万(1980)。是1923年以来的棉纺工业中心。电子、家具、化学制品等比较集约型工业较发达。③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城镇。距哈密尔顿8公里,是哈密尔顿卫星住宅区,也是湖滨休养地。人口11.4万。水果重要产区。有罐头食品厂和木工厂。输出水果和蔬菜。

伯明翰  ①英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在英格兰中部、伦敦至利物浦的铁路干线上。人口101.3万(1983)。面积208.8平方公里。附近城市密集,并有煤、铁资源。十二世纪已为重要商业城市,十六世纪起工业开始发展。现为全国主要制造业中心之一。工业部门繁多,以重工业为主。世界最大的金属加工地区之一,有黑色冶金、有色冶金(铜、锌、黄铜、铝、镍),机床、仪表、车厢、自行车、飞机、化学、军工等工业也很重要。汽车工业规模很大,约有四分之一居民的职业与之有关。金银、珠宝饰物的制品亦享有盛名。有博物馆、美术馆、伯明翰大学(建于1900年)。市中心广场有詹姆斯·瓦特纪念碑。②美国东南部亚拉巴马州大工业城市。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南麓。人口28万(1984),大市区84.7万(1980),黑人占40%以上。铁路交通要地。由汤比格比河通航墨西哥湾。附近富产煤、铁、石灰石;1871年始建为南部重要钢铁基地。因与英国伯明翰相似,故引用其名。除钢铁工业及有关的机械工业外,还有电机、飞机制造、矿山机械、化学、电器、棉纺织、建筑材料、食品等工业。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巨大金属铸像,耸立在市内雷得山顶,俯瞰全市。

伯班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城市,是洛杉矶的住宅卫星城和工业中心。人口 8.4万(1980)。飞机制造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现以宇航工业为主,许多工业如机器制造、电子和金属加工等均为宇航服务。还生产塑料制品、化妆品等。有小型电影制片厂。

伯诺尼南非城市。在德兰士瓦省南部,海拔1,654米。人口20.7万(1980)。建于1904年。南非金矿开采中心之一。有电气设备制造、金属加工、黄铜铸造、黄麻纺织等工业。铁路通约翰内斯堡。

伯尔尼山  中阿尔卑斯山一部分。在瑞士西南、上罗讷河北面与布里恩茨、图恩湖之间。呈东-东北走向。多高峰,以芬斯特拉峰(海拔4,274米)最高。有许多冰川覆盖,阿莱奇是阿尔卑斯山地最长冰川之一(长 26.8公里,面积160平方公里)。有勒琴、盖米等隘口和勒奇山隧道。风景壮丽,多疗养地。

伯尔拉德  罗马尼亚东部城市。属瓦斯卢伊县。在锡雷特河左岸支流伯尔拉德河畔。人口6.6万(1983)。建于十二世纪。铁路、公路枢纽。农业区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有较大的滚珠轴承厂及服装厂、食品厂、测量仪器厂等。有国家剧院及建于十八世纪的教堂。

伯利兹河  中美洲伯利兹境内最长河流。亦称“老河”。发源于危地马拉东部,东北流经伯利兹中部,在伯利兹城附近注入加勒比海。全长290公里。早期为古代玛雅印第安人的重要水运干道。可通航汽船和浮运木材至危地马拉边界。沿岸农牧业较为发达,上游河谷饲养牛和发展混合农业,下游谷地生产稻和柑橘类水果。

伯利兹港  中美洲伯利兹的主要进出口港。在伯利兹河注入加勒比海处。市区沿河两岸延伸。人口4.2万(1980)。始建于1638年。1862年起成为英属洪都拉斯的首府。1961年遭飓风及洪水严重破坏。 1970年首府迁往西南80公里的贝尔莫潘。附近农林牧区的贸易中心。渔港。有锯木、木制品、鱼产品、纺织等工业。主要海港,输出红木等珍贵木材、椰干、香蕉、柑橘类水果、糖等。旅游业较盛。郊外有国际机场,公路通贝尔莫潘和墨西哥边境。

伯肯黑德  英国西部城市和港口。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威勒尔半岛、默西河口。人口 12.4万(1981)。1810年仅为一个106人的村庄。随港口的建立,发展了造船、面粉、屠宰、食品加工和服装等工业。现为欧洲最大的面粉加工中心。与利物浦之间有轮渡、隧道相联系。有工学院。

伯南布哥  巴西东北部一州。东滨大西洋。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736.1万(1990)。首府累西腓。除东部为沿海低地外,绝大部分为高原。热带气候。沿海湿热,内地高原干燥;3-7月为雨季,8-次年2月为旱季。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起,葡萄牙人在此开辟甘蔗种植园。1630-1654年被荷兰所占。十九世纪上半期曾发生多次起义。1889年设州。经济以农业为主。沿海盛产甘蔗、水果和粮食;阶地种植棉花、咖啡、烟草、豆类、番茄和玉米。内地高原以放牧牛羊为主。有制糖、化学、食品、纺织、烟草、冶金、制革、工具制造等工业。还有磷、石膏、石灰石、铁矿等矿产。累西腓为全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和电讯枢纽。

伯恩茅斯  英国南部港市。濒英吉利海峡,东北距南安普敦40公里。人口14.5万(1981)。面积47平方公里。十九世纪以前为渔村,后发展为海滨游览地和英国主要会议中心之一。有公园、沙滩和松树林等风景区。交通便利。

伯蒂亚拉  印度旁遮普邦东部城市。人口20.6万(1981)。小麦和棉花、花生的集散地。锻造工业和食品(饼干)工业重要。

伯朝拉河  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北部河流。源出北乌拉尔山脉,南流后折向西北,注入巴伦支海伯朝拉湾。长1,809公里,流域面积32.2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4,100米2/秒。主要支流有乌萨河、伊日马河等。结冰期自11月初至翌年5月初。特罗伊茨科-伯朝拉斯克以下段可通航,海轮可通航至纳里扬马尔市。流域内有大型煤田、油气田。

