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世界地名索引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   十画[ 丿]   十一画[ 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

[七画·丶]

   

罕萨  又名“巴勒提特”、“卡里马巴德”。南亚克什米尔城镇。位于吉尔吉特市的东北部罕萨河右岸。贸易中心。由罕萨沿罕萨河谷东北经明铁盖山口可到中国新疆,往南经吉尔吉特市,沿印度河谷抵伊斯兰堡。

社会群岛  太平洋东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主要岛群。在南纬16°—19°、西经147°—156°之间。由塔希提、莫雷阿、华希内等15个火山岛组成。分为向风和背风两组岛群。陆地面积1,647平方公里。人口9.9万,主要为波利尼西亚人,余为华侨、法国人和英国人。1880年沦为法国殖民地。产椰油、香料、椰干、蔗糖、珍珠贝和磷灰石等。帕皮提是主要城市和港口。

宋卡  泰国南部港口城市,宋卡府首府。在马来半岛东海岸宋卡湖口。人口17.2万(1980)。马来人建立的古城。历史上曾是中国—泰国和中国—马来亚重要贸易口岸。橡胶和锡的主要集散地,又是橡胶、椰干、锡、燕窝等的出口港。有几个制冰厂。附近开采锡矿。有支线与泰南铁路连接。公路干线与铁路平行。市内有宋卡大学、师范学院、南方工艺学院和宋卡博物馆、宋卡海岸养殖研究中心等。郊区东关山上有佛塔、三宝公庙等名胜。宋卡湖渔产丰富。宋卡海滩为著名风景区,有海水浴场。旅游业发达。

宋河  印度恒河南岸重要支流。长约760公里。发源于迈卡尔山,自南而北流,转折向东流,沿途接纳许多南来的支流。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急流和峡谷,支流上建有30万千瓦的里汉德水电站。锡迪以下,河谷渐宽,水量加大。至阿拉东北注入恒河。雨季时全河涨水,下游往往发生洪涝,干季枯浅。

宋卡湖  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湖泊,濒临泰国湾。面积约1,295平方公里,为东南亚最大的盐湖。湖口与海水相通。渔产丰富。湖中有数百小岛,其中五个岛上有大量燕子栖息,盛产燕窝。还有形状酷肖猫、鼠等的岛屿。有果树种植园。湖畔风景宜人,为旅游胜地。

亨克  比利时东北部城市。位于坎彭高原边缘。人口6.1万(1981)。原为商业中心和疗养地,以沼泽和林木幽丽见称。二十世纪初发现丰富的煤矿,其后又发现天然气,采矿和钢铁等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工业区。

亨厄洛  一译“亨格洛”。荷兰东部城市。在特旺特运河上,西距代芬特尔43公里,近德国边界。人口7.6万(1981)。铁路中心。有纺织、冶金、电机工业。附近有盐矿。

亨廷顿  一译“汉廷顿”。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西部城市,临俄亥俄河。人口6.4万(1980)。本州工业、金融中心和最大城市。1796年建居民点,1870年作为切萨皮克—俄亥俄铁路西端终点站而发展。附近产石油、天然气、煤,并盛产烟草、苹果。贸易中心。工业以镍合金著名,还有铸造、飞机零件、化学、铁路设备、电气设备、木材加工、染料等。

亨伯河  一译“恒比尔河”。旧称阿布斯河。英国英格兰东部河流。由乌斯河和特伦特河汇合而成,注入北海。全长60公里,都可通航。流域面积2.47万平方公里。河口宽约11公里,有灯塔、救生艇站和鸟类禁猎区。重要港口有赫尔、古利等。

亨茨维尔  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城市。在田纳西河畔,伯明翰以北136公里。人口14万(1980)。1811年设镇,1844年建市,南北战争中(1862)为北军烧毁,后再建。棉纺织业中心。现为世界上重要的宇宙航行研究中心之一。有国家航空和空间管理局所属的乔治·卡·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附近的雷德斯通兵器库是美国导弹部队司令部所在地。

亨尼希斯多夫  德国中东部城市。在哈弗尔河畔、柏林西北约19公里。人口2.7万(1984)。铁路要站;河港。工业有炼钢、轧钢、机车制造、陶器和木材加工等。设有钢铁研究所。

辛康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西南部城镇。在乌戎潘当东北128公里。公路通乌戎潘当及其他城镇。周围是玉米种植区,玉米贸易中心。

辛吉达  坦桑尼亚中北部城镇,辛吉达区首府。人口2.9万(1978)。农畜产品集散地,附近产花生、阿拉伯树胶、蜂蜡等。公路通中央铁路上的马尼奥尼和金矿区塞肯凯、基尼扬吉里。

辛特拉  葡萄牙中西部城镇。在里斯本西北19公里处的辛特拉山北坡。人口2.1万(1981)。著名风景区,葡萄牙旧王室的避暑地。山顶有宫殿、摩尔式城堡与花园等。旅游业很盛,每年有大量游客。产蓝色大理石与葡萄酒。农产品集散地。

辛辛那提  美国中部俄亥俄州西南端工商业城市,俄亥俄河河港。有运河通连伊利湖。人口37万(1984),大市区140.1万(1980)。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运河和铁路的兴建,成为重要的工业和交通中心。有农机、电机、飞机发动机、酿酒、肉类加工、印刷、化学等多种工业;美国机床制造中心之一。有辛辛那提大学(1819年建)等多所高等学校。

辛塞莱霍  哥伦比亚北部城市,苏克雷省首府。位于加勒比海莫罗斯基略湾附近,北距卡塔赫纳128公里。面积261平方公里,人口11.9万(1981)。原为印第安人村镇,1776年建城。周围农畜产品集散地。有制糖、纺织、服装、食品、化学、建筑材料等工业。麦德林—卡塔赫纳公路枢纽;有飞机场。

辛加讷卢尔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城镇。在诺伊尔河北岸。人口11.3万。是哥因拜陀东面的卫星镇,重要的工业区。棉纺织工业占首要地位,农场工业重要(如制茶、榨糖等),还有印染、机械等工业。

辛格韦德利  冰岛西南部城镇。位于辛格瓦德拉湖北岸,雷克雅未克东北40余公里。公元930—1798年为冰岛议会会议所在地。1944年6月17日于此宣布成立独立的冰岛共和国。四周环绕火山丘陵,具有明显的熔岩地形,奇峰异洞,为旅游胜地。

辛菲罗波尔  乌克兰南部城市。克里米亚州首府。在克里米亚山脉西北麓、萨尔吉尔河畔。人口33.1万(1985)。铁路、公路及空运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葡萄酒、制糖等)、针织、棉织、制烟、制革等为主。气候温和,风景优美,为旅游胜地。有数所高等学校。

辛普朗隧道  在瑞士、意大利交界处。从意大利伊塞莱到瑞士布里格。十三世纪起,已是北欧与南欧的重要贸易通道,1905年建成隧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毁,1921年修复。山口海拔2,009米,隧道开凿在海拔700米处。长19.8公里,为世界最长隧道之一。从瑞士伯尔尼到意大利米兰铁路由此通过。

辛格瓦德拉湖  冰岛西南部的湖泊。在雷克雅未克东32公里。长14.5公里,宽3.2—9.7公里,面积82.8平方公里,湖深114米。是冰岛最大的湖泊。湖水通过小河排入大西洋。风光美丽,有游览性钓鱼业,为著名风景区。

怀昂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城市。位于怀昂加河衅,悉尼东北100公里。人口4.8万。周围为奶制品、家禽、柑橘产区。有纺织、木材、水果加工等工业。游览地。

怀阿拉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港口城市。位于艾尔半岛东北部、斯潘塞湾西岸,东距皮里港42公里。人口3.1万(1981)。靠近米德尔巴克山脉的艾恩诺布、艾恩莫纳克等重要铁矿产区。有钢铁联合企业和发达的造船工业。铁矿石出口港。

怀拉基  新西兰北岛新兴市镇。位于怀卡托河岸,陶波镇附近。地下热能资源丰富,建有大型地热电站。有天然喷泉多处,是以高温矿泉闻名的旅游休养中心。

怀俄明  美国西部落基山区的州。面积25.33万平方公里。人口46万(1991)。首府和最大城市夏延。由于印第安人的抵抗,白人开拓较晚。1890年建州。西部落基山脉占州面积三分之二,高山集中于西北部黄石公园周围及其南面山地,最高的甘尼特峰海拔4,200米。偏南为怀俄明盆地,系半干燥高原。东部为大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约2,000米,仅次于科罗拉多州。经济以矿业最盛,有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煤藏量居全国首位,铀藏量居全国第二位。农业以畜牧为主,到处是牛、羊牧场。羊毛、羊肉生产仅次于得克萨斯州,居全国第二位。夏延、卡斯珀、拉腊光等为家畜贸易中心城市。工业以炼油和食品加工为主。旅游业发达。有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和大蒂顿国家公园。

