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中国政区沿革 >> 河南省

河  南  省
更新时间:2006年3月11日


年份导航: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近期更新说明:2005年5月制作本页。11月订正1960年2处错误。


1949年
★1949年5月5日 撤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 ★1949年5月5日 郑州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五区 ★1949年5月6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开封市正式定为省会,下设第一至七区 ★设立漯河市,以偃城县漯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朱集市,以商丘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驻马店为其行政区域 ★撤销邓南县、邓北县,合并设立邓县(1949年3月) ★撤销商丘市,并入商丘县(1949年3月) ★撤销洛北县、洛南县,合并设立洛宁县 ★雪枫县更名为永城县(1949年3月) ★开封县驻地由朱仙镇迁至黄龙寺

1950年
★商丘专区驻地府由商丘县迁至朱集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3日报告备案) ★设立汝南市,以汝南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 ★设立商丘市,以商丘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 ★沈丘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槐店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一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六、七区,合并设立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开封市第五区更名为第一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第五区,并入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批准)

1951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政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实施) ★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平舆县,以汝南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平舆镇(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以商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郸城办事处(县级),以潢川、淮阳、沈丘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淮滨办事处(县级),以故始、潢川、息县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撤销朱集市,并入商丘市,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朱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3日决定) ★撤销郑州市第四区(郑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4月1日决定)

1952年
★撤销平原省,聊城专区、湖西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县、范县、朝城、观城4县,荷泽专区的荷泽、定陶、曹县、鄄城、郓城、梁山、南旺7县 划分给山东省;新乡市、安阳市,新乡专区、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7县,荷泽专区的东明县划 归河南省;原平原省划入河南省的六河沟煤矿区(9个村)划归河北省峰峰矿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 ★撤销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 ★撤销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4月8日批准) ★撤销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27日批准) ★撤销淮滨办事处,设立淮滨县,驻地淮滨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 ★撤销谷熟办事处,设立谷熟县,驻地谷熟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 ★撤销郸城办事处,设立郸城县,驻地郸城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 ★撤销郑县,并入郑州市、新郑县、中牟县(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 ★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信阳市,并入信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南阳市,并入南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驻马店市,并入确山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新乡市第四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2年12月26日报告备案,1953年月1日实施) ★安徽省永城县及砀山县的雨亭区、新兴区(原属于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政务院1952年1月31日批准) ★安徽省霍邱县史河川西的孙戚乡划归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桂庙乡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固始县的新街乡、花园乡划归安徽省霍邱 县(六安专员公署1952年5月9日批准) ★安徽省宿县专区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王庄、小沟岸、邸庄、张庄、苗庄、黄庄、祝庄、张井、呼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内务 部1952年12月5日批准)

1953年
★撤销淮阳专区,所属的周口镇和扶沟、商水、西华3县划归许昌专区;淮阳、鹿邑、太康、项城、沈丘、郸城6县划归商丘专区(政务院1953 年3月27日批准) ★新乡专区驻地由焦作矿区迁至新乡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批准) ★谷熟县驻地由谷熟集迁至马牧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2月7日批准) ★项城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水寨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4日批准) ★设立南阳市,以南阳县的南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 ★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的信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 ★设立周口市,以商水县的周口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 ★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的驻马店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0月21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1月6日批准) ★设立开封市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5月18日批准) ★山西省平顺县的苇池凹村、高家台村划归河南省林县(内务部1953年4月30日批准)◎山西省注解为内务部1954年12月11日批准

1954年
★河南省省会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准) ★撤销濮阳专区,所属的长垣、封丘2县划归新乡专区;濮阳、滑县、内黄、清丰、南乐5县划归安阳专区(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第一区、第二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4月19日报告备案) ★许昌专区的临汝县划归洛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9月4日办公备案) ★撤销邺县,并入安阳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淇县,并入汤阴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洧川县,并入长葛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阌乡县,并入灵宝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谷熟县,并入商丘县、虞城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成皋县,并入荥阳县(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 ★撤销兰封县,考城县,合并设立兰考县,驻原兰封县城(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 ★安阳县驻地由水治镇迁至安阳市(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虞城县驻地由利民镇迁至马牧集(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安阳市第三区、第四区,合并设立郊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4年8月5日报告备案) ★河南省濮阳县第九区的郝楼、夏庄、岱堂等3个自然村划归山东省鄄城县(政务院1954年11月24日批准)

