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环网查询工具 >> 行政区划 >> 中国政区沿革 >> 福建省

福   建   省
更新时间:2005年3月6日

年份导航: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949年以前福建区划沿革

1949年

区别 专区驻地 管辖县(区)名 辖县(区)数(个)
福州市    鼓楼 大根 小桥 台江 仓山 5区
厦门市    思明 开元 禾山 鼓浪屿 4区
第一区 建瓯  建瓯 建阳 浦城 崇安 光泽 松溪 政和 邵武 水吉 9县
第二区 南平  南平 顺昌 尤溪 沙县 将乐 泰宁 建宁 古田 屏南 9县
第三区 福安  福安 宁德 福鼎 寿宁 周宁 霞浦 枯荣 7县
第四区 林森  林森 闽清 永泰 长乐 福清 平潭 连江 罗源 8县
第五区 晋江(今泉州市区)  晋江 惠安 南安 安溪 永春 同安 9县
第六区 龙溪(今漳州市区)  龙溪 海澄 云霄 漳浦 诏安 长泰 东山 南靖 平和 华安 10县
第七区 永安  永安 三元 明溪 清流 宁化 大田 宁洋 德化 8县
第八区 长汀  长汀 龙岩 永定 上杭 武平 漳平 连城 7县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2个省辖市、8个行政督察专区、67个县(含金门县)。
1949年8月26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省辖地级市
1949年10月17日厦门市解放,为地级市

1950年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专区分别更名为建瓯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闽侯专区、泉州专区、漳州专区、永安专区、龙岩专区(福建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14日报告备案)
永安专区的德化县划归晋江专区(政务院1950年10月17日批准)
泉州专区、漳州专区分别更名为晋江专区、龙溪专区(福建省人民政府1950年9月18日报告备案)
建瓯专区更名为建阳专区(福建省人民政府1950年9月27日报告备案)
设立泉州市(县级),以晋江县的城区和城郊8个乡为其行政区域(政务院1950年11月1日批准)
设立漳州市(县级),以龙溪县的城区为其行政区域(政务院1950年11月1日批准)
林森县更名为闽侯县(福建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19日报告备案)
林森县驻地由福州市西郊西涧乡迁至义序
闽侯县驻地由义序迁至尚安(1950年4月)
屏南县驻地由双溪镇迁至长桥(福建省人民政府1950年8月28日批准)
平和县驻地由九峰迁至琯溪(小溪镇) (福建省人民政府1950年11月30日批准)

1951年

宁洋县驻地由双洋镇迁至小陶镇(内务部1951年6月1日批准)
晋江县驻地由城关迁至青阳镇(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1951年5月12日批准)
设立福州市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水上、盖山、鼓山、洪山9区(福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8月28日报告备案)

1952年

设立厦门市开元、思明、鼓浪屿3区(福建省人民政府1952年8月12日批准)
设立福州市新店区(福州市人民政府1952年2月23日报告备案)

1953年

闽侯县驻地由尚安迁至螺洲(1953年5月)

1954年

设立厦门市禾山区(福建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4日批准)

1955年

撤销福州市盖山、鼓山、洪山、新店4区(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3月4日批准)
浙江省平阳县的台山列岛划归福建省福鼎县(国务院1955年8月4日批准)

1956年

1956年底,全省共辖5个专区、2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63个县、7个市辖区。
撤销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国务院1956年3月26日批准)
撤销闽侯专区,所属闽侯县划归省直辖;闽清县划归南平专区;长乐、连江、罗源3县划归福安专区;永泰、福清、平潭3县划归晋江专区(国务院1956年3月26日批准)
撤销永安专区,所属明溪、三元2县划归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4县划归龙岩专区(国务院1956年3月26日批准)
设立南平市(县级),以南平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6年11月16日批准)
撤销柘荣县,并入福安县(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
撤销宁洋县,分别并入龙岩县、漳平县、永安县(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
撤销水吉县,分别并入建阳县、建瓯县、浦城县(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
撤销明溪县、三元县,合并设立三明县,驻原三元县县城(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
东山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西铺镇(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24日批准)
屏南县驻地由长桥迁至古坋镇(古峰镇)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7月13日批准)
撤销福州市大根区、小桥区、水上区,并入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5月3日批准)

1957年

古田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罗华(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7年11月5日批准)

1958年

晋江专区的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8月6日批准)
省直辖的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8月6日批准)
撤销厦门市禾山区(厦门市人民委员会1958年1月7日批准)
浙江省庆元县隆官乡张天村划归福建省(国务院1958年3月21日批准)

1959年

南平专区的松溪县、政和县划归福安专区(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59年7月1日批准)
设立闽侯专区,辖省直辖的闽侯县;南平专区的闽清县;福安专区的长乐、连江2县;晋江专区的永泰、福清、平潭3县;专署驻闽侯县(国务院1959年8月31日批准)

1960年

设立三明市(地级),以三明县的城区为其行政区域。辖南平专区的三明县(国务院1960年5月26日批准)
撤销南平县,并入南平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清流县、宁化县,合并设立清宁县,以宁化县和清流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清流县其他地区并入永安县、连城县(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龙溪县,海澄县,合并设立龙海县,驻石码镇(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松溪县,政和县,合并设立松政县,驻原松溪县旧址(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设立福州市马尾区(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60年11月3日批准)