怀特岛  英国南部岛屿。英格兰的一个郡。靠近英吉利海峡的北岸,与大不列颠岛隔索伦特海峡。呈菱形,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22公里,面积381平方公里。人口11.9万(1983)。首府纽波特。文化悠久,有不少青铜时期遗迹。沿海有十二世纪的城堡。旅游业发达,为主要经济基础。农业、造船和飞机制造也很重要。考斯是重要港口和世界游艇中心之一。

怀唐伊  一译“怀坦吉”。新西兰北岛东北部村镇,在群岛湾边。1840年英国殖民者迫使原土著毛利人酋长在此签订条约,使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

怀蒙乌  新西兰著名地热田之一。在北岛怀拉基北部。有许多间歇泉,有的每天喷发一次,高度达400多米。喷发物颜色黑灰,故名(毛利语怀蒙乌为“黑水”之意)。

怀卡托河  新西兰最长河流。源于北岛中部陶波湖以南山地,从湖东北端陶波镇附近流出,西北流经哈密尔顿,注入塔斯曼海。长约425公里。自河口上溯130公里至坎布里奇,可通航。上游水流湍急,建有水电站多座。下游谷地灌溉发达,是重要畜牧区。

怀特霍斯  加拿大育空地区南部城市。位于育空河上游左岸,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界以北83公里。1905年建市。1953年成为首府。人口1.5万(1982)。向为狩猎基地。1905年建市。是周围地区矿产、皮革、皮毛的集散地,公路枢纽,有铁路和阿拉斯加的海港斯卡圭相连,并有航空线通往埃德蒙顿、温哥华、西雅图以及北方一些城市,也是育空河始航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油经西北地区油管输此地提炼。麦克布里德历史博物馆内陈列有印第安人工艺美术品及盲空地区的历史资料。

怀塔基河  新西兰南岛东部河流。源于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地,东南流经坎特伯雷平原,在奥马鲁以北注入南太平洋坎特伯雷湾。长209公里,流域面积11,823平方公里。中上游水流湍急,建有大水电站3座。

怀托莫溶洞  新西兰北岛西部山区的石灰岩溶洞。位于奥克兰以南168公里的蒂库伊蒂附近。有大洞窟3个。洞内满布钟乳石和石笋,十分壮观。其中一个洞窟以特有萤光虫发出的点点萤光景色驰名。是重要的游览胜地。

怀特普莱恩斯  在美国纽约州南部,曼哈顿岛东北40公里。是纽约的住宅卫星城市,也是商业中心,并多保险公司等大企业的本部。人口4.69万(1930)。1683年创建,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此通过,同年进行了有名的怀特普莱恩斯之战,华盛顿将军的指挥部仍保存至今。

沥青湖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露天沥青矿,世界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位于特立尼达岛西南部,距圣费尔南多约25公里。面积47公顷,湖心深达87米,保有贮量610万吨。1870年首次开采。现用机械采挖,经轻便铁路运往附近拉布里亚的沥青工厂,平均年产沥青13万吨,主要供出口。开采过程中曾挖出许多史前文物,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

汪河  泰国北部河流,湄南河上游四大支流之一。源于南邦府北部山区,向南流入达府汇入宾河。长335公里,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上游河床多礁石,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两岸多柚木林。

汪达尔王国  古国名。原住在奥得河流域的日耳曼人部落汪达尔人,公元五世纪初,西迁进入西班牙。后受西哥特人进攻,被驱逐到伊比利亚半岛南部。429年渡海进入北非,占领沿海富庶地区。439年攻陷迦太基城,建立汪达尔王国。此后继续征服西西里岛西部、撒丁岛、科西嘉岛和巴利阿里群岛等西地中海岛屿。455年曾渡海攻陷罗马。534年被东罗马帝国所灭。

沙巴  旧名“北婆罗洲”。马来西亚最东部的一州。位于婆罗洲东北,西滨南海,东临苏禄海与苏拉威西海,南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接壤,西邻沙捞越。面积73,711平方公里。人口147万  (1990),原住民族  (卡达珊、巴瑶、穆鲁特等)占82.9%,华人15%,马来人2%。首府哥打基纳巴卢。地势由西往东倾斜,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拥有东南亚最高峰基纳巴卢山和全国最长的基纳巴唐甘河。多火成岩与铜、金、银、铬、铁、镍、锰等矿,沿海有石油和天然气。谷地土肥草茂,农牧业较盛。境内大河流长坡陡,富水力资源。森林覆被率达82%。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41—1945年被日本占领。1946年改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石油出口收入比重日益重要。木材占本州出口总值的50%以上,全国木材出口总值的80%。耕地面积小,种植橡胶、椰子、油棕、可可、蕉麻等。苏禄海水产丰富,有鱼、海参、鱼翅、珍珠、龙虾、海龟、石花菜等。木雕、藤编等手工艺出名。铁路联系首府与保佛,抵梅拉拉普。公路通西海岸各镇,并连接东海岸山打根港。沿海航运重要。

沙迦  ①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酋长国。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其主要部分从波斯湾南岸的狭窄海岸伸向内陆,直到扎伊德绿洲及其以南。飞地数处都在阿曼湾方面。由于国土分散,沙迦与联合酋长国其他国都相毗邻。人口18.4万(1982)。首府沙迦。经济以渔业为主,阿曼湾沿岸为主要渔场。农业大都集中在各个飞地,柠檬有少量出口。开采海底油田(与伊朗对分),并在波斯湾海岸与阿曼湾海岸的豪尔法坎之间修筑油管与集装箱运输线,使大型船只不必进入浅水的波斯湾。②沙迦酋长国的首府。位于波斯湾南岸。人口12.5万(1980)。为一渔港,并有木船制造业、毛纺织业、制绳厂、水泥厂与国际机场。建有集装箱港口。

沙恩  一译“香恩”。列支敦士登西部城镇。滨莱茵河,距首都瓦杜兹仅4公里。人口4,572(1982)。罗马时代即为居民点。铁路要站,巴黎至维也纳的快车在此通过。工业有皮革制品、香水、人造牙齿等。木材集散地。多古迹。有旅游业。

沙隆  ①全称“索恩河畔沙隆” 。法国东部城市。在第戎以南的索恩河右岸。人口包括郊区7.2万(1982)。公元六世纪时曾为勃艮第王国都城。葡萄酒市场。发达的工业中心,有钢铁、玻璃、化学、机械、造船、照相机等部门。建有热电站。内河转运港。有中世纪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②全称“马恩河畔沙隆”。法国东北部城市,马恩省首府。在巴黎东部的马恩河畔。人口连郊区6.3万(1982)。马恩—莱茵运河经过。十世纪时为主教驻地,城市开始繁荣。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均受重创,古建筑被毁甚多。香槟酒市场。工业中心,有金属加工、精密仪器、皮革、食品、纺织、化学等部门。附近产石灰石。多中世纪教堂。有十八世纪创建的美术学校。十七世纪的沙隆省官署已改为图书馆。

沙敦  泰国西南端城镇,沙敦府首府。在马来半岛北部,宋卡西南方,距安达曼海6公里。人口1.56万(1980)。边境重镇,离马来西亚仅20余公里。稻米、橡胶、椰子集散地,附近有锡矿。公路东北连接泰南铁路干线;沿海岸公路北上可至董里、甲米;南下可入马来西亚霹雳州。

沙廉  一译“锡里安”。缅甸南部港市。位于仰光河左岸,与仰光隔河相望。缅甸最古老的城镇和港口之一。公元前六世纪已成聚落。十七世纪起曾为西方殖民者的据点。仰光兴起后一度衰落。仁安羌、仁安吉的石油开采后,是缅甸的唯一油港。仁安羌—仰光输油管的终点。建有炼油厂。莫塔马湾的海底油田开采后,此港重要性更增。

沙璜  印度尼西亚西北部海港。位于韦岛东北岸。人口2.4万(1980)。扼马六甲海峡西北口,交通和军事要地。有航空站。建于1887年,设有灯塔等导航设备及加煤站。为苏门答腊西北部物资中转港及煤炭输出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侵略军在东南亚的煤炭供应中心。

沙巴区  旧称“加丹加区”。扎伊尔东南部重要行政区。在加丹加高原上。面积49.7万平方公里,人口454.9万(1991)。首府卢本巴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1,240毫米。海拔一般1,000—1,500米。北部为高山和深谷,南部为辽阔高原。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纵横境内,形成许多瀑布急流,其中卡洛巴瀑布落差达340米。富铜、钴、锌、锡、锰、铀、镉、锗等矿藏。有著名的铜矿带,长300公里,宽80—100公里,东南伸延至赞比亚。境内铜储量2,200万吨。现代化采矿与冶炼业始于本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卢本巴希、利卡西、科卢韦齐为中心的综合采炼区。铜、钴、锌及其伴生金属产量均占世界重要地位。还有电力、水泥、机械修配、化学、纺织、食品等工业。交通发达。有铁路通伊莱博、金杜以及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港口。

沙巴茨  一译“夏巴次”。南斯拉夫城市。在萨瓦河右岸,贝尔格莱德西约64公里。人口连郊区12万(1981)。建于十五世纪。铁路要站,河港。工业有铅锌冶炼、化学、皮革、食品加工等。设有护士学校、兽医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