1955年
★郑州专区更名为开封专区,驻地由荥阳县迁至开封市(国务院1955年1月17日批准) ★新乡专区的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2月18日报告备案) ★撤销洛阳县,并入洛阳市及孟津、宜阳、伊川3县(国务院1955年11月7日批准) ★郑州市第一、二、三区更名为陇海区、二七区、建设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9月23日批准) ★开封市第一、三区更名为鼓楼区、龙亭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二区、第四区,合并设立南关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 ★撤销安阳市第一区、第二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报告备案) ★撤销洛阳市第一区、第二区,设立老城区 ★新乡市第一至三区更名为新华区、红旗区、郊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2日报告备案) ★安徽省阜南县的五湾、两河集等7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淮滨县三河、栏杆、赵集3区的共100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阜南县(国 务院1955年8月24日批准) ★山西省晋城县双庙乡(共2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修武县(国务院1955年10月14日批准)

1956年
★撤销焦作矿区,设立焦作市(地级),下设焦作、李封、马村3区(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 ★淮滨县驻地由乌龙集迁至淮滨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批准) ★设立洛阳市涧西区、西工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17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5月4日批准) ★设立安阳市闻峰区、车站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12月11日批准) ★郑州市回族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23日批准) ★湖北省应山县的孝子店乡独流树村、岗渡村划归河南省信阳市(国务院1956年4月28日批准) ★河南省项城县贾岭区的杨楼、冷庄、李房庄、张楼、刑营、张小庄等6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临泉县;安徽省临泉县鲖城的白杨树、文庄、黄 庄等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项城县(国务院1956年6月29日批准) ★山西省晋城县西尧乡的云台、风门、西东水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沁阳县(国务院1956年8月11日批准)

1957年
★设立三门峡市(地级),以陕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 ★设立鹤壁市(地级),以安阳、汤阴2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 ★设立平顶山市(地级),以叶县、宝丰2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 ★撤销陈留县,并入开封县(国务院1957年5月31日批准) ★灵宝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虢略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7年1月23日批准)

1958年
★撤销安阳专区,并入新乡专区(国务院1958年4月8日决定) ★撤销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开封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开封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洛阳市、三门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洛阳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平顶山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许昌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新乡、安阳、焦作、鹤壁4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新乡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开封专区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郑州市(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国务院1958年4月5日决定) ★撤销驻马店市,并入确山县(国务院1958年4月5日决定) ★范县驻地由古城镇迁至樱桃园 ★撤销焦作市焦作、李封、马村3区,设立城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1月14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上街区,以巩县、荥阳2县铝业厂矿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4月2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金水回族区、陇海区,合并设立管城回族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8月5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22日批准)

1959年
★安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安阳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 ★焦作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武修县、博爱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 ★开封市升格为地级市,辖开封专区的开封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 ★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洛阳专区的陕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 ★伊阳县更名为汝阳县(国务院1959年8月21日批准) ★孟津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长华镇(1959年6月18日)

1960年
★鹤壁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汤阴县(国务院1960年10月13日批准) ★撤销新乡县,并入新乡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通许县,并入尉氏县(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陕县,并入三门峡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宝丰县,并入平顶山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安阳县,并入安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获嘉县,并入新乡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开封县,并入开封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偃城县,并入漯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南阳县,并入南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信阳县,并入信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商丘县,并入商丘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温县,并入沁阳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宁陵县,并入雎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栾川县,并入嵩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淮滨县,并入息县、固始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博爱县、武修县,并入焦作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长葛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和尚桥(1960年9月) ★设立郑州市金水区