1961年

撤销清宁县,分别设立清流县、宁化县(国务院1961年8月16日批准)
设立柘荣县,以原柘荣县并入福安县的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8月16日批准)

1962年

闽侯专区的连江县和福安专区的罗源县划归福州市(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5月22日报告备案)
龙岩专区的永安、清流、宁化3县划归三明市(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9月27日报告备案)
撤销松政县,分别设立松溪县、政和县(国务院1962年12月15日批准)

1963年

三明市降格为县级市,设立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和原三明市的三明、永安、清流、宁化4县,驻三明市(国务院1963年4月27日批准)
晋江专区的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5月27日报告备案)
福州市的连江、罗源2县;南平专区的古田、屏南2县划归闽侯专区(福建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8月30日报告备案)
撤销福州市马尾区(福州市人民委员会1963年6月10日批准)

1964年

设立建西县,以南平市和顺昌、建瓯2县三地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4年6月5日批准)
三明县更名为明溪县(国务院1964年3月30日批准)

1965年

至1965年全省共辖7个专区、2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63个县、6个市辖区。

1966年

厦门市开元区、思明区更名为东风区、向阳区(厦门市人民委员会1966年8月25日报告备案)

1967年

本年度无变更

1968年

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分别更名为红卫区、赤卫区、朝阳区(福州市革命委员会1968年8月11日报告备案)
设立福州市郊区(福建省军区党委1968年10月26日报告备案)
设立厦门市郊区(中国人民解放军6645部队党委1968年9月14日报告备案)

1969年

本年度无变更

1970年

撤销建西县,并入顺昌县(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撤销柘荣县,并入福安县、福鼎县(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撤销松溪县、政和县,合并设立松政县,驻原松溪县旧址(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福安专区的松政县划归南平专区(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厦门市的同安县划归晋江专区(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晋江专区的莆田、仙游2县划归闽侯专区(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闽侯专区的古田、屏南、连江、罗源4县划归福安专区(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南平专区的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福安专区驻地由福安县迁至宁德县(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闽侯专区驻地由闽侯县迁至莆田县(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南平专区驻地由南平市迁至建阳县(国务院1970年2月17日批准)
撤销福州市郊区,设立马江区、北峰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18日批准)
闽侯县驻地由螺洲镇迁至甘蔗洲(1970年9月)

1971年

各专区更名为地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1年6月17日报告备案)
福安专区更名为宁德地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1年6月17日报告备案)
闽侯专区更名为莆田地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1年6月17日报告备案)
南平专区更名为建阳地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1年6月17日报告备案)

1972年

总 计 
福州市 
厦门市 
建阳地区 南平市
 建阳县  邵武县  建瓯县  崇安县  松政县  光泽县  顺昌县  浦城县
晋江地区 泉州市
 晋江县  同安县  南安县  惠安县  永春县  安溪县  德化县  金门县
龙溪地区 漳州市
 龙海县  平和县  南靖县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东山县  长泰县  云霄县
龙岩地区 龙岩县  漳平县  长汀县  武平县  上杭县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地区 宁德县  福安县  罗源县  连江县  寿宁县  霞浦县  屏南县  古田县  周宁县  福鼎县
莆田地区 莆田县  福清县  仙游县  长乐县  闽侯县  平潭县  永泰县  闽清县
三明地区 三明市
 沙 县  永安县  明溪县  将乐县  大田县  宁化县  建宁县  尤溪县  清流县  泰宁县


1973年

总 计 
福州市 闽侯县
厦门市 同安县
建阳地区 南平市
 建阳县  邵武县  建瓯县  崇安县  松政县  光泽县  顺昌县  浦城县
晋江地区 泉州市
 晋江县  南安县  惠安县  永春县  安溪县  德化县  金门县
龙溪地区 漳州市
 龙海县  平和县  南靖县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东山县  长泰县  云霄县
龙岩地区 龙岩县  漳平县  长汀县  武平县  上杭县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地区 宁德县  福安县  罗源县  连江县  寿宁县  霞浦县  屏南县  古田县  周宁县  福鼎县
莆田地区 莆田县  福清县  仙游县  长乐县  平潭县  永泰县  闽清县
三明地区 三明市
 沙 县  永安县  明溪县  将乐县  大田县  宁化县  建宁县  尤溪县  清流县  泰宁县

1.莆田地区的闽侯县划归福州市。(国务院1973年6月5日批准)
2.晋江地区的同安县划归厦门市。(国务院1973年6月5日批准)

1974年

总 计 
福州市 闽侯县
厦门市 同安县
建阳地区 南平市
 建阳县  邵武县  建瓯县  崇安县  松溪县  光泽县  顺昌县  浦城县  政和县
晋江地区 泉州市
 晋江县  南安县  惠安县  永春县  安溪县  德化县  金门县
龙溪地区 漳州市
 龙海县  平和县  南靖县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东山县  长泰县  云霄县
龙岩地区 龙岩县  漳平县  长汀县  武平县  上杭县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地区 宁德县  福安县  罗源县  连江县  寿宁县  霞浦县  屏南县  古田县  周宁县  福鼎县  柘荣县
莆田地区 莆田县  福清县  仙游县  长乐县  平潭县  永泰县  闽清县
三明地区 三明市
 沙 县  永安县  明溪县  将乐县  大田县  宁化县  建宁县  尤溪县  清流县  泰宁县