沙托鲁  法国中部城市,安德尔省首府。在卢瓦尔河左岸支流安德尔河的上游。人口连郊区6.7万(1982)。五世纪时建立沙托鲁城堡。工业中心,有食品、机械、航空、玻璃、化工、纺织等部门。巴黎通往图卢兹的公路、铁路干线经过。

沙里河  非洲重要内陆河。发源于中非共和国北部,上源有奥克河、巴明吉河等。入乍得境,在萨尔赫附近纳瓦姆河、萨拉马特河等支流;继续西北流至恩贾梅纳与洛贡河相汇后,构成乍得、喀麦隆边界。注入乍得湖处形成叉流分歧的三角洲。长约1,400公里,流域面积65万平方公里。河口平均流量1,222米2/秒(45%来自洛贡河),提供乍得湖水的三分之二以上。自河口上溯800公里可以通航。流域内农业发达,盛产棉花、谷物。

沙里院 朝鲜西南部黄海北道的首府。在载宁平原的西端,京义铁路线上,地方交通要冲。人口约4.3万。附近平原地区农产品集散地。北部盛产煤、铁。有综合机械厂、食品厂和纺织厂等。市内景岩湖和西南的瑞丽湖,风景优美,是著名休养地。有大型水闸、灌溉渠道和养鱼池。设有师范大学。

沙阿兰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首府和新兴城市。在首都吉隆坡西约17公里,巴生河北岸。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1.4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建新工业区,七十年代定为州首府。有国内最大的汽车装配厂及纺织、塑料、化工、纸张、皮革、橡胶、五金、电器等工厂。八十年代中期起,继续扩展。

沙拉湖  埃塞俄比亚中南部湖泊。在裂谷带内,阿比亚塔湖与阿瓦萨湖之间。为断层湖。湖面海拔1,567米。长26公里,宽19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水深266米。水质咸。有许多小溪注入,涨水期并接受阿比亚塔湖来水。

沙拉湾  ①老挝省级行政区。位于国境南部。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8.8万(1985)。省会沙拉湾。东部为富良山脉西坡,南部为波罗芬高原北麓,湄公河支流公河与洞河分别流贯东、西部。矿藏有铅、铜及煤。河流谷地种水稻。洞河有水利开发。②老挝南部城镇,沙拉湾省首府。位于洞河上游左岸,富卡特山(1,520米)西北麓。人口约2,400。下寮山区棉花、林矿产品与牲畜的贸易中心。附近有煤矿。市内有水生生物研究机构。有公路分别联系芒菲、北松、巴色与阿速坡。

沙捞越  马来西亚最大的州。位于婆罗洲西北部,北滨南海,南与印度尼西亚接壤,东邻文莱与沙巴。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166.9万(1990),原住民族(伊班、碧达育、美那瑙等)占69.3%,华人20%,马来人10.3%。首府古晋。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中部为低山丘陵,沿海为大片沼泽平原。河流多分头入海,多河口港埠。富水力资源。赤道季风气候,均衡高温;月平均22—31℃。年降水量3,000—4,000毫米,东南部山区5,000毫米以上。矿产有近海石油与天然气、铝土、金和煤。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41—1945年被日本占领。1946年改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森林覆被率91.3%,林产有木材、树枳、树脂、藤条。农产有橡胶、胡椒、西谷、稻米和棕油;工业有炼油、液化天然气、熔锑、锯木、农产加工;沿海富渔产。交通主要靠河运,公路在扩展中,空运可连接各城镇。主要出口物资为液化天然气、原油及石油制品、锯木、橡胶、胡椒,进口机械与交通设备等工业物品、食品和化学物品。

沙赫特   俄语意即“矿井”。1920年前称“亚历山德罗夫斯克—格鲁舍夫斯基”。俄罗斯西南部城市。属罗斯托夫州。在罗斯托夫东北75公里,邻近乌克兰。人口22.1万(1985)。1867年建市。工业以煤矿采选和棉纺织、制鞋为主。有火电厂、机修厂和家具厂。设有煤炭科研设计机构和地志陈列馆。

沙赫港  “土耳卡曼港”的旧称。

沙夫豪森  瑞士北部城市,沙夫豪森州首府。在莱茵河右岸、博登湖之西。人口3.4万(1983),主要讲德语。1045年建城,1190—1218年曾为自由贸易城。铁路枢纽。有金属制品、纺织、钟表、啤酒酿造等工业,郊区有炼铝厂。城西南3公里处有莱茵瀑布,附近莱茵河上建有水电站。旅游业中心。有历史博物馆。

沙功那空  又名“色军”。泰国东北部城市,沙功那空府首府。在农汉湖西岸。人口2.47万(1980)。稻米、玉米、棉花、鱼的贸易中心。有粮食、木材加工等厂。公路通那空拍侬、乌隆等地。

沙龙平原  以色列沿海平原的中北段。北起卡麦尔山,南到雅尔贡河,长约80公里;东到塞费拉丘陵,宽12—16公里。为特拉维夫—雅法、耶路撒冷、海法三大城市区以外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海岸平直,地表有几条平行的沙丘带,并有多处沼泽区。种植柑橘、蔬菜、饲料,并饲养乳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与旅游业发展迅速。主要城市有赫兹利亚、纳塔尼亚、哈德拉等。

沙没巴干  也叫“北榄”。泰国南部城市,沙没巴干府首府。在湄南河口,西北距曼谷23公里。人口4.78万(1980)。原为一渔村,近百年已发展成一通商口岸,工商业发达,稻米和鱼、盐的集散地。公路通曼谷、差春骚、春武里等地。有水心塔和蝴蝶炮台等名胜。1963年兴建模拟泰国的古城公园。设有泰国海军学校。在湄南河口并有世界最大的鳄鱼养殖场,有鳄鱼数十种,2万余条,为世界鳄鱼研究的重要场所。

沙没沙空  旧译“龙仔厝”。泰国南部城市,沙没沙空府首府。在素攀武里河左岸,东北距曼谷13公里。人口4.77万(1980)。建于十六世纪,现为工商业城市。有罐头等厂。窄轨铁路和公路通曼谷、沙没颂堪等地。

沙没颂堪  旧译“夜功”。泰国南部城市,沙没颂堪府首府。在夜功河左岸,距河口6公里,濒泰国湾。人口2.9万(1980)。渔港。稻米、椰子集散地。有碾米、鱼露、制糖、锯木等厂。窄轨铁路和公路通沙没沙空、曼谷等地。沿夜功河可上溯至叻丕、北碧。沙耶武里①老挝省级行政区。位于上寮西南端。面积1.84万平方公里,人口22.4万(1985)。省会沙耶武里。老挝唯一位于湄公河西岸的省,西隔銮山与泰国毗邻。种植双季稻、花生、棉花、豆类等,地下有石膏和煤。是老挝主要的柚木产区,热带森林茂密。②老挝沙耶武里省首府。位于省北部,湄公河以西29公里的一条支流畔。为本省盛产的木材与林产品(藤条、竹、紫胶等)集散中心,出口柚木,有锯木业。

沙拉武里  又名“北标”。泰国南部城市,沙拉武里府首府。在巴塞河左岸。人口约4.5万(1980)。历史古城,建于大城王朝初期。工商业发达,有纺织、金属、粮食和木材加工等厂。交通枢纽,为进出呵叻高原之门户。

沙拉笛加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城镇。位于三宝垄以南40公里的默巴布山麓。人口约6万。交通便捷,铁路通三宝垄、苏腊卡尔塔和日惹等城。稻、玉米、橡胶、咖啡和金鸡纳的贸易中心。爪哇岛著名疗养地。

沙舍默内  一译“沙沙马纳”。埃塞俄比亚中南部城镇。在裂谷带中,沙拉湖与阿瓦萨湖间。重要牲畜加工中心,有大型现代化屠宰场和肉类罐头厂。公路通亚的斯亚贝巴。

沙威尼根  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部的城市。在三河城西北34公里。圣毛里斯河上最湍急的沙威尼根瀑布(比降45米)即在此。人口2.3万(1981)。1921年建沙威尼根瀑布城。1958年改称沙威尼根。利用瀑布发电,供给周围电力,还送电至蒙特利尔。重要工业中心之一。第一座水电站1898年建成。工业以纸浆、造纸、化学制品、塑料、纺织品等为主。

沙哇伦多  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高原城镇。座落在巴里桑山脉的翁比林河谷中。印尼著名煤矿所在地,矿坑纵横深入四周山体。煤炭由铁路运往巴东出口。

沙勒罗瓦   比利时南部城市。位于桑市尔河畔。人口21.9万(1981)。1666年建于桑布尔河左岸,后在右岸扩建。附近产煤。十八世纪以来工业发展,同安特卫普、布鲁塞尔一起组成工业轴心带。化学、电机、机械、钢铁和纺织等工业发达。有美术专科学校、音乐学院等。