1961年
★设立安阳专区,辖新乡专区的安阳、鹤壁2市和安阳、濮阳、林县、滑县、清丰、南乐、汤阴、内黄、浚县、长垣10县(国务院1961年12月 19日批准) ★设立商丘专区,辖开封专区的商丘市和淮阳、太康、永城、雎县、虞城、鹿邑、郸城、项城、柘城、鹿邑、商丘、沈丘、民权、宁陵、夏邑 14县(国务院1961年12月19日批准) ★郑州市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开封专区(国务院1961年12月19日批准) ★开封市升为省辖市,辖南关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1年12月25日批准,1962年1月1日实施) ★安阳市、焦作市降格为县级市 ★鹤壁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安阳专区管辖 ★三门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洛阳专区管辖 ★设立温县,以原温县并入泌阳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宁陵县,以原宁陵县并入雎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栾川县,以原栾川县并入嵩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开封县,以原开封县并入开封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安阳县,以原安阳县并入安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新乡县,以原新乡县并入新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获嘉县,以原获嘉县并入新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武修县,以原武修县并入焦作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博爱县,以原博爱县并入焦作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商丘县,以原商丘县并入商丘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许昌县,以原许昌县并入许昌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偃城县,以原偃城县并入漯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南阳县,以原南阳县并入南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信阳县,以原信阳县并入信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宝丰县,以原宝丰县并入平顶山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信阳县驻地由信阳市市区迁至信阳县平桥镇(1961年10月) ★淅川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上集(1961年11月) ★孟津县驻地由旧孟津镇迁至长华镇 ★郑州市建设区更名为中原区 ★山西省阳城县郭庄生产大队划归河南省济源县(国务院1961年11月7日批准)

1962年
★设立陕县,以原陕县并入三门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3月27日批准) ★设立淮滨县,以原淮滨县并入息县的地区和并入固始县的期思、张庄2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 ★设立淇县,以原淇县并入汤阴县和鹤壁市的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 ★设立通许县,以原通许县并入尉氏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

1963年
★巩县驻地由东站镇迁至孝义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10月26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8月21日批准) ★河南省的东明县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国务院1963年3月23日批准)

1964年
★撤销平顶山市,设立平顶山特区(地级) (国务院1964年6月23日批准) ★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涧西区、洛北区、瀍河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4年4月30日报告备案) ★山东省莘县的前任屯村、后任屯村划归河南省南乐县;河南省南乐县的杨寨村、东节村、寨节村划归山东省莘县(国务院1964年6月16日批 准,1966年8月10日交接完毕) ★山东省范县、寿张2县金堤河以南和范县城附近地区划入河南省,具体省界划法:山东省寿张县所属跨金堤河两侧的斗虎店、子路堤、侯李 庄、明堤、临河、大寺、关门口、赵台、李堤、孟楼、同堤、南台、刘海等13村仍留归山东省;范县所属的金堤以北的范县县城及金村、张 夫2村划入河南省。以外的地区划入山东省莘县,山东省聊城专区的范县建制划归河南省。(国务院1964年6月16日批准) ★撤销寿张县,分别并入阳谷县和河南省范县(国务院1964年10月31日批准)

1965年
★设立驻马店专区,辖信阳专区的确山、汝南、平舆、新蔡、上蔡、西平、遂平、正阳8县和南阳专区的泌阳县,驻马店镇(国务院1965年6月 16日批准) ★设立周口专区,辖商丘专区的太康、淮阳、鹿邑、郸城、沈丘、项城6县,许昌专区的商水、西华、扶沟3县,驻周口镇(国务院1965年6月 16日批准) ★设立社旗县,以南阳、唐河、方城、泌阳4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社旗镇(国务院1965年11月13日批准) ★设立周口镇(县级),以商水县周口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驻马店镇(县级),以确山县驻马店镇为其行政区域 ★安徽省砀山县西南部仓屯等6个村以王引河为界划归河南省夏邑县(国务院1965年10月18日批准) ★安徽省萧县西南部豆庄等5个村以王引河为界划归河南省永城县;河南省永城县西洪河以东的何寨等4个公社55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萧县(国 务院1965年10月18日批准)

1966年
无变更

1967年
无变更

1968年
★开封市南关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更名为红旗区、红光区、红星区、红卫区 ★郑州市管城区更名为向阳区

1969年
★撤销平顶山特区,设立平顶山市(地级) (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党委1969年3月15日报告备案) ★设立平顶山特区新华区,卫东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69年2月11日批准)

1970年
★设立义马矿区,以渑池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0年1月27日报告备案)

