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政区 > 四川省 > 广元市

元坝区
行政区划_十环网 tools.10huan.com


 导航栏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乡镇简介  地图


概况

  元坝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中南部,北纬31°54′-32°23′,东径105°32′-106°05′。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市中区搭界。总面积1435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2004年)。www.10huan.com
  区人民政府驻元坝镇,距广元18千米,邮编:648021。行政区划代码:510811。区号:0839。拼音:Yuanba Qu。www.10huan.com
  


行政区划

  元坝区辖9个镇、19个乡:元坝镇、卫子镇、家镇、磨滩镇、柏林沟镇、太公镇、虎跳镇、红岩镇、昭化镇、晋贤乡、文村乡、清水乡、张家乡、香溪乡、青牛乡、陈江乡、丁家乡、黄龙乡、石井铺乡、白果乡、梅树乡、明觉乡、射箭乡、朝阳乡、大朝乡、沙坝乡、柳桥乡、子云乡;拣银岩社区街道。www.10huan.com



历史沿革

  长滩河经元坝镇北呈“U”型曲流,在凸岸形成三面环水之圆形冲积坝,取“圆”之谐音“元”命其名为“元坝”。
  西周时,巴、蜀、苴先民在今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建立邦国“ xi ”。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候”。以葭萌为都邑。周慎靓五年(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遂趁机伐蜀并苴,在苴候所在地建置葭萌县,治今昭化,属(秦)蜀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改葭萌县改属广汉郡,分县北部建白水县。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属梓潼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汉寿县为晋寿县。东晋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分梓潼郡北部建晋寿郡,与晋寿郡同治昭化,属梁州。刘宋改晋寿县为益昌县,属白水郡。北魏正始五年(公元508年)改益昌县为京兆县,属东晋寿郡。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改京兆县为益昌县,属晋寿郡。随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晋寿郡,直属利州总管府。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利州,直属义城郡。唐属利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改益昌县为益光县,属益州。北宋太祖初改益光县为益昌县。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改益昌县为昭化县,属利州益州郡。元初属利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广元路。明先后降广元路为广元府、州,昭化县属其管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降广元州为广元县,昭化县改属保宁府。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
  1933年7月33日,红四方面军在元坝镇建立川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嘉陵江苏维埃政府。同年昭化县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1935年4月10日,红四方面军在昭化境内的白田坝建置赤化县苏维埃政权。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放了昭化城。1950年1月,昭化县人民政府在今昭化镇成立,隶属剑阁专置。1952年属广元专置。1953年属绵阳专署。1959年3月22日撤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2月8日广元建市,原广元县更名为广元市中区,元坝隶属广元市中区。1986年撤原昭化、虎跳、王家三个区公所,将其所辖乡并入卫生区公所。
  1989年以卫生区公所辖地建元坝区,且将市中区的元坝、竹园填、马麓、金子山、七佛、建峰、白家、碾子、上寺8乡并入,区人民政府驻地元坝镇,属广元市。(以上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

  1950年1月昭化县人民政府成立,将原昭化县制划分为五个行政区,即城关区、宝轮区、三堆区、虎跳区、龙凤区。1951年增设凉葛区,全县年底为6区,45乡。1952年4月,从虎跳区划出黄龙、麻石、山溪、白果4乡,增设红岩区。从三堆区划出刘家、天隍、白水、沫浴4乡,增设白水区。1953年新建8乡2镇。1955年新建1乡,撤销2区、1乡合并为18乡,4月撤销红岩区。1956年撤销1区、1镇,共10乡,1958年将上寺乡并入白家乡,撤销下寺区公所,恢复宝轮区公所。1959年3月,昭化、广元合并。
  1989年建元坝区,将市中区的元坝镇、柳桥乡划入。
  1991年将竹园镇和金子山、马麓、七佛、建峰、白家、碾子6个乡划归青川县,将上寺乡划归剑阁县。
  辖9镇,即元坝镇、昭化镇、卫子镇、虎跳镇、太公镇、王家镇、磨滩镇、柏林沟镇、红岩镇;19乡,即清水乡、石井铺乡、白果乡、黄龙乡、射箭乡、明觉乡、朝阳乡、大朝乡、沙坝乡、丁家乡、陈江乡、梅树乡、紫云乡、柳桥乡、张家乡、香溪乡、青牛乡、文村乡、晋贤乡;拣银岩社区街道办事处。(以上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
  