沙斯塔山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火山。位于该州北部,喀斯喀特山脉南端。海拔4,316米,圆锥型,由安山岩组成。顶部终年积雪,有冰川。1854年首次被登上峰顶。

沙湾拿吉  ①老挝省级行政区。位于国境南部。面积2.17万平方公里,人口54.4万(1985)。省府沙湾拿吉。东部是富良山脉西坡,西滨湄公河,宾汉河蜿蜒于南部,宾汉河流域形成全国最大的河谷平原之一,产稻米。内地山区有森林和矿藏(岩盐、石膏)。有9号和13号公路通越南和全国主要城镇。②老挝沙湾拿吉省省会,全国第二大城。人口约5.5万。在中西部湄公河左岸。有锯木、缫丝、酿造、碾米、砖瓦等工厂。历史上的下寮中部重镇,水陆交通要冲,老挝南北各地和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与湄公河对岸泰国的木克是一对重要渡口城镇。城东20公里有国际机场。

沙乌利亚伊  曾名“沙夫利”(1917年前)。立陶宛北部城市。人口13.4万(1985)。十五世纪初见记载,1569年建市。铁路枢纽(6条铁路在此交会)。机械制造(自行车、摩托车、机床、电视机)和轻工业占重要地位。

沙姆沙伊赫  一译“沙尔姆谢赫”。埃及西奈半岛东南端小海湾。扼蒂朗海峡要冲,控亚喀巴湾通红海门户,战略位置重要。附近海中多小岛、礁石,深水航道最窄处仅300米。建有炮台和军事要塞。是游览地。

沙特阿拉伯  西亚国家,据有阿拉伯半岛大部分。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与约旦、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共和国等为邻。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人口1,248万(1987),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利雅得。全境大部为高原。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鲁卜哈利沙漠东部的布赖米绿洲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三国争议地区。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大都在200毫米以下。公元七世纪建立阿拉伯帝国,八世纪最盛时地跨亚、非、欧三洲。中国史书称为“大食”。十一世纪中叶开始衰落,十六世纪大部被奥斯曼帝国侵占。十九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境内分为内志与汉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统治者伊本·沙特合并了汉志。1932年定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石油是经济命脉,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约一半人口从事游牧,放养骆驼、绵羊、山羊、马。四分之一人口从事农业,耕地不到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一,散布在各绿洲中。农产品有椰枣、小麦、大麦、蔬菜、水果。工业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工、钢铁、纺织、水泥等部门。国家政治、经济重心为利雅得与哈萨区。汉志为第二重心,有行政中心吉达与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麦地那,近年正加速建设红海沿岸的石油化工业。两个重心区之间有公路以及长距离油管、液化气管相通。出口主要为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额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还出口有椰枣、畜产品;输入主要为粮食、糖、茶和纺织品等。从达兰至黎巴嫩的赛达,筑有中东最长的输油管(长1,770公里),近年又修筑了从东岸石油区到西岸的油管与液化气管道。沙赫普尔港“霍梅尼港”的旧称。

沙克尔顿陆缘冰  位于南极洲玛丽皇后地,即东经90°—105°之间,临印度洋。东西长约370公里,南北宽约220公里,厚度183米。1840年美国人到此,以英国人沙克尔顿命名。

沙勒维尔—梅济耶尔  一译“夏尔维尔—梅齐耶尔”。法国东北部城市。阿登省首府。位于马斯河谷地,在色当的西北面,距比利时边境仅14公里。人口连郊区6.7万(1982)。1966年由沙勒维尔和梅济耶尔两城合并为一市。工业有冶金、皮革、炼铝、机床、木材加工等。有文艺复兴时代所建的钟塔。

沃韦  一译“维韦”。瑞士西部城镇。在日内瓦湖东岸,洛桑和蒙特勒之间。人口1.8万。最早是罗马居民点,后发展为贸易中心。巧克力糖制造业著名,还有冶金、皮革、木材加工等工业。疗养地和旅游业中心。有建于1710年的市政厅,还有博物馆等。

沃伦  美国密歇根州的城市,北与底特律城相邻。是底特律郊外住宅及工业城市。人口16.1万。1955年建城后发展迅速,1960—1970年间人口增加了一倍。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还生产钢、电气器材、机床等。沃伊肯尼亚南部城镇,在塔伊塔山东麓。重要铁路枢纽。蒙巴萨—乌干达铁路干线经此,支线通卡亥连接坦桑尼亚铁路系统。坦桑尼亚东北部部分外贸物资经此出蒙巴萨港。紧靠察沃国家公园。有航空站。沃什湾英国英格兰东部临北海的浅水湾。长35公里,宽24公里。有威士姆、韦兰特、尼尼和乌斯等河流注入。沿岸主要港口有波士顿和金斯林。

沃尔塔  一译“瓦尔达”。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南部城市,沃尔塔平原的中心。人口6.9万。孟买—那格浦尔和孟买—海得拉巴铁路线分叉处,是那格浦尔的卫星城。湖泊众多,森林面积广。棉花、木材的集散地,有棉纺织与木材工业。附近有优质煤矿。

沃伦州  在乌克兰西北部。西邻波兰,北接白俄罗斯。面积2.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3.2万(1985),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为主,还有犹太人和波兰人。1939年设州,首府卢茨克。地势北低南高,北为波列西耶沼泽低地,南为沃伦丘陵。矿藏有煤和泥炭。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4℃,7月18℃。年降水量550—600毫米。有普里皮亚特河及其支流流经。工业以采煤为主,次为食品加工、轻工及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主产小麦、玉米和甜菜。主要城市有新沃伦斯克、科韦利。

沃苏勒  一译“维祖尔”。法国东部城市。上索恩省首府。在索恩河上游左岸支流迪尔热翁河畔。人口连郊区2.7万(1982)。地处莫特丘陵,为重要的农产品市场。有机械、纺织和化学等工业。公路中心。在莫特山的圆锥形山顶上有建筑精美的教堂。

沃林岛  波兰最大岛屿。属什切青省。在波罗的海南岸,介于波莫瑞湾和什切青湾之间。面积约250平方公里。人口2.2万(1982)。波兰著名海滨疗养地。1960年将北部波罗的海沿岸一带辟为沃林国家公园。面积46.8平方公里,以多种稀有鸟类见称。

沃拉鲁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港口城镇。在约克半岛西部,斯潘塞湾的沃拉鲁湾上,阿德莱德西北。人口2,050。铁路终点站。深水港。出口小麦、羊毛。有大型磷肥厂。

沃姆扎  波兰东北部城市,沃姆扎省首府。临纳雷夫河左岸,华沙东北125公里。十四世纪首见记载。人口4万(1984)。正发展成为工业中心,有造纸厂、啤酒厂和新建的丝织厂。

沃威克  美国罗德岛州沿海城市。在普罗维登斯以南16公里处。人口8.7万。始建于1642年。1931年建市。主要是个住宅城市,仅有一些小工厂。岩岸漫长,海湾深切,吸引不少游客,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海滨游览胜地之一。附近有飞机场。

沃思堡  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北部工商业城市。临特林尼特河,在达拉斯西约50公里。人口41.5万(1984),大市区297.5万(1980)。交通枢纽。著名的家畜、棉花、谷物市场。市西145公里处有油田,食品加工、石油加工、油田用机械、飞机等工业发达。1847年作为陆军驻地开始建镇,西郊有巨大的空军基地。有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等高等学校多所。

沃洛斯  希腊港市,沃洛斯州首府。濒爱琴海沃洛斯湾。人口7.1万(1981)。公元前2500年已见记载。曾为迈锡尼时期的名城。1881年脱离土耳其归属希腊。本世纪七十年代后,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工业区沿海湾地带布局,城市扩展至近郊山区。有铬铁矿、葡萄酒和葡萄、油橄榄及橄榄油、棉花、烟草、粮食等出口,考古博物馆收藏文物甚多。

沃特敦  ①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的住宅和工业城市。是波士顿的卫星城。人口3.4万。1630年英国人首先来此定居。是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的重要根据地,也是许多美术家和作家的故乡。工业有橡胶制品、电器设备、机床、罐头食品等。1816年建成的兵工厂,现成为武器的设计和研究中心。有许多历史文物古迹。②美国纽约州北部城市。在安大略湖之东,黑河流贯市内。人口2.7万。是纽约州最大的农牧地区的商业和销售中心,也是通往索仁群岛游览地和攀登阿迪龙达克山的门户。借水力发电,发展了工业。美国主要造纸工业中心之一。有飞机场。

沃基根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工业城市和湖港。在密歇根湖畔、芝加哥北64公里处。人口6.7万。1859年建市。工业以生产艇外推动机、金属丝、钢、石膏、石棉、建筑材料、皮革、药品等为主。城南有五大湖海军训练所;城北有伊利诺伊州立湖滨公园。

沃勒西  一译“瓦莱西”。英国英格兰西部的城市。位于利物浦以西的默西河口威勒尔半岛,距爱尔兰海14.5公里。人口9万(1981)。为利物浦的主要住宅区。城南有工业。城郊有长11公里的滨海休憩道。圣海拉尼教堂建于十世纪。