伯朝拉海  一译“伯绍拉海”。北冰洋巴伦支海东南部海域。在俄罗斯科尔古耶夫岛、新地岛与瓦加奇岛同大陆间。深达210米。夏季水温9℃,盐度23-30‰。南部因伯朝拉河注入,形成往东流的科尔古耶夫海流。每年10月到次年6月结冰。有捕猎鳕鱼、白鲸及海豹业。

伯朝拉煤田  俄罗斯大煤炭基地。北临巴伦支海,南至北纬64°(伯朝拉河中游),西起季曼岭,东抵乌拉尔山。南北长650公里,东西最宽处250公里,面积13万平方公里。地质储量 2,650亿吨(1980),其中炼焦煤探明储量30亿吨。1934年始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铁路通达后发展迅速。1985年产煤2,980万吨。

伯罗奔尼撒半岛  古称“摩里亚半岛”。在希腊南部。面积21,439平方公里。人口98.6万。北以科林斯地峡同希腊中部相连,已开有运河。多山,平原主要在西海岸。地中海式气候。葡萄种植业发达,并有油橄榄、小麦、稻、玉米、棉花等。山区牧畜、养蚕。公元前2000年迈锡尼文化盛行,主城斯巴达常和雅典对抗,公元前五世纪为罗马人征服。以后又经拜占庭帝国、法兰克人和土耳其人的统治。主城帕特雷于希土战争(1821-1829年)时成为重要的贸易港。1981年在半岛西部发现天然气矿。

希拉  ①伊拉克中部的地区。幼发拉底河在此分为两支,东支称希拉河,西支称欣迪亚河。在分流处建有欣迪亚坝向两河供水,进行灌溉。全国主要谷物产地,出产小麦、大麦、玉米、芝麻、椰枣等。有巴比伦等几个著名古城的遗迹,也有卡尔巴拉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②伊拉克巴比伦省省会,希拉河河港与谷物贸易中心。人口37.5万(1980)。有枣椰纤维编席厂与糖厂。

希洪  西班牙北部城市,全国重要港口之一。位于比斯开湾,圣卡塔利纳山麓。人口25.6万(1981)。罗马人和哥特人统治时名吉吉亚,公元八世纪初为摩尔人所占。 737-1395年间为阿斯图利亚王国的都城。多历史古迹、古宫等。有钢铁、化工、炼油、酿酒、食品加工等工业。捕鱼业发达。出口煤、铁矿石等。海滩阳光充足,是夏季疗养地。

希洛  美国夏威夷州港口城市。位于夏威夷岛东岸,临希洛湾。人口3.5万(1980)。为蔗糖、咖啡、水果输出港。有航空线通全州各大城市和美国本土。正当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入口处,又有美丽的海岸风光,旅游业发达。

希恩  挪威南部港市。在希恩河畔。人口4.7万(1980)。工商业中心。有锯木、制革、啤酒、纸浆、纤维、纸张、食品、肥皂和电气设备制造等工业。内陆木材、家畜和矿石由此转运。有班达克-诺尔肖运河和内陆相连。希恩河(长16公里)从诺尔湖发源向东南经此注入斯卡格拉克海峡。戏剧家易卜生诞生于此。

希得  又称“哈得”。巴林城市。位于穆哈拉格岛东南角。居民7,000(1981)。为采珠业中心。有长 4.8公里的堤道通往中东最大的干船坞。

希腊  国名。位于欧洲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包括附近许多岛屿,陆疆同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土耳其为邻;西南濒地中海,东临爱琴海。面积13.2万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 2.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5.5万(1989),约95%为希腊人,余为土耳其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等。希腊正教为国教。希腊语为国语。首都雅典。四分之三为山地,沿海有低地,海岸线长1.5万公里,多曲折港湾。河流短急。除高山外,属地中海式气候,冬温湿,夏干热,从北到南平均气温:1月5-11℃,7月25-27℃。年降水量东部400-700毫米,西部约900-1,200毫米。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铬、铝土、重晶石、锌等。富水力资源。欧洲文明古国,公元前五世纪为全盛时期。公元前146年为罗马帝国征服。 1396年起被土耳其占领。1829年成为自治公国。1830年宣布独立,成立希腊王国。1941年被法西斯德国侵占。 1944年10月15日恢复独立。1973年6月废除君主制,改为希腊共和国。原以生产和出口农产品为主,产小麦、玉米、烟草、干果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工业迅速发展。制造业已占国民总产值首位。有冶金、电子、化学、纺织、造船和食品等部门。输出工业品、矿产、烟草,水果、皮革等。输入石油、粮食、机器等。多历史古迹和古建筑,风光明媚,旅游业发达。海运重要,海港有萨洛尼卡、比雷埃夫斯、佩特雷等。

希拉河  美国西南部河流。源出新墨西哥州西南部,向西流,在亚利桑那州的尤马附近汇入科罗拉多河。长约1,040公里,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上、中游形成深谷,下游流进希拉沙漠,表流常断续出现。在中游柯立芝水坝拦蓄成圣卡洛斯湖,有16亿立方米的水用于灌溉,最大的流量可达5,500米2/秒以上。有许多史前印第安人遗迹。流域内有印第安人保留地多处。

希欧河  匈牙利西部河流。沟通巴拉顿湖与多瑙河间的运河。湖水自东南岸的希欧福克通过水闸流出,接纳考波什河,至希蒙-托尔尼奥附近与沙尔维兹河平行南流,在希欧奥加尔德折向东流汇入多瑙河。有灌溉之利。每年部分时间通航里程123公里。

希姆基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卫星城。在莫斯科环城公路西北侧,邻近莫斯科运河。人口12.5万(1985)。历史上为莫斯科的“别墅镇”。1939年设市。铁路和公路两侧建有许多工厂、设计局、高等学校、电影院和住宅,建筑风格、布局酷似莫斯科。有莫斯科文化研究所。