1.设立松溪县,以合并于松政县的原松溪县行政区域为松溪县行政区域,由建阳地区管辖。(国务院1974年12月6日批准)
2.设立政和县,以合并于松政县的原政和县行政区域为政和县行政区域,由建阳地区管辖。(国务院1974年12月6日批准)
3.设立柘荣县,以合并于福安、福鼎二县的原柘荣县行政区域为柘荣县行政区域,由宁德地区管辖。(国务院1974年12月6日批准)

1975年

撤销福州市北峰区,设立郊区(福州市革命委员会1975年7月10日批准)

1976年

本年度无变更

1977年

本年度无变更

1978年

设立厦门市杏林区,以郊区的杏林公社为其行政区域(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8年1月27日批准) 撤销福州市马江区,并入郊区(福州市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24日报告备案) 设立福州市环城区,以市郊5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福州市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24日报告备案) 福州市红卫区、赤卫区、朝阳区分别更名为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福州市革命委员会1978年4月27日报告备案)

1979年

总 计 
福州市 闽侯县
厦门市 同安县
建阳地区 南平市
 建阳县     建瓯县     浦城县     邵武县     顺昌县     崇安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宁德地区 宁德县     福安县     连江县     福鼎县     霞浦县     古田县     罗源县
 寿宁县     周宁县     屏南县     柘荣县
莆田地区 莆田县     仙游县     福清县     长乐县     永泰县     平潭县     闽清县
晋江地区 泉州市
 晋江县     南安县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龙溪地区 漳州市
 龙海县     漳浦县     诏安县     平和县     云霄县     南靖县     长泰县
 东山县     华安县
龙岩地区 龙岩县     上杭县     永定县     长汀县     武平县     连城县     漳平县
三明地区 三明市
 尤溪县     宁化县     大田县     永安县     沙 县     将乐县     清流县
 建宁县     泰宁县     明溪县

厦门市东风区、向阳区更名为开元区、思明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10月18日批准)

1980年

福建省1980年行政区划:7个地区、2个省辖市,4个地区辖市、62个县
本年度无变更

1981年

总  计7个地区、2个省辖市,5个地区辖市、61个县、10个市辖区
福州市 郊 区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环城区
 闽侯县
厦门市 郊 区  开元区  思明区  杏林区  鼓浪屿区
 同安县
建阳地区 南平市
 建阳县  邵武县  建瓯县  崇安县  松溪县  光泽县  顺昌县  浦城县
 政和县
晋江地区 泉州市
 晋江县  南安县  惠安县  永春县  安溪县  德化县  金门县
龙溪地区 漳州市
 龙海县  平和县  南靖县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东山县  长泰县
 云霄县
龙岩地区 龙岩市
 漳平县  长汀县  武平县  上杭县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地区 宁德县  福安县  福鼎县  寿宁县  霞浦县  柘荣县  罗源县  屏南县
 古田县  周宁县  连江县
莆田地区 莆田县  仙游县  永泰县  福清县  平潭县  闽清县  长乐县
三明地区 三明市
 沙 县  明溪县  将乐县  大田县  宁化县  建宁县  尤溪县  清流县
 泰宁县  永安县

撤销龙岩县,设立龙岩市(国务院1981年9月21日批准)

1982年

撤销福州市环城区,并入郊区(福建省人民政府1982年8月19日批准)
设立福州市马尾区,以郊区的马尾镇、马尾公社为其行政区域(福建省人民政府1982年8月19日批准)

1983年

1.撤销莆田地区,将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5县划归福州市,将莆田、仙游2县划归晋江地区。(国务院1983年4月28日批准)
2.将宁德地区连江、罗源2县划归福州市。(国务院1983年4月28日批准)
3.撤销三明地区和县级三明市,设立地级三明市,将永安、宁化、清流、明溪、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大田10县划归该市管辖。(国务院1983年4月28日批准)
4.撤销邵武县,设立县级邵武市。(国务院1983年10月17日批准)
5.设立地级莆田市,以莆田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将晋江地区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管辖。(国务院1983年9月9日批准)
6.设立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福建省人民政府1983年批准)
7.设立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

1984年

撤销永安县,设立永安市(国务院1984年9月12日批准)

1985年

1.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设立泉州市(地级),辖原晋江地区的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7县(国务院1985年5月14日批准)
2.撤销龙溪地区、漳州市,设立漳州市(地级),辖原龙溪地区的龙海、云霄、漳浦、诏安、长泰、东山、南靖、平和、华安9县(国务院1985年5月14日批准)【注:漳州市设立芗城区(批准时间尚不清楚)】
3.设立泉州市鲤城区(国务院1985年12月23日批准)

1986年

本年度无变更

1987年

1.设立厦门市湖里区;厦门市郊区更名为集美区(国务院1987年6月10日批准)
2.设立石狮市,以晋江县的石狮、永安、蚶江3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的行政区域(国务院1987年12月27日批准)

1988年

1.建阳地区更名为南平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建阳县迁至南平市(国务院1988年10月24日批准)
2.撤销宁德县,设立宁德市(国务院1988年10月4日批准)

1989年

1.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国务院1989年8月21日批准)
2.撤销福安县,设立福安市(国务院1989年11月13日批准)