沃尔库塔  俄罗斯伯朝拉煤矿行政中心和主要采煤中心。在俄罗斯科米自治共和国东北角,南距北极圈160公里。人口10.8万(1985)。1931年设居民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铁路修通后,随采煤业的发展而迅速兴起,1943年建市。有煤炭机械修造、木材加工和建筑材料工业。有伯朝拉煤田煤炭科学研究所。

沃尔姆斯  德国西南部城市。在莱茵河左岸、美因茨以南40公里。人口7.3万(1984)。公元五世纪曾是勃艮第王国京城。1273年成为罗马帝国自由城市。铁路枢纽;河港。以产酒著称,是酒类贸易重要市场。工业有机械制造、皮革、纺织、化学、食品加工等。多罗马时期的建筑古迹。

沃尔索尔  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位于西米德兰都市区,伍尔弗汉普顿与伯明翰之间。人口26.5万(1983)。面积106平方公里。有煤、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十七世纪以马具、挽具、铁制品为重要经济部门。现代工业有机床、化学、飞机、皮革等,制锁业享有盛名。沃尔特河西非河流。由源出布基纳法索西南部高地的黑沃尔特河在加纳耶季西北60公里处汇合白沃尔特河而成,东南流,在阿达注入几内亚湾。长1,400公里(从黑沃尔特河源起计)。流域面积38.8万平方公里,包括加纳、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多哥四国大部或部分地区。主要支流有奥提河、阿  夫拉姆河等。上游流经高原,河谷宽广;进入低地后,河道曲折。流量变化大,旱季水少,一些支流断流;雨季河水猛涨,水位可上升14米。下游建有阿科松博大坝,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渔业之利。

沃尔瑟姆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城市。在查尔斯河畔,波士顿以西16公里处。人口5.8万。1884年建市。向以生产钟表著称,现市图书馆内尚收藏有珍贵的沃尔瑟姆钟表多种。现以生产电子仪器和精密仪器为主。

沃加沃加  一译“瓦加瓦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城市。在马兰比吉河畔,悉尼至墨尔本铁路线中途,堪培拉以西160公里。人口3.7万(1981)。为小麦、肥羊和奶制品混合农业区的商业中心。工业有橡胶制品、机械、奶制品、肉类加工、炼铁等工厂。设有农业学院和研究院、土壤保护研究站及空军基地。

沃因贾马  利比里亚北部城市,洛法州首府。在泽利巴河右岸,近几内亚边界。向为队商贸易要站。可拉果、咖啡、棕仁、皮革贸易中心和转运站。以手工皮革制品闻名。有棉纺及咖啡、碾米等工业。公路通蒙罗维亚。

沃伊卜河  亦称“杰斯特罗河”。埃塞俄比亚东南部河流。源出戈巴西北16公里高地。东南流520公里至多洛汇格纳莱河,入索马里境称朱巴河。流域内气候干旱,河水大量耗于蒸发、渗漏,旱季断流。

沃拉沃拉  美国华盛顿州东南部城市。临沃拉沃拉河上源北岸。“沃拉沃拉”印第安语“小河”之意。人口2.56万(1980)。初为1855—1858年与印第安人战争中建立的据点。1859年爱达荷采金狂热时成为采矿基地,1893年建市。为腹地农林业的贸易中心。工业有奶制品、蔬菜罐头、农机具等。

沃罗涅日  ①州名。在俄罗斯西南部,顿河中游。面积5.24万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7),俄罗斯人占十分之九以上,南部有乌克兰人。1934年设州,首府沃罗涅日。顿河流贯全境,右岸是中俄罗斯丘陵,左岸大部为平原。矿藏有铁、磷等。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9℃,7月20℃。年降水量约500毫米。地处森林草原和草原带,有原生草原,以黑土著称。重要农业区之一,盛产小麦、向日葵、玉米、甜菜、肉、奶、羊毛和蛋品。工业以机械制造、电力(核电)和合成橡胶等为主。设有沃罗涅日海狸保护区和霍皮奥尔斯克麝鼠保护区。②市名。俄罗斯中央黑土区最大工业和文化中心,沃罗涅日州首府。在沃罗涅日河同顿河汇流处附近。人口85万(1985)。河港,铁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农机、挖掘机、磨床、图144型超音速飞机等)为主,次为化学和食品加工业。附近有大型核电站。有多所高等学校,还有十七至十八世纪古迹。

沃洛格达  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部城市,沃洛格达州首府。在沃洛格达河畔。人口76.9万(1985)。1147年见于史籍。十五至十七世纪为贸易中心。河港。铁路枢纽。工业以机车车辆、滚珠轴承、林木加工机械及食品加工为主,次为木材加工、亚麻纺织。有俄罗斯地志博物馆以及十六世纪大教堂等古迹。设有数所高等学校。

沃特伯里  美国康涅狄格州西部工业城市,在纽黑文西北29公里。人口10.3万(1984),大市区人口22.8万(1980)。1677年始建,1853年设市。利用附近诸河流丰富水力,市名即“水镇”之意。从十八世纪中期便为美国黄铜工业中心。还有橡胶制品、电子部件、钟表、电线、照相器材、机械工具、刀剑、银制品、化学制品、玻璃、汽车零件等工业。

沃特福德  爱尔兰东南部港口城市,沃特福德郡首府。在沃特福德湾顶端。人口3.1万(1981)。玻璃工艺品闻名世界,并有食品加工、酿酒和造纸等工业。渔业发达。是水果、肉类的主要出口港,集装箱运输业著名。

沃萨奇岭  美国西部落基山支脉。从爱达荷州东南部,向南纵贯犹他州中部,构成大盆地东界的一部。长约350多公里,最高峰蒂姆帕诺戈斯山海拔3,660米。为许多横谷所分割。西坡陡峻,东坡平缓。由中生代和第三纪岩层构成。蕴藏金、银、铜、铅等矿藏。

沃尔夫斯堡  德国北部城市。位于阿勒尔河及中部运河畔。人口12.5万(1983)。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随汽车工业兴起,城市日益发展;1945年后,由于从德国东部迁入人口日众,规模更有所扩大。市内有现代派著名建筑文化中心,系芬兰建筑师阿尔托设计,以大理石和铜建成,于1962年正式开放。

沃尔特水库  非洲大型人工湖。在加纳境内沃尔特河上,1967年建成阿科松博大坝后形成。长900公里,最宽24公里,最深74米。面积8,482平方公里,库容1,480亿立方米。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渔业之利。大坝高110米,设有装机容量91.2万千瓦水电站。

沃希托山脉  美国中南部山脉。分布在俄克拉何马州东南部和阿肯色州西部,为欧扎克高原的南延。系由一系列平行山脉组成。海拔300—800米。山坡生长阔叶林。有煤矿(北部)、铝土矿和重晶石(南部)、石油等。

沃特金斯克  俄罗斯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城市。在卡马河中游支流西瓦河与沃特卡河汇流处附近。人口9.9万(1985)。建于1759年,1935年设市。有机床、农机、造船及锯木等工厂。市东南建有沃特金斯克水电站(100万千瓦)。为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故乡,有其故居陈列馆。

沃尔塔雷东达  巴西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在里约热内卢州帕拉伊巴河河曲处,东距里约热内卢113公里。人口17.8万(1980)。原为小村庄,1942年开始兴建拉美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次年设城。现有钢铁生产能力约达500万吨。铁矿石来自360公里以外的伊塔比拉矿区,煤来自圣卡塔琳娜州和国外,产品经铁路输往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海拔565米,气候温暖湿润,遍布热带森林,城市住房建筑别致,各具特色,服务设施完善,有“花园式钢城”之称。

沃特金斯克水库  俄罗斯伏尔加河支流卡马河中游水库。在彼尔姆州和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境内。1955年建设沃特金斯克水电站,1961年蓄水。坝高44.5米,坝长191米。库区长365公里,最宽9公里。面积1,120平方公里。平均深约8.4米。总库容93.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7亿立方米。主要用于调节水量、改善航运、发电、供水和养鱼。水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沃伦—波多利耶丘陵  在乌克兰西南部。狭义仅指第聂伯河同南布格河间的丘陵。广义包括第聂伯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地区。由沃伦丘陵和波多利耶丘陵组成。有喀斯特地貌。地势东南部较低,海拔一般100—130米;西北较高,最高点471米(波多利耶丘陵的卡穆拉)。温带森林草原气候,年降水量约600毫米。大部分土地已开垦。矿藏有铁、煤、天然气、石油、岩盐等。

库尔  瑞士东部城市,格劳宾登州首府。在莱茵河支流普莱苏尔河畔。人口3.2万(1980),主要讲德语。罗马时代曾为重要城镇。是东部贸易中心。为意大利越过几个阿尔卑斯山口的公路会合点。所产甜酒著名。旅游业重要。有建于1175—1282年哥特式圣卢修斯大教堂以及主教宫等古建筑。