  2000年,元坝区辖9个镇、1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3454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元坝镇 22072 卫子镇 8330 王家镇 13161 磨滩镇 11905 柏林沟镇 7937 太公镇 9160 虎跳镇 8490 红岩镇 6096 昭化镇 17447 晋贤乡 7752 文村乡 7093 清水乡 11281 张家乡 9282 香溪乡 4415 青牛乡 6743 陈江乡 5133 丁家乡 4726 黄龙乡 6697 石井铺乡 11029 白果乡 7237 梅树乡 6807 明觉乡 7869 射箭乡 6929 朝阳乡 6336 大朝乡 3618 沙坝乡 4643 柳桥乡 7439 子云乡 4914 www.10huan.com

  2004年,元坝区辖9个镇(元坝、昭化、卫子、虎跳、王家、太公、红岩、柏林沟、磨滩)、19个乡(射箭、明觉、白果、柳桥、沙坝、文村、陈江、青牛、黄龙、清水、梅树、香溪、张家、丁家、晋贤、大朝、朝阳、子云、石井铺)。
  www.10huan.com


地图www.10huan.com

  
链接



乡镇简介www.10huan.com

元坝镇
 [概况] 东邻柳桥乡,西界市中区龙谭乡,南连紫云乡,北接市中区大石、荣山两镇,幅员面积63.7平方千米。辖11个村民委员会,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54人。城镇聚居人口8900人。汉族。镇人民政府驻元坝,距广元18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长滩河经元坝镇北呈“U”型曲流,在凸岸形成三面环水之圆形冲积坝,取“圆”之谐音“元”命其名为“元坝”。
 [沿革] 清属则天里辖三山保。民国初属第二(大石)团区。1933年6月川陕省苏维埃在元坝子建置嘉陵县,同时建元坝子区苏维埃及元坝子、杏树、杨子屯、杨家湾乡苏维埃。1935年置三山联保处。1940年改为元坝乡。1950年建元坝、杏树两乡,属王家区。1951年在大坝场镇大坝区。两乡属大坝区。1955年撤大坝区,两乡划入大石区。同年将原杏 树乡并入元坝乡。1958年将柳桥乡并入,建元坝公社。1961年将柳桥乡划出,建柳桥公社。1975年元坝公社驻址从元坝子迁到砖灰村,仍称元坝场。1978年将嘉川、三青两大队划入紫云公社。1984年改元坝公社为元坝乡。1985年前属广元县大石区公所,同年改元坝乡为元坝镇。1989年前属广元市中区,同年划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将柳桥、紫云及卫子镇的金华村划属元坝镇。1997年柳桥、紫云两乡及金华村划出。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昭化镇
 [概况] 位于元坝区西北部。东与射箭、明觉两乡交界,南与朝阳接壤,西与剑阁县剑门、下寺两镇和市中区赤化、宝轮两镇相连,北与市中区盘龙镇毗邻。幅员面积41.95平方千米。辖8村1个居委会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59户,16093人。汉族。镇人民政府驻昭化,距元坝镇27.5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后蜀置昭武军于利洲。宋太祖平蜀改益昌县名昭化县以示文治,“昭化”得名于此。
 [沿革] 春秋战国为苴候国邑,名葭萌。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苴,建葭萌县治于此。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葭萌县为汉寿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汉寿为晋寿县。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又在此置晋寿郡。刘宋改晋寿县为益昌县,北魏正始五年(公元508年)改益昌为京兆县。北周改京兆为益昌县。随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晋寿郡。后唐改益昌县为益光县。宋初复名益昌县。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改益昌县为昭化县。北宋在昭化县治设昭化镇。1935年建赤化县昭化苏维埃,同年设第一区(城厢区)及城厢联保处。1940年改城厢联保处为城厢镇。1945年改第一区为第二指导区。1950年建城关区,昭化县人民政府迁宝轮院。1955年将城关、石盘乡并入曲回乡。1958年改曲回乡为曲回公社。1959年昭化县并入广元县,改城关区为昭化区。1984年改曲回公社为曲回乡。1985年撤曲回乡建昭化镇,同年属市中区昭化区公所。1986年撤昭化区公所,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撤卫子区公所,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将大朝、朝阳两乡并入昭化镇。1995年大朝、朝阳两乡划出。 昭化在嘉陵江两岸,是川北最古老的古城镇。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卫子镇