1971年
★开封地区开封县划归开封市;荥阳县划归郑州市(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1年11月8日报告备案) ★洛阳地区的孟津县划归洛阳市(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1年11月8日报告备案) ★撤销平顶山市新华区、卫东区,设立中心区(中共平顶山市委员会1971年6月23日报告备案) ★设立平顶山市郊区(中共平顶山市委员会1971年6月23日报告备案)

1972年
★开封市红旗区、红光区、红星区、红卫区更名为南关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区(中共开封市委员会1972年5月20日报告备案)

1973年
★设立舞钢工区办事处(地级),以舞阳县的杨庄、八台、武功、枣林、尚庄、尹集6公社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3年12月16日 报告备案) ★设立台前办事处,以范县东部原寿张县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3年12月7日报告备案)

1974年
★安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文峰、北关、铁西、郊区4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鹤壁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鹤山、山城、郊区3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焦作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解放、中站、马村、郊区4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新乡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新华、红旗、郊区3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设立云阳办事处,由南召县、方城县析置(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0月17日报告备案)

1975年
★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地级),辖新乡专区的济源县(河南省革命委员会1975年5月2日报告备案) ★设立洛阳市西工区,以洛北区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革命委员会1975年12月20日批准) ★商水县驻地由周口镇迁至老城关

1976年
★洛阳市的孟津县划归洛阳地区(河南省革命委员会1976年11月12日报告备案)

1977年
★撤销舞钢工区办事处,并入平顶山市(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5月30日报告备案) ★撤销娄济源工区办事处,所属的济源县划归新乡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5月30日报告备案) ★开封市开封县划归开封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4月报告备案) ★开封专区的兰考县划归商丘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10月28日报告备案) ★撤销云阳办事处,并入南召县、方城县(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3月20日报告备案) ★撤销平顶山市中心区,设立新华区、卫东区、西区(平顶山市革命委员会1977年5月9日决定报告备案) ★设立平顶山市舞钢区

1978年
★安阳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安阳专区管辖(国务院1778年12月29日批准) ★新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新乡专区管辖(国务院1778年12月29日批准) ★撤销台前办事处,设立台前县(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8年1月11日报告备案)

1979年
★平顶山市的舞钢区划归许昌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9年9月10日报告备案) ★撤销平顶山市西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79年12月12日批准)

1980年
★商丘地区的兰考县划归开封专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0年8月18日报告备案) ★撤销周口镇,设立周口市(国务院1980年9月26日批准) ★撤销驻马店镇,设立驻马店市,以驻马店镇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马店镇的其余部分并入确山县(国务院1980年9月26日批准) ★开封市顺河区更名为顺河回族区 ★郑州市向阳区更名为向阳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0年11月27日批准)

1981年
★撤销义马矿区,设立义马市(国务院1981年4月4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金海区,以郊区的金海、老鸦陈2公社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81年12月25日批准)

1982年
★安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文峰、北关、铁西、郊区4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3月10日报告备案) ★新乡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新华、红旗、郊区3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3月10日报告备案) ★许昌地区的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国务院1982年9月22日批准) ★设立洛阳市吉利区,以孟津县的吉利公社和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金鹅、济涧、南陈、东寨、送庄、郭庄7大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82 年8月13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新密区,以密县来集公社和城关公社的惠沟、五里店、楚沟、杨寨、高沟、甘寨6大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82年8月13日批 准) ★设立新乡市北站区,以郊区北站公社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4月8日批准) ★洛阳市洛北区更名为老城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1月30日批准)

1983年
★撤销濮阳县,设立濮阳市(地级) (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准) ★撤销开封地区,所属的开封、兰考、蔚氏、通许、杞县5县划归开封市;巩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5县划归郑州市(国务院1983年9月 1日批准) ★撤销安阳地区,所属的安阳、淇县、浚县、林县、汤阴5县划归安阳市;内黄、滑县、清丰、南乐、长桓、范县、台前7县划归濮阳市(国务 院1983年9月1日批复,国函[1983]176号) ★新乡地区的新乡、汲县2县划归新乡市;武修、博爱2县划归焦作市(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复,国函[1983]176号) ★许昌地区的宝丰、鲁山、叶县3县划归平顶山市(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准) ★洛阳地区的新安、偃师、孟津3县划归洛阳市(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准) ★郑州市向阳回族区更名为管城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4月28日批准)