1990年

1.撤销漳平县,设立漳平市(国务院1990年8月15日批准)
2.撤销福清县,设立福清市(国务院1990年12月26日批准)

1991年

本年度无变更
不宜设立莆田市湄州区(民政部1991年12月5日批复 民行批[1991]80号)
泉州市鲤城区不再更名(民政部1991年12月5日批复 民行批[1991]83号)

1992年

撤销晋江县,设立晋江市(民政部1992年3月6日批复 民行批[1992]23号)
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民政部1992年10月20日批复 民行批[1992]121号)

1993年

撤销龙海县,设立龙海市(民政部1993年5月12日批复 民行批[1993]94号)
撤销南安县,设立南安市(民政部1993年5月12日批复 民行批[1993]95号)

1994年

总 计7个地级市 2个地区  18个市辖区 15个县级市 48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县(大同镇)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宁德地区
(宁德市)
 宁德市       福安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福鼎县(桐山镇)
 周宁县(狮城镇)
龙岩地区
(龙岩市)
 龙岩市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1.撤销长乐县,设立长乐市。(民政部1994年2月18日批复 民行批[1994]28号)
2.撤销建阳县,设立建阳市。(民政部1994年3月4日批复 民行批[1994]40号)
3.(1)撤销南平地区和县级南平市,设立地级南平市,市人民政府驻八一路。(2)南平市新设延平区,以原南平市为其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前路。(3)南平市辖原南平地区的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和新设的延平区。原南平地区的邵武市、武夷山、建瓯市、建阳市由省直辖。(国务院1994年9月5日批复 国函[1994]94号)

1995年

总  计7个地级市 2个地区  18个市辖区 16个县级市 47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县(大同镇)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宁德地区
(宁德市)
 宁德市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龙岩地区
(龙岩市)
 龙岩市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1.撤销福鼎县,设立福鼎市。(国务院1995年10月13日批准)
2.(1)福州市郊区更名为晋安区。(2)并对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国务院1995年10月27日批复 国函[1995] 102号)
① 鼓楼区:辖水部、安泰、东街、鼓东、鼓西、华大、南街7个街道办事处,五四街道的思儿亭、汤边2个居委会,东门街道的东大、温泉、金汤、琼河、东水、琼新、河西、河东、东湖、澳桥、汤门11个居委会,从原郊区划入的洪山镇和新店镇的义井、湖前2个居委会,从台江区划入的茶亭街道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② 台江区:辖瀛洲、新港、后洲、茶亭、洋中、双杭、苍霞、帮洲、义洲、上海新村10个街道办事处,从原郊区划入的台江镇及所辖的南公、曙光、红旗、双丰、红星5个居委会和洪山镇的祥坂、长汀、高桥3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③ 仓山区:辖仓前、对湖、临江、上渡、下渡、三叉街6个街道办事处,从原郊区划入的建新、仓山、盖山、螺洲、城门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④ 马尾区:辖马尾街道办事处和马尾镇,从原郊区划入的亭江、琅岐2个镇和岐山镇的魁岐、建坂、龙门、双协、快洲5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⑤ 晋安区:辖鼓山、新店、宦溪3个镇和日溪、岭头、红寮、鼓楼4个乡,洪山镇的东门、紫阳2个居委会,台江镇的登云、鹤林、竹屿、岳峰、象园5个村(居)委会,从鼓楼区划入的王庄新村、东门、五四3个街道办事处和水部街道的紫阳、紫新、砌池、丝绸厂、福马5个居委会,从台江区划入新港街道的连潘、连辉、象园3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鼓山镇。

1996年

总  计8个地级市 1个地区  21个市辖区 15个县级市 46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德地区
(宁德市)
 宁德市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1.设立漳州市龙文区。将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村委会,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个村委会,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龙海市的郭坑镇,龙海市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西洋、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村委会和梧浦村委会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步文镇。(国务院1996年5月31日批复 国函[1996]38号)
2.(1)撤销龙岩地区和县级龙岩市,设立地级龙岩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新罗区。(2)龙岩市设立新罗区,以原县级龙岩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新罗区中心东路45号。(3)龙岩市辖原龙岩地区的长汀县、永定县、武平县、连城县、上杭县和新设立的新罗区,原龙岩地区的漳平市由省直辖。(国务院1996年11月20批复 国函[1996]100号)
3.撤销同安县,设立厦门市同安区,区人民政府驻大同镇。 (国务院1996年11月20批复 国函[1996]101号)

1997年

总  计8个地级市 1个地区  23个市辖区 15个县级市 46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德地区
(宁德市)
 宁德市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调整泉州市鲤城区的行政区域,增设丰泽区和洛江区。(国务院1997年6月3日批复 国函[1997]42号)
① 鲤城区:辖临江、海滨、鲤中、开元4个街道和江南、浮桥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打锡街。 ② 丰泽区:辖泉秀、丰泽、东泽、华大4个街道和城东、东海、北峰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丰泽街道。 ③ 洛江区:辖河市、马甲、罗溪3个镇和虹山乡。区人民政府驻河市镇。

1998年

总  计8个地级市 1个地区  23个市辖区 15个县级市 46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德地区
(宁德市)
 宁德市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1999年