 [概况] 在元坝区中部。东邻晋贤、紫云两乡,北与梅树乡为界,西连石井铺、白果两缚,南接柏林沟镇。面积51.5平方千米。辖7村1个居委会,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25人。汉族。镇人民政府驻地卫子寺,距元坝镇18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唐代建寺庙于场南山顶名“明空院”,因山顶形如磨盘,又称 子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 ”字生僻,改“ 子寺”为“卫子寺”。镇以卫子寺而名。
 [沿革] 1933年建立嘉陵县梅树铺苏维埃。1935年属柏龙联保处。1940年属柏龙乡。1951年建 子乡,属广元县新场区。1953年撤 子乡分别并入石井、新场两乡。1961年分新场公社的 子、快乐、和平3个大队和梅树公社的金华、新民、联合、团结4个大队,建 子公社,属新场区。1965年新场区公所迁此改名卫子区。1966年晋贤公社的新荣大队划入,1984年改卫子公社为卫子乡。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1987年改卫子乡为卫子镇。1989年撤卫子区公所,属元坝区。1992年将晋贤、梅树两乡并入卫子镇,将金华村划入元坝镇。1995年将晋贤、梅树两乡分出。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虎跳镇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嘉陵江岸。东依张家、香溪两乡,南接接江乡,西界青牛乡,北连丁家乡。面积53.1平方千米。8村1个居委员会,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867个。汉族。镇人民政府驻地虎跳驿,距元坝43.5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因场北江心有大礁石似凳,传说仙经虎跳凳而过。明清时为水驿,故名虎跳驿。因船工忌“虎”字,又称猫儿跳。
 [沿革] 清代属昭化县积阳里(保)。民国初置虎跳团区。1933年建嘉陵县永宁铺区,辖虎跳驿乡苏维埃。1935年设虎跳联保处,属第二区。1940年虎跳联保处改为虞步镇。1945年改虎跳镇为虎跳乡,属虎跳区。1951年分虎跳东、西北部增设香溪、张家乡。1952年划出东岩、竹江两村属坳盘乡。1953年撤坳盘乡,东岩、竹江两村划归虎跳乡。1956年将陈家、青牛两乡及回龙乡马安村并入虎跳乡。1958年分出青牛、陈家两乡境,同年改虎跳镇为虎跳镇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撤乡建虎跳镇。1986年撤虎跳区公所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92年将陈江、青牛、香溪三乡并入虎跳镇。1995年分出原青牛、陈江、香溪三乡境。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太公镇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连石井铺、清水两乡,南接张家乡,南、北与黄龙乡毗邻。面积50.32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368人,汉族。镇政府驻地太公寺,距元坝镇32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以寺内供姜太公得名。镇以太公寺而名。
 [沿革] 清代属昭化县积阳里辖刘旗(保)。民国初属黄龙团区。1933年建嘉陵县永宁铺区辖太公寺苏维埃。1935年设太公联保处,属第二区。1940年属黄龙乡。1951年黄龙乡江、南部建太公乡,属虎跳区。1958年改太公乡为太公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同年将柏林沟公社的新民和清水公社的大树两大队划入。1966年将原新场公社解放大队划入。1984年改太公公社为太公乡。1986年撤虎跳区公所属广元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改属元坝区。1992年将张家乡并入建太公镇。1995年出张家乡境。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王家镇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南与苍溪县交界,西与柏林沟镇毗邻,北与磨滩、卫子两镇接壤。面积67.7平方千米。辖11个村民委员会,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304人,汉族。镇政府驻地王家坝。距元坝镇29.5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处地小坝,多王姓故名。