库伦  乌兰巴托的旧名。

库姆  伊朗中部城市,位于库姆河畔,紧靠卡维尔沙漠。从德黑兰通往伊朗西南部与东南部的铁路与公路在此分岔。人口42.4万(1982)。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有该派创始人阿里之妻法蒂玛陵墓。纺织、制鞋、玻璃、陶器等工业较著。库姆绿洲产瓜类、石榴、无花果、扁桃、阿月浑子、谷物与棉花。已在库姆河上游筑坝以扩大绿洲耕地。附近有油田,但产量不大。

库特  伊拉克东部城市。瓦西特省省会。位于底格里斯河北岸。人口5.9万。该城以西的库特坝向加拉夫河引水,为伊拉克主要灌溉设施之一。周围地区产椰枣、稻米、小米、芝麻、棉花等农产品,设有甘草加工厂。

库鲁  法属圭亚那北部沿海新兴城市。在库鲁河畔,西北距卡宴40公里。人口7,060  (1982)。1944年前为法国囚犯流放地。1970年法国在此建成宇宙空间研究站和火箭发射基地。附近农业区出产咖啡、可可和热带水果等。有海滨浴场、运动场、航空俱乐部等。公路通卡宴。

库马西  加纳第二大城市,阿散蒂区首府。在国境中南部、夸胡高原西南麓。东南距阿克拉、南距塔科拉迪均约180公里,构成全国经济重心的三角形地区,铁路相互通连。人口43.6万(1982)。向为阿散蒂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多可可加工厂,还有锯木、纺织、食品、化学等工业。以传统的编织和陶器手工艺品闻名。全国首要的可可集散地,木材贸易也盛。公路网密集。有航空站。多名胜古迹,有阿散蒂王国故宫及博物院。有农业研究所、科技大学和现代化医院。

库马克  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西北部城镇。有公路通各主要城镇,附近有飞机场。主要镍、铬矿产地。人口3,060。

库马纳  委内瑞拉东部重要城市,加勒比海岸港口,苏克雷州首府。位于曼萨纳雷斯河畔,距其外港苏克雷港1.5公里。人口16.8万(1980)。始建于1520年,为南美最古老的居民点之一。多地震,1929年的大地震几乎毁坏全城。内地农业区的工、商业中心。输出可可、咖啡、烟草、糖、水果和皮革等。有鱼罐头、纺织、烟草、制革、酿酒等工业。设有东方大学和博物馆。有机场。

库马河  俄罗斯北高加索河流。源出大高加索山的斯卡利斯特伊山北坡,曲折东北流,注入里海(常消失在里海低地半荒漠区)。长802公里,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中游年均流量10.9米2/秒。春汛时常泛滥。河水泥沙含量高。不能通航。建有奥特卡兹宁水库,主要供灌溉。上游有运河从捷列克河引水,中游有运河向马内奇河注水。11月底至次年3月初结冰。沿岸城市有矿水城、普里库姆斯克等。

库内奥  意大利西北部城市。位于滨海阿尔卑斯山的东北坡,北距都灵80公里。人口5.5万(1981)。城建于1198年。农产品集散地,重要的生丝和核桃市场。工业以金属加工、丝织和食品为主。铁路枢纽。有哥特式教堂。

库什克  阿富汗西北部城市。南距赫拉特65公里,北距土库曼边境城镇库什卡约50公里。从赫拉特通往土库曼的公路曾由此经过。

库尔干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南部城市,库尔干州首府。在额尔齐斯河支流托博尔河中游左岸。人口34.3万(1985)。建于1662年。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西伯利亚大铁路通此后,成为农、畜产品集散地。铁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农机、公共汽车、轮式牵引车、化工和筑路机械、木材加工机械)、食品加工和轻工业(皮革、针织、制鞋)为主。有机械制造、农学院等高等院校数所。

库尔纳  孟加拉国大河港之一。在普苏尔河西岸,离河口80公里。人口62.3万(1981)。原为一小村,  1882年建为县府,1901年人口仅1万。工业以造船为主,还有麻纺、棉纺、造纸、铸造等部门。铁路、公路通杰索尔、库什提亚和印度的加尔各答。

库亚巴  巴西中西部城市,马托格罗索州首府。位于巴拉圭河上源库亚巴河左岸,海拔165米,为南美洲几何中心。人口16.8万(1980)。1719年为开采黄金而建,1818年设市。附近农牧区贸易中心和北部橡胶、椰子的集散地。输出牛、干牛肉、糖、皮革和酒等。水路通科伦巴(644公里)。巴西利亚至韦柳港公路枢纽。有机场。1970年没有马托格罗索联邦大学。

库米拉  孟加拉国东南部城市,在古姆提河南岸。人口12.6万(1981)。商业中心。铁路、公路通吉大港、米门辛格、锡尔赫特等地。有图书馆。港口昌德普尔。

库克山  又称“奥伦基山”(毛利语,意为“钻云峰”)。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在南岛中西部。海拔3,764米。顶部常年积雪,形成许多冰川;最大的塔斯曼冰川由山顶向东部延伸,长30公里,平均宽2公里,景色壮观,  1953年辟为库克山国家公园。

库克敦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港口小镇。位于因代沃河口,濒珊瑚海。在凯恩斯以北170公里。人口约600。1873年附近发现金矿始建,现已衰落,仅为锡矿及肉类出口港。1770年库克船长曾在此登陆,因此得名。镇南有海拔432米的库克峰。

库苏泊  又名“库苏古勒湖”、“科索果勒湖”。蒙古西北部大湖盆地中的淡水湖。在盆地北部。是构造湖。长134公里,宽35公里,湖面高1,615米,水深238米,面积2,620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二大湖(次于乌布苏湖)。众多小河流入,额金河从南部流出。湖岸较平直,东、西两岸陡峭,南部较开阔。湖水清澈,水量丰富。结冰期6个月(12月至次年5月)。夏季可通航,冬季通汽车与雪橇。

库杜古  布基纳法索中部城市,中西省首府。东距瓦加杜古89公里。人口4.1万(1980)。棉花、花生、牛油果等集散和加工中心。有轧棉、纺织等工厂。铁路东通瓦加杜古,西南通博博迪乌拉索。

库里科  智利中部城市,库里科省首府。位于中央谷地马塔基托河附近,东北距首都圣地亚哥185公里。人口6.3万(1982)。始建于1743年,1747年迁现址,1830年设市,1928年遭地震毁坏后重建。周围地区以产葡萄著名,并盛产谷物和畜产品。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有面粉、制革、酿酒等。城市街道宽阔平坦,有广场、博物馆等。

库伯瓦  巴黎市西北郊工业区。位于塞纳河左岸。有铁道、地下铁道和市中心相通。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5.8万(1982)。有机器制造、航空设施、医药和钢铁工业等。

库库塔  哥伦比亚东北部城市,北桑坦德省首府。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东麓苏利亚谷地,海拔215米,东距委内瑞拉16公里。气候炎热干燥。人口42万(1981)。始建于1733年。1875年遭地震毁坏后重建。咖啡、甘蔗、可可、烟草和牛产区的工商业中心。其北为重要的卡塔通博河油田。有石油提炼、纺织、服装、制帽、制革、烟草、酿酒、罐头食品等工业。有铁路和泛美公路通委内瑞拉;有飞机场。设有大学。

库拉河  外高加索最大河流。源出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原,曲折东流,经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注入里海。长1,364公里,流域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575米2/秒,年径流量18立方公里。下游泥沙含量大(2,100万吨/年),河口三角洲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每年向里海延伸约100米。最大支流阿拉斯河,河水主要用于灌溉。干流上有水电站4座,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以上流送木材。阿塞拜疆的耶夫拉赫以下可通航539公里。三角洲渔业发达。沿河还有哥里、明格查乌尔等城市。

库帕河  巴尔干半岛萨瓦河右岸支流。源于克罗地亚西部里耶卡东北25公里处,东流构成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界河,经卡尔洛瓦茨、佩特里尼亚,在锡萨克以东汇入萨瓦河。长296公里,流域面积9,800平方公里。沿岸多峡谷,富水力。自河口上溯可通航69公里。

库姆拉  乍得南部城市,在沙里河与东洛贡河之间中点。人口2.7万(1979)。棉花、花生集散地。轧棉业颇盛。公路通萨尔赫与多巴。

库班河    俄罗斯北高加索最大河流。源出大高加索山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曲折西北流,折向西,注入亚速海(三角洲面积4,300平方公里)。长870公里,以乌卢卡姆河为河源起算长906公里。流域面积5.79万平方公里。克拉斯诺达尔附近年平均流量425米2/秒,年径流量12.6立方公里,泥沙量700万吨。干、支流主要供灌溉。建有克拉斯诺达尔水库。乌斯季—拉宾斯克以下可通航321公里。河港还有卡拉恰耶夫斯克、切尔克斯克、涅文诺梅斯克、阿尔马维尔等。

库特诺  波兰中部城市。属普沃茨克州。在罗兹以北50公里。人口4万(1983)。地处全国中心地区,为多条电气化铁路的交叉点,又是公路交通枢纽。工业有农机、电机、食品、药品等。曾是波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重要战场。

