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政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导航栏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乡镇简介 地图
概况 邮编:835300 代码:654022 区号:0999 拼音:Chabucha'er Xibo ZizhiXian www.10huan.com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盆地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东经80°31′-81°43′,北纬43°17′-43°57′。东以塔尔德沟为界与巩留县为邻,西以中俄《伊犁界约》线为国界与哈萨克斯坦国相接,南以乌孙山分水岭为界与特克斯、昭苏两县毗连,北隔伊犁河与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相望。县境东西长9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总面积4489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察布查尔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95千米。www.10huan.com
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7.9摄氏度,年均降水206毫米。
行政区划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2个镇、11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察布查尔镇
爱新舍里镇
堆齐牛录乡
孙扎齐牛录乡
绰霍尔乡
纳达齐牛录乡
扎库齐牛录乡
米粮泉回族乡
坎乡
阔洪奇乡
海努克乡
加尕斯台乡
琼博拉乡。境内有:良繁场、察布查尔奶牛场、平原林场、山区林场、六十七团、六十八团、六十九团。www.10huan.com
历史沿革
西汉之前,公元前2世纪,察布查尔僻处要荒,未隶版图,先后为寨种、月氏居牧。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列入汉朝版图。西汉迄晋为乌孙国,南北朝时期为悦般国,隋唐为西突厥属地。至唐为昆陵都护府下温鹿洲都督府辖地,公元720年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南宗属西辽辖,元初为察合台封地,至公元1274年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辖。元末为翰亦刺地,明属也先瓦刺之后,分四卫拉特,准噶尔部崛起居之。至清兴,准噶尔建庭于此,成为准噶尔政治、宗教之中心和浑台吉噶尔丹策凌兀鲁思(即蒙语领地之意)。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察布查尔变为荒无人烟的原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自东北调遣锡伯军民共约3000余人西迁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乾隆三十年(公元1767年),按新额鲁特例,不论旗分,以近200户为一牛录,锡伯昂吉共编为八旗八牛录:镶黄旗(乌珠牛录)、正黄旗(寨牛录)、正白旗(依拉齐牛录)、正红旗(堆齐牛录)、镶白旗(孙扎齐牛录)、镶红旗(宁古齐牛录)、正蓝旗(纳达齐牛录)、镶蓝旗(扎库齐牛录)。锡伯八旗,后称锡伯营,隶属于伊犁将军府锡伯营领队大臣直辖。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为“伊犁塔兰奇苏丹汗国”地方割剧政权所辖。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沦为沙俄殖民地,划归俄七河省管辖。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锡伯营仍属伊犁将军统辖。民国元年(1912年),伊犁革命临时政府被撤销后,锡伯营属伊犁镇边使署辖,至1915年新疆省都督杨增新将伊犁镇边使署改为伊犁镇守使署后,锡伯营改属伊犁镇守使署辖,受新疆都督节制。今县境内坎乡、海努克、加尕斯台,自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起皆属宁远城阿奇木伯克辖,至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隶属宁远县辖(今伊宁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归巩留县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4日),伊犁屯垦使邱宗浚宣布撤销伊犁锡伯营(包括四营),同时成立河南设治局(因处伊犁河南岸而命名)。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1日),升格为县,正式成立河南县,海努克、加尕斯台同时划归河南县辖,隶属于伊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河南县被鉴定为三等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4日),河南县因与河南省重名,改名宁西县。1944年成立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政府,宁西县改称苏木尔县。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1950年6月11日苏木尔县复称宁西县,并宣告成立宁西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专员公署。1951年,坎乡由伊宁县划归宁西县辖。1954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宁西县更名为“察布查尔”,并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疆域演变】 清代以前,察布查尔属古民族游牧区,其境范围不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锡伯营进驻察布查尔后,其境域范围有了比较明显的界线。清乾隆三十二年至嘉庆十三年(公元1767--1808年),锡伯营驻守疆域范围西至今哈萨克斯坦国境内察林河,东至今县境加尕斯台乡,东西长约120千米;南自厄鲁特牧地(即今乌孙山北麓)起,北至伊犁河,南北宽约40千米,总面积约4800平方千米。锡伯营实际巡查境域范围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清嘉庆十三年至光绪七年(公元1808--1882年),锡伯营察布查尔大渠挖成后,经伊犁将军批准,将锡伯营界东移至积水潭(今阔洪奇),其疆域东西延长为约130千米,总面积约5200平方千米。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2年),中俄定约《伊犁界约》后,与霍尔果斯河口对直头胡、特奇勒干山以西大片土地皆被划入俄境。锡伯营界疆域东西长缩短为约75千米,总面积约3400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8年),废锡伯营八旗制,成立河南设治局。1940年1月1日升格为县,正式成立河南县,同时将加尕斯台和海努克由巩留县划入河南县辖。河南县辖境:北自伊犁河,南至乌孙山分水岭,西自中俄《伊犁界约》国界线,东至阔洪齐,总面积约为3638平方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坎乡由伊宁县划归宁西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后,始成现在的疆域面积4430.24平方千米。