 [沿革] 清宣统二年(1910年)增设金帽乡。1915年设十四(王家)团区。1933年建嘉陵县王家坝区,乡苏维埃和贝儿梁乡苏维埃。1935年属新建王家区。1951年分境东建文新乡。1955年将文新乡并入王家乡。1958年改王家乡为王家公社。1984年改王家公社为王家乡。1985年属广元市市中区。1986年撤王家区公所,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将文村、王家两乡合并建立王家镇。1995年分出文村乡境。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磨滩镇
 [概况] 位于元坝区东南部。东、北与旺苍县交界。南与苍溪县毗邻,西与晋贤、王家两乡镇相连。面积91.2平方千米。辖3个村民委员会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777人,汉族。镇政府驻地磨滩子,距元坝镇21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地处河滩,滩中有一大石形似磨,故名。
 [沿革] 1933年建嘉陵县王家坝区观音乡苏维埃、白水区磨滩子乡苏维埃。1940年属广元县王家乡。1950年建观音乡,属王家区。1953年白家、百胜两村由田家乡划入。1958年改观音乡为观音公社。1984年改观音公社为观音乡。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王家区公所。1986年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撤市中区卫子区公所,属元坝区。1992年将乡政府主地迁磨滩子,改观音乡为磨滩乡。同年将苍溪县小新乡并入磨滩乡,改磨滩乡为磨滩镇。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柏林沟镇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连王家镇,西邻太公镇,北接石井铺,卫子两乡镇,南界清水乡。幅员面积49.6平方千米。辖7个村,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610人,汉族。镇人民政府驻地柏林沟,距元坝镇28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据清乾隆壬戌碑记:“柏林沟广善寺为汉代名刹,寺前大柏树一株,院内二株,故曰柏龙乡,又曰柏林沟”。
 [沿革] 境自元明以来为县至府城之重要驿站。清代置柏龙里柏龙保。民国初属金帽乡和第十四(王家)团区。1935年建柏龙联保处。1940年建柏龙乡。1950年建柏林乡属广元县新场区。1951年分柏林乡东部建赤岚乡(同年赤岚乡改名共和乡)。1955年撤共和乡分别并入柏林、新场两乡。1958年改柏林沟为柏林公社。1965年新场区迁 子寺,改名卫子区,属卫子区。1966年将新民大队划属太公公社。1981年改柏林公社为柏林沟公社。1984年柏林沟公社为柏林沟乡。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1989年撤卫子区公所。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撤柏林沟、清水乡建柏林沟镇。1995年分出清水乡境。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红岩镇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南与白果乡交界,西南连沙坝乡,北邻昭化镇及射箭、明觉两乡。面积45.2平方千米。辖6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47人,汉族。镇政府驻地红岩场,在嘉陵江西岸,距元坝25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场对岸紫红色崖下曾建红岩寺,场镇均沿用寺名。
 [沿革] 1951年分张王乡境北建福兴乡,属剑阁县江口区。1952年划归昭化县改名复兴乡,分境东建红岩乡,同属红岩区。1955年撤红岩区,红岩乡属城关区。1956年将复兴乡并入红岩乡。1958年改红岩乡为红岩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属昭化区。1984年改岩公社为红岩乡。1985年属市中区昭化区公所。1986年撤沙坝、红岩两乡建红岩镇。1995年沙坝乡划出红岩镇境。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清水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与王家镇交界,南与苍溪县接壤,西与太公镇毗连,北与柏林沟镇为邻。面积49.6平方千米。辖8村73组,总人口10963人,汉族。(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乡政府驻地清水铺,距元坝镇36千米。乡以驻地命名。
