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中国政区沿革 >> 四川省

四川省行政区划沿革
更新时间:2005年3月10日

四川省行政区划沿革(1949年-2005年)
年份导航: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说明:1955年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划归四川省,改称甘孜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甘孜县。本部分内容在整理时候把甘孜藏族自治州驻地标注为甘孜县。据我们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州驻地一直在康定县,并没有发生迁至甘孜县。敬请注意:本站已经将1990年以后改为康定县,其余年份还没有改。(2005年9月14日)

附:四川省历史沿革(摘自:《四川省志》)
  四川行政区划自秦置郡县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省、州(地、市)、县3级政区制,演变已历2000余年。
  上古时代,四川盆地以巴和蜀为中心的两个氏族聚居区渐渐成为两个国家。其疆域:蜀大约在今四川盆地西部,以岷江流域为中心,及今陕甘南部和滇北一带;巴大约在今四川盆地东部,以嘉陵江流域为中心,及今陕南、鄂湘西部和黔东北一带。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二国,设巴蜀二郡,置县治,实行以郡领县的2级政区制。东汉以州统郡,以郡领县,形成3级政区,延及晋魏,隋及唐初改行州(郡)、县2级政区,时或悉罢诸郡,以州统县,时或废州改郡,累经反复。其间,唐曾设道,初以监察州郡,乾元元年(758年)后,剑南、山南、黔中3道正式成为统领州(府)的一级行政区域。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总称四川路,是为四川得名之始。是时除沿用五代州县之制外,并设府、军、监,以路统之,实行路-州(府、军、监)-县3级政区制。
  元中统三年(1262年)建置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川陕分治。二十三年,正式建置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独立建省之始。实行省-路-府、州-县5级政区制。明行省-府(州)-县3级政区制。晚清实行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一县的4级政区制。
  民国2年(1913年),实行以道统县,全川划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边东、边西7道。民国3年,废府、州、厅改县,撤边东、边西二道,并改川西道为西川道,上川南道为建昌道,下川南道为永宁道,川北道为嘉陵道,川东道为东川道,川西高原设川边特别区。民国24年筹建西康省,设建省委员会于雅安县。27年四川省所属第17、18两行政督察区所属金沙江以东19县、金沙江以西13县划归西康省,次年元月1日,西康省正式建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曾在四川25县,陕西3县大部地区,人口700余万,面积42000多平方公里的境域内,建川陕省,于川东北建2道1市23县、1特别区。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川陕省结束。1949年冬至1950年春,川康两省相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