1984年
★宝川县的曹镇乡划归平顶山市 ★商水县的赵寨、大康楼、麦仁店、小王营、官坡、聂徐庄、单庄、冯庄、艾营、中村、许寨、紫堂、杨井沿、郑洼14大队;淮阳县的张楼、 北赵寨、马庄、郭埠口、陈滩5大队;西华县的郭庄、下口、觉庄、下楼、李营、徐营6大队划归周口市(国务院1984年10月6日批准)

1985年
★设立濮阳市市区(国务院1985年12月30日批准)

1986年
★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 ★撤销新乡地区,将辉县、获嘉、原阳、延津、封丘5县划归新乡市;武涉、温县、泌阳、孟县、济源5县划归焦作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 批准) ★撤销许昌地区,所属的禹县、长葛、许昌、鄢陵4县划归许昌市;偃城、舞阳、临颍3县划归漯河市;郏县、襄城2县划归平顶山市(国务院 1986年1月18日批准) ★撤销洛阳地区,将栾川、嵩县、汝阳、宜阳、伊川、洛宁6县划归洛阳市;渑池、陕县、灵宝、卢氏3县划归三门峡市;临汝县划归平顶山 市;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 ★濮阳市的长桓县划归新乡市;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 ★安阳市的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 ★设立漯河市源汇区(国务院1986年5月9日批准) ★设立三门峡市湖滨区(国务院1986年5月9日批准) ★设立许昌市魏都区(国务院1986年5月9日批准)

1987年
★撤销濮阳市郊区,设立濮阳县,驻城关镇(国务院1987年4月20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新密区,并入密县(国务院1987年2月16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金海区、郊区,设立邙山区(国务院1987年2月16日批准)

1988年
★撤销济源县,设立济源市(国务院1988年6月25日批准) ★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国务院1988年6月25日批准) ★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国务院1988年6月25日批准) ★撤销汲县,设立卫辉市(国务院1988年10月8日批准) ★撤销辉县,设立辉县市(国务院1988年10月11日批准) ★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国务院1988年11月17日批准)

1989年
★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国务院1989年9月27日批准)

1990年
★撤销平顶山市舞钢区,设立舞钢市(县级)(国务院1990年9月4日批准)。 ★焦作市郊区更名为山阳区(国务院1990年12月27日批准)。

1991年
★撤销巩县,设立巩义市。(民政部1991年6月12日批复 民行批[1991]13号)

1992年
无变更

1993年
★撤销灵宝县,设立灵宝市(民政部1993年5月12日批复 民行批[1993]92号) ★撤销长葛县,设立长葛市(民政部1993年12月14日批复 民行批[1993]245号) ★撤销偃师县,设立偃师市(民政部1993年12月15日批复 民行批[1993]246号) ★撤销项城县,设立项城市(民政部1993年12月16日批复 民行批[1993]247号)

1994年
★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民政部1994年1月24日批复 民行批[1994]25号) ★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民政部1994年4月5日批复 民行批[1994]51号) ★撤销荥阳县,设立荥阳市。(民政部1994年4月5日批复 民行批[1994]52号) ★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市。(民政部1994年5月16日批复 民行批[1994]79号) ★撤销登封县,设立登封市。(民政部1994年5月30日批复 民行批[1994]85号) ★(1)撤销南阳地区、县级南阳市、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中州路。(2)南阳市新设宛城区和卧龙区。宛城区辖 原南阳市的新华、东关2个街道办事处和环城乡,原南阳县的白河、瓦店、官庄3个镇和新店、红泥湾、高庙、茶庵、溧河、汉冢、黄家岗、 金华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办事处建设路;卧龙区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和七一、靳岗、卧龙3个乡,原南阳县的蒲山、漳 河、石桥3个镇和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梅溪街道办事处七一路。(3)南阳市辖原南 阳地区的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旗社县、西峡县和新设的宛城区、卧龙区。原南阳地区的 邓州市由省直辖。(国务院1994年7月1日批复 国函[1994]67号) ★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民政部1994年8月10日批复 民行批[1994]118号)