希俄斯  ①希腊岛屿、州名。在爱琴海中,东离土耳其西海岸仅8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宽13-24公里。人口4.9万(1981)。多火山和石灰岩山地,最高峰派利奈,海拔1,297米。全岛无常年水道,农业需人工灌溉。公元前四世纪起岛上商业繁盛,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时代盛极一时。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先后曾被土耳其人(1089-1092年)和威尼斯人(1124)所占。1415年为奥斯曼帝国附庸。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后重归希腊。开采锑、菱锌矿、大理石矿;种植浆果、油橄榄、无花果、柠檬和柑橘。特产酒和乳香。在溪谷地带发掘出青铜器时代遗迹。②希腊城市,希俄斯州首府。在爱琴海的希俄斯岛的东岸。港外有岬角屏障,位置重要。人口2.4万(1981)。传说希腊大诗人荷马曾居本地,有许多荷马遗迹遗物。公元前八世纪曾为泛爱奥尼亚联盟七城市之一,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曾设著名的雕塑学校,旅游业甚盛。有冶金、罐头、制革、纺织等工业,航海业发达。

希莫尤  旧称“佩里”。莫桑比克中部城镇。马尼卡省首府和经济中心。烟叶、棉花、牲畜集散地。有全国最大的棉纺织厂。附近少量开采金与铝土。还蕴藏铜、石棉等矿藏。铁路通贝拉和邻国津巴布韦。

希莫加  印度卡纳塔克邦西部城市。人口15.2万(1981)。临通加河。附近盛产甘蔗、胡椒、咖啡等。有制糖、碾米、油料工业。檀香油著名。商业发达。巴德拉瓦蒂钢铁厂位于市东南19公里处。

希萨尔  印度哈里亚纳邦西南部城市。人口13.1万(1981)。始建于1336年。附近种植棉花和烟草,南部为沙漠,灌溉重要。有纺织和制烟工业。

希普卡  巴尔干山脉中段的峡谷。在保加利亚中部,加布罗沃和卡赞勒克之间。海拔,334米。1877年俄土战争期间双方争夺的主要据点。附近的斯托列托夫峰(1,326米)上建有1877年希普卡保卫战纪念碑。

希雷河  非洲东南部河流,赞比西河支流。源出马拉维湖南端,自北向南流经马拉维南部和莫桑比克中部。在丰特什镇附近注入赞比西河。长600公里,流域面积3.2万平方公里。中游自马托佩至汉密尔顿瀑布80公里段内,两岸山势紧束,多瀑布、峡谷和急流,落差达384米,总称默奇森瀑布群,建有三处水电站。上、下游坡平流缓,谷地宽广,富灌溉、航运、水产之利。

希瓦瓦岛  太平洋东南部马克萨斯群岛中最大岛,属法属波利尼西亚。位于南纬 9°46′、西经139°。陆地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1,100。火山岛。中部为山地,最高峰特梅蒂乌海拔1,200米。山地和海岸之间是大片肥沃河谷地。主要居民点阿图奥纳曾是马克萨斯群岛的行政中心。产椰子。

希贝尼克  克罗地亚南部港市。滨亚得里亚海,克尔卡河入海处,东南距斯普利特港约 40公里。人口3万。建于公元十世纪。有铁路通萨格勒布。工业有炼铝、铁合金、船舶修理和食品加工等。出口木材、铝土、酒等。有建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凉廊的市政厅(1542年建)等。市郊有铝土、褐煤开采。

希尼安加  坦桑尼亚西北部城镇,希尼安加区首府。人口2.2万(1978)。棉花、花生、牛羊等农畜产品集散地。铁路通姆万扎与塔波拉。公路东北通金刚石矿区姆瓦杜伊。

希库蒂米  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部的工商业城市。滨萨基纳河,南距魁北克城 192公里。人口3.4万。1676年建城。利用附近丰富的水电,发展了木材、造纸、纸浆等工业。还有金属加工以及家具、地板、门窗等生产。旅游业中心。借公路桥与其卫星住宅城北希库蒂米相连。

希拉库德  印度奥里萨邦西部希拉库德水库畔的工业城镇。利用希拉库德水电站电力,发展了铝、铬铁和硅钢等的冶炼工业以及造纸工业。

希宾库姆  埃及城市,米努夫省的首府。在尼罗河三角洲南部,位希宾库姆运河西岸。人口10.3万(1976)。棉花、谷物、亚麻纤维集散地。有轧棉、卷烟、纺织等工业。铁路通开罗。河运中心。有农学院。

希诺特加  尼加拉瓜中北部城市,希诺特加省首府。位于中部高原图马河附近,海拔,000米。人口1.7万(1980)。咖啡重要产区的贸易中心。有面粉、制革、酿酒、咖啡加工等工业以及制帽、制席等手工业。有公路通图马河水电站和马塔加尔帕。

希诺特佩  尼加拉瓜西南部城市,卡拉索省首府。位于迪里安巴高地,海拔760米。人口1.8万(1980)。始建于1883年。农牧产品的集散和加工中心。附近有石灰石、盐矿等开采业。铁路、公路通马那瓜。

希雷高原  在马拉维东南部。西界希雷河谷地,东南接鲁奥河谷地。面积7,200平方公里,海拔600-1,100米,自西向东倾斜。地表起伏平缓,姆兰杰山和松巴山平地突起,并有岛山散布其间。气候凉爽。多红壤,盛产烟叶、花生、玉米等,养牛业、林业也较发达。

希巴尔山口  在阿富汗中部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987米。东接喀布尔河支流果尔本得河谷地,西接阿姆河支流苏尔哈布河谷地。历史上长期为中亚与南亚间交通孔道,并连接古代文化中心巴米谷地。现主要交通线已改行东面萨朗山口以下的公路隧道。