总  计9个地级市 24个市辖区 14个县级市 46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 德 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1)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设立地级宁德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蕉城区。(2)宁德市设立蕉城区,以原县级宁德市的行政区域为蕉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八一五中路。(3)宁德市辖原宁德地区的霞浦县、柘荣县、寿宁县、古田县、屏南县、周宁县和新设立的蕉城区。原宁德地区的福安市和福鼎市由福建省直辖。(国务院1999年11月14日批准 国函[1999]136号)

2000年

总  计9个地级市 25个市辖区 14个县级市 46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 德 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设立泉州市泉港区。泉港区辖惠安县的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区人民政府驻山腰镇。(国务院2000年4月12日批准)

2001年

总  计9个地级市 25个市辖区 14个县级市 46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莆田县(城厢区)   仙游县(鲤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 德 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2002年

总  计9个地级市 27个市辖区 14个县级市 45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禾山镇)   集美区       同安区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凤岗镇)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荔城区       秀屿区(笏石镇)
 仙游县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 德 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松城镇)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1.调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莆田县。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莆田市城厢区管辖,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秋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归莆田市涵江区管辖。(2)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将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镇、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新浦、南郊、华郊、荔浦、徒门、张镇、西洙、东阳、拱辰、畅林12个村,以及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划归荔城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县巷。(3)设立莆田市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浦、湄洲、东桥、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归秀屿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国务院2002年2月1日批准 国函[2002]9号)
2.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兴隆路23号迁至禾山镇(民政部2002年12月26日批准 民函[2002]223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6月1日批复 闽政[2002]24号)。
同意永春县横口乡政府驻地迁移(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61号)。
撤销南平市延平区茂地镇、大洋乡,设立茫荡镇(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62号)。
撤销永安市吉山乡,并入燕西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63号)。
撤销沙县梨树乡,并入夏茂镇、高桥镇(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64号)。
撤销华安县良村乡,并入华丰镇(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65号)。
调整厦门市杏林区部分行政区划(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69号)。
调整仙游县部分行政区划(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70号)。
同意厦门市同安区大嶝镇政府驻地迁移(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10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277号)。
撤销建阳市潭城镇、童游镇,设立潭城街道、童游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11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330号)。
撤销武夷山市崇安镇、城东乡、武夷镇,设立崇安街道、新丰街道、武夷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11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2]331号)。

2003年

总 计9个地级市  26个市辖区 14个县级市 45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禾山镇)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荔城区       秀屿区(笏石镇)
 仙游县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 德 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调整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国务院2003年4月26日批准 国函[2003]52号): (1)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厦门市思明区管辖。思明区人民政府驻民族路。 (2)将厦门市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集美区人民政府驻银江路。 (3)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 (4)设立厦门市翔安区,将厦门市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区人 民政府驻新店镇。

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1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3]8号); 撤销泉州市丰泽区、鲤城区5个镇建制,设立5个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18日批复 闽政文[2003] 号) 调整福州市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5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3]134号); 调整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 月 日批复 闽政文[2003]142号); 撤销晋江市青阳镇、罗山镇,析出陈埭镇、磁灶镇、安海镇的部分行政村,设立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 塘、灵源6个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6月9日批复 闽政文[2003]163号); 撤销霞浦县松城镇,设立松城、松港2个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7月14日批复 闽政文[2003]209号); 撤销泉州市泉港区山腰镇,设立山腰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7月16日批复 闽政文[2003]216号); 撤销长乐市吴航镇,设立吴航、航城2个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8月8日批复 闽政文[2003]236号); 撤销龙海市石码镇,设立石码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8月13日批复 闽政文[2003]243号); 撤销沙县凤岗镇、虬江乡和琅口镇,设立凤岗、虬江2个街道(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年8月25日批复 闽政文 [2003]258号)。

2004年

总 计9个地级市  26个市辖区 14个县级市 45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禾山镇)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荔城区       秀屿区(笏石镇)
 仙游县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 德 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2005年

总 计9个地级市  26个市辖区 14个县级市 45个县
福 州 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甘蔗镇)   闽清县(梅城镇)   永泰县(樟城镇)   连江县(凤城镇)
 罗源县(凤山镇)   平潭县(潭城镇)
厦 门 市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禾山镇)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莆 田 市 城厢区       涵江区       荔城区       秀屿区(笏石镇)
 仙游县
三 明 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雪峰镇)   将乐县(古镛镇)   大田县(均溪镇)   宁化县(翠江镇)
 建宁县(濉城镇)   沙 县       尤溪县(城关镇)   清流县(龙津镇)
 泰宁县(杉城镇)
泉 州 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螺城镇)   永春县(桃城镇)   安溪县(凤城镇)   德化县(龙浔镇)
 金门县
漳 州 市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市
 平和县(小溪镇)   南靖县(山城镇)   诏安县(南诏镇)   漳浦县(绥安镇)
 华安县(华丰镇)   东山县(西埔镇)   长泰县(武安镇)   云霄县(云陵镇)
南 平 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松源镇)   光泽县(杭川镇)   顺昌县(双溪镇)   浦城县(南浦镇)
 政和县(熊山镇)
龙 岩 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汀州镇)   武平县(平川镇)   上杭县(临江镇)   永定县(凤城镇)
 连城县(莲峰镇)
宁 德 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鳌阳镇)   霞浦县       柘荣县(双城镇)   屏南县(古峰镇)
 古田县(新城镇)   周宁县(狮城镇)