 [沿革] 1933年建嘉陵县永宁铺区清水铺乡功维埃。1935年属广元县柏龙联保处。1950年建清水、龙凤两乡,属广元县新场区。1955年改新场为卫子区,清水乡属卫子区。1966年将大树大队划归太公公社。1984年改清水公社为清水乡。1985年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并入柏林沟镇。1995年划出柏林沟镇复清水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石井铺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中部。南连柏林沟镇、太公镇。西与白果、黄龙两乡为界,北靠明觉乡,面积82.6平方千米。辖10个村,85个村民小组,10379人。汉族,乡政府驻地石井铺,距元坝镇24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昔为站铺,有井以石壁故名。
 [沿革] 1933年建嘉陵县梅树铺区辖石井铺乡苏维埃。1935年属柏龙联保处。1940年改为柏龙乡。1950年建广元县新场区,同年建新场、石井两乡,将石井、观音、人庙、彭家、新生、新华6村并入新场乡,将其余4村并入梅树乡。同年改新场乡为新场公社。1965年将新场区改名卫子区。1966年将新场公社解放大队划属太公公社。1984年改新场公社为新场乡。1985年属广元市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撤市中区卫子区公所,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乡政府驻地迁石井铺,改新场为石井铺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白果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连石井铺乡,南接黄龙乡,北邻红岩镇,西与剑阁县隔江相望。面积85.6平方千米。辖7村,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34人,汉族。乡政府驻地赶场坝,距元坝32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昔建乡驻地白果坪,固有珍稀树木银杏树俗称“白果树”,逐以树名命乡名。
 [沿革] 1951年分黄龙乡地建白果乡属昭化县虎跳区。1952年属昭化县红岩区,同年分白果乡西境和剑阁县张王乡的惠果、朱家两村建三溪乡,同属红岩区。1955年改属昭化县城关区。1956年三溪乡并入白果乡。1958年改白果乡为白果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属昭化区。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黄龙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嘉陵江岸。东邻太公、石井铺两乡镇,南连丁家乡,西与剑阁县张王乡隔江相望,北界白果乡。面积47.9平方千米。辖8个村民委员会,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76人。汉族,乡人民政府驻地黄金口,距元坝镇34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嘉陵江至北纳三岔河,河口多砂金,故名黄金口,传说曾有黄龙自河入江,遂命名黄龙。
 [沿革] 清属昭化县积阳里辖邢镇(保)。民国初置黄龙团区。1933年建嘉陵县梅树铺区易家湾乡苏维埃。1935年设黄龙乡联保处,属第二(虎跳)区属。1940年改为黄龙乡。1945年属第一(虎跳)区署。1950年属虎跳区。1951年分黄龙乡置太公、白果、麻石3乡,同属虎跳区。1952年分黄龙乡境南置丁家乡,属虎跳区。并将黄龙、白果、麻石3乡划属红岩区。1955年撤红岩区,麻石、黄龙两乡划属虎跳区。1956年将丁家、麻石2乡并入。1958年改黄龙乡为黄龙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61年恢复丁家公社。1984年黄龙公社为黄龙乡。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虎跳区公所。1986年撤虎跳区公所,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撤市中区卫子区公所,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将丁家乡并入,1995年分出丁家乡境。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射箭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西部。东南与明觉乡毗邻,西界昭化镇,北接广元市中区盘龙镇、龙谭乡。面积53.35平方千米。辖9个村民委员会,55年村民小组。总人口6815人。汉族。乡政府驻射箭河,距元坝镇39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嘉陵江至此水流湍急,舟行如箭,故名。