希尔弗瑟姆  荷兰西部城市。西北距阿姆斯特丹26公里。人口9.2万(1981)。铁路中心。有电机制造业,还有金刚钻琢磨业。住宅城。疗养地。

希尔克内斯  挪威东北部港市。在帕斯维克河畔,临博克峡湾,近俄罗斯边境。人口万。1910年因采矿业发展而兴起。地处高纬带,但因受暖流影响,气候也较温暖。重要的铁矿区。有水上飞机基地和机场,是卑尔根海空航运及北方公路运输的终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展成旅游胜地。

希维德尼察  波兰西南部瓦乌布日赫省城市。临奥得河支流贝斯奇察河西岸。人口 58万(1982)。机械制造业中心,生产交通运输机械(机车车辆)、发电设备和其他机械等,另有纺织、皮革、木材和食品等各种工业;耐火材料生产也很有名。由弗罗茨瓦夫通向德国、捷克的铁路干线经此。

希尔德斯海姆  德国中北部城市。在哈茨山西北麓丘陵地带,汉诺威东南、因纳斯特河畔。人口10.2万(1984)。建于公元815年。十一世纪时为德国北部文化中心。1300年成为汉萨同盟成员。铁路枢纽,中部运河分支上的河港。工业以机械制造(农机、乳酪机、洗衣机、精密机械等)、收音机、电视机、纺织为主,还生产化妆品、药品、橡胶制品等。市内多十一至十二世纪建筑古迹。勒梅尔-佩利察奥伊斯博物馆收藏有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

希拉库德水库  位于印度中央邦与奥里萨邦之间,拦截默哈讷迪河上游及其附近一些河流而成。坝长4,800米,水库面积650平方公里。发电与灌溉两用。电力除供奥里萨邦外,还在希拉库德镇发展了铝、铬铁和硅钢冶炼业以及造纸工业。水库以下的希拉库德运河保证了桑巴普尔和博兰吉尔地区大片土地的灌溉用水,解决了干旱期缺水的困难。水电站装机容量27万千瓦。

希尼亚尔德维湖  波兰最大湖泊。在东北部苏瓦乌基省西境。略呈北宽南尖的三角形,南北长 18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109.7平方公里。最深23米,湖面海拔116米,湖水南注纳雷夫河。湖岸曲折,多小湖湾和港汊。盛产鱼类,并饲养哑天鹅和苍鹰等珍禽。著名旅游地。

希维诺乌伊希切  波兰最西北的城市。属什切青省。在乌泽多姆岛东端,希维纳海峡西岸。人口4.8万(1982)。1181年已见记载,十九世纪德国曾在此建海军基地。现为波罗的海岸深水渔港,西里西亚煤的输出港。海滨休养地,有良好的海滨浴场和矿泉。横越波罗的海与瑞典特雷勒堡有轮渡联系。

希隆斯克地区沃济斯瓦夫  波兰南部城市,位于卡托维兹省雷布里茨亚戈中央煤田内。南距捷克边境约 10公里。十二世纪首见记载。 1875年受普鲁士统治,1921年归还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靠近边境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中心,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人口10.8万(1984)。以采煤、炼焦和天然气开采为骨干工业部门,次为食品工业。所产天然气以双线管道向卡托维兹等城市输送。

希隆斯克地区谢米亚诺维采  旧译“谢米亚诺维采·希隆斯凯”。波兰南部卡托维兹省城市。卡托维兹北郊的卫星城镇(相距5公里)。人口7.8万(1982)。上西里西亚的重要采煤中心。钢铁、炼锌、电子和煤炭化学工业也很发达。

利马  ①秘鲁中部一省。西濒太平洋。面积34,802平方公里。人口670.7万(1990)。首府利马。西为狭窄的海岸平原,属沙漠气候,干燥少雨;东部纵贯西科迪勒拉山脉,山地气候较冷,降水丰沛,为河流发源地。农业多集中于河谷内,依靠灌溉,主产棉花、甘蔗、谷物、马铃薯、蔬菜等,并饲养家禽和牲畜;山地以开采煤、铜、金、银等矿为主。加工工业大都集中在利马首都区周围。海陆交通发达,有全国第一大港卡亚俄。②秘鲁首都和利马省首府。全国最大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沿海灌溉绿洲上;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连太平洋岸外港卡亚俄。热带沙漠气候,因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温和干燥。人口连郊区640万(1988),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1535年建于里马克河畔,曾长期为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的重要行政中心。集中全国工业的70%,主要有食品、纺织、皮革、服装、塑料、药品、化学、金属加工、石油提炼等。有铁路、公路同卡亚俄港及其他城市相通,并有国际机场。市内建筑壮丽,多广场、教堂、博物馆(40座);有南美最古老的圣马科斯大学(建于1551年)和其他高等学校( 12所)。著名的游览城市。

利拉  乌干达中北部城镇。西北距古卢80公里。北部地区贸易和交通中心。棉花、花生、芝麻集散地。有较大棉纺织厂和榨油等工业。铁路通古卢和托罗罗,公路四达。有航空站。

利兹  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在奔宁山脉东麓、艾尔河畔,西南距曼彻斯特 58公里。人口44.8万(1981)。面积562平方公里。1893年建市。早期为毛纺织业中心。工业革命以后发展迅速。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服装工业为专门化部门,毛纺、机械、采煤、印刷、皮革和家具等工业也较重要。铁路枢纽。有运河西通利物浦,东通赫尔。有多所高等学校,有200多个公园,还有世界著名的板球场。

利原  朝鲜北部的铁产地。咸镜南道利原郡首府。临日本海利原湾,背依山地。以赤铁矿为主,还有磁铁矿和黄铁矿。富矿,品位45-55%。矿床地区由硅岩、砂岩、千板岩等构成。东海岸平原产稻、粟、大豆等。有万德山古迹。

