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政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惠农区
导航栏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乡镇简介 地图
概况
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总面积1088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邮编:753200。代码:640205。区号:0952。拼音:Huinong Qu。
行政区划
惠农区辖6个街道、3个镇、3个乡:育才路街道、南街街道、中街街道、北街街道、河滨街街道、火车站街道、红果子镇、尾闸镇、园艺镇、庙台乡、礼和乡、燕子墩乡;惠农简泉农场。
历史沿革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
2005年,惠农区辖6个街道(育才路、南街、中街、北街、河滨街、火车站)、3个镇(红果子、尾闸、园艺)、3个乡(燕子墩、礼和、庙台),共42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面积1254平方千米。人口20.9万,其中城镇人口占71%。(根据宁夏日报专版·2005年09月17日第4版)
乡镇简介
地图
附一 原石嘴山市石嘴山区(Shizuishan Qu):
石嘴山区位于石嘴山市北端,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最北端。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13万(2001年),代码640203,邮编753200。
原为平罗县辖地。1941年设置惠农县时,划归惠农县。
1949年9月惠农县解放,属惠农县第八区。1950年2月,石嘴山调整为第一区第一乡。
1957年,石嘴山镇升格为区级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石嘴山镇与尾闸乡、下营子乡合并成立灯塔人民公社,石嘴山镇名仍保留。
1959年1月,惠农县驻迁往石嘴山镇。
1960年4月,在石嘴山组建南街、北街两个城市人民公社,石嘴山镇撤销。不久以2个城市人民公社为基础,成立了石嘴山市第一、第二2个区,区与公社合一。1962年5月两区合并,定名为石嘴山市城区,下辖6个街道。1963年,将6个街道调整为南街、北街、河滨街、火车站等4个街道。
1972年2月,银北地区成立。1973年6月,石嘴山市由自治区直辖改为地区辖市,石嘴山仍为市属城区。1975年11月,银北地区撤销,石嘴山市升格为地级市,驻地迁至大武口;此时,石嘴山城区改名为石嘴山市第二区。
1981年4月,石嘴山市第二区更名为石嘴山区。1987年6月,撤销石嘴山市郊区成立惠农县时,原属郊区园艺乡的沿环村划入石嘴山区。石嘴山区辖南街、北街、河滨街、火车站等4个街道。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石嘴山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120739人,各街道人口:
育才路街道 14848
南街街道 31641
中街街道 18460
北街街道 14008
河滨街街道 29407
火车站街道 1237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
附二 原惠农县(Huinong Xian):
惠农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端。面积963平方千米,人口7万(2001年),代码640223,邮编753600,驻地马家湾镇。
1941年析平罗县北部设立惠农县,直属宁夏省管辖。1945年,设置宁夏第三行政督察区,惠农县属宁夏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后宁夏第三专员督察区改置为银北专区,惠农县归银北专区。后银北专区撤销,又归宁夏省直辖。
1960年1月,撤销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1987年,撤销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建制,将原属郊区的大武口乡划归大武口区,将园艺乡的一部分划归石嘴山区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
驻地 1941年,惠农设县时,驻宝丰。1954年驻地迁往黄渠桥;1959年迁到石嘴山镇。1960年,惠农县撤销改建为石嘴山市。1987年在石嘴山市郊区的基础是恢复惠农县建制,驻马家湾子。
乡镇调整情况 惠农建县时,辖8个乡,48保,722甲。解放后,全县组建为8个区,下辖48乡。
1952年,调整为6个区27乡;两月后,第四、六区合并为第四区,全县共辖5个区,27个乡。后又将原27个乡改划为31个乡,1953年将5个区的31个乡改划为34个乡。其中第一区驻石嘴山,辖石嘴山、西河桥、下营子、乐土岭、上营子、雷家庙
等6乡;第二区驻宝丰,辖省嵬、宝丰、永屏、庙台、渠羊、礼和、五渠等7乡;第三区驻黄渠拐子,辖燕子墩、通润、东永固、西永固、渠中、外西河、黄渠拐子等5乡;第四区驻黄渠桥,辖黄渠桥、北长渠、南长渠、内西河、安家庄子、通惠、马家高庄、上宝闸等8乡;第五区驻灵沙,辖下甲、东永润、上甲、二闸、双渠、惠北等6乡。
1954年2月,改第二区为宝丰回族自治区,第五区为灵沙回族自治区,第四区改称第二区,34个乡未变动。9月,宁夏省并入甘肃省。当年冬,惠农县撤销第一、二、三区,所辖21个乡合并为石嘴山、尾闸、下营子、东永固、黄渠拐子、渠中、外西河、燕子墩、黄渠桥、高庄、北长渠等11个乡;宝丰、灵沙2个回族自治区未变动。
1956年8月,石嘴山、黄渠桥2乡改设为镇;撤销宝丰、灵沙2个回族自治区,所属的13个乡合并调整为4个回族乡和1个乡(宝丰、五渠、渠羊3乡合并组建为宝丰回族乡;礼和、永屏2乡合并组建为礼和回族乡;二闸、双渠、惠北3乡合并组建为惠北回族乡;下甲、上甲、东永润3乡合并组建为灵沙回族乡;庙台、省嵬2乡合并组建为庙台乡)。此时,惠农县辖2个镇、9个乡和4个回族乡。
1957年,石嘴山镇由乡级镇升格为区级镇;撤销外西河乡并入燕子墩乡;撤销东永固乡并入渠中乡。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惠农县属自治区直管。同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惠农县除保留石嘴山镇外,其他乡镇均撤销,组建为3个人民公社:其中由原尾闸乡、下营子乡和石嘴山镇组建为灯塔人民公社;由原黄渠桥镇、高庄乡、燕子墩乡、惠北乡、黄渠拐子乡和渠中乡的渠中合作社组建为五星人民公社;由原宝丰乡、灵沙乡、庙台乡、礼和乡和渠中乡的东永固组组建为红旗人民公社。11月,三个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尾闸、黄渠桥和宝丰人民公社。
1959年2月,惠农县宝丰、黄渠桥两公社的灵沙、惠北、高庄划归平罗县。1960年1月,撤销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
1987年,撤销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建制,将原属郊区的大武口乡划归大武口区,将园艺乡的一部分划归石嘴山区管辖。1988年8月,在惠农县县驻地设置马家湾镇;至此,惠农县辖马家湾镇和园艺、尾闸、下营子、西永固、燕子墩、庙台、礼和等7乡。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惠农县辖3个镇、6个乡。总人口74499人,各乡镇人口:
马家湾镇 8420
园艺镇 5582
红果子镇 6766
尾闸乡 10894
庙台乡 8116
礼和乡 11333
下营子乡 5022
西永固乡 5030
燕子墩乡 6979
惠农虚拟乡 3879
简泉农场虚拟乡 247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