附录1:福建历史沿革
古近代时期
  福建古为闽越地,称七闽。秦代设置闽中郡治东冶(即今福州),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立为冶县,东汉改为东侯官。三国时(260年)设置建安郡。晋代(282年)设置晋安郡。南朝增设南安郡,治南安,后设置闽州和丰州。隋代开皇元年(581年)废郡,改丰州为泉州,大业初年更名为闽州,大业三年(607年)又废州改设为建安郡。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建安郡改为建州,治闽县(今福州)。武德五年设置丰州,治志安,武德六年分设泉州,治闽县;贞观初年丰州并入泉州;垂拱二年(686年)析出泉州南部设置漳州,治漳浦(今云霄);圣历二年(699年)泉州析地设置武荣州,治南安;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更名为泉州,治晋江,改泉州为闽州,治闽县(今福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更名为福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称由此始;天宝元年(724年)改属江南东道,改福建经略使为长乐经略使;乾元元年(758年)以长乐郡为福州都督府,经略使改为都防御使;上元元年(760年)升格为节度使。
  五代时梁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贞明六年(920年)在福州设立大都督府;长兴四年(933年)福州升为长乐府;开运二年(945年)改长乐府为东都。宋代雍熙二年(985年)设立福建路。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第二年改为行中书省,后行省迁回福州。明代改设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清代继承明制,省辖府、县两极,省府之间设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福建省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1887年)台湾从福建析出设立台湾省;清末,全省行政区划为4道、9府、2州、58县、6厅。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全省划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4道。民国三年(1915年)以原辖区改为闽海道(闽东)、厦门道(闽南)、汀漳道(闽西)建安道(闽北)。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福州为首都,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平、兴泉、龙汀4个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辖64个县。民国23年(1934年)人民革命政府解散,又成立福建省政府,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公署,仍辖64个县。民国24年(1935年)设立厦门市。民国27年(1938年)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全省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1个市、62个县、7个特区。民国30年(1941年)福州沦陷,第一区专署迁往福安。民国32年(1943年)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64县、2个特区。民国34年(1945年)省政府迁回福州。民国35年(1946年)福州市正式成立,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66个县。民国36年(1947年)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67个县、2个市。(资料来源:
福建乡音网

附录2:福建历史

(一)闽越族的变迁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称为闽人。古代的七闽部落和楚国都是被称为“蛮”的南方民族。七闽的分布地域甚广,包括今天的福建全部、广东东部潮梅一带、浙江旧温、台、处三府属。古闽人是拜蛇为祖先的。这种民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保存着。
  周晋王卅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国亡于楚。越王族于是航海入闽,越国国民徙居越迁山(今福建长乐县)。越族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习惯与中原华夏族有很大差别,越人身体矮小、短面、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而大,习惯傍水而居、好水斗、善于驾舟行筏、还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但勾践却自称为夏禹后裔,居然同北方的齐鲁晋卫有了共同的民族意识。越国人善冶炼,福州市北的冶山和剑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
  越族入闽之后就与七闽土著发生融合,并在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闽越族由此形成。
  无疆又七传至无诸,自立为闽越王,成为闽越族的首领。与当时的越东海王摇同为越王勾践的后裔。秦始皇占领福建后,废无诸、摇的王号,降为君长,但仍留在闽中,秦没有像对南越那样派守尉令长治闽。秦始皇在福建设立闽中郡,但只是名义而已,并没有实施统治。闽中郡是福建最早的建制,辖地与七闽基本相同(实际上它还包括了今江西铅山县)。
  为了加强对闽中的控制,秦王朝一方面把大量闽越族人迁移到现在的浙江北部和安徽、江西境内等处;另一方面又把中原的罪犯流放到闽中来。这一政策客观为各民族的互相融合和闽越族的汉化创造了条件。
  秦末暴发农民起义,无诸率兵由闽中北上,闽越军队跋涉关山,深入中原,参加中州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达8年之久。作为传播中原文化的工具的汉语,当时给闽越语言极大的影响。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因无诸有功,封其为闽越王。
  闽越国重新立国后,国势日强,多次扩大领地,成为汉王朝劲敌。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朱买臣率领大军,兵分四路进攻闽越,无诸的继承者东越王余善在闽中筑城抵御汉军。余善兵败,闽越内部发生兵变,余善被杀。汉武帝把闽越贵族官僚势力阶层、军队、部分人口集中的闽越人都迁到江淮一带居住,闽越国92年的统治到此结束。
  前111年汉置揭阳县,所辖包括整个潮汕、兴梅和闽南、赣南一些地方。前85年,汉廷在福州设立冶县,属会稽郡,这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县。冶县建立之初,户口不及1万,主要集中在闽东和闽北山区,居民结构主要是闽越遗民,还有少数南下吴(汉)人。
  由于福建的闽越北迁,泉州一带人去楼空,而因秦亡汉兴而不得归的秦人的后裔,则开始在泉州一带建立属于自己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家园。这前后历时300多年。这批汉人带来的汉语在与少数闽越遗民交际中接受土著语言的一些影响,吸引了它的一些语言成分,但基本保留了上古汉语的主要面貌。潮汕、兴梅一带土著因未遭迁徙,仍不时作乱,波及漳州,而泉州一带仅存失势的闽越遗民,无法形成气候,对汉人无从构成威胁。于是,分散于闽中郡各地的先秦遗民,无不纷纷寻找安靖之处,相聚到此时已人烟稀少且又富庶的泉州一带。 闽越入北迁,汉人入泉州是泉州方言得以形成的关键。 但这个时期的汉人在当地仍属少数,所以汉语在这之前还不可能取代闽越族语言。
  自西汉设立冶县,到东汉末贺齐入闽(公元196年),历300多年,闽中长期安靖,与外界少有战事纷争,这不仅使住在泉州的秦(汉)人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同时还促使不少中原和江东汉人进入闽东、闽北并与逃遁山林复出的闽越人交融。据朱维斡《福建史稿》统计,东汉末福建户数已发展到10万户左右。