利比亚  国名。在北非中部,北濒地中海,陆疆邻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人口 430万(1989),阿拉伯人占80%以上,余为柏柏尔人等。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语是阿拉伯语。首都的黎波里。大部是海拔300-600米的低高原,受宽阔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占总面积90%以上;西北部与南部多砾漠、石漠;其余为沙漠,间有绿洲。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内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境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公元前二至前一世纪,部分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公元七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十六世纪中叶起属奥斯曼帝国。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英、法占领。1951年12月宣告独立,称利比亚联合王国(联邦制)。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伊德里斯王朝被推翻,改名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改名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又改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经济原以农牧业为主。1961年以来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输出国之一。石油工业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1985年石油探明储量29.18亿吨,产油5,000余万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053亿立方米。农牧业人口占 80%。主产大麦、小麦、油橄榄、柑橘、花生、椰枣和畜产品。有炼油、天然气液化、石油化工、食品、纺织、车辆装配和修理等企业。铁、锰、铜、锡、铝土、磷灰石、钾盐等矿藏尚少开发。石油占出口总值的99%,还出口铁矿石、花生、皮革等,进口以机器设备、车辆、粮食为大宗。境内运输以公路与管道为主。有1,800公里长的现代化沿海公路,5,000余公里的能源运输管线和 5个油港。

利巴瓦  古城名。即今拉脱维亚利耶帕亚。临波罗的海,不冻港。战略地位重要。中世纪以来为外族争夺的目标。八、九世纪后,丹麦、挪威、瑞典先后入侵。十三世纪后,为日耳曼人条顿骑士团所统治。1560年后被瑞典占领。 1721年,“北方战争”后,为帝俄吞并。

利卡西  旧称“雅多维尔”。扎伊尔南部城市。在加丹加高原上,卢本巴希西北约 110公里。人口14.6万(1976)。采矿业与冶金业的重镇。土法炼铜历史悠久,现代采炼业始于1924年。有大型选矿厂和电解铜厂、铜钴精炼厂、铸造厂及化工、水泥、机修与食品等工业。附近有水电站。铜矿研究中心。地质矿产博物馆藏有600多种岩石矿物标本及矿山考古出土文物。市西欣科洛布韦曾以世界最早开采的大铀矿著名,已于1961年关闭。交通枢纽,铁路、公路通卢本巴希和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沿岸港口。

利卡塔  意大利港市。位于西西里岛南岸,滨地中海。人口4.2万。城建于公元前281年。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采硫、化肥、食品加工(面粉)为主。出口蔬菜、粮食与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同盟国军队在西西里岛的登陆点之一。

利沃夫  ①州名。在乌克兰西南部,西邻波兰。面积2.18万平方公里。人口265.6万(1985),乌克兰人为主,余为俄罗斯人、波兰人和犹太人。1939年设州,首府利沃夫。大部为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泥炭、钾盐和硫黄等。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6-4℃,7月13-18℃。年降水量650-1,000毫米(山区)。森林面积占全境28%。工农业均较发达,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仪表、锻压设备等)和金属加工为主,还有食品加工和石油、天然气、煤、钾盐的开采。盛产黑麦、小麦、甜菜。肉乳畜牧业亦盛。重要城市有德罗戈贝奇、斯特雷等。②市名。乌克兰西部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利沃夫州首府。在德涅斯特河上游及布格河上游之间的丘陵地上。附近煤藏丰富。人口74.2万(1985)。1256年见于史籍。1867-1918年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波兰,1939年划入苏联的乌克兰。铁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农机、矿山机械、电子等)、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有10所高等学校和多所科研设计机构。有十六至十九世纪名胜古迹。

利物浦  英国第二大商港。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默西河口,临爱尔兰海。人口 50.3万(1983)。城初建于1207年。十五世纪中叶成为与爱尔兰贸易的重要港市。十七世纪末贸易扩大到西印度群岛。英格兰中部工业区的出海口,腹地宽广。河口最高潮位8.4米。港区建有现代化码头。默西港为英国大油港之一。英国重要的造船和修船中心,还有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电器仪表、化学、食品和纺织等工业。有运河通利兹,沿岸有世界上最大的糖厂。有长4公里的默西河底隧道( 1934年通车)连接伯肯黑德;第二条隧道亦于1971年通车。多中世纪建筑。有英格兰最大的教堂(1904年建)和市政大厅( 1754年建)等建筑。

利欣加  旧名“卡布拉尔镇”。莫桑比克西北部城镇。西距马拉维湖约50公里。尼亚萨省首府和经济中心。棉花、烟叶、豆类、玉米集散地。铁路通纳卡拉。有航空站。

利珀河  莱茵河右岸支流。在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源出条顿堡林山西南坡巴特利普施普林格附近,自东向西流,在韦瑟尔注入干流。长226公里。重要支流有施泰沃、帕德尔、阿尔默等河。有12座船闸,利普施塔特以下可通航,运送煤、木材及农产品。有运河同埃姆斯河和鲁尔河相通。其航运价值已为利珀左侧运河取代。河港有利普施塔特、哈姆、吕嫩、韦瑟尔。

利根川  日本本州岛关东地方河流。源于三国山脉的丹后山附近。曲折南流,转向东南,经关东平原,在千叶县铫子市附近注入太平洋。长322公里,支流285条,流量295米3/秒。蕴藏水力261.6万千瓦  (1982),已开发47%。流域面积16,840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9.7万公顷,皆居全国首位。上游河窄流急,多峡谷和阶地。流入关东平原后水流较缓。下游分出右利根川、江户川注入东京湾。上游建有水电站,中下游两岸为肥沃平原。有灌溉、都市用水、航运、水产之利。河流常改道泛滥,已进行人工整治。沿岸河港是本流域物资集散地。

利翁湾  地中海西北岸海湾。在法国的罗讷河口与西班牙的克雷乌斯角之间。海湾向东南逐渐加深,大部海域深度不超过500米。冬季平均气温 13℃,夏季22℃。含盐度高。海岸以沙岸和浅滩为主。主要港口有马赛港、塞特港、旺德勒港等。

