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环工具网
天气 预报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生活查询
娱乐工具
行政区划
计算/学习
电脑网络
站长工具
交通查询
十环网
中国政区
政区沿革
地名索引
政区地图
历史政区
历史地图
中国帝王列表
历史地名索引
资源下载
工具网
外国政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美洲
外国地名索引
各国国旗
区划代码
首页
>
中国政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大武口区
大武口区
行政区划_十环网 tools.10huan.com
导航栏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乡镇简介
地图
概况
大武口区总面积1007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朝阳东街,邮编:750000。代码:640202。区号:0952。拼音:Dawukou Qu。
行政区划
大武口区辖11个街道、
2个乡
:长胜街道、朝阳街道、人民路街道、长城街道、青山街道、石炭井街道、白芨沟街道、沟口街道、太西街道、大武口乡;隆湖经济开发区。
历史沿革
大武口明带称“打硙口”,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其地理位置重要,古人曾有“求久按之计,须选修打硙口”之说。1943年,民国宁夏省建设厅长李翰园至此,看到“打硙口学堂”,认为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意为武士们在这里打过仗。
1943年时,大武口原属平罗县第四乡。1949年宁夏解放后属平罗县第一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大武口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称大武口公社。1961年,大武口公社划小,仍称大武口公社。1962年9月,平罗县在石炭井组建了包括大武口沟口在内的大武口镇,驻石炭井。1968年,大武口镇驻地迁到大武口,石炭井设立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为镇里派出机构。1970年10月,撤销石炭井街道办事处,将石炭井从大武口划出,设置为石嘴山市石炭井区。
1972年,银北地区成立,大武口镇为银北地区机关所在地。1973年,大武口镇升格为大武口区。1975年11月,银北地区撤销,石嘴山市驻地迁至大武口区。大武口区辖人民路、朝阳、长城、长胜等4个街道和大武口乡。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大武口区辖4个街道、1个乡。总人口133168人,各乡镇人口: 长胜街道 18835 朝阳街道 63515 人民路街道 38756 长城街道 7146 大武口乡 491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96号)调整石嘴山市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划归大武口区管辖。(2)将平罗县的隆湖吊庄乡及崇岗乡的长胜、九泉、潮湖3个村划归大武口区管辖。
乡镇简介
地图
附 原
石嘴山市石炭井区
石炭井区位于石嘴山市市境西部、贺兰山北麓。明代称这里为“上迭里口”,蒙语音译为产石炭的地方。民间称此为石炭沟,1941年改今名。原为平罗县辖地。
1960年7月,在此成立了平罗县大武口镇,驻石炭井。1963年,大武口镇划归石炭井管辖。1968年,大武口镇驻地迁到大武口,石炭井设立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为镇里派出机构。
1970年,石炭井从大武口镇分出,撤销街道办事处,组建为石嘴山市石炭区。1973年6月,石炭区更名为石炭井区。8月,银北地区成立,石炭井区划归银北地区直管。
1975年,银北地区撤销,石炭井区划归石嘴山市管辖,改为石嘴山市第三区。1981年,第三区更名为石炭井区。
石炭井区辖新华北街、新华南街、白芨沟、沟口等4个街道。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石炭井区辖4个街道。总人口60389人,各街道人口: 新华北街街道 21338 新华南街街道 11811 白芨沟街道 19139 沟口街道 810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96号)调整石嘴山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划归大武口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