(二)中原移民大规模进入
  东吴从建安元年开始,至257年,62年来五次出兵平闽,闽中方归孙权。为了加强对闽中的统治,吴国于260年撤销南部都尉,在福建设立建安郡(在今建瓯),下辖5个县。撤都尉改设郡,实现了以文治代替武人统治的局面。
  此时,江南汉族居民分别由海路和陆路入漫漫,散居全闽各地,尤其是闽东和闽北,他们带来的语言奠定闽东和闽北方言的基础。
  早在三国以前,闽南已有一定数量的居民,户数估计有一万左右。由于冶县建立之后的300年来,闽南泉州地区是朝廷鞭长莫及之处,偶有战事也都集中在闽北、闽东,直至东吴入闽,战火也只波及闽江周围。因此这些入闽汉族移民逐渐占据了整个闽南地区,并且同化这一带的闽越遗民。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西晋于282年从建安郡分出部分地域,另设晋安郡,下辖8个县。于是,福建有两郡十六县:闽北的建安郡所辖建安、吴兴、东平、建阳、邵武、将乐、延平、绥城;沿海和闽西的晋安郡所辖侯官、原丰、温麻、晋安、同安、新罗、宛平、罗江。
  西晋末期,中原地区更加动乱,南迁入闽的北方人更多。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胡、何、邱、詹。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衣冠南渡、八姓入仙”。在此之前,北方汉族人就有进入福建的,但为数较少;永嘉年间及其以后,北方汉人入闽较多,形成了一次高潮。
  汉族人与闽越人朝夕相处,免不了会受闽越语的影响,语言多少吸收了闽越语的一些成分。但是总的说来,泉州地区汉人已是主体,闽越遗民不仅少而且分散,兼之文化较低,因此汉人终以压倒多数的板块迁移方式使汉语占有主导地位,最终取代闽越语。比如莆仙方言,就是外来的中原语系和当地的土著语系(闽越语)混合在一起,经过长期的融合演化形成的。
  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郡治设今南安丰州镇。
  梁太清元年(547年),侯景之乱,三吴沦为战场,长江中下的广陵(扬州)、江州(九江)、建康(南京)、江陵等各城市都成为荒凉之地。这个时期,大批难民离开吴会入闽。三吴难民足迹遍及福建和广东的潮州。这批移民是避难而来,且又分散各地,他们带来的语言(吴语)虽然客不压主,无法取代当地语言,但却给泉州方言等闽语次方言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个时期的语言交融促使闽语内部各次方言进一步趋于一致,留下了一批吴语词汇。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治所在今福州),为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省级建制,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不久,改闽州为丰州,州署设晋安郡(治所在今福州)。
  589年,隋王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降建安、南安二郡为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福建历史上始见“泉州”地名。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至此,闽中全境之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合并为建安郡;全闽九县裁并为闽县、建安、南安、龙溪四县。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622年,唐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627年,丰州撤销,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699年,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仍设今南安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隶属武荣州。700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700年,又于今泉州市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4县。
  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改泉州为闽州都督府(省级建制机构),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此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
  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仍属岭南道,760年清源郡改属江南东道。清源郡领南安、莆田、仙游(原清源县)、晋江四县,后来清源郡复为泉州。
  733年唐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军区长官职),始称“福建”。唐代相继设置福、建、泉、漳、汀五州,至771年正式成立福建观察使,成为地方最高长官,形成颇具规模的行省雏型。
  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军人及其随军家属征蛮并在福建驻扎下来。据《颖川开漳族谱》,陈政先是统率府兵5600名入闽,后又以兵少请援。朝廷命陈政的两个兄长陈敏、陈敷领兵南下。估计入闽的这两支军队有万人左右。他们最终在漳州立足,被称为开漳始祖。
  “安史之乱”时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而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却又成为北方人民避乱南迁的乐土。
  唐朝末年,淮南道光州刺史王绪由于无法应付大军阀秦宗权的勒索,悉举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于885年进入福建,有众数万。后来,由于王绪滥杀部众,光州固始人王潮被推举为新的统帅,由南康经赣州、再转潮阳、到达泉州、立足福州,终于平定福建。王潮死,其弟审知继之,审知死,其子延翰建闽国,更四主而亡。从王氏入闽至闽国灭亡,王氏经营福建达60年之久。在其统治期间,光州、寿州移民散布于福建各地,发展繁衍,对福建人口影响很大。唐代福建地广人稀,元和年间仅有74.4677万户。唐末黄巢入闽,“杀人如蚁”,使福建人口又进一步减少。从当时福建人口比重来看,唐末福建原有人口不过数万户而已,而入闽的光、寿移民又达数万人,若以一户五口为计,仅仅这一批北方移民,可能就占了福建总人口的1/5!
  唐朝五代时期入闽汉人带来的语言已经是中古时期的北方官话方言(即白话文系统)。是时泉州方言民经根深蒂固,北方方言已无法改变泉州方言系统,而只能“入乡随俗”,最终融入泉州方言。
  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升福州为长乐府,立为东郡,领福、泉、建、汀、漳、镛(将乐)、镡(延平)七州。945年,王氏“大闽国”被南唐灭亡,南唐和吴越分割建州与福州。莆田以南的泉、漳二州,为南唐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割据,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并改泉州为清源军。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陈洪进割据。陈洪进割据漳州、泉州达19年之久,拥有近2万人的武装部队。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978年陈洪进上《纳地表》,将其所辖漳、泉二州14县献给宋廷。
  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上承袭唐朝五代之州、县制。宋时的军、州、府实为同级行政机构,州、县以上的路,相当唐朝的道。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979年,划莆田县百丈镇和仙游县游洋镇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一部分,另置兴化县,县治设在古邑(今仙游游洋)。同年,在古邑建太平军,又改为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兴化军隶属福建路。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益王赵 在福州即位,改号景炎,提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
  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同年底兴安州为元军所陷,兴安州改为兴化路。
  北宋仁宗时期闽学开始萌芽,南宋初二程洛学入闽,闽学创始。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福建人朱熹对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闽学发展成熟。
  北宋末年,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兵占领,中原汉族人民第三次大规模南迁,有相当一部分在福建定居。宋代福建户数已突破百万大关,到嘉定年间户数达到159万多。