利萨拉  扎伊尔北部城镇。在刚果河(扎伊尔河)北岸,东距本巴115公里。人口3万。商业中心,周围多咖啡、油棕和可可种植园。有榨油(棕油)等农产品加工业。中非共和国至乌干达的国际公路经此。有航空站。

利隆圭  马拉维首都。在中西部利隆圭河畔。人口23万(1989)。1975年1月首都从松巴迁此。

周围是富庶的烟叶、花生、玉米产区和养牛区。向为烟草加工中心,并有肉类加工、服装、木器家具等工业。有铁路支线通萨利马。全国公路枢纽,连接各主要城镇。有国际航空站。附近有水电站。

利斯河  即“莱厄河”。

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和中央省首府。位于内志高原东部哈尼法涸河河谷中,海拔520米。人口150万  (1989),为全国第一大城。1818年起即成为沙特王国首都。1932年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随石油收入增加而改建成为现代化城市。城中心8平方公里为“纳绥里耶区”,是国王与王室居住的特区,由数十幢宫殿、数百所别墅和花园组成。当地的自流井供水不足,饮水主要靠32公里外海尔地方的井水。政治、商业、教育中心,设有全国最大的医院与利雅得大学。建有炼油厂与水泥厂。铁路通往东岸的达曼港,公路通达曼与西岸的吉达港。为全国公路网中心。

利富岛  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东部岛屿。在南纬21°、东经167°。陆地面积1,150平方公里。沿岸有裾礁和深湾。西岸的谢佩内埃是主要城镇。东岸的威是洛亚尔提群岛的行政中心。岛上有大量石灰岩溶洞。

利蒙港  哥斯达黎加最大的贸易港,利蒙省首府。位于加勒比海岸。人口5.4万(1983),多为黑人。原为印第安村落卡里亚里,殖民时期为西班牙商人和走私者活动场所。1867年辟为外贸港。周围热带作物种植园的贸易中心,输出以香蕉为主,占全国的40%。附近有油田。工业有石油提炼、胶合板、硫酸、制革、酿酒等。铁路经首都圣何塞通往太平洋岸的蓬塔雷纳斯。有飞机场。

利摩日  一译“里摩日”。法国中部城市。在卢瓦尔河支流维埃纳河上游、中央高原的西北面。人口14万,包括郊区17.2万(1982)。铁路枢纽。瓷器生产历史悠久,且对外出口。有纺织、食品、金属加工、制鞋、印刷等工业。有陶土艺术博物馆。北部有铀矿。

利穆鲁  肯尼亚南部城镇。东距内罗毕31公里,有铁路相通。海拔2,239米。咖啡、茶叶、蔬菜集散中心。有大型制鞋与肉类加工厂,还有轮胎、制革等工业。疗养地。

利马索尔  又名“莱梅索斯”。塞浦路斯南岸城市。傍阿克罗蒂里湾。利马索尔区的行政中心。人口10.7万(1982)。为全国第二大城与重要工业中心,有砖瓦、纽扣、卷烟等工厂与铬、石棉加工厂,葡萄酒酿造著名。近年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正在建立浮船坞、石棉水泥管厂与滨海游览区。市区以西为英国军事基地阿克罗蒂里。

利比里亚  国名。在西非西南部,濒大西洋,陆疆邻科特迪瓦、几内亚和塞拉利昂。面积11.14万平方公里。人口 251万(1989),主要是克佩尔人、巴萨人、克鲁人、瓦伊人、马林凯人、戈拉人等,多信原始宗教。另有美国黑人移民后裔约4万,居住沿海城市,信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蒙罗维亚。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内陆为海拔400-600米的几内亚高原;北部起伏较大,多陡崖;最高点沃洛吉西山1,381米。沿海为宽约30-70公里的狭长平原,海岸平直多沙洲、潟湖。河流众多,上、中游多峡谷、急流,富水力。热带季风气候,非洲多雨区之一。降雨量自沿海2,000-3,500毫米递减至内陆的,500-2,000毫米,局部岗岭可达 5,000毫米。集中于5-11月的雨季。森林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产黑檀木、红木等贵重木材。1462年起葡、荷、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掠夺马拉圭塔胡椒,贩运奴隶,故沿海有“胡椒海岸”之称。1822年美国殖民协会在沿岸建立黑人移民区,将本国一部分黑人移入,称蒙罗维亚,1824年改名利比里亚。以后不断向内陆扩张。1838年合并各移民区,改名利比里亚联邦。1847年7月26日宣布独立,名利比里亚共和国。为非洲最早建立的共和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其中橡胶工人占 50%。粮食主产薯类、稻和玉米。经济作物主要产自外国公司的种植园,橡胶(非洲首位)最为重要,其次是可可、咖啡、可拉果、油棕。大量开采铁矿石,还开采金刚石、金、铝土、锰、铅、锡、铂等。工业多为小型农产品初步加工、食品、纺织等部门。渔业发达。出口总值中铁矿石占70%,次为橡胶、金刚石、木材等。进口机器装备、车辆、消费品和粮食等。沿海有蒙罗维亚、格林维尔、哈珀和布坎南四大港口。由于外国商船在利比里亚登记收税低微等原因,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商船吨位居世界首位。

利瓦绿洲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南部的绿洲群。包括约30个小绿洲,分布在沙丘区中的弧形洼地中,总长约65公里。洼地底部与沙丘低坡上种植椰枣树,近年还种植蔬菜。居民点多分布在沙丘顶部。居民约3,000人,其中约三分之一于冬季雨后到周围放牧,夏季草场干枯时回到绿洲。也有少数居民移往北部沿海捕鱼,或进入城市。

利贝雷茨  捷克西北部城市,属北捷克州。在卢日策-尼萨河畔。人口9.9万(1983)。纺织和服装工业中心。有毛棉丝纺织、汽车制造、纺织机械和印刷工业。在此定期举办纺织品博览会。