1995年
无变更

1996年
★撤销孟县,设立孟州市。(民政部1996年4月29日批复 民行批[1996]30号) ★撤销永城县,设立永城市。(民政部1996年10月11日批复 民行批[1996]76号)

1997年
★(1)撤销商丘地区和县级商丘市、商丘县,设立地级商丘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梁园区凯旋中路。(2)商丘市设立梁园区和雎阳区。 梁园区辖原县级商丘市的八八、向阳、东风、3个街道和袁庄、周庄、黑刘庄4个乡,原商丘县的双八、张阁、谢集3个镇和李庄、王楼、刘 口、观堂、平台、周集、水池铺、孙福集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民主东路。雎阳区辖原商丘县的城关、郭村、李口、宋集4个镇和城北、路 河、王坟、勒马、阎集、娄店、冯桥、高辛、坞墙、临马店、毛锢堆、包公庙1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3)商丘市辖原商丘地区的 夏邑县、宁陵县、虞城县、柘城县、民权县、雎县和新设立的梁园区、雎阳区。原商丘地区的永城市由省直辖。(国务院1997年6月1日批复 国函[1997]46号) ★将平顶山市的襄城县划归许昌市管辖。(国务院1997年7月31批复 国函[1997]70号) ★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石龙区辖南顾庄和梁洼、高庄2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国务院1997年12月18日批复 国函[1997]111号) 济源市改由省直辖

1998年
★将陕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三门峡市迁至陕县大营镇。(民政部1998年3月9日批复 民行批[1998]9号) ★(1)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2)信阳市设立浉河区、平桥区。(3)信阳市辖原信阳地区的罗山县、光 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和新设立的浉河区、平桥区。(国务院1998年6月9日批准)

1999年

2000年
★(1)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2)同时对洛阳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国务院 2000年5月20日批准) ★(1)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川汇区。(2)周口市设立川汇区,以原县级周口市的行政区域 为川汇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老街。(3)周口市辖原周口地区的商水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 城县和新设立的川汇区。原周口地区的项城市由河南省直辖。(国务院2000年6月8日批准) ★(1)撤销驻马店地区和县级驻马店市,设立地级驻马店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驿城区。(2)驻马店市设立驿城区,以原县级的行政区 域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富强路。(3)驻马店市辖原驻马店地区的确山县、新蔡县、上蔡县、西平县、泌阳县、平舆县、汝南县、遂 平县、正阳县和新设立的驿城区。(国务院2000年6月8日批准)

2001年
★调整驻马店市部分行政区划:将确山县的古城乡、朱古洞乡、胡庙乡,遂平县的关王庙乡、诸市乡和汝南县的水屯乡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管 辖。(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批准 国函[2001]172号) ★(1)将鹤壁市郊区更名为淇滨区。(2)鹤壁市人民政府驻地由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迁至淇滨区九州路。(国务院2001年12月26日批准 国 函[2001]173号)

2002年
★濮阳市市区更名为华龙区。(民政部2002年12月25日批准 民函[2002]222号) ★(1)撤销安阳市铁西区、郊区,设立安阳市殷都区、龙安区;调整安阳市北关区、文峰区和安阳县的行政区域。(2)殷都区辖原铁西区铁 西路、梅园庄、电厂路、水冶、李珍、纱厂路6个街道,原郊区的西郊乡、北郊乡的三家庄、大司空、西大姓、前皇甫、后皇甫、皇甫屯、杜 小屯、大碾屯、郭王度、武官、侯庄、小营、秋口、双塔、东大姓、西司空、枯河17个村,东郊乡的任家庄村。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3) 龙安区辖原郊区文明大道、太行小区2个街道,东风乡、龙泉镇,东郊乡的侯七里、苏七里、李七里、肖七里、宗村、四府坟、余家庄、侯家 庄、烧盆窑9个村,原安阳县的马投涧乡、善应镇的中龙山、张家庄2个村,曲沟镇的西高平村,水冶镇的北彰武村,宝莲寺镇的丁家庄、郜 家庄、杨家庄、北田村、南田村5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文峰大道西段。(4)北关区辖红旗路、豆腐营、洹北、解放路、灯塔路5个街道,原安 阳县柏庄镇的东石桃、西石桃、桃村口、田桃村、李桃村5个村,韩陵乡的西良贡、养鱼屯、六寺、唐庄、羊毛屯、黄家营、西见山、西于曹 8个村,白壁镇的前崇义、中崇义、后崇义、西六村4个村,原郊区北郊乡的屈王度、方北营、周家营、安阳桥、西漳涧、东漳涧、董王度、 冯家庙、宋家庙、十里铺、马家垒、张贺垒、程寸营、韩王度、缑家垒15个村,原东郊乡的小营、李家庄、杏花村、苏家村、南漳涧5个村。 区人民政府驻洹滨南路。(5)文峰区辖南关、东关、西关、甜水井、头二三道街、东大街、西大街、唐子巷、北大街9个街道,原安阳县的 高庄乡、宝莲寺镇的郭村集、西郭村、杨家井、马束庄、皇甫庄、三十里铺、黎庄、梁家庄、崇召、何官屯、任庄、南马庄、袁薛庄、孙薛 庄、张薛庄、刘薛庄、张村、黎官屯、赵官屯、东风、刘王坡、马官屯、二十里铺、小营、魏家营、牛房26个村,白壁镇的郑家村、晁家 村、盖津店、三府村、任家庄、西瓦亭、东瓦亭7个村,原郊区东郊乡的汪家店、大营、三官庙、石家沟、王村、郭家街、东关、南关、聂 村、后张村、郭家庄11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文明大道。(国务院2002年12月28日批准 国函[2002]123号)