(三)彻底汉化之后的福建
  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
  1280年,改福建路为福建、泉州、隆兴三个行中书省,后来全部撤消。1321年,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南宋时泉州与广州并称为全国两大商港。元代掌握泉州军政大权的蒲寿庚弃宋降元,使泉州港非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许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在泉州修建了多座清真寺,由于伊斯兰教过于兴盛,以至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伊斯兰教。当时不仅泉州,闽中、闽北也出现许多伊斯兰教徒。天主教于元代传入泉州,元代中国天主教仅有两个教区,,一个在泉州,另一个在北京。
  1357年,亦思法杭人赛甫丁凭其所拥有的武装和市舶的财源,伙同阿米里丁割据泉州,伺机北略兴化、福州,妄图建立“亦思法杭国”。1366年福建行省参政陈友定奉命讨伐番寇,收复兴化,攻克泉州,收复漳州,长达九年之久的亦思法杭兵乱遂告平息。
  1367年,朱元璋在东南一带击败方国珍,决定分水陆两路向福建进军。其中水路则由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廖永忠率舟由明州(今宁波)浮海取福州。不数日,汤和取得福州,派人招谕兴化、漳州、泉州等地。1376年,明廷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以掌行政、司法、军事大权,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
  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合计“八府一州”。明代福建在造船业、印刷业、制瓷业等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教育继元代中落后,又进入一个昌盛时期;虽然王阳阴学说的出现的冲击了朱子学说,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发展。在充满希望的十四世纪,福建如果凭借长期发展起来的工商经济机制,凭借其特有的沿海地理条件,应该在全国最早崛起。但明代统治者志在铲除东南沿海已有的城市经济基础,再加上倭祸严重,明代统治者多次在福建沿海实施严厉的海禁,规定濒海百姓不得擅自下海与番国买卖,并强迫沿海一些岛屿居民内迁大陆。二百年的海禁,极大遏制了福建的发展。海禁促使民间走私贸易发达,走私的中心是漳州龙海的月港,成为与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并称的福建古代四大外贸商港。
  倭祸,在宋元时代就有了。元末明初,日本分裂为南北朝。西南各领主,为了筹集饷款,常派武士来中国沿海抢掠。南朝覆灭后,一部分武士不肯归顺北朝,便下海为寇。明初,被朱元璋消灭的张士诚、方国珍的残余势力逃窜海上,与倭寇相勾结。另有中国沿海一些豪商抵赖不还倭商的货债,倭商愤而烧杀抢掠这些豪商后,也加入倭寇队伍。中国的一些走私犯法分子和海盗,为了与官府对抗,也与倭寇狼狈为奸,使中国东南沿海的倭祸日益严重。戚继光取得抗倭胜利。
  清初,福建先后隶于南京弘光政权和福州隆武政权,并两次被清军攻占,一次为浙江鲁监国起兵克复。至1661年清政府实行截界之前,福建沿海仍处于郑成功(奉南明永历为正朔)和清朝两面政权的统治之中。
  清廷为断绝沿海人民与郑成功联系,不准本地商船运货出海,又下诏沿海地区内迁三十里。后来虽允复界,但又实行闭关政策,沿海一带仍然恢复缓慢。至清政府统一台湾后,才准许商民出海贸易,福建对外贸易转至以厦门为中心,漳州、泉州为两翼。
  清朝,省下分道、府、县三级。与府并行的有直隶厅、州;与县并行的有厅。
  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清初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1684年增设台湾府。至1886年,才分出台湾府设省。至清末,有九府二州、五十八县、六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