利文斯顿  危地马拉东部港口,安提瓜省首府。在阿马蒂克湾杜尔塞河口,距巴里奥斯港22.5公里。人口约2万,大部为黑人。内地为香蕉、甘蔗、可可和咖啡重要产区。农产品集散地。捕鱼基地。同伯利兹的蓬塔戈尔达有班轮往来。

利文斯敦  “马兰巴”的旧称。

利古里亚  意大利西北部区名。西南邻法国,南濒利古里亚海的热那亚湾,包括热那亚、因佩里亚、拉斯佩齐亚、萨沃纳4省。面积5,415平方公里。人口179.6万(1982)。首府热那亚。多山,西部为滨海山脉,北、东北有利古里亚亚平宁山脉,沿海有狭小平原。多蔬菜、葡萄、油橄榄、柑橘等作物与花卉(玫瑰、砂石竹花)栽培业。经济以工业与海上贸易为主。工业多集中在萨沃纳至拉斯佩齐亚沿岸;热那亚是意大利主要工业中心与海港,有输油管经此北往瑞士、德国。海岸沿热那亚湾延伸320余公里。沿海地带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多疗养地与海滨浴场,旅游业颇盛。

利弗莫尔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城市。在圣弗朗西斯科以东68公里。人口4.8万(1980)。建于1876年。有钢管、酿酒和工业用玻璃纤维等工业。原子物理和核武器研究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放射性实验室所在地。以白葡萄酒和玫瑰苗木著称。

利克里克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中东部城镇。位于皮里港以北274公里,中央澳大利亚铁路线上。人口1,000。褐煤矿区。附近产小麦和绵羊。

利伯维尔  意译“自由城”。加蓬首都和海港。在国境西北部,濒大西洋加蓬湾,南距赤道仅46公里。人口35万(1985)。建于1849年。曾是法国殖民统治和向内陆扩张的据点。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木材加工(胶合板、家具)、造船、水泥、纺织、可可加工等工业。港口依靠驳运。输出木材、可可、精选铀矿石等。东南16公里有1974年建成的深水港奥文多。公路通梅坎博和邻国刚果。有国际航空站。通往梅坎博的横贯加蓬铁路正在修建。有大学、图书馆及各种科学研究所。

利纳雷斯  智利中部城市,马乌莱区利纳雷斯省首府。位于中央谷地,西距太平洋岸 97公里。人口4.6万(1982)。始建于1775年。农牧产品的集散和加工中心。有面粉、建筑材料、乳品、制革等工业和马鬃毛工艺品制作业。市内有广场、罗马式教堂及军事博物馆。附近多温泉,旅游业亦盛。

利耶帕亚  曾名“利巴瓦”。拉脱维亚城市和西南岸不冻港。在波罗的海南岸同利耶帕亚湖之间。人口11.2万(1985)。1253年见于史籍,1625年起建市。1893年建军港,迄今仍为海军基地。铁路枢纽和波罗的海南岸重要港口,海洋渔业中心。有炼钢、冶金设备、农业机械制造、鱼类加工、建材、制糖及纺织厂等。有建于十八世纪的教堂等古迹。海滨疗养地。

利佩茨克  俄罗斯西南部城市,利佩茨克州首府。跨顿河左支流沃罗涅什河两岸。人口 44.7万(1985)。十三世纪见于史籍。1779年建市。随钢铁工业的兴起而发展。铁路枢纽。俄罗斯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冷轧变压器钢的主要产地。还生产拖拉机、钢管、机床、建筑材料和氮肥等。附近有矿泉疗养所和泥疗所。

利姆水道  旧译“利姆海峡”。丹麦的峡湾,呈西南-东北向,横贯日德兰半岛北部,把北部地区同丹麦大陆分开。长180公里。水道有许多不规则形的分汊,中段形成宽24公里的湖泊。最深处原仅 15米,后为航行方便,已加浚深。西部原有许多淡水湖,湖水东注入卡特加特海峡。因与北海相通,形成咸水和淡水动植物区系的特殊结合。

利诺萨岛  地中海中岛屿,属意大利。在西西里岛与突尼斯之间的佩拉杰群岛东北端,东南距兰佩杜萨岛48公里。由火山作用形成。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500。缺乏淡水。农业与捕鱼是主要经济活动。港口与村镇利诺萨在东岸。

利桑半岛  死海东南部的半岛,属约旦。东西伸延约8公里,南北宽约16公里。将死海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主要由灰岩构成,以陡崖临湖岸,最高点超过湖面约100米。半岛上产小麦、大麦、蔬菜、水果,蕴藏有煤、岩盐、钾盐。

利塔尼河  黎巴嫩主要河流。发源于巴勒贝克以西的黎巴嫩山东麓,向西南流经贝卡谷地,在马尔杰乌永附近陡转向西,在黎巴嫩山南段切穿一深达275米的峡谷,注入地中海。全长145公里,其下游向西流的一段又称为卡西米亚河。是贝卡谷地的主要灌溉水源,并已用于发电。

利斯莫尔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北海岸地区城市。位于里士满河畔,悉尼以北约 800公里。人口3.6万(1982)。为富庶农业区的河港。奶制品、猪肉、甘蔗、香蕉集散地。

利斯塔尔  瑞士北部城市。巴塞尔乡村半州首府。在巴塞尔东南、埃戈尔茨河畔。人口 1.2万(1980),讲德语。1305年成为巴塞尔主教驻地。工业有纺织、化学、机器、发动机等。有十五世纪的市政厅以及圣马丁教堂等古建筑。

利富卡岛  太平洋南部汤加王国哈派群岛中部岛屿。在南纬19°50′、西经174°22′。珊瑚岛。陆地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3,780。西岸的潘盖是哈派群岛主要城镇,也是汤加第一个王国宫殿遗址所在地。北部有飞机场。出口椰干。