库斯科  ①秘鲁南部一省。面积71,892平方公里。人口104.2万(1990)。首府库斯科。1822年建省。最北部为安第斯山东坡热带雨林区,其余均为山地、高原。多河流深切峡谷;最高峰奥桑加特山,海拔6,384米。气候因地而异,山地气候凉爽,谷地气候炎热。乌鲁班巴河流贯全省,筑有水电站。耕地面积较少。高地产小麦、玉米、马铃薯、大麦;低地产咖啡、古柯(可提制可卡因)和茶;畜牧业以饲养绵羊、驼类动物为主。有铅、锌、金矿开采和新兴的纺织等工业。原为古印加帝国的中心,多印加文化遗址,以马丘比丘最为著名;游览业甚盛。②秘鲁南部安第斯山地城市,库斯科省首府。海拔3,416米,气候凉爽。人口18.2万(1981),大部分为印第安人。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长期是印加帝国都城。著名的考古中心和印加文化中心,多古宫、庙宇、堡垒、石墙遗迹及教堂,并有考古博物馆和1692年建的大学。历史上遭西班牙殖民者洗劫,又屡遭地震破坏。山区农牧业产品的贸易中心,有纺织、食品、冶炼、制革等工业。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有飞机场。旅游业发达。

库斯提  苏丹中部城市。在白尼罗河左岸。人口6.5万。棉花、阿拉伯树胶、牲畜、鱼类、谷物集散地。水陆交通枢纽,白尼罗河要港。城南有长431米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喀土穆、欧拜伊德、朱巴间物资交流均经此。

库鲁萨  几内亚东部城镇,库鲁萨省首府。在尼日尔河北岸,东南距康康75公里。稻、花生、水果和畜产品集散地。有农产品加工工业。附近开采铁矿和金矿。重要水陆转运站。尼日尔河航运起点。铁路东通康康,西抵科纳克里。

库赖迈  苏丹北部城镇。在尼罗河右岸,第四瀑布下游。与麦罗维隔河相望。是阿布哈迈德支线铁路终点,尼罗河第三、第四瀑布间航运起点,水陆转运颇繁忙。重要旅游地,附近有古城纳巴塔遗址和金字塔等名胜古迹。

库马诺沃  马其顿共和国北部城市。在斯科普里东北约20公里处。人口连郊区12.6万(1981)。1660年见于史籍。1912年塞尔维亚人在此战胜土耳其军队。工业有烟草加工、陶瓷、食品加工等。市郊有石棉矿开采。

库内内河  非洲西南部河流。源出安哥拉比耶高原南部山地,先南流,继转西构成安哥拉与纳米比亚边界,至库内内河口城注入大西洋。长945公里,流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流域偏旱,下游进入干旱地区,流量转小。上源与下游段多急流瀑布,富水力。马塔拉水坝建于1954年,有4万千瓦水电站。鲁阿卡纳一带有4处瀑布,落差量大达122米。

库什蒂亚  孟加拉国中西部城市。位于卡赖河南岸。人口7万(1981)。商业中心。工业有棉纺、制糖等。铁路、公路通库尔纳、福里德布尔等地。

库尔加迪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中南部城镇。位于卡尔古利西南35公里。人口640。东库尔加迪金矿区开采中心。

库尔斯克  ①州名。在俄罗斯西部,西南邻乌克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32.9万(1987)。1934年6月设州,首府库尔斯克。地处中俄罗斯丘陵区,平均海拔200米。富铁矿,是世界著名的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主要分布地。还有磷灰石、泥炭等矿藏。温带大陆性气侯,1月平均气温-8℃,7月19℃。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属森林草原带。黑土为主。北部是铁矿重点采区。铁矿采选、机械修造业重要。农业高度集约化,盛产甜菜、小麦、大麻和马铃薯。重要城市还有铁城、利戈夫。②市名。俄罗斯西南部著名城市,库尔斯克州首府。在谢伊姆河及其支流图斯卡里河汇流处。人口42万(1985)。1032年见于史籍。1095年曾是基辅罗斯要塞,十三世纪被鞑靼人摧毁,1597年重建。1943年苏、德军队在此进行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铁路枢纽。铁矿区。工业以机械制造(矿山设备、电机、仪表)、化纤为主。邻近大核电站。设有土壤保护研究所、库尔斯克战役军事历史陈列馆及数所高等学校。

库尼耶岛  一称“派恩岛”。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东南的岛屿。约在南纬22°35′、东经167°30′。由库尼耶岛和附近小礁屿组成,陆地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风光秀丽,是游览胜地。1774年英国人库克看见岛上松树挺立,取名派恩岛,意即“松树岛”。当地人称松树为库尼耶,因而称库尼耶岛。

库克海峡  新西兰南岛与北岛间水道。南北长205公里,东西宽26—145公里。最窄处23公里,平均水深128米。海面波涛汹涌。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曾到此。毛利人原称此海峡为劳卡瓦。现南、北两岛之间通轮渡。

库克斯港  德国北海沿岸港市和全国第二大渔港。在易北河口左岸,东南距汉堡134公里。人口5.7万(1984)。1394年作为汉堡门户港而建。铁路终点。主要渔业中心。工业以鱼类加工为主,船舶制造和航运业均重要。是北海海滨休养地和矿泉疗养地。

库克群岛  太平洋中南部岛群。在南纬8°—23°、西经156°—167°之间。共15个岛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库克群岛在南纬20°附近,由拉罗汤加等8个小岛组成,岛上多山;北库克群岛在南纬10°附近,由汤加雷瓦等7个珊瑚岛礁组成。陆地总面积240平方公里。人口2万(1985),主要是毛利人。讲波利尼西亚语,也使用英语。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地。1901年起转为新西兰属地。1965年宣布为完全的内部自治。首府阿瓦鲁阿在拉罗汤加岛。属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处于飓风带内。盛产柑橘、椰干、香蕉、菠萝、番茄及珍珠贝等。素有南太平洋果园之称。有水果罐头及服装厂。近年旅游业发展迅速。

库里蒂巴  巴西南部城市,巴拉那州首府。位于马尔山脉的高原上,海拔900米,东南距海港巴拉那瓜仅百余公里,有铁路相连。人口84.3万,连郊区102.6万(1980)。始建于1654年。十九世纪末因大批移民迁入而发展。内地农、牧、林产品的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造纸、制茶、纺织、食品、金属加工、汽车、化学、水泥等工业。有伊瓜苏宫等著名建筑和大学、水族馆等。有飞机场,并设有空军基地。

库利亚布  塔吉克斯坦南部城市,库利亚布州首府。在喷赤河右支流雅赫苏河谷地,西北距杜尚别203公里。人口6.6万(1985)。  1934年建市。有铁路与杜尚别相连。库利亚布州工业中心,建有轧棉、榨油、奶制品厂和肉类加工厂等。设有师范学院、历史方志博物馆。

库利亚坎  墨西哥西部城市,锡那罗亚州首府。位于西马德雷山麓库利亚坎河左岸,距河口约64公里,海拔53米。人口28.1万(1980)。始建于1531年。二十世纪初,由于太平洋铁路修筑和通往阿尔塔塔(外港)支线的通车而发展成为西部较大城市。周围灌溉农业区生产冬季蔬菜、甘蔗、热带水果、烟草、棉花等。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附近开采有色金属矿。有飞机场。

库利科罗  马里西部城市。在尼日尔河西北岸,西南距巴马科57公里。人口约1.7万(1976)。尼日尔河中游航线起点,塞内加尔—马里铁路终点,水陆运输枢纽。花生、棉花、稻谷和畜产品集散中心,有碾米、榨油等工业。设有师范、农业技术学校。

库奈特拉  一译“古奈特拉”。叙利亚西南部戈兰高地重要城市,库奈特拉省省会。位于谷地中,附近产烟草、油橄榄、水果、谷物。原有居民约2万人,1967年被以色列侵占后,多已逃散。

库拉索岛  西印度群岛中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主岛。在东加勒比海南部,南距委内瑞拉西北岸100公里。长58公里,宽12公里,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17万(1981),多为黑种人后裔。地势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间有山丘。南岸曲折,有天然良港,西侧多珊瑚礁。热带干燥气候,各月平均气温在26—28℃之间,年降水量560毫米,主要集中在10—11月,缺少淡水。曾为西班牙殖民地,1634年为荷兰所占。经济以石油工业为主,建有大型炼油厂,提炼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输出石油产品。还有磷灰石开采及小型食品加工业。农业产少量剑麻和橙。粮食、工业品主要依靠进口。旅游业发达。1956年起成为自由贸易区。