 [沿革] 民国初设射箭团区,属昭化县。1933年建嘉陵县梅树铺区三岔河乡苏维埃。1935年建射箭联保处,属昭化县第一(城厢)区。1940年建射箭乡。1945年属第三(城厢)指导区。1950年属城关区。1951年划出射箭乡东北部另建板石乡,东南部建明觉乡,属昭化县城关区。1955年撤板石乡,除和平村划归界牌乡外,其余村并入射箭乡。1958年改射箭乡为射箭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属昭化区。1984年改射箭公社为射箭乡。1985年属市中区昭化区公所。1986年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明觉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西部。东邻梅树乡,南连红岩镇、白果乡,西界射箭乡、昭化镇,北接广元市中区龙谭乡。面积45.9平方千米。辖7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652人。汉族,乡政府驻地明觉寺,距元坝37千米。寺以佛教教义指明悟自心本性即能成佛之意得名。
 [沿革] 1933年建嘉陵县梅树铺明觉寺乡苏维埃。1935年属昭化县射箭联保处。1940年建射箭乡。1951年分射箭乡境东南部建明觉乡,同属昭化县城关区。1952年将境内五角、鹅顶、帽壳三村划入桐子乡,明觉改属红岩区。1955年撤红岩区复属城关区。1956年将桐子乡并入明觉乡。1958年改明觉乡为明觉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属昭化区。1984年改明觉公社为明觉乡。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昭化区公所。1986年改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撤卫子公所属广元市元坝区。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朝阳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培。东与昭化镇、射箭乡毗邻,东南与红岩镇交界,西南与沙坝乡相连,北与大朝乡接壤。面积50.85平方千米。辖6个村民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15人。汉族,乡政府驻地朝阳铺。距元坝镇31千米,名朝阳铺。
 [沿革] 清代属昭化县清和(里)乡的一部份。民国时期,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境内的张家山碾子上,建置张家山乡苏维埃政权。1950年10月成立朝阳乡农协会,行使乡政权职能。1951年,废除保甲制,新建置朝阳乡人民政府,治地朝阳铺。属昭化县城关区。1953年,由朝阳乡分出新民、建设、柏阳、大凉、红岩五个村,建置柏林乡人民政府。治地白家山。1955年12月,撤柏林乡,所属村组并入朝阳乡。1956年春,划出红岩村二个组归沙坝乡。1964年,柏林大队划出一个队归大朝乡。1966年10月,由红岩公社划出五马大队的四个队归该乡所属。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昭化区公所。1986年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元坝区。1992年并入昭化镇。1995年复置朝阳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大朝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西部。东接朝阳乡,北连昭化镇,西邻市中区,南界剑阁县。面积46.35平方千米,辖6个村民委员会,31个村民小组,950户,3680人。距元坝坝48千米。乡政府驻地大木树。以达摩戌(又名大木树)故名。
 [沿革] 自明天启四年到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前,为川陕驿道必须之地的一个重要驻站。清代,属昭化县清和(里)乡的一部份,并在此驻过卫戌兵马。民国初年到二十年前,设保、甲、牌,隶属昭化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建置赤化县大朝乡苏维埃政权。民国二十四年底,置联保,保甲制。属昭化县一区三联保。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十月,增设大朝乡。属昭化县第三区(县的直接属区)。1950年3月成立大朝乡农协会。行使乡政权职能。1951年,废除保、甲制,将原辖的一、六保,旧名沿用新建大朝乡。同年划出七、八保归宝轮区利树乡;九、十保归宝轮区白田乡(今赤化乡);二、三、四、五保和六保的部分归朝阳乡。1952年,将三村的二、三组划归沙坝乡。1964年,朝阳公社柏杨大队划入一个队归该乡所属。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昭化区公所。1986年属广元市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元坝区。1992年并入昭化镇。1995年划出复大朝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沙坝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北与昭化镇交界,西、南与剑阁县接壤,东与红岩乡相连。面积32.45平方千米。辖4村38组。总人口4334人,汉族。乡政府驻沙坝河,距元坝49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为何家河、烂泥渠沟之沙泥淤积小坝,故名。乡以驻地命名。