利赫滕堡  南非城镇。在德兰士瓦省西南部。人口1.8万。有金刚石、黄金开采和水泥厂。铁路支线终点,通往约翰内斯堡。

利默里克  爱尔兰西海岸最大城市。在香农河口,滨大西洋深入内陆的香农湾。人口 6万(1981)。市分三部分:英吉利人居住区(在金斯岛上)、爱尔兰人居住区和街道宽阔的庇利新镇。有桥跨香农河通香农国际航空站。有面粉、腌肉加工、奶制品、酿酒、蒸馏制酒、鞣革等工业。附近有香农河水电站。设有国立爱尔兰大学分院和师范学院。

利韦里亚城  一译“利比里亚城”。哥斯达黎加西北部城市,瓜纳卡斯特省首府。位于瓜纳卡斯特山脉南麓利韦里亚河畔。人口2.3万(1983)。周围牲畜、水果、谷物、甘蔗产区的商业中心。有农产品加工工业。泛美公路枢纽,有支线通尼科亚半岛。

利比亚沙漠  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在尼罗河以西的埃及、苏丹、利比亚境内。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拔 400-500米,自南向北微缓倾斜。除西南部为岩层裸露的石漠外,地表大部覆盖流沙,形成面积广大的沙海,巨大的新月形沙丘高30-40米、宽200-300米。地下水出露处有锡瓦、库夫拉、哈里杰等绿洲,主产椰枣。北部富石油资源。

利古里亚海  地中海北部的一个海域。在科西嘉岛、厄尔巴岛同法国、摩纳哥和意大利沿岸之间。面积1.5万平方公里。最深处 2,615米。主要海港有热那亚(意)和尼斯(法)等。沿岸是世界著名的疗养区。

利西昌斯克  乌克兰顿巴斯城市。在北顿涅茨河畔。人口12.2万(1985)。建于1710年。随顿巴斯煤田的开发而兴起,1938年建市。工业以采煤、石油加工(年加工原油1,200万吨)、化学(制碱、染料、氮肥)为主,玻璃、建筑材料、机械工业亦重要。

利华德群岛  即“背风群岛”。

利帕里群岛  第勒尼安海中的火山岛群,属意大利。位于西西里岛北岸近海区。由阿利库迪、斯特龙博利、武尔卡诺、利帕里、萨利纳、菲利库迪与帕纳雷阿7个大岛和数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2万(1975)。最高峰在萨利纳岛,海拔960米。武尔卡诺与斯特龙博利两岛有活火山。主产浓烈的白葡萄酒、浮石和石印石。利帕里是群岛主要城镇。斯特龙博利岛是著名旅游地。有海轮通米拉佐、墨西拿、那不勒斯和巴勒莫。

利物浦山脉  澳大利亚东南部山脉。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中东部,大分水岭一部分。大致在新英格兰高原与沃伦邦格尔山脉之间,东西绵延145公里。北界利物浦平原,南为梅里瓦高原。最高峰为奥克斯利斯峰,海拔1,370米。山脉较狭窄,大部为火山生成。

利姆诺斯岛  希腊爱琴海北部岛屿,位于希腊东北大陆到土耳其海岸的中途。面积 476平方公里。人口1.6万(1981)。以火山岩为主,西部崎岖,高峰穆尔撒弗罗斯海拔430米。东部有肥沃平原。主城卡斯特朗在南岸。1931-1936年考古发掘,在东岸发现新石器和青铜器时期遗迹。有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纪古墓多座。

利特尔顿港  原称“库泊”。新西兰南岛东岸克赖斯特彻奇郊区市镇和外港。位于斯特尔顿湾西北岸,距克赖斯特彻奇市仅12公里。人口3,200(1986)。出口冻肉、羊毛、皮革、小麦等。

利特维诺夫  捷克西北部城市。在布拉格西北约80公里处。人口2.3万(1981)。1950年建市。是北捷克煤田中心之一。在扎卢日-利特维诺夫建有大型化工联合企业,生产基本化工产品。还有棉纺织、服装工业和冶金企业等。

利勒哈默尔  挪威中部偏南的城镇。在米约萨湖北端,近洛根河入湖口,南距首都奥斯陆 140公里。人口2.2万(1980)。是古德布兰斯达尔谷地的商业和旅游中心。夏季和冬季体育运动胜地。以气候宜人著称。有纺织、木材、面粉、啤酒、家具和房屋预构件制造业等。城东南有民间博物馆,内有著名传说《吉因老爷》的茅屋等。

利文斯敦山脉  在坦桑尼亚西南部,马拉维湖东北侧。自西北向东南延伸160公里。上升作用形成的断块山,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海拔2,961米。西坡陡崖壁立,直逼湖岸,形势壮观。年雨量达2,000毫米。山溪众多,切割强烈。顶部平坦,为高山草地。

利亚霍夫群岛  北冰洋沿岸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群岛最南的岛群。隔拉普捷夫·德米特里海峡同大陆相望。面积约6,1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大、小利亚霍夫岛(面积分别为4,600和1,300平方公里)、斯托博沃伊岛(面积170平方公里)及谢苗诺夫岛。最高点仅海拔270米。属北极苔原带。有多年永冻土,多沼泽。居民稀少,以狩猎(北极狐)及渔业为生。有北极站(建于1941年)。1712年发现。为纪念俄国工业家利亚霍夫而得名。

利珀左侧运河  德国鲁尔区北部重要通航运河。从韦瑟尔到哈姆,平行于利珀河左岸,沟通莱茵河和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建于1930年。长107公里。河面宽31米,深8米,有船闸8座,可通航1,350吨位货轮。

利奥波德维尔  “金沙萨”的旧称。

利文斯敦瀑布群  在扎伊尔西部,刚果河(扎伊尔河)下游峡谷中。包括金沙萨到马尼扬加 120公里河段内连续出现的约30个瀑布或急流,总落差约80米。水力丰富,因加河河曲处建有因加水电站。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