库拉穆图  加蓬中南部城镇,奥果韦—洛洛区首府。在奥果韦河支流布恩盖迪河左岸。咖啡、可可集散中心。公路通拉斯图维尔。设有国家医疗中心。

库兹巴斯  “库兹涅茨克煤田”的简称。俄罗斯规模最大的产煤区。在西西伯利亚东南部的克麦罗沃州,介于库兹涅茨克山同萨莱尔山之间。南北长约400公里,宽120公里。面积2.67万平方公里,煤炭的工业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炼焦煤占俄罗斯工业储量的一半以上。煤层较厚,煤质优良。1851年始开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随乌拉尔—库兹巴斯煤炭—冶金基地的建立迅速发展。1983年产煤炭达1.45亿吨。钢铁、电力、焦化、机械制造及有色冶金均发达,为俄罗斯乌拉尔以东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有新库兹涅茨克、克麦罗沃以及普罗科皮耶夫斯克等。

库塔伊西  格鲁吉亚西部历史名城和工业中心。在尼奥里河畔。人口21.4万(1985)。公元前6世纪即有居民点。1810年并入帝俄。公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园艺拖拉机、石油和天然气设备)为主,次为化工、丝织、皮鞋及食品加工。有高等学校、九世纪的教堂及历史博物馆。附近有喀斯特地貌保护区。旅游、疗养地。

库斯塔奈  一译“库斯坦奈”。①州名  。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外乌拉尔托博尔河上游。面积11.45万平方公里。人口105.3万(1987)。首府库斯塔奈。大部为高原,海拔200—300米。中部自南至北为土尔盖洼地。河网稀少,湖泊众多。大陆性气候。夏季有尘暴,冬季多暴风雪。年降水量约300毫米。有铁、铝土、石棉等矿藏。1936年建州。为南乌拉尔钢铁企业和卡拉干达钢铁公司的主要铁矿石供应基地之一。工业以铁、铝土矿、石棉开采为主,还有金属加工、化工、纺织、制鞋、食品加工等。种植麦类、粟等粮食作物。畜牧业以饲养大牲畜为主,羊、猪次之。南、中西伯利亚铁路线横贯全境。②市名。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托博尔河左岸。库斯塔奈州首府。人口19.9万(1985)。建于1883年。1893年设市。附近铁矿储量丰富。五十年代随库斯塔奈铁矿区的开发、北哈萨克的大规模垦荒、铁路的建设而兴起。铁路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肉类、面粉)和精梳毛呢等为主,还有汽车、农机修理和人造纤维工业等。

库奥皮奥  芬兰中南部城市。在大塞马湖群北端、卡拉湖西岸。人口7.5万(1981)。木材工业中心。有锯木厂、火柴厂、机器厂、面粉厂等。内陆航运、游览和渔业中心。有飞机场。南郊有大型纺织筒管厂。北3.2公里的普伊约山,高235米,是游览胜地和滑雪中心。

库赛埃区  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最东部岛群。由库赛埃岛(又称卡斯赖岛)及附近小岛组成,陆地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4,940(1980)。东北岸的莱莱为良港和主要城镇。中部为山地,土地肥沃,产优质木材和椰子。

库夫拉绿洲  利比亚东南部的一组绿洲。长48公里,宽约20公里。人口2.5万(1984)。历来盛产椰枣、大麦、葡萄、油橄榄。有橄榄油、地毯、皮革加工、银器制作等手工业。六十年代后成为全国重点农业发展地区之一,引用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主要种植饲料作物,增加牲畜饲养。最大居民点焦夫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集散地,公路通班加西。有航空站。连同周围地区是全国地下水资源最丰富处,正实施“人工河”水利工程计划,将打深井270眼并修建一条长1,600—2,000公里、日输水量500万立方米的大型管道,以便向北部沿海地区供应优质淡水。

库尔德斯坦  库尔德人聚居或以其为主要居民的地区。在西亚北部,其范围大体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和阿拉斯等河上游起到伊朗的哈马丹为止,包括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部若干地区,以及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的一小部分。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库尔德人数估计共约1,000余万,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一半居住在河谷地带,营农耕,一半在山区,以移牧为主,辅以耕作。

库埃纳瓦卡  墨西哥中南部城市,莫雷洛斯州首府。休养胜地、工农业中心。人口23.2万(1980)。位于阿胡斯卡山南坡的谷地内,海拔1,542米,气温在10—27℃之间,阳光充足,风景秀丽。市内建有华丽的宫殿、花园、教堂、博物馆。城郊多现代化别墅;附近有托尔特克人的文化古迹。园艺和养蜂业颇盛,有食品、纺织、水泥、制革等工业。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墨西哥城,逐渐成为首都区的住宅区。

库莱布拉岛  西印度群岛中波多黎各的岛屿。西距主岛30公里,东距维尔京群岛的圣托马斯岛25公里。石灰岩岛屿。长约11公里,宽3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无长流河,缺少淡水,土壤贫瘠。雷萨卡山,海拔197米,为岛上最高点。人口937(1980),大多集中在南部半岛上的库莱布拉镇,以捕鱼、畜牧为生。东南深水湾内的格兰德港设有美国军事基地。周围有库莱布里塔等小岛布列。辟为鸟类保护区。

库特纳霍拉  捷克西部城市。在布拉格东南约72公里处。人口2万。有纺织、缝纫和食品加工工业。中世纪银矿开采驰名欧洲。1300年因币制改革,瓦兹拉夫二世在此建立统一王朝和造币厂。胡斯运动初期是反对捷克人起义的天主教中心。有十四世纪哥特式建筑、十七世纪巴罗克式建筑和博物馆,还有十四至十五世纪王宫和造币厂。

库隆达草原  又名“库隆达平原”。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缘、鄂毕河同额尔齐斯河之间,东南连阿尔泰山麓。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分属阿尔泰边疆区和巴甫洛达尔州。地表呈波状起伏,冈丘与低洼地交互分布。中部海拔100—120米,东、南部达200—250米,间有冈丘。多咸湖、盐湖及内流河。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250—350毫米。北部、东部为黑钙土带南缘,以禾本科草原为主;西部、南部为栗钙土,以蒿属禾本科草原为主。间有小片松、桦、白杨林。大部土地已开垦。种植春小麦和经济作物。为西西伯利亚重要的乳用畜牧业和谷物产区之一。

库鲁内格勒  一译“库鲁内加拉”。僧伽罗语意为“象石城”。斯里兰卡西部城市。因位于象石山麓而得名。人口2.65万(1981)。十四世纪僧伽罗王朝都城。交通中心,公路和铁路连接全国主要城镇。稻米、椰干、橡胶集散地。东北面有公元前100年在银矿脉上修建的“银寺”。

库赫鲁德山  伊朗扎格罗斯山以东的平行山脉,长约900公里,高2,000—3,000米。最高峰哈扎尔山海拔4,420米。年降水量100—300毫米。居民多集中在山麓绿洲中,高山区有牧场。

库德姆卡尔  俄罗斯乌拉尔城市。彼尔姆州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首府。在中乌拉尔山以西、卡马河支流因瓦河与库瓦河汇合处。人口2.7万(1973)。建于十六世纪。南距铁路104公里。公路要站。工业有金属加工、木材加工、机修、铸铁及农畜产品加工等。

库马—马内奇洼地  俄罗斯北高加索山前地带同俄罗斯平原之间的构造陷落区。西南连库班—亚速海低地,东接里海低地。南北宽20—30公里,中段最窄处仅1—2公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地段。气候干燥,多盐湖,最大的是马内奇—古季洛盐湖,其西为西马内奇河谷,有库马—马内奇运河通顿河;其东为东马内奇河谷及库马河下游河床。东部有石油和天然气矿。

库兹涅茨克山脉  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山脉。介于库兹涅茨克和米努辛斯克盆地间。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00公里,宽150公里。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上祖布山海拔2,178米。主要由石灰岩、石英和泥质片岩,以及大量的花岗岩侵入体组成。东坡较缓,西坡较陡。海拔700—800米以上为针叶、阔叶混交林(以冷杉、云杉、雪松为主),1,300—1,500米以上为灌丛和石质苔原。有铁、锰、金、铬和铝土等矿藏。

库兹涅茨克煤田  即“库兹巴斯”。

库里亚穆里亚群岛  阿拉伯半岛东南面的群岛。位于库里亚穆里亚湾内,距大陆约65公里。群岛为海底山脉的顶部,由花岗岩组成。面积共73平方公里。包括5个岛,以哈拉尼亚岛最大,为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中部有山,最高峰海拔458米。该岛为海底电缆中继站。岛上有鸟粪层,十九世纪中叶曾开采鸟粪。现居民稀少,多为渔民。

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  简称克马铁矿区。俄罗斯储量最大、富矿比重最高的铁矿区。产量亦居全国第一位。分布在俄罗斯西南部的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及奥廖尔州。十八世纪末发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贫矿(含铁32—37%)探明储量154亿吨,富矿(含铁52—62%)探明储量294亿吨(1980)。露天和井下开采,1978年产商品铁矿石3,970万吨。

一画 二画[ 一 丨 丿 ] 三画[ 丿 ] 四画[ 丿 ] 五画[ 丿 ] 六画[ 丿]
七画[ 丿] 八画[ 丿 ] 九画[ 丿] 十画[丿] 十一画[丿]
十二画[ 丿 ] 十三画[ 丿 ] 十四画[ 丿 ] 十五画[ 丿] 十六画以上[ 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