 [沿革] 昔为剑阁县剑门镇地。1951年分剑门镇东北建沙坝乡,属剑阁县。1952年划归昭化县下寺区,同年划归昭化县红岩区。1955年撤红岩区,属昭化县城关区。1958年改沙坝乡为沙坝公社。1959年沙坝公社属广元县昭化区。1984年属广元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并入红岩镇。1995年从红岩镇分出置沙坝乡。 沙坝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中部,“天下第一雄关”剑门关脚下,地处剑门东麓,幅员面积98平方千米,背靠广元机场和宝成铁路,距国道108线和绵广高速公路仅12千米,辖区内嘉陵江纵贯全境,开通了联通,移动通讯网络,交通、通讯极为便捷。境内海拔在650——800米之间,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丁家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依太公镇,面接虎跳镇,西临剑阁县江口镇,北界黄龙乡。面积39.25平方千米。辖5个村,32个村民小组。1210户4800人,汉族。乡政府设置丁家沟,距元坝镇44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乡政府以驻地命名。
 [沿革] 清末年为张镇,属积阳里。1922年至1935年,属虎跳区置黄龙团防局的第八保、九保,其间(1933年7月)在易家弯设立乡苏维埃,属永宁苏区管辖。1936属第二区十一联保处(太公)。1939年至1949年,太公、黄龙合并为黄龙乡,仍为八、九保。1950年以原保建立农协会。1952年4月与黄龙乡分出,建立丁家乡人民政府。1956年并入黄龙乡,治地黄金口。1961年从黄龙公社划出建立丁家乡人民公社。1984年丁家公社改为丁家乡。1985年属广元市市中区虎跳区公所。1986年属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并入元坝区黄龙乡。1995年从黄龙乡分出复置丁家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陈江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嘉陵江岸,东临虎跳镇,南接青牛乡,西北界剑阁县木马、江口两镇。面积38平方千米。辖6村40组,总人口5024人,汉族,乡政府驻地石板梁,距元坝镇51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以初建乡时驻地陈家口命名。
 [沿革] 清朝末年属积阳里沈旗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属虎跳乡,亦称沈旗,后取消旗的建置,直属虎跳乡的三个保。1934年2月26日至3月36日中国工农红军在境内设立三个苏维埃村,红军转移苏维埃政权随之消失。1934年至1949年乡保建置及辖区未变更。1950年,原三保分划成四个村,成立四个农协会,隶属虎跳乡农协会。1951年3月进行划乡建政,正式成立陈家乡人民政府。1952年2月,将其高北村的陈家湾至江口场头划归剑阁县的江口乡;雷鸣村的洞子坡至樟树坝划归虎跳乡,其余地区共分划为6个行政村。1956年昭化县并入了广元县后,因乡名重复,将陈家乡改为陈江乡。1980年公社迁至石板梁,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2年并入虎跳镇。1995年复置陈江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紫云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西部。东邻旺苍县白水镇,南界晋贤乡,西连梅树乡,北依市中区龙潭乡及柳桥、元坝两乡镇。面积57.5平方千米。辖6个村,33个村民小组,1273户,4894人。汉族,乡政府驻地双洞桥,距元坝区治所10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初治云雾村境新场沟,以王庙前紫荆树的“紫”字和云雾山的“云”字取名。
 [沿革] 1950年分元坝乡南境置紫云乡,属王家区。1951年划属大坝区。1955年复属王家区。1958年建紫云乡人民公社。1975年将黄马、富华2大队划归旺苍县白水公社;将元坝乡的嘉川、三清2大队划入,并迁治韩家垭。1989年属元坝区。1995年10月划出建紫云工委,将金华村并入,直属元坝区。1997年建紫云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柳桥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东部。东、南与旺苍白水镇接壤,西与元坝镇相连,北与市中区荣山镇毗邻。面积57.35平方千米。辖6村,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78人。汉族,乡政府驻地柳桥村境麻柳桥命名,距元坝区治所5千米。