(以上摘自“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府网站”)
2000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2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183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察布查尔镇 20990
爱新舍里镇 8000
堆齐牛录乡 6415
孙扎齐牛录乡 8666
绰霍尔乡 7170
纳达齐牛录乡 5387
扎库齐牛录乡 11987
米粮泉回族民族乡 4218
坎乡 10672
阔洪齐乡 7107
海努克乡 10953
扎格斯台乡 11873
琼博拉乡 8055
种羊场虚拟乡 5124
良种繁育场虚拟乡 1897
察布查尔奶牛场虚拟乡 9831
兵团六十七团场虚拟乡 7304
兵团六十八团场虚拟乡 8967
兵团六十九圆场虚拟乡 7218 www.10huan.com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2个镇(察布查尔镇、爱新舍里镇)、11个乡(堆齐牛录乡、孙扎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乡、绰霍尔乡、扎库齐牛录乡、阔洪奇乡、坎乡、海努克乡、加尕斯台乡、琼博乐乡、米粮泉回族乡),4个居委会、55个村委会,另有安班巴格良繁场、察布查尔托博种羊场等2个地方国营农牧场。
地图www.10huan.com
乡镇简介www.10huan.com
锡伯族简介(摘自“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府网站”)
是古代鲜卑族的后裔。现代锡伯族的先祖是原居留于大兴安岭及嫩江、绰尔河、洮尔河流域的鲜卑遗众。锡伯,在汉文史藉中有室韦、矢比、西棘、西北、席百、席比等不同的译音和写法,实际上锡伯是鲜卑的转音。
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乾政府为了加强西北防务,从盛京(沈阳)等东北各地调遣锡伯官兵及其家眷4030多人,西迁伊犁,驻防察布查尔,成为察布查尔的主体民族。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县境内察布查尔镇、爱新舍里镇、堆齐牛录乡、孙扎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乡、扎库齐牛录乡、另在安班巴格良繁场、察布查尔托博种羊场等各乡、场也有散居锡伯族。
历史上的锡伯族,是从氏族部落,即从血缘为纽带的“哈拉”(胞族)及其分化成的“莫昆”(即氏族)为其基本社会组织的。察布查尔的锡伯族现约有20多个哈拉姓,由这些哈拉又分化出许多莫昆。锡伯族莫昆不少都保留有家谱,世代相传。至清代锡伯族被编为八旗后,这种氏族组织又和八旗制度结合,延续下来。锡伯族的经济生活,十六世纪末叶以前是狩猎和捕鱼占着重要地位,被称为“打牲部落”,至十七世纪初即进入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阶段。锡伯族在西迁伊犁200多年间,屯垦戍边,兴修水利,曾参与不少水利工程,为发展察布查尔和伊犁的农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察布查尔的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满语支。锡伯族不仅通晓本民族语言,一般都兼通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有不少人还通晓蒙古语、俄罗斯语,素有“翻译民族”之称。锡伯族重视文化教育,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
锡伯族的风味小吃有“发面饼”(大烤饼)、辣子酱、花花菜、韭菜合子、南瓜饺子、鱼汤等。锡伯族还有一种吃猪肉的独特方法,即每当杀猪之后,将清炖的猪肉切成片和灌肠、煮熟的猪血拌成酱状,并配以蒜泥或大葱拌着吃,其味道香而不腻。锡伯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与汉族一致,但在过节形式上与汉族稍有差异。除此之外,锡伯族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抹黑节”、“西迁节”等。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即锡伯族的西迁纪念日,这一天锡伯族男女老少都在寺院团聚,共进野餐或出游野外聚餐,以缅怀锡伯族先人为了祖国利益,不惜牺牲民族利益,远离故土,西迁伊犁,长期屯垦戍边的爱国主义精神。
锡伯族的人口变动情况:清乾隆朝,西迁锡伯族官兵家眷及在西迁途中新生男女幼童、跟随亲人而来的闲散人员等,实达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人口共计4030人。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锡伯营人口9337人,其中男4916人,女4421人。先后在嘉庆、道光年间,从锡伯营调拨给索伦营补充兵额之锡伯人共260户,1279人。至咸丰十三年(公元1864年),锡伯营人口已达20000余人。此后,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锡伯族人口逐趋减少。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锡伯营大小人口16990名。光绪朝,锡伯营人口14000人。民国期,由于战祸、服兵役、鸦片和温疫盛行,使锡伯族人口大为减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察布查尔锡伯族人口只有8561人。1964年,锡伯族人口11847,1982年达17362人。2000年末,锡伯族人口达20533人。
行政区划_十环网(www.10huan.com)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