2003年
★调整新乡市市辖区和新乡县行政区划(国务院2003年12月25日批准 国函[2003]134号)。 (1)新乡市新华区更名为卫滨区,北站区更名为凤泉区,郊区更名为牧野区。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行政区域。 (2)将新乡县的关堤乡、洪门镇(不含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定国、吕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11个村)划归红旗区管 辖;将原郊区平原乡的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臧 营13个村划归红旗区管辖。调整后,红旗区辖东街、西街、渠东、南干渠、向阳5个街道和关堤乡、洪门镇。区人民政府驻新生巷。 (3)将原郊区的平原乡(不含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 臧营13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5个村,大召营镇的元庄、十里铺、中召、王固城、 张固城、丁固城、络丝潭7个村,合河乡的东水东、西水东、水南营、水南4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调整后,卫滨区辖中同街、铁西、解 放路、胜利路、健康路、自由路、南桥7个街道和平原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 (4)将新乡县的大块镇划归凤泉区管辖。调整后,凤泉区辖原北站区的行政区域和大块镇。区人民政府驻区府路。 (5)将红旗区的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4个街道和原新华区的新辉路、卫北2个街道划归牧野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定国、吕 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6个村划归牧野区管辖。调整后,牧野区辖和平路、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新辉路、卫北7个 街道和王村镇、牧野乡。区人民政府驻学院路。 ★将郑州市的邙山区更名为惠济区(民政部2003年12月25日批准 民函[2003]270号)。

2004年
★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国务院2004年9月7日批准 国函[2004]69号)。 (1)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 (2)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 民政府驻海河路。 (3)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召陵 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 (4)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源汇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2005年
★调整开封市市辖区和开封县部分行政区划(国务院2005年5月30日批准 国函[2005]44号)。 (1)将开封市郊区的北郊乡、柳园口乡、水稻乡划归开封市龙亭区管辖,将郊区的土柏岗乡、东郊乡划归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管辖。 (2)将开封市南关区的五一街道、郊区南郊乡的浅河、牛墩、刘寺、杨砦、杨寺庄、蔡屯、小王屯、南柴屯、丰收岗9个村和开封县仙人庄 乡划归开封市鼓楼区管辖。  (3)开封市南关区更名为开封市禹王台区。将郊区的汪屯乡、南郊乡(不包括浅河、牛墩、刘寺、杨砦、杨寺庄、蔡屯、小王屯、南柴屯、 丰收岗9个村)划归禹王台区管辖。  (4)开封市郊区更名为开封市金明区。将龙亭区的梁苑街道、鼓楼区的城西街道和开封县的杏花营镇划归金明区管辖。 ★将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政府驻地由金水区南阳路迁至惠济区开元路(民政部2005年7月27日批准 民函[2005]182号)。 ◎撤销清丰县王什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濮阳市华龙区胡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