 [沿革] 1950年置柳桥乡,属王家区。1951年更名为柳桥乡。同年分乡东南境置分水乡,同属大石区。1953年撤分水乡,将其辖村并入。1955年属大石区。1958年撤乡并归元坝乡。1961年从元坝乡分出原柳桥乡地置柳桥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柳桥乡。1986年属中心区。1989年属卫子区,同年设立元坝区人民政府后,为区属乡。1992年10月,撤乡并归元坝镇。1995年10月划出建柳桥工委,直属元坝区。1997年建柳桥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张家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邻清水乡,南接香溪乡,西依虎跳镇,北界太公镇。面积49.6平方千米。辖11村,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31人,汉族,乡政府驻地梁家沟,距元坝区治所35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乡以金子村置张家嘴乡苏维埃而名。
 [沿革] 1933年7月红军在金子村张家嘴置张家乡苏维埃,属永宁镇苏区。1935年后属虎跳联保、镇、乡。1951年分虎跳乡东北境设张家乡,治洞坪村境置回龙乡;并划出大雾村属新建的傲盘乡。1953年撤傲盘乡,复将大雾村并入。1958年撤回龙乡,将其徐家、太平、友谊、何家4村并入。1958年置张家人民公社。1981年公社迁治梁家沟。1984年置张家乡。1986年属卫子区。1989年属元坝区。1992年撤乡并入太公镇。1995年复置张家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香溪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南与苍溪县永宁、鸳溪2镇接壤,西与虎跳镇毗邻,北与张家镇交界。面积28.12平方千米。辖5村,32组,总人口4235人。汉族,乡政府驻地白鹤村境,距元坝区治所54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以香溪寺取名。
 [沿革] 1951年分虎跳乡东境置香溪乡,属虎跳区。1952年将傲盘村并归新置的傲盘乡。1953年撤傲盘乡,复将傲盘村并入。1958年建香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香溪乡。1986年属卫子区。1989年属元坝区。1992年撤乡并入虎跳镇。1995年复置香溪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青牛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与虎跳镇交界,南与剑阁县鹤岭镇相壤,西与剑阁县木马镇为邻,北与陈江乡相连。面积39.25平方千米。辖6村,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22人。汉族,乡政府驻地白牛村一组境,距元坝区治所53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以青牛庙命名。
 [沿革] 1951年置青牛乡,属龙凤区。1952年属虎跳区。1956年撤乡并归虎跳乡。1958年从虎跳乡划出复置青牛乡,同年建青牛人民公社。1984年设青牛乡。1986年属卫子区。1989年属元坝区。1992年撤乡并归虎跳镇。1995年复置青牛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文村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南邻苍溪县雍河乡、龙王两乡,西界柏林沟镇,北连王家镇。面积46平方千米。辖7村,44组,6924人。汉族。乡政府驻地双龙桥村,距元坝区治所47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以驻所文昌庙的“文”字和赖椿坝的“椿”字取谐音“村”命名。
 [沿革] 1951年置文村乡,属王家区。1953年撤云台乡,将其云台、新华、前进三村并入。1958年建文村人民公社。1984年置文村乡。1986年属卫子区。1989年属元坝区。1992年并归王家镇。1995年复置文村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晋贤乡
 [概况] 位于元坝区南部。东邻磨滩镇,南接王家镇,西依卫子镇,北界紫云乡。面积52平方千米,辖6村,40组,2300户,7800人。汉族。乡政府驻地保民村境腊堂坡,距元坝区治所23千米。(数据统计年份不详)
 [地名] 以晋贤慈善斋堂取名。
 [沿革] 1950年置晋贤乡,属王家区。1951年分东境建田家乡。1953年撤田家乡,将其辖村并入。1958年建晋贤人民公社。1961年迁治放马坪。1966年将新云大队划归卫子公社。1984年置晋贤乡。1986年属卫子区。1989年属元坝区。1992年撤乡并归于卫子镇。1995年复置晋贤乡。
www.10huan.com转摘自“元坝区政府网站”,个别地方有改动。


行政区划_十环网·www.10huan.com·本页编辑:lanweixing·最近更新时